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面对经济的复杂形势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许多企业纷纷进行经营战略的变革,以提高企业绩效,增强自身竞争力。目前,多元化经营战略是许多企业的首选,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但是真的所有企业都适用多元化战略的发展道路吗?多元化战略一定能提升企业绩效吗?到底是多元化做大,还是专业化做精呢?针对此问题,本文从企业绩效角度,具体企业具体分析。
本文以李子园和科迪乳业作为研究对象,用PEST分析法分析两家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用财务绩效法,非财务指标以及经济增加值分析两家企业在不同经营战略下的绩效。最后得出结论,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多元化经营的科迪乳业比专业化经营的李子园的绩效要差,科迪乳业由于过度多元化,导致资金周转不佳,面临破产;而李子园选择专业化做精,绩效越来越好,在乳制品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
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示企业多元化战略并不是万能的,为一些需要进行战略改革,提升绩效的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经营战略;多元化战略;专业化战略;企业绩效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我国的乳品产业主要是从国外引入的,特别是在发达国家,这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从1970年开始,随着白色革命的逐渐深入,印度成为了全球著名的乳业强国。随着消费的增加,乳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许多乳品企业开始涌现。中国目前大约有299万家乳品企业,乳品企业的迅速增加推动了整个乳业的发展。乳品企业的大量出现能够促进其他行业和区域的发展,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但与此同时,国内乳企业的发展也受许多不确定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产品同质化严重,使得国内乳品行业销售市场两极分化严重。乳品企业正逐步拉大距离,市场优势正逐渐偏向如蒙牛、伊利等全国性的乳品企业,再加上国外乳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地区型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国内乳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然爆发,在短时间内迅速波及全国,给乳品企业带来了更多难以预知的风险。奶牛的养殖成本上升、运输费用上涨等原因,迫使一些规模较小的乳品企业停工。受疫情影响,乳品的需求也明显下降,导致生产的乳品无法卖出,乳品价格大幅下降。到2021年上半年,国内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内疫情已经全面得到控制,我国进入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下,疫情的爆发是较分散的,更增加了环境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乳品企业有雄厚的实力来面对出现的各种情况。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些上游乳品企业能够利用自身优势,顺利渡过难关;而一些下游乳品企业在生产、销售等方面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经营状况堪忧。
诸多不确定环境因素给乳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要想不被市场淘汰,正确选择经营战略十分重要。一个好的经营战略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绩效,增强竞争力。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初期都会选择专业化经营战略。专业化经营能够提高产品质量,迅速拓宽市场,并积累一定客户,从而达到预期收益。待到一定规模后,便会向多元化经营战略转型。多元化经营战略需要企业的核心业务在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且多元化业务之间最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能够共享主业资源,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多元化经营战略优势,提升企业绩效。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多元化经营战略,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战略。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现阶段对于企业经营战略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多元化经营战略对其绩效的影响,而关于专业化经营战略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比较少。并且,在选择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案例企业时,大多数研究者选择的都是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对绩效有利的企业,而把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对绩效不利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较少。因此,本文选择多元化经营失败的案例和专业化经营成功的案例相结合,对比不同经营战略给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从而丰富关于企业经营战略对其绩效影响研究的案例研究成果。
(2)现实意义
不确定环境下,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关乎一个企业的绩效,绩效的好坏决定企业的成败。就目前来看,许多企业都会通过多元化经营战略转型来改善当前的经营状况。但是,多元化经营战略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公司。因此,本文将实行多元化经营的科迪乳业和实行专业化经营的李子园进行对比,探究在不同经营战略下,两家企业的绩效,希望能够为其他企业在选择经营战略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以李子园和科迪乳业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在不确定环境下,对两家实行不同经营战略的企业进行绩效研究对比,以此回答“是多元化做大,还是专业化做精”的问题,给正在面临经营战略选择的企业提供参考,更好的提升企业绩效。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创新点。
第2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本章首先明确环境不确定性、企业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专业化经营战略以及企业绩效的概念。然后介绍PEST分析方法,财务绩效法,EVA经济增加值,最后介绍战略管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协同效应理论。
第3章,李子园和科迪乳业的基本情况分析。本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李子园的基本情况,并对李子园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介绍科迪乳业的基本情况,并对科迪乳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将李子园和科迪乳业的内外部环境作比较。
第4章,李子园和科迪乳业的战略选择分析。本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李子园的战略选择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战略选择的动因及过程,并通过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以及EVA经济增加值对其经营绩效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对科迪乳业的战略选择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战略选择的动因及过程,并通过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以及EVA经济增加值对其经营绩效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将李子园和科迪乳业战略选择后的经营绩效作对比。
第5章,研究结论与启示。本章根据上述分析,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而根据结论总结启示,面对不确定环境,为其他企业在进行经营战略选择时提供参考,更好的提升企业绩效。
1.2.2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图如图1.1所示:
图1.1研究框架图
1.2.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了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成果,总结和归纳了与企业经营战略和企业绩效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案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案例研究法
本文以李子园和科迪乳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从传统财务指标、非传统财务指标以及EVA经济增加值角度出发,分别研究两家企业的绩效,将两家案例企业的绩效进行对比,得出哪家企业绩效更好的结论,最后通过总结不同经营战略下两家企业的绩效,为其他企业选择经营战略时提供有益借鉴。
(3)比较分析法
本文将两家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对比,并收集了李子园和科迪乳业两家企业多年的财务数据,运用财务指标法和非财务指标法,通过纵向的数据对比分析李子园和科迪乳业在不同经营战略下财务指标的变化,并通过EVA经济增加值对比两家企业的绩效。通过对两家案例企业的绩效进行对比,合理分析不同经营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1)多元化经营动因研究
多元化经营由学者Ansoff(1957)首次提出。在他看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发展瓶颈期,使得企业陷入经营风险升高和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困境,实施多元化战略能够改善这种困境。Lubatkin和Chatterjee(199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可以选择适当的多元化来降低企业风险[1]。Hakim(2016)认为,相对于专业化经营来说,多元化经营在业务领域上更加多样,除自身拥有的生产设备外,企业还能通过资源整合,加大研发力度,提升现有技术水平,协同发展不同技术和设备[2]。
(2)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外学者对于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多元化经营会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Masud和Anees(2017)在对4800多家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多元化经营水平与生产效率之间正相关,并且发现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企业的营业收入越多;第二种观点认为多元化经营会对企业产生消极的影响,Richard(2018)通过对大约20家X上市公司研究后,发现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很难靠多元化经营实现[3]。第三种观点认为多元化经营并不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明显的影响。Jensen(2016)选择了多个实行多元化战略的X制造类企业进行研究,并未证明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4]。
(3)专业化经营动因研究
制度基础观理论认为,强制度化环境下,外部市场能更有效地降低企业交易成本(Benito,2012[5]),此时,专业化经营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成本会降低,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则会出现多元业务间低效率资源配置问题(Palich,2000等[6])。因此,在强制度化环境中,企业会进行低度多元化经营或专业化经营(Lee&Peng,2008[7])。
(4)专业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关于专业化经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也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判断:第一,积极效应。有学者认为,专业化经营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消极效应。也有学者认为,专业化经营的企业通常并不倾向于拓展新业务来分散企业的核心资源(Paul Paetz,2016[8])。第三,无关效应。企业绩效的好坏与经营方式本身无关,而是决定于企业的创新决策和其他相关因素(Park,2002[9])。
1.3.2国内研究现状
(1)多元化经营动因研究
