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航作为公共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民航业带来了冲击。本文通过论述新冠疫情下中国国民经济的现状,深入挖掘中国民航业眼下面对的严峻问题,从而探讨新冠疫情下中国民航业的应对措施。有助于中国国民经济和中国民航业在新冠疫情特殊时期持续稳定的发展,维持中国民航业稳定的常态化发展,对减轻中国民航业各层面在新冠疫情反复情况下的压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民航业;新冠疫情;应对措施;
前言
随着2019年末新冠疫情的出现,至今已长达两年多,全面抗疫是社会全方位及各行各业的考验。新冠疫情的到来是全球近百年未有过的大变局,带来的是全球人类经济生活各层面的巨大冲击,全球民航业也不例外。对于经营民航运输的企业,企业需要协调运营;对于民航人,新增了占据原先工作一半的防疫工作;对于需依靠民航出行的大众来说,新冠疫情带来的是生活与工作的不便。基于新冠疫情下民航业遇到的严峻局势,为解决当下中国民航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因素日益增加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述新冠疫情下中国国民经济的现状,深入挖掘中国民航业眼下面对的严峻问题,从而探讨新冠疫情下中国民航业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中国民航业各层面在新冠疫情反复情况下的压力,有助于中国国民经济和中国民航业在新冠疫情特殊时期持续稳定的发展,维持中国民航业稳定的常态化发展,从而实现中国国民经济与中国民航业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步。
一、新冠疫情下中国国民经济现状
(一)新冠疫情下全球不稳定的经济
新冠病毒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2年四月二十五日所述,亚太地区决策者在政策上面临着艰难的权衡,在实施经济改革促进长期增长的同时,他们还应保护最脆弱群体免受燃料和食品成本上涨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新冠病毒爆发已近三年,全球经济持续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新冠疫情大环境下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是失业人数剧增、各品类物品价格逐步上涨等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如社会层次的冲突,大众对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普遍缺乏信心。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经济化结构。在大背景下,一些经济体“自给自足”的反全球化思维逐渐显现,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战略合作和友好往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数字经济在新一轮的爆发中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新冠疫情推动了网络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促成了网上购物、就医、学习、娱乐等一系列产业布局加快。
(二)国民经济发展将步入更换加速阶段
新冠疫情让各国都陷入了对疫苗产业链的过度依赖和担忧,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各行各业因疫情产业发生外迁的情况是形式所趋。中国必须要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在当前的情况下,必须要改变自己的产业结构,否则很难避免一些工业的流失。在世界新冠疫情的视角下,中国在新冠疫情的控制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这与其他国家在新冠病毒爆发后的不受控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也让中国在国际上和国外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中国民众对中国的优势与国际的关系进行了更为积极的、理性的思考。中国民众在中国xxx的带领下,继续前进,从而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复兴的信心。
二、新冠疫情下中国民航业存在问题
在中国民航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些未被及时发现、未被高度重视的痛点和疑难问题。加上2019年新冠疫情的出现,导致了中国民航业所处外部环境的改变。原先和现有问题的相继叠加,直接带来的便是中国民航业系统性、结构性的风险,因此,中国民航业在新冠疫情大环境下暴露的问题必须引起中国民航业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
(一)中国航空制造业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目前,世界航空业已经形成了一种“民机制造、波音、空客、CE、罗罗、CFM三大发动机”的高度垄断格局。中国民航制造业虽然保持着稳步成长,形成了以沈飞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制造公司和西安飞机制造公司为代表的中国飞机制造基地[1]。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航空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2022年1-3月中国飞机及其他航空器进口数量为1963架,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加1881个,同比增加2265.1%;进口总额达144770万美元,较2021年增加4.3%,增加6012.9万美元。由此可以看出,航空工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眼下中国航空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如下:
