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玉雕动物的艺术风格研究

 摘要

宋代玉雕在我国玉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时期相比,宋代玉雕独具特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以宋代玉雕动物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该时期动物玉雕的纹样和艺术风格,探讨宋代动物玉雕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思想。挖掘宋代动物玉雕对当今玉雕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玉雕;动物;风格;宋代

引言

中国玉器拥有了“民玉”的称号,渐渐出现在民间市井,作为商品进行流通是从宋代开始的。走入民间的宋代动物玉雕慢慢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纹样造型风格。

基于此,本文在参考文献和期刊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宋代动物玉雕艺术进行分析,让我们更好的从宋代玉雕动物中了解动物玉雕、学习动物玉雕、认识动物玉雕。

 一、宋代动物玉雕的成就

宋代虽然在版图上战乱、多年战争未有停歇,但是国家政治方面两宋是统一的。宋代的玉雕和审美也走向了一个高峰,宋代的动物玉雕,无论是雕刻工艺、雕刻造型还是雕刻纹样,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可以说是“好玉之风偏行全国,其做工之精巧,直可上追周汉”[1](p2)。

在流通方面,我国作为玉文化大国,宋代动物玉器融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向了民间,逐渐世俗化,有了装饰的作用。从宋代佩玉来举例,属璜、环、冲牙等已经不受百姓追捧,取代它们兴起的就是动物纹样,比如鱼虫,飞禽之类,其中尤其是玉龙非常受欢迎。宋代动物造型玉雕能够走入民间,侧面反映了两个特点,第一点动物造型的玉雕贴近生活,被大众审美所接受,被中国文化所认同,第二点是动物玉雕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历史。

在动物形装饰纹饰方面,宋代动物玉雕有一些纹饰特征还影响到了元明清。比如鱼纹、鸟纹、龙纹等。而且仿古玉严格来说也是从宋代开始,其中花鸟纹、螭纹都能看到前朝的痕迹。这也反映了宋代动物玉雕对中国的动物玉雕文化起到了创新和继承并进的作用,在传统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

在雕刻工艺方面。宋代动物玉雕就将生活中动物的神态和玉雕技术高度统一,工艺精湛,神形兼备。是宋人对动物的审美方式的集中体现。在艺术风格上,宋代的玉雕体现出儒家的简洁素雅之美,加之宋人审美注重真实朴素,这种艺术风格反映到动物玉雕上就体现了玉狗的瘦骨嶙峋的模样,这种风格造型的圆雕玉狗的影响非常久远,甚至在元明清时期的玉雕的身上依然能看到类似宋代玉犬的影子。

 二、宋代动物玉雕的题材分类

宋代的动物玉雕当真是做到了刻划精炼、真实自然,着重于用玉雕去刻画内心世界。所以雕刻出的玉器虽然简朴写实,却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宋代动物玉器的其实有着比较明显的特征。宋代动物玉雕以圆雕为主,身体转角处比较圆润饱满,是比较符合中国传统美的圆雕玉器,且圆雕的动物概括性强,栩栩如生。动物的尾巴会紧贴身体,大多数会尾巴会成绞丝状。

宋代的阴刻线会比唐代的粗疏,但是也更委婉,多用于凤凰的尾部、鸟儿的翅膀、龙须等等。宋代动物玉雕大致可以分为:走兽、瑞兽、飞鸟、游鱼四个种类。

 (一)走兽

宋代走兽是动物玉雕中比较广泛的题材,包括玉犬、玉兔、玉牛、玉马等等,宋代的走兽玉雕都表现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造型雕刻手法上极为娴熟,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走兽大部分为俯卧状,呈现两种不同的姿势,一是两条前肢跪于地上,垫在腹部以下。二是前肢伸出趴下,将动物的蹄子用阴刻线进行仿真雕刻。动物的下腹部与臀部之间有比较深的股沟。宋代动物玉雕风格喜将动物表现得忠厚温顺,乖巧可爱,线条简单利落,且动物的体态都比较小,比较瘦。图2-1为高1.5厘米,长5.6厘米的白玉卧犬,这件玉雕作品中的卧犬就是体瘦露骨,脊椎关节和肋骨清晰可见。而且玉狗身上的纹路打磨的非常圆滑,这一点能与明清的玉狗有明显的区别。这件作品较为明显的体现出宋代动物玉雕的特征。无论是腹部和臀部的股沟还是作品呈现俯卧状。

