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的财务分析问题研究

摘要

近年来,网络和信息化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核心要素,国家不仅订立“网络强国”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还布局了以“宽带中国”为核心的多项信息化专项工程,昭示着国家对电信业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电信行业的前进,隐藏着崭新的机遇与挑战。而目前,中国联通作为电信业内三大巨头之一,在行业现有激烈的竞争和潜在的威胁之下,面临着复杂的行业环境,急需适应经济和行业发展,结合市场情况作出自身的转型改革。因此,基于企业的战略下对其的财务分析变得尤为重要,通过深入全面的财务分析了解中国联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审视企业在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才能为企业的转型改革道路提出相应建议,辅助其及时做出调整与完善。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叙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是文献综述,就本研究中主要运用到的相关财务分析理论进行解释及相关文献的归纳整理,在进一步是研究内容与思路框架的阐释,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其创新之处所在。第二部分是中国联通的简介,分别包括电信业概述和中国联通概述,从外到里、由远及近介绍中国联通企业基本状况。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即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中国联通财务分析展开:第一节是中国联通的战略分析,采取包裹式的分析结构,运用PEST、波特五力和SWOT等分析模式,先后进行宏观环境分析、电信行业分析及自身战略分析,充分地掌握和理解企业战略情况及其内在动因,成为后续分析的基础;第二节是中国联通的会计分析,先就企业关键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以及收入确认等四项关键会计科目的分析,对中国联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度进行分析,为后续财务分析提供可靠依据;第三节是中国联通的财务分析,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对其三张报表财务数据以及反映其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四方面的财务指标分别就横向和纵向进行对比分析,再运用杜邦综合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第四节是中国联通的前景分析,对前述分析进行总结,挖掘企业未来发展的优势,预测其风险。最后一部分是中国联通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即通过前述分析,找出中国联通企业存在的重点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哈佛分析框架;中国联通;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一方面,国家将“网络强国”提升为国家层面战略,围绕其布局的以“宽带中国”为核心的八项信息化专项工程纷纷落地,对于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制造业信息化程度、网络信息安全水平等提出了硬性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工信部在战略响应下,陆续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速降费、鼓励民资入市等等。这些政策无一不在昭示着,国家正对电信行业发展的关注及重视。

与此同时,“5G技术改变人与世界的互动方式,带来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还能支持关键业务服务和海量物联网应用”——这一口号更是打响了万物互联时代的号角,各家电信运营商纷纷投身5G研究,5G技术带来的网络能力开放,将为电信运营商带来崭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2016年前,我国电信运营企业主要是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一超二强”的三角格局,中国移动为电信市场的顶梁柱,是后两者不可比拟的,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虽各有优劣,但中国联通确实整体逊色于中国电信。但自2016年后,在三网融合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广电正式被批准入市三足鼎,打破了原始的三角格局;;2017年中国联通也作为唯一一家集团整体混改试点单位,引进实力雄厚战略投资,借助外力优势互补。这些都标志着行业的巨变,格局的打破。

2.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电信运营行业呈现四大电信运营商企业并存的形势,但现阶段仍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当前的通信运营业的格局中,虽则各具优势,实则市场份额悬殊,尤以中国联通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相较中国移动,联通无论从4G技术层面还是市场份额和利润规模方面,皆望其项背;相较中国电信,虽实力相差不大,但中国电信的固网优势一直突出,整体盈利状况略胜一筹;而对比新生的广电,虽当下还没构成威胁,但在巨大的行业发展潜力下,同样需要警惕其潜在的竞争力。因此,中国联通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局面——现有竞争激烈、潜在威胁不断。

但正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中国联通的近年的发展在挑战中也并不欠缺机会,对于5G时代的来临,即将打开新的市场,中国联通能与其他两家运营商处于同一起跑线,且作为唯一一家集团整体混改单位,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强强联手,借助外力优势互补,对于其发展带来了转机和曙光。

基于上述背景情况的了解,中国联通的发展情况,既体现了行业大背景的变化,又展示了其自身的发展选择,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结合电信运营业行业发展状况,选取中国联通为研究对象,对于企业状况进行问题研究,关注对于机遇与挑战的把握,指出其发展的不足,为其提供有效的建议,挖掘其发展的正确路径,为同行业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选择以哈佛分析框架为中国联通的基本财务分析方法,从战略高度出发,结合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有效的避免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片面化、机械化和简单化的弊端,更综合化地研究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指引,也进一步充实哈佛分析框架的案例应用库,对于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发展也颇具理论价值。

(二)文献综述

1.财务分析理论

(1)传统财务分析定义与作用

1)传统财务分析定义与作用

所谓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财务数据为依据,采用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分析,从而究其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评价。

财务分析的作用具有多面性:就其服务对象而言,财务分析一方面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企业外部投资、贷款等决策又具有决定作用;就其职能作用而言,财务分析的职能囊括了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以及评价等多方面。总而言之,财务分析给予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用以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是以能做出正确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和监督管理。

2)传统财务分析方法

传统财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图解分析等方法。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将相关联的数据通过比率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用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情况的一种方法。比率分析是财务分析非常基本且重要的方法,其通常以百分率、比率或分数的形式出现。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的可比数据,对比数据差异,找出趋势或异常的一种方法。比较分析法不仅直观简便,而且应用多变,常用的根据比较对象分为企业间横向比较、企业内纵向趋势比较以及实际与预算差异比较等等,因此,比较分析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指,在确定分析指标与其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定量研究其驱动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方法。因素分析法是最具效果的财务分析法之一,一般分为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两种。不过,二者的具体实施操作过程大同小异,都必须通过将指标分解成可以计量的因素,再依次用实际数替代基期数值,从而得出各因素对于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图解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是指,将复杂的经济活动及结果通过统计处理,以通俗易懂的图形表现出来的一种方法。图解分析法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当今网络技术普及的时代,涵盖了对比、结构、因素等多方面图解类型。

3)传统财务分析缺陷

但是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传统财务分析的缺陷逐渐暴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财务分析内容不全面

传统财务分析方法往往只注重财务数据,而忽视非财务数据的影响,导致其分析结果可能不能被理解。企业的非财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信息是不可割裂的,比如企业披露在财务报表的非财务数据信息,可以对于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说明和解释,甚至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数据的趋势,是企业财务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财务分析基础不可靠

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并不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导致其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财务分析的基础是财务报表上锁披露的信息,然而,缺乏事先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的分析评估,出现的财务数据xx、会计估计差异等问题,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财务分析的结果的正确性。

财务分析体系不连贯

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虽然存在众多的分析方法,但各种方法本身都存在自身的局限,而且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都较为单一,很少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不能体现其内在连贯性。

(2)哈佛分析框架理论

1)哈佛分析框架的提出

哈佛分析框架是由哈佛大学佩普、希利和博纳罗于2000年在《运用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分析与估价》一书中首次提出的财务分析新思路。他们是提出财务分析不应该只注重财务数据的定量分析,更应该兼顾非财务数据的定性分析,从战略层面切入,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动,以科学的预测为基准,为企业发展指引道路。

2)哈佛分析框架的维度

哈佛分析框架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四个维度。

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是哈佛分析框架的独特之处。战略分析是立足于宏观环境、行业状况和企业自身战略,探索企业的利润动因和把握企业经营风险,对企业进行的定性评价。作为财务分析的初始切入点,战略分析包括宏观环境、行业以及自身战略等三个角度,为后续分析步骤奠定基础。

会计分析

会计分析是判定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真实程度的工具,并依据其结果重新计算出没有偏差的会计数据,借此消除财务信息失真或不匹配带来的影响,解释隐藏之下的真实经营状况,为企业财务分析奠定基础。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整体框架的第三层推进,不仅立足于会计分析,同时与战略分析相结合。财务分析通常围绕三张财务报表展开,重点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状况,再进一步进行财务综合分析,旨在系统、有效的评价企业财务状况。

前景分析

前景分析是前三者分析结果结合下的产物。前景分析是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及财务分析的延续,是其综合前三个步骤的情况下对企业未来发展做出的预测,使得整个财务分析体系内在逻辑更严谨,更加系统化。

3.相关文献整理

佩普(Palepu)、希利(Healy)和博纳罗(Bernard)(2000)[1]在《运用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分析与估价》中提出哈佛分析框架体系。文章中通过总结大量财务分析案例研究的逻辑架构,提出了哈佛分析框架,并就战略、会计、财务和前景分析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地阐述,开创了全新的财务分析体系。

刘刚、曹志鹏(2015)[3]在《现代财务分析新视角——哈佛分析框架》一文中,整理归纳国内外财务分析研究现状,结合现代经营特征阐述哈佛分析框架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思路,揭示其对于现代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分析的重要意义;李芸馨(2015)[2]同年在其文《财务分析模式新选择——哈佛分析框架》中,在对比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弊端上,引出哈佛分析框架;邱漩(2017)[10]发表了《哈佛分析框架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在对比传统财务分析与哈佛分析框架的异同后,深入地探讨哈佛分析框架在财务报表分析应用。

