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扭曲与异化-论卡夫卡《变形记》

 摘要

《变形记》讲述了一个人在夜晚之间突然变成甲虫的故事。作者卡夫卡想借助这个主题和故事来侧面烘托出那时期的年代特点,反映了资本主义真实制度下的真实的社会环境,以此控诉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不应以利益为本,亲情靠后。有道是“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利欲熏心的时代,初心早已泯灭,利益伟大,毫无底线。其实不仅是那个时代如此,现在亦是如此,维护自己的利益应当用正确手段,而非对于亲人有利则用,无利就抛。

关键词:变形;扭曲;荒诞;甲虫;人性

 引言

变形,英文单词为deformation,是指改变原来的形态,.对原来事物的扭曲,亦指被扭曲过的事物。本文以卡夫卡《变形记》为研究目标,分析了小说中人物的人性扭曲以及异化。本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浅析了小说中各个人物的性格,二、三部分通过甲虫这种荒诞的比喻变形分析了人性的扭曲与异化的主要体现和其中蕴含的主体内容。在小说中,卡夫卡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人对金钱的顶礼膜拜、唯利是图、真情与人性的消失——通过故事的主人公变成了甲虫这一荒诞情节所象征性地表现,展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民的生活状态与身心被扭曲变形的事实。

 一、《变形计》中的人物浅析

  (一)格里高尔·萨姆沙

在父亲破产后,主角格里高尔拼命工作,由底层的打工者变成了成功的旅行推销员,使他的家庭成员(父亲、母亲与妹妹葛蕾特)重新过上富裕的生活,而他的家庭地位也随此逐渐提高,收获了父母与妹妹的尊敬与赞扬。然而某天早晨,他一觉醒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在小说中对格里高尔变形之前的人形是没有具体描述的,无论外貌还是性格,反倒是变成甲虫后,有很多的描写,他能听懂人话,有正常人的思维,除了外形变了其余没什么变化,可当他想出去看看父母的时候,他的爸爸看见他变成甲虫勃然大怒,嫌弃他,甚至冲他扔苹果,有一个苹果陷进他的身体里,和他相伴直到死去。他去世之后,家人不仅没觉得难过甚至感到心中的压力被释放,仿佛少了一个累赘,其父亲萨姆沙表达对上帝的感谢,“母亲则是淡淡的微笑,似乎有那么一点忧伤。对于父母而言,格里高尔尽到了一个做儿子的责任,孝顺父母,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努力打拼。对于妹妹来说,他是个称职的哥哥,他在任何时候都支持他妹妹的做法,并全心全意的对她。对公司而言,尽职尽责绝不偷懒。甚至变成甲虫后,还想着如何讨父母欢心,如何帮父亲还清债务,还爱着他们。但就是这样一个善良孝顺有责任心并且能干的格里高尔,在失去了劳动能力之后,被社会和家人遗弃,可悲。

(二)格里高尔的妹妹-葛蕾特

故事主角格里高尔的妹妹叫格雷特,处于没有成年任性期的她,每天只注重漂亮的裙子,臭美,睡懒觉,在家里帮着家里人做做家务,有时候出去参加一些花销不是很大的娱乐活动。她对音乐兴趣比较高,并且擅长于拉小提琴。她的梦想就是到音乐学院去深造她最喜欢的音乐。她无论做什么选择决定她的哥哥都会全力支持她,毫无怨言。格里高尔那么努力工作有一半原因就是要将她送进她梦寐以求的音乐学院学音乐。一开始的她很喜欢哥哥,很尊敬他,甚至在她哥哥变成甲虫之际对他还有那么一丝的怜悯和同情。起初,她还会选择男主人公喜欢吃的食物并且送到其房间之中,并对其进行照料,细心仔细的观察他,还挪动家具怕他行动不便,后来开始随便那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他吃,房间几天才敷衍的扫一次,开始惧怕他,到最后她根本不管他的死活,不关心他是否吃了东西,开始拒不承认这是他的哥哥,并愤怒的怨恨他怎么还不去死。在格里高尔吓走了租客以后更是她愤恨的将他锁了起来,他对她的好全然忘记。她心底的善良到丑恶,作者描写的淋漓尽致。尽管如此,她的哥哥依旧没有放弃把她送到音乐学院的念头。纵然哥哥对她再好她还是背叛了他,不认他,唾弃他,她丝毫没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也没有坚持自己的本心。