第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新研制的飞机缺乏明显的技术优势,缺乏竞争优势。目前航空公司在飞机型绝大部分由外引进,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中国目前还没有掌握关键技术,也没有掌握先进的技术,也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中国民航“产学研用”体化尚处于初级阶段,航空生产和民用航空的沟通还不完善,技术人员之间的互动还没有形成,对创新技术的掌握还不够。
第二,与民航业相关的飞行安全的空管、承担飞机起降的机场等部分相关重要设施设备依然是进口设备占大部分。通过这些年来国产化的全面推广普及,现下国产部分设施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已经逐步接近进口的设施设备。但是由于这些保供设备生产工艺程序相对简单,外加国内各厂家间的竞争,便导致设备生产不能诞生国产龙头企业,不能够与进口设备形成竞争优势。眼下各个厂家一味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二三线市场的竞争,促使各企业忽视了对新技术的研发和投入,一直处于技术止步发展的状态。
第三,新冠疫情环境下中国民用航空产业链条的不完整,带来的会是国家经济不稳定发展的风险。首先,面临着航空制造业技术不全面的风险。中国的航空器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有着密切的技术合作学习,倘若双方产生问题,关系不能得到深度调整,带来的便是合作风险将会一直存在。其次,面临航材和空管设备保供不足或不能够满足需求的风险。倘若设备保供的贸易冲突被转换成贸易制裁,那么直接导致的便是国内在飞的数干架飞机的航材供应将会被限制。再次,信息安全风险[2]。创新技术在民航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变得越发复杂。继东航2022年3月21日空难事件的发生,提醒着中国民航业在时时重视信息系统为业界带来快捷的同时,也相应的存在着系统漏洞所造成的安全风险。安全隐患值得中民航业各个行业的高度重视。
(二)民航市场需求格局变化风险
全球经济在新冠肺炎的冲击下,受到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极大地影响着市场的需求。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主任李雪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提到,到2022年,物价将会整体小幅上升,PPI(生产价格指数)上升幅度有所回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幅度增加,PPI(生产价格指数)上升5%,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2.5%,两者的剪刀差显著减小。由于流行病的改变,有可能对2022年进行下调[3]。可见支持中国民航业持续加快发展是必须的,世界经济正在受到多维度沖击。全球经济的低迷,影响到了整个世界的经济,也影响到了航空的需求。新冠病毒的持续时间将会直接导致市场的需求不断累积。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计,从2023年到2024年,世界范围内的民航旅客里程收入将回到2019年的水平[4]。
新冠疫情改变的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着民航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风险便接踵而至,民航和高铁的相互竞争与相互合作的关系对中国民航市场的影响更为明显。中国交通市场上高铁短时间内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冲击了中国民航业,新冠疫情下的影响更为明显。新冠疫情下国民国际出行相对减少,相应国内出行便相对增加。同样的出行,高铁的便捷、即时与飞机相比更受大众喜欢,因此新冠疫情下两种交通方式的竞争之下,中国民航业明显处于弱势。
(三)中国民航运行成本过高的风险愈发突出
运营费用是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地发展的重要因素。运营费用是所有产业不断增长的源泉。随着时代的变更,国民经济的增长,大众生活方式及需求的改变。各种运输领域随之产生,现有运输形式的多样化使其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各种交通方式彼此间的替代与被替代的形式也在不断出现。所以,成本必然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即国家的战略投资与市场再分配,运营投入的费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对象。然而在新冠疫情特殊环境下,中国民航要实现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拓展航空服务市场,满足更多的乘客的需求,减少中国民航的运行费用[5]。
新冠疫情下民航运行成本之高带来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第一,航空客运在绝大程度上的优势体现在可以满足世界范围内长距离的运输,这是其它现下存在替代性交通方式所不能够满足的。但是新冠疫情的到来,两者角色进行了转换,新冠疫情的出现在某些程度上减少了大众国际出行的需求。这就直接导致部分国内航空公司对国际航线的减少,甚至导致部分民营航空公司直接取消国际运输航线。即使疫情有些许好转,各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恢复和发展依然面临蛮多的不确定性,且发展不稳定。第二,我国航空运输市场同时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结构性改变,民航业在运输届的竞争会变得更多元化和更激烈。中国民用航空运输成本较高,其主要原因是:航油成本高、航煤燃料采购渠道单一、生产、运输和销售成本高,导致民航运行各个环节都高。新冠疫情环境下出现了普遍供过于求的现状,这便让运行成本成为业内各航空公司竞争成败与否的关键。同时,在国内交通运输市场民航直接面临和高铁的竞争。就1000公里航段的票价规则分析,航空的基准票价是1.4每人每公里,时速300公里的高铁的二等座票价定价基准为0.437元每人每公里,可以看出,高铁基准票价更具优势。
三、新冠疫情下中国民航业应对措施
(一)完善中国民航业监管体系
民航是一个有着密集监管属性的行业,发展民航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监管。中国民航业监管体系受新冠疫情大环境的影响处于不断改革改进期,在现有的机构和编制下,要寻求一种可以满足新时代下民航业发展的需求,则需要民航业在监管体系层面要坚持持续创新。创新监管需要将民航监管的特点与现实需求相融合,通过总结传统民航监管的理念、手段和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创新,提升中国民航业的管控水平,解决中国民航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民航创新监管改革的具体道路上,中国民航需要提升业内监管效能,推进民航各环节精准化、集约化监管水平,加强航前航中航后保障航班是监管以及创新民航监管手段等。
