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的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的组成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对我国致力解决“三农”问题起着重大作用,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这需要我们着重关注到农村经济的增长,以及与之相关的金融的发展情况。但目前中国的金融现状,特别是农村地区,表现并不乐观,大多数存在着金融抑制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则需要重点分析农村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现状,从而得出两者的理论关系,为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合适的途径和方式,从理论上丰富农村金融理论。本文总结归纳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为该论文的写作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之后本文通过收集农村生产总值以及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尝试解读农村经济增长发展的现状。选取统计贵州省1990-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合理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而后进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处理等,以实证分析的研究方式得出金融发展规模、农村贷款结构、农村资本边际生产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对经济的增长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因此更需要提高对贵州省金融发展的重视程度。最后依据现状和实证分析结果,针对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所蕴含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促进贵州省农村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关键词:贵州省;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长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农村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农村生活稳定的基础,这其中金融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而它不能够离开金融财政的支持,但目前农村地区金融发展处于较低的劣势水平,存在着资金短缺、农村资金流失,农村经济信贷不足、金融排斥等现象等。这就表明着需要我们对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有更为广泛且深入的研究[罗娇.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J].商情(财会金融),2015]。国内外现存着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数的研究表明,两者的关系是直接相关的,这意味着金融体系的完善会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大部分研究所选取的反映金融发展水平指标较少,且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全国范围的整体性分析,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呈现出地域性的差异,就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东部地区两者的相关关系为正相关性,而在农村的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呈现负相关性。因此在对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上不能够忽略地区间的差异性。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贵州省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具体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1.2研究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其中的从事农业的人口占大多数,多年来,我国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在这过程中,“三农”问题的解决对其发展进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十六届五中全会中也提出有关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和要求。并且,积极响应“十三五”提出农业科技发展规划,有利于为“十四五”规划的成功推进打下基础,创造动力。基于以上一些国家政策背景和发展方向,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并且积极探寻有关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方向和途径,以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幸福感,提高其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反哺农村经济建设。但由于农村的金融发展尚不成熟,容易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同时始终存在着金融抑制的现象,农村经济增长也就得不到协调的发展。所以,立足于丰富发展有关农村金融理论以及“三农”理论,促进经济发展的出发点,需要正确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至使农村经济能够快速并且健康地发展,以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同时可以为其他的发达地区提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的参考。对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研究目标和思路
1.3.1研究目标
首先,笔者希望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研究总结,大致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方向和发展情况。其次,笔者结合手中收集的资料,调查分析有关贵州省农村金融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增长的现状,理清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再次,笔者利用收集计算的数据指标,建立实证模型,更直观精确地严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问题对此提出对策和建议。最后,笔者希望通过本次论文的研究以及数据分析撰写,丰富个人理论成果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1.3.2研究思路
文章的内容主要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笔者通过分析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查阅相关的资料,确定选题,深入探究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针对其指定相关研究方向以及目标,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相关的现状分析。笔者从贵州省的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以及支农程度,得出在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总结。
第三章:相关实证研究分析。笔者选取了贵州省1990-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模型并检验。