王玮(2015)[4]在其论文《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轻资产公司财务分析》中,将哈佛分析框架运用到案例分析当中,选取电信行业龙头中国移动有限公司为轻资产企业代表,以哈佛分析框架为基础,从四个维度综合分析,找出其问题所在及提出对应建议;魏明良、王雪、黎精明(2016)[5]以王府井百货为案例进行财务分析,进而引发对哈佛分析框架应用的思考;李洋(2016)[6]在其论文《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的比亚迪财务报表分析》中,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宏观环境、行业和企业自身竞争战略角度进行战略分析,运用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详细进行财务分析,运用哈佛分析框架对比亚迪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全面的分析;杨旸(2016)[7]在其论文《哈佛分析框架下的我国房地产上市企业财务分析》,董曼旎(2017)[9]在其论文《A公司财务分析优化方案研究》及马笑欢(2018)[13]在其论文《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三元食品财务报表分析》等皆将哈佛分析框架结合案例分析,全面并深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状况。

综合上所述可以发现,哈佛分析框架从首次提出至今,其理论框架被广泛地接纳,并大量运用到各案例实践分析当中,从战略层面入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深入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适用于当今复杂化的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成为了现代财务分析体系的顶梁柱。因此,本文选取中国联通财务分析对象,基于哈佛分析框架,发现企业问题并提出建议。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框架

1.研究内容

本文以中国联通为研究对象,采用企业2013年至2018年财务数据,依次进行企业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从中国联通企业的战略出发,结合PEST和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研究宏观环境状况、行业现状和企业自身战略;针对关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会计分析,剔除财务信息的不可靠、不真实和不可比部分的影响;再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对其三张报表财务数据以及反映其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四方面的财务指标分别就横向和纵向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运用杜邦综合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前述分析结论,对于中国联通企业进行前景分析,挖掘其未来发展的优势,预测其风险并提出建议。

2.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相辅相成的研究模式。首先,本文对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探究课题现状,从而确定本文研究方向;通过学术资料及文献成果的学习及对比,确定本文研究的财务分析模式,为后文中案例分析手段奠定强有效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中国联通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近三年的财务数据及非财务状况作为研究基础,基于前述理论基础,对中国联通进行财务分析,并对其财务分析问题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创新之处

本文主要是希望通过对于中国联通的财务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问题研究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建议,因此,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以下两点上:

(1)研究内容的创新

本文聚焦于当今时代的热点行业电信业,关注当下电信业的走向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但相较于其他学者较多以其龙头企业为研究对象而言,本文则相反以行业中正发展中的中国联通为研究对象进行财务分析,更有利于在对比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且提供借鉴价值。

(2)研究方法的创新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相辅相成的研究模式。首先,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来确定研究方向,进而,学习财务分析理论基并对比不同财务分析的利弊,确定本文研究的财务分析模式,为后文中案例分析手段奠定强有效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中国联通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近三年的财务数据及非财务状况作为研究基础,基于前述理论基础,采用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财务分析体系对中国联通进行财务分析,并对其财务分析问题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中国联通简介

  (一)电信业概述

1.电信业范围界定

根据2016年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描述:“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受语音、文字、数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

图2-1电信产业链

df98bcf9d3e7ee10365d3af62fba72f9  如图2-1所示,随着电信产业的多元化、复杂化发展,整条电信产业链不再是单一的上中下游的单向关系,而是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网状结构。电信产业链涵盖了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服务商、服务提供商、测试厂商、芯片厂商、应用软件商以及最终用户,其中电信运营商占据产业链的核心地位。

因此,广义上的电信业涵盖范围很广,近年来甚至跨越传统的界限,跨界互联网等行业领域,但本文聚焦电信运营商,电信业的范围也取狭义的电信业定义,即电信运营业。

2.电信业概况

图2-2电信行业发展历程

81235cf40b15fdf392d9bf5ac6ba0574  如图2-2所示,我国电信行业发展历程:移动通信出现使得电信业从固定语音时代正式进入移动语音时代;进一步,SP((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出现标志着向增值业务时代的过渡,技术上的更新体现在3G时代的到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机的出世预示着电信业进入流量经营时代,随之而来即是4G时代,互联网信息产业的飞速崛起和越界,电信业从面临OTT(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竞争向企图产业竞合转变;直至2015年M2M((Machine-to-Machine/Man)指人、设备、信息系统,三者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互动)规模增长,全面进入并仍处于一个崭新的万物互联网时代,与此同时,5G的发展也成为了整个行业的聚焦点所在。

图2-3电信业务总量增速与电信业务收入增速变动情况

bad95b59fc24e8c3cfa5cae159b23ed0  如图2-3所示,由工信部所披露,2010-2018年期间,电信业务总量增速较快,以进入万物互联网时代尤为明显;但相对而言,收入增速却颇为滞后,甚至在2014-2015年出现负增长情况,原因在于受到了来自提速降费等XX调控以及资费竞争等行业压力的多重作用,不过所幸,2016年后又得以回升。

电信运营商是指提供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接入的通信服务公司;电信业其本质有着自然垄断性以及政策约束性,我国现阶段处于移动、联通、电信以及广电的四角格局,但从现阶段实力而言,仍然是前三者的三足鼎立状态。

放眼行业竞争格局,中国移动实力无疑一直稳居第一,一直以来市场份额占比高达50%,无论从营业收入到EBITDA都是远超于联通和电信,其资本力量也无疑是最为雄厚的,资本开支规模最大;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之间一直不相上下,甚至电信整体略优于联通,不过,后起之秀的中国广电竞争格局还未形成,毕竟其他三大运营商市场份额占比超过整体电信业的95%。因此,本文的对比分析仍建立在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之上。

(二)中国联通概述

1.公司定义

“中国联通”同时作为A股的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H股和N股的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很容易被大家混为一谈。事实上三者之间真正的关系为(参见图2-4所示):一方面,联通集团分别以中国联通、联通红筹公司在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同时上市,作为最终的控股母公司存在;另一方面,中国联通通过其子公司联通BVI公司对联通红筹公司间接持股,并保持对其的实际控制权。

通常情况下,“中国联通”常指联通集团,以其为研究对象最为全面,但考虑到数据信息的来源问题无法获取,权衡其产权结构及控制关系之下,本文决定采用中国联通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最为合适,以下所有与其相关数据信息均来源其所披露报表。

2.企业背景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是根据xxx批准的重组方案,由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其于中国联通(BVI)有限公司51%的股权所对应的净资产出资,并联合其他四家发起单位以现金出资,于2001年12月31日在中国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2年10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3.产权结构及控制关系

2008年5月24日,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络,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以深化对中国电信行业的改革。因此,于2008年10月1日,中国联通将公司自身及其控股子公司联通红筹公司所经营的CDMA业务全部出售与中国电信;与此同时,于同年10月15日,公司子公司联通红筹公司与网通红筹公司完成合并,旗下联通运营公司对网通运营公司完成吸收合并,最终完成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的完全合并。

2016年,国家发改委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专题会中,将中国联通列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第一批试点,成为第一家且唯一一家央企集团层面整体混改单位。2017年10月,公司正式启动混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向腾讯、百度、京东、阿里、苏宁等与公司具有协同效应的战略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引入、向核心员工实行股权激励政策、由控股股东联通集团向国企结构调整基金公司转让部分股份等,最终以完成向混合所有制多元化股权结构转变。随后,公司与联通集团以募集资金向其子公司联通BVI公司增资,其再进一步以此向联通红筹公司认购股份,导致产权结构和控制关系的变动。

图2-4中国联通产权结构及控制关系

10a2dca790808c97049fda3f37ee50b5  如图2-4所示,由公司2018年年度报表所披露,在整体的产权结构中,联通集团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占比36.7%,战略投资者、员工限制性股票激励、其他公众股东分别持35.2%、2.6%、25.5%的股份,而公司的实际最终控制人仍为xxx国资委;在整体的控制关系下,中国联通直接控股联通BVI公司,间接控股联通红筹公司和其旗下全资子公司联通运营公司。

4.业务发展

经xxx批准,中国联通从事国(境)内外电信行业的投资:一方面,通过联通BVI公司及联通运营公司中国境内提供综合电信服务;另一方面,通过联通红筹公司的香港及境外子公司在其当地经营电信互联等通信服务。

中国联通的业务范围是通过走外在收购扩张和内在创新开发的道路发展的。

上市之初,中国联通的主营业务范围集中在不到9省3市的部分移动通信业务(GSM、CDMA),以及全国的国内外长途电话业务。随后时间内,公司加紧步伐,先后收购联通集团旗下联通新世纪、联通新世界等子公司,完成将公司的移动业务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范围。

2008年的电信行业整合行动,中国联通版块得到进一步扩展。中国联通合并了中国网通,接收了其原有的固网业务,进一步向电信增值服务领域拓展;同时,向中国电信转让CDMA网络,也使得CDMA业务从营业范围中剔除。