在国内,李昊征(1999)曾总结均衡发展、分散风险等是我国企业选择多元化经营的主要原因,但是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情况下,专业化发展可能比多元化更有利[10]。姜付秀和刘志彪等(2006)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普遍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动机进行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分散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显著降低收益的波动性,避免了单一市场条件恶化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升高的问题,提高了企业经营的安全性[11]。朱明伟(2007)认为企业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技术、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12]。杨强、汪波、吕荣胜(2008)通过研究分析认为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主要是为了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学者孙原(2013)认为经营困难、优化资源配置和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内部动因,规避风险、抢占市场等则是外部动因。
(2)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国内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分为三个观点。第一,积极影响。何郁冰等(2015)通过对我国2005-2013年上市的110家制造企业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产品多元化和技术多元化的协同会带来企业绩效增加的效果[13]。第二,消极影响。余雪莲等(2017)以内生性视角下的经营战略出发指出,企业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过分执着会严重损害企业价值[14]。第三,无相关性。认为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不相关,多元化不会导致企业绩效上升,反而会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3)专业化经营动因研究
王秀中(2002)认为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多元化经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中国企业应该更注重专业化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企业的动态能力较弱,则应先进行专业化经营(尹剑峰,2018[15]);除此之外,企业的专业化经营还与自身发展阶段有关,当企业处于成长阶段时,还未构建核心竞争力,应先立足自身优势产业,更多地进行专业化经营(程炜杰等,2005[16])。积极的营商环境、高度市场化等因素也会促使企业进行专业化经营(苏敬勤,张雁鸣等,2020[17])。
(4)专业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国内对于专业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也有三种看法。第一,积极效应。中国企业只有在某个领域进行专业化经营,把业务做专做强,才能获取竞争主动权(樊纲等,2002[18])。并认为专业化经营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张宏亮,2002[19]),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开发新产品,满足各细分市场的需要,持续提升企业绩效(赵金国等,2019[20])。第二,消极效应。企业实施专业化经营很难通过整合资源来实现跨行业创新(周洋等,2019[21])。第三,无关效应。有学者认为经营方式只是形式问题,本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管益忻,1999[22])。
1.3.3研究述评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有关多元化与专业化经营的动因,学者们主要从经营风险、XX政策支持、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主要都分为积极效应、消极效应和无关效应。但是,对于多元化经营亦或是专业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好是坏,国内外学者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意见。因为从本质上看,多元化与专业化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企业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合理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才能保持稳定发展。另外,学者们普遍都是通过搜集多家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实证研究来探究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很少有关于具体案例的研究。并且,学者们对于专业化经营对其绩效影响的案例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基于此,本文转变研究角度,通过对两个具体案例的对比分析,来探究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和实施专业化经营对其自身绩效的影响,丰富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
1.4研究创新点
企业战略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绩效的好坏,在不同经营战略下对企业进行绩效研究,有利于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合适的战略选择。另外,一般研究者都是对多元化经营战略进行研究,且研究的是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有利的一面,忽视了多元化战略对绩效的不利影响。而且,很少有关于专业化战略的研究。本文用选择不同经营战略下的企业绩效进行对比,使读者直观的观察到不同经营战略下绩效的不同,提示企业合理选择经营战略。
第2章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环境不确定性
奈特在1991年提出了不确定性的定义,它是指人们缺乏对事件的全面了解,无法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先的判断,也无法根据现有的成熟理论或经验进行分析与预测。当企业面临这种情况时,环境不确定性的概念便由此产生。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结构、制度、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系统等;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独立于组织以外的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不能对其所处的客观环境进行精确的预测。
2.1.2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最初是Ansoff H.I(1957)提出的,在其著作《新公司战略》一书中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是将企业日常事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23]。经营战略是企业在面对巨变过程,为了谋求企业长远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一个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绩效的好坏,关系到企业能否健康稳定的发展。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点如下:
(1)全局性
企业经营战略是从整体出发,由高层领导者制定,关注企业全局,能够系统、整体地指导企业每一个层级的活动。
(2)长远性
一个好的经营战略需要全面考虑企业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具备长远的目光,不能只追求短期的利益。
(3)抗争性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制定经营战略是关键。因此,经营战略中会包括应对冲击、挑战和竞争的行动计划,具有一定抗争性。
(4)相对稳定性
只要经营战略的实施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或意料之中的改变,就不应该对企业经营战略中的内容随意更改。在不影响全局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具体问题来灵活处理。
2.1.3多元化经营
上世纪50年代,X学者Ansoff首次阐述了多元化经营的定义。他在定义中指出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的一种积极扩张行为。企业多元化的本质就是对现有产品和市场之外的领域进行扩张,即用新的产品去开拓新的业务市场。后续学者经过研究后又不断完善多元化战略内涵,指出多元化战略并非局限于产品方面的多元化,同时还涉及行业及资本等领域的多元化。
以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为对象,将多元化经营分为以下几类:
(1)水平多元化经营战略。具体是指企业积极开拓新市场,向客户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使得客户存在的新需求获得满足。
(2)垂直多元化经营战略。依据产业扩张方向还可细分该战略,即包括前向一体化战略,以及后向一体化战略。前一种战略是指企业向下游产业等领域进行扩张。后一种战略是在基础原料供应领域上进行扩张。
(3)同心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借助原有的生产技术条件来研发新产品及推出新服务。
(4)整体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扩张的方向与原产品、原技术和原市场无关。
2.1.4专业化经营
苏敬勤[33]学者认为专业化经营指企业专注于某个特定行业,同时专注于该行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通过专业化技术或产品获取竞争优势。但这种经营模式会降低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专业化经营会使企业对外部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加大,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外部原材料供应不足或发生价格波动,则会给企业带来经营困境。与多元化经营相比,专业化经营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源和技术集中,将现有的资源与技术集中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2.1.5企业绩效
绩效是指绩效和效率的概念,它是指企业必须达到的利润指标,而绩效是指企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分配内部资源。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业绩和效益的关系更加紧密。企业的经营绩效是指在特定的经营时期内,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者的表现,是企业与雇员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是基于企业的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来进行的,因此财务指标成为了许多学者喜欢采用的用来评价企业绩效的主要指标。但仅采用财务指标来衡量会导致短视问题,无法全面的衡量企业长期的绩效情况,因此出现了从企业价值角度对绩效进行衡量,如经济增加值、托宾Q值。两者结合,能够更好、更合理地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
2.2相关分析方法
2.2.1 PEST分析方法
PEST分析方法是一种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的理论工具,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
(1)政治环境(P)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决定了它们对企业的支持是不同的。政治环境是分析公司战略环境所涉及的内容。不同的国家对企业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支持。
(2)经济环境(E)
经济环境分为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现有的GDP、人口等目标的参数。这个参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而微观经济环境则指的是影响收入高低、消费爱好、就业率等因素。
(3)社会环境(S)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道德标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人口状况、行为模式、劳动态度等社会文化方面和非文化方面的内容。
(4)技术环境(T)
技术环境是指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以及技术服务。包括与企业直接相关的产品生产技术手段,以及与企业领域提供服务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
2.2.2财务绩效法
该方法主要是基于公司的报表数据,通过分析企业关键项目的绝对数的大小以及相对指标高低、变化趋势,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进而评价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业绩。通常会通过衡量企业在盈利、偿债、营运、成长这四方面的能力,来反映公司的短期绩效。由于财务指标法可以根据固定的公式将财务数据转化为直接的结果,因此利用财务指标法可以直观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合理预测。但该指标反映的是过去的财务状况,不利于评价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且财务指标的数据来源于财务报表,容易被管理层操纵,造成会计失真。
2.2.3 EVA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EVA),又称经济利润。EVA增加值是X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绩效评价指标。是指企业可持续的投资收益超过资本成本的盈利能力,即税后净营业利润大于资本成本的净值。EVA可以准确衡量企业当前时间点的业绩,并且对处于任何发展时期的企业都适用。
2.3理论基础
2.3.1战略管理理论