第四章:对策与建议。通过之前一系列的学习探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提供理论基础。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笔者对前文研究结果和研究中不足之处总结回顾,争取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各类文献的分析解读和研究,大致了解了选题相关的现状。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两者的相关关系持不同的观点。一部分研究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正相关关系。一部分学者认为两者是正相关的相互促进关系,部分经济学家对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呈现正相关的观点表示存有异议,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除此之外,国内许多学者也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及部分区域的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包括中国东部北部以及西部各个省份,对我们研究贵州省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4.2实证研究法
通过选取贵州省1990-2019年共3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合适的指标衡量,建立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揭示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
2贵州省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2.1贵州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2.1.1贵州省农村金融机构的构成
(1)贵州省农村金融机构的构成
农村金融,主要包含县与县以下地区存贷款、期货、汇兑、证券等业务的金融服务。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目前贵州省金融机构形势多样,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体系。详细的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2-1贵州省二元结构特征农村金融机构的构成图
农村经济的建设建立在农村金融体系完善的基础上,从近年来的贵州省金融业发展情况来看,农村的金融体系有着平稳发展的运行状态,结构逐渐趋于完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乃至全省地区农村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对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2.1.2贵州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结构分析
金融发展规模指的是信贷、保险等方面的金融活动,通常以部分金融机构能给予社会的金融资产总量衡量,由于农村地区教育文化程度较低、加之活动的金融主体信息获取困难以及信息流通不流畅等问题的存在,在分析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时,不考虑采用保险、证券的金融活动。本文将采用将农村存款和贷款总额的相加,除以农村GDP,剔除经济增长的影响,结合金融相关率来衡量贵州省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并其规模的发展程度进行分析。
(1)农村存贷款变化趋势
农村的存款是农村的一系列活动开展,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信贷,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农村存款为农村开展一系列经济建设提供前提保证,相当于资金的供给,文中农村的存款情况主要由农业存款与居民储蓄之和估算[蒋晓涵.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若干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4):32-38]。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同样不可或缺的作用,对金融活动开展起着重要作用,文中农村的贷款情况由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总和进行估算。农村的存贷款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村金融的整体状况。
图2-2 1990-2018年农村存款变化
图2-3 1990-2018年农村贷款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1991-202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编制
农村存款每年都在不断增长,直至2019年,农业存款增加至6834.21亿元,增长了6791.78亿元,农户储蓄自1991年至2019年从145.15亿元增加到14947.03元,增加了14801.88亿元。在农村存款持续增长的进程中,在2009年之后增速较快,农户储蓄较农业存款的增加更为明显,农村存款显著增加同时反映出了农村人民生活的改善,经济发展较快。由图2.3可知自1991年至2001年,乡镇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额持续上升。且乡镇企业贷款上升趋势与农村贷款总额大致相符,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农村工业化在不断发展,乡镇企业逐渐壮大,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贷款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到1991年,乡镇企业的贷款额为126亿元,至2019年增长至7211.88亿元,增加了7085.88亿元。农业贷款额自1991至2019从41.95亿元增至4712.13亿元,增加了4670.18亿元。同样能够反映出农村的贷款规模扩大,同样表明了农户对贷款需求的增加,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2)金融相关率分析
在对农村的存款和贷款的趋势分析之后,可以得知近年来,贵州省的农村金融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同时也不能够忽略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可参照哥德史密斯(1969)所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定义贵州省农村金融相关率,用农村的存贷款之和除以农村GDP,在剔除了经济增长的影响后,用金融相关率再对金融的规模进行衡量分析。
图2-4 1990-2019年金融相关率
数据来源:根据1991-202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编制
图2-4中,金融相关率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线性增长趋势,意味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图中农村GDP(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代替,同时考虑了近年来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所表达的经济增长趋势基本相吻合。贵州省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发展呈现出正相关性,这表明贵州省近年来对于金融改革以及推进城乡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2.1.3贵州省农村金融中介效率
农村金融中介效率是指依托金融中介工具的作用,金融中介效率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地区金融创新和制度的完善,本文采用贵州省农村贷款与存款之比来衡量农村储蓄投资的转化效率,即农村金融中介效率。
上表所给出的是贵州省2015-2019近五年农村储蓄转化效率以及相对应具体的估算的指标。从表中可看出,近年来贵州省农村金融中介效率大致上的方向是不断降低的,且都低于70%,在农村储蓄存款增长的情况下,农村投资贷款的增长缓慢,相较于1993年大于90%的转化效率大幅下降,截至2019年,农村金融中介效率已跌至54%。这就表明,贵州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外流较为严重,贵州农村储蓄转化成投资信贷的效率低,随着经济增长而提升的农村储蓄存款并没有大部分真正用于农村经济金融的建设发展。