图2-1宋代·白玉卧犬

46ce8da6f0393110aa5370b6c869373f  当然,宋代动物的走兽中不仅仅是玉狗,还有很多别的动物。比如图2-2玉马,玉材为白色,呈盘卧状,微微低头。头部较大,两眼用偏刀的技法将弧线刻出,前后眼角不连,鼻部和口部的刻画极少,双耳立起,鬃毛左右两边

分开。马的中间穿有一孔,用来穿系佩带。

图2-2宋代·玉马

594560152a506f593d757b0529aeaeb8  (二)瑞兽

所谓瑞兽,就是指:貔貅、龙、凤凰、龟、麒麟、龙、螭等寄托了人们美好祈愿的神兽,这类题材富有特色,又数量众多,慢慢的组合到了一起。玉雕界称之为“瑞兽”,是各个朝代不可缺少的题材。神兽题材的玉雕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出现,到汉魏时期上升了了个高度,盛行于唐宋,影响至今。宋代的瑞兽既有汉魏的神秘气息,又有唐五代的趣味性,同时还加入了本朝的创新。阴刻、浮雕、镂雕、圆雕、等也不在话下,还能做到神形兼备。宋代瑞兽造型特点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许多动物的典型特征结合起来,民间叫它们“四不像”。

在特征方面,宋代瑞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胎有骨,有形有势,惟妙惟肖。作品有高度的写实感,神形兼备,在眼睛,胸腹,腿跨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举例来说,腿部的斜雕技法,将眼球雕刻的向外突出,肌肉饱满,这也充分体现出雕刻技术在宋代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瑞兽前胸和背部腹部都采用鼓形圆状,充分满足了人们对“招财进宝”的想象,所以让百姓爱不释手。要想更加了解宋代瑞兽,可以通过圆雕和纹样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圆雕

图2-3这件白玉瑞兽,前半身俯下,眼球外凸,脸颊上刻有半圆纹饰,鼻翼较宽张嘴露牙,身躯建健壮,雕琢简洁,神态威猛可掬,为宋代的经典造型。这也体现了宋代圆雕作品通过对唐汉圆雕作品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图2-3宋代·白玉瑞兽

0e387bbba14a0a784661539ea299c3f9  宋代玉龙是动物玉雕中运用比较多的造型,宋代玉龙古朴细致,在细节处进行着重刻画,表情狰狞,龙趾尖锐,后期和一般兽类的身形有了明显的区别,夸大头部、四爪。龙趾数量开始有了区别。并且玉龙中出现了仿古玉,借鉴了先秦的玉龙样式,使得宋代玉龙更加丰富。

图2-4作品宽3.5厘米,厚0.4厘米,长11.2厘米。扁平双面透雕,玉龙用阴刻线刻出,玉材温和细腻,有两条龙刻于玉佩两端,侧首回看,颈部分布龙鳞纹,龙眼瞪起,龙嘴张开,龙鼻上卷。上廓有双凤回首,下廓有勾云纹,整体灵动,线条温婉流畅。

图2-4宋·白玉龙凤形佩

0024038acbd458d3b66b644e308f5d07  1.纹样

宋代的螭纹在玉璧上的应用尤为广泛,螭的形象也非常多变。有浅浮雕和高浮雕两种工艺技巧。在图案上也有单螭、双螭和子母螭的差异。除此之外还增加了各种辅助底纹纹饰,例如谷纹、云纹等。螭纹五官较为集中,位于头部前端,头部较为窄长,脑后长角,颈部细长。鼻下有阴刻线,肩部更加丰满厚实。四肢关节棱角分明,身躯更加纤细了一些。尾部有绞丝尾、花叶分叉尾和卷云尾,整体形态温和。