钱德勒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表了《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开启了对企业战略问题的研究。战略管理是对企业目标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它以实现企业目标为导向。在充分研究企业目前内外部环境、经营阶段、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制定同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在克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劣势问题的情况下如何最大化转换目标所拥有的企业优势是战略管理理论的特殊属性。战略、组织和环境是组成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也是公司战略管理审计理论的基本前提。战略管理理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整体化和前瞻化,这就需要企业将战略管理理论的三大基本要素贯穿于整体,充分汲取战略管理理论理念。
从战略的计划到战略的实施,构成了完整的战略管理。战略的规划需要企业正确的、清晰地分析当前或未来的经营环境,确定未来的发展战略并适应短期内的经济波动,企业绩效评价可以为此提供有效的信息,因此企业战略需要融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要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而且要能够引导企业坚定长远发展的思想,同时评价体系的设计要适应当下的环境,具备灵活性。
基于战略管理理论,我们要合理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理论。当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较稳定,且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能力,便可以选择适当拓宽业务,选择多元化战略。当企业资源、资金紧张时,就需要选择专业化战略。
2.3.2资源基础理论
英国学者Penrose于1959年在《企业成长理论》中第一次提出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认为,当企业资源具备价值性、异质性和难于替代性时,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Barney,1991[24])。根据这个标准,相较于有形资源,企业的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更能带来竞争力(曹艳爱,2009[15]),当这些资源的扩散能力较强时,进入其他行业的转换成本就会较低,因此企业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反之,当企业资源扩散能力越弱、专用性程度越高时,转换成本就会越高,此时企业应偏向于专业化经营。
资源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同行业内不同企业间的资源差异是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资源的异质性引发学者对资源基础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包括起源、特征、适用性等多个维度,目前已形成了完备的资源基础理论体系。对于资源有限的企业,应该先将重点放至主业,走专业化经营道路。资源基础理论的当前研究侧重于我国本土市场环境,故作为我国本土企业战略实践的理论基础,将有利于重新审视企业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2.3.3协同效应理论
协同效应是由德国物理学家Hermann Hake于1971年提出的一种物理化学现象,后来被X战略学家Ansoff引入管理学领域。所谓协同,就是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将不同的业务进行整合,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协同效应包括外部协同和内部协同。外部协同效应是指市场中同一集群的企业由于互相协作,相互共享而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经营的企业以获取更高的利益;内部协同效应是指企业在开展多元化业务时,利用共同资源在产品生产、管理和销售等环节产生的整体协同效果。实现协同效应是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动因之一,企业通过整合不同的业务单元,可以促使不同产品生产线形成规模经济,从而有效的降低企业固定生产成本,实现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协同。
第3章李子园和科迪乳业的基本情况分析
3.1李子园公司概况
3.1.1李子园公司简介
李子园全称为浙江李子园食品有限公司,于1995年4月成立,是一家集创办牧场、乳制品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公司。李子园除了在浙江设有公司外,还在安徽、江西、四川、云南四个地区拥有控股子公司10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5个、乳制品研发中心1个。2021年2月8日,李子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李子园的主要产品有含乳饮料、乳味风味饮料、复合蛋白饮料等。其中,甜牛奶乳饮料是公司20多年来最经典、最畅销的产品。零脂肪乳酸菌饮品、早餐燕麦牛奶饮料、果蔬乳酸菌乳饮品等是李子园推出的新产品。李子园始终秉承以“市场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成为全国含乳饮料行业引领者”为发展愿景,以“安全、营养、健康、情怀、诚信、务实、创新、超越”为核心价值观,以“专业专注专心做好一瓶奶,充分满足消费者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为企业使命,不断提升李子园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推动公司成为全国含乳饮料行业的领军企业。
3.1.2李子园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1)李子园的内部环境分析
①营销能力
公司在重点核心市场上进行深耕,并逐渐向周围的区域市场进行辐射,形成了一种“区域经销模式”。公司营销渠道立体,销售手段多样。李子园不仅向超市、批发部以及连锁系统供货,它还将供货渠道拓展到了学校、酒店、单位食堂等地。同时,还通过京东、淘宝等线上平台进行产品销售。这些营销渠道的扩张有利于李子园与经销商、消费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增强了营销能力。
②现有资源
公司在原来浙江金华单一基地的基础上,又在浙江金华、浙江龙游、江西上高、云南曲靖建成了四个生产基地,并拥有多个委托加工生产基地,全国性布局形成初步规模。公司生产基地多点布局能够满足各区域市场的需要,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产品的及时供应。
③经营状况
根据2020年的财务报表显示,李子园的总资产为113593.16万元,净资产为72957.55万元,营业收入为108757.17万元,较上年增长了11.60%,净利润为21456.66万元,较上年增长15.33%。说明李子园的经营状况是非常不错的,创收能力良好。
(2)李子园的外部环境分析
①政治环境分析(P)
李子园成立于1995年,在此之前,《1991年至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将乳制品工业纳入主要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促进了李子园的成立。为了对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和销售等行为进行规范,2008年农业部出台了《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2008年至2010年间,xxx先后印发了《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修订了《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16年,印发了《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8年6月颁布《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加大乳制品消费引导、强化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2020年开始,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在特效药未大规模投入使用前,提高自身免疫力是抵御新冠病毒的重要手段。2020年,我国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其中指出,饮入活性菌丰富的低温乳酸菌饮料、低温酸奶能起到提升个人免疫力的作用。随着民众消费持续升级,以及疫情后大众对食品营养与身体健康关注程度地提升,将加速乳制品需求增长。
②经济环境分析(E)
2010年到2014年,国内乳制品销量从2145.7万吨增长至2643.2万吨,呈现逐步增长的状态,产销增长率也保持稳定,说明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前景较好,销量不断增加。
由表3.2可以知道,2010-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人民购买力不断上升,有利于乳业的发展。但是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断上升,但年增长率基本呈现出不断下降的态势,这就意味着人们的消费可能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乳制品行业的销量。
③社会环境分析(S)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强,刺激了乳制品的消费。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口味、营养、健康、包装逐渐成为影响消费意愿的重要因素。
然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三聚氰胺专项检查中发现三聚氰胺含量超标的企业涉及多个著名品牌,乳制品行业受到巨大冲击。此次事件也使三鹿集团在2009年初宣布破产。在这之后陆续爆发的“地沟油”、“牛肉膏”、“牛奶黄曲霉素”、“毒胶囊”等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工作刻不容缓。
④技术环境分析(T)
目前,乳制品企业纷纷从荷兰、瑞典、丹麦、德国等国家进口引入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奶牛养殖智能化挤奶器、加工设备、检测设备以及包装生产线,以此来应对乳制品行业异常激烈的竞争形势。正因如此,我国蒙牛、伊利、光明等大型乳品企业已经具备国际乳业巨头同等的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并且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乳业技术革新,乳制品企业之间的生产加工技术以及乳制品生产管理技术的差距会日益缩小。李子园的研发部门引进了X、法国、丹麦等国家最新的先进设备和良好的科学基础知识,建立了国内一流的研发中心,配置了世界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实施了科学严谨的研发流程。
3.2科迪乳业公司概况
3.2.1科迪乳业公司简介
科迪乳业全称为河南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科迪乳业属于地区性区域龙头企业,业务区域主要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地。公司主要从事乳饮料、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配套的奶牛养殖、繁育和销售,形成了以奶业为主业的多元化经营格局,主导产品有乳制品、面制品、天然饮用水等。科迪乳业于2015年6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到了2017年,科迪甚至开始发展便利店业务,在线下开起了便利店,目标三年之内在全国开设一万家便利店,这个目标非但没有实现,且便利店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种多元化经营战略并没有给科迪乳业带来好处。2018年,科迪乳业就被暴出虚增收入,且涉嫌信息披露违规。2019年严重陷入财务危机。到了2020年,科迪乳业被ST,股票简称由“科迪乳业”变为“ST科迪”。2021年科迪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退市。
3.2.2科迪乳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1)科迪乳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①营销能力
科迪乳业采用渠道下沉的营销战略,将营销重心放在四线城市及以下市场,全国性布局较弱。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明显提升,营养意识也逐步改善,乳制品消费在农村市场有很大潜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销售区域的市场特征和自身优势,公司以采用“一县一商”的经销商模式。一县一商制、扁平化市场管理、农村渠道终端店营销体系和电商营销体系的建设确保了公司营销网络优势和公司健康发展。
②现有资源
公司目前拥有自有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3个、自控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21个,配置有39条生产线,引进国际领先的英国、瑞典、法国的收奶线、原奶巴氏标准化系统,化验室配备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如上海天美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气相色谱仪、北京吉天原子荧光光度计、X博力飞旋转粘度计、德国盖勃冰点仪等,从奶牛饲养到乳品的加工和销售,已经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产业链。
③经营状况
根据2020年科迪乳业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586.97万元,同比减少15.85%;利润总额-130363.17万元,同比减少511.90%。说明面对整体环境的下行压力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科迪乳业的各种经营指标大幅下降,经营状况堪忧。
(2)科迪乳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①政治环境分析(P)
