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艺节目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综艺节目已成为当前除了电影电视外,观众最多的一个选择,甚至收视逐渐赶超电视剧收视,那综艺节目到底该如何定义?综艺节目作为一种综合型节目类型,包括许多常见的节目类型,比如音乐、舞蹈、搞笑、真人秀等诸多类型,播出平台以电视为主,并逐渐向

  摘要:综艺节目已成为当前除了电影电视外,观众最多的一个选择,甚至收视逐渐赶超电视剧收视,那综艺节目到底该如何定义?综艺节目作为一种综合型节目类型,包括许多常见的节目类型,比如音乐、舞蹈、搞笑、真人秀等诸多类型,播出平台以电视为主,并逐渐向网络多方发展。但是随着近些年网络节目的发展,网络综艺俨然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新平台,不依赖传统的大众媒体电视,借助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其影响逐渐向各个方位辐射。
  笔者针对当前网络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网络综艺;发展现状;趋势研究
网络综艺节目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前言

  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当前互联网环境的发展和原有线上综艺节目的发展基础。在此笔者选择湖南卫视的王牌综艺《我是歌手》和网络自制综艺《STAR!调查团》和《偶滴歌神啊》等众多网络综艺节目,通过内容分析法来比较分析。我是歌手作为湖南卫视的老牌强档节目,今年已经做到了第五季,不管从受众还是口碑,节目的观赏性和艺术性都有一定的优势,有相当多值得借鉴的内容。而《偶滴歌神啊》作为爱奇艺自制网综,依靠着谢娜无厘头的搞笑主持风格和节目组独特的选材也取得了(播放量)的成绩,如今第三季已经结束。《STAR!调查团》作为全国最大MV播放平台音悦Tai旗下的一档周播网综,兼具音乐性和娱乐性,还依靠着以剧带影这一独特优势在当下网综井喷之势的情况下有了一定的立足之地。但是网络综艺总体来说发展的还不够成熟,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节目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有潜力成为新的风向标呢?