2.1.4贵州省农村金融支农程度
金融部门的一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经济的增长,近年来农村的经济增速较慢,除了上述所分析的储蓄存款存在外流现象的影响以外,金融部门的功能也在对金融经济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选用银行的信贷与农村GDP的比率衡量贵州省农村金融支农程度,进一步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
图2.6农村金融支农程度
图2-6农村金融中介效率
数据来源:根据1991-202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编制
图中,贵州省农村的贷款占据农村GDP比重总体上升,且增速明显,同贵州省农村GDP呈现线性增长,反映农村金融支农程度对经济的增长起着推动的作用。
2.2贵州省农村经济增长现状
贵州省是一个综合性的农区,在农、林、牧、渔各业方面呈现全面发展的趋势,具有巨大的农业发展空间。2017年贵州省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其先天自然条件加之政策经济的发展推动,为现代的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2.1贵州省农村经济增长分析
现有的研究一般认为,农村地区以从事种植农业为主,同时根据地域环境特点,加之开展林、牧、渔业的活动。这与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含义相符合,因此文章选取贵州省农林牧渔的总产值,结合服务业用于衡量农村的经济增长。
图2-7贵州省农村GDP增长
数据来源:根据1991-202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编制
图2-7中,贵州省农村GDP逐年增长,这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的发展、政策的支持,从农村GDP增长率的趋势来看,贵州省的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1991年增长速度达到一个高峰期,这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贵州省农村经济以乡镇集团工业化为主要特征而发展,处于一个创业的阶段。自2002年之后,贵州省农村的GDP呈现出平稳发展的趋势特点。
2.2.2贵州省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分析
贵州省被称为“鱼米之乡”,是中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农村建设的开展,以及科技发展使大规模机械投入生产,贵州的农村经济也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贵州省农业经济总产值分析
农业生产总值在逐年上升,随着XX为加大支农力度,推出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几声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增长。
(2)贵州省农林牧渔业结构优化
农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农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协调性,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居民生活的改善。贵州省在推进现代化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合理的政策实施,调整优化各部门产业结构,以期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推进贵州省总体经济的发展。下图所展示的比较的是改革开放开始实施的1978年以及2019年贵州省的农林牧渔业的产业结构变化。
图2-8农林牧渔业产业结构
数据来源:根据1991-202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编制
图2.8中可以看到,在1978年,农村的农业产值占比达到78%,牧业占5%,渔业占14%到了2019年,农业产值占比下降至49%,牧业所占百分比上升至12%,渔业上升到33%,大有同农业产值占比比肩之意。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农业比重降低,其他辅助类产业的比重都有所上升,特别是渔业得到了很好地发展,这也反映出贵州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逐渐也成为了一个渔业大省。同时贵州省累计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59个、特色农业强镇113个,新增了15.8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并且XX一直关注培养培训高素质的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2.3贵州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2.3.1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抑制问题凸显
贵州省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随着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各大商业银行开展企业经营活动的前提目标大部分都着眼于获得“利益最大化”,贵州省欠发达的经济,城市的信贷等银行中间业务为各大商业银行带去了丰厚的利益,但农村在这方面没有受到过多重视,大量资金被抽调至城市活动建设,如果我们缺乏资金的支持,发展也会寸步难行。同时,信贷对农村的支持程度也对农村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农村企业所能够承担的风险能力低,发展的规模和盈利能力较弱,县城的部分商业银行也会在企业生存和竞争中选择将信贷的重点放在农村发展势头好的企业中,对人则更是择优支持信贷服务。这就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基础奠基。从贵州省农村金融中介转化效率就能够看出,大量的储蓄存款没有被用至投资贷款,一方面是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的支持力度不高,一方面在储蓄转化的过程中,也加剧了资金外流的现象,出现了金融抑制的问题,不利于贵州省农村经济的增长。
2.3.2农村金融市场缺乏多样性
贵州省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在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即金融支农程度,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正向影响性,贵州省农村的存贷款呈现出上升趋势,且农村贷款中,农业贷款比重逐年上升,说明在农村居民、企业不满足于自身所拥有的条件,对资金有着更大的需求,因此加大了对贷款的需求。虽然贵州省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在这方面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发展,但由于渠道单一等原因的存在,必须还应加强对农村金融体制革新但始终存在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产品单一的问题,目前贵州省金融市场以银行为主,辅以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产品的几乎不对其产生影响。因受地域发展,居民认知的限制,银行的业务也通常限制固定于最简单传统的汇兑业务等,而农村的居民一般缺失对各类保险的产品的认知,也致使保险产品无法大范围在农村地区推广。保险公司在开展农村的保险业务时,也会因为这些原因失去积极性,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贵州省农村地区金融市场活动缺乏多样性。
2.3.3农村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
近年来,在我们国家的各省农村地区,常有拖欠借款贷款的现象发生,由于部分借款户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影响,还款意识淡薄,加之农村地区缺乏独立的信贷信誉评估机构,很难客观准确地对农村企业、个人做出评价,多次的违约、欠款现象发生,挫伤了金融机构在为农村地区提供信贷的积极性,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金融机构部门在提供贷款服务方面会更为谨慎,警惕一些借贷失信的情况出现。