(三)格里高尔的父母亲

5年前,萨姆沙的公司在破产后留下了一笔数目不大的财产,其利息被划作家庭急用资金。但是在后来,随着身体的发福,父亲只得找了个给银行里的小职员买早点的工作,这份工作要求父亲早上6点就去上班。在看到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主人公的父亲发现他不能再像以往一样赚钱养家了,就开始暴露出野蛮、粗鲁、残暴、冷酷、自私、专制的一面。他对格里高尔拳脚相向,态度恶劣,言语与行动之间透露着嫌弃与厌恶,冲动之下仿佛要把格里高尔打死。而在格里高尔不小心卡在门框上受伤的时候,他的父亲还狠毒地推了他,这让格里高尔失去平衡倒进房里,血流不止。这时,一个冷酷无情、野蛮无理的父亲形象忽然就表现了出来,令人乍舌。作为格里高尔的亲生父亲,为了能够眼不见心不烦,他不仅对格里高尔的荒诞遭遇漠不关心,反而试图将这个已变成怪物的东西立即抛弃。因而相对于变成甲虫后格里高尔的可怖身躯,他父亲那张粗鄙无情,冷血野蛮的脸孔更让人觉得憎恨。专横独裁,对他不满意就用苹果去砸伤他,苹果落入身体导致了致命伤。于是乎萨姆莎成为了社会残暴的代言人,但是他也会维护自己的家人,让他们不受到伤害。而相比之下,他的母亲善良了许多,却也让人无法接受。母亲有着高大消瘦的身体和满头的白发,同时疾病缠身,长年患有哮喘病,自如行走尚成问题,却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为了补贴家用还要每天奔波去给陌生人缝制内衣。

二、由人到虫的荒诞变形

  (一)甲虫的象征

《变形记》实际上描写了一个既真实又荒诞的世界,作者站在客观角度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主人公变形前的生活状态和变形后的心理变化这就会让读者感觉到这完全是个真实的世界,作者又以象征性的手法搭建起了整个故事的框架这就让人感觉荒诞,从逻辑上讲,人变成虫的情况与现实不符,其实这是对人生存状态和环境的一种比喻,而不是参照于真实的生活。作者的意思是让人们发现其中的另一面,去感悟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的心里感情,去在荒诞的故事中寻找真正的意义,所以主人公变成甲虫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人的精神领域发生扭曲变化所反映出的象征,也是人们互相之间的隔阂,还有隔阂之中衍生的孤独和绝望等等感情的折射。高尔萨姆沙是故事的主人公,他曾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并作为旅行推销员在公司上班,因为他多年的操劳忙碌,多次奔波在外,所以他还能以良好的收入勉强维持一整个家的生计,当萨姆沙还可以挣到生活费养着他那些没良心的家人时,他在家中的地位非常高,妹妹将她视为偶像,父母也经常夸赞她,但是自从变成甲虫之后,它没办法像往日一样进行工作,从那之后他便没有办法再继续供养家里,他的家人也终于漏出了真面目,他们开始嫌弃和憎恨他,甚至变得冷淡。父亲曾经用东西砸向她,母亲对他比较惧怕,甚至还曾因此晕倒,妹妹也开始嫌弃他了,最后萨姆沙就这样远离了社会,被家人冷漠,最后默默地安安静静的死去了。

