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冠中的艺术特点

 摘要

吴冠中,作为中国著名的画家,基于林风眠中西融合观,他开始深入对油画与本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与研究。他知道中国画最显著的优点是笔墨技法、色彩丰富,以及画的虚实结合。画家的笔通常是随着心情而动,一笔一划中蕴涵着画家心中的情感与韵味。而吴冠中主要采用中国绘画中的黑白色彩、笔墨趣味、构图等,并与西方绘画艺术的语言形式相结合,这样使得绘画融入了东西方的情境,使得绘画集形式美与意境美为一体,吴冠中认为形式美是所必需的,但形式美是为了创造丰富的意境的,因此他使得油画艺术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也使得油画艺术本体语言的视觉张力扩大了,通过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使他形成了自己不一样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吴冠中;油画;形式美;意境美;中西融合;中国精神

 一、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吴冠中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擅长油画水墨,并在艺术理论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而对于中国来说,20世纪是绘画发展翻天覆地的一个世纪,也有着很多的问题,有着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融,也有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创新等等方面,而吴冠中都通过自身实践,然后正面地回答这些问题,使得自己有了极为丰富的艺术成果,并且推动时代的发展,而今天,对于油画如何继承与发展,并且如何与外来文化兼容并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吴冠中在油画艺术上的造诣,使得中国油画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也在启发引导着当代油画的实践者。基于林风眠中西艺术融合观的基础上,吴冠中致力于研究中西方绘画的不同观念,还致力于研究油画以及本土文化。他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绘画中所描绘出的意境与西方的绘画技术相结合,使得达到形式美的同时,也追求意境美,这使得优化的内涵更丰富了,并因此吴冠中有了他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而他内心一直秉持着祖国故乡的情感,与大众的审美相一致。而他的艺术有很高的造诣,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当代的油画的发展。

 (二)研究现状

吴冠中受到了中国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也一直饱受争议,而由于历史的局限,社会经历等各方面因素,因此每个人对吴冠中的评价也不一样,虽然饱受争议,但吴冠中的艺术成就是不容置喙的。国内外一共出版画集约40余种,文集达到了二十多种,而对于油画艺术的学术论文有非常多,虽然对文化艺术本体的研究不多。在二零零七年,湖南美术出版社曾出版《吴冠中全集》,其中包含着吴冠中的水彩画和油画水墨作品,总共达到了约两千零四十八件,其中油画作品约六百件,艺术文论226篇,这本书对于研究吴冠中艺术作品十分具有价值。

 二、吴冠中的生平

  (一)家境与画缘

吴冠中生于1919年,卒于2010年,笔名为茶,户籍地为江苏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而母亲是出生于落败的大户家庭,主要靠养蚕种稻,母亲具有审美天赋,吴冠中兄弟姐妹共六人。由于他是家中的长子,因此吴冠中被寄予了父母的厚望。由于家境贫寒,使得吴冠中一生勤俭节约。一九二六年,吴冠中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缪祖尧老师对他有着美术启蒙教育。而后他通过努力,又考上了宜兴县立的高校,然后开始更加努力的奋斗学习,他有着极其优异的成绩,使得他想要探求生命的意义。1932年,他从鹤山高校毕业,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江南的名牌中学他上不起,又不想当小学教员,所以他的目标就转向江苏省无锡师范初中部了。当他即将要进入省立无锡师范的时候,他再三思索又去了浙江大学代办的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电机科,他一心想要用工业来拯救国家,而在这所学校,他遇到了改变他生命的人朱德群,在朱德群的引导下,他开始放弃公业转向艺术,他曾经说过17岁的他对艺术着迷,无法自拨,忘记自己是农家穷孩子,为了好不容易考上的浙大高工的电机科。吴冠中一直寻求着精神的自由,而朱德群改变了他的人生,使得他从此开始他的艺术生涯。