(二)改良中国民航业生产设备
第一,加强民航业在国家层面的政治担当。从上到下,航空工业各级都要落实系统的思想,坚定走国产化的信念。
第二,重点帮扶密切相关企业,促使企业在领域内做强。在各企业相互竞争的大环境下,促进龙头企业的诞生,为民航提高稳定高效的保供链。同时,地方XX也要调整民航行业的产业结构,并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加大对民航业所需基础设施设备的改良研发的投入,通过研发和改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民航业的运行成本。积极响应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形成竞争优势,从而在国家层面加强国际竞争能力。
(三)建立交通领域间合作模式
第一,新冠疫情下,中国民航必须强化行业结构和优化运输结构。如何使民航和高速铁路的错位协调发展,开辟空空中转、空地中转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中国运输行业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要完善空铁联运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打通现有的运营渠道,强化合作双赢,破解联程联运的管理难题。加强通航与支线、支线与支线、支线与干线的整合,做好机场、支线机场的规划与建设,与航空公司合作,加强枢纽的优化布局。
第二,增强中国民航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市场竞争力。在新冠疫情持续不稳定期间,好好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好好学习,研发新型技术,加速成为世界航空公司、辐射度高的世界航空中心。同时,每个现有的国内航空公司要通过眼下局势对商业模式进行全面考量,将公司主营业务放在首要位置,逐渐减少非核心业务的投入,要顺应大众需求灵活调整投入弹性,用以解决运输能力相对过剩的问题。
(四)控制中国民航业运行成本
第一,大力宣传、学习、坚持原则性发展中国航空工业。中国民航的运营费用如此高昂,这是由于缺乏自主性和可靠性。这就要求中国民航必须继续发展中国的航空工业,坚持绿色航空的发展,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以便减少运行成本。不断深入地研究飞机燃料的替代技术,减少飞机燃料的使用费用。
第二,时刻给予成本管理工作高度关注。在投入推广低成本航空运行模式方面不吝啬不敷衍,从而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营造一个可调节的市场舒适环境,响应国内各航空公司进行市场化选择。
第三,加强国家间、行业间、业内间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共同进步,从而减少与民航业相关联一切成本[6]。充分采取市场化手段,来促进加强竞争活力,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相关成本。加强推进民航业实时数据的共享,选用信息化龙头企业,通过数据分析与维护,强化民航信息分析水平,研发更多新型可选择商品,降低民航业业务信息传递的成本。
总结
中国民用航空业是我国战略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围绕中国民航业发展的上下游产业涉及颇多,它已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冠疫情中,人民群众要保持一种基本的思想,以求有安,以备不时之需。深化风险研究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思路,用系统的思考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眼下的形势中开出新的发展路线,在新冠疫情危机中探寻新的生机,结合中国的制度优势,主动积极化解面临的行业危机,使得中国民航业以高效率高标准可持续发展为富民强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任,任磊,李悅,张元科,孔萌.后疫情时代民航发展面临风险及应对举措[J].民航管理,2021,(21):21-24.
[2]刘欢.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航公司员工上班时长影响分析及策略建议[J].中国民航学报,2021(06):5-6.
[3]李杨、李平、李雪松、张平.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J].金融纵横,2022,(12):33-35.
[4]朱晓星.新冠疫情对中国民航业的影响分析及应对建议-基于民航客货运大数据[J].民航管理,2021,(09):12.
[5]谢明洋,段益.抗疫斗争视阈下“三个敬畏〞对于民航院校的指导意义和实践路径探析[J].中国军转民,2021,(24):17-18.
[6]荀华杰.茱经磨砺拥抱变革-关于民航财务工作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的思考[J].民航管理,2020,(06):6.
谢辞
随着论文最后一个句号的落下,毕业论文也接近了尾声,同时意味着即将到来毕业季,告别校园,真正地步入社会。很庆幸自己来到广西警察学院学院学习,为期三年的学习,让我感受到大学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为之努力和付出。明确自己未来想走的路,想成为的人,即使现在还不能够实现,但是也已经接触了自己期望的行业。感谢学校三年来的培养,使得我离自己的理想职业更近。
在长达至今的学习路途中,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爸妈,他们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让我可以坚持自己的理想,心无旁骛;我想再一次感谢在撰写这篇文章时给予我帮助的吴老师。在实习期间,老师认真负责得批阅实习周报,在遇到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提供协助和建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时候,老师总会耐心给予解答。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