  一、节目发展现状研究分析

 (一)从节目内容分析
  1.特性单一已独木难舟
  以音乐类节目为例,纵观当前的音乐类节目,如果仅仅具有音乐性已很难有立足之地,比如央视的老牌综艺节目《中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简称《青歌赛》),《青歌赛》作为音乐节目在音乐性上可谓数一数二,也为中国歌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顶尖人才,但是随着这几年的发展,收视已经一跌再跌(引用数据)。反观现在大热的《我是歌手》和《中国好声音》,在兼具音乐性的同时充分考虑了综艺效果,歌手的经纪人设置和排名投票的宣布结果环节无一不努力做到好玩好笑和抓人眼球,就连现场观众的听歌反应也成为一大看点;而《中国好声音》的盲选转椅,导师抢人,和选手背后的故事等等都是为了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和娱乐效果。虽然单从音乐表演时间的时长来看,或许还没有占到节目时长的四分之一,但是观众也都相当买单,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档节目版权都来自国外,并非本土自制。
  2.新奇性和专有性已逐渐成为优势
  反观网络综艺,成本远远比不上前者,但也能取得不错的点击,这就得益于这些节目的取材和看点的吸引眼球程度,以《偶滴歌神啊》为例,看节目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在看笑点的同时顺便听一下歌,甚至跑调歌手也成为节目的专有卖点,充分抓住了时下受众的猎奇心理以及考虑到了节目的新奇性和专有性。如果照搬电视节目形式,做一档纯网络的歌手或者好声音,效果只怕就没那么好了。就像《蒙面唱将猜猜猜》的网络版收视率就远不如卫视版的,一来请到的咖位想对较小,传播量也有限,二来卫视版的受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STAR!调查团》就可归为音乐资讯类网综,小成本,小制作,甚至很多环节都是固定的,但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要归功于平台优势和名人效应。搭乘着全国最大MV播放平台音悦Tai,依靠想对固定的受众和关系脉络,能过采访到很多第一手的日韩资讯和歌手独家,但也因此受众群体想对固定狭隘,难以重现《娱乐新天地》等娱乐资讯类节目的盛况
  3.节目市场已趋于饱和,内容创新成为一大难关
  纵观综艺节目的内容形式,素人选秀,明星比赛,音乐欣赏等等众多形式的节目喷涌而出,节目市场趋于饱和。需要不断更新节目内容,节目形式才能保证稳定上涨的收视和口碑,所以节目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的综艺节目的创新度远远达不到市场满意度。在收视中挑大梁的节目,仍然是以引进借鉴国外制作形式为主,例如《奔跑吧,兄弟》是引进韩国老牌节目《RunningMan》,《我是歌手》同样版权来自韩国,就连央视播出的《了不起的挑战》也是引进韩国的《无限挑战》。不仅制作形式,就连这些节目中的常驻咖也逐渐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比如黄磊就接连参演了三档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以及《向往的生活》,在三种人设之间转换,让观众会产生审美疲劳。而音乐节目也是换汤不换药,比如孙楠,张杰等人就接连参加数档综艺节目,实在是逐渐消耗观众的好感度,变得让人喜欢不起来。所以节目内容,节目形式就急需创新,如果一味守旧,甚至改变没能抓到根本问题,只能面临观众的流失和收视的下降,观众是容易变心的,在当前节目饱和,众多选择的境况下,想留住自身的一席之地,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二)从受众人群分析
  如果说内容是节目发展的基础躯干,那么受众就是为节目发展提供养分的重要部分。许多节目都称观众为“观众大大”、“观众老爷”足以见得受众对于节目的重要地位,没有内容创新,节目发展举步维艰,可是没有观众,节目便寸步难行,更不要提发展。可是如何做到在迎合受众和守住节目发展方向之间寻求一个有益的平衡,这就需要把握好迎合受众和传递给受众正确有益信息的一个度。笔者认为《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就是当前电视节目中的两股清流,值得各种综艺节目来借鉴,但是这些节目也需要受众来买单。当时《中国好声音》大火之后,第二年刘欢就带领《中国好歌曲》在央视扎根,志在发现优秀的素人创作者,寻找更多的金曲,但是却始终难以复制第二档《中国好声音》的盛况,究其原因就在于创新性,只是换了一批会写歌,又唱的不错的人来参加的《中国好声音》而已。中国好声音的模式照搬,对于观众来说是不买账的,最后这个号称中国最具音乐性的节目也只能在收视下滑严重的情况下面临停播的窘境。其实在综艺节目中有一条不成文的定律,一般第一季是引起关注最多的,第二季是口碑最好的,第三季是商业价值最高的,到了第四季就面临极大的挑战,不论是办完第五季不知道能不能继续办下去的《我是歌手》,还是第四季口碑下滑明显的《奇葩说》,都面临观众审美疲劳,难以突破创新的境况。但是从商业价值和节目口碑来说,《奇葩说》依然是当今网络综艺节目中的领头大军,虽然有一些不好的声音出现但总好过引不起讨论的节目。商业价值也是节目发展的重要依托,尤其是没有地面播出平台的网络节目,冠名赞助和收视会直接影响节目的发展,拥有一定的收视基础,才能得到良好的冠名赞助,使节目具备商业价值,所以这也是很多节目为了一味迎合受众无节操无下限的原因。但是这样的节目也只能转瞬即逝,难以延续发展。
  (三)从节目制作形式比较分析
  1.制作播出一体化的制作形式
  制播一体化是最常见的制作形式,许多老牌强档节目都是采取这样的体系,这也是最传统的节目制作形式,这种制作形式,直接高效,可以快速对节目的进程做出调整。前文提及的《我是歌手》、《偶滴歌神哪》、《STAR!调查团》都是采用这样的制作形式。笔者就以《STAR!调查团》为例,来阐释一下这种制作形式的优劣。首先节目的大概流程需要经过如下环节,确定艺人档期,沟通采访时间,这一环节是最初的环节,需要合作部门去协商处理,同时也能得到一些艺人方面的意见,希望通过节目展现怎样的艺人形象给公众,希望通过节目宣传自己的哪些影视音乐作品,必要的话还需要提供一些物料。确定时间之后需要编导根据沟通结果来写出节目台本,也就是采访提纲,台本包含节目流程,节目过程中会提及的问题,需要用到的道具,以及录制的要求,这个过程需要重点注意,因为台本直接关系到节目方向和精彩程度。由于《STAR!调查团》是一档短小的明星资讯节目,所以问题也主要以了解明星的方方面面为主,同时也要穿插一些简单的游戏环节使节目更加具有娱乐趣味性,避免刻板无趣,根据节目需要可能需要拍摄焦点大图以及明星签名照等来完成节目的制作和推广,这个环节还需要再次跟艺人经济方沟通,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完成最终版本。这之后就是节目的具体录制,节目录制中的重要人物就是编导了,编导需要把握录制的节奏,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控场,并做出一定的改变,寻求到能刺激观众兴趣点的内容和形式,录制的素材关系到节目的精彩程度,所以这一环节要特别注意。再者就需要后期剪辑对节目素材进行初步的剪辑处理,包括调色,音轨整理,镜头切换,控制时常等,然后就是节目包装,编导根据素材写出具体的后期本,跟后期一起包装出想要的节目效果,这个环节是很需要编导和后期的配合的,沟通顺利得当才能得到需要的效果,能够把观众最想看到的内容着重突出,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剪辑包装完成后就需要上线和推广,成功的推广案例不在少数,这就不属于此次讨论的范畴,但值得一提的是成功的推广对节目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十几分钟的短节目,在一个公司来说至少需要一周的准备时间,所以节目播出背后的人力可想而知,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制播一体的优势,各方面可以快速沟通,增强节目的制作效率,同时可以满足及时沟通,但是小公司的资源往往专业性不够,像是爱奇艺,湖南卫视这些单位可以满足具体配备的资源,但是小公司想要单靠自身做出精彩的节目就很困难了,尤其是在当下唱片市场低迷,音乐节目也面临很大挑战,想要更好的面对度过这个难关就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2.制播分离的制作形式
  制播分离最早是借鉴国外的节目制作形式,国外的综艺节目制播分离相对和谐,例如英国的BBC和日本的NHK,但是因为一时的收视率低靡出现被砍状况的节目也有很多,这就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对比起我国的节目来说,由于长久以来制播一体机制归广播电视总局管理,也就是频道,频道就是指现在的播出机构,制播分离之后,播出机构依然掌握着大权,民营制作机构根本没有财力和人力以及技术与电视台平起平坐,资源配置不公导致非公有的内容制作商无法提供优质节目、没有议价筹码,最终还是进入依靠电视台自己的资源来制作节目,或者引进国外的节目的怪圈。但是制播分离利大于弊,弊端应该就是偶尔浪费社会资源了。
  制播分离还有一个潜在威胁就是导致电视台的“空心化”,湖南卫视就坚持使用自己团队,但是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加紧改革,改变原有姿态,需要灵活机智,调整周五六晚间时间段,变相对抗灵活多变的网络节目。同时要警惕“制播分离陷阱”。制播可以分离,但对“强台们”来说,制播的分离应该是自身内部体制、架构的分离重置,而不能依靠市场化、社会化。“制”出来的是核心资源,“播”可以是自己的平台,也可以是别人的平台,但绝不能把“制”丢掉,否则平台会变成DVD播放器,IP开发价值、平台核心竞争力就没了。

