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同步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然而过去几十年间,粗放式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因此,近几年来国家对该问题高度重视,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再一次明确指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重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这一目标,继续拓展绿色金融业务,研发更多新的绿色产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节能产业、环保产业等绿色产业流动。而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的核心金融机构,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商业银行能够优化资金的配置,将资金流向绿色环保的产业。因此,绿色信贷业务已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一个重要的信贷业务,环境因素开始被纳入其审核及评估的范围内。在此背景下,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关乎其落实绿色信贷政策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围绕绿色信贷业务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展开研究。

本文首先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并对绿色信贷四大基础理论进行论述,其次,分析了我国绿色信贷业务开展以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表明我国绿色信贷业务规模逐年增加,但该业务其比重仍然非常低,而且在监管层面、信息沟通、激励措施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再次,选取了我国五家具有代表性的国有商业银行2007-2020年的绿色信贷相关数据,并使用STATA15.0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比和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呈正相关,目前绿色信贷业务给我国五大行带来的盈利增幅较低。最后,分别从XX层面和商业银行层面提出推进绿色信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五大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盈利能力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和突破,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这些年来快速增长,我国也逐渐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通过企业高污染、高消耗、高投入的付出换取而来的。近几年来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给我国环境资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单纯追求数字的增长不符合当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且人民的生活健康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若继续延续目前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未来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变得更加恶劣,阻碍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同时,国家每年花费巨额的资金来治理污染问题,据统计近几年国家治理污染的成本占GDP的3%左右,已严重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负担,形势较为严峻,XX正积极寻求转型。

目前,我国的十九大提出我国要继续加大对环境友好型新兴产业的扶持,并积极引导我国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在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宣布了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绿色发展是推动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这不仅需要依靠XX出台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来调节,而且更需要依靠金融的力量来参与建设。金融机构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它可掌控社会大部分资金的配置及流向,控制信贷资金在社会不同行业之间的配置,因此金融机构可以很好地引导资金流入绿色环保行业从而间接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在90年代末受欧洲国家关于“赤道原则”的启发,开始意识到金融能够促进产业机构转型发展,能够帮助改善环境质量,因此我国逐步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系列“绿色信贷”政策。

2007年发布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是我国第一部正式提及到绿色信贷发展的政策,推动了绿色信贷在我国落地发芽。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我国许多部门机构如银监局、环保局和人民银行等都出台了更多详细细则使得绿色信贷政策更加具体化、统一化。例如《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和《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等,都提出了要鼓励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投放到绿色环保的产业,强调发展绿色信贷的重要性。目前,国内21家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规模已超过14万亿元,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占贷款的比例平均在7.5%,各地方商业银行正陆续推出适应当地发展的绿色信贷产品。

就目前形势来看,绿色信贷业务在我国尚不成熟,许多的商业银行还是倾向于将资金贷放给传统高污染高收益的行业,这可以给银行带来更好的收益。学术上关于绿色信贷业务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目前没有统一的结论,因而许多商业银行在开展此项业务上缺乏积极性和动力。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结合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对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展开研究及探讨。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对绿色信贷的研究是当下金融领域的前沿性课题之一。首先,我国在绿色信贷业务处于初期实践阶段,在制度和监管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未来仍需完善更多细则上的问题。其次,我国未来环境治理问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绿色信贷的帮助。再次,绿色信贷业务作为新型的金融产品,它能否为商业银行创造利润目前没有统一的结论。在此背景下,探讨绿色信贷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丰富我国在该领域上的研究成果,同时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开展此项业务的积极性和动力。

(2)现实意义

“十四五”规划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未来五年内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因而,对绿色信贷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我国绿色信贷业务与发达国家比,发展起步较晚,经验也不够丰富,本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XX掌握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有助于金融机构正确认识绿色信贷带来的影响效果,最终实现既能承担社会环境责任,又能提高自身经营能力的目标。最终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政策细则、制定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等方式来减少绿色信贷发展的阻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绿色信贷方面的研究起步于欧洲发达国家,“赤道原则”正是源自于欧洲发达国家,早期20世纪国外学者便开始关注环境治理和金融之间的关系。在此背景下,国外绿色信贷的探究越来越多。

关于绿色信贷内涵方面的研究,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Twidell&Cabot(2003)对绿色信贷内涵的解释,他认为绿色信贷是绿色环保行业得到金融机构的专项资金。Angus,Nancy(2018)认为绿色信贷是一种现代化新型金融产品,符合当下全球的可持续发展。Anderson(2019)发现通过绿色信贷有利于促成企业向环保节能的方向转型。Volz(2018)认为绿色信贷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Dlamini(2016)认为绿色信贷既帮助企业融资,又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帮助。Soundarrajan和Vivek(2016)认为开展绿色信贷业务能对环境治理能发挥最大的功能。Fischer(2017)认为金融机构采取环保措施可以减少社会环境治理成本,并对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

在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方面,国外学者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Eshet(2017)认为绿色信贷业务能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盈利,降低信贷资产的管理风险,同时提高自身在银行业的竞争能力。E.J.Cilliers、E.Diemont、D.J.Stobbelaar和W.Timmermans(2012)将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相联系,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导资金流向环保产业,银行可以提高其盈利能力。Esma Nizam,Adam N,Dewandaru G,Nagayev R,Malik Abdulrahman Nkoba(2019),实证研究表明银行对于产业的绿色优化的重视,改善环境的同时又能提高其收入水平。Wara(2018)通过研究发现采用赤道原则的银行其绩效在未来出现明显的增加。

 2.国内研究现状

自2007年开始,我国绿色信贷政策的正式提出以后,关于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以及发展现状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经济学者的探讨。尤其是近五年,涌现出大量相关的文献研究。

关于绿色信贷含义和发展方面的研究,何德旭、张雪兰(2007)最早指出绿色信贷是将信贷资金贷放给环境友好型的行业,并减少对高污染行业的资金贷放,该业务有助于促成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张琳、廉永辉(2019)认为商业银行能够改变资金的配置,将更多的资金贷放给绿色环保产业,因此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闫怀艳(2021)研究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增速快,投资方向较为集中,尤其是绿色交通产业。张硕(2020)强调了当下我国绿色信贷产品过于单一,要促进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