随着电信业的发展,公司分别于2009年获得WCDMA(3G)牌照、于2013年获得TD-LTE许可证、2015年获得LTE FDD许可证,再通过自身网络建设投入,公司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直至近年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信业进入流量经营时代,面向万物互联时期,混改进一步促进公司与战略投资者的资源协助,聚焦创新业务领域,向信息通信技术服务、数据通信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全面拓深。

截止2018年底,公司的已有营业范围涵括了移动宽带(WCDMA、BTE FDD、TD-LTE)、固网宽带、GSM、固网本地电话、信息通信技术服务、数据通信服务以及其他相关增值服务在内的全面方位的电信服务。

5.企业荣誉

图2-5中国联通荣誉统计情况

6f7f5e15b1608293292306c6dc22df9a  如图2-5所示,自2014年起至2017年所统计,中国联通总计获得了7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主持制定过262个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和977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2015年和2017年分别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荣誉。

图2-6中国联通“世界500强”历史排名情况

5ab5e9a653569f1e664d490caa6fc34d  中国联通作为超千亿市值的企业集团,不仅在国内是电信业行业巨头,在世界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历年来,中国联通前前后后获得过中国品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及外滩Y中国品牌创新价值榜(TOP100)等荣称;同时,企业更是连续十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如图2-6所示,历年排位呈现整体上升状态,截止2018年《财富》公布,中国联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位列273名。

  四、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中国联通财务分析

  (一)中国联通的战略分析

本节战略分析将以2013年-2018年这一时间为范围,分别从宏观环境、行业发展到中国联通自身状况进行层层分析,主要运用PEST、波特五力等分析模型,对于中国联通进行战略分析,以得到评价企业管理水平的依据。

1.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因素分析

如果说近十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替、社会的不断发展,为紧跟时代的进步,国家出台过众多信息通信业相关政策措施,看似纷繁杂乱,但其围绕的主体战略始终是“宽带中国”,整个战略奠定了包括电信运营业在内的信息领域自2013到2020年长达八年的路径和目标,与电信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宽带中国”战略引起了我国对宽带网络建设的重视,在其指导下,持续不断的发布了各种政策措施:2013年,《xxx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促进宽带网络基础建设、推进移动通信发展、推动三网融合,同时加大相关财税政策支持力度;2014年,《关于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的通告》、《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对外开放增值电信业务的意见》对扩大行业融资渠道,拓展发展道路,促进国内外优质资源共享,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也进一步加大了行业竞争压力;2015年,《xxx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电信业降低网络资费、增强服务能力的要求,推动行业的深入改革;同年,《xxx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的通知》推动全国范围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的实施;2017年,《xxx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针对电信业提出推动5G研发商用的目标;2019年,《关于2019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暨纠风工作的指导意见》又就继续提速降费工作、规范市场秩序等展开提出建议。

可见,“宽带中国”战略展示了国家对电信行业的高度重视,为行业明确了发展目标,提供给行业中的企业特有的政策支持,如,开放市场资本进入、提供网络建设的财政支持等;但同时推动电信业深化改革,从虚商入市、资费开放、“营改增”、调整网间结算,到组建铁塔公司、宽带接入开放、向外资开放上海自贸区增值电信业务、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电信领域内的震动,挑战和机遇并存。

(2)经济因素分析

表3-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动情况

4eac602c5020aa6059be8334aaa9c999  自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过去已经有十年之久,这十年间我国的经济虽在逐渐恢复发展,但也伴随着种种的压力。自2013年起,金融危机后的第五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薄弱,我国却已经开始进入了经济转型的阶段,如图3-1所示,直至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虽维持在合理的区间,却出现持续走低趋势,经济高速发展势头难以维持,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2017年,可能得益于“供给侧改革”等措施的实施,GDP增速略有所回升;但2018年仍然只有6.6%。整体而言,自2013年起,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转型问题:经济结构需要调整、发展方式有待变化以及体制改革正在进行。

表3-2三大产业对GDP的拉动情况

f05c199acf6045e7eaa264b85659b248  表3-3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情况

1bd44401413093865d220dd1c94a69a5  但值得注意的在于虽然整体经济因房地产、工业等领域因素下行压力巨大,而从其结构分析,如图3-2所示,第三产业在近年的经济新常态中却呈现异军突起,如图3-3所示,截止2018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59.7%,其中包括了电信业在内的信息通信领域。

一方面,电信业务总量增速连续攀升,2018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65556亿,增速高达137.9%,行业发展动力充足;但另一方面,电信业务收入增速却相对有所背离,甚至在2014-2015年间出现负增长,虽之后有所恢复,但在2018年增速仍然只有3%,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这可能要归功于行业内部竞争、政策调控等要素原因。

(3)技术因素分析

目前,电信业领域最受瞩目无疑于当下全面覆盖的4G网络和未来可期的5G技术。

我国的4G商用历程:2013年,工信部向移动、联通和电信颁发TD-LTE牌照;2015年,工信部又再次向联通和电信发放FDD-LTE牌照。至此,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两种4G技术模式正式在中国开启商用,其中TD-LTE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包含了大量的中国专利,并得到广泛国际支持,代表着中国在世界移动通信产业的最先进水平。我国已有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用户总数达到11.7亿户,4G市场的竞争格局在2018年底基本确定,其中中国移动占据最大市场拥有高达7.13亿户,中国联通2.2亿户,中国电信略高占2.42亿户。

4G竞争基本落幕,5G技术冉冉升起。5G通信信号覆盖更广泛、上网速度更快、流量密度更大,同时与物联网相互渗透,是电信行业进入万物互联阶段的敲门砖。我国5G的启动试验始于2016年,截止2019年初,5G第三阶段测试基本完成,预计商用时间在2020年。三大运营商也纷纷投身5G网试验,2018年中国联通发布5G及网络转型计划,在16个城市开展5G规模试点。

(4)社会因素分析

表3-4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b1023b3b6ccf100ae1804c4c2a4c1057

电信业的发展与居民收入情况和消费水平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如图3-4所示,自2013年起,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皆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强,这对于电信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如图3-5所示,居民在交通和通信方面人均消费支出也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总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也从12%提升到14%,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机的使用,宽带网络的大力普及,居民生活方式发生更替,消费理念改变,有利于电信业的发展,催生电信创新型业务,扩大电信行业的市场需求。

2.电信行业分析

(1)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移动、联通和电信长期以来都是我国电信业三大主要力量。相对其他行业而言,电信业竞争力的形成需要雄厚的资金和长期的建设,因此,行业长期发展以来,基本的竞争格局是处于“一超二强”的状态,即中国移动遥遥领先,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不相上下。

中国联通作为行业第一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中国内地最大的通信服务供应商,全球网络和客户规模最大、市值排名位居前列、盈利能力领先的世界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绝对优势在于:第一,庞大的客户基础,一直以来中国移动在个人移动市场都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持续保持着其领先地位,据2018年年报披露,4G客户量达到了7.13亿户,占据移动市场的60%以上的份额,在家庭市场方面,家庭宽带客户总计达到1.47亿户,占据41.5%,将近半壁江山;第二,雄厚的资金实力,中国移动资金实力体现在其2018年营业总收入超其他两家之和,净利润高达1177.8亿元,为其资本开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第三,强大的网络技术能力,中国移动拥有241万座4G基站,超97.8%的网络覆盖率,又牵头5G和其他新技术的突破。

中国电信作为中国联通的不相上下的竞争对手存在着,是一家全球大型的领先的全业务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据2018年年报披露,中国电信营业收入为3771.2亿元,净利润为212.1亿,比中国联通略高一筹。相对而言,在三家运营商中,中国电信的相对优势主要在固网领域:一方面,中国电信已经拥有1.46亿户有线宽带用户,其中百兆以上用户占比高达66%,“天翼”等宽带品牌在国内具有广泛的知名度,由此可见其广大的固网客户群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电信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纤到户网络,城区及乡镇住宅已基本实现光纤全覆盖,在超过150个重点城市按需部署千兆光网,有效保障光网领先优势。

在分析业内其他两家竞争对手的优势之下,中国联通的处境略显尴尬同时令人堪忧。虽然电信业内竞争者数量不多,但面临的市场份额有限,推行产品类型差异化不明显,加之对新型业务资源的抢夺,电信业行业的竞争仍然很激烈。

(2)新进入者的威胁

一般认为进入一个市场存在着进入壁垒,我国电信行业主要存在着三个进入壁垒,分别是政策壁垒、资本壁垒和品牌壁垒。

1)政策壁垒

XX政策调控是我国电信业发展的一大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一方面,我国存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专门为规范电信业发展而出台的法律法规,规定了较为严苛的行业进入条件;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的深入改革,国家也相应有所放宽市场准入,诸如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电信业范围,我国电信业领域逐步开放。

2)资本壁垒

一方面,进入电信业需要以雄厚的资本作为背景,包括网络能力建设、技术研发和试验等都是需要持续不断的资本投入的过程,资金能力不足的企业通常难以抵抗得住长期负债和投资者的压力;另一方面,电信业对于资本来源是有着严苛的规定的,对于国有资本占比做了最低限额的规定,进一步增加了资本壁垒的难题。

