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是以动植物圈、微生物圈、岩土圈和其他生物及非生物圈为组成部分的综合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复杂的结构组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功能等特点,被誉为”地球之肺”。同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供应者,对社会经济的可续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火灾是林业灾害中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处置救援难度高的自然灾害,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恶劣的影响。如何在保障森林灭火队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安全、快速、高效地扑灭森林火灾,是森林火灾现场消防指挥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笔者以“4•18山东泰山余脉森林大火”扑救为实战案例,从森林火灾现场指挥、火场地形地貌、火灾发展态势、火灾现场卫勤保障、灭火战法、火灾自救等因素对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以期对森林灭火队伍的安全灭火作战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泰山森林火灾,消防现场指挥,灭火队员安全,扑救决策
一、综述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上,遍布着类别丰富化、种类多样化、组成多元化的森林植被资源。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现有森林面积超过2亿公顷,森林蓄积达到15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超过21%,人工造林活动取得显著成绩[1]。清查结果表明,踏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森林资源种类进一步丰富,蓄积总量大幅度增加,森林结构组成进一步优化,林业质量显著提升,经济社会综合效能长久发挥。尤其,“十二五”期间,全国共完成人造林、抚育林10.5亿亩(其中,人造林4.5亿亩、抚育林6亿亩),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为全球森林资源的储备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了中国力量、提供了中国方案[8]。
1.1.2研究的意义
无论是从历史事件辨析,还是建国以来数据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具有森林火灾发生频率较多,森林资源较世界发达水平较低特点的基本情况[2]。据统计,建国以来至2012年,累计发生森林火灾近80万起,受害森林面积3806万公顷,因灾伤亡3.3万余人。另外,据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共发生森林火灾3929起,受害森林面积1.4万公顷,伤亡44人(1—8月份数据,当年未公布年度数据)。2014年共发生森林火灾3703起,受害森林面积1.9万公顷,伤亡112人。2015年共发生森林火灾2936起,受害森林面积1.3万公顷,伤亡26人。2016年共发生森林火灾2034起,受害森林面积0.6万公顷,因灾伤亡36人。2017年共发生森林火灾3223起,受害森林面积2.5万公顷,伤亡46人。2018年共发生森林火灾2478起,受害森林面积1.6万公顷,伤亡39人。2013年至2018年发生森林火灾1.8万余起,受害森林面积9.3万公顷,亡人数303人,经济损失难以计数。
不难看出,我国森林火灾呈频发、易发、高发态势,因灾伤亡人数居高不下,全国森林防火救灾形势严峻。研究如何及时安全有效的扑救森林火灾,减少经济财产损失,避免灭火队员伤亡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1.2相关概念
1.2.1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3]。森林火灾等级的划分是按照山火对山体木本植物焚烧程度和过火面积的大小来考量的,目前通常使用的森林火险等级分为一般等级、较大等级、重大等级和特别重大等级。
1.2.2森林火灾三要素
可燃物、火源和火险天气是森林火灾的发生罪魁祸首,三者互为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其中,可燃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可燃物体。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燃烧的一切外在条件,例如,雷电起火、自燃火、野外用火等)。火险天气简称火险等级,根据天气温湿度情况、风速气象条件、可燃物易燃程度等基本要素来计算,危险程度由低到高分别为不燃,难燃,可燃,易燃,强燃五个等级。
1.2.3森林火灾扑救
森林火灾扑救(forestfiresuppression),即当森林火灾发生时,为了阻止火灾进一步蔓延,通过采取人工直接扑救、设置隔离带间接灭火、航空洒水灭火等措施进行火灾扑灭的作业。
1.2.4消防指挥学
消防指挥学,通常来讲是指消防官兵运用作战部队在战场上的军事指挥理论,结合具体的消防灭火作业中的实际特点,重点在消防队伍管理、火灾现场综合调度、火灾灭火后清场等方面发挥现场指挥作用的科学[9],其理论基础是运用军事指挥理论指导火场灭火实践。
