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社区养老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摘要: 在中国城市,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家庭结构趋向于小型化,导致赡养压力巨大难以承受,加上现代社会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独居老人越来越多,传统的以家庭来养老的方式面临着巨大挑战。而与城市相比,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基数更大,并且随着城镇化步调

  摘要:在中国城市,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家庭结构趋向于小型化,导致赡养压力巨大难以承受,加上现代社会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独居老人越来越多,传统的以家庭来养老的方式面临着巨大挑战。而与城市相比,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基数更大,并且随着城镇化步调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造成大批的农村留守老人无人照料。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城市相较农村在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基础、医疗保障等各方面都更完善,城市与农村的养老成效差距较大。
  我国老龄人口数目的日益增加,使得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日趋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弊端导致其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机构养老目前的供给状况也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我国的专家学者也在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社区养老既传承了家庭养老的长处,同时又具备社会化的性质,是一种具有过渡性的养老方式,在现阶段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能够很好的解决养老困境。因而我国目前正在探求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目前贵阳市城乡社区养老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社区养老的不同的具体实践、实行效果,就城乡社区养老的物质投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抚慰、文化娱乐等方面寻觅如今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实践和经验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性的给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社区养老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第1章引言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及目的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10.2%,标志着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现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加深,依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预测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会达到2.48亿。所以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迄今为止,养老模式基本可以分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是指传统的养老方式,由家庭承担养老的责任,家族所有成员也都有义务赡养老人;机构养老是指借助于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的养老;而社区养老是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养老模式,即老人晚上住在家里,白天接受社区的护理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等。
  贵阳市地处西南,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建立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但较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社区养老的进程还是较慢的。目前,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过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养老负担,达到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的目标还难以实现。同时,农村养老规模和层次也上不去,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村老人不愿跟随子女去城市居住或入住养老院。由于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和机构养老的资金、管理困难等原因,社区养老成为了改善养老服务的最佳选择。一方面,社区养老能够弥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的不足,缓解目前养老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社区养老可以使老人在物质需求、心理健康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了解目前贵阳市城乡社区养老的现状,分析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社区养老的不同的实施政策、实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实践和经验,结合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有利于探索更适合的社区养老模式,为老人的老年生活提供更好地保障。
  1.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为背景,探求城市与乡村建立起健全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来满足老人们各不相同的需求以及缓解家庭的压力。试图针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就城乡社区养老的物质投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方面,通过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方面的创新,为丰富城乡一体化的理论研究贡献力量,弥补社区养老研究的不足,因为近年来虽然关于社区养老的研究日益兴盛,但是仍然有研究视角不足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来看待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国在社区养老领域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因为贵阳市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还未普及,主要的养老方式仍是家庭养老,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实发展的需求,社区养老正在兴起并逐渐成为社会选择养老的一种正确方式,实践中仍然缺乏切实有效的指导理论,笔者也力求为贵阳市城乡社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理论提供参考。
  现实意义:
  一方面,社区养老解决了老人对于家庭的需求和生活照顾的需求,充分发挥了社区的优点,增强了老人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本研究利用系统论观点,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社区养老现状展开研究,通过贵阳市城乡养老现状的对比,论证社区养老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现存的问题,并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可为XX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实际执行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因此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价值,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在人口老龄化背景针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如魏彦彦、刘婷婷、熊跃根、张仙桥、李德滨、董红亚等人通过研究共同分析了社区养老的概念,印证了社区养老研究的必要性。这些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分别在我国目前社会养老的基本内涵、社区养老的定义、社区养老模式的必要性、社区养老的优点和可行性等。此外,也有学者从老年人需求研究、我国养老服务的多元化供给主体、我国社区养老现状等视角对我国社区养老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取得成就。在中国,社区养老作为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从出现到目前,理论研究已有颇多成果,文献数目庞大。笔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只算寥寥,只能从现有的资料出发,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梳理,对目前的社区养老研究整理出大致情况。
  1.2.1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全球对社区养老已逐渐形成共识,社区养老越来越成为发展趋势,许多欧美发达国家都早已形成了符合本国实际的经典特色社区养老模式,如X的太阳城,日本港北新城,英国的社区照顾等,国外学者关于社区养老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
  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在适合环境中养老”的理念指导下,英国就已经开始推行社区老年照顾服务。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层面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提供的照顾及支援,既包含了正式的社区结构和资源,也包含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体系来提供照顾给有需要的人。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是通过调动社区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资源,尽可能的让需要照顾的老人既可以持续留在社区或他们原本的生活环境下生活,又能获得必要的生活护理。在服务的提供者上,一方面强调社区内照顾,即由XX、专业人士、家人、朋友、邻居及社区志愿者提供的照顾;另一方面,鼓励更多非正规组织和私有化组织的参与和开展,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央XX和地方XX在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方面的责任承担和资源投入。
  在服务的内容上,P.Schopflin(1991)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非制度化的服务,主要内容是对老年人进行安置和照料,包括日常餐饮、卫生清洁以及在中心的日间护理等;J.BaldockandA.Evers(1992)发现在社区照顾发展中,服务内容逐渐表现出更加灵活和更多选择权的特点;B.Meredith(1993)指出社区照顾还要包括日常起居照料、医疗护理、情感援助、休闲活动等方面,而社区照顾的发展趋势是趋向于支持家庭照顾,即把老人所在的家庭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向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维持家庭的照顾能力,以达到满足老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的目的。
  1.2.2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与国外对于社区养老的研究比较起来,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社区的概念在城市发展中越来越常见,并且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突出的位置,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愈来愈高。《xxxx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充分发挥XX、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国内关于社区养老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是对于社区养老概念的界定,关于社区养老,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不过他们都主张未来会以社区养老为主要的养老模式,因为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小型化的作用使得养老必然朝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张仙桥、李德滨在《中国老年社会学》一书中写到:“社区养老是指老人住在自己家庭或自己长期生活的社区里,在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养老机构或相关组织承担养老工作或托老服务的养老方式。”魏彦彦主编的《中国特色养老模式研究》一书中还提出社区养老的内容还包括法律援助,因为老人可能会面临很多涉及自身利益的法律问题,如子女的赡养问题、老年人的再婚问题、老人的财产处理问题等,都可以通过社区的法律援助得以解决。
  第二是社区养老的实施意义和可行性。张仙桥、李德滨认为,家庭照料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现代小型化的核心家庭难以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特别是年迈或有病的老人,有的老人不愿离开家庭和自己所熟悉的环境,而社区养老为老年人自主安排晚年生活提供了一个新选择,可以有效利用社区社会资源,缓解XX的财政压力,减轻家庭照料压力。伊密认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使社会的力量为家庭提供最直接的协助,不仅可以使家庭中的子女以及其他成员摆脱繁重的负担,而且也使老人能在家得到全方位的照护,充分享受儿女亲情的温暖。
  第三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问题。王晓峰,刘帆,马云博三人在2012年的论文中结合调查数据,分别从从经济收入、医疗保健和文化娱乐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同时还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服务需求的因素。结果显示老年人在社区养老的服务中对健康医疗和休闲娱乐的需求在增加,而研究地的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不均衡的问题,而在调查中也发现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分别受到老年人的性别、居住范例、代际关系和文化层次等因素的影响。
  第四是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问题。张强,张伟琪,熊跃根等人皆从多元化供给主体的角度对社区养老做过研究。对比研究国际经验的前提下,张强,张伟琪二人在《多中心治理框架下的社区养老服务:X经验及启示》一文中分析了XNORC模式的发展、服务宗旨、服务内容、服务项目带来的成就,揭示了多中心治理模式的优越性及对中国目前社区养老的启示和借鉴。熊跃根也在其著述中提到老年人的照护责任的分担该当是家庭—社区—正规组织三者合一,家庭要作为老年人的“守护者”,社区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和倡导者,而正规组织则承担政策引导者的责任。由于经济制度的变革,逐步转变了国家和企业对养老保险“大包大揽”的传统观念,“社会福利社会化”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老人照顾的新机制,注重多方主体的参预和协作。
  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我国社会差距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国家也越来越关注城乡一体化建设。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局面,建设成一种新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主题,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XXXxxxx强调指出:“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现阶段,国家要依托城乡一体化,通过把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联合起来解决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的问题。城乡社区养老的协调推进也是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城乡一体化为城市和农村共同开展和推进社区养老提供了现实基础,在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下完善社区养老也是缩小城乡养老差距的重要途径。
  而纵观目前对社区养老的研究状况,专家学者们的视线都主要集中在集中在社区养老的需求和现状研究上,研究的视角也主要集中在多元化治理、网络化治理等,研究的地域也多趋向于城市而很少关注农村的社区养老,因此城乡一体化的研究视角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由于城乡一体化在认可城乡差异,认清城乡本质差异的前提条件下,要求统筹城乡资源,兼顾城乡发展,通过融合城乡人口、技术、资本等,相互提供资源、市场,互相服务,逐渐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上的协调发展目标。因此为社区养老逐步消除城乡差异协调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1.3研究方法