在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方面,庞倩(2021)扩大绿色信贷规模会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一定正向影响,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通过实施绿色信贷,将信贷支持的重点转向新兴绿色产业,有助于规避贷前调查成本,从而降低银行的成本水平。马洁(2018)通过研究认为短期内绿色信贷业务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何凌云(2017)通过构建模型后认为从长期来看开展绿色信贷业务能够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同时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和非利息的收入。龚玉霞(2018)通过构建模型得出实施绿色信贷业务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进而给自身创造更多的收入。赵娟霞、盛悦、王明浩(2019)银行良好的绿色声誉以及更高绿色信贷业务的比重明显能够给银行自身创造更多的利润。郭文伟、刘英迪(2019)以2008年至2017年我国1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由于大型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大于中小商业银行,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成本占比较低,其盈利能力上升幅度会较为明显。张羽(2020)通过构建随机效应模型得出,从长远来看绿色信贷余额比的提高能够帮助银行自身创造更多的利润。

 3.文献述评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总结与归纳,可以认识到绿色信贷业务已成为目前的热点话题。国外学者对绿色金融,尤其是绿色信贷业务的研究较早,相关发展理论较为成熟。国外的学者更多的是定性分析,国外早期文献更多是关于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实施绿色信贷对各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后期的国外学者大多是围绕赤道原则、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等综合分析银行业实施绿色信贷对其经营情况的影响。国内学者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起初大多数国内学者国内学者对绿色信贷实施的宏观环境及必要性进行研究,从而解决的是绿色信贷业务能否实施、如何实施的问题以及存在的现状问题。近几年国内学者采取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各类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盈利能力造成的影响,各学者通过对不同时间段、不同银行类型得出的结论呈现多样化,尚未形成达成共识,各学者对绿色信贷影响商业银行盈利的效果还未达成统一意见。

本文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首先介绍了相关基础的理论,其次分析了我国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来研究其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盈利水平的影响,最后根据前文定性和定量分析,归纳和总结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

  1.研究目的

本文以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是否能够产生的影响,在分析我国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不足之处的基础上,进行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选取绿色信贷余额比和总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同时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来分析绿色信贷业务规模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最后,结合我国绿色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模型回归结果的基础上,为促进我国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提出相应有效合理的建议。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首先在文献综述部分,通过查阅和参考国内外关于绿色信贷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相关文献,归纳和总结其研究成果,学习前人研究的方式方法,从新的角度了解绿色信贷业务前沿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为全文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在各商业银行历年社会责任报告、年报以及银保监会官方网站、Wind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等查阅并整理相关绿色信贷数据。

理论分析法。本文引用了国内外绿色信贷的相关基础理论,其次,是关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统计分析法。利用Excel对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2007-2020年的相关绿色信贷业务指标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将主要的数据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行描述性分析。

实证分析法。本文就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间的联系、作用展开实证分析。其中,将总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绿色信贷比作为解释变量,并选取4个控制变量对其进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研究思路

首先,整理归纳国内外关于绿色信贷文献综述。同时,介绍有关于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相关基础理论。其次,通过数据的呈现以及折线图、饼图描述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以及在监管、信息沟通、银行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再次,收集2007-2020年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绿色信贷对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多元回归,以研究绿色信贷业务对五大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前面分析得出的各种结果,为我国促进绿色信贷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图1.1本文研究路线图

8acc7c01481708a327895e8064d00a29  2.主要内容

本文以研究绿色信贷业务与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结合国内外的参考文献并选取相关绿色信贷指标构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文章共包括五章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引言。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以及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总结归纳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现状,同时按顺序阐述了文章的研究目的、方法、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阐述了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相关基础理论。首先介绍了绿色信贷的相关理论,包括四个内容:绿色信贷的内涵(赤道原则)、可持续发展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环境风险管理理论。其次介绍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主要的决定因素理论。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和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其中包括这些年绿色信贷规模的变化、五大国有银行和五家主要股份制银行绿色信贷规模的对比、绿色信贷资金主要流向、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各银行的绿色产品类型。同时,分析监管、信息沟通、银行积极性三方面的问题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第四章,绿色信贷对五大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本文选取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总资产收益率ROA为被解释变量,绿色信贷比率作为解释变量,构建模型固定效益模型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第五章,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归纳总结全文的研究内容及实证结果,分别从XX层面、银行层面两个方向提出促进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开展的对策建议。

 (五)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点

绿色信贷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受到广泛研究讨论,但是该新型的金融业务到了2007年才在我国开始实施,我国在这一方面的起步比较晚,相关实践经验匮乏,可用的相关指标数据不齐全,目前仍没有成熟完整的绿色信贷的研究架构,因此关于绿色信贷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很少,针对二者关系尚未得出统一结论。另外,本文选取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又加入了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和成本收入比四个控制变量使得模型结果更具现实意义,结论更有说服力。

 2.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国内银行业绿色金融起步较晚,无法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样本的时间跨度不够长,同时目前在社会年度报告公布绿色信贷数据的商业银行数量很少,大部分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存在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信息量有限,披露的内容不够详细,本文只选取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清晰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使得研究结果可能在说服力上稍有欠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涉及到的行业产业多,影响其盈利能力的因素众多,变量的选择上可能考虑欠缺,是否是最完美的研究变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相关理论

  (一)绿色信贷的含义

绿色信贷(Green Credit)于二十世纪末在《京都议定书》首次提出,该文件中强调了金融机构能够在环境治理、环境改善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从此,国际上各大金融机构开始了对绿色信贷业务的深度研究。我国最早涉及到绿色信贷是二十世纪初期,当时我国推出了“节能减排授信”,也就是“绿色信贷”在我国的雏形。到了2012年,我国有关于“绿色信贷”概念正式在《绿色信贷指引》中提出。

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业务中的种类之一,指的是商业银行响应国家经济环境政策,减少对污染型行业的贷款额度,将更多的资金转向环保型、节约型企业,对有利于生态环保和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企业在利率方面给予一定优惠的一种信贷政策。从本质上看是XX运用金融的力量改善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与传统信贷相比,绿色信贷的最大特点是将绿色环保这一因素纳入了评估考核的体系中。一方面,对于环境保护类产业,商业银行通过降低其贷款利率以降低其成本;另一方面,对于“两高一剩”类产业,通过提升贷款利率、限贷等举措,或直接拒绝贷款,间接达到控制环境污染的目的。