我国十分重视乳产业发展,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案,加速推进奶业振兴。2018年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2019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提出《奶业品牌提升实施方案》,激发企业品牌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一批奶业知名品牌。同年5月中国发改委连同多个部门发布《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的行动方案》,均旨在提升我国乳制品产业技术水平、竞争力、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水平。这些政策意味着国家对乳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xxx于2019年xxx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向国民普及营养健康知识,鼓励大中小企业创新生产健康产品,促进了乳制品行业发展。预计未来乳制品行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2021年5月,中国xxx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我国开始施行“三胎政策”,婴儿比例在未来将会大幅度上升。母乳喂养比例的下降和奶粉喂养比例的上升将带来巨大的婴幼儿乳制品缺口,国产乳制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②经济环境分析(E)
2016年到2020年,国内乳制品销量呈上下浮动趋势,产销增长率在2017年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说明乳制品的产销量结构不匹配,供过于求。虽然2018年以后呈现正增长状态,但增长率较小,说明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根据表3.4,2016-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呈持续增长的状态,但年增长率还是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9-2020年,下降幅度较大,主要还是因为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使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少,从而影响了人们的购买力,我国乳制品企业还面临较大压力。
③社会环境分析(S)
从图3.1来看,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且老龄化速度一直呈上升趋势,“十四五”期间中国或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但这对于乳制品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2020年《中国居民奶及奶制品消费指导》建议老年人群,尤其是有心血管病和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老年人每日补充奶及乳制品,要多吃酸奶等经过发酵的奶制品,这将给乳品行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另外,2010年以前,乳制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国家和国民的重视。近年来,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关注的越来越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强化源头治理,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网格化监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和抽检监测覆盖面,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能降低乳制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风险,对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④技术环境分析(T)
我国目前已经步入了奶源建设科学阶段。科迪乳业对奶牛进行科学饲养,并采用机械化挤奶的方法,确保奶源生产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互联网+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移动支付技术的普及拓宽了乳制品企业的销售渠道,也为企业的品牌建设助力。科迪乳业多年从事乳制品生产,有着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并且通过了ISO9001等资质认证,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均满足了乳制品行业安全生产的标准,提升了产品质量。并且,科迪乳业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生产线,如瑞典利乐砖包装线,法国原纳米极植物蛋白饮料生产线等,促进了科迪乳业的发展。
3.3李子园和科迪乳业的内外部环境比较
3.3.1李子园和科迪乳业的内部环境比较
从李子园的内部环境来看,李子园采用的是全国布局的形式,重点深耕核心市场,采用“区域经销模式”。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传统供货渠道的基础上建立了特供渠道,并善于利用互联网,建立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立了良好的营销网络。在全国各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降低了产品成本。并且截至2020年,李子园的经营状况都是处于良好状态,内部环境较好。
科迪乳业采用的是下沉营销战略,主要的销售市场是四线城市及以下市场,它不如李子园的销售市场范围大,并且虽然是“一县一商”的经销模式,但他的主要销售群体是农村居民,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较低,使得线上营销渠道受限,因此销售市场具有局限性。不过,科迪乳业的现有资源还是较为丰富的。从奶牛养殖开始,就具备了各种养殖基地,生产线和各类设备,为科迪乳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0年,科迪乳业的经营状况十分不佳,虽然公司自身有较多资源可支持科迪乳业的发展,但科迪乳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还是比较差的。
3.3.2李子园和科迪乳业的外部环境比较
从政治环境来看,国家一直十分重视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支持乳制品行业的发展。随着疫情爆发以及“三胎政策”的出台,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不论是李子园还是科迪乳业,面对的政策环境都是较好的。从经济环境来看,李子园所面临的经济大环境较好,产销率较稳定,人民购买力较好。而科迪乳业面临的经济环境较差,乳制品产销结构不匹配,且受疫情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降低,不利于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从社会环境看,李子园成立时间较早,当时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促进了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但由于我国乳业起步缓慢,在2010年以前乳制品安全问题频发,对李子园的发展不利。而反观科迪乳业,它的主要业务是在2010年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家开始重视乳品安全问题,且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给科迪乳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技术环境看,李子园和科迪乳业都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成熟的生产线,且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丰富。因此,两家企业所面临的技术环境是较为不错的。
第4章李子园和科迪乳业的战略选择分析
4.1李子园的战略选择
4.1.1战略选择的动因
(1)发挥技术资源优势,深耕甜牛奶乳饮料领域
截止2021年12月末,李子园共获得有效专利160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97项,外观设计专利55项,注册商标198个,著作权41项。由此可以看出,李子园的技术资源优势是比较强的。并且李子园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使得公司的客户粘性较强。
从第2章的相关理论可以知道,资源基础理论认为当企业的资源扩散能力弱,专用性程度高时,企业就会偏向专业化经营。在乳品行业中,李子园相较于其他龙头企业,如蒙牛、伊利等,它的品牌资源扩散能力是较弱的,技术资源的专用性较强。李子园一直坚持以“专业专注专心做好一瓶奶,充分满足消费者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为企业使命,致力于深耕甜牛奶乳饮料领域,这种技术资源很难运用到其他行业中去,实施多元化战略会面临较大风险。所以,李子园更倾向于一直坚持专业化经营战略,发挥自身优势,深耕甜牛奶乳饮料领域,将其做大做强。
(2)降低经营风险
李子园的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云贵川、鲁豫皖。它不像蒙牛、伊利是全国性大型企业,销售市场遍及全国各地,李子园的销售市场相对较小。若布局其他业务,不仅不能提高李子园的市场份额,而且可能还会给李子园带来经营风险。
另外,2020年初以来,我国发生了新冠疫情,呈现多发、频发事态。目前,李子园面对疫情给公司经营带来的影响是可控的,但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如果后续疫情发生不利变化或出现其他不可控情况,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因此,选择专业化经营战略是较为稳妥的做法,可以有效降低经营风险。
(3)降低成本,实现协同效应
表4.1展示了李子园2020年的投资项目情况,李子园在西南、华东、华中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以此分散主要生产基地的生产压力,拓宽市场,节约运输成本,提高产品市场流转率,实现协同效应。
4.1.2战略选择的过程
李子园从成立之初就一直选择专业化经营战略,以甜牛奶乳饮料为核心产品,专注深耕含乳饮料领域二十多年。目前,李子园战略选择的过程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年至2007年。公司于1995年成立于浙江金华,主要经营甜牛奶含乳饮料系列产品。1997-1998年,先后进行两次增资,并兴建李子园工业园区。2000年起,公司开始邀请周迅等明星担任品牌代言人,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2002年,进行了第三次、第四次增资。2006年进行了第五次增资。在这一阶段,公司主要在华东地区开展经营,成为区域性知名品牌。选择专业化经营战略使得李子园在稳步发展的情况下不断进行增资,扩大企业规模。
第二阶段:2008年至2016年。2008年公司推出玉米汁、蓝莓汁、核桃乳等新品,2011年在甜牛奶系列中推出“蜜瓜甜牛奶”新口味。2013年推出苗条型利乐砖产品。2015年推出牛奶“煮”等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李子园想要进行产品拓展,但结果差强人意。
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李子园继续选择专业化经营战略,依靠甜牛奶乳饮料进行全国化扩张,并且成效显著。2017年起,李子园开启产能及渠道全国化布局。在原有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还建设了四处生产基地,并加强了新市场的经销商体系建设,增加西南、华中等重点区域经销商数量,开始建设华北、华南、东北、西北地区等新市场的经销商队伍搭建,企业发展状况良好。
4.1.3战略选择的经济后果
(1)财务绩效分析
本文选取了李子园2017-2021年的财务数据,分析李子园选择专业化经营战略对其绩效的影响。
①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利润的能力,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它的盈利能力就越强。本文主要选用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四个指标来对李子园2017-2021年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
根据图4.1可以发现,李子园2017-2021年的销售毛利率较为平稳,主要处于34%-41%之间,且李子园所处的食品饮料行业销售毛利率的行业均值为25.31%,这说明李子园在食品饮料行业中占有一定优势,李子园的产品附加值较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强。同时,可以观察李子园的销售净利率。从2017年开始,销售净利率便呈现上升趋势,且较为稳定,远超6.70%的行业均值,说明李子园的财务状况较好,企业全部资产的盈利能力强。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2017-2020年净资产收益率较为平稳,处于30%-40%之间,说明李子园盈利能力处于正常状态。而到了2021年,李子园的净资产收益率又大幅度下降,是因为李子园股票发行完成后,公司净资产得到大幅增加,但由于河南和云南的两个含乳饮料项目扩产,并且李子园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期需要2年的时间,所以短期内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都产生了下滑,需要引起重视。否则,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使得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下滑,则会影响其盈利能力。从图4.1可以看出,李子园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上升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李子园推行的专业化经营战略起到了一定效果,而2020-2021年总资产收益率稍有下降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导致销售下降,影响收益。但总体上看,李子园在实行专业化经营战略下的盈利能力整体趋势是向好的,未来李子园应该将这种战略继续贯彻下去,以保障盈利能力的稳定增长。
