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情感培养的意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面.幼儿期是情绪感活动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往方式,有利于各种情感类型的产生,游戏活动往往伴有丰富的情绪感体验和兴趣的快乐,而且能够丰富,深化儿童的情感,有助于幼儿表现积极的情绪情感,宣泄消极的情绪情感,从而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深入贯彻,“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的思想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游戏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游戏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由于注重过程的体验,在赋予幼儿娱乐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情感的发展。于是,在幼儿日常的活动中随处可见游戏的踪影,游戏已成为儿童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内容与形式,是幼儿自我与环境发生互动并实现身心发展的基本途径。游戏是幼儿自发性的一种活动,由幼儿自由选择,带有正面的喜乐感情(黄瑞琴,1992)。事实上,游戏更多是一种幼儿获得愉快体验的手段。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情感能力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与人格的健康发展,然而幼儿的情感培养教育依赖于幼儿的亲身体验和教师的引导.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所以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是可行的、有效的.

二、幼儿游戏与幼儿情感能力培养的联系
1.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高级情感。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给孩子做饭,喂饭,在这个游戏中幼儿演娃娃,尽情享受爱,扮演父母的幼儿为娃娃穿衣服,盖被子,给孩子洗澡,送孩子上学。尽管游戏词典里有“好像”“假装”等词,但幼儿在游戏时产生的情感永远是真诚的,孩子不会作假,也不会装样子,游戏中的“妈妈”真心爱着自己的孩子。有时候随着游戏主题和构思的发展和复杂化,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更丰富更深刻。在医院游戏中,幼儿会像医生一样给“病人”听诊,开药,嘱咐病人按时吃药。当“护士的幼儿不仅给“病人”试体温,打针,还主动搀扶病人,让病人好好休息。游戏中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同情心。总之,游戏使幼儿体验各种情绪情感,学习表达和控制情感的不同方式。
2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
幼儿游戏是幼儿借助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在假想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幼儿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都能在游戏中表现出来,例如在“开商店”游戏中充当“服务员”的幼儿能够尽心尽职的为“顾客”服务,客人的感谢使他们非常满足。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深深体验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在竞赛游戏中,幼儿经历紧张与放松。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
3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游戏中幼儿可以任意摆弄玩具,材料,按自己想象扮演角色,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通过游戏体验生活和学习中的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获得知、情、意、行等方面的良好发展。在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例如,有一次我在组织“超市”游戏中,“营业员”见娃娃家的“妈妈”走进超市,有礼貌地问:“您想要点什么?”买好东西,会热情地说:欢迎下次再来。这和幼儿平常跟自己父母一起逛超市见到超市热情服务有关,幼儿无意识把这一幕看在眼里。在游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总之,游戏是一种有趣、自由自愿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毫不掩饰地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没有任何精神负担和外在压力。在游戏中幼儿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并学会表达和控制情感的方式;游戏使幼儿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游戏是幼儿表露和发泄情感的渠道,是幼儿调整自己情绪的途径;游戏保护和增进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毫不掩饰地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没有任何精神负担和外在压力。在游戏中幼儿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并学会表达和控制情感的方式;游戏使幼儿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游戏是幼儿表露和发泄情感的渠道,是幼儿调整自己情绪的途径;游戏保护和增进了幼儿的心理健康,但是我们应如何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情感能力?