在绿色信贷内涵中,最重要的就是“赤道原则”,可以说是绿色金融中最基础的原则,在2002年10月伦敦召开的各大商业银行会议上首次提出这一准则。该原则首次明确项目融资中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金融行业基准,具体表现为赤道原则对借款对象所涉及到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将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的借款人分为A类、B类、C类。根据赤道原则的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企业发放贷款之前,应综合分析实施该项目今后可能对环境是否造成负面影响。截止到2020年12月全球共有94家接受了“赤道原则”。

 (二)绿色信贷的相关理论

  1.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自十八世纪末,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首次提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他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追求利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保护的问题,需要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其中包括消费者、环境、社会、道德和法律五大因素。企业的任何生产方式都应将环境保护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其目的在于要求企业在谋求利润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不能破坏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要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协调共同发展,从而实现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受到大部分企业的重视,绿色生产、绿色经营已渐渐成为各大企业的共识。

在我国,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而且又是国家金融经济政策的执行机构,更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商业银行作为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信用企业,有效的分配资金的流动方向将会促进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具有的特殊的职能来引导资金的投向。例如,可以将更多贷款资金分配向新能源等环保行业,对环保型企业给予利率上的优惠政策,同时提高环境污染性企业的贷款利率,全面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充分发挥其社会责任的能力,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早在09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这一文件明确规定了银行作为特殊的盈利机构,也应重视员工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积极把控信贷资金的流向,努力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重点提出要大力扶持环境友好型的行业。

银行社会形象的好与坏离不开银行自身践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一个重视环境保护的银行能够获得更多客户的信任,吸收更多的存款和业务,这也逐渐提高了其对公众决策的影响力。所以,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也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做好为环境保护而产生的绿色信贷工作,为各企业做好示范,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2.可持续发展理论

该理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联合国一次大会上被首次提出,是指不仅满足当前发展需求也可以满足未来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等领域,其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又不危害后代人的长远利益包含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从本质上来说,主要是指环境资源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后代人的需求的一项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被划分为三大派别:极限增长流派、绿色经济流派、三大支柱流派。其中,绿色经济这一思想则重点表达从长期角度而言,保护环境能够获得额外的盈利,从而促使经济得到发展。

在90年代末,中科院发布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式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保护环境纳入发展战略,不能盲目地追求经济高增长而忽略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伤害。当前我国提出“2030实现碳达峰,2060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就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实践。

当下,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政策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有效举措,注重生态环境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协调配合,将贷款资金向绿色环保的行业产业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我国的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风险管理理论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其环境风险是接受贷款的企业因违法经营行为破坏环境,受到XX处罚停产,这便切断了企业的资金来源,引发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最终导致商业银行形成坏账,没有能力偿还贷款。银行会因此而遭受业绩上的损失,同时社会舆论的矛头就会指向商业银行,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声誉,失去客户或者合作伙伴,对银行的无形资产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另一方面,若企业造成的污染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商业银行作为授信人,可能面临诉讼和赔偿风险。

绿色信贷业务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水平。高污染的企业通常会因为环境质量问题而造成利润下降的可能,同时抵押物资产状况受损,这给商业银行增加了更多的风险。商业银行将资金配置给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减少“两高一剩”企业的信贷额度,也有利于保持稳定的利润空间,降低因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问题,从而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过程中不用过度担心融资企业因环境治理问题而给银行带来过多的损失。同时降低了因声誉受损而冲击盈利能力的概率。总的来说,绿色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个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

(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决定因素理论分析

  1.内部因素分析

(1)资本充足率

商业银行使用资本充足率来衡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的状况,为资本总额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值。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代表着它拥有足够的资金能够应对来自金融上的风险,进一步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从而使银行能够获开展更多的业务,有利于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资本充足的银行可以在经济衰退时保持一定的安全性和持续盈利性。此外,资本充足的银行不需要过多的对外融资,可以降低一定的利息成本。但资本充足率过高也会意味着资本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对绩效起到负作用。

(2)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用于衡量银行贷款的质量情况,为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通常按照风险大小将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合称为不良贷款。企业或者个人的收入能力减弱,出现逾期甚至于进入不良状态,就可能会造成银行无法收回利息甚至是本金的现象。当一个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越高,就会对其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是银行的员工会因此而失去工资,还必须追究其责任。不过,我国近几年的不良贷款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减轻了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

(3)拨备覆盖率

银行为防止因不良贷款无法收回本息造成损失而预先计提的减值准备,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是否有准备充足的资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当银行预测出未来会出现不良贷款时,计提的拨备会随着提升以应对和尽量弥补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也就使得计提的这部分资金无法贷放出去获得利息,因此会给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4)成本收入比

成本收入比也是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是指营业费用加折旧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衡量了银行每单位净收入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营业费用和折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人员工资费用、资产摊销和日常业务开销费用。该比值越低,银行获得收入的能力就越强。通常来说,商业银行的成收入比不应高于45%,但该比率并不是越低越好,银行在基础设施方面、业务费用、风险管控方面仍需保持合理的成本投入。

 2.外部因素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

商业银行作为整个国家资金融通的运输中介,其经营状况与一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当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稳步提升,大环境经济形势向好的情况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在银行的储蓄也会有所增加,扩大商业银行的借贷资金,有利于银行开展更多创造利润的业务。同时,企业在经济向好的情况下,更愿意扩大自身的生产经营规模,更愿意融入更多的资金来投入生产,此时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银行进行贷款,银行也因此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而当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下滑,大环境经济形势疲软的情况下,银行出于对防范风险的考虑,银行会减少其业务,减少放贷的金额。另一方面,某些企业在经济疲软情况下可能面临着无法经营甚至破产的局面,导致其无法偿还之前的贷款,银行很难收回之前的款项,降低了银行的收益。