1.2.5森林火灾现场指挥
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是灭火作战的“神经中枢”,该中枢在扑救森林火灾,控制火灾损失,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方面起着“中央作战指挥部”的作用[4]。该系统主要由森林消防指挥,指挥工具,森林灭火队员,指挥信息交换处理系统,消防交通工具,灭火机具装备,后勤服务保障等元素组成,该系统的高效性、科学性在森林灭火过程中对森林灭火队、受灾群众的人身安全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森林火灾伤亡情况及原因分析
2.1森林火灾伤亡数据来源
目前,涉及国外森林火灾人员伤亡的数据非常有限。鉴于此,笔者采用文献检索的形式采集相关数据。笔者通过知网检索”森林火灾伤亡”,共检索出20篇相关论文,其中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3篇,期刊论文14篇。涉及人员伤亡的研究分别是林业科技通讯白夜的《从森林火灾典型伤亡案例研究实用避险措施》;灾害学杨光等人的《我国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刘畅的《中美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特征研究》等论文。国内森林火灾人员伤亡情况的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年度公报数据。
2.1.1国外森林火灾伤亡情况
国外情况以X、加拿大为例,文献检索发现:一九八八年至二零一二年X发生森林火灾接近1908万次,烧毁面积5295万公顷,约伤亡123人;同一阶段,加拿大发生森林火灾21万余次,烧毁面积6082万公顷,约伤亡43人[4]。
2.1.2国内森林火灾伤亡情况
据统计,一九八八年至二零一二年我国共发生森林火灾19余万次,年均发生7700余次,烧毁面积206万公顷,年均烧毁8万公顷,人员伤亡4418人,年均伤亡176人[4]。
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2018年我国共发生森林火灾18303次,年均发生3050次,烧毁森林面积9.3×104hm2,造成人员伤亡303人。
2.2国内外森林火灾人员伤亡情况对比分析
同期相比,X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较我国发生次数10倍之多,烧毁面积更是我国26倍,而人员伤亡数约占我国总数的3%。加拿与我国相比,发生次数基本相近,但烧毁面积是我国的30倍之多,人员伤亡却不足我国1%[4]。近五年,我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烧毁面积,人员伤亡情况均大幅度下降,较历史数据有较大改善。但是,因灾伤亡比例仍旧距离其他森林火灾多发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气象干旱严重的年份,情况更不为乐观。
2.3我国森林火灾人员伤亡较为严重的原因分析
通过典型森林火灾扑救实践分析表明”因扑救森林火灾而出现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森林扑火指挥员、扑火队员对火场情况、火行为发展情况掌握不准,盲目作战。
二是扑火装备种类不齐,状态不良,不能够结合火场特点灵活使用有效扑火工具。
三是森系火灾现场指挥不当,在扑火过程中扑火指挥员(特别是一线指战员)对火情缺乏正确预期,未能牢牢地掌握住自己的扑火队伍,对危险存在的可能性预估不足。
四是缺乏火场自救的应急处理能力,扑火过程没有设置有效安全区,一旦大火袭来就惊慌失措失去自救处置能力。
三、森林火灾现场指挥的火场管控
3.1森林火灾扑救的基本原则
森林灭火作战是多部门联合行动、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的综合性救灾工作,更是一项人与自然灾害积极抗争的主动性活动。“以人为本、科学组织,安全第一”的原则,是灭火组织指挥必须坚持的第一原则[5]。无数典型森林火灾扑救作战证明,在灭火队员人身安全的提前下,集中优势力量将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是取得灭火胜利的关键。
3.2森林灭火现场指挥的安全管理
当森林灭火队员遭遇大火袭击、围困,对扑救人员构成生命安全威胁时,一线指战员、灭火队员要牢牢抓住火灾现场的安全管理主动权,不急不慌,果断指挥,沉着处置,采用积极有效的紧急避险措施,尽快成功脱离危险区域,将林火伤害低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3.2.1森林消防指挥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火场就是战场,火场情形瞬时万变,做到熟知火情,才能剑指要害。了解和掌握森林火灾现场基本情况,是做好安全工作、避免人员伤亡的重要前提。森林火灾消防指挥必须要及时掌握森林火场周围的地形、地貌、风速、风向、气象危险指数、植被组成以及可能发展变化的情况,迅速制定机动灵活、避强击弱的作战战术,持续检查队员命令执行情况,密切监视、分析火情,保证指挥信息上传下达通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事故发生。
3.2.2森林灭火队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消防指挥在复杂情况下发挥独立性领导能力,在整个灭火作战任务中起重要作用。但针对火场情况的突变,任何一个指挥员都不可能考虑的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预判所有情况,唯有一线扑火队员才最了解火情,如果消极被动地等待指挥指示,不仅仅错过灭火战机,更有可能将自己甚至整个队伍陷入被动困境。森林灭火队员在火场情况突变或者上级指挥员指示延迟的情况下能够根据火情相对独立性的开展作战任务,有益于扩大林火作战成果。
