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护理需求分析

  摘要:产后护理需求日益成为护理人员关注和研究的方向,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医院实习、访谈等方式,对产妇的产后护理需求进行调查,了解不同产妇的护理需求点,旨在通过分析为护理人员可以为产妇提供更个性化、人性化、优质化的护理,帮助产妇缓解抑郁情绪,提高卫生保健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妇幼保健;产妇护理;个性化需求

  前言

妇幼保健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妇幼保健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自2016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但越来越多的适龄女性不愿生育,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会面临高龄分娩、产后恢复困难、婴儿照看、睡眠不足等问题。此外,产后婆媳矛盾、不同的育儿观念和家庭支持不足问题也普遍存在,这些存在的问题对从事产科护理工作的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怀孕和分娩,对每个女人来讲都是生命中的一件大事儿,并且这种经历会一直保存在产妇的记忆中,如果护理不当,孕妇很容易产生身体、心理上的问题,并影响以后的生活,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婴儿的健康成长。孕妇在生产后,如果来自医院、亲属、丈夫的支持不足,产妇自身又没有很多母婴保健知识,以及身体上的不适应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护理需要。通常来讲,产妇可以在医院获得很好的护理,但是出院以后如果护理需要不能得到充分满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和产妇的心理问题,所以如何提升产妇的护理水平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产妇产后的主要护理需求

  (一)生理护理需求

孕妇分娩时的体力消耗非常大,产后会感到身心疲惫,往往需要修养和调理很长时间才能恢复,部分孕妇由于家庭、事业、身体等其它因素不容易从分娩带来的疲劳、焦虑等不适中调试到生产前状态。因此,分娩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为产妇提供温度适宜的饮用水、营养丰富易吸收的饮食、个人清洁护理、及时采取减轻疼痛的护理措施,并注意舒适护理[1]。通过对产后女性实施各项生理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孕妇产后舒适度,帮助其尽快恢复至产前健康状态。同时离院后的居家护理中也需要加强在饮食、营养、个人卫生等方面的护理,避免产褥感染等产后并发症的出现。

 (二)心理护理需求

护理人员要了解产妇的心理需求,多观察产妇的状态,在巡视病房和日常语言交流过程中时刻关注产妇产后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专业的心理疏导,使产妇心情保持愉悦。鼓励家人尤其是丈夫与其进行沟通交流,给与正面的心理引导,让她们从内心感觉到被认可。很多家庭都雇佣了月嫂来帮忙照看婴儿,但是产妇的心理关注较少,今年来通过媒体的报道很多产妇分娩后都会产生抑郁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酿成悲剧。

 (三)相关知识需求

产科病房应开展围生产期以及出入院孕产妇的全方位健康教育和理论指导,定期针对病房家属陪护人员进行照护宣讲、现场示教。从病房到产房,健康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院时,印发孕产妇生产护理相关的知识手册,并进行相关的入院教育。产褥期中,对陪护人员进行护理知识指导、新生儿的护理操作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技巧讲解。产房护士不仅需要进行围生产期的教育和指导,在产妇离院以前,也应该给予较为细致的居家护理指导。很多女性分娩期对产后的知识储备不足,产后经常会到网络中查询婴儿的喂养、照顾知识,有很多都是不利于婴儿成长的,会对婴儿以后的成长不利,因此医院以及相关的机构可以多为产妇提供科学的喂养知识。

(四)环境护理需求

现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强调病房必须有新鲜的空气、舒适的条件、干净安静的环境[2]。产科病房的布置遵循舒适、温馨、安静、安全等原则,房间中布置婴儿床以实现母婴同处一室,此外设置床头灯,地灯,防护栏等安全措施避免发生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墙纸设置为粉红色增加温馨感,这些都有利于护理操作和提高舒适度,并增加单人间的数量,实际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在建立非单间病房时,在每张床的四周加设窗帘,并设置方便实用的卫生间和洗浴设备,以满足产后妈妈的清洁需求。新生儿床应透明,不挂床帷,方便孕妇及其家人随时观察新生儿情况。同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应配备温湿计及空调、加湿器等温湿度调节设备。

