1.1问题的提出
心理素质是运动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决定着其比赛战术的程度,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正常水平甚至更好是实现比赛胜利的关键,因此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在现代竞技体育中,很多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更高,技战术水平,但在比赛中却发挥不了正常的波动,主要原因是导致心律失常的战术心理状态,竞争的外部行为背后,心灵的运动更激烈,如果心理问题赢得比赛,内部缺陷,即使有外部因素高技战术能力也达到了预期水平。因此,运动员竞赛心理的变化导致了技术战争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了高压会导致运动员比赛的失常。几乎任何年龄,任何竞技水平的运动员都需要应付压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成绩。而竞技体育队伍越强,对压力的影响就越重。本研究以羽毛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羽毛球运动员赛前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为运动心理工作者制定有效、全面、可操作的心理控制计划提供参考。
1.2文献综述
1.2.1压力源
压力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被认为超出了一定的范围是无法承受的,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压力源是一个压力事件,一个特定的情况或个人感到压力的事情。运动情境下运动员的压力源可以分为两类:急性压力源和慢性压力源。Anshel(2001)认为:在竞技体育中,一些对运动员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和场景被称为急性应激,而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称为慢性应激。Lazarus和Folkman(1984)也认为,急性压力是指突然发生在某人身上的一种情况或事件,使某人感到不舒服或不愉快。他们认为,运动中的急性应激源包括失败、裁判惩罚、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这些可能来自教练、观众或对手,以及对手的成功。
国内对运动员的竞争压力源的研究很少,并且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在国外。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运动员在运动竞赛中会遇到许多压力源,包括痛苦、恐惧、自信心不足、心理需要、教练压力、竞技要求、裁判不公、恶劣天气等。此外,压力源也与运动员的年龄、性别和运动水平有关。还有其他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压力源的研究(Gaudreau&Blondin,2012)表明青少年运动员比成人运动员更注重他人的评价和表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在与竞争对手相关的活动中感到压力。
1.2.2心理素质对运动影响的研究
心理素质作为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遗传为基础,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主体的实践训练,得到人格和心理能力的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后天的后天素质和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的高低可以从人格素质、认知潜能大小、心理适应能力、内在动机的大小和方向等方面来衡量。内部表现是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以及强烈外部影响的好坏表现。随着羽毛球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趋势,羽毛球比赛越来越多,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一位X著名羽毛球运动员说过:“羽毛球比赛的发挥95%取决于心理素质。比赛中心理的变化对比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比赛水平在比赛中除了技战术能力的影响外,还受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影响。人们发现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平均做出800到1200个决定,大多数都是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在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以良好的技术水平为基础,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足够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研究指出,许多羽毛球教练员与运动员有着共同的认识。在激烈的比赛中,尤其是关键球的处理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整个比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羽毛球运动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心理因素对羽毛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晓华、黄成在《运动员心理进攻性游戏行为预测》中指出,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器材、训练手段和出现的新技术出现,以战斗重点向对手心理心理战已成为体育比赛的主要斗争和斗争。在比赛中可使用的心理攻势方式有(1)威慑;(2)瓦解情感;(3)洞察对方战术;(4)摧毁对方求胜欲。这四个方面在比赛心理攻势日益多变的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防守一方在赛场上的行为表现以及比赛结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运动员竞技心理的研究,探讨了竞赛焦虑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竞技状态焦虑的途径,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近年来,羽毛球比赛,我们不难发现,高水平运动员的水平差距越来越小,2012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李丹以2:1战胜李宗伟的第三场比赛为21:19,最终李宗伟主动回球出界导致比赛终结,可见高水平运动员有点越来越小的趋势。可以说,体能和战术水平有着大致相同的情况,最终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在于比赛的心理状态。如果比赛的心理素质不强,比赛的焦虑过大,那么技战术水平就会受到限制,无法达到预期的竞争效果。因此,对竞争状态下的焦虑进行调查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寻求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训练时间长短,个人差异和个人互动之间存在横向的对比,对羽毛球运动与上述因素进行纵向比较。通过分析,找出了羽毛球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提出了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因素及原因,提出了合理训练方法,以培养和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教练员培训的科学模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从全省青少年羽毛球比赛运动员中随机抽取45名,观看他们的比赛并到现场进行访问。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心理学和羽毛球书籍共4本,以及羽毛球及同项群球类运动有关赛前心理的刊物、资料。
2.2.2调查访问
通过观看我省青少年羽毛球比赛及到现场访问,观察比赛情况进行研究。
2.2.3分析综合法
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训练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育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赛前几种心理状态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从表1的调查访问中可看出,比赛前的心理状态大约有5种心理状态,赛前紧张,赛前压力大这两种比较常见。少数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也不理想,处于消极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比赛结果。
3.1.1赛前紧张及产生原因
在比赛中,情绪紧张会出现动作受限、反应迟缓、注意力狭窄、知觉和思维活动等缓慢的心理过程和不正确的动作。引起过度紧张的原因各不相同(见表一)