(2)国家政策的变动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核心机构,任何经济政策的变动都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决策进而影响其利润的变动。例如,当一个国家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商业银行可供贷款的资金就会减少,从而短期内商业银行的利润也会有所降低。或者是扶持绿色产业的环保融资优惠政策,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银行开展绿色金融创新业务的积极性,同时优惠的低利率也吸引了更多环保企业来贷款,因此该新政策的实施又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润上的变化。

(3)企业的需求

当某些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自身生产或是遇到资金周转问题时,企业最先考虑的会是向商业银行寻求贷款业务。因此企业的融资需求程度会影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规模的多与少,进而影响其利润水平。例如新兴的行业中会有很多初创型的小企业,像国家扶持的新兴节能环保产业,而这类企业在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资金的研发投入,且未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一产业,因此该类型的企业资金融资需求旺盛,进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贷款业务,直接给商业银行创造更多的利润。

 三、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

  1.绿色信贷规模逐渐扩大

我国是为数不多的披露绿色信贷余额的国家之一。根据我国XX的要求,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在企业社会责任年报中披露自身关于绿色信贷的实施成果。中国银保监会每年会汇总各家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自2013年到2021年9月我国每年的绿色信贷规模的趋势变化如图3.1和图3.2所示,自2013年起我国绿色信贷规模稳步增长,2013年绿信贷的总余额为5.09万亿,仅仅占总信贷余额的5.3%。自2013年后,我国绿色信贷余额稳步增长,自2018年后增速明显提升,截止至2021年9月,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14.08万亿元,较2021年初增长21%以上。从图3.1可以看出,虽然绿色信贷余额的占比逐年增长,但截止到2021年12月,21家主要银行的还达不到10%,同欧洲发达国家相比该比重仍较低,总的来说,我国的绿色信贷发展规模正逐渐地从摸索阶段过渡到成熟阶段,目前该业务占总信贷的比例较低,未来发展的上升空间依旧很大。

58a5c2cecede89f3e2a82a9595a445da

在图3.3从绿色信贷在各银行的分布来看,具有代表性的国有五大商业银行发展情况较好。截至2020年年底,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占贷款的比例平均在7.5%,目前,工商银行在投放规模位居第一,工商银行在短短一年之内就提高了2000亿元的绿色信贷投放量,目前已突破1.8万亿,其次是农业银行。截止至2020年,已经有超过三家银行(工、农、建)的绿色信贷规模已经突破了1万亿,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头羊。而交通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不及4000亿元,明显低于其他四大行。从时间长度来看,五大商业银行近几年正积极落实国家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各自的绿色信贷业务规模都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

在图3.4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看到这几家主要的股份制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明显远低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中,只有我国第一家接受赤道原则的银行——兴业银行,其绿色信贷规模接近于国有五大行,同时也远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中信、浦发、平安和招商这四家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虽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这近8年的绿色信贷余额均值不足2000亿元。可见,除了兴业银行之外,股份制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规模仍很低,需要引起重视。

ee68d5163f22b0afa29f0f7f4e8650ee

从图3.5绿色信贷资金投放情况来看,资金流入的行业还比较有限,主要存在于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以及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尤其是绿色交通产业。截至2020年末,绿色资金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次是电力、热力、燃气行业。表明绿色信贷的行业投放正逐渐多元化。根据《2020年绿色信贷产业指导目录》可知,目前绿色资金支持的项目种类丰富,涉及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六大方面。然而各个项目的发展并不均衡。

44f9f0ca4f92a5bf9f4255c7d389a07e

  2.绿色信贷的相关规章制度

表3.1中列出的国家级的政策文件已构成我国绿色信贷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从90年代末开始,我国出台了多项关于环境治理与绿色信贷发展等主题的政策要求,主要是在业务开展、项目审核、评价指标等方面强调各商业银行应具体化和统一化,对商业银行来说意味着其绿色信贷业务开展目前有了重要的依据,能够依靠这些基本政策开始制定实施细则。2007年出台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代表着我国绿色信贷资本市场的正式构建。2012年三大政策文件的出台,则代表着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作的正式展开。2016出台的指导意见则是肯定绿色信贷在我国金融行业的主导地位。

在近几年中,随着“十三五”、“十四五”计划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并受到环保部门、金融界的高度重视,各部门在绿色信贷政策的引导下顺利展开工作,围绕该框架各家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开始构建自身落实绿色信贷政策的总体框架体系,并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例如,工商银行的《关于加强涉霾相关行业绿色信贷工作的通知》、中国银行的《关于加强涉霾相关行业绿色信贷工作的通知》等。

f3ad1f10c0f442f46bcbdb6643b1aa33

 3.绿色信贷产品种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为满足不同客户的绿色融资需求,逐渐开发出多种绿色融资产品。从表3.2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几家主要商业银行已经推出了多种类型的绿色贷款创新产品,当下绿色信贷业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产品:一是清洁能源类,例如农业银行的合同能源融资、邮储银行的光伏贷;二是节能环保类,例如建设银行的节能贷款、节能环保租赁;三是排放权融资,例如工商银行的排污权质押贷款。目前,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推出的项目产品类型比较多,涉及的业务类型较广,既有针对个人的业务又有针对企业的业务,但主要还是以企业的需求为主而研发的产品,面对个人需求的产品仍很少,目前个人需求主要以绿色消费贷为主。而兴业银行是绿色信贷产品的最早开发者,目前也率先推出了多种类型的绿色产品,兴业银行是目前股份制银行中推出绿色信贷产品种类最多的银行。说明目前我国五大行正积极响应政策推出各类新式绿色业务,不断满足人民的业务需求。

图3.2五大行绿色信贷产品

da3526135ab751db299a3264b75c2a10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1.监管层面的漏洞