 二、影响产妇产后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分娩因素

数据显示,在产妇中,初产妇占比较大,究其原因,虽然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二胎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但由于经济负担或工作繁忙,愿意生二胎的比率可能不会很高[3]。初次生产与多次生产的产妇在产后护理需求上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对产妇产后知识需求有一定影响。对于产妇生产知识及产后护理或是新生儿相关护理知识,初产妇的需求都明显高于经产妇,所以初次生产的新手妈妈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都更大。研究表明,这与孕妇有过怀孕、分娩和育儿的经历有关。当她们再次孕育新生命时,凭借以往经验来说他们更加轻车熟路,所以对知识的需求就没有新手妈妈那么强烈了。

手术分娩的孕妇远远高于阴道分娩的孕妇。据采访,选择剖宫产的孕妇认为阴道分娩承受的疼痛程度及疼痛时间远远高于手术分娩的孕妈妈,还会有会阴撕裂,漏尿的一系列风险。有相关研究指出,剖宫产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肌力损伤的发生率远低于阴道分娩的孕妇。分娩方式与总需求得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对孕妇产后生理和心理需求有一定影响。由于创伤更大,刀锋恢复比自然自然分娩恢复慢。刀口痛、子宫收缩痛、乳房肿胀痛等疼痛使剖宫产孕妇的生理需求更高。同时,他们会更加脆弱,有更高的心理需求,表现为更渴望家庭的陪伴和照顾。

 (二)社会支持因素

产妇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少,其生理和心理需求就越强烈,女性在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变化,包括体态、激素水平等等,而对于周遭的家庭成员以及社会关系层面来说要等到产妇生产之后才会有切实的变化,因此当她们无法从家庭成员、亲密朋友处得到认可及帮助时,他们对产后护理需求将会进一步的增加,反之她们从亲友那里获得的支持就越多。产妇和婴儿能得到一个更好、更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孕妇的康复和新生儿的成长。因此,他们对环境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孕妇生产后的主要照护者转变为月嫂或者双方父母,而丈夫相对较少。而这一类的产妇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则更高。根据调查显示,老一辈的经验带娃和年轻人的科学带娃观发生强烈冲突时,产妇将渴望从其他各个方面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最新的育儿科学知识。

  (三)孕期培训因素

随着新兴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孕妇获取孕产相关知识较前更加容易,获取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加大了孕期建档率等等,据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孕妇都有不同程度的孕期培训,孕期培训与总的需求无明显挂钩,但经过孕期培训的产妇在产后生理、心理、知识方面有一定的正向引导。而没有接受过孕期培训的妈妈,因为知识缺乏所以比接受过培训的人有更高的生理、心理和知识需求。

 (四)睡眠因素

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产妇护理需求呈负相关,即睡眠质量差的总需求越高,总需求越大[4]。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产妇调试生理状态,缓解产后负面情绪,使妈妈们有更好的精力投入自身和宝宝。反之睡眠质量差的产妇对产后环境的需求更高。因为睡眠质量差,他们希望有一个更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来提高睡眠质量。

  三、产妇产后护理服务现存不足

  (一)从业人员数量不足

现阶段,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自主意识的增强等因素使得社会对产后护理服务的需求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目前主要从事产后护理服务的多为医院以及一线超一线城市的月子中心。就医院而言,近年来护理从业人员辞职率高,新增护理人员不足,使得医院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每一名护理人员护理的孕产妇较国外相比一直存在着较大差距,以至于无法兼顾母婴的方方面面。社会上的产后服务机构现在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二线三线城市对产后护理服务的需求缺口日益增加,且中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

  (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从事产后护理的人员主要为家中长辈及各类机构的“月嫂”。家中长辈主要依照以往生育经验照护产妇及新生儿,大多数长辈文化水平低,照护缺乏科学指导性,而各类从事产后母婴护理服务的机构对于“月嫂”的培训方式及培训水平参差不齐,“月嫂”从业资格获得方式简单。这直接导致这个“岗位”证书水分巨大,体现的专业能力不真实[5]。比如有的小姑公司只根据小姑生过几个宝宝,或者工作几年来评定小姑的等级。这样的标准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护理服务难以满足产妇个性化需求