  论文将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法,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明晰社区养老研究和发展现状;选用实地调查法,对贵阳市城市和农村的社区开展社区养老工作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贵阳市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状况;采用比较分析法,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对城乡社区养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贵阳市社区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第2章相关理论和国外实践经验介绍

  2.1相关概念介绍

  2.1.1社区及社区养老
  什么是社区,“社”是指相互有联系,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区”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社区”一词源自于拉丁语,原意是指共同拥有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他首先提出了Gemeinschaft这一概念,用来表示一种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1933年,费孝通将community译为汉语的“社区”。在中国,虽然学者们的界定各有差别,但都倾向于将社区界定为“聚居在一定地区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养老是指老人住在自己家庭或自己长期生活的社区里,在得到家人照护的同时,由社区的养老机构或相关组织承担养老义务或托老服务的养老方式。其社区养老的构成是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依托社区的养老机构、家政服务机构、卫生康复机构,并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服务,社区内有老年人的家庭作为服务对象,建立一个通畅的服务网络体系。社区养老服务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以社区内的组织或个人兴办的养老院、托老所、老人公寓为形式的集中供养服务,老年人居住、生活在自己家中却又接受社区提供的生活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日间集中供养服务。
  2.1.2城乡一体化
  马克思提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对立是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历史产物。而城乡二元分化则是中国改革发展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的户籍制度更加强了中国城乡二元化的格局。在如此的背景下,2002年XXX十六大强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亦是新时期党在城乡一体化认识上的觉醒。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众多学者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角度提出的观点都有科学合理之处。本文对此概念的界定为:城乡一体化是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之下,突破城乡分割、地域封锁的各种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实现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力的均衡布局、精神文化生活同质、城乡差别基本消失的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过程和实现路径的有机统一。即要通过城市与农村的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逐渐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实现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发展权利。

  2.2相关理论介绍

  2.2.1社会保障理论
  著名学者董克用认为,社会保障是以XX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使得国民由于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等原因造成物质或精神上的困境时,由制度为他们提供保障。
  伴随着老年人步入暮年,身体状况也是逐渐下降,渐渐处于社会当中的弱势地位。因为他们在年轻时曾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做过贡献,使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有所保障,是社会的责任,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环节。就中国目前的发展国情来看,社区养老是最有利于发展的养老模式。因此,我们应当本着社会保障的理论,加强引导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2.2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城乡社会事业协调,要保证居民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能够享受到同样待遇,最大限度的缩小城乡差别。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比较突出,并由此使城乡间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距离逐渐拉大,所以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也有利于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地区间巨大的经济差异必然带来城乡居民和不同地区居民的公共服务差异。对老年人的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城乡之间的差距,导致老年人在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方面享受到的待遇差别较大。逐步实现养老服务的均等化是缩小社会保障城乡差距的一项重要内容。
  2.2.3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国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还是借鉴外国的社会福利思想。西方的社会福利的思想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核心内容应该是近代以来的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主张。从十五世纪今日,资本主义先后经历了兴起、发展、改革与繁盛,资本主义国家也同样经历了数次社会改革运动。国家干预主义的盛行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在二十世纪中期获得快速发展,然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再次陷入困境,使人们开始对XX干预主义产生质疑。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发挥利用市场调节作用的时刻开始了一场新的社会改革运动:推行有限的福利以增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水平的协调,提倡个人责任以建立社会福利中XX、企业与个人的共同责任机制,避免在XX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的极端化选择,即福利多元主义。
  福利多元主义分别有罗斯提出的三分法与伊瓦斯提出的四分法。在伊瓦斯提出的四分法中,他认为社会福利的提供者应有四个主体:国家、市场、社区和民间社会。福利多元主义强调福利的提供者应当是多元的,除XX以外,还应该加入市场、家庭、社区、非XX组织等多方主体。由XX来提供基本的服务,并鼓励和支持其他部门的供应,市场为需求方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力和就业机会,而社区和家庭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参与权利,而志愿团体等非营利性组织则弥补了其他主体的不足。多元的福利主体能够更好的配置社会资源,服务对象和增进社会福利。