②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运用各资产创造利润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各项资产的管理效率和营运周转情况。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营运效率越高,管理能力越强。本文主要选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三个指标来对李子园2017-2021年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
根据图4.2,应收账款周转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2017-202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由1589次下降到1107次,这意味着公司的收账速度有所减慢,收账期变长,这是因为在2017-2020年,李子园进行了扩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产基地的建设,而李子园实行的又是专业化经营战略,产品单一,在扩建的同时导致产品销量较少。2020-2021年有了一定的提高,说明公司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加快,应收账款管理水平提高。总体来看,李子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虽然在2017-2020年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它的周转次数和行业中的其他企业相比是非常快的,说明李子园实行专业化经营战略有利于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的提升。存货周转率2017-2019年保持平稳,2019-2021年有微小下降,但仍处于正常水平,主要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导致存货积压,存货周转率下降。总资产周转率较为平稳,表明李子园在销售方面的能力一直保持稳定状态,资产投资的效果较好。这也说明李子园实行专业化经营战略对其自身是有利的。总的来说,选择专业化经营战略的李子园的营运能力是较好的,尤其是在不确定环境下,选择专业化经营战略来维持各项指标的稳定是较为安全的做法。
③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指的是企业用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它也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两种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也不同。因此,本文主要选用流动比率以及速动比率来衡量李子园的短期偿债能力,用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来衡量李子园的长期偿债能力。
根据图4.4,2017-2021年李子园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走势基本是相似的,总体都是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20-2021年,上升速度较快。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应该在1.5-2.0左右较为合适。由于李子园2017-2020年正处于扩建状态,所以李子园2017-2020年的流动比率都是略低于1.5的,这一阶段李子园没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清偿流动负债,资产的变现能力较低。而2020-2021年,由于公司大幅控制了流动负债的增长,流动比率直线上升。并且在2020年以后,李子园扩建完成,由于李子园一直实行专业化经营战略,形成了品牌优势,在客户心中占有一席之位,在扩建完成后扩大生产,增加了流动资产,使得流动比率大幅上升。总体来看,李子园的流动比率一直向好发展,资产变现能力不断加强。李子园2017-2020年的速动比率均接近1,说明李子园这几年间受扩建影响,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稍有不足。但2020-2021年,李子园的速动比率直线上升,表明公司有能力迅速偿还短期债务,保障了企业的流动性。而且,虽然李子园2017-2020年的速动比率稍有不足,但在2017-2021年间,速动比率一直稳步增长。综合两个指标来看,李子园的短期偿债能力是不错的。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根据图4.5发现,李子园的资产负债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2017-2018年,以及2020-2021年这两年,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尤其是2020-2021年,资产负债率降到了23.64%。这说明李子园的财务成本较低,资金充足,风险较小,偿债能力强。主要原因是专业化经营战略下,李子园不需要不断的筹集资本,实现举债经营。总体上看,李子园在实施专业化经营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比较低的。产权比率是衡量企业资金结构是否合理稳定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借款经营的程度。从图4.5可知,李子园的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的总体变化趋势趋于一致,说明李子园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较小。总体来看,李子园长期偿债能力较强,但是在2020-2021年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都稍低,这说明李子园在实施专业化经营战略确保低风险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
④成长能力分析
成长能力是衡量企业成长性的重要指标。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分析该项能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决策。
根据图4.6,李子园的总资产增长率在2021年同比增长85.04%,实现总资产的翻倍增长,并且,在2017-2021年间,李子园的总资产增长率都大于0,且增长率并不低,说明李子园的总资产维持在高额度。由于从资产投入到获得收益需要时间,所以可以看到,从2020年公司扩建增产完成后,营业收入同比增速直线上升,基本回到稳定水平。受突发新冠疫情的影响,2019-2020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明显下降,但增长率仍为正。由此可以得出,李子园实行专业化经营战略,使得公司的营业收入与总资产保持在较好的水平,即使受到了疫情等不确定环境的影响,仍能保持营业收入与总资产正增长,表明李子园的成长能力较强,未来发展前景较好。
(2)非财务绩效分析
分析一个企业的绩效,只通过财务指标来分析是不全面的,因为财务指标只能体现企业过往的经营水平,并不能有效的反映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非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可以很好的弥补这种不足,更加全面的评价企业的绩效。通过非财务指标可以有效的反映企业当前及未来可能存在的市场预期,可以更好的体现企业在管理上的水平,同时可以更好的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本文选取品牌价值、市场份额、研发能力这三个指标进行分析,进而更综合地反映其专业化经营带来的绩效。
①品牌价值
企业的品牌价值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一个优质的品牌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提升品牌竞争力。品牌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增强消费者好感,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同时,企业的品牌价值还能促进市场的投资收益。一个优质的品牌能够吸引投资者的注意,良好的品牌效应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上有较高的信誉以及影响力。品牌价值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盈利方面,良好的品牌价值能够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增加企业收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自成立以来,李子园就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含乳饮料和其他饮料,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了品牌优势。它与其他乳品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或经营多个品牌的策略不同,它主要把注意力放在甜味含乳饮料的细分领域上,集中力量打造“李子园”含乳饮料品牌,产品口感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甜味含乳饮料细分领域建立了强大的品牌优势。公司坚持专业专注,以“成为全国含乳饮料行业引领者”为发展愿景,已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李子园通过与代言人周迅、林心如等合作,建立了较高的品牌影响力。李子园将通过电视、高铁广告、新媒体等方式相结合的广告投放模式塑造品牌,并与知名营销策划公司华与华合作,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并且,李子园二十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塑料瓶包装,区别于其他产品,给消费者留下了独特的印象。
②市场份额
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打开,李子园的经销商数量逐渐增加,经销范围逐渐增大。它的销售区域已基本覆盖浙江、云南、上海、安徽、山东、四川等地,上至省会城市,下至各乡镇村市场,形成全国性布局。
根据图4.7,从市场规模来看,华东地区是李子园规模最大的销售市场,华中、西南紧随其后。这些地区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或人口较为密集的省份,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同时,2020年以后,公司在华南和西北进一步拓展市场,为李子园全国性布局提供发展动力。从图中可以看到,华东、华中、西南所占的市场份额是相对稳定的,说明李子园在这几个地区的消费者心中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品牌信誉。
李子园以甜牛奶为主要产品,具有错位竞争的优势。根据图4.8,在含乳饮料中,调配型乳酸饮料和发酵型乳酸饮料是当下最主流的产品,也是各大乳饮料企业最常推出的产品,市场份额合计接近90%。比如伊利的优酸乳、蒙牛的酸酸乳、娃哈哈的营养快线,这些都属于调配型乳酸饮料和发酵型乳酸饮料。而李子园和这些企业都不一样,它主打甜牛奶,属于中性含乳饮料行业。在图4.8中,中性含乳饮料在整个乳饮料界的市场份额仅占10%,使得李子园具有一定产品优势,实现错位竞争,积累了一定的消费者粘性和品牌知名度,独特的产品也能够留住客户。
③研发能力
李子园在长期的市场经营中,不断推出符合市场趋势的新产品,具有强大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近年来,李子园在深入分析了核心市场的消费习惯后,紧跟市场发展潮流,根据客户需要,推出了榴莲牛奶、咖啡牛奶饮品、果蔬酸奶饮品、植物蛋白饮料系列等新产品。
李子园拥有科学严谨的研发体系。聘任了高级工程师、行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建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院士团队专家工作站、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且,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工作。截止2021年12月末,公司有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97项,外观设计专利55项,注册商标198个,著作权41项。公司一方面坚持核心产品的原有配方、选用高品质原料,另一方面在新产品配方、包装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产品的营养、健康、环保和品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李子园管理团队稳定,主要成员均对含乳饮料行业有着深刻的了解,部分核心管理人员已在公司工作长达二十多年。未来,李子园将持续提升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基层和中层的管理人员整体工作水平,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保障人才储备。
根据图4.9,2017-2021年间,李子园的研发投入一直呈阶梯式增长,尤其在2017年以后,李子园的研发投入迅速增长,并保持稳定状态。说明李子园重视产品技术的研发,加大研发项目的投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李子园目前投入的研发支出都会在后期的发展中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李子园为了深耕中性含乳饮料领域,且出于继续实施专业化经营战略的需要,李子园对研发模块的重视度提升,能够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经济增加值分析
上述分析的财务绩效标主要指体现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效果,而经济增加值更倾向于关注企业未来发展,二者结合弥补了财务指标分析只注重当前发展态势的弊端。本文选用国资委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5.5%进行计算,算出经济增加值,从而对实施专业化经营战略的李子园2017-2021年的绩效进行分析。
计算公式: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①李子园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为股东创造的经济利润,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首先需要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对部分会计项目进行调整。对会计项目进行调整可以还原企业的真实价值创造,并正确配置资源。因此,本文跟据李子园所处行业、企业规模、企业性质、组织形式等,按照会计项目调整的重要性原则,选取以下会计项目进行调整。