3.2.3森林灭火装备的现代化和系统化
森林消防部队灭火作战的现代化装备是当今全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趋势。一是应根据森林灭火队伍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引进国外先进装备,提升灭火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增强灭火作战战斗力。二是要基于现有装备,做好灭火装备的维护保养,保障设备的高效性和实用性。三是加大部门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使用森林航空消防、卫星监测、红外遥感、化学阻燃、火焰模型构建等新兴灭火技术。
3.2.4森林消防队员的应急避险措施
在森林灭火作战过程中,根据火灾的危险程度和消防队员所处困境情况,遇到危险时采取的紧急避险措施主要有战略撤离危险火场、舍弃无法挽救林区、预设安全避险隔离区、主动点火开辟火迹安全地带、利用有利地形灵活避险等措施[6]。
3.2.5森林灭火中的卫勤保障
大规模森林火灾发生时,卫勤保障工作是森林消防队员遂行灭火作战任务坚强的安全后盾,主要包括卫生医疗保障、灭火物资保障(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指挥帐篷、羽绒睡袋、头盔、背囊、野战给养器材、野战干粮等物资装备)、运输保障(车辆、油料储备)、维修保障、通信保障等。森林灭火中的卫勤保障是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的安全保障。
四、森林火灾案例分析
本章节以“4·18山东泰山余脉森林大火”为案例,从火灾基本情况,火灾发展、火灾扑救、人员调度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扑火安全意识。
4.1泰山基本情况及火灾危险等级情况
4.1.1泰山基本情况
泰山贯穿山东中部,古称“岱宗”、“岱山”,被誉为“五岳之首”,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两市之间,控制面积达到1000公里之多,泰山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行政区划十余区县。
4.1.2泰山森林火险等级
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林区气象条件有着紧密的关系,森林火灾危险程度是森林火灾发生几率和扑救难易程度的重要参考数据。森林火险危险程度等级的区划是森林火灾预防工作、森林火灾管控的重要考察指标[7]。
泰山森林位于山东省中部,森林植被资源丰富,现有植物种类1800余种,森林覆盖率约82%,主要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森林、灌草丛、草甸等,有林地面积近10000公顷,是一座价值丰厚的绿色宝库。根据全国森林火险等级区划图(图4.1)显示,泰山森林区为一级火险区,森林防火形势严峻。
4.2泰山余脉森林火灾基本情况
2011年4月18日8时许,山东济南—泰安交界处的泰山余脉界首山(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发生多处不明原因山火。4月18日9时,泰山景区桃花峪索道北侧山林(图4.2)山火再起!当天,天气极为干燥,山火发展凶猛,救火难度极大。更为不利的因素是,山脚下一座炸药库、一座油库距离起火点不足1000米,倘若有任何闪失,后果不堪设想。火灾发生后,时任山东省委XX姜异康、省长姜大明、部队领导、有关部门一把手迅即赶赴现场,紧急调集消防、森林防火专业队、武警、公安和当地驻军五千余人,携带相关装备全力投入灭火,同时组织力量撤离火点附近居民。
在驻地军队、武警部队和地方群众的密切配合下,连续扑火30余小时,共扑灭火点50余个,扑灭火头15余个,扑灭火线20余公里,开设防火隔离带10余公里,于4月19日18时,将明火全线扑灭,确保了泰山景区数亿旅游资产和数千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3森林火灾扑救过程
第一阶段:火情迅猛发展,初战效果失利(4月18日9时——4月18日17时)
2011年4月18日上午,山东济南和泰安交界处的泰山余脉界首山(济南长清区境内)发生多处山林火灾,由于风势较大,天气干旱,火情迅速向泰山景区方向蔓延。济南市随即出动了森林消防警力和武警部队共300多人参与灭火救援。
同时,泰安方面武警泰安支队500名兵力投入火灾现场,短时间内强行突入火场周边,采取迂回穿插、分段突击的方式,就势灭火。参战部队兵分2路,一路泰安市支队由东往西打通6条隔离带两公里,另一路济南市支队的230余官兵从后方包抄,在灵岩寺附近山域进行灭火,灭火作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4月18日17时许,火场风力突然加大,火场情况随即突变,刚刚扑灭的着火点瞬间复燃。火情急剧发展蔓延,火势失控。
第二阶段:火海鏖战,扭转战局(4月18日17时——4月19日8时)
时夜,济南市增派森林消防警力和武警部队共1000余人投入火灾战场,当地群众自发组织力量参与灭火。
济南军区调用一架军用运输机紧急飞赴着火林区上空,实施空中散水灭火。
济南指挥学院增派五百余名学员奔赴泰山火场,参与灭火作战。
泰安消防支队增派专业扑火队员八百余人、消防车三十余辆,协助泰安方面设置隔离带,以阻击火情向泰山景区发展。
4月18日夜,经过万余军民与火魔展开了全方位的殊死较量,4月19日上午,火势终于得到有效控制,成功将火灾狙击在济南长清区一带。
第三阶段:集中优势兵力,歼灭火灾余威(4月19日8时——4月19日19时)