目前在绿色信贷方面的监督监管工作不够完善,监管部门不够重视绿色信贷的实施,监管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缺乏强制性和约束力,更多的只能依靠商业银行和企业的自觉性和自愿性,因而目前商业银行不会完全按照国家的引导实施绿色信贷业务,企业也依旧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例如,部分地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污染环境的企业随意贷放资金的行为,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及时给予合理的罚款惩罚措施。另外,一些地方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完成年度贷款任务,为了拥有更好的经营绩效,不愿放弃原先能带来高回报的传统企业,而即使该企业受到地方环保执法部门的处罚,给该高污染企业贷款的商业银行却不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另一方面,目前只有国有五大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在绿色信贷业务信息披露方面比较公开和充分,相关的数据信息都可在每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体现出来,而大部分商业银行缺乏监管部门的监督,因此只对外公开绿色信贷的余额,像绿色信贷利率、对融资企业的环境污染的评判标准、绿色信贷的产品种类等都毫无提及。除此之外,各监管部门职能的不同产生了多种评估标准,在评估项目环境风险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一些地方商业银行私自降低贷款标准,然而评估意见不统一和监督不到位,贷后管理无法及时跟进而使得绿色信贷的质量越来越低。

 2.跨部门信息沟通效率低

环保部门、商业银行和银保监会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各职能不同的部门在分享和传递相关数据信息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人力,降低了商业银行审核企业环保信息的效率,也造成了数据具有滞后性。例如,目前商业银行在操办绿色信贷业务的授信工作时,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依靠环保部门提供的企业环保质量报告,但有时环境质量短期的变化会使得报告缺乏准确性和有效性,环保部门就会再次派遣工作小组对企业进行二次环保审核,然后再将审核结果整理归纳后再反馈给商业银行,这极大降低了绿色信贷业务办理的效率。同时,监管部门也无法及时获取最新的项目信息,无法及时跟进并监督商业银行的操作流程。另一方面,单单依靠环保部门提供的企业环保报告并不能全面、客观的体现出企业的环保质量,有时商业银行也会与多家第三方环境评估机构合作来获取企业的环境风险数据,但这在信息交流时同样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所分享的数据同样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3.商业银行缺乏积极性

首先,环保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或是初创型企业像做新能源产品的企业等,缺乏有效抵质押担保,无法准确地测量风险,这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存在很大的未知性,为了避免未来出现不良贷款,防止未来出现本金收不回来的情况,因此很多银行不愿意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其次,商业银行的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一直以来,“两高一剩”的企业是商业银行最大的客户,多年来已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且这些企业依然是资金最大的需求者,大多数发展历史已久盈利能力稳定,银行更愿意把钱借给该类企业以谋求风险最低利润最大化。再次,银行管理者的绿色环保责任意识很容易被经营绩效的考核压力所减弱,且若短期内减少对该类企业资金的投放量,银行的盈利能力将受到威胁,信贷部门的奖金也会因此而降低,因此信贷部门对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绿色信贷业务作为新型的金融业务,很多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并没有充足的经验,因而商业银行需要花费时间和人力去研究,这就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成本上的增加,进一步降低了银行的积极性。

(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相关问题的原因

  1.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尽管目前我国XX和金融监管部门在不断制定和完善绿色信贷的相关制度,但大部分是对绿色信贷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在很多制度细节上并没有落实到法律这一层面,国家立法仍处于空白阶段,只能暂时运用指导意见等进行监管,缺乏强制性和约束力。因而监管层面的漏洞背后就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这就使得相关监管部门在审查、检查的过程中没有详细的法律依据可以提供给他们作为参考,最后没有及时给予处罚或在做出的处罚行为中难免会存在严重的分歧与矛盾。

同时,在法律的环境保护相关细则上,没有明确商业银行的义务与责任,对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而违规操作的商业银行没有明确的法律处罚,且高污染企业同银行间不具备连带责任,同时监管部门无法对其给予合理的法律惩罚,这留给了商业银行钻法律空子的机会,相关监管部门只能是束手无策。监管部门更多的只能依靠绿色信贷指导意见,而这种缺乏约束力的文件无法规范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操作流程,监管部门也无统一的评估项目环境风险的方法,大部分情况只能依靠银行自身的主动性和自愿性。

另一方面,目前没有详细的法律细则强制要求商业银行要充分披露绿色信贷业务的相关信息数据,因而在商业银行披露的绿色信贷信息方面,金融监管部门也没有过多的强制要求和意见。因此,说到底监管层面存在的漏洞其实就是绿色信贷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2.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完善

环保部门在与金融机构进行信息交流时数据时常存在滞后性,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没有一个完善的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信息交流的有效性、准确性受到影响。没有一个合理的数据库或平台可以让不同部门可以及时地更新和分享有关项目的信息,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审核企业环保信息时,没有实时的数据可供参考审核,只能等待环保部门和第三方环境评估机构传递回来的信息数据后才能做出信贷条件的合理评估,极大降低了绿色信贷业务办理的效率,阻碍了绿色信贷在我国的发展。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在对项目进行监管监督时,常常需要在环保部门和银行间来回工作审核项目信息因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这也是信息共享平台的缺乏造成的结果之一。因此,跨部门信息交流效率低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目前缺乏一个可供XX、环保部门、商业银行和第三方环境评估机构共同分享信息的平台。

3.缺乏绿色信贷激励措施

商业银行之所以在对待绿色信贷问题上表现不够积极是因为大部分商业银行担心新型的绿色信贷业务会给银行自身带来更多的风险,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这也反映出了当下绿色信贷业务业务缺乏来自XX和国家的激励。我国绿色信贷刚起步不久,绿色信贷业务的准入门槛比其他业务要高、风险要更大,商业银行在面对新的业务开展时盈利能力可能将受到威胁,而在起步的阶段缺乏来自XX的奖励激励措施,使得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时缺乏信心和积极性。仅仅让商业银行响应国家号召去实施绿色信贷业务,而银行只是象征性地喊口号,更多的是依靠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在支撑,不但发挥不出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反而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商业银行缺乏动力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目前缺乏合理完善的激励措施和奖励政策。

四、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的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与分析

  1.样本的数据来源与选取

本文选择2007-2020年为研究时间段,将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的相关绿色信贷数据作为样本。之所以选择2007年开始2020年结束,是因为2007年后我国才开始正式建设绿色资本市场,且2021年各大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还未发布。而选取这五家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代表,是因为他们最早开展绿色信贷的相关业务,且相关数据在每一年各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均有体现,同时这5家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大、市场份额高,且在全国范围各地区内都有金融业务,适合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代表。故选取这五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保障绿色信贷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相关的财务数据来源于银行的年报数据、国泰安数据库、wind数据库、银监会、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等官方网站。前期的数据整理主要通过Excel表格来完成,后期主要运用Stata15.0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模型的多元回归。