  二、网络综艺节目存在问题分析

  (一)创新性的严重缺乏
  前文已经多次提及,大部分去啊不综艺节目中存在缺乏创新的问题,不仅版权,连制作形式很多都照搬国外,这就造成了国外综艺占据市场的尴尬现状,纵观当前的大热的综艺类型,无一不是版权来自国外,所以这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前文笔者也有多次提及创新性的问题,缺乏创新性的节目就像皇帝的新衣,打着虚晃的表面,内容始终缺乏自身的特性。
  (二)同类型节目的井喷之势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某个节目大火之后,同类型的节目和模仿类型的节目就会层出不绝,从当时湖南卫视办的超级女声选秀到各个卫视的选秀成灾,以及江苏卫视征婚节目《非诚勿扰》延伸出来的一系列节目,《我是歌手》火了之后也衍生了数档相似的音乐比赛类型节目。一位的模仿,无法复制别人的成功,需要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节目更是如此。节目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才更能吸引眼球,一味的模仿他人,捡别人残羹冷饭终究是走不通的。
  (三)一味迎合观众而失去节目内涵
  迎合观众,有观众缘也是节目的重要依托,在此不过多赘述。主要想说的是,当下音乐网络综艺节目缺乏内涵,没有树立自身品牌,发展面临窘境。拥有自身的良好品牌定位,对一个节目来说尤为重要,不仅能形成自身区别于其他节目的品牌效应,还能在当前大环境下争得一己立足之地。

  三、网络综艺节目改善方向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节目口碑
  节目的品牌口碑对于一个节目来说极其重要,拥有好的口碑,不仅可以使自身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延续,其附属节目也能够有良好的发展,比如《奇葩说》的附属节目《奇葩来了》和《奇葩大会》就是得益于《奇葩说》所营造的良好口碑。有了良好的口碑才能保住自身的发展之地不被抢走《中国好声音》的良好口碑就使得它能够在众多音乐类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形成自身的优势。
  (二)节目互动性的完善
  网络综艺节目,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节目互动性,观众可以通过发弹幕,评论留言等多种方式来参与到节目互动中来。越来越多的直播节目,可以设置环节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这种线上线下的近距离互动,使得观众参与度空前提高,甚至可以依靠观众来决定现场环节,例如选秀节目的选手淘汰,访谈节目的问答环节等等,充分满足了观众的意愿。
  (三)提倡主流文化
  娱乐文化产业已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也承担着传达文化理念的重要任务,一个节目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念会对受众产生影响,这也是当前广电总局,对文化产业严加控制的原因。尤其当前某些节目为了收视和营利,不顾职业道德,制作三俗节目,这是社会道德所不提倡的,传达正确的观念给大众但又不能墨守成规,提倡主流文化,也要保护观念正确的非主流文化发展。

  结语

  通过对网络综艺节目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的简单比较分析,笔者得出如下结论,当前网络综艺的发展存在着缺乏创新、缺乏节目内涵等诸多问题。笔者也仅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发展措施,当然做综艺节目,是一个实践大于理论的过程,想要做好网络综艺,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期刊文章:
  [1]田昊.叙事的视野:电视真人秀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冯宗泽.网络时代综艺节目创作思路转型U],现代传播,2014(6).
  [3]陈晔.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转型研究[J].中国报业,2014(14):24-25.
  [5]胡兰雪.奇葩说热播原因剖析[J].青年记者,2015(7).
  [6]黄艾明.网制综艺:突破电视大综艺[N].南方日报,2015-06-19.
  [9]但愿.后现代视域下的网络自制剧的审美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专著、学位论文:
  [7]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8]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05. 电子文献
  [4]孙宝国.试析推进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的路径.人民日报 
  [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43.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9月19日
Next 2019年9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