(二)格尔高里异化的根源、

故事主人公萨姆沙变成甲虫最后悲惨结局的根源我认为是社会的下层阶级遭受了过大的精神压力最终导致了精神上扭曲,所谓的甲虫就是精神世界的退化,主要因素是这个原因。但是也不能排除有主人公萨姆沙的个人主观因素,他除了外界的压力之外,还有他没有去主动地选择和行动,面对高强度的外界压力,他没有选择为了生存努力追求梦想和自由,而是选择了放弃,不作为,和逃避,这也是导致了他悲惨结局的次要根源,所以他的变形是内外因素双重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故事的背景资本主义正在进入帝国主义的阶段,这导致机械化大生产激烈的竞争,大量的企业支撑不住而破产,大量的社会底层人员失业,这让他们不得不为了吃饱穿暖为了生计而劳累奔波,然而这些人的付出和收获完全不能成正比,大量的劳动换来的只能是勉强度日,它们像被变成了高阶人士奴役的工具,萨姆沙就是这样一个工具。他的老板不停地用各种奇葩的理由来增加他的工作量,秘书主任也不给好脸色逼着他四处奔波,冷清的生意激烈的竞争,种种不可控的因素都成为了萨姆沙身上一块挪不走的巨石,成为了他无法摆脱的社会力量。萨姆沙的变形不但反映了外界的社会现状,而且反映了家庭内部对他冷漠的状态,这也是最终萨姆沙走向死亡的催化剂。变成甲虫之后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故,这无疑是灾难性的,即使这样他依然心里想着家里的生计,可是这也无法改变他的母亲害怕他,父亲殴打他,妹妹轻视他,丝毫没有一点骨肉亲情可言。他的父亲不敢反对秘书主任对他的斥责,反而与秘书主任穿一条裤子,把他赶回房间,从此萨姆沙变了,整个家都变了,父亲爽朗的读报声不见了,女佣人也辞职了不干了,萨姆沙从顶梁柱变成了家里的负担。其实这种状态早在萨姆沙异化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只不过没有摆在明面上,利益两个字已经撕碎了家人们之间羁绊,这些都是萨姆沙异化的重要根源。

 (三)荒诞背后的思考

虽然主人公萨姆沙的人物特点有一定的典型性,但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他这样的情况处境的人数不胜数,但也极少有出现类似小说中异化的情况,所以萨姆沙的变异也是他自身原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时间过得很快,书中萨姆沙的故事距离现在也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了,时代在变化,可是社会的竞争,社会对于人们的压力却一点都没有改变,全世界的国家都一样,谁也逃避不了这样的现实,所以为了能从生存到生活,为了能吃饱穿暖活的幸福,外界的压力再大,人们也没有放弃,都在努力的工作,有梦想有奋斗精神的人们更是通过努力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可总是会有一些人以自己的方式反抗这个不公的世界,要么选择毁灭他人,或者毁灭自己,西方国家屡屡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不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吗,我无法得到的就跟我一起消失,这些人就可恨在不像萨姆沙那样的善良,即使自己堕落成虫也不会伤害他人,选择自己默默离开,所以才令我们同情。萨姆沙的遭遇令我们同情,残酷的社会现实令我们憎恨,但是我们要学会把憎恨转化成动力,在这高强度的社会现实中,调整心态,站在这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才使我们应该做的,这或许是我们探寻《变形记》的真正意义吧。

 三、人性的全面异化

  (一)浅谈人性观

时代在进步,人类的生活也越来越先进发达,当人类得到了足够的物质上的满足,就开始对感知的事物有了兴趣,想要得到某些结论和解释,人们往往会从自身出发,问问自己“我是什么,人是什么”从古至今,无数的先哲在这个问题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于是就有了最早的人性观,这种人性观至今依然深深的刻印在我们的思想里。世硕生活于我国战国初期,在那时,他就对于善恶的观点进行了论述,他认为这两种属性人们天生便拥有了,想要成为善人或者成为恶人,需要靠后天的修炼,修了善便会成为善人,修了恶便会成为恶人。后世还有很多大家赞同了这一说法,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董仲舒和韩愈等人。战国中期人告子最先提出了“无善无恶”的观点,他认为人一出生的时候是不分善与恶的,同样,国外学术界也有一部分人支持这个观点。其中,英国学者洛克认为人们在刚出生的时候,内心纯洁如白纸,无法区分善恶。他认为善与恶的形成是后天因素造成的,特别是受教育阶段,只要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每个人都会养成良好的品德。对于人性的定义从古至今各有说法,我们的先人已经争论了千年,西方哲学大多认为人性恶,东方则更加推崇人性善的说法。每个人对于人性理解都有所不同,我认为这个定义不应该被善恶所束缚,我们应该学会超越人性的束缚,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即“人性皆善”,但是我们现在还差的很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避免人性堕落成恶,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我,超越人性,如果每个人都做到了,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做到了。