一是对财务费用项目的调整,利息支出在计算会计利润时会作为财务费用提前扣除,但在EVA的计算中,资本成本的计算包括债务成本,为了避免资本成本的重复扣除,就需要将利息支出加回到税后净营业利润,即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当期利息支出税后金额加回来;二是对研发费用项目进行调整,依据会计准则,除了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可以资本化以外,其他都要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研发活动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其支出、收益都是长期的。在EVA法下,它们把研发费用看作是一项投资,对当期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进行调整。所以在计算EVA时,应将这部分支出加回到税后净营业利润中;三是对营业外收入项目的调整。该项目收入并非来源于日常经营活动,所以不在经营利润的涵盖范围之内,进而在EVA的计算中要减除这部分带来的影响。因此,所得公式如下:
NOPAT(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营业外收入)*(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③李子园经济增加值的计算
李子园2017-2021年的经济增加值与净利润对比如图4.10所示。从会计指标上来说,净利润为正值表明企业在盈利。从企业价值来看,经济增加值大于0时,说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创造了经济效益;经济增加值小于0时,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可能存在着问题。李子园2017-2021年的经济增加值与净利润的走势基本是一致的,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2017-2021年李子园的经济增加值都大于0,且净利润也都为正值,说明李子园在实施专业化经营战略的过程中,经营状况持续向好,股东财富在逐步增加,企业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增强了市场活力。综上所述,通过计算李子园2017-2021年的经济增加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李子园通过实施专业化经营战略,为公司创造了企业价值。
4.2科迪乳业的战略选择
4.2.1战略选择的动因
(1)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科迪乳业2016年开始布局多元化经营战略。通过查询科迪乳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前的财务数据,发现科迪乳业2014年至2015年的营业收入虽然呈现增长状态,但营业收入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并且增长率较低,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负增长,说明科迪乳业的业绩状态出现预警,缺乏活力。同时,2014年2016年净利润较低,且2016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但是在2017年,科迪乳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战略,拓展便利店业务后,公司利润增长明显。因此,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是科迪乳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动因之一。
(2)分散经营风险
乳制品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科迪乳业可能会因为产能较低、融资渠道单一、缺乏提高产能和扩大生产的资金等因素,导致存在市场竞争的风险。另外,科迪乳业的销售市场主要在豫鲁苏皖地区,尤其是河南和山东,市场份额相对较高,容易对其产生依赖,存在市场相对集中的风险,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因此,科迪乳业向其他行业扩张,以此扩大所占的市场份额,分散经营风险。
(3)利用良好口碑,抓住机会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给乳制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这种背景下,科迪乳业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件。并且,科迪乳业采用奶牛养殖场的生产模式,从生产流程上杜绝了制假、掺假的机会,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受到消费者认可,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获得发展契机。因此,科迪乳业需要抓住机会,利用建立的良好口碑进行业务拓展,改善经营环境。
(4)受不确定环境的威胁
在科迪乳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战略之前,尽管“三聚氰胺”事件对科迪乳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乳品市场的整体形势并不明朗。如果不利事件继续发生,可能会影响科迪乳业的原材料供应,导致消费者丧失信心,购买率下降,从而影响公司绩效。另外,科迪乳业属于地方性企业,消费者基数较小。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消费。这些环境的不确定性,促使科迪乳业必须进行战略改革,走多元化道路,向其他行业扩展业务,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4.2.2战略选择的过程
科迪乳业多元化战略选择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至2008年。科迪乳业的起步并不顺利,经常需要科迪集团旗下的科迪速冻来提供资金支持。
第二阶段:2008年至2015年。当许多乳品企业受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时,科迪乳业的奶牛养殖场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获得发展机会。2008年科迪乳业成为首批被认定的“全国乳制品质量监督抽检示范企业”。2010年成为中国“绿色乳制品示范企业”。2015年科迪乳业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在这之前,科迪乳业的业务范围都集中在乳品领域。
第三阶段:2016年至2017年。短短一年时间内,科迪乳业实施了多元化经营战略。不仅推出网红产品“小白奶”,使科迪乳业赚得盆满钵满,还开始布局便利店业务,这种大跨度的多元化也是使科迪乳业陷入困境的开端。
第四阶段:2018年至今。2018年科迪乳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开始严重下滑,多元化经营使科迪乳业陷入困境。紧接着在2019年迎来至暗时期,2020年戴帽,陷入母公司破产重组风波。2022年宣布退市。
4.2.3战略选择的经济后果
(1)财务绩效分析
本文选取了科迪乳业2017-2021年的财务数据,分析科迪乳业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对其绩效的影响。
①盈利能力分析
本文选用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四个指标,对科迪乳业2017-2021年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销售毛利率可以反映应该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的好坏。根据图4.11,科迪乳业的销售毛利率从2017年开始直线下降,2019年直接降至负数,2020年,2021年稍有回升,但涨幅并不大。2017-2018年两年的销售毛利率相比其他三年来说比率较高,是因为2017年科迪乳业推出了新产品“小白奶”,在市场上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增加了营业收入,实现扭亏为盈。但好景不长,2019年销售毛利率迅速降至负数,且2020-2021年的销售毛利率也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小白奶”虽然销量大,但是固定成本高,且毛利润较低,从而导致科迪乳业盈利能力差,在行业中不具备竞争力。从销售净利率来看,2017-2021年科迪乳业销售净利率总体呈直线下降趋势,尤其是2019-2020年,直接下降到-254.92%,说明科迪乳业存在严重的亏损,其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小白奶”,还是因为科迪乳业走多元化经营战略,资金缺口严重,拆东墙补西墙,导致销售净利率严重下滑,虽然在2020-2021年,销售净利率由负转正,但仍无法弥补巨额亏损。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科迪乳业2017-2021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虽然2020-2021年稍有上升,但净资产收益率仍为负数,总资产收益率也在不断降低,说明科迪乳业的销售利润不断减少,净利润与净资产同时减少,盈利能力弱。总体上看,2017-2018年科迪乳业的盈利能力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整体还比较稳定。2018年以后,盈利能力开始大幅度降低,主要还是因为实施了多元化经营战略,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经营领域,但销售能力并没有跟上,从而导致盈利能力逐渐下降。
②营运能力分析
本文选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三个指标来对科迪乳业2017-2021年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
根据图4.12,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17-2019年提升较快,说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来越短,这主要是因为2017年推出的“小白奶”增加了生产销售,使其业绩迅速上涨。但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17-2019年上升较快,且在2019-2021年保持较高水平对于科迪乳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科迪乳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业务种类多,跨度大,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收回账款的风险,如果科迪乳业实际收回账款的天数超过了公司规定的应收账款天数,便会影响科迪乳业的资金链,增加了发生坏账的风险。2017-2018年科迪乳业的存货周转率呈现上升趋势,主要还是“小白奶”带来的效益,使得积压的存货得到释放。而2018-2019年受到奶农事件的影响,又导致存货积压,使得存货周转率下降。虽然2020年开始,存货周转率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科迪乳业存货管理向好,该指标上升也许是由于毛利率较低所导致的。另外,总资产周转率在2017-2021年间,基本上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科迪乳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拓展各种业务,且在建设奶源基地,导致固定资产的投资增加,资金需求加大。综合来看,科迪乳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时,营运能力并不强,虽然有一些指标是呈上升状态,但并不能代表科迪乳业的营运能力有所提升,科迪乳业依然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③偿债能力分析
本文对科迪乳业2017-2021年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主要选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来衡量科迪乳业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
根据图4.14可以看出,科迪乳业2017-2021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这五年内的流动比率都低于1.5,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尤其是2020年,流动比率仅有0.474。说明科迪乳业在这五年中,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负债较多,且资金不足,财务风险较大。速动比率五年来不仅低于行业均值,而且基本低于1,说明科迪乳业应收账款占比较大,使得可利用的流动资金大幅下降,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且可以看到,在2019-2020年之间,两个指标出现大幅度下降状态,是受到了科迪丑闻事件的影响。总的来说,科迪乳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弱,财务风险较大。
根据图4.15,2017-2021年科迪乳业的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2020年、2021年两年甚至高达90%以上,说明科迪乳业负债总额不断上升,资产总额不断下降,资金结构不合理。从产权比率来看,2017-2019年变化幅度较小,2020年开始产权比率开始大幅度上升,说明科迪乳业的基本财务结构不稳定,长期偿债能力越来越弱,这也使得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处于不安全状态,所需承担的风险较高。
④成长能力分析
本文选用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对科迪乳业2017-2021年的成长能力进行分析。
根据图4.16可以看出,科迪乳业201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增长态势较为突出,主要是因为2017年科迪乳业推出了“小白奶”,“冰淇淋酸奶”等,吸引了消费者,增加了销量,使得营业收入大幅上升。随后,营业收入增长率直线下降,说明科迪乳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过程中,所研发的各种产品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产品仅仅是红极一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追求产品的多元,并没有把产品做精,所以造成产品的寿命较短,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公司收益问题。从总资产增长率来看,科迪乳业2017-2021年呈上升、下降、再上升趋势。2017年、2018年自然是由于科迪乳业推出了新产品带来了效益,使得其指标有所上升。而2020年该指标直接下降为负数,说明科迪乳业的经营状况已经出现很大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另外,2019年科迪乳业被爆出拖欠公司员工工资,这也侧面说明科迪乳业的发展陷入了危机,发展能力弱,未来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2)非财务绩效分析