3)品牌壁垒

在电信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现有的三大运营商已经拥有自身忠实的客户群,大多数消费者也形成了自有的消费偏好,行业内的品牌效应很显著,新进入的企业需要漫长并且巨额的宣传投入才能形成自身品牌的影响度。

综合之下,电信业行业的进入壁垒不可小视,成功的阻碍了大多数潜在竞争者,但是,目前仍然需要注意的是2016年取得准入资格的中国广电和2019年已经取得中国牌照的英国电信企业或者是之后更多开放的外资企业。

(3)替代品的威胁

电信行业来自替代品的威胁主要体现在行业内之间的产品的替代和行业外其他公司越过运营商经营的OTT业务。

电信业内的产品替代主要取决于技术能力的强弱和更替。三大运营商提供的产品服务的差异化体现在其内在网络能力的差异化,比如中国移动在个人移动业务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原因在于其背后的网络能力和技术基础是远远超其他两家,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该方面则相互具有比较强的替代性;另一方面,技术的更替会相互取代,比如在4G会慢慢取代3G,同样的,在未来即将到来的5G时代,5G技术也会成为一个潜在强有力的替代品。

OTT业务是电信业来自互联网领域的挑战。OTT业务是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OTT业务对电信传统业务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比传统的语音和短信服务所产生的费用,OTT业务所需是微乎其微的,使得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的替代了传统电信业务。

显而易见,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技术不断的发展,电信这类与科技和社会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行业可能会面临更多替代品的威胁。

(4)供应商的讨价议价能力

电信设备制造商属于电信运营业的上游企业,电信运营商需要采购其生产的产品用以网络建设和提供服务。一方面,我国的电信社会制造业是比较庞大的,相对电信运营业而言,其行业企业数量较多,导致产业竞争激烈,因此,相对而言,运营商更具有价格的话语权;但另一方面,上游供应商企业中也存在如华为、中兴等优秀的行业巨头,拥有自身核心技术,因此,面临这种情况下,供应商反过来又占据主导地位。

(5)购买者的讨价议价能力

对于电信运营行业来说,购买者的讨价议价能力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由于一直三大运营商的垄断地位,电信行业长期属于买方市场状态,消费者选择空间狭小,对于资费不满也无从投诉。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电信行业的深入改革,渐渐放开电信市场,提倡市场导向的发展,同时互联网企业的兴起,跨行业竞争严重,消费者的选择范围进一步拓宽,消费理念升级,使得其讨价议价能力不断提高。

3.自身战略分析

(1)中国联通战略定位分析

1)“聚焦-创新-合作”——战略选择

中国联通的“聚焦创新合作”战略定位确定于2015年,公司紧扣自身资源禀赋,决定实施以“重点聚焦、创新驱动和深化合作”为核心内容的战略。

重点聚焦战略部署

聚焦重点业务和聚焦重点区域是联通围绕“重点聚焦”战略展开的核心内容。一则,自2015年起,公司快速调整基础业务重心,全面聚焦4G发展:加快4G网络建设,2015年、2016年分别净增4G基站高达30.6万、33.7万个,截止2018年总数已达到99万个,可见其数量之多、速度之快;同时,调整用户结构,加速2G/3G用户向4G升级、借助转型产品营销,触达目标用户,扩大4G用户规模,4G用户四年来以每年平均3740万户净增,截止2018年总计达到2.2亿户。二则,公司在创新业务方面实行产业互联网与平台类业务的聚焦:公司聚焦物联网、IDC与云计算、大数据、ICT、智慧城市等创新业务领域拓展,提升平台支撑等核心能力,有效的抵消了固网语音收入的下降,2018年,占比总收入达8.7%,正逐步成为收入增长的驱动力。三则,公司以精准高效投资为导向,以聚焦重点区域投资为核心内容,如聚焦在重点城市的4G网络投资;在重点城市开展5G试验;创新型业务聚焦于医疗、交通、制造、环保、物流等热门市场领域。

创新驱动战略部署

“创新驱动”战略部署可以归纳为创新业务驱动、创新模式驱动以及创新体制驱动。一则,公司积极拓展产业互联网和平台类新业务市场,不仅未来高效可持续发展积蓄动能,同时还具有拉动传统业务起头并进的效果,如2018年,受益于新业务拉动,固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逐渐成为驱动收入增长的强势力量之一。二则,2016年公司开创了2I2C营销模式,精准化、智能化营销模式加速新用户获取;2019年,又再度推出“云+智慧网络+智慧应用”政企新融合营销模式,拉动政企宽带及互联网专线业务快速发展。三则,公司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实行机制体制的创新变革,如划小承包改革、股票激励计划、绩效挂钩机制等,优化结构,激发企业活力。

深化合作战略部署

“深化合作”战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业务资源共享和跨界资源互补。一方面,审度行业竞争格局,自2017年与中国电信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共建共享4G基站7万座,1.6万公里传输网光缆,累计节省CAPEX支出高达33亿元,成本3.5亿元。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推进战略投资者的深度合作,如触点合作,实现2018年2I2C用户净增4400万户;成立合资公司,促进公司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

2)“五新联通”——战略目标

中国联通在2018年提出了“五新”联通的建设目标。

在新治理上,公司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探索,致力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新基因上,公司目标在于将互联网化、市场化快速转化为企业的内生基因;在新运营上,公司加快步入互联网商业文明的步伐,致力于建设成一家基于网络运营的科技服务公司;在新动能上,公司期望培育出并不断增强高质高量的创新发展新动能;在新生态上,公司不断向开放、共享、共融、共赢的生态系统探索。

(2)中国联通战略发展分析

1)核心竞争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凸显

一方面,中国联通作为业内第一家集团整体层面试点改革的企业,于2017年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成功引入14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雄厚资本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共计募集资金达到约615.5亿元,为公司提供了坚实的财务支撑,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行业内竞争力,体现其资本优势;另一方面,混改引入的14家战略投资者也是与公司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于中国联通业务领域的扩展和业务规模的增加都具有显著的提升,体现其资源优势;最后一方面在于,混改下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如瘦身健体、优化结构、市场化激励等措施成效明显,有效地改进了国企内部繁杂低效的内部结构,提高内部运营活力,体现其体制优势。

互联网化运营成效显著

一方面,近年来的公司经营模式向互联网化运营模式转型,2I2C业务模式运营成果突出,以“轻触点”运营牵引实体渠道,借助互联网,达到以低增量成本成高效率获取新用户的效果,其低成本高效优势显著;另一方面,互联网化运营模式可以以大数据驱动精准营销和存量经营,细分市场,根据用户不同需求,推出差异化产品,其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

2)发展力缺陷

资本开支结构不合理

2018年中国联通资本开支项目包括41.7%移动网络、20.4%宽带及数据、23%基础设施及传送网以及14.9%其他。从数据可见,一方面,企业对于宽带及数据的资本投入是相对比较薄弱的,这使得其相对应宽带业务发展动力可能不够;另一方面,在从其网络能力建设结果看,移动网络重点围绕4G建设,在对未来趋势所向的5G投入不足;与此同时,公司在其他方面投入达到14.9%,可见企业还需更加精准投资。

改革潜在风险系数不定

联通现阶段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无论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运营模式改革,仍然是正在进行时期,其未来的变动不确定性必定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如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内部体制机制的深入改革会不会引发内部的不适应,反而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又或者是运营模式改革前景会否来自合作伙伴的影响牵制等情况,这些都需要管理层谨慎衡量。

4.本节小结

本节主要是对宏观环境、电信行业状况和中国联通战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首先,通过PEST分析模型,分别从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四大驱动因素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次,采用波特五力分析方法,从现有竞争者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议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讨价议价能力对于电信行业发展和竞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我国电信行业发展波动不平,业内竞争日趋激烈;最后,再围绕中国联通的自身战略,分别就其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发展缺陷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联通以“聚焦创新合作”为主战略,以打造“五新联通”为主目标,虽然在混改和转型方面有所成绩,但也还存在着潜在的风险无可预知的问题。总体而言,中国联通的战略定位是与大环境相符、与自身状况相贴合的,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三)中国联通的会计分析

本节的会计分析基于对中国联通2013年-2018年内关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识别结果,选择了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及收入确认四个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分析其是否真实恰当地反映了中国联通的企业财务状况。

1.识别关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一方面,如表3-1所示,上表中列示了2013年至2018年公司资产百分比较高的几类资产,从数据观察可知,对于中国联通来说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以及无形资产这三项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大,三项累积百分比几乎维持在总资产比重的75%-85%的范围;而对于身处电信运营行业的企业,其对于网络建设、技术研发等领域的资本开支必定是其投入重大的一部分,其主要是以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及无形资产等几类科目确认计量最终表现在会计处理,从逻辑解释上与实际数据分析上是相符的。

68ff7ad7fd0c0f7b20873ffde6ea1b0e  另一方面,2013年至2018年内,公司会计政策发生过重大的变更,对于企业财务数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以2018年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修订)》(“新会计准则”)尤甚,变更后净利润减少了365,446,537元,影响率有3.93%;且收入会计的确认与计量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披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将在接下来部分对中国联通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及收入确认进行详细地会计分析。