(二)莫让此心为形役

何为心为形役,就是人们被自己的思想所束缚,不能展开手脚放手去干,总是做一些违心的的事情。我们不能被思想带偏了脚步,莫让此心为形役!“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这句话在中国商业街可以说是人人皆知,虽然上文中论述的俩人都被人们叫做商圣,但是二者却拥有了不同的结果。勾践在陶朱公的辅助下,取得了胜利,并且完成一番大业,名垂青史。陶朱公最令人佩服的一点就是他,从来不为所谓的名利所拖累,一辈子没有入仕,成功之后全身而退,最后成了名垂青史的一代“商圣”。胡雪岩则跟陶朱公完全不一样,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营,赚的盆满钵满,富可敌国。可是这只是一时的,他最终在仕途的道路上为名为利,一错再错,心为形役,最终惹怒了慈禧太后,被抄了家,身败名裂。这两个人的故事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勿让心为形役,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理想,我们不该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儿,不应被形役所束缚,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将离成功更进一步。如履平地的人生是不可能的,在生活中总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让人满意的事情,如果你因为这些不开心的事儿而心为形役,那么你将永远活在外界的阴影之中,我们可能永远也改变不了那些已经发生了的不好的事情,既然无法改变,那倒不如心如止水专注于当下,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心不为形役,这样就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三)没有永恒的人性,只有永恒的利益

人性永远都不是永恒的,人性人性人的本性无非就是善与恶,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完全的善与恶,所有的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就好比如果你看到狼在抓羊,如果你觉得羊可怜帮助了杨逃跑,那么同样狼也会饿死。从古至今,成者王败者寇,这个道理从来都没有变过,唯一不变的道理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其实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朋友是因为利益走到一起的,这些人不会寻找你的真善美,不会深挖你的人性,只凭利益二字就可以称兄道弟,其乐融融。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当你会对别人有好处的时候,能被别人利用的时候,这样人们才愿意同你交往,同时,对方也有平等的价值输出的时候,你才会愿意和他成为朋友。这样才会成立成为朋友。当然这所谓的价值并不代表金钱上的意思,利益不泛指金钱,更多我们与朋友之间的感情都是精神层面的互相陪伴。不光我们人与人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正是用来形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可以说整个人类社会都是被这利益二字撑起的。我们作为即将毕业,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应该想想我们究竟应该在乎什么,所谓的人性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被这两个字所束缚,保持我们的初心,努力追逐梦想,这才是我们能够抓住的最大利益!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前程似锦,前路光明。

 四、结论

卡夫卡的《变形记》说讲述的故事无疑是荒谬且令人震惊的,但它也可能真实存在,因为在现实的社会之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变形之中,而变形正是异化的隐喻,也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剧变。在当代,作业人、考试人、稻草人、打工人、迷惘人、拜金人都是一种异化与变形,而一旦产生变形,周遭世界、世界与人的关系都将发生异变。变形后的格里高尔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恐慌,而只是对变成甲虫显现出了一丝惊讶,那是因为他的心里只有工作,最终他的个体性会被社会性一点一点吞没。所以,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个体性是无关紧要的,成为流水线上的一环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他遭遇变形之后,不仅并未感到害怕,甚至还想着闹钟没有及时喊醒他,以至于来不及起床赶火车上班的事。他只会从家人和社会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甚至在家人对他展现出冷漠的态度时,他也丝毫不感到沮丧,而只有在遭受侮辱与伤害的时候才会考虑到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兼顾社会性和个体性两方面,在书中,秘书与家人们缺乏对格里高尔的友善与理解,只具备个体性;而格里高尔忽视了个体性,过于注重社会性。因为太过于重视工作,虽然他获得了父母的尊敬以妹妹喜爱,但在故事的最后,却因为个体性的缺失而遭到灭亡。因此,要成为完美的人,社会性及个体性两方面应兼顾,不能有偏失。这部作品让我不禁想到卡夫卡三次订婚却终身未娶的生平经历,这大概使他感受到了心寒。还是希望我们的社会可以回归纯真与美好吧。

 参考文献

[1]赵丽琼.柯大钢

致谢

直到论文的完成,才真正意识到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抛弃了许多。大学的教育让我学会了从更多方面去思考一件事情,论文写作的过程十分漫长也很枯燥,由于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浅陋,往往一个很简单的概念都得翻阅好多资料才能理解。老师针对我提出的问题以及论文中所出现的不规范之处,都及时回复,解开了我在论文写作时的许多疑惑。虽然这次论文选题有点仓促,但我却很享受论文写作这个过程。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在这次论文中老师孜孜不倦的学者态度令我钦佩不已,值得我去敬仰和学习。

人性的扭曲与异化-论卡夫卡《变形记》

人性的扭曲与异化-论卡夫卡《变形记》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1068.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1月25日
Next 2023年11月2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