本文将从品牌价值、市场份额、研发能力这三个指标对科迪乳业2017-2021年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
①品牌价值
科迪乳业自设立之初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品牌创立之初,科迪乳业在奶源安全和产品质量方面占有一定优势。2017年,公司推出了小白奶,由于质量上乘,包装独特,味道鲜醇,被消费者追捧为“网红奶”,形成了品牌效应,带动了利乐砖、屋顶盒、爱克林、八连杯等系列产品的发展。目前,已经研发储备了嚼酸奶、鲜酸乳、学生奶、豆乳、果乳等系列产品,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科迪乳业并没有利用好这些优势。由于它一直坚持多元化经营战略,导致科迪乳业将重心从主业转移,开始朝速冻、面业、绿色食品、天然饮用水、连锁便利店等方向发展。这样多元化的发展使科迪乳业忽视了主业,且将主营业务收入都投入到这些多元化业务中,由此一来,忽视了主业的产品研发,使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并且,在投资多元化业务时,资金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不但没有将业务做精,还使其产生了严重的资金缺口,导致科迪乳业资金链断裂。另外,由于忽视了主业,且缺乏资金,科迪乳业近年来丑闻频出,使得客户信任度降低,品牌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②市场份额
从图4.17来看,河南是科迪乳业规模最大的销售市场,主要还是因为科迪乳业是河南的本土企业,在河南知名度较高。但是科迪乳业不像其他知名乳业,市场规模大,且业务涉及全国。科迪乳业属于地方性乳企,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这几个省份,其他省份涉及业务较少。从图中可以看到,在2017-2021年间,河南、安徽所占的市场份额是相对稳定的,而江苏所占的市场份额在逐渐下降,其他地区的占比稍有上升。这表明科迪乳业对这几个省份的依赖程度较高,固定市场规模在缩小,市场占有率降低,市场容量及市场开拓情况不容乐观,市场相对集中,损失了不少客户。
另外,科迪乳业不仅仅是乳业,它还发展了速冻、大磨坊食品、面业、便利店等与乳业不相关的其他业务,是一家典型的多元化发展的企业。但如此跨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并没有扩大科迪乳业的市场份额。反而由于资金短缺,导致经营不善,多元化布局被打破。最后只能重新聚焦主业,但由于在发展其他业务时,忽视了乳业的产品创新,导致科迪乳业失去了市场,逐渐走向衰败。
③研发能力
虽然科迪乳业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定期开展员工培训,重视员工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根据图4.18,图4.19,发现科迪乳业的研发能力存在很大问题。从公司员工情况来看,公司员工总共998人,其中,生产人员423人,销售人员257人,技术人员191人。并且,根据科迪乳业员工受教育程度来看,高中及以下学历有760人,大专158人,本科79人,而研究生仅有1人。这说明科迪乳业专业化人才缺乏,研发能力不容乐观。专业化人才较少,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若科迪乳业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增加乳制品产业人才的培养,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数据来源:科迪乳业年报
图4.18科迪乳业员工构成情况图
数据来源:科迪乳业年报
图4.19科迪乳业员工受教育程度情况图
(3)经济增加值分析
本章节依然选用国资委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5.5%进行计算,算出经济增加值,从而对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科迪乳业2017-2021年的绩效进行分析。
计算公式: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①科迪乳业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
首先,依然需要对财务报表上的部分会计项目进行调整。本章节选用财务费用、研究开发费用以及营业外收入项目,对其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在第三章中已经介绍,本章节就不再赘述。经过对以上三个会计项目的调整,所得到的公式如下:
NOPAT(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营业外收入)*(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②科迪乳业调整后资本的计算
③科迪乳业经济增加值的计算
科迪乳业2017-2021年的经济增加值与净利润对比图如图4.20所示。从图中可以观察到科迪乳业2017-2021年经济增加值与净利润的走势是一致的,基本上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观察图表可以发现,只有2017年科迪乳业的经济增加值是正数,因为2017年科迪乳业推出了红极一时的“小白奶”,使得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企业价值得到了体现。但其余年份的经济增加值都为负数,尤其是2019年、2020年两年,经济增加值和净利润都为负值,说明科迪乳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处于长期亏损状态,经营管理存在着重大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公司的发展,使其企业价值受到严重损害,股东财富在不断减少,未来发展令人堪忧。而2018年和2021年,虽然科迪乳业的净利润为正数,但是其经济增加值却都是为负值,这说明企业虽然在盈利,但是由于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资金缺口较大,导致企业的价值未得到体现。
4.3李子园和科迪乳业战略选择的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从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以及企业价值三个维度对实行专业化经营战略的李子园和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科迪乳业的企业绩效分别进行分析,现将两个企业的绩效进行对比。
4.3.1李子园和科迪乳业的财务绩效对比
从财务绩效方面看,李子园实行专业化经营战略是有利于绩效的提升的,而科迪乳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对其自身不利的。具体来看:一是盈利能力。李子园的各项盈利能力指标基本上都呈现上升状态,虽然有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处于下降状态,但都是暂时的。指标出现短暂下降是因为李子园上市之后进行了项目扩产,资金需求量大,导致指标下滑。但李子园总体的盈利能力是比较好的。而科迪乳业盈利能力的各项指标仅在2017年、2018年稍好,从2019年开始直线下降至负数,主要还是因为科迪乳业虽然在2017年推出了“小白奶”,增加了营业收入,但科迪乳业并没有真正将心思放在“小白奶”等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上,而是一心追求多元化,将净利润用于投资其他业务,导致科迪乳业丧失产品竞争力,盈利能力直线下降。二是营运能力。李子园的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和同行业相比是比较快的,且李子园实行专业化经营战略,业务种类较单一,收账风险小,营运能力保持稳定。反观科迪乳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也有大幅度提升,但科迪乳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业务范围广,应收账款周转率增加只会给科迪乳业带来收账风险,营运能力较弱。三是偿债能力,不论是从短期偿债能力还是长期偿债能力看,李子园的偿债能力都是非常不错的。需要注意的是,李子园实行专业化经营战略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稳健的战略,能确保企业绩效,但同时也要注意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科迪乳业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都较差,是因为近年来,科迪乳业由于实行多元化,导致资金不足,没有能力偿还相应的债务,财务风险较大。四是成长能力。李子园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都维持在正值,就算受疫情的影响,增长率稍有下降,但依然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因为李子园实行专业化经营战略,业务范围不如科迪乳业广,资金使用集中度较高。面对不确定环境,也能很好的度过风险期,成长能力较好。而科迪乳业从2018年以后就被爆出各种丑闻,且多元化业务使得企业资金缺口大,成长能力差,未来的发展令人堪忧。
4.3.2李子园和科迪乳业的非财务绩效对比
从品牌价值来看,李子园从品牌创立之初起,就一直坚持专业化经营战略。虽然产品单一,但因为李子园一直在这一领域深耕,努力将单一的产品做到最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建立了品牌优势,给客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科迪乳业虽然产品种类众多,且业务涉及范围广,但它并没有将各种业务做精,只追求数量,没有追求质量。所以造成了“小白奶”等产品寿命短,没有很好的留住消费者。且因为科迪乳业缺乏在行业内的深耕,产品竞争力较弱,没有良好的品牌优势。从市场份额来看,李子园走全国性布局的道路,销售地区遍及全国,市场份额占比较大。而科迪乳业是地方性企业,销售市场较集中,且涉及范围小,市场份额较小。从研发能力来看,李子园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研发资金较充足,研发能力较强。而科迪乳业专业化人才较少,更多的是生产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的研发团队,研发能力较弱。并且科迪乳业由于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资金缺口大,没有多余的资金来投资主业,导致产品缺乏研发与创新。
4.3.3李子园和科迪乳业经济增加值的对比
企业价值方面,李子园2017-2021年的经济增加值逐步上升,实施专业化经营战略使李子园聚焦主业,企业价值逐步提升,增加了股东财富。科迪乳业一直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其经济增加值除2017年外,2018-2021年均为负数,这说明多元化经营战略没能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总体来看,专业化经营战略给李子园带来了一定的绩效提升,且经营状况持续向好,绩效较稳定。而多元化经营战略并没有给科迪乳业带来持续性的绩效提升,例如存在盈利能力下降、营运能力下降、偿债能力下降、偿债风险增加、企业资金无法满足多元化业务,企业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科迪乳业多元化经营绩效较差,经营状况堪忧。
第5章研究结论与启示
5.1研究结论
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重点聚焦乳品行业,选择李子园和科迪乳业作为案例企业,依次分析了两家企业战略选择前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选择不同经营战略的动因、不同经营战略分别对两家企业绩效的影响。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内外部环境会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及绩效。在进行战略选择时,一定要关注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由于李子园受到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因此它所处的外部环境较科迪乳业来说是较差的。但是李子园的内部环境跟科迪乳业相比优势较大。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李子园选择专业化经营战略是较为稳妥的做法,可以通过专注自身主业来提高绩效。而科迪乳业虽然受到政策的推动,但它忽视了自身的内部环境,只考虑了外部环境。所处的外部环境好,就盲目的选择了多元化经营战略,导致受内部环境影响较大,企业绩效严重下滑。
第二,资源的扩散能力和专用性影响经营战略的选择及绩效。基于资源基础理论,通过分析李子园和科迪乳业战略选择的动因可知,李子园的品牌资源扩散能力是较弱的,技术资源的专用性较强,进入其他行业的成本较高,因此选择专业化经营,提升了绩效。反观科迪乳业,虽然它的品牌资源扩散能力也较弱,技术资源的专用性较强,并不具备进入其他行业的优势,但是它还是盲目的选择了多元化战略,且多元化领域跨度大。虽然两家企业选择不同的经营战略都是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但科迪乳业并没有考虑到自身资源的扩散能力和专用性,导致经营战略选择错误,严重影响企业绩效。
第三,绩效的好坏取决于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企业在选择经营战略时,一定要评估自身条件,不盲目从众。通过前面几个章节的分析可知,李子园产品较单一,资源技术专用性强,且李子园一直坚持专业专注专心做好一瓶奶,这就意味着李子园的自身条件选择专业化经营更有利。通过对选择专业化经营战略后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也可以发现,李子园在实行专业化经营战略时,绩效稳步提升。而科迪乳业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前经营状况就欠佳,这时科迪乳业应该关注主业的发展。但科迪乳业并没有合理的分析自身条件,反而为了分散经营风险而去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导致经营绩效一路下滑。因此,企业绩效的好坏取决于经营战略的选择。无论时专业化经营还是多元化经营,都会有绩效好和绩效不好的公司。企业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战略,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绩效。
