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自1979 年复旦大学创办我国第一个管理科学本科专业,管理科学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40 多所高校开设管理科学本科专业,其中有不少为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就是要培养具有较高管理素质、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知识结构,能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解决管理决策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相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国家、企业和事业等管理决策的需要[1]。由于管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院校不断加强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才。目前,财经类院校中的管理科学专业与其它的专业的实践课程一样,实践课程基本由生产劳动、认识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科研训练、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等组成。但由于本专业的自特点,以及该专业在财经类院校发展的境遇与其它的专业有较大的不同,使得该专业现有的实践课程相对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难以形成一个合力。在这里我们将分析财经类院校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协同化实践教学体系。
2 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发布以后,各财经类院校的实践教学得到不断加强,各学校均将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用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构建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编制包括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实践项目指导书、实践报告文本等在内的教学文件,配备实践教学师资,建立较完善的教学实践室,使实践教学效果不断改善。但在财经类院校中的管理科学专业并不像金融、会计等其它的专业有较强的行业背景,它有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知识融合;第二,基础学科与领域的拓展性;第三,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结合;第四,突出管理学(门类)的研究方法、方法论(及分析的哲学)与研究工具性,并给出了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示范[2]。而现今不少大学课程基本是“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化、轻综合”的体系[3],使得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
2.1 人才培养过于强调“宽口径”,实践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
①人才培养上过于强调“宽口径”,实践课程设置目的不够明确。目前,我国的财经类院校开设的专业集中在经济、管理、法律等大类,在专业设置上又几乎囊括这几大类所涵盖的所有专业,使得专业过于相近,再加上学校实行两级管理模式,在综合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到了财经类院校要分成若干个学院,各自管控下属的专业,专业间又多了不少人为的界限,管理科学专业在夹缝中生存,难以依据本校的特点进行明确定位,进而影响到实践课程设置的目的性。
②人才培养规格过于全面,实践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管理科学专业不像会计、金融等专业有较强的行业背景,在社会上有具体的职位与之对应,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分散,为的是能让学生适应各种管理工作,培养规格面面俱到,但却缺乏相应的实践课程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③实践课程未能有效整合,缺乏综合性跨专业、跨学科的实践平台。由于管理的复杂性,需要学生不仅掌握各专业的实践技能,更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能将各种专业的实践技能加以综合运用。这就需要在现有实践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整合,建设跨专业的实践平台,既能让学生掌握各专业的实践技能,又能在平台运用这些技能,方能达到管理科学专业的实践要求。
2.2 实践课程设置与其它专业趋同,实践课程未能更好地体现管理科学专业的特点
①管理科学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培养方案趋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突出。由于财经类院校的专业过于集中,院系划分过细,现有的二级管理体制下,院系的管理权限相对较弱,一些缺陷也反映到培养方案上,从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难发现,在培养方案的编制上,具体的专业在一些主干的核心课程有所不同外,其余课程基本趋同,从课程设置中难以看出对学生需要的实践能力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突出。
②管理科学的实践环节与其他专业趋同,实践环节不适应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财经类院校中的各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本都包括了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科研训练、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而对于实践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主要课程课内实践(实验)却少有涉及。
③管理科学专业与其它专业共用相同的实践平台,不能适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不少财经类院校统一规划实验室的建设,通常是多个专业共用相同的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通用性强但相对较粗略,管理科学专业的相关实验课往往就置身其中,只是针对管理科学专业增加一些教学软件而已,于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课内实践就缺乏有效设计。
2.3 实践课程过多依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模块相对较为独立,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
①实践课程过于依附理论,实践课程分散缺乏关联性。理论课程的讲授重在要求学生对其中知识点的掌握,各知识点相对较为分散,不同课程的知识点更是如此。实践课程过于依附理论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去检验这些知识点的成立与否,使各实践课程就较为独立,相互间缺乏关联,甚至出现交错。
②按统一要求安排实践课程,缺乏系统规划。管理科学专业培养的学生需要更强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突出其特点,其实践课程不能按统一的要求去安排。否则,就是为了实践课程而安排实践课程,结果是无心理会这些实践课程的开设目的和学生修完后应达到怎样的效果,不能建立起层次清晰,衔接紧密, 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