2.固定资产分析

(1)固定资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中国联通固定资产按照房屋建筑物、通信设备、办公设备及其他进行分类列示。其初始确认计量主要分为:国有股股东投入的重组固定资产,按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评定值计量;外购或新建的固定资产按取得成本计量。

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政策选择为年限平均法。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估计选择以历史经验和预期技术更新为依据,并结合重大变动作出调整。如表3-2所示,下表为公司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率以及

固定资产减值以可回收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值为计提依据,且一经确认减值损失,以后期间价值得以恢复的部分不予转回。

固定资产以其不能产生经济利益为终止确认的标准,且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其所得扣除账面价值和税费,当计入当期损益。

(2)固定资产的会计分析

如表3-3所示,表中列示了公司2013年-2018年间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结合下图3-6分析,近6年来固定资产无论账面原值还是账面价值都几乎维持在恒定的水平线中,且账面原值和账面价值二者之间的差额也相对固定,可得知公司近年来主要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经营模式,固定资产数量相对稳定,固定资产价值未发生突发的损耗减值现象。

表3-3固定资产基本情况

bbffc9c8d2a7f1bfe1a96a5cdc3ae6b1  图3-6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及账面价值变动情况

如上表3-4所示,上表为固定资产中通信设备在2013年-2018年内具体的变动情况。从表3-3可知,公司固定资产中通信设备占比最大,占比平均达到90%,确实符合企业的行业性质。透过表3-4发现,通信设备的增加绝大部分是由企业在建工程的转入形成,即企业具备充分的自行建造的能力;同时,对比其每年的增加额和减少额,发现相差无几,可以推测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以新淘旧,是其一直处于恒定水平的原因。

3.在建工程分析

(1)在建工程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中国联通在建工程初始计量采用实际成本法。在建工程减值同样采用可回收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法,且一经确认减值损失,以后期间不予转回价值得以恢复的部分。

(2)在建工程的会计分析

a0ca861b65a93f06b350f122ed711240

如上表3-5所示,上表为中国联通在建工程2013年-2018年的整体情况表。首先,结合上图3-7在建工程6年内变化折线图分析,分析发现公司近6年来的在建工程变动呈现一个近似倒V的形势,在2015年突然增加到尖峰,2016年后开始逐渐减少,必定存在某种原因使得其在建工程项目突然投入大增;其次,再从在建工程组成结构分析,如上图3-8所示,在建工程包括工程项目和工程物资,其中前者为占据了至少97%的比重,工程物资仅仅是少部分的存在,且工程项目比例变动趋势于整体在建工程的变动趋势具相对统一性,可以猜测工程项目的变动是主要的原因;最后,在深入工程项目内部结构分析,如上图3-9所示,发现工程项目内部包括了网络工程和通用基础设备工程,前者为主要组成结构,可见企业对于自身网络能力建设尤为重视,同时发现其在2015年中同样出现了显著的增长。

通过上述分析,进一步结合2015年年报,发现2015年当年中国联通存在投入几大与LTE FDD相关的网络工程项目的重点建设,导致其当年在建工程整体突然的增长,这可能是企业当年取得LTE FDD的4G牌照以及实施聚焦4G发展的战略的结果

4.无形资产分析

(1)无形资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中国联通无形资产按照土地使用权、计算机软件、电路及设备使用权及其他列示,其初始计量为历史成本法,仅对国有股东投入的重组无形资产,按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评定值入账。

无形资产摊销一致采用的年限平均法。

中国联通对除土地使用权和电路及设备使用权以外的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无形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与前述所用方法一致。

(2)无形资产的会计分析

如下表3-6所示,下表为中国联通2013年-2018年无形资产整体情况表。结合下图3-10所示,企业2013年-2018年间,账面价值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可见企业对创新有所重视并不断增强,与企业近年来创新战略相一致;但与此同时,其账面价值自2015年起,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累计摊销不断增加,相比于无形资产增加大的幅度更大的缘故,属于正常趋势;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上表中数据中,2015年的减值准备有较明显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3G向4G的技术更替带来的无形资产减值。

表3-6无形资产基本情况

59a4bff130e6b358597e1ae62ed96912  图3-10无形资产账面原值及账面价值变动情况

5.收入确认分析

(1)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自2018年1月1日起中国联通执行新收入准则。

企业收入主要分为语音通话和月租收入、增值服务收入、提供宽带及移动数据服务收入、网间结算收入、销售通信产品收入、网元及电路的服务收入类型列示。

新收入准则下,中国联通以控制权的转移为收入确认的标准,具体为销售通信产品收入在用户接受并取得产品控制权时确认、其他收入均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确认。

(2)收入确认的会计分析

如下表3-7所示,下表为2018年新准则下的营业收入的情况。可见,在新准则下,仅少部分的收入来源于其他,且由于新准则在电信业内统一使用,其横向任具有可比性,而在纵向对比中,比较分析了中国联通在旧收入准则下的处理及参考2018年年报披露,没有披露在收入方面的没有具体影响重大差异,因此,在后续使用时,本文认为基本是纵向可比的。

1.本节小结

本节通过识别中国联通的关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收入确认四个重点资产进行会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的变动都与企业发展阶段相符,不影响其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而收入准则的变更由于是业内统一变更使用,不影响其横向可比性,且观察其收入变更影响,可以认为其纵向也是可比的。总体而言,中国联通主要的财务数据变化由相应的非财务数据作为支撑,可以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战略相联系,因此,可以认为其会计信息是真实可靠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果的。

 (四)中国联通的财务分析

本节的财务分析将以中国联通2013年-2018年间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为主、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资料为辅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及综合分析等主要分析工具,围绕三张财务报表展开分析,同时关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状况,并结合使用杜邦综合分析体系,对于中国联通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准确、全面、深入地评价中国联通的经营情况。

1.财务报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

1)纵向分析

如下表3-8所示,下表是从中国联通2013年-2018年资产负债表中基本数据情况。

表3-8中国联通资产负债表基本情况

1e4caa3861fab5de0d40cbda72cca514  资产分析

结合下图3-11所示,在这6年间,中国联通的总资产波动幅度相对激烈:企业在2013-2014年总资产的变动呈现缓慢的增加趋势;但在2015年突然激增了12.46%,从2014年的5,471亿增至2015年的6,153亿,而2016年并未再继续增长;直至2017年-2018年,两年间反而出现了下降,平均每年下降6%,直至2018年的5,418亿资产数。

图3-11中国联通总资产变动情况

f02dc4f866abc1532c255fc08a55bb2a  仅从数量层面对于资产变动的了解是不全面的,还需要结合其结构层面的分析。下图3-12是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变动情况。首先,中国联通非流动资产比例超流动资产占比,平均占据了85%以上,这与电信运营行业的性质是相对应的;其次,就流动资产而言,中国联通近年来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处于比较稳定状态,这说明总资产的波动并不是来源于流动资产的变动,且稳定的流动资产的维持,至少说明企业在流动资产管理方面具有一致性;而非流动资产的波动趋势与总资产的趋势几乎一致,尤其体现在2015年-2018年的先增后减的变化上,再结合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占据了非流动资产的大半壁江山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的变动仅仅占3%,并不是2015年激增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近十倍的增幅,是由于2015年企业子公司以铁塔资产方式出资“铁塔公司”并换取其股份所导致的,同时也引起了总资产的重大变动;对于2016年后的下降则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引起的,源于企业的光纤宽带网络建设以及“光进铜退”宽带网改,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不断淘汰,也解释了总资产这几年的下降趋势。

图3-12中国联通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变动情况

833fe719dfce1825925b252a60c2577f  负债分析

如上图3-13所示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近年来比重的变化情况。可见,中国联通的负债比重水平在2015-2016年有所增加,2017年-2018年又重新回落,甚至比之前还低,低于了50%的负债率,而且更重要地发现这变动情况与前面的资产的变动情况相似。这说明,这期间资产的变动引起的不是资产结构的一致变动,资本结构发生了变动的。

进一步结合负债的内部结构分析,如下图3-14所示,可以看出,一方面在总负债中流动负债为主要部分,几乎是95%的比重,可见,企业更偏向低利率的短期负债方式,对于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来说,符合其尽可能的减少财务开支的特性,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这可能加大企业财务风险,显然回顾前述企业流动资产并为随着流动负债的增加而有明显的变化,可见,中国联通在财务风险方面管理有所欠缺;另一方面,无论是流动负债还是非流动负债,都也同样出现了2015年-2018年间先增后减的趋势,结合数据进一步挖掘:发现2015年主要是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及票据和非流动负债中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的增加导致了总数的激增,这些都与当年企业聚焦战略相关,为加大资本开支导致了信用贷款的增加;而2017年后之所以又得以下降,得益于2017年的混改实施,增加了企业资本实力,从而偿还了大量的负债,以降低企业的风险系数。