大部分人的母婴护理知识来自长辈、亲戚朋友的经验,还有的来自医院护士的指导。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快速传播,手机中的小程序或应用软件,能够对产后通用护理知识的传播起到部分作用。但是这些知识具有普遍性,而每一位产妇及新生儿都有自己特殊的护理需求,针对其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根据产妇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只有通过对产妇新生儿的深入了解及分析,才能得到科学、个性化、以人为本的护理需求方案。由此可见这些信息缺乏针对性。

  (四)护理服务收费标准不规范

产后母婴护理服务包含:预防保健、营养、发育、母婴心身发展健康促进等服务。但是目前社会上的母婴护理服务项目并不全面,很多护理方面的服务都局限于身体康复及产后母婴营养相关项目,针对产后预防保健、心理护理等项目的护理覆盖较少。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大部分关注基础的护理工作,心理护理相关的知识较少,综合素质不高。在各项产后护理服务的差异性下,服务机构与个人的费用缺乏标准,收费差异巨大且不合理。例如服务机构提供的产后母婴护理服务是根据从业人员的服务年限等定价,而服务年限的确定方式不具备可信性,只从时间判断其专业性较为草率,这样的定价方式并不具备科学性。不同服务等级如何进行区分,收费定价缺乏合理依据,容易出现价格混乱,高价格并不一定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目前的方式不利于产后母婴护理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产妇产后护理的重要意义及建议

  (一)护理的意义

传统上,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一直集中在医院短短几天的住院时间中,而出院后的母婴护理往往被不被重视。随着母婴延续护理服务的开展,母婴出院回家后,医院会对其进行上门指导及电话回访等多种方式的延续护理,产妇可及时反馈先关信息并得到专业的指导,这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模式,体现了母婴护理正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到母体除乳腺外其他器官恢复正常妊娠状态的一段时间,俗称“坐月子”,一般为6周[6]。在这期间,由于生产过后激素水平的断崖式下降,产妇的身心会发生较大变化,包括情绪的波动,身体状态的改变等。这一阶段的护理对未来家庭关系的维系,夫妻之间的感情都有重要意义,在产褥期,妈妈们需要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照顾新生儿方面而忽视了自身,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上反复夜间哺乳,身体没有得到良好的睡眠等因素都容易引起情绪不稳定,发生产后抑郁症。

所以为了产妇在生产后尽快调试到适应状态,身体恢复,护理人员应为产妇制定个性化的,循序渐进的产后护理服务方案,这样做有助于产妇及家庭成员尽快适应新的家庭生活模式,合理高效的为母婴提供照护,为良好的生活环境创造条件,同时也可协调家庭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因此,产后护理服务对促进和维护母婴身心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产后护理的建议

产后护理是整体护理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后妇女的健康恢复有至关重要的帮助。在进行产后妇女护理工作时,需要结合她们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护理实际的护理工作中,结合地域环境和经济情况的不同,采用的护理方法也不经相同。这就要求在产后护理的过程中,随时关注他们的变化,了解到不同的需求。护理孕妇期间,不但需要注意孕妇身体情况,也应该及时关注孕妇的精神状态。产后母婴保健服务应包括:母婴身心健康、预防保健、营养、发育等。但是,目前妇幼保健服务的范围还比较小,一般限于生理保健,预防保健和心理保健的覆盖面很少。以后很多孕妇疾病的出现,都是因为孕妇产后没有得到更合理的护理造成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孕妇的产后护理,主要包括孕妇的身心状态,当我们在满足了产妇及新生儿在生理方面的基本需求后,应该多与产妇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产妇最新心理需求,而不是以做实做细做好来成为评判护理到位的指标,充分了解产妇才能更好更高效为其提供照护。