3贵州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3.1指标选取
(1)贵州省农村经济增长指标(RPGDP)
本文选取贵州省农村地区农林牧渔加之服务业的总产值作为农村GDP的指标。而用人均GDP的衡量更为精确,因此笔者以贵州省农村人均GDP衡量经济增长。
(2)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指标(FIR)
笔者通过对先前研究的经验总结,采用贵州省的农村存贷款总额与贵州省农村GDP比值表示金融相关率,衡量金融发展规模。
(3)农村金融中介效率指标(RDL)
本文以农村存贷款的比值作为农村金融中介效率的指标。
(4)农村金融支农程度指标(RDLG)
金融部门的功能也在对金融经济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选用银行的信贷与农村GDP的比率衡量贵州省农村金融支农程度。
(5)农村资本边际生产率(MPRC)
本文用贵州省农村GDP与贵州省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之比测算贵州省农村地区的边际生产率。本文变量参数设置见下表。
3.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2.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本文的研究主要涉及到有关农村金融和经济方面的变量,根据现状研究分析以及经验总结。将所选数据指标取对数后,由此建立回归模型为:
lnY=β0+β1lnX1+β2lnX2+β3lnX3+β4lnX4+μ(3-1)
其中,lnY是被解释变量,表示贵州省农村人均GDP、lnX1以金融相关率衡量金融发展规模;lnX2代表金融中介效率指标;lnX3代表农村贷款结构指标;lnX4农村资本边际生产率;β0表示常数项用,μ表示随机干扰项。
3.2.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求解
表3-3回归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R2=0.942757,R2
3.3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处理
检验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4相关系数矩阵
相关系数研究矩阵结果显示,lnX1、lnX2、lnX3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8,它们存在多重共线性。接着进行了逐步回归,结果如下图所示(回归过程中对X2进行了剔除处理)。
表3-5逐步回归结果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回归模型估计的结果如下所示:
lnY=7.192447+0.914330lnX1+1.296528lnX3+0.329886lnX4(0.190800)(0.096578)(0.400174)(0.131645)
t=(37.69632)(9.467221)(3.239906)(2.505885)
R2=0.941220R2=0.934437F=138.7746n=30DW=1.383347
回归结果显示,R2=0.941220,R2F检验:针对H0:
3.4平稳性检验
文章用ADF检验法对此进行单位根检验。
表3-6 ADF检验结果
表3.6可以看出变量lnY、lnX1、lnX3、lnX4的二阶差分序列均小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1.9540,拒绝原假设。则它们的二阶差分序列皆为平稳序列。
3.5协整检验
依据表3.6中所得出的逐步回归结果,判断自变量取对数之间的协整关系。第一步,作协整回归,得到表3.6模型估计的结果。
lnY=7.192447+0.914330lnX1+1.296528lnX3+0.329886lnX4
(0.190800)(0.096578)(0.400174)(0.131645)
t=(37.69632)(9.467221)(3.239906)(2.505885)
R2=0.941220R2=0.934437F=138.7746n=30DW=1.383347
第二步,进行回归残差序列的ADF检验,结果见下表。
表3-7残差序列ADF检验结果
ADF检验值为-3.635869,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1.9546。则此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3.6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接着,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下表。
表3-8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上表显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lnX1和lnX3是lnY的格兰杰原因,其中lnX1和lnY之间是单向的因果关系,lnX3和lnY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所以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村贷款结构是影响贵州省农村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
3.7实证结果分析及总结
3.7.1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对金融发展规模、农村贷款结构和农村资本边际生产率的结合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贵州省生产总值产生显著的影响,各解释变量之间不再受多重共线性影响之后通过协整检验得出,该回归模型没有单位根,其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自变量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贷款结构和农村资本边际生产率与贵州省农村人均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最后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lnX1和lnY之间是单向的因果关系,lnX3和lnY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所以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村贷款结构是影响贵州省农村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
3.7.2实证结果总结
实证分析可得,农村的金融发展对农村的经济增长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当贷款结构增加1%时,贵州省农村人均GDP增长1.296528%,当金融发展规模——金融相关率增长1%时,贵州省农村人均GDP增长0.914330%。当农村资本边际生产率增加1%时,贵州省农村人均GDP增长0.329886%。金融中介效率,即农村储蓄—贷款的转化效率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不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收入增长,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地区长期存在贷款支持乏力的现象,导致农村贷款和储蓄存款的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基于此应该加快促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以提升金融机构的信贷支农程度,促进资金的投入。分析可知,农村的乡镇企业贷款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符合贵州省私营企业乡镇数量增多,工业化程度高,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的现状特点,工资性收入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这也印证了增加资金信贷的投入的必要性。同时也需要关注到金融规模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致力于扩大农村的金融发展规模。
4对策与建议