  2.3国外社区养老实践及经验

  当前中国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两亿,养老问题已日益突出。中国的家庭规模呈现出小型化的特点,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单身家庭、空巢家庭等多种范例的家庭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日趋弱化。中国XX2011年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提出了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目标。近几年,中国众多城市都开始推行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在此之前国外早就有社区养老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经验。
  2.3.1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
  英国的社区照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最初的时候是针对住院式照顾提出的,出于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条件的考虑,社区照顾的方法应运而生。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活照料,包含了饮食起居的照顾,做家务购买物品等。分别包含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四种方式。居家服务是对居住在家里而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提供送饭、做饭、打扫卫生、理发、洗澡购物等服务,服务由XX或志愿组织提供,免费或廉价收费,老人不能承担的部分XX给予补贴。家庭照顾是针对失能老人,老人在家里接受家人全方位的照顾,由XX定期为老年人发放津贴,使得家庭有了一定的经济保证。老年人公寓是对无人照顾但能生活自理的老人,收费低廉,设施齐全。托老所是对家人外出无人照顾的老人,由工作人员代为照顾。
  第二,物质支援,包含提供老人食物、安装便民的设施、减免征收税务等。如地方XX或志愿团体有特殊团队专门供应饭菜,送至老年人家中或日托中心。此外,地方XX还有为老人安装无台阶通道、浴室和厕所的扶手等便民设施以及减免住房、取暖收费等服务。
  第三,心理支持,包含康复、护理、治疗、教授养生知识等。如医生上门为老人诊断,免收处方费,上门为老人教授养生之道等。还有上门为老人提供日常护理、换药、洗澡。修剪指甲等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包括改善老人的生活环境,动员周边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XX出资开设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娱乐文化活动的场所。同时,为老人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老年人工作室,组织郊游和联谊活动等。
  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主要呈现出官方主办、民间帮助、依靠社区、以人为本的特点。英国的社区照顾从财政出资到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都主要以XX为主导,而提供具体服务项目的除了XX人员外又包含志愿者和私营服务机构,所以由民间力量提供助力。社区照顾主要依靠社区是因为老人居住在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在社区,主要活动也是在社区,都需要借助社区来实施。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所有的社区养老服务都是为了老人能够更安心更舒适的养老,以老人的意愿为出发点,满足老人的需求。
  2.3.2X的社区养老模式
  X由于老龄人口增加,家庭对老人的照顾作用不断弱化,养老机构的需求量过大,社区养老模式是X的最新养老趋势。X的社区养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老年公寓或老年聚集住宅,个人按月支付房租和服务费用。如X的太阳城中心,该中心是X较大的老年社区之一,整个社区包括太阳城中心、国王之殿、湖中之塔、庭院和阿斯顿花园、以及自由广场六大居住社区,分别有独立家庭别墅、联体别墅、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出租的独立居住公寓几种形式。在太阳城,每人每年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就能享受游泳池、网球、保龄球、健身娱乐中心等设施。另外,在社区内还有各种俱乐部以及老年大学。
  第二,协助生活区或居民照料区,主要面向没有重大疾病但是生活上需要协助的老人。如行走有困难、健忘、洗澡穿衣需要人帮助的老人,社区面向他们提供餐饮、娱乐、保洁等服务。
  第三,辅助医疗区,即24小时需要护理照料,没有轮椅、助行器和他人帮助不能行走,不能进行日常的生活活动。需要治疗和护理和长期照料。这部分人享受医疗补助。
  第四,持续护理退休社区,主要面对现在生活能够自理但又希望得到长期照顾的老人。为了给予老人持续的照顾,这类社区一般是前三类社区的混合,为老人提供住房、活动、服务、医疗,给老人提供各个阶段的连续照顾。
  X的社养老服务是多元的,在资金来源上,除了XX财政支出外,还有商业保险和社会福利机构,在服务主体上,除了有非营利的各个部门外也有营利性的私营企业,更有二者结合的机构。