5.2研究启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李子园和科迪乳业由于选择的经营战略不同,企业绩效也不一样。就目前来看,多元化经营战略是许多企业的首选战略。但是经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科迪乳业的绩效比实行专业化经营战略的李子园的绩效要差很多。尤其是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专业化做精比多元化做大更为稳妥。未来企业需要面对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企业要学会选择适合自身的经营战略,提升绩效,降低战略实施的风险。通过研究,本文总结出以下点启示,希望为正在选择经营战略的企业提供启示,合理选择经营战略,提升企业绩效。
5.2.1合理选择企业经营战略,提升绩效
企业在选择经营战略前应该要先认清战略的利弊,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避免盲目从众。专业化经营战略风险较小,企业需要专注于主业,将主业做精,这种经营战略较为稳健。但专业化经营战略面临产品较单一的问题,若不能做精产品,将会失去市场竞争力。虽然多元化经营战略业务较多元,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来支持多元化业务的发展。多元化经营战略十分考验一个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三者缺一不可。若企业资源有限,且多元化业务之间没有得到有效的资源整合,产生协同作用,那么,企业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一定无法提升企业绩效。但如果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的利用好多元化经营战略,能够拓宽市场,提升市场份额,有效提升企业绩效。
5.2.2在不确定环境下,识别企业风险,合理转换经营战略
一般来说,在不确定环境下,多元化经营战略比专业化经营战略存在的风险要大。若不能很好的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及时转换经营战略,不但不能提升企业绩效,而且会使企业陷入危机。就如同科迪乳业一样,科迪乳业早在2017年就面临经营危机,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加大了。但当时科迪乳业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仅没有将目光聚焦主业,反而还坚持多元化业务的发展。科迪乳业多元化业务间的关联性较弱,跨度较大,不能很好的进行资源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就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资金。坚持多元化经营战略使科迪乳业的绩效直线下降,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如果当时科迪乳业及时识别了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到主业上,从多元化经营转变为专业化经营,也许它的现状会有很大不同。
5.2.3选择经营战略时,考虑协同效应
不论选择哪种经营战略,都应该考虑到协同效应,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绩效。专业化经营战略下,虽然业务种类单一,但可以利用共同资源,开发不同的产品,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就如同李子园一样,以含乳饮料为主要产品,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开发出复合蛋白饮料、乳味风味饮料等产品,增强协同效应,使得企业绩效得到有效提升。而多元化经营战略下,尽量选择关联度较高的行业与主业共同发展,增强共享资源的可能性,增强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绩效。如果像科迪乳业一样,多元化业务之间关联度较低,除非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来支持不同业务的发展,否则很难提升企业绩效。
致谢
时光飞逝,转眼间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内心充满许多不舍,回忆这几年的成长,有太多的感慨。
感谢我的导师,从论文选题,框架建立到论文写作,每个步骤都离不开周老师严谨又耐心的帮助。感谢大学四年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四年的栽培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也开阔了我的视野,更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正是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才能渡过重重困难。在此,我再次衷心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
感谢家人做我坚强的后盾,让我勇往直前。在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我无私的关怀与照顾,不论我做什么决定都无条件的支持我,鼓励我去寻找自己内心的梦想。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感谢四年里一路相伴的朋友们,如果没有你们,我的大学生活就会缺少许多乐趣,和你们朝夕相处的日子真的很开心很温暖。祝愿大家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也愿我们友谊长存!
最后,我还想要感谢我自己。大学四年让我独立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脚踏实地的往前走,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 Lubatkin,M.Chatterjee,S.Extending Modern Portfolio Theory into The Domain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Does It Appl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4,37(1):109-136.
2 Hakim,Industrial Policy in the New Member Countr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A Survey of Patterns and Initiatives Since 1990[J].Journal of Industry,Competition and Trade,2016,7:255-271.
3 Richard Kofi Asravor.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to Climate Change among Smallholder Farmers in Northern Ghana[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8,30(8):1318-1338.
4 Jensen Schwimmer.Diversification’s influence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6(7):67-73.
5 Benito-Osorio D,ngel Guerras-Martin L,ngel Zuiga-Vicente J.Four Decades of Research on Product Diversification:A Liter-ature Review[J].Management Decision,2012,50(2):325-344.
6 Palich L.E.,Cardinal L.B.,Miller C.C.Curvilinearity in the Diversification-Performance Linkage:An Examination of over Three Decades of Research[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2):155-174.
7 Lee K.,Peng M.W.,Lee K.From Diversification Premium to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During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8,43(1):47-65.
8保罗.佩兹.2016.缔造颠覆:如何创造颠覆性产品并引领未来市场[M].易艺,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9 Park C.2002.The effects of prior performance on the choice between related and unrelated acquisitions:Implications for he performance consequences of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39(7):1003-1019.
10李昊征,傅裕嘉,岳建中.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剖析[J].经济体制改革,1999(S2):72-75.
11姜付秀.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决定因素研究[J].管理世界,2006(05):128-135.
12朱明伟,李昊.客户资源协同效应——成功多元化战略新视角[J].企业活力,2007,(04):26-27.
13汪波,王凡俊,李国栋.董事会金融关联与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2-16.
14何郁冰,丁佳敏.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内部关联及其对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5,33(11):1715-1726.
15曹艳爱.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战略选择的思考——基于企业资源能力理论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25(06):46-49.
16尹剑峰.基于动态能力的组织认定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8,34(1):22-27.
17程炜杰,于静.企业经营专业化与多元化的战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5,(20):33.
18苏敬勤,张雁鸣,林菁菁.新兴国家企业选择专业化战略的情境识别及机制探讨——基于深圳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评论,2020,32(01):309-323.
19樊纲,王林祥,陈建卫,言实.没有专业化,何谈国际化——专业化,企业“入世”的“起点”和“终点”[J].当代经理人,2002,(12):90-93.
20张宏亮.专业化经营——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商业时代,2002,(21):18-19.
21赵金国,孙玮,朱晓红.股东母国文化多元化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合资保险公司[J].东岳论丛,2019,40(07):164-170.
22周洋,张庆普.市场导向对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的影响——基于战略选择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40(02):99-113.
23安索夫.新公司战略[M].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2009.
24 Barney,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25席微霞.PZH公司多元化经营动因及绩效评价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22.
26谷妍.多元化经营战略对兽药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以金河生物为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
27吴国鼎,张会丽.多元化经营是否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No.336(08):94-101.
28董楠.公司战略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商讯,2019,No.173(19):42-43.
29魏琳昊,周中林.基于EVA的万科财务绩效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2,No.36(09):47-51.
30滕琳夏.基于EVA的企业绩效评价应用研究——以A企业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No.427(14):51-53.
31高彤.“多元”科迪风光不再[J].国企管理,2022,No.167(10):69.
32赵曼.浅析企业经营专业化与多样化理论[J].现代商业,2022,No.634(09):124-126.
33丁之亮.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影响的探析:功与过?——从暴风集团财务危机案例谈起[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1):42-43.
34唐思凡.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以美的集团为例[D].东北财经大学,2022.
35陈锦德.企业多元化经营动因及绩效研究——以小米集团为例[J].中国中小企业,2022,No.324(11):130-132.
36邓明君,郭彦佑,罗文兵.国内外企业多元化经营研究综述[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9,35(06):60-70.
37陈诗凡.多元化经营企业的归核化战略转型及成效分析——以晨鸣纸业为例[D].江西财经大学,2022.
38俞芳荣.万润科技多元化经营绩效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22.
39佘雨晴.轻资产运营模式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
40 Qiming Li,Wenhuan Wang,Yiping Lou,KeCheng,Xiaoguang Yang.Diversifica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Energy Companies[J].Sustainability,2016,8(10).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