图3-14中国联通负债结构变动情况

e2369c4ad38d1b0d81ca970ea68a9bd1  所有者权益分析

图3-15中国联通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

ab55d55f7e005a8578945a073479a516  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化见上图3-16,2017年前,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相对稳定,增长速度比较缓慢,甚至在2016年出现了下降,可以推测企业的经营绩效在那几年可能并不太理想。但在2017年有了比较大的突破,这主要得益于中国联通混改带来的资本增加,混改后的2018年所有者权益又有所增长,可见混改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2)横向分析

如下表3-9所示是选取的2018年最新年份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主要资产负债表项目及其资产百分比的情况。

表3-9 2018年行业资产负债表基本情况对比

f405dc3ec12fc949efd35985082bd472  图3-16 2018年行业总资产对比情况

从总资产数量角度看,如上图3-16所示,中国联通的总资产超过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之和,实力雄厚,中国电信居中,中国联通末位,在总资产实力方面与行业第一相距甚远,即使在经历过2017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总资产实力仍有所落后于中国电信,可见在其实力任有待提高。从资产结构看,三家的非流动资产占比都比较高,其中中国电信最高、联通其次,而中国移动反而最低,联通与电信在非流动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结构取舍中是采用相一致的策略,相对而言,电信保持了更低的流动资产率,相对于联通更为激进,而移动则在流动资产保持了近34%的比例,更为保守,可见,中国联通在其中是偏中立的态度的,既没有中国电信的激进,以控制财务分析系数,又没有中国联通的保守,需要尽可能将有限的资本更大效益化的利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联通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比重方面几乎与行业保持一致,但是其数额上是有落后的,仍是行业最低,这说明了企业的资本实力限制性比较大。

从负债方面看,三家中中国电信的负债率是最高的,移动最低,联通中间,三家运营商都偏向了流动负债而不是非流动负债,尽可能以商业信用贷款而非银行贷款,总体以降低财务成本的战略。而其中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流动负债占比几乎一致,但中国电信的非流动负债比例却是最高的,而中国移动则是所有负债的占比都处于行业最低水平,对比再次印证了三家企业不同的资本结构策略,中国联通采取比较平稳的战略,这也反映了联通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正处于转型改革阶段相关。

最后从所有者权益方面看,所有者权益占比中中国移动最高,中国联通其次,中国电信最后,但数额上中国联通略低于中国电信,所有者权益包含了初始投入和留存收益两部分,这都说明着企业为股东带来的财富,三者对比下来,至少说明中国联通处于较弱的地位。

(2)利润表分析

1)纵向分析

如下表3-10所示是2013年-2018年间中国联通利润表中主要项目的数据情况。

表3-10 2013年-2018年中国联通利润表基本情况

d0cfcce32484a43f5ef9ba21725053de  图3-17中国联通EBITDA变化情况

e5b85368cab05ce21d86e53d0333e610  图3-18中国联通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变化情况

首先,从利润项目出发,先看EBITDA指标,EBITDA是建立EBIT息税前利润的基础之上,再将相关折旧和摊销加上而来的,是基于电信运营业自身资本密集的特质,将财务费用和相关折旧摊销剔除,以便更加准确评价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的指标。如上图3-17所示,中国联通近6年EBITDA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5年前是上升的状态,2015年-2016年突然开始下降,2016年后所幸触底反弹,又重新有了上升的趋势,可见,2015年-2016年企业处于经营困境,经营状况不断下跌,而2017年应该是企业转折的关键点;如果EBITDA不够直观,那么可以进一步观察净利润和营业利润的变化,如上图3-18所示,发现净利润和营业利润的变化趋势与EBITDA是极为相似的,净利润甚至在2016年跌出了负值,2015年-2016年间净利润都比营业利润低,这说明企业存在比较严重的营业外的损失。

接下来,在上述利润指标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其变化的内在结构的缘由。图3-19是中国联通营业总收入和总成本的变动。首先,企业营业总收入自2013年起持续了将近5年的下跌,这与整个行业情况脱离不开,由于电信业的行业深化改革,‘营改增’、“提速降费”、“流量单月不清零”等政策下,行业竞争加剧,致使行业整体收入都有所下跌,不过可以看到,中国联通的下降速度有所减慢由4%到1%,直至2017年成功止损,反弹好转,得益于企业成功的战略部署,聚焦4G,发展创新型业务驱动收入增长;其次,中国联通的营业总成本是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的,期间2015年有所增加是受到当年负债增加致使财务费用上升导致,是处于合理范围的,不过从整体而言,企业的营业成本是有所控制的,尤其是在中国联通混改驱动下的体制改革,精简机构,使得体制活力增强,促进经营效率的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营业费用,达到了控制成本的效果。

2)横向分析

下表3-11是选取的2018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主要利润表项目数据及其百分比的对比情况。

表3-11 2018年行业利润表基本情况对比

0b39c71ad10b2d84970cf6fffe91b35d  图3-20 2018年行业市场份额对比

首先,从利润指标出发,无论是从EBITDA、净利润还是营业利润方面,中国联通比起行业第一的中国移动都是差距明显的,尤其是营业利润和净利润角度至少差了十倍之多,EBITDA相对差距较少一些,不过也得有三倍之多,这里可以说明,中国联通对比中国移动花费在财务费用方面的开支更大;而与老对手中国电信业仍然是逊色,可见在现阶段中国联通经营状况还没有很好的恢复,行业的竞争力偏弱。

接下来,在从更加直观的收入和成本角度分析,如上图3-20所示,2018年中国联通的营业收入最少,市场占有率至于21%,比中国电信少了6%,而中国移动一家独占了大半壁江山,达到52%,超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之和,可见,中国联通当前面临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企业需要加大其业务发展。而营业成本开支方面,中国联通所占的收入百分比是最高的,中国移动最低,可见在成本控制上中国联通虽有所提高,但仍不够好。

(3)现金流量表分析

1)纵向分析

下表3-12为中国联通2013年-2018年间企业现金流量表基本情况。

063af68d8b8cf94872a8e60d39cc4563  表3-12 2013年-2018年中国联通现金流量表基本情况

图3-21中国联通现金流量表基本情况变动

结合上图3-21所示,企业年现金流量净额为正值;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平稳的上升趋势,2015年略微的有所下降,结合前述分析,2015年的经营情况不佳,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增加,流入量减少,净流量减少;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值,表明企业的资本开支较高,符合企业扩展的战略;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波动幅度比较大,2016年从正向流入到2017年的负向流出,说明企业经历吸收资本到使用资本的过程,符合企业处于转型改革的状况。

2)横向分析

下表3-13是2018年现金流量表项目三家运营商的对比。

表3-13 2018年行业现金流量表基本情况对比

e1d491df3bbf90ba2536cc2a2c684b1f  经营现金流均为正数、投资和筹资现金流为负,这说明行业整体处于扩张投资规模的状态,且资本来源多依于经营活动而非筹资活动,说明行业整体经营状况稳健,移动尤甚,联通与电信相当。

1.财务比率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1)纵向分析

如下表3-14所示,为中国联通2014年-2018年间偿债能力指标情况表。

表3-14 2013年-2018年中国联通偿债能力指标基本情况

656ae2b1ccf67b18fb990fd61d669932  首先,就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一方面,通过近5年内中国联通的流动比率观察发现,联通的流动比率平均只有0.24,对于该指标值而言,是明显偏低的,甚至不到1,一般而言,保持在2左右,可以推断为有一个较好的短期偿债能力,可见,中国联通的短期比率偿债能力较低,财务风险较高,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些年来,企业的流动有逐步提高的趋势,说明企业在逐步改善短期偿债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就速动比率而言,企业的指标值也是明显偏低的,平均只有0.2,远小于1,同样也说明了企业偿债能力低的情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之间差距很小,这又说明了企业流动资产方面主要以变现程度高的速动资产为主,从侧面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是较好的。

接着,就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结合前文对于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析结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大概在55%,2015年债务资本扩张导致资本负债率有所攀升,2017年由于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复将负债率拉回了一个较低的水平,整体而言,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来说,企业的长期偿债力是良好的。

2)横向分析

如下表3-15所示是行业内近5年偿债指标数值及行业平均值。

表3-15 2013年-2018年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基本情况对比

940800c756f30fff8b81db8ac7d442f6  图3-22行业流动比率变动情况对比

a884e123313119fe296f354b51b2f24a  图3-23行业速动比率变动情况对比

首先,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如上图3-22和上图3-23所示,无论是流动比率还是速动比率,中国移动都是最高,平均达到了1以上,处于行业平均值之上,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相差不大,但都低于行业平均值,这说明了中国流动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最稳定的,而联通和电信财务风险都偏高。

图3-24行业资产负债率变动情况对比

1bb8322081db44d35f87d0232d0b93f5  接着,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如上图3-24所示,中国移动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仅30%-35%,而另外联通和电信则都相对偏高很多,尤其以联通为甚,平均高出行业平均值很多,一度是行业中最高的资产负债率,不过最近两年控制在了平均线以下,甚至低于了电信,这都说明了中国联通的资本结构管理有所增强,偿债能力大幅提高,虽仍远不及移动,但对于其的竞争力还是有所有提升,资本实力逐渐增加。