  第3章贵阳市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3.1贵阳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贵阳市的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发展并逐渐受到XX和社会的重视。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贵阳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全面,参与服务的主体越来越多。
  据笔者了解,在贵阳的南明区、云岩区、观山湖区、乌当区等区都开展了效果较好的社区养老服务。本次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调查主要在观山湖区展开,调查了观山湖区碧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世纪城友邻之家公益空间。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地点调查,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这两个服务中心的规模适中,具体的实施情况比较符合贵阳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普遍状况;第二,因为这两个服务中心的主要承办主体的差异性,碧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由社区主办和运营,而世纪城友邻之家公益空间是由观山湖区世纪城社区党委和世纪城社区服务中心支持,交由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好家社区发展中心运营;第三,是因为笔者的实习期是在观山湖区度过的,便于更加深入的调查和了解该区的社区养老服务状况。
  2015年4月至5月期间,笔者在观山湖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主要是享受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以及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负责人,此次城市部分调查的样本数为50人。本文希望通过对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和社区工作人员对养老服务的供给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现行的社区养老服务在供需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寻找相应的对策。
  3.1.1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在调查者中,男性人数占总人数的46%,女性占54%,总体上呈现出较为平衡,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的趋势,比较符合现实情况,说明调查对象比较能够具有代表性。此次调查对象的年龄均在六十岁以上,其中,60~70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3.3%,70~80岁的占到49.4%,80~90岁的占到17.3%。77.8%的老人是与老伴居住在一起,只有少数与子女或孙子女住在一起,无独居的老人。其中,能够与子女每天相聚的老年人占56%,33%的每周见一至两次,几乎每个老人都期望能每天和子女相聚。在遇到困难时,超过八成的老人都愿意向子女求助,也基本上都能得到来自子女的帮助。除了子女外,邻里朋友之间应该是老年人可以依赖的群体,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66.7%的老人都有六个以上的朋友,33.3%的老人有3~5个朋友,可见老人的生活都不是很孤独。
  对于居住的社区,老人居住的时间基本上都是3~6年,88.9%的老人表示很喜欢现在的环境,因为有66.7%的老人都认为现在居住的地方出行方便,而且近九成的老人都装有电话,通讯方便。有44.4%的老人经常参加集体活动,44.4%的老人偶尔参加。
  由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知,我们调查的老人生活条件都是较好的,大部分的老人都有家人与朋友相伴,生活不会太孤单,需要帮助的时候基本也能得到子女的帮助。生活的环境基础设施较为健全,出行方便,基本都能够满足老人的需求,参加活动的老人也较多,可见参与活动的热情度不低。
  3.1.2社区养老服务需求
  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老人通常集中在物质需求、生理需求以及精神娱乐几个方面,因此我们主要对老人的生活照料、身体健康、精神和心理健康以及文化娱乐几个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希望从这几方面的调查中得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老人的具体需要。
  首先,是生活照料方面,我们的调查内容包括老人的吃饭、穿衣、梳洗、行走、做饭、洗衣、做家务、购物等方面,因为老人在这些方面的需要能够体现老人的生活自理程度。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88.9%的老人都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能够自己处理好基本的事情,有11.1%的老人在行走和外出的时候需要人的帮助。但是大部分的老人都得到了社区的帮助,主要是在做饭方面,因为现在的社区养老服务主要体现在日间照料方面,其他的许多部分都还需要上门服务,这一部分的功能还有待完善。
  其次,是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在调查者中,44.4%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较好,55.6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但66.7%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呈现出逐渐变差的趋势。过半数的老人都患有慢性病,89%的老人都定期参加体检,56%的人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老人生病或行动不便的时候都是由老伴或儿女照顾,但90%的老人都表示希望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得到社区的帮助,且有77.8%的老人表示在提出需要时能够得到社区的帮助。这表明当地老年人未来的身体健康堪忧,现在需要的帮助还不是很多,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当老人的身体健康需要帮助的时候,仅仅依靠家人是不足以满足需要的,这就需要社区发挥其作用,对身患疾病的老人提供照顾。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知,社区目前已经在渐渐承担起这一份责任,在老人提出需要的时候给与帮助。
  再次,是老人的心理健康方面。57%的老人给予目前生活的评价是很充实,但是也有30%的老人时常感到焦虑,并且有时做事的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24%的老人总感觉自己虚弱无力,有时会感到自己无用,即使跟别人在一起也会感到孤独。这说明老人在心理健康上还是存在问题的,在退休后对社会的贡献减少以及有时的力不从心会使老人产生挫败感,有的老人缺少儿女的陪伴会时常感到孤独,这会使得老人产生一些消极负面心理。
  最后,是老人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在这部分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老人日常的娱乐活动主要是读书看报、棋牌活动、身体锻炼和收看电视广播,有78%的老人表示现在的文化娱乐活动能够满足需要。而在老人需要的信息指导方面,45%的老人需要关于身体健康方面的信息指导,22%的老人需要生活技能方面的信息指导,33%的老人需要心理方面的信息指导,而63%的老人表示社区目前只提供了一部分,有37%的人表示社区没有提供。在提供主体方面,大部分的老人都认为除了子女以外,应该由当地XX和社区来提供完善的文化娱乐活动。并且对于目前社区提供的服务,92%的老人都表示需要付费的部分能够接受。
  3.1.3社区养老服务供给
  碧海社区现居住人口有4158人,老年人口占比重12.1%,是观山湖区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社区之一。在2013年,碧海社区与金阳医院联合开办了贵州省第一家“医养结合”的日间照料中心,并是贵阳市第一家获得“全国敬老模范单位”称号的单位。而我们调查的另一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友邻之家,是由社区与公益机构联合主办的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直接服务,并倡导自住和互助模式,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医疗保健方面与社区医院有合作,一个服务点可辐射6000到10000人。在对两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访谈之后,我们大致了解了两个中心的主要服务内容。
  第一,生活照料。针对日间家里无人照料的老人,提供需要的服务,包括就餐、看护、休息、购物和为老人去银行代领工资、代缴水电费、代订报刊、待机取包裹等服务。同时,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热线,对不能够走出家的老年人,可以为其联系服务人员或志愿者到家服务,实现设施服务和上门服务相结合。对于需要日间照料的老人,中心专设休息区,内设床位30张,配有电视和网络,供老人日间休息。在友邻之家,还提供社区老年互助组织发展的支持。
  第二,健康保健。社区为老人提供健身锻炼、康复保健和应急救助等服务。提供医疗咨询、保健讲座和康复理疗等服务。帮助老人去医院、卫生所、药店配买药品。对需要健康护理的老人提供卫生护理、保健按摩和看护等服务,即定期为老人洗脸、擦身、洗澡、理发、洗脚等,为老人提供一般常规敲捏保健型按摩和为生病老人喂药、喂饭陪护老人。对于需要康复保健的老人设康复医疗区,设针灸推拿、足疗熏蒸和康复训练等项目。
  第三,心理健康。设立心理咨询室,为需要心理指导的老人提供帮助,并定期提供心理讲座,但是由于人力有限,只能由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一般的心理疏导,难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设专门的精神陪护,与老人聊家常新闻以及陪同外出散步。
  第四,文化娱乐。为老人提供学习、娱乐、聊天和文体活动等内容。由社区提供免费使用的娱乐设施、书报借阅室、乒乓球室、舞厅、练歌房、多媒体室、远程教育设施等,定期为老人提供健康讲座。许多老人表示会经常参加早晨的晨练活动。