通过结合前几章的现状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贵州省的农村金融发展会对农村经济的增长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长期稳定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促进贵州省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着眼于近几年来出现的金融抑制和资金外流以及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经过分析研究后,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协调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全面健康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1扩大金融发展规模,引入多元化金融机构
从前文实证分析可知,扩大贵州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有利于使农村地区获得长期的规模化收益,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所需的资金支持。同时我们从现状分析得出,农村的金融机构形式单一,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含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商业迎合、邮政银行等,其他的一些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产品几乎不产生影响,单有银行的支持,并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且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和城市相比在农村地区也较为单一。应该加快对农村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引入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鼓励成立如民营银行等民间的金融机构,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加快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形成多种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共同蓬勃发展的新型农村金融发展格局。
4.2加强对农村基层金融机构支持
从前文现状实证分析可以得出,金融机构的部门职能在支农中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组成部分,在遵循商业银行自身的盈利性。安全性的原则下,也应该就“三农”问题,关注到支持农村经济的建设问题,特别是像农业银行这样,长期在农村的经济业务中活跃与服务,有一套自有的有关农村金融服务管理经验的商业银行,更应该肩负起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任务,尝试尽可能地将营业业务拓展到更小的县乡村镇,为小城镇的企业和个体户提供资金和信贷倾斜。与此同时,XX部门也应该对农村的金融机构,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加以支持、引导,加强监督,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资金倾斜支持,使农村金融资金真正地能够用之于农。
4.3建立规范化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环境
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金融信贷支持,需要建立在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规范的前提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能够促进金融市场高效良性的循环运转。信用诚信的环境构建。需要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意识,需要有目的得通过教育宣传,引导农民自觉为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的意识。同时XX应加强法制建设,对农村居民失信违约行为给予更有力的处罚,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的评估机构,对交易的主体对象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评估。更要在提升金融机构部门职能的同时,加强各机构部门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共同为创设良好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而努力,建立健全贵州省农村地区的金融监管体系,同时注意对金融部门的灵活性管理,使其有更多的发展自主性,创新性。
4.4优化农村经济的产业机构,提高农村贷款的投资产出率
通过实证的结果可以知道,贵州省农村贷款的总量虽逐年上升,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却没有得到显著提高,说明农村地区的投资效率不高。资金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会流向收益最大化的地区,低收益的农村金融市场则无法吸引资金。因此,单纯依靠市场调节会加重资金的外流,需要国家予以支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率。首先,缩小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对农村地区的农业及相关企业予以政策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增长都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吸引高学历专业人才支持,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专门的培训机构为广大的农村居民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所,提高整个地区农民的素质和创新创业的能力。最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行农业科技引进与创新,促进贵州省农村经济的增长。
4.5限制农村资金的非农化用途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贵州省存在着严重的资金外流的现象。这说明贵州省农村金融机构所集结起来的农村储蓄资金并没有完全应用到农村地区,因此需要从多途径对农村的资金进行约束,阻止非农化现象的恶化。首先,从法律的角度来进行规范农村金融的供给者。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农村地区储蓄起来的资金会被农村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投向非农地区,以谋求更大的利益。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对农村金融机构提出硬性的指标,规定用来确保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按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地区。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利益,又保证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从农村金融的需求者角度来看,由于在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扶持政策针对整体农村居民,对贷款的使用者没有严格的限制,出现了一些人借农村贷款的优惠政策拿到了资金,却投向收益更高的行业中区。因为乡镇企业等农村中小企业自身的盈利有限,而低利率、高补贴的农业贷款给他们带来的收益更高一些。所以即便是农民拥有贷款,依然不能避免资金的外流。因此,相应的监管部门和信用机制被迫切需要。
总结