(2)运营能力分析

1)纵向分析

如下表3-16所示是中国联通近5年运营能力指标情况。

表3-16 2014年-2018年中国联通运营能力指标基本情况

78a6b3a75c26574379a4cbca7e140bef  首先,2014-2018年间流动资产周转率的下行趋势,表明联通的流动资产利用效果有所下降,反映了联通在流动资产方面的管理重视度下降;其次,再看非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选取了固定资产周转率为依据,固定资产是中国联通资产占比非常大的一项,企业近年来的固定资产周转率都维持在0.75左右比较稳定的状态,2018年略有所提高,可见其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比较稳定,没有因为技术更替或市场等原因波动明显,这至少说明其固定资产方面的使用管理是得当的;最后,分析总资产周转率,可知企业总体资产使用效率是比较合理的,也比较稳定。

2)横向分析

下表3-17是三家企业营运能力指标的数值对比及行业平均值情况。

表3-17行业运营能力指标基本情况对比

fd5ccc8c8806f9e6f52579b87e3fdb41  图3-25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变动情况对比

b1754fc2876441bbd39a6afd6c4ac399  图3-26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变动情况对比

093548d7e967fc3bd4dbda016db5e39a  图3-27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变动情况对比

结合上图3-25所示,对比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平均值3.56,中国联通均处于平均值以下,反而电信一直高居行业其他企业,中国联通介于中间,可见,在流动资产使用效率方面中国联通是较低的,中国联通和电信相对是效率比较高的,但明显电信更胜一筹;结合上图3-26所示,在固定资产周转效率方面,中国移动则扳回一局,远超联通和电信,联通则是三家中最低的,低于行业平均值,这表明了中国联通的在固定资产的营运效率方面急需加强相比而言;最后,结合上图3-27所示,总资产周转率对比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比不上中国电信,说明电信对于总资产的管理使用效益是最大的,值得联通借鉴学习。

(3)盈利能力分析

1)纵向分析

如下表3-18所示是联通盈利能力指标基本情况。

47e8dc05a3097d540f01be62cd0de41e  表3-18 2014年-2018年中国联通盈利能力指标基本情况

首先,就营业利润率和销售净利率来看,二者的变化情况是相似的,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滑直至2017年后才有所回升,且两者的比率是比较低的,说明中国联通在近年来的盈利情况是比较惨淡的,盈利能力不佳,虽然后来有所提高,但是依旧偏低;其次,再看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与前述两者趋势相近,整体比率较低,平均只有2.72%和2.11%,这都说明中国联通的近年来企业绩效比较差,盈利能力弱,提升空间很大。

2)横向分析

如上表3-19所示是三家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的数值对比及行业平均值情况。

表3-19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基本情况对比

7fe88fe42ab6c937116de8a02ba83d61  图3-28行业营业利润率变动情况对比

9b6d5c0dd7ed9717da5461cc027d419c  图3-29行业销售净利率变动情况对比

7633e2a5e80277a400e2d49416a5a35b  图3-30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变动情况对比

21e99a35fa40d7778c0dbc46408cb281  图3-31行业总资产报酬率变动情况对比

1cd5d2daa4f8ad42188d10ae9231ade8  结合上图3-28、3-29、3-30、3-31所示,发现四个指标对比下的结果是几乎一致的,移动远高于行业均值,联通、电信低于平均水平,且联通表现不如电信,处于行业最低水平,这都反应了近年来中国联通竞争力弱,盈利能力差。

(4)发展能力分析

1)纵向分析

如下表3-20所示是中国联通发展能力指标基本情况。

5d5818c17033aca026408c8927713fd2  表3-20 2014年-2018年中国联通发展能力指标基本情况

首先,透过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增长率看经营成果的发展状况,发现这三者在2015年-2017年间都呈现着负增长情况,且负增长率非常大,直至2018年才有所正向的增长,这表明了一方面中国联通近年来的经营不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经营发展情况有所改善;然后,再观察净资产和总资产增长率这一类反映财务发展状况指标,可见净资产增长率近年几乎都是正值,可见近年公司在净资本方面有所扩张,但在总资产增长率却出现了负值,这说明企业几年资产总额并没有利用权益资本进行扩张,而是转向去偿还了负债。

2)横向分析

如下表3-21所示是三家企业上述发展能力指标的对比及其行业平均值情况。

表3-21行业发展能力指标基本情况对比

2ba9ee7394cbc404d30201f25083bb4e  图3-32行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变动情况对比

ea8416c4517333ea3d4299009b186476  图3-33行业营业利润增长率变动情况对比

07454de3a5e483ae8beb05d5421e7d5d  图3-34行业净利率增长率变动情况对比

060b52f6ed904d0ee60c3d8059a17516  如上图3-32、3-33、3-34所示,就利润表项目的发展能力指标而言,发现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变动情况是相近的,几乎都是正向增长,说明其发展趋势是正向增长的,但值得关注的是营业收入增长率有所下降;而中国联通在三家中的指标波动是最为剧烈的,经历了从负增长率走向正增长率的阶段,这说明中国联通的发展情况相对最不稳定,不过也可以从其走向预测,中国联通整体发展情况又在不断改善,明显的上升趋势。

图3-35行业净资产增长率变动情况对比

7aa153892026714f19f0ad7ad215909e  图3-36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变动情况对比

d4342d2e580558c8ca70bbadd1655ae0  如上图3-35、3-36所示,三家企业净资产和总资产增长率几乎都保持着正向的增长,不过增速走向相对都比较杂乱无章,其中又属中国联通上下波动幅度最大,可见,中国联通是业内发展起伏最大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中国联通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多可能。

2.杜邦综合分析

如下表3-22为中国联通近年来杜邦分析体系相关比率分析指标的情况表。

表3-22中国联通杜邦分析指标基本情况

2a312074b865d16274d56ce86d13a64f  图3-37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净利率变动情况

216b7f28cbe93925b3c5f57e375a7813  图3-38权益乘数、总资产周转率变动情况

结合上图3-37所示,权益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变化曲线保持了惊人的一致性,整体呈现了一个V形,在2016年处于V字底端,这说明销售净利率的变动是造成股东回报的最大驱动因素,这主要是源于当年企业经营状况最差,净利润跌至谷底;再结合上图3-38所示,比较权益乘数和总资产周转率,发现二者近年是相对稳定的,唯独总资产周转率在2016年略微的上升,但整体还是抵不过销售净利率的大幅下降,因此致使权益净利率仍为谷底状态。

3.本节小结

本节主要是对中国联通进行财务分析。首先,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就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进行财务分析发现:中国联通在资产负债表项目方面,近年资产波动明显,整体有所增加但相对行业而言,实力还是整体偏弱;在利润表项目方面,中国联通近年的利润表项目整体不佳,跌宕起伏,且市场占有率最低;在现金流量方面,中国联通的现金流量情况比较良好。

其次,再对中国联通能力指标分析发现:偿债能力方面,企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偏低,资产负债率虽有所下降,整体偿债能力在行业内属于中等地位;运营能力方面,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高、固定资产周转率低、总资产周转率较低;盈利能力方面,中国联通相关指标值都较低,整体盈利能力弱,行业竞争力差;发展能力方面,中国联通的增长率指标波动幅度大,存在一段时间的负增长状况后,有所回升,现阶段整体发展情况较为积极。

最后,对中国联通进行杜邦综合分析,探究各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中国联通权益净利率的变动主要受到来自销售净利率下降的影响。

(五)中国联通的前景分析

本节将基于前述分析,基于科学合理的预测,指出中国联通前景发展的机遇与风险。

1.发展机遇

结合前述对于中国联通的战略分析和财务会计分析结果,可知近年来中国联通企业的发展正处于改革转型的关键期,发展之路走得起起伏伏,一路上跌跌撞撞,所幸在2017年以来有好转的兆头,经历了2018年一年的铺垫,2019年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关键时期,下面将借用中国联通所提出的“五新”联通目标来指出未来其发展的机遇所在。

(1)“新治理”

2017年始,中国联通以混改为契机,推动治理结构改革,将在未来有效地改善中国联通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体制下繁杂冗乱、效率低下的内部治理结构,精简机构,提高决策运营效率、促进内部协调运转,将体现在企业运营费用的减少上,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新基因”

“新基因”得益于2017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大批与企业具有协同效益且为各行各业领先地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尤其以新兴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为重,将完全深入变革中国联通以往的国有企业的作风和传统老套的思想,将互联网化、市场化思维转化为企业的内在基因,将显著地表现在企业未来的决策上,更加贴合市场和经济发展,最终表现在未来的经营成果状况。

(3)“新运营”

近年来中国联通的正处于其转型的关键期间,其正在走一条互联网化运营的转型道路,中国联通致力于建设成为基于网路运营的科技服务型公司,步入互联网化的运营模式,对于企业在可预见的互联网商业文明的未来的发展,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尽早成功地转型运营模式,将为未来企业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得到巨大提升,从而体现企业的业绩效益的提升。

(4)“新动能”