  3.2贵阳市农村养老服务现状

  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贵阳市的农村地区基本上还未能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只是有部分对于老年人的便民服务。对于贵阳市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的调查,笔者选择的调查地点是花溪区的棉花关。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调查,一方面是由于棉花关地处城市边缘,相较于更偏远的农村地区已经算是经济发展不错的地区,这里受阳关社区管理,老人能够受到部分养老服务。另一方面,是由于该地靠近贵州大学,便于笔者收集资料,了解真实情况。因为棉花关并未开展社区养老,所以能够调查的内容有限,本次农村部分的调查对象为30人。关于棉花关的养老服务情况,笔者总结如下:
  3.2.1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者中,男性占到39%,女性占到61%,男性比例明显低于女性,产生这样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男性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承受的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多于女性,导致女性较于男性更长寿。在调查对象中,老人的岁数较高,多数都处于70~80岁的年龄段,占到总人数的54.4%,70岁以下的人较少,只有19.2%,80~90岁的占比26.4%。有67.8%的老人是与老伴居住在一起,18.1%的老人与孙子女居住在一起,极少有与子女住在一起的,有一个独居老人。其中,能够与子女每天相聚的老人有13%,20%的老人能每周见子女一两次,47%的老人每月能见子女一两次,剩下的老人见到子女要以年计,每位老人都希望能够每天见到子女。需要帮助的时候,67%的老人都愿意像子女求助,但是只有子女在身边的老人能够得到子女的帮助。在我们调查的老人中,朋友都较多,当遇到困难的时候,邻里的帮助很重要。在当地居住的时间,大部分老人时间都较长,有78.7%的老人表示对现在的环境满意,并且都认为出行方便,基本能够满足需求。由于当地的活动较少,参加活动的老人也很少。
  3.2.2养老服务需求
  虽然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没有城市的服务内容完善,老人们仍然与城市里的老年人一样有着在物质、生理和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对于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我们同样对其生活照料、身体健康、精神和心理健康以及文化娱乐几个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
  在生活照料方面,91%的老人基本上在穿衣、吃饭、做家务、行走等方面都能够自理,有的老人还要到地里干活,小部分的老人在洗澡、做家务和外出时需要他人的帮助,但是没有完全失能的老人,对于需要帮助的老人,家里都有老伴或子女陪伴。
  在老人的身体健康方面,有53.5%的老人都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好,44%的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但是大部分的老人都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变差。68.2%的老人都患有慢性病,主要是心脏病和高血压。只有少部分人定期参加体检,但部分老人都认为定期体检没有必要。89%的老人都表示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希望能够得到社区的帮助,但是现在主要照顾老人的还是家人,社区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在老人的心理健康方面,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心理状况堪忧,65.7%的老人表示时常会感到忧虑担心,82%的老人都评价现在的生活一般,比较平淡,较多的老人都会时常感到力不从心,44%的老人会感到虚弱无力,即使跟别人在一起也会感到孤独。表明农村地区的大部分老人心理上是缺少安慰的,因为身边缺少儿女的陪伴,使得老年人时常担心儿女的状况和感到孤独,需要相关的心理疏导。
  在文化娱乐方面,农村的老年人是很缺乏的,因为有的老年人还在从事农业活动,大部分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老年人的日常文化娱乐活动就是广播电视、聊天、打牌。虽然文化娱乐活动的方式并不多,但多数老年人还是表示能够满足需要。在信息指导方面,57.8%的老人表示需要身体健康方面的信息指导,26%的老人表示需要心理方面的信息指导。而在这些方面,老人表示社区均没有提供。在提供的主体选择上,78%的老人都认为应当由社区和地方XX来提供。
  3.2.3养老服务供给
  目前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养老主要靠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由社会保险提供每月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救助对于生活缺少基本保障的老年人给予最基本的物质保障。由于还未正式开展社区养老,财政投入少,所以社区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可以说农村地区几乎没有老年服务。有部分提供的养老服务,也是针对情况特殊的老年人提供的,如孤寡老人。
  在生活照料方面,由于大部分老人都能够生活自理,社区也没有设立日间照料点,所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都是自己料理,对于独居和孤寡老人,社区会定期上门问候,帮助老人做家务、购物,有时还会有社会各界的志愿团体来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在健康保健方面,没有提供定期的体检,而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也较差,医疗设备简陋,缺少医疗人员,老人的保健意识也较弱,都是有病了才会去医院。在心理健康方面,只依赖于偶尔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看访老人的时候陪老人聊聊天,没有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心理讲座。文化娱乐更是缺乏,老人的娱乐方式单一,社区提供的娱乐设施几乎没有。

  3.3城乡养老现状对比及问题分析

  3.3.1农村与城市老年人养老现状比较分析
  城市和农村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区域,由于长时间的分离,导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虽然从近年来的城乡一体化的提出开始,贵阳市就开始逐渐发展新农村,响应国家号召,使得贵阳市的农村在养老、医疗、卫生、救助、教育、环境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农村的基本设施建设也在逐渐完善,但是在社区养老这一问题上,城乡差距还是过于明显。
  不管是生活照料、医疗保健还是文化娱乐上,城市社区提供的服务都远远优于农村。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相较于城市里的老年人更加缺少儿女的陪伴,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且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物质条件更差,更加需要他人的帮助。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设施简陋,生活较城市里的人辛苦,容易产生疾病,老年人又讳疾忌医,使得农村地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堪忧。文化娱乐上,农村地区缺乏娱乐设施,有没有专门负责的工作人员,导致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较于城市地区的老年人更为匮乏。
  3.3.2城市和农村养老存在问题分析