图2-5作品外径7.5厘米,厚1.8厘米。正面大小双螭浮雕雕出,眼口鼻皆在头部前端,耳朵卷起,毛发向后飘起。两前足高举,整体为首尾追逐状。背面以密集的阴线刻画江水螭龙的景象,躯干粗壮雄厚,有翻江倒海,磅礴之气。

图2-5宋代·双螭纹壁背面

a48b9c4190fafacd81043963e3c84849  龙纹在宋朝玉器上的使用也十分广泛,龙纹风格独特,种类较多。总体特征表现为:龙头部长而窄,眼形细长,嘴角大并靠后,上唇薄而长,唇尖上挑或前卷,长发,呈飘拂状,龙颈与肩处似有一道阴刻粗线相隔,腿部上端似有火焰纹,龙身有网格状鳞或鳞,龙尾似蛇尾,三趾足。周围常常有海水、云层作为陪衬。有如腾云驾雾一般[2](P2)。

图2-6作品为长6.3厘米,换4.9厘米,厚0.5厘米的龙纹玉器。玉器质地温和,呈扁平形。雕刻的龙昂首挺胸,椭圆的眼睛炯炯有神。上唇翘起,下唇上卷,龙角后仰。身上长有翅膀两双,尾部外翘,造型出神入化。

图2-6宋代·玉龙佩

6371135fc39fffbc7ae8bdb2c07f28dc  (四)飞禽

宋代的花鸟画对当时的飞禽玉雕影响巨大,绘画雕刻与一体。体现出了宋代现实主义的世俗感。飞禽题材的玉雕取得的成就多体现于玉器的装饰上。比如白玉鸿雁牌饰、白玉镂雕花鸟配饰、青玉鸿雁牌饰等。宋代飞禽题材玉雕继承了唐汉五代的部分传统,在种类繁多的平面造型的配饰、簪花中较为常见,多以花鸟鱼虫进行表现。鸟儿多有衔花、孔雀、凤鸟、飞翔中的双鸟、停在花鸟中的鸟儿,飞鸟的姿态也丰富多样。鸟儿或展翅飞翔,或回过头轻轻梳理自己的羽毛,或停飞休息。飞鸟的羽毛层次鲜明利落,细致入微,头部刻画较少,眼部有小圆圈、三角形阴刻或细长丹凤眼来表现。翅膀较大,或占身体一大部分,或超过身体。鸟身边缘的绒毛用短细的阴刻线表示,当鸟儿呈现飞翔姿态时,会用横线来分割体现出羽毛的层次感。尾部用阴刻线进行雕刻。

图2-7作品宽3.8厘米,长7.6厘米。玉器呈青白色半圆玉片。上有透雕孔雀衔花图。玉器中的孔雀回首,双翅张开,雕刻有平行的纹样,尾巴较长散开,均匀分布有鳞片纹样,上有透雕圆孔。多层次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中无论是孔雀还是花朵都有一定的立体感。

图2-7宋代·玉孔雀衔花饰

57833c66f448d20f4d435aff02db1e45  图2-8作品通过娴熟的技巧,将玉鸟和衔的花草组成了十分优美的构图。鸟身横拖,长长的尾部羽毛分散卷开,展开的翅膀上有两排阴刻线,中为横线。全件为白玉透雕,身形柔弱无骨,转弯处婉转流畅,线条起伏弯曲自如,更加深了鸟儿的生动感。