“新动能”体现在以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为全新的发展动能,在通过对企业的战略分析和财务分析都发现,中国联通聚焦创新型业务领域的发展和针对重点领域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战略,帮助企业止损反弹企业经营业绩,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高质和创新的动能很有可能成为企业扭转乾坤的优势。

(5)“新生态”

“开放、共享、共融、共赢”的生态系统是企业所追求的,简而言之,即是合作共赢。建立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将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避免了自我局限,市场扩大,需求增加。

2.发展风险

当然,在通过上述分析中,也认识到了中国联通发展的各种不足和风险,以下是中国联通企业在未来发展上可能面临的风险。

(1)行业竞争加剧

通过前述分析可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电信业近年的发展波动不平,传统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新型市场中跨界竞争者增多,竞争日趋白热化。现在的4G业务已经是几乎奠定了格局,未来的5G和正在发展的创新型业务领域,必然是重点的竞争对象,而随着市场准入的拓宽,现存的行业竞争者实力逼人,潜在的行业进入者具有后发优势,可见中国联通未来面临的行业竞争压力巨大。

(2)行业监管政策变化

近年来中国XX一直推进行业的改革,“电信业向外资和民间资本开放”、“提速降费”、“网间结算调整”等等一系列的政策层出不穷,引起了电信业不少的波动,对中国联通的发展带来不少的挑战,同时,正好与中国联通的转型相撞,容易分散企业的注意力和精力,未来不免会带给中国联通企业不少的压力。

(3)技术升级

技术更新升级是电信业必然存在的难题和挑战,尤其以接下来的阶段中,5G技术的研发正处于关键时期,中国联通能否衡量好相应的资本开支的投入,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其目前最重大的风险挑战。

3.本节小结

本节主要是对于中国联通进行前景分析,分别就中国联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风险对企业进行了前景预测,总结得出,中国联通的未来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五新”方面,而发展风险主要是针对行业竞争、XX监管以及技术升级方面,总体而言,中国联通的未来前景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六中国联通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

  (一)问题研究

基于前述对于中国联通企业的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全面深入地财务分析,其中发现了中国联通企业发展经营中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资产结构有待调整

由上文分析可知,一方面,中国联通的资产结构中流动资产较为薄弱,然流动负债额偏多,流动资产储备少,管理弱,导致资产风险系数增大;另一方面,联通的固定资产数额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且其周转率较低,表明其管理不当。

2.资本结构有待改进

根据前文中有了解,发现联通的负债率有所偏高,短期偿债能力比较低,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3.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

通过上文中分析结果得知,首先从竞争结果来看,联通的市场份额处于为行业最低的地位,移动一家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虽以往电信和联通相差不大,但由于联通还没从低迷状态完全恢复,因此,又造成了与中国电信之间的差距;其次,从竞争优势看,中国移动牢牢霸占了移动业务,而中国电信在固网方面也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这两家都有用其有利的优势领域,并具有庞大的忠诚客户群,相比之下,中国联通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缺乏突出的竞争优势,竞争力大大折扣。

4.内部结构有待优化

由上文数据知,中国联通利润率低下,其中一部分原因归咎于内部运营效率低下,内部结构繁杂,员工绩效不佳,成本费用管理不当,最终体现在企业经营成果上。

5.资本开支有待调整

由上文可知,一方面,中国联通在资本实力居末位,导致资本投入相对较为欠缺,使得企业运营诸多受限;另一方面,中国联通的资本开支结构不算合理,对于5G等未来技术的研发投入过于保守,长远建设项目偏少,影响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建议

对于上述的发现的中国联通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几条建议对策以供参考。

1.盘活流动资产存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结合电信行业的资产结构特征,中国联通应该从提高流动资产使用效率方面着手管理。联通应针对现有的流动资产存量的盘活,清除压库清欠,降低不必要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的周转速率,同时,合理安排企业速动资产结构,提高现金、应收款等流动性较好的资产比重,对于受限存款、存货、预付账款等兑现能力较差的资产集中管理与控制,避免影响整体流动速率,从而提高资产使用率。

2.注重流动资产计划管理,建立预算管理机制

中国联通针对流动资产的管理还可以从建立预算管理机制入手。由上文可知,中国联通的资本实力有限,导致其过多的投入在收益较低的流动资产中,但是,为了平衡企业的资产运作风险和债务风险,企业应该注重资金的需求的预测,以合理的估算资金储备数额及结构,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和流量控制,实现对日常现金流动的把控,对大额资金出入的跟踪。

3.提高在建工程向固定资产转化率,逐步稳定并扩大固定资产规模

中国联通的固定资产巨大多数产生于自建项目,因此,在建工程转化率是扩大固定资产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中国联通应该合理的安排在建工程项目结构,分配好各类型资产及其投入时间和资金,尤其需建立在建工程项目的跟踪机制和预测机制,对于重点项目的投资时间和投资金额进行规划预测,以确保项目按质按量对接,确保按期转化得到,保证固定资产规模的稳定性,并保持以合理的扩张速度。

4.注重固定资产质量管理,促进资产有效周转

结合中国联通企业的实力情况而言,在尽可能扩大固定资产规模的同时,企业更应该关注固定资产的质量管理。企业内部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固定资产跟踪记录流程,定期对其进行清点,及时关注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技术变更引起的价值损失,并对重大固定资产项目进行跟踪备案,及时处置更替无用资产。同时,在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建设方面,应该与收益率挂钩,合理的配置优质固定资产,对于中国联通的固定资产现状十分重要。

5.加大5G投入,抢占市场先机

当下4G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成型,中国联通所瓜分得到的市场份额最低,竞争力弱,然而5G技术未来可期,因此中国联通应该兼顾风险下合理增加5G的研发投入,可以选择跨行与资本实力雄厚的互联网企业合作进行研发,以便加速向5G的迈进,奠定未来市场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于中国联通而言至关重要。

6.深化创新型业务合作,形成自身品牌优势

由于电信业传统业务已经趋向饱和,且一时间难以突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品牌优势壁垒,中国联通不妨尝试另辟蹊径,在新兴创新领域突破,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的战略合作者资源优势,聚焦创新领域,努力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有固定的客户基础,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7.优化内部结构,提高运营效率

中国联通应该充分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契机,发挥产权结构多元化机制,大力改善原本国企内部冗杂低效率的运作机制,改变行政任命制度,完善外部聘任制度和内部提拔制度,将员工绩效与晋升挂钩,结合股票激励等措施予以员工激励,精简机构和流程,减少非营运费用,提高企业内部沟通效率,进而提高运营效率。

8.实行有效成本控制,提高企业利润率

中国联通应该继续实行成本控制策略,鉴于政策多变、市场竞争激烈等多方面原因,短时间提高市场份额委实难以实现,为保持并提高企业利润率,中国联通应该在成本控制方面着力。考量中国联通的成本费用结构,联通应该合理安排负债结构,以控制财务费用支出,多考虑商业信用贷款,适当减少高利率的长期借款,同时,对成本较高、毛利率较低的业务比重进行控制,聚焦毛利较高的业务领域,充分提高企业利润率。

  参考文献

[1]Healy,M.P,Palepu K G,et al.Business Analysis and Valuation Using Financial Statement:Test and Cases[G].South-Western College,2000.

[2]李芸馨.财务分析模式新选择——哈佛分析框架[J].商.2015(18):160.

[3]刘刚,曹志鹏.现代财务分析新视角——哈佛分析框架[J].交通财会.2015(05):55-58.

[4]王玮.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轻资产公司财务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5.

[5]魏明良,王雪,黎精明.哈佛框架下的百货业财务报表分析——以王府井百货(600859)为例[J].会计之友.2016(07):82-86.

[6]李洋.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的比亚迪财务报表分析[D].安徽大学,2016.

[7]杨旸.哈佛分析框架下的我国房地产上市企业财务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6.

[8]陈友邦,张先治.财务分析[M].8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374页.

[9]董曼旎.A公司财务分析优化方案研究[D].广西大学,2017.

[10]邱漩.哈佛分析框架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02):75-76.

[11]陈群芳.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商论.2018(01):112-113.

[12]顾祖安.浅议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财会学习.2018(19):91-92.

[13]马笑欢.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三元食品财务报表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8.

 致谢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大学四年在这里即将结束,在整个大学生生涯中,我收获良多,这一段时光带给了我宝贵的财富,让我终生受用无穷。与此同时,我更要感谢在这段时光里或陪伴、或帮助、或启发、或关注我的同学、老师、家人、朋友们,是你们给予了我无数的动力和勇气。

对于在大学的最后一项成果的完成,我必须向我的导师表达我的感谢,老师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给予了我耐心的指导和细心的帮助,令我受益匪浅,备受启迪,为我指引正确的方向,才让我得以为大学划上圆满的句号。

此外,我也要对这四年来关注我的其他老师、同学、辅导员、家长、朋友等表达真挚的谢意!

最后,我还想向自己致敬一下,感谢你这四年的努力,让我得以在现在见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中国联通的财务分析问题研究

中国联通的财务分析问题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1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2500.html,

Like (1)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0月16日
Next 2023年10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