  一、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社区养老服务在贵阳市已经开展,也得到了XX和社会的支持。但是由于发展的时间尚短,在提供服务的工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分析总结观山湖区碧海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世纪城友邻之家公益空间的调查结果,笔者整理总结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有90%的老人都希望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时能够得到社区的帮助,并且有部分老人时常感到焦虑和力不从心,从而产生消极负面的心理。但是通过与老人的交谈我们发现,很多老人都没有参与社区的保健护理。而中心专为需要日间照料的老人设立的床位,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没有一位老人尝试过。老人的日常文化娱乐活动基本上围绕在棋牌、读书看报和简单的身体锻炼,中心设立的多媒体室、舞厅、健身器材等也鲜有老人使用。生活照料部分,老人接受的也主要是中心提供的三餐,其他的服务很少有老人接受。
  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由于老人受传统认识的影响,由于社区养老提供的许多服务都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老人都还保持着一种自养状态,大多数活还是坚持自己做,还没有适应社区所提供的各方面生活照料的服务。第二,是由于提供的服务内容不能够满足老人的需求,如调查中发现老人需要身体健康、生活技能和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讲座,社区没能够及时了解情况,不能够给老人提供所需的服务。第三,是由于老人对社区养老的认识不够,许多社区养老提供的服务老人都还不了解,比如社区为老人设立的舞厅,只有少部分老人知道,大部分的老人都还不清楚有这样的服务,自然就降低了参与度。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不够完善
  首先,在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的社区养老服务主要还停留在日间照料部分,如老人的就餐、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上门服务的部分仅有送餐上门的服务,其他的上门服务内容都仅停留在设想阶段,还未完全实现,这对于失能老人来说,就难以享受到社区养老的切实服务。其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只有日托服务,没有社区建立的养老院和托老所,对于长期没有人照顾的老人就缺乏专业有效的长期照料。最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医疗保健和康复保健项目功能都较为简单,缺少专业的医疗设施,许多老人看病仍然要去医院,看病程序复杂,费用昂贵。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资金的短缺,一方面,虽然上门服务的设计已经完善,但是目前社区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只足够应付中心的工作,提供上门服务的人员需要聘请专门的人员,而聘请人员又需要额外的开支,中心的资金暂时还难以支付这一部分的开支;另一方面,提供充足的文化娱乐和医疗健康的设施需要足够的物力财力支持,而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XX拨款,现今XX的财政压力也日渐加重,往往能够出资开办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基础设施,但是却缺乏后续的引进先进的设备和专业人员。
  (三)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通过我们的了解和观查,发现在碧海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护理培训,工作人员的组成是由社区委派的人负责管理,由招聘的服务员承担日常护理和照料老人的工作,导致社区养老服务的人员数量有限、素质偏低且流动性大。而在世纪城友邻之家的工作人员的组成是社区里的自愿提供服务的家庭成员、志愿者以及招聘的人员,除了志愿者和负责人之外,其他的都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需要接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日益递增,而相关专业的人才数量有限,这使得专业人才的供给难以满足庞大的老年需求群体。二是由于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社工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这种错误的社会观念使得许多人员都不愿意进入这一行业,造成这一行业人员的短缺。三是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比如在养老院中的护理员就会有定期的护理知识讲座和培训,而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缺乏这方面的培训,使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难以得到提升。
  (四)社区养老服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论是由社区管理运营的碧海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是由公益组织管理运营的友邻之家,其资金来源都是主要依靠XX拨款。但是XX拨款投建中心和基础设施建设外,长期的运营还依靠XX是难以实现的。虽然部分的养老服务如用餐和针灸可以收费,但是这部分收取的费用并不多,难以资助中心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五)我国关于社区养老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社区养老长期稳定发展的保证,法律可以从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管理、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工作人员资质要求等诸多详细方面进行规定,使得社区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如X、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相关法律予以约束,如X的《社会工作协会伦理纲要》、《社区法》和日本的《老人福利法》、《关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结构改革》等法律文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还属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关于社区养老服务的法律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老人人权益保障法》、《关于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等几部成文法。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我国的社区养老实践时间尚短,还为深入。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长期的实践才能够得出经验,抽象成理论,从而衍生出法律。二是由于人们对于社区养老的认识还不足,对于社区养老服务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使得社区养老的意义和地位的变化,对于社区养老的理论研究有所缺乏,所以编写成法还要一定时间。
  二、农村养老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人员短缺
  就我们了解情况来看,目前在农村服务老年人的主要是社区工作人员和热心的妇女、邻居。只能在日常照料上帮助老年人,没有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一旦老年人的健康遇到紧急情况也没有可以依赖的人。志愿服务较少,不但没有专业的服务内容,且没有定期的志愿服务,对于老年人的养老没有什么实质的帮助。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一是由于农村地区养老资金匮乏,难以承受专门的报酬支出,无法聘请专业的服务人员。二是由于农村地区的设施简陋、待遇低,条件差,导致护理和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毕业后不愿到农村地区就业。
  (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匮乏
  目前农村的养老服务设施极其简单,在娱乐设施方面,部分农村地区只有简单的户外健身器材,但是这类器材一方面只能供身体能够自理的的老人使用,对身体不能够自理的老人不能起到服务老人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居民居住较分散,有的老人住处距离健身器材较远,往往就放弃锻炼,此外,社区往往只是承担建设初期的责任,后期的维护修理往往被忽视,使得有的器材坏了之后无人管理,形同虚设。在医疗设施方面,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都很简陋,医疗设备匮乏,加上老人时常讳疾忌医,导致农村地区的老人经常是小病扛,大病才去就医。
  造成这样的现象原因有几点:第一,XX财政压力逐年加大,难以承受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并且就目前的情形来看,社区养老建设的重心在城市,对农村地区社区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没有办法与城市地区比较。第二,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经济基础薄弱,对于要付费的医疗和活动项目都不愿参与,由于农村老年人长期的养老儿防老观念,对于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期望度不高,参与的热情也不高,使得有的设施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也就没有提供的必要。
  (三)缺少专门的社区养老服务运营机制
  在城市的社区当中,我们时常可见专门的社区养老管理部门或运营机制,如日间照料中心的负责人和世纪城友邻之家的公益组织负责人。但是在农村地区我们难以找到专门负责社区养老的部门或人员,并且社区也并没有这样的意识。
  由于我国目前的社区养老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还未健全,行业缺少一个统一的规范,现阶段的社区养老都是在探索阶段,需要借助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社区作为基层组织,担负的责任众多,要处理的行政事务也较多,机制还不完善,社区人员都有任务,没有多余的人员来专门负责和管理运营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也是情有可原的。