(二)探索与创作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的民间绘画艺术为工农兵政治服务,呈现出工具性特征。刚过而立之年的吴冠中于1950年秋从西方取来“真经”,坚持从艺术的本身出发,希望艺术种子在故土里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理想是美丽的,现实是无情的,注定要开始很难。吴冠中首先回到家乡去见他很久没见的家人,在家里呆了几天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他向学生介绍西方绘画大师及其经典作品,传授西方现代艺术的精髓,教授自己的艺术思想、情感和形式规则,他说艺术是一种疯狂的情感成因,希望西学东渐的学生什么都可以。这给学生带来了不同于“乐宾”美学的艺术,拓宽了“乐宾”美学的视野。然而,学生。当时的客观现实认为西方现代艺术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吴冠中的艺术是“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堡垒”和“资本主义艺术”,那就是“社会主义的癌症”等。当时文化部的指示要求任何艺术家的艺术方向都要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创作艺术,并对党和国家规定的思想进行艺术表现。XX绘画的主流是革命现实主义,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而不仅仅是欣赏而已。吴冠中的艺术观不符合当时的政治服务艺术政策。195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的第二年,吴冠中因追赶“文艺整风”运动而受到批评,这是不可避免的。吴冠中作为一名国资留学生,自尊心高于一切,不能接受不合理的批评,隐瞒真相太痛苦了。不久之后,吴冠中从中央美术学院转学。

 三、吴冠中的“形式结构”

  (一)不拘泥于透视法构图

吴冠中油画是中西艺术融合的产物,图像语言丰富多变,构图是图像的最大综合,对图像的整体形态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对中西艺术融合的探索,首先遇到了构图问题,中西绘画有着不同的构图规律。中西绘画的显著差异在于意象的空间表现,即中西绘画的透视差异。西方画家主要使用线性透视、光透视和空气透视等元素,在二维平面的三维空间中复制对象的图像,从而创建对象的三维效果。西洋绘画中常见的复合形式包括金字塔式复合物和地震式三角复合物。中国画家不欣赏科学视角,其自然物体的输入方法超出了客观距离和视觉感知范围。中国画中的空间意识就像是一种通过音乐和舞蹈产生的空间感觉,有情感和个性的表达。他们的视觉可以自由穿越三维空间,根据记忆和想象在同一二维空间中表达不同的视觉区域。中国画的构成不限于客观对象,强调主观情感,强调画面的开合、布势、虚实、主宾、意象和画家观念意识的存在。中国画构图样式主要有:“全景”式、”C”形、”S”形构图等。

中国古代画家游山玩水,把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以想象或记忆为精神寄托,创作作品。李可兰先生说:“这个组织是组成构图是对所描绘对象的本质特征进行把握和整理,称为“管理岗位”,在布局和规则上,加强艺术表现力和吸引力。山越高,水越远,花越红,树越茂盛。”虽然中国画家只面对一张四尺高的米纸,但他们可以同时打开和关闭。因为他们已经将“视觉体验”融入了他们的脑海,创造了巨大的山水,他们不需要登上飞机就可以获得大场景。

 (二)灵动变化的线条

画艺术的造型元素,例如点、线、面等是绘画形状最基本的工具之一,也是物理形状和运动趋势的最简单明了的外轮廓形状。画家通常更注重线条在图像中的作用,但每个画家对线条的看法不同。有的只画大象的轮廓,有的是为了画形状的美,或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由于中西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差异,以及中西绘画材料的差异,对中西绘画线条的理解和运用也呈现出不同的文体特征养老金中国画强调韵律,气是气,韵律是节奏的氛围,节奏是抽象的、无形的概念。是作品的内涵和深度,体现了艺术家的文化艺术,这种最具代表性的抽象节奏应该是书画中的线条。除了表现象的抽象性外,它还有自己独特的轨迹外观和独立的审美价值。

只有在印象深刻之后,线条才逐渐成为画家表达情感的手段但是,西洋绘画线条的内涵和生活仍然不比中国画线条多,这需要更大的思想、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来理解它的抽象内涵。中国画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更有利于表达线抑制、干湿、优先等,而油的颜色厚度和刷子的硬度反映了线条的丰富性和流动性。正如房龙所说:“这里有什么样的绘画设备来决定画什么样的画。你用火柴在粗糙的纸上绘画,效果与用优质笔和蓝色黑色墨水在柔软的黄色平行丝网纸上绘画大不相同。

吴冠中一直强调中西在美学上的相似性,为了超越油画材料介质中的线条书写限制,他采用硬材料直接涂抹在油画的底部,描绘线条的肌肉效果,或者重新填充条纹以获得正是他的创作方法“不择手段、择一切手段”,也体现了石涛的“绘画规律”的艺术理念。