4月19日,森林消防指挥部为坚决扫除剩余明火,将优势兵力投放至长清区万德镇一带。万德镇卧龙峪两侧山体高耸、中间为一条狭窄山谷,主要植被为松柏,地形条件极为复杂,植被具有极强的可燃性,现场火线呈断点状分布,火线长度约有3公里,地面灭火作战难度极大。
4月19日14时左右,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调配的直升机到达着卧龙峪区域上空,开始实施空中洒水灭火。
消防指挥部利用空中灭火优势、火场火势稳定的有利条件,调遣地面消防力量强行灭火,对现存着火点、火头实施定点扫除,对现有火线实施重点突破,分段灭火的战术。
截至4月19日18时30分,所有明火全部扑灭,消防队伍有序撤出火灾现场。
4.4泰山余脉森林火灾扑救分析
4.4.1值得肯定的方面
(1)森林火灾消防指挥组建及时,指挥科学高效。火灾发生时,山东省委、省XX主要领导、部队领导及驻地党政一把手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扑救,消防指挥迅速根据火场火情、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植被覆盖等要素,科学制定了迂回穿插、分段突击相结合的扑救方案。
(2)综合调配资源,重点突击灭火难点。面对失控的火情,森林消防队员和城市消防部门通力合作,采取了设置隔离带并结合空中消防力量的战术,确保了人员的安全和重点景区及居民点的安全。
(3)严格按照“控制——消灭——巩固”的灭火程序。整个扑救过程,各方力量在联指的综合调配下,采取了强行介入控制火势,优势兵力稳定火势,重点力量清理余火三个阶段的扑救措施,明火扑灭后,火场清理彻底,没有复燃火。
(4)预估危险,及时疏散危险区内居民。此次火灾发生时,联合指挥部在组织力量灭火的同时,安排专门力量进行了居民疏散、撤离工作,整个过程没有人员伤亡。
4.4.2应该吸取教训的方面
(1)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不够到位。时年,山东省气象干旱灾害严重,对森林火灾危险等级预估不够,尤其是野外火源管理、林区防火巡逻、重点区域火灾监控检查力度不够。
(2)先期应急反应能力不足。错失“扑早、扑小”战机,以致小火成大火。
(3)装备水平不高。高压水泵、水枪、灭火机、油锯等高效率灭火扑救器材准备不充分。
五、结论
本论文从国内外森林火灾伤亡情况的对比分析,归纳出我国森林火灾伤亡情况特点。并以“4.18泰山余脉森林火灾”为实战案例,重点从森林火灾现场指挥部建立,指挥部对火场勘察,扑火队作战指挥,有生力量快速机动、森林火灾扑救人员物资的有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在现代化的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如何保障森林扑火队员的安全问题,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科学正确的现场指挥是保障森林灭火队员人身安全及完成灭火作战任务的决定因素。任何一次森林灭火作战均应将扑火队员的生命安全作为指挥灭火作战的第一要务,力求做到进能攻、退能守、避能保。
(2)灵活机动的灭火战法选择是保障森林灭会队员人身安全的关键环节。火场即为战场,应充发挥现场指挥员和森林灭火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具备当机立断,果断指挥,敢于舍弃的实战能力。
(3)森林灭火队员“能战会战善保”的单兵作战能力是保障自身安全的关键因素。火场形势瞬息万变,灭火队员应该具备灭火机操作、灭火技术、体能耐力、林火常识、紧急避险等专业能力,在面对威胁人身安全的突发情况时,才能从容不迫的应急避险,化解困境。
(4)坚强有力的卫勤保障时森林灭火队员人身安全的坚实支撑。森林火灾现场的卫生医疗、灭火物资、交通工具、通信服务等卫勤保障工作是森林灭火队员敢战的坚实后盾,更是森林灭火作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耿国彪.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积极建设美丽中国——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公布[J].绿色中国,2014.
[2]邸学颖.林火预测预报[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
[3]林业部森林防火办公室.森林火灾扑救与指挥.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4]杨光,舒立福,孙思琦,邸雪颖,刘畅.我国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灾害学.2015,30(2):21-25.
[5]张平.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决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6]张昊东.西南地区森林火灾灭火作战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
[7]鲁韦坤,李湘,余凌翔,戴丛蕊,徐虹.云南省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区划研究.大气科学学报[J].2011.
[8]xxxx.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浙江林业,2016.
[9]程晓红.消防指挥学学科建设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武警学院学报[J].2006.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