  第4章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建议

  4.1贵阳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建议

  4.1.1加大社区养老服务的宣传工作,提高老人对其的认知度
  通过总结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老人的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一部分是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知度不高以及部分服务内容的不了解,针对这一原因社区就应当对症下药,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一方面转变老人一直以来依靠子女养老和自养的思想观念,树立依靠社区和社会养老的意识,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另一方面也能够加深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知,了解更多的服务内容,增加老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宣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可以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媒介予以宣传,给老人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认知环境。借助报刊、广告、电视、网络、海报等多种方式进行社区养老服务形式、内容、观念的宣传,使得能够老人融入到社区养老的氛围当中来,消除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错误认识。
  第二,增加社区养老活动,鼓励老人老人参加,让更多的老人真实的参与活动,加强老人对社区养老的直观感受,让老人体会其中的便利与乐趣,同时加强工作人员与老人的沟通交流,使老人感受到社区养老服务的温暖,从心底里接受社区养老服务这种全新的养老方式。
  第三,举办座谈会等形式使子女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识,通过子女对新型养老形式的认可来强化老人对社区养老的认识,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深家庭与社区的合作,不仅能更好地照顾老人,还能让家庭为社区养老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出建议。
  4.1.2完善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内容
  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决定了老年人对于社区养老的满意度和参与度,而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的社区养老服务内容还不够丰富,设施建设也还不够完善,要更好地发展社区养老,就必须根据老年人的需要不断丰富服务的内容。
  因为我国的社区养老发展的时间还较短,许多方面都还不完善,能尽到的也是最基本的照顾老人的责任,而要老人真正的实现老有所乐就需要工作者借助多样的服务形式和内容丰富老人的精神世界。一方面,我们可以吸取国外社区养老的成功案例来完善本地的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如英国给老人提供的安装便民设施、减免税收等服务。另一方面,我们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要求来完善服务内容,比如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的老年人的需要是不同的,工作者要对老人进行细致的调查了解后,根据老人反馈的信息来完善服务。
  4.1.3提高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
  老年人属于特殊人群,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过半的老人都患有慢性病,对于这样的老人,只具有一般的服务能力的工作人员是不行的,要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安全,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应急处理、医疗护理等基本护理知识的专业素质。要保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得服务人员能够从心理健康、身体保健、应急措施、医疗护理等方面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并定期对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评,这样能够使老年人的社区养老得到真正的保障。
  第二,建立服务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应为目前从事社区养老行业的人员还不是很多,等到社区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起来,对服务人员的需求增加,如若不加强对服务人员的规范管理,难免出现行业内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的现象。因此,应当从现在起逐渐建立起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对养老服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形成行业规范,实行职业技术资格认证,持证上岗,推动社区养老行业向专业化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
  4.1.4拓宽社区养老资金来源渠道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贵阳市社区养老服务行业的资金来源渠道都是以XX出资为主,部分来自老年人的服务项目收费,但是所占比例过小。调查中人们也大都表示就是应当由XX来承担资金提供的责任,这是人们往往存在的一个误区,因为我国财政压力的逐年加大,支出项目的逐年增加,而财政的支付能力有限,使得完全依赖XX这一想法是不现实的。想要更好的发展社区养老,提高服务质量,只有通过拓宽社区养老资金的来源渠道,而这需要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
  首先,社区养老成为以后养老的发展趋势,而伴随着老龄化加深,养老的支出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虽说完全的依赖XX是不现实的,但XX的责任是必不可少的,仍然需要由XX来承担起主要的责任。XX应当针对社区养老建立专项资金,适当加大社区养老的投资力度,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财政补贴的方式对社区养老予以支持,完善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社会的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的捐款是构成社区养老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应当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鼓励爱心人士和慈善机构予以资金支持,毕竟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将会成为未来的一大社会问题。
  再次,强化社区的筹资能力。通过予以政策优惠或其他方式鼓励社区内效益较好的企业对本社区的社区养老予以资金支持,因为社区内的企业发展有赖于社区的政策支持,而社区又可以借助企业的资金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而者能够通过合作达到双赢的效果。
  最后,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老人和家庭也应当承担起必要的责任。对部分需要特别服务的项目工作人员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老人对于社区收费的服务项目都表示能够接受,因此社区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老人推出收费项目获取收益的方式是可行的。这样不仅能够使得老年人予以工作人员适当的报酬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也能充实社区养老服务基金。
  4.1.5健全社区养老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关于老年人的法律规范本就不多,且相关内容过于宽泛不够具体,而涉及社区养老的法律更是没有,想要具体切实的保护老年人的权益,完善和规范社区养老的发展,唯有健全社区养老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给予社区养老服务的工作起到切实的保障作用,使得社区养老服务的实施能够有法可依。
  纵观现在社区养老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立法机关应该分别对社区养老的行业规范、工作人员职责、服务标准、管理制度、资金保障等各个方面确立不同的法律,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律体系,明确具体的进一步规范社区养老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对于合法予以老年人服务的组织予以法律上的规范和保护,对于侵犯老年人权益的不合法行为,予以严惩。使老年人在纪律严明的法律体制下能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4.2贵阳市农村养老服务建议