2.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1)被解释变量

总资产收益率ROA,是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不同于其他行业银行的利润来源是存贷利息差,通常来说运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总资产收益率ROA越高,代表的盈利能力越强。因此本文将ROA作为被解释变量来展开研究。

(2)解释变量

绿色信贷比率GLR,是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考虑到商业银行各自业务规模的不同,直接使用绿色信贷余额缺乏可比性,会对实证结果造成不准确,因此本文使用绿色信贷比率GLR作为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

本文通过对参考文献的研究,选取以下指标作为本次实证研究的控制变量,主要包

括:不良贷款率NPL、资本充足率CAR、拨备覆盖率PCR、成本收入比CIR。

不良贷款率NPL,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与总贷款的比值。这一指标通常用于衡量一个银行在贷款质量的高低。一个银行的不良贷款越多会造成发放的资金难以收回,即损失本金又损失利息,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故将其作为控制变量。

资本充足率CAR,是商业银行资产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值。这一指标用于衡量一个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偿债能力。一个银行的资本的充足多与少,也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故将其作为控制变量。

拨备覆盖率PCR,是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重。是银行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本息收不回来的情况而准备的资金。一个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越高可以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但也对业务的拓展产生一定的抑制,会对盈利能力造成影响,故将其作为控制变量。

成本收入比CIR,是商业银行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例。是商业银行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比值。一家银行其内部发生的成本和收入与盈利能力的强弱息息相关,成本低收入高则有利于盈利能力的提高,故将其作为控制变量。

表4.1各变量名称

719b70a73ead4a00fcf223579c1d9f16

 (二)实证模型的构建

根据前文相关变量的选取以及分析,构建以下模型:

𝑅𝑂𝐴it=𝛼𝑖+𝛽1GLR𝑖𝑡+𝛽2NPL𝑖𝑡+𝛽3CAR𝑖𝑡+𝛽4PCR𝑖𝑡+𝛽5CIR𝑖𝑡+𝜀𝑖

上式模型中,𝑖代表着不同截面也就是不同的银行,𝑡代表着不同的年份,即𝑖𝑡代表着第𝑖个银行第𝑡年的数据。𝛼𝑖是模型的常数项。𝛽𝑖是待回归系数,即对应变量的参数。𝜀𝑖代表着随机误差项。

 (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实证过程中,通过使用excel先对2007-2020年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再使用软件Stata15.0对上文所选的所有变量数据进行一个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表3所示。可以看到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总资产收益率ROA均值为1.11,标准差为0.184,这表明五大商业银行间的收益率无较大的差异。相比较下绿色信贷比率GLR的平均值不到5%仅为4.7%,处于较低水平,说明五大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占比并不高,且标准差为2.46%,说明五大行在绿色信贷业务方面发展不平衡,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良贷款率NPL均值为1.883%,未超过银监会5%的标准。资本充足率CAR均值为13.63%,高于《巴塞尔协议Ⅲ》规定的10.5%,体现了五大行的偿债能力较强。拨备覆盖率PCR的标准差较高,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较大,这说明各大行彼此之间在抵御风险能力上存在一定差距。最后的成本收入比CIR,均值为31.093。

5363ea4d15594be9f81e5720bc2c401b

 (四)模型的检验

  1.相关性分析

由相关系数表可以看到,绿色信贷比率GLR和总资产收益率ROA的相关系数为0.284.并且在5%的水平下呈显著,说明ROA和GLR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以及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变量方面,资本充足率CAR、拨备覆盖率PCR与ROA的相关系数为0.046和0.404,均呈现正相关。而不良贷款率NPL和成本收入比CIR的相关系数为-0.279和-0.223,均呈负相关。

为进一步保证实证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多重线性检验,使用STATA中的方差膨胀因子来检测变量数据的共线性程度。

cdf915f1d4dff6a4eecb85c5ccb46919

      2.多重共线性分析

由多重共线性分析表可看到,所有变量的VIF值均远小于10,且VIF平均值为2.51,不符合多重共线性的情况,因此可认为该样本数据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样本数据是可行的,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实证分析。

4a6768a4f6cd0bd7035ea7b2409bd5e4

 3.F检验

本文的样本数据很明显是面板数据,在上文的模型构建以后,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检验来决定使用哪种回归模型。首先是判断是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混合效应模型,因此先使用STATA软件对其进行F检验。F检验的理论上的原假设是统计量服从F(N-1,NT-N-K),最后STATA15.0结果显示了u_i=0的条件下的F统计值及相伴概率,结果为F test that all u_i=0:F(4,47)=17.21 Prob>F=0.0000,表明拒绝原假设,因此相比于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更适合。

 4.豪斯曼(Huasman)检验

5c5cd40bc6ccc4d98b10db768bec197b

(五)回归结果

表4.6可以看到R2为0.8546,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为85.46%,拟合结果较好。绿色信贷比GLR的估计系数为0.012呈正相关,且在10%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资本充足率CAR、拨备覆盖率PCR均呈现正相关分别为0.0271和0.0009,且分别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CIR和NPL虽然呈现正相关,但是并未通过显著性水平。

4c27321361731753aa8f8ee37f2784aa

 (六)实证结果分析

绿色信贷比GLR的估计系数为0.012呈正相关,代表着绿色信贷比率GLR每增加一个单位,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ROA会增加0.0111个单位,且在10%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也证实了绿色信贷比率能给五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正向的影响,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有利于五大行提高盈利能力。但该估计系数仅为0.0111,也说明了绿色信贷业务给五大行带来的盈利增加相对较少。影响力不够大,也符合前文讲述的目前我国绿色信贷业务起步晚仍受困于诸多限制因素,进一步反映了我国绿色信贷业务仍处于初期探索期,相关政策和理论还不够成熟,而且绿色信贷业务的收入回报周期长,因而目前的绿色信贷业务给五大行带来的盈利收入并不高,但实证结果给出的是正向的相关性,也更加证实了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信贷业务具备较好的潜力,未来积极发展该业务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利润。