图1.吴冠中《老虎高原》墨彩作于1989年

384ee73d7a94cf5338ef577f2e5effa8

这幅《老虎高原》作于1989年,这是吴冠中艺术创作的成熟期。从画风、创作手法或作者的感受来看,吴冠中对形式美的追求形成了一种惯性,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是吴先生吗关中把高耸崎岖的高原、水泥的风、陡峭的山峦,化作抽象、咀嚼的老虎,把黄土山区复杂连绵的自然景观,化作简单的老虎形象。正如作者所说,“我到黄土高原的第一感觉就是面对壮观的老虎”,在运用和处理点、线、面、色等基本元素时,吴冠中在结构周围用了混乱的线条,黄土高原景观与发展趋势这个画面中的线条当然是张力、扭曲、蜿蜒和复杂的,在远处到附近的沉默和扩张,却又不失张力。

 四、吴冠中的色彩表现

油画的表现力与色彩密不可分。对西方画家来说,色彩就是生命。一个没有颜色的世界是一个不被认可的世界可以。各种各样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精神感受。颜色本身有一定的表现力。画家用色彩来增强形象的魅力提高。吴关中热爱梵高,热爱他的色彩和激情。在现代绘画之前,西方绘画通过光影来创造空间体量,而中国传统绘画则不然。画家更注重整体的内涵形象。认为物体的影、光、影都是转瞬即逝的、随机的,但事物的核心却隐藏着“精神气质”。再现或描述世界上复杂多变的彩色图像。黑白是中国画色彩的主体。它们不是再现或模仿实物的色彩,而是通过色彩形象来混搭色彩的质感,传达形象的“魅力”。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运用

南齐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运用方法。规则是把他可感知的色彩知识转化为一种与他个人感情相联系的精神体验,颜色是感性的设计。开始西方画家并没有把黑白画带到世界上颜色范围。吴关中说:长期以来,西方艺术的色彩特征论者只是模仿者,他们没有意识到,当色彩远离他们的依恋时,他们宁愿独自行动这个印象派画家,它对颜色分辨率做出了巨大贡献,发现了颜色因子的活性,但将黑白排除在颜色之外。

因为根据科学的光学原理,黑色被认为是所有颜色的终点,而白色包含所有的颜色。专注于改变光线颜色的印象派画家在屏幕上接近黑白出去。尽管如此黑白画已经被马蒂斯、毕加索、波拉克等现代西方画家所接受,他们的绘画与吴冠中的绘画完全不同。在中国画中,黑、白、灰的顺序不受光源颜色和固有色彩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多变性是的。是的黑白平面图的顺序是对建筑画面的概括,与简单直观的审美需求相对应对中国人来说,因为他们以视觉神经知觉为主,这也是主观的,按照老庄所宣扬的朴素之美,也作为大美知道了。那个在他的油画作品中,黑、白、灰的运用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借鉴。

 (二)吴冠中色彩运用的独特之处

在色彩方面的探索吴冠中探索也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一方面追求浅灯光下颜色的简洁和明亮,逐渐将黑白引入图像中,融入或融合到彩色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它是以黑白灰色为基础的,或者用黑色或白色从大象的颜色描述切换到内心情感色彩的表达。当吴冠中的油画被打开时,正是他的“五颜六色的面孔”给了观众一个五颜六色的世界。纵观吴冠中油画的整个发展过程,绘画语言的发展总的趋势是从繁复到简约、构图、色彩、造型、山水等绘画元素的简单化。简化是对知识的提炼和提升语言。他的探索油画的形式性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性,也是他成熟艺术风格的标志。他作品的颜色首先给人以美丽和优雅的感觉它的简练而纯净的色彩来源于它的艺术升华,它达到了一定的升华高度,简练但不简单、干净却不单调。它不厌倦繁琐的细节,不受固有色彩、环境色彩、天光等复杂的教条色彩原则的约束,也不强化物体的影子和光线,欣赏它的色彩感受和美的形态规律。在确定物象的空间体积时,它将重点放在组与组的颜色之间的较大关系、较大的排列和动态,通常是对相同或相邻颜色进行短暂的冷暖对比或明度对比,以尽可能保持颜色饱和度,并尽量保持总体色调平静和他有意识地运用油画中色彩的黑白灰色效果创造了墨色魅力,把色彩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语言工具,色彩在他的笔下有灵魂。

图2.吴冠中《绍兴河滨》油画作于1977年

40287cfac407ae90e84ab484e2f9f512  比如吴冠中笔下的《绍兴河滨》其所描绘的江南风景小镇的一角,将西方描绘自然的生动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融合,为江南赋予了色彩,作者刻意点缀的色彩,不仅是他们心中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更是黑天花板、白墙中无尽的乡村气息。这些民间色彩与画家的文学情趣息息相关,当然也孕育了一种粉饰而不庸俗的美感。