因为幼儿园游戏是指幼儿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一种自主、自由、能动的主体性活动。所以在幼儿园中,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由,以最少的干预和最多的欣赏来支持幼儿游戏,实现幼儿快乐、自主、适宜、有效的成长和发展。幼儿园游戏一是要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为幼儿创造适宜于他们年龄特点的幼儿园生活,保证幼儿童年生活的快乐;二是要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积极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三、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各种情感
下面我就简单的分析一下怎样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方面入手谈谈,我们都知道,道德感不是从天而降的,而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就是孩子道德养成的摇篮。
1.从遵守游戏场上的最基本的规则做起,那就是:遵守次序,互相分享。
2.大人在现实生活中做出遵守公德的表率。
3.在游戏或玩耍,有目的的对孩子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大张旗鼓”地表扬。
4.悄悄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在游戏中是否遵守次序、遵守规则?是否有赖皮的行为?如果有,应及时、明确地指出,为孩子划出鲜明的行为标准界限。
5.如果孩子在游戏或玩耍中有意伤害了他人,要严厉地批评和惩罚。
6.有的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在孩子游戏时,想方设法帮孩子“占些小便宜”。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以牺牲孩子的道德前途为代价的,父母切不可因小失大。
7.开展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道德情感。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在游戏中模仿他人并获得愉快感。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引导幼儿把游戏活动向健康方向开展。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孩子”,“孩子”也要尊重长辈。“奶奶”累了,帮“奶奶”捶捶背,教育幼儿要尊老爱幼。“爱心医院”游戏中,开展“献爱心”活动,免费出诊、为病人看病,使幼儿知道关心同伴,在家人生病时知道主动去探望,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超市”游戏里的“营业员”要为“顾客”提供方便,开展“送货上门”服务。“顾客”也要尊重“营业员”的劳动。
总之,幼儿园游戏的意义在于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不同的幼儿园游戏的侧重点不同,它们从不同方面锻炼幼儿的各种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在实际教育情境中,一项游戏往往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幼儿园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由于教育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还无法满足情感教育的需要,在游戏活动的目标确立、内容选择上偏重认知和体能训练,在游戏的组织过程中也较少照顾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差异,缺乏必要的情感关怀,容易导致幼儿的情感发展出现偏差。因此,要重塑幼儿园游戏指导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师必须明晰幼儿、教师和游戏三者之间的关系定位,从而在幼儿园游戏中真正实现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关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1.幼儿——不可或缺的情感教育主体
幼儿是不可或缺的情感教育主体。幼儿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的影响和塑造,而是积极地参与自身发展的能力建构。情感教育的实质就是关爱人的心灵,发展人的人性。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教师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幼儿,把幼儿看作是完整的、具有智慧力量与人格力量、全身心体验着教育生活的主体,关注幼儿完整人格的培养。其次,情感教育的实施及幼儿园游戏的设定都要考虑幼儿情感发展的年龄特点。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和需要,尊重幼儿的意愿,理解幼儿当时的情绪情感状态,正确引导和有效促进幼儿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情感。教师还应该关注幼儿的差异,根据不同幼儿的个性特征,在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变化,抓住有利的情感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2.教师——肩负重任的情感教育实践者
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情感依恋的重要对象,是幼儿情感发展的引导者、实施者、监督者。教师在幼儿情感世界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肩负着情感教育的重任。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情感体验的共享者、情感发展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不同角色定位是教师责任的重要体现。在指导幼儿园游戏时,教师要积极面对幼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保障幼儿的安全,这是教师在指导幼儿园游戏时的首要原则。幼儿的自理和自制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在游戏时往往会为了一时高兴而表现出一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不良后果的危险行为。确保幼儿的安全,这是教师指导幼儿园游戏、关注幼儿情感发展的前提。教师在选择游戏内容时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选择与幼儿年龄特征相匹配的游戏。游戏操作水平过低或过高,都可能使幼儿丧失游戏兴趣,影响幼儿的情感发展。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幼儿园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要在观念和意识上提升自己,更需要积极实践探索,提升游戏活动对幼儿健康发展的价值,践行情感教育实践者的责任。
3.幼儿园游戏——意义非凡的情感教育桥梁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游戏世界是一个真正的童心世界,幼儿的喜、怒、哀、乐都能在游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深刻的主体性体验。将情感教育融入幼儿园游戏,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游戏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中介,教师要抓住游戏这一突破口,准确、及时地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在游戏内容选择上,教师选择的游戏要符合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巧妙地将情感教育与游戏活动融合在一起。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的情绪情感变化,积极参与幼儿游戏,及时帮助幼儿调节情绪。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争取多方资源,为幼儿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外部游戏环境,保证幼儿在游戏中能得到良好的熏陶与教育。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终极意义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除了吃饭、睡觉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活动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美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我觉得:儿童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也不只是让幼儿消遣时间,而是让幼儿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秉持幼儿园游戏指导关注幼儿情感能力的发展,有效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实现幼儿园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生兰著:《学前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2】翟理红主编_:《学前儿童游戏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9
【3】曹中平主编,<<幼儿教育心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朱家雄主编,<<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