此外,从该模型中还可以看出四个控制变量对ROA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资本充足率CAR、拨备覆盖率PCR均呈现正相关分别为0.0271和0.0009,且分别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也说明了五大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控制的比较好,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强为商业银行维持利润作铺垫。拨备覆盖率方面,说明它的提高可以有效的防范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信贷违约而造成的利润损失,从而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CIR和NPL虽然呈现正相关,但是并未通过显著性水平,说明在选取的时间段上,这两个因素并未给五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太大的影响。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绿色信贷业务是当前我国一个重要的创新型金融业务,对实现“2030碳中和,2060碳达峰”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讨研究了绿色信贷业务给我国五大行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的程度。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通过对我国绿色信贷现状的研究分析发现,我国目前绿色信贷业务仍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目前我国绿色信贷规模逐年稳步增长,但该业务其比重仍然非常低,目前的比重仍低于10%,留给未来发展的空间仍旧很大。资金流入的行业还比较有限,主要存在于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以及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且资金投放的额度在这些行业并不均衡。另外,五大行的绿色信贷业务规模差异也非常大,工商银行在投放规模位居第一,目前已突破1.8万亿,而最低的交通银行的投放规模还不足一万亿。同时,国有五大行在绿色信贷业务规模方面远高于五家主要的股份制银行,说明股份制银行在绿色信贷业务上表现不够积极。在产品方面,五大行目前已推出了多种适用于不同需求的绿色信贷产品,但大部分绿色信贷产品是服务于企业,满足个人需求的产品相对较少。

其二,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我国开展绿色信贷业务能够给五大行的盈利能力带来正向的影响效果且实证结果显著,这也充分说明了当下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做法是正确的,既符合国情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五大行盈利水平的提高,同时该实证结果也可为五大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提供动力。但是,GLR绿色信贷比率的估计系数不够高,也说明了绿色信贷业务为五大行的盈利水平带来的正向贡献程度还不够大仅为0.0111,每增加一单位GLR只能给ROA带来0.0111个单位的增加。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前文理论分析部分当下我国在这方面业务存在的问题,该系数小的原因就是受前文叙述的各项问题所制约,尽管从数据上看我国的绿色信贷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绿色信贷业务在贷款业务中的比重依旧很低。在绿色信贷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很多制度细节上并没有落实到法律这一层面,且还未有统一的实施或参考标准。另外,没有一个完善的信息交流分享平台,降低了绿色信贷业务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再有一个是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并不高,在绿色信贷这个新型的金融产品中没有来自XX合理的激励措施,这些都成了阻碍绿色信贷业务的推进,因此造成实证结果中GLR的估计系数并不高。但好在结果体现了绿色信贷比率与总资产收益率呈显著正相关性,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改变对绿色信贷业务的偏见,且五大行应将其作为长期战略。

(二)相关对策建议

为了能够更好地营造良好的绿色信贷市场氛围,需要本文将分别从XX、商业银行双角度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给出的建议能够促进绿色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促使其成为商业银行盈利的增长点。

  1.XX层面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

要想能够有效的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最重要的是要有来自法律的保障以及XX的监督。目前我国出台的政策大多属于原则性的指导性意见,缺乏法律效力。法律层面上,XX要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提出统一且具有法律效应的要求,且应该相应地出台一些指导政策。例如,法律应规定各大商业银行应按时披露各绿色信贷指标、增加有关于商业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问题的相关法律条文、同时要明确义务的承担者和权利的拥有者、面对发生的环境风险造成重大社会不良影响时需明确和落实环境责任发生的主体工作部门等。

监管层面也要将重心放到中小城市,尤其是一些地方商业银行,一味地追求高回报不顾环境污染将资金贷放给高污染的企业。面对这一问题,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若贷款企业的将资金过多地用于高污染的项目产业,商业银行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监督机构(环保部门、银保监会等)应加强监管力度,定时监控资金流入动向和具体用途,保障绿色信贷的资金能够真正地投入到环保项目,确保绿色信贷资金能发挥最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用。对于忽视环境污染问题或伪造绿色项目欺骗银行贷款的企业,监管部门要进行严厉处罚,要及时暂停该企业绿信贷资金的融资并且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另外,构建群众投诉渠道,对于高污染的企业或是扶持高污染企业的银行可以通过渠道向监管部门及时反映。全面推行法律建立绿色金融制度体系,让我国的绿色金融有法可依。

(2)建立统一绿色信贷准则及规章制度

绿色信贷在我国是属于新型的金融领域,目前在实际的操作中没有具体统一的操作指引和准则。因此XX推出统一的绿色信贷准则是提高绿色信贷在我国的应用的有效途径。这有利于商业银行在审核企业的信用条件时更为简便和标准,各大行有了相同且统一的依据,大大提高授信过程的效率。尤其是在审核企业环保条件方面,过去由于没有相同的审核标准,各家银行审核的依据不同而未能有效的开展业务,XX应协调环保部门和银监会共同商讨出一个合理的统一的评价企业环保情况的标准细则。在这一过程中,环保部门应做到定期按时对各企业的环保信息、污染的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让银行在审核过程中能拿到最新最准确的企业环保信息,进一步提高评级过程的效率。

(3)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在办理绿色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商业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业务办理的效率非常低。因此,XX有必要督促和监督企业定期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按实际情况如实公布企业的环保质量情况和经营情况,尤其是资金的具体用途。这样在办理绿色信贷业务时有利于商业银行省去一些复杂繁琐的信息搜索步骤,降低银行评估企业信用风险等情况的难度,进而为银行减少一部分的贷前审核成本。

另外,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内部平台,无法更新最新的信息数据,银行无法及时搜索到企业最新的环保信息,滞后的数据给银行的审核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XX可以牵头搭建一个信息网站,构建一个方便企业和商业银行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

其次,各单位部门掌握的信息无法及时更新和分享给其他单位,许多的数据信息来源于环保部门,因而相关企业的具体信息因层层传递,容易导致数据不真实,无法客观反映企业真实情况也严重阻碍的绿色信贷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跨部门跨单位的信息数据库,方便各级环保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地方XX要牵头搭建信息沟通共享机制,一改当下银企两者所掌握信息不对称的矛盾。这样环保部门对企业环境的调查信息可以及时传递给银行,而银行可以更方便地开展贷中管理审核同时可以将信息及时反馈给金融监督部门,实现三方面信息地有效共享。