 五、吴冠中的笔触

吴冠中经常说,“用各种办法来提升画面效果”,他的文章《笔墨等于零》中曾说到他对笔、墨、色基本元素的看法。他所主张的是笔墨应当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观念,而他本人认为笔墨十分重要,因此他的油画作品中都蕴涵着笔墨趣味。笔者通过分开吴冠中油画中的线条来进行研究,这样显得更有直观性,也能够体现吴冠中油画作品线条更具个性化。我们通常认为点线面是造型元素,却忽略了笔触,但其实笔触对于物像的表达、传递画家的情感,并且展现形式美都存在着影响,也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的绘画主要讲究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笔触能够很好地表达情感,笔触的细腻粗放,不仅是需要表达画面,也需要表达画家的情感,而吴冠中认为画的内容不重要,用什么方式来话更加重要。他认为艺术自身的自律性以及语言的纯粹性更为重要,认为不能过分关注画的内容,应该注重如何将深层情感表达出来。在《古画品录》中,南齐谢赫曾提到过骨法用笔与气韵生动,认为这两者是中国画笔法最基本的,笔墨不仅能够体现出对绘画特性的把握,也能够体现出事物的本质。因此中国画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

图3.吴冠中《交河故城》油画作于1981年0ddefffdc910e48fb7ec7f8b3ef5a0b3

从这幅画中我们既能看到西方绘画中的“泼彩”,也能看到传统水墨画中“勾勒”的笔法,残垣断壁交河故城与盘旋飞翔的乌鸦也更加趋于抽象。能够更深刻的揭示古堡的凄凉历史的沧桑。在七十年代之前,吴冠中的油画艺术侧重于写实,随着改革开放后,他的油画语言变得更丰富了,充分运用了水墨画的笔墨趣味,并使用了西方笔触样式,使之相结合。因此这些作品是不可预料,也不会重复的。而抽象表现主义是要超越视觉印象,主要表达的是画家的情感及体验,而吴冠中对任何对象的描绘,都是运用中国水墨画的笔墨趣味,并建立起一种简单化的形状与线条,虽然看似随意,但一直蕴涵着他的理性思想,并且他十分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注重虚实的对比统一,同时也注重点、线、面、色相呼应,并且他十分注重画面的情感。他认为,这情感是寓于作品与生活之中,还存在在群众与作品之间的。

 结语

本文从吴冠中油画的角度进行考察,跟随吴冠中油画的探索过程,分析其油画的发展脉络和各个阶段的语言特点,捕捉其油画的个性美及其深层动因。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已经成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接受西方现代绘画教育。他擅长中西绘画,融古今于一身。他扎根祖国,热爱祖国,艺术创作立足本民族传统文化,坚持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艺术创作理念,毕生致力于研究中西艺术的融合;他在保留油画本体语言纯洁性的同时,不放弃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吸收西方现代艺术典范法精髓,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艺术理念,他将中国画的情趣和艺术观与西方现代油画语言的生动表现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写意油画;他的油画在形式美中包含意境与情感,遵循形式美与意境美的高度统一。这一形象传达了具有东方审美特征的诗情画意和不断演变的时代风格。

参考文献

[1]刘垚梦.美育人生——百年吴冠中:沟通中西绘画艺术之桥[J].美术观察,2020(02):35-36.

[2]柴佳.黄土高原风景在油画中的诗意表现研究——以白羽平风景油画作品为例[J].艺术研究,2019(06):16-18.

[3]胡明强.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探索——献给吴冠中先生诞辰百年[J].美术,2019(11):64-70.

[4]晏旺.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J].艺术评鉴,2019(19):43-44.

[5]郭煦.心灵风景——吴冠中风景油画赏析[J].艺术品,2019(06):68-71.

[6]许润方.吴冠中水墨艺术[D].山东艺术学院,2019.

[7]唐霞.吴冠中水墨画的现代性表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8]张轩轩.吴冠中油画构图形式的意境营造[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26-27.

[9]杜珊.70年代:“粪筐画家”——吴冠中的民族乡土情[J].艺术评鉴,2019(09):30-31.

浅析吴冠中的艺术特点

浅析吴冠中的艺术特点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2月2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7335.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2月20日
Next 2024年2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