1、经典护理理论在母婴护理中灵活应用

伴随着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理论的运用更加合理恰当,根据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护理人员为母婴制定依照个人需求不同的个性化护理服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也体现的愈加明显,爱与归属感被提升新的高度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围产期焦虑和抑郁的预防及护理

怀孕分娩的过程虽然是人类自然现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日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身体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怀孕体态等各方面而言,很容易导致她们的焦虑和恐惧。孕妇分娩时的体力消耗非常大,产后会感到身心疲惫[7]。需要较长的时间从中恢复过来。卫生系统完善的母婴服务体系等都是为孕妇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可使得焦虑和抑郁的发生大大降低。为缓解孕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大部分医院创建爱婴医院,推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处一室,贴粉红色墙纸,鼓励丈夫陪护,充分介绍病区环境,室内摆放绿植,以缓解他们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3、持续护理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

延续护理在护理服务中逐渐被医疗机构及卫生行业重视,在母婴出院后通过电话回访,上门提供居家护理服务等方式切实帮助产妇及新生儿得到专业护理,提高了产后生活质量,大大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产妇满意度。

  五、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文关怀越来越被重视,产后人文关怀的要求和关注度都在增加。护理人员在进行产后日常工作护理当中,应该仔细观察产妇身体、心理状态,并同产妇及时进行有效的进行沟通,了解她们各方面的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提供具备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每一位产妇的分娩频率、分娩方式、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情况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提供个体化的产后护理服务方案,在方案中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围绕产妇展开一系列服务。妇幼保健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长辈还是月嫂,作为目前家庭照顾新生儿主要人员,缺乏相关方面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在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科学护理不全面到位。再加上产后情况的变化,产妇心理变化,育儿观念不同、家庭支持因素不足,容易出现婆媳矛盾,给产妇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而目前产妇在心理上的变化往往很容易被家庭所忽视。目前存在这些问题,对于进行产后护理服务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提高自身水平共同探索出一条提高产后护理服务质量方案使妇产儿这整个系统有进一步的飞跃,已成为一项必要且紧迫的任务。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笔者知识的局限性,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讨论,我只希望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能不断地提升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如果有分析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老师给予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王秀芹.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16):206-207.

[2]夏小华.优质护理服务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1):3036-3037.

[3]孙丽丽,王虹,丁加妹.人性化心理护理在顺产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7):167-168.

[4]孙桂艳.人性化心理护理在顺产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9):158-159+161.

[5]寇秀娟,魏佳.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与不良情绪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3):183-185.

[6]李伟,闫福磊.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应用于产妇分娩的效果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18):2940-2943.

[7]孙文婷.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妇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甘肃科技,2021,37(18):179-181.

[8]臧艳,谢娟,许佳佳.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23):107-109.

[9]陈春琼.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24):98-100.

[10]卢柳英,谢学萍,邓惠霞,邓晓敏.人性化护理对自由体位分娩产妇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1,45(22):2447-2448.

[11]王红梅,胡美娟,孙倩.优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11):1807-1808.

[12]孙利娟,孙丽娜,葛艳丽.人文关怀护理联合体位管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4):64-67.

[13]黄娟.优质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5):25-27.

  致谢

学习生涯随着毕业论文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的键入进入尾声,开心自己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各位老师们的帮助和指导,借此论文写作结束之际,请允许我向给予我帮助的老师们和同学们表示真心的感谢。

首先感激自己的导师,在学习上给我很多启发,本篇论文从一开始的定题、开题,到论文答辩,再到毕业论文的顺利定稿,串使我学会了感恩、勇敢、谦虚,收获很多。提升了专业知识,也学会了如何写好专业论文的技能。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洞察力、开阔的研究思路以及对学生关爱都令我信服,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学习。

其次,我还要感谢辛勤培养、教育我们的老师,每个老师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将来也想向这些尊师一样做一个优秀而又可爱的人。在老师们的身上有着不一样的光芒,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加上对知识无穷的热爱,令我敬佩和向往,感恩老师们的栽培和教导,恩师情谊,我将永生铭记!

产妇产后护理需求分析

产妇产后护理需求分析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4年1月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9400.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4年1月6日
Next 2024年1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