图2-8宋·白玉鸟佩饰

c35dcff1c8362d15d62bf91b5eb23510  (四)玉鱼

玉鱼在宋代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鱼身挺直,刻有网格纹,用单阴刻线或者双阴刻线表示眼睛。有的身形细长,周身无鳞,鱼身弯起只有鱼鳃有阴刻纹,用小圆圈或者凹陷表示眼睛。还有的鱼身宽,鱼嘴突,鱼身无鳞片,中部刻有一条水平的阴刻线。每种都有不同的造型和纹饰,下面就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1.造型

在造型方面,宋代的玉鱼与商周时期的身形比较扁长的玉鱼不同。宋代玉鱼多为鲤鱼状,身形宽而肥,口部衔有莲花荷叶。白文源在《中国古玉》第九节宋辽金玉器中论述了宋代玉鱼佩的鉴定:“鱼形佩分为有鳞鱼和无鳞鱼两种,有鳞鱼多作或鳜鱼形象,鱼身雕刻网格状纹作鱼鳞,背鳍作锯齿状,而且每一齿上都没有阴刻的小尖角。这类鱼常口衔水草,旁边有荷花等植物;无鳞鱼为瘦身形,鱼身窄长鱼眼多用一小凹坑来表示,尾部分叉,翻卷向两边,并有细长的随形阴刻线。鉴定宋代玉鱼佩时,在把握宋代鱼纹特征的同时,要注意鱼身侧的水草,荷叶等植物,它们应该都具有典型的宋代雕刻特征,如草叶中心凹下如折合一般,叶脉用阴刻线,排列整齐。”[3](P34)。

图2-9作品高1.9厘米,宽1.6厘米。玉鱼外形圆润,颜色为乳白色,平额尖头,鱼鳃有月牙纹样,和鱼嘴、鱼尾、鱼鳍都使用了阴刻线的技巧。鱼尾上卷到和背鳍平行的位置,末端呈锯齿状,整体无繁复装饰,简单朴素。且应为南宋民间玉雕中比较精致的作品。

图2-9宋·鱼形玉饰件

b3340b7ab1ab5cccf3558ae6cf9ffdc9  2.纹样

在纹样方面,跳跃鱼纹是宋代的创新型纹样,它给人感觉古朴素雅通体或没有装饰,或有斜方格状、圆片状装饰,尾巴为两岐形或扇形,小点眼或者圆圈眼能够让鱼儿更加活灵活现。在西周鱼纹锐减之后,宋代的鱼纹再次盛行,成为宋人常拿鱼纹图案来寓意吉祥。

图2-10鱼纹为片状雕刻,是由一对肥鱼组成,符合宋代玉鱼较为肥大的特点。双鱼左右对称,呈同心圆状,大头小圈眼,鳃部有弧形纹饰,鱼身有交叉短弧线刻出鱼鳞,鱼尾排列有阴刻线,背鳍用短小细密的斜线表达。

图2-10宋·玉雕双鱼圆形佩

dfec91473f1db97327bd83a0fea8e550  结论

本篇论文对于宋代动物玉雕造型进行研究,分别从宋代动物玉雕的造型特点、纹样特征、动物玉雕的成就和艺术风格分析四个方面总体介绍宋代动物玉雕。但是仍然存在研究方向单一,研究内容不够深入透彻等问题,对于宋

代玉雕的整体论述不够全面。将来还会在宋代动物玉雕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何少峰.宋代玉器,古雅兼具烟火气[J].收藏.拍卖,2019(07):54-59.

[2]何松.中国宋代玉器的主要特征与文化艺术风格(下)[J].超硬材料工程,2010(1):58-62.[3]白文源.《中国古玉》[M],五洲传出版社,2005.[4]张玉橙.北宋圆雕骆驼[J].文物春秋,2002(04):70.

[5]朱伟.连云港市博物馆馆藏宋代蟠螭纹玉璧鉴赏——兼论宋代玉器的俏色巧雕工艺[J].亮鉴.2018(144):24-25

论宋代玉雕动物的艺术风格研究

论宋代玉雕动物的艺术风格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2月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5082.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1月14日
Next 2024年2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