随着贵州省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经济在不断增长,随之增长的是对金融服务所产生的的需求,特别是农户、企业对金融信贷方面的需求与金融服务的拓展进程不能互相适应。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出金融农农村经济增长的支农作用。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于贵州省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选取合适的指标数据,对此加以实证分析,证明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有着持续稳定的相关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促进,因此我们更需要完善金融体系的发展,促进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三农”问题而有所行动。通过现状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贵州省农村的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在不断上升,同时农业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但是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会导致大量的人口和资金流动的现状产生,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引起重视。2、通过实证分析以及检验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贵州省农村经济的增长存在长期协调稳定的关系。3、可见,想要促进贵州省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必须着力于扩大金融发展的规模,加强金融部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农力度,健全农村的金融体系和组织架构,加强监管和机构间的信息开放沟通交流,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打造规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Wang Chi.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Yunnan,Guizhou and Sichuan[J].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2019,282-287
[2]Yucheng Huang.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juvenation[J].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2016,2(6)
[3]Yu Ding.Mu Zhang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Finance in Guizhou Province in the Promotion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J].Journal of Risk Analysis and Crisis Response(JRACR),2018,8(1)
[4]Yonghui Lin.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juvenation[J].World Scientific Research Journal,2019,162-167
[5]Ji Luo.Ying Wang.Xuemei Duan.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Social Science Studies,2018,1(1)
[6]罗娇.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J].商情(财会金融),2015
[7]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研究的进展[J].贵州社会科学,2017(4):21-26
[8]熊德平等.金融规模、金融调控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03):45-48
[9]蒋晓涵.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若干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4):32-38
[10]邓佳嫒.浦东区域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及对雄安新区的启示对浦东新区金融与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09):47-52
[11]蒋琴.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05
[12]徐辉.湖南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7(10):36-43
[13]温红梅,朱伟真.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14]王思远.吉林省农村金融密度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7.12
[15]李庆伟,者贵昌云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年~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02):43-48
[16]张自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研究——基于非线性关系假设的实证检验[J].中国物价,2021(08):59-62.
[17]魏登慧.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1994-2017年数据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20(11):106-107.
[18]罗振军.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1978—2016年贵州省数据[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1)
[19]张闻起.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20.
[20]王明洋.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J].广东蚕业,2020,54(08):89-90.
[21]谭苏玲.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财富生活,2020(10):11-13.
[22]郭向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J].财经界,2020(11):6
[23]郭泽一,王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的发展关系分析[J].农家参谋,2019(13):13.
[24]戴光亚.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9.0571.
[25]刘尧飞.基于VAR模型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9(02):65-74.
[26]武融超.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9.
[27]张闻起.浅析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山西农经,2019(04):85.
[28]牛加莉.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8(32):99-100.
[29]焦晋鹏,赵大伟,杨慧瀛.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基于1978年~2015年黑龙江省数据[J].农村经济,2018(10):78-83.
[30]耿刘利,黎娜,陈孟.浅析安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基于VAR模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4):23-28.
致谢
本文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热情帮助和精心指导。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学术眼光、精益求精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我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极大地促进作用。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感谢老师对我在四年学习和生活中的关心和教诲,特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主要文献资料已开列出来,本文的有些句子或段落引自这些参考文献。在此向所有的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