(4)推出绿色信贷激励措施

如前文提及到的,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更愿意把资金投放给“两高一剩”的企业。相比较之下,绿色信贷业务作为新型的金融领域,银行又需要花费资金来投入研究和招聘该领域的人才,所以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在当前我国绿色信贷业务刚起步的阶段,XX就有必要构建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例如,XX可以对贷款给绿色企业和环保项目的银行提供贷款补贴,对于来自绿色信贷业务的利息收入,税务局可以提供税率上的优惠。XX可以将绿色信贷业务量纳入考核指标,对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银行给予荣誉表彰,对该行信贷部门的工作人员给予奖金奖励,提高商业银行的声誉和影响力又提高了信贷部门开展绿色信贷工作的动力。同时,XX可以作为担保人为申请贷款的环保企业担保,提高中小型企业的信用值,在帮助环保型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使得商业银行与XX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共同推进绿色信贷政策实施。

 2.商业银行层面

(1)加强内部绿色信贷的治理

本次的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了银行应扩大绿色信贷的业务,因此银行有必要提高自身内部关于该业务方面的管理和治理。首先是意识上的,银行的管理层需要改变对绿色信贷业务不盈利的的偏见和看法,自身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观,把“绿色银行”的理念注入到银行的文化体系中,然后逐步培养内部员工营销绿色信贷业务的意识,让绿色价值观深入人心,始终明确绿色环保观念内化为标准,要在产品设计、业务流程管理中充分体现。

其次,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专门负责绿色信贷的部门,对其业务员给予业务指标,对完成指标的业务员奖励相应的奖金和福利,同时构建考核问责机制,通过将贷款业务与信贷工作人员进行一一匹配,对违规发生环境污染的项目进行追责,定责到人,通过此种模式,即能够提高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又能确保信贷资金真正流入绿色的行业和项目中。

同时,可以聘请复合型人才,例如既懂得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工程,又懂得金融信用贷款的人才队伍。绿色项目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银行难以控制项目投资的风险,有了这样的人才队伍可以增加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自信心,减少外部的风险带来的利润损失。

(2)健全银行披露机制

由于部分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不够完善,很多银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而披露少量的信息数据,不利于绿色信贷的宣传,使得社会清楚绿色信贷业务的群众非常少,从而该项业务的展开受到限制,限制了绿色信贷规模的扩大。因此,银行应在季度报告、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中对绿色信贷相关数据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充分披露。定期公布资金的流向和用途,使相关信息透明化,这样有利于社会群众和XX监管部门共同来监督,从而赢取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来办理绿色信贷业务,增加银行的利润水平。

(3)让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多元化

为了进一步扩大绿色信贷规模给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商业银行有必要推出创新型的绿色信贷产品以满足社会更多群众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在品种、形式、效益上均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大多数银行的绿色信贷对象拘束于一些环保类型的大中型企业,服务对象类型较少,商业银行也应该拓宽思维开发针对个人用户的绿色信贷产品。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推进发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板、节能家电及绿色产品理财逐渐走进平常百姓家中,环保型产品由于先进的技术,在价格上略高,商业银行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个人绿色消费信贷。例如,绿色房贷产品,为使用清洁能源的房产提供贷款;绿色车贷产品,为使用清洁能源的汽车提供贷款等。也可以尝试开发新的抵押方式,例如,展专利权质押、污水收费权质押等业务;针对缺乏抵押的环保企业,还可以采用碳资产质押的形式融资。

 六、参考文献

[1]闫怀艳.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区域金融研究,2021(09):82-87

[2]张硕.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破局之路研究[J].营销界,2021(37):5-6

[3]马洁.绿色信贷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4]张文中,窦瑞.绿色信贷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SBM-GMM模型[J].投资研究,2020(11):17-28.

[5]黄育容.绿色信贷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6]景晓天.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7.

[7]白杨杨.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21(18):118-120

[8]王建琼,董可.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9,16(04):52-60.

[9]张羽.社会责任、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J].建筑经济,2020,41(S2):364-368.

[10]赵娟霞,盛悦,王明浩.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兼析绿色信贷比例与总资产报酬率的关系[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04):157-160.

[11]庞倩.绿色信贷对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21

[12]何茜.绿色金融的起源、发展和全球实践[J].西南大学学报,2021,47(01):83-94+226

[13]Endrikat,Edeltraud Guenther,Holger Hoppe.Making sense of conflicting empirical findings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J].Elsevier Ltd,2014,32(5).

[14]Esma Nizam,Adam N,Dewandaru G,Nagayev R,Malik Abdulrahman Nkoba.The impact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A global analysis of the Banking sector[J].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2019,49.

[15]Weber O.Environmenta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n Banks and Financial Service Institutions[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12,21(4):248-263

[16]Harper Ho V E.Sustainable Finance&China’s Green Credit Reforms:A Test Case for Bank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Risk[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8.

[17]Twidell J,Cabot C.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J].Environmental Science&Policy,2003,6(02):191.

[18]Eshet A.Sustainable Finan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Equator Principles and the Credit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7(02):106-129.

[19]Dlamini T.An Investigation of the approaches used for green finance in South Africa:the case of selected metropolitan municipalities[J].2016(11):78-84

[20]Soundarrajan P,Vivek N.Green finance for sustainable green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6,62(1):35-44

[21]Wara M.Is the global carbon market working?[J].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18(2):197-218.

 谢辞

时光匆匆,转眼4年的本科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专业的知识技能,而且培养了我持续学习的能力。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获得很多人的帮助。首先,我要感谢导师。无论从最初论文的选题、构思,还是后期的实证、框架,导师都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针对行文中我的疑问也一一耐心详细地解答,每次去找导师,都能得到她及时又负责的指导,帮助我不断完善这篇论文。最后,我要感谢答辩组各位老师,他们以一种新的思路给予我启发,是他们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提出的中肯建议,才让我找到不断完善和修改论文的方向,再次由衷的感谢学院各位老师。

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1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9995.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1月21日
Next 2023年11月2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