  4.2.1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减轻农村地区家庭的养老负担起到了一定作用,有利于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由于长期以来注重工业的发展策略,使得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优于农村地区,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险体系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有助于将来实现城乡统一保障体系的链接。
  同时由于农村地区老人小病扛,大病才就医的观念,使得许多农村的家庭都由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导致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现象产生。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时常为老人做体检,为生病的老人提供康复和护理服务,解决农村老人的就医问题,是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内容。
  4.2.2加大农村社区的资金投入力度
  资金的缺乏是导致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滞后的重要原因,XX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关注,因为资金的稳定性是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开展的前提。对于如何保证农村社区资金的投入,一方面要确定XX作为社会保障责任的主要承担者,由于XX地位的特殊,在农村社区养老的责任划分中,就不可避免的成为资金的主要投资者。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集体和社会的作用,集体经济的收入如土地承包的转让补偿收入、固定资产租赁收入等是农村社区养老资金的重要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使得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鼓励社会捐赠能够获得一部分资金支持。此外,农村老年人自己应当转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接受社区养老的新型养老方式,适当的接受一些低收费养老服务项目,承担部分的资金收集责任。
  4.2.3构建以XX为主导的均等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进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对于公共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要求XX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市场发展和满足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村的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实现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的均等化,是完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农村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以,要“加快形成XX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中必须形成以XX为主导的、城乡均等化的服务体系[[[]张卫静.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研究——以山东省莱芜市农村社区建设为个案[D].山东大学,2013(9)]][[[]《坚定不移沿着XXX的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xxxx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xxxx,2012年11月8日,人民出版社]]。经过近年来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贵阳市的农村发展取得了成绩,但是不可否认,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目前取得的进步只是城乡一体化实现进程中的一小部分。要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加快转变XX职能,完善XX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养老服务体系,依靠新型工业化来推进,必须消除掉户籍制度造成的科学、文化、卫生等诸多方面的福利差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XX主导要求XX充分发挥宏观规划和管理的职能,对实现贵阳市社区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进行整体规划和推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社区养老资金投入和监管运营。确立社区养老服务制度,健全相关法律规章,从战略高度对实现社区养老城乡一体化进行长远规划,明确各社区发展社区养老的阶段性任务。
  4.2.4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实现城乡资源合理配置
  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建成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市场价值取向,不断打破机制体制对资源流动的障碍,让城乡之间各要素自由流动,优化组合,发挥资源最大价值。
  依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发展”的基本思路,统筹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区环境,加大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并行。强化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实践对农村社区的示范作用,并对城市周边的农村社区,由城市社区带头,带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实现城乡良性互动。
  4.2.5充分发挥农村地区优势,发展互助型社区养老模式
  邻里互助是农村人际关系的一大特点,社区内老年人成立互助会,倡导社区内的邻居之间相互帮助,尤其发挥有特殊技术老年人的作用,让老年人感到自己老有所用。除此之外,鼓励社区内的青年人充当志愿者,利用其掌握的技术和知识帮助老年人。动员老年人的家属参与志愿服务,扩展服务资源,调动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参与热情。
  扩大社区内社区养老服务的参与范围,形成不仅仅是社区对老年人,更有家庭参与进来的社区养老模式,由社区和家庭共同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另外还包括社会志愿团体和志愿者的参与,构建社区—志愿团体—家庭—个人的多方参与结构,既能够减轻社区照顾老年人的压力,又能够充分发挥家庭在老年人养老中的作用,更能充分力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

  结束语

  中国老年人口还在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步弱化和机构养老的供不应求以及高收费使得社区养老成为未来中国养老的主要发展趋势。社区养老的形式在中国已经出现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现在还处于社区养老的初级阶段,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设施匮乏、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更由于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发展情况极不协调,农村养老服务水平远远低于城市的现状。
  要完善社区养老就必须要因地制宜的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养老模式。本文吸取了国内外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贵阳本地城乡养老服务的实践情况,针对目前贵阳市城乡养老服务存在问题提出了关于如何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完善资金来源渠道、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统筹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缩小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差距等方面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对策和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被采纳,对当地未来的社区养老发展提供参考,为改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条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玮.健全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探讨[D].天津财经大学,2013
  [2]王莲青.中国城市社区养老体系建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3]刘婷婷.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
  [4]张先桥,李德滨.中国老年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第174页
  [5]魏彦彦.中国特色养老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第46页
  [6]伊密.社区:接过家庭照顾功能的第一棒[J].人口与经济,2000(3)
  [7]张强,张伟琪.多中心治理框架下的社区养老服务:X经验及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4)
  [8]熊跃根.需要、互惠和责任分担:中国城市老人照顾的政策与实践[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第136-137页
  [9]魏娜.社区管理原理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第1页
  [10]刘志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第27页
  [11]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第9页
  [12]杨蓓蕾.英国的社区照顾: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J].探索与争鸣,2000(9),第18—20页[13]严晓萍.X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启示[J].社会保障研究,2009(4)
  [14]张卫静.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研究——以山东省莱芜市农村社区建设为个案[D].山东大学,2013(9)
  [15]《坚定不移沿着XXX的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xxxx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xxxx,2012年11月8日,人民出版社
  [16]BuildingaSocietyforAllAges.SecordWorldAssemblyonAging,2002
  [17]BlumerM.TheSocialBasisofCommunityCare.London:UnwinHymanLtd,1987
  [18]A.Walker,“CommunityCareinWesternEuropeandNewChallenges”byWalk,December1992

  致谢

  论文的完成代表着我四年大学生涯的结束,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有欢笑也有忧愁,有成长有感悟,都将会成为我毕生难忘的记忆。看着自己的成果,再回想这四年的生活,有太多的感谢无法言表。
  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我的论文能够完成离不开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无论从论文的选题开题还是到初稿和修改至最终的定稿,都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指导。在整个论文的完成过程中,老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学科精神都深深的感染着我,我很感激人生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师。再次,特向我的导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公共管理学院每一位辛勤培养我的老师和在我身边帮助我的同学们,是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仅帮助我解决了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也教会了我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将会使我受益终身。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的支持与陪伴,让我始终有勇气和力量坚持下来,是他们在我疲惫时给予我抚慰和温暖,让我始终能保持信心。
  大学生涯即将结束,我也将走向全新的人生,伴随着大家带给我的知识和信念,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不断努力,突破自我,不负大家的期望。谨以此文向一直以来关心和帮助我的人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9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7月31日
Next 2019年8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