③实践教学内容简单,方法、手段落后,社会实践缺乏严格的计划和指导。不少院校的实践课程大多在共同的校内的实验室完成,不同的专业有时只是在一些软件使用上的不同,多为较为基础的实践课,综合型、应用型、设计型、探索型实践课程所占比例不高。认知实践安排随意,目的性不强,甚至变成参观游览;毕业实习分散,计划不够周密,甚至让学生自行安排,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
3 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协同体系的构建
管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管理科学专业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综合性训练环节。实践教学作为管理科学专业教育的一部分,必须加强同理论教学的结合,与培养学生的规格要求匹配,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我们的调查可知,管理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较为分散,应聘到物流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岗位。无论学生从事哪一个岗位的工作,其今后的发展都要经过寻找工作,再到适应工作,再到运用知识,再到改进工作的几个阶段。在培养管理科学专业时,就需要根据他们在职场上的这些阶段,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能让管理科学专业的学生顺利地能到较为分散的岗位上就业,就应培养学生使之掌握跨专业、跨学科的技能,需开设多元化的实践课程,并让他们协同发挥效用,使之形成层次清晰,衔接紧密, 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课程体系。
3.1 以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顺应教育部提出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在培养人才时,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转变。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学校和自身的特点,改革本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个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建立以“打基础,拓专业,强实践,突出创新,注意综合”为指导思想的大学新课程体系,创建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要重视与书本知识的结合,打造与理论课程相应的基础实践课程;二要使相关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打造跨专业、跨学科的实践课程平台;三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造综合型、应用型、设计型、探索型的实践课程;四要使这些实践课程协同形成一个合力,既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又造就学生坚实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基础理论、科学素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变革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2 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可以按模块进行设置,再构建相应的实践平台。在课程体系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财经本科院校的优势,突出经济管理、数学、信息管理等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侧重培养学生针对经营管理实际问题进行定量与优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寻求问题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比如将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预测方法与决策理论等课程作为一个模块,以培训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 、 MatLab 、SAS、SPSS、E-views 等软件课程作为一个模块,以训练学生的编程和数据分析能力;以现代物流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为另一模块,使学生具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知识体系等等。并加强这些课程的实践课程建设,使之形成基本层次的实践实验课程,在教学中还要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相关课程要求上机实验,丰富基础层面的实践实验课程,同时要使它们相互融合,使之能成为更高层次的实践的支撑。
3.3 对实验室进行整合和优化,构建跨专业综合性实验和实训平台
在基础层次实践实验课的基础上,将“物流实验室”、“项目管理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ERP 实验室”、“金融实验室”等实验室进行整合,重新规划了实验室的架构和功能,增加新的软件和实验内容,可使之形成专业实验级、跨专业综合级的实验平台。在此之上,进一步可利用目前社会上的企业仿真软件组建一个综合的实训平台,仿真宏观环境与微观主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完整地将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企业融资投资、生产、产品的市场交换、产品消费与经济分析等)与现代企业管理基本职能, 在这样的平台上以团队的方式参加实践,队员担任虚拟企业的总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研发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岗位。输入一定的市场环境等相关数据,让团队分析讨论,完成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决策。
3.4 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企业实践平台
加强与XX、企业的联系,通过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建实践课程体系、建构实践教学模块、设计实验实训环节、制定实训实习方案、编写实训课程教材、制定评价指标和考核标准,形成一套规划科学、高效务实的实践教学体系,让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贯穿于专业学习过程,从而形成企业实践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通常参观认识、参与体验、顶岗操作的实践教学,进一步使学生们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和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技能对问题加以解决,为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4 问题与建议
财经类院校中的管理科学专业较会计与金融等专业只能算是新兴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特别是随着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需求的不确定因素增强,管理科学专业不但要从自身的状况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建设,同时,还要注意在财经类院校中,专业设置相对集中,院系划分过细,课程和实验室的整合都涉及到多个部门,加大了整合和实践课程设置的难度,这就需要管理科学专业努力做好自身的工作,同时争取得到学校的支持和投入,现有的一些问题才能得到更好地解决。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