表1赛前产生过度紧张原因的调变结果

从上表调查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怕输造成过度紧张占比最大,比赛过程中压力太大的占比仅此于怕输,说明在赛前对运动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及其重要。
3.1.2比赛过程中心理因素对比赛的影响
在比赛前,运动员都有相对稳定和乐观的心理状态,这是比赛胜利的重要保证。赛前队员知道对方的信息,影响赛前心理状态。如果数据显示的水平,对手水平高,大多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出现紧张现象;发现和自己实力相当的,运动员将进入积极备战状态;当对方能力低于自己的,大部分运动员有积极的心理变化,相信他们自己的,只有少数运动员会紧张,总体上说,大部分的运动员有一个相当稳定的心理状态。
在比赛中,当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运动员产生积极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当比分领先,运动员通常相对放松一些的心理因素,这种情况下通常是比赛的结果是好的;当比分僵持阶段,运动员往往会很小心,有张力恐慌情绪,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为了拉开差距,运动员都很紧张,易怒而导致犯错,但也有运动员在心里却很清楚,我们可以分析需要采取的战略和战术的数量,但总体仍有对一些消极的心理状态,主要是因为运动员不自信这些消极的心理状态的竞争,缺乏竞争经验或想得太多。
3.2外部因素作用下心理因素对比赛的影响
外界干扰可归因于运动员所在的环境,在羽毛球比赛中,外部环境有许多干扰。例如,在比赛中,观众欢呼声,裁判的判决都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一般来说,观众的干扰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心理变化,由于这些外界因素,大多数运动员都会感到心烦意乱和注意力不集中。羽毛球与其他球类运动相似,也就是说,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可能受到裁判的决定的影响。当裁判误判,运动员可能会产生心理的变化,如烦躁、沮丧、兴奋等,这会影响比赛的正常结果。
3.3内部因素作用下心理因素对比赛的影响。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思想、注意力和注意力都是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尤其是关键点,队员们会比平时有更多的想法和注意,心率的呼吸速度,使他们的肌肉压力增加紧张,导致肌肉充血协调变得僵硬无力。没有注意力集中,运动变形,球的质量下降,甚至错误。在比赛过程中,处于比赛关键时刻的时候,大部分运动员都会因为过于关注比赛的结果是紧张,无法集中精力努力比赛。大多数运动员无法集中精神紧张,烦躁。对于运动员来说,由于训练时间短,大部分运动员对自己的技术不自信,输赢的好坏,容易产生负面因素。
3.4运动员心理对比赛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和统计表明,羽毛球比赛中,尤其是运动员的技术能力竞赛中,取胜的关键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自我调节。
将所有相关的心理指标与运动成绩作了进行总结对比,如下表2。一些指标与运动成绩之间关系并不明显。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反应时间、操作思维步数和动作稳定性方面都有显著的影响。
表2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特征与运动成绩相关显著性检验(n=45)


4、结论与建议
4.1教练员的赛前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使讲解理论战术,使运动员对训练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有清晰的认识,产生训练的自觉性,自觉接受教练员的科学训练程序,使意识和表现力得到有效的统一。在实践中,应根据不同训练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认知训练。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兴趣浓厚、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和正确的动机。为了提高中等水平运动员的自信心,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困难。鉴于优秀运动员的进取心强、自控力强的特点,激发他们不断努力攀登高峰。
4.2对运动员的念动训练
教练要求运动员通过自我冥想有意识地想象某种技巧和战术,这样动作的出现就出现在大脑中,动作是用大脑进行的。在实践中,应注意不同训练阶段神经机制的特点。如低水平玩家兴奋抑制差,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是很容易传播;在强抑制、强抑制性中间级别运动员的注意力比较集中,情绪比较稳定;高水平运动员激动强烈的情绪稳定性特征的镇压中。调整和控制运动员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4.3对运动员的意志训练
训练教练员首先要通过讲解启发运动员,使他们明确训练和比赛的重要性,培养主动完成训练和比赛的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拼搏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控制情绪自控。其次,教练员要严格从实战训练入手,有意识地增加训练难度,增加负荷,提高训练质量,同时安排对手发挥良好的配合力量。在训练和比赛中,可以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条件,要求运动员当机立断,果断采取行动,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不断激发运动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4不同比赛阶段的心理训练方法
4.4.1比赛前的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的准备一般是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自己,在了解对手等有利或不利情况下,主要采用模拟训练的方法,包括语言图像仿真和真实场景模拟训练。
4.4.2对比赛现场的模拟心理训练
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的模拟练习,其目的是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准备。这种训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技术和战术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正常发挥作用。研究表明,该方法能促进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协调。
4.5赛后总结的心理训练
除了运动员的心理疲劳外。放松法主要用于消除运动员的心理疲劳:(1)语言诱导调节。比赛结束后,教练以欢笑、充满乐趣和生动的语言进行归纳,并建议结合调节、身体和精神的合理放松,从而达到恢复、储备体力和心理能量的目的;(2)情绪转移。运动员应在新的环境中进行适当有益的活动,将注意力从激烈的竞争转移到无关的情境,以缓解身心疲劳。
参考文献
[1]马心丽.羽毛球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因素分析①[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6):16-17.
[2]于一.羽毛球运动员比赛时心理因素的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8,30(1):54-56.
[3]杨玉蓓,李彬.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赛中消极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J].矿业工程研究,2012,31(2):172-173.
[4]孙海波.对羽毛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心理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28):297-297.
[5]熊胜尧.新赛制羽毛球运动对比赛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0,26(6):74-76.
[6]徐振军.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申忠华.大学羽毛球专选学生竞技状态焦虑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7,33(15).
[8]徐剑.我国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选学生竞技状态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9]刘昳,胡俊.羽毛球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心理认知的干涉分析[J].衡水学院学报,2014(1):45-4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