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所作词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和离愁别绪,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古语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李清照却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其精通诗词,她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本文试以李清照三个不同时期的词作来解析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封建礼教;艺术美
一、李清照婉约词的创作背景
在我国宋代,李清照是一位极为耀眼女作家。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她,不仅精通写诗作文,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也擅长对音律颇有心得。在如同璀璨星空的中国古代的诸多文学家中,她就像一颗闪烁着奇异光芒的明珠,绽放异彩。在中国文学史上,如此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寥寥无几,即使是对比世界,也是少有。
李清照,她给自己取了称号,就叫易安居士,1084年在济南出生。自幼时起,就在文学和学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父亲李格非,曾当过礼部的员外郎,学识渊博,精通书法、历史和文学等诸多方面。其母王氏,乃是当朝状元,姓王名拱辰的孙女儿,文采极高。因此其幼年便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幼时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女子。她不像那时社会上一般的闺秀把自己锁在闺阁之中而是经常走出深宅大院投入自然的怀抱寄情山水展现出她那春春蓬勃的气息
建中元年,她遇见了他——赵明诚,两人情投意合,坠入爱河。她嫁给了他,二人琴瑟和鸣,共就一段佳话。可在大观元年(1107),他的父亲病逝,一对璧人至此回青城生活。可惜的是,李清照的生活环境从此转变。又是靖康二年(1127),二人先后走向江南避开兵乱。令她悲痛的是,1129年,他死。她历经了动乱沧桑之后,在杭越等地漂泊,在孤独中度日。早先一帆风顺的生活,与之后拮据并且窘迫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大的震撼了她的心,无限的感慨、无穷的愁绪弥漫她的心中。而她的词的风格和情调,终究是因为多种因素如时代、社会、个人经历而产生变化。尤以她的后期作品呈现更为深刻的情感。李清照以其抒情真挚、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成为宋代词坛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优秀的文学作品,流淌着的是作者的血泪真情,是对当时的自然社会及社会状态的情感体验,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天才女性,我们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到的是她的生命动,是她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的展现,是她情感生活的自然流露。在这些词中,我们更能看到词人对自身情感的自我认识和体验,感受到词人痛苦却又执着、热烈却又孤独的人生追求。李清照作为时代的前锋,她以其伟大的作品,昭告那个时代独立自强的女性精神!李清照的词,充满了纯净高雅的女性意识,这在描绘其自我的生活的词中得以展现,如《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李清照借其对“花”的关心,借海棠感叹了青春易逝。李清照着眼于女性特有的心理,塑造真实可感的自我形象,表现出了她对易逝青春的珍惜,抒发了她在爱情中的烦恼忧愁、幸福快乐。李清照的词作,无论是其思想还是其内容,都处于当时的主流文学之内。受时代所限,她本人不具备当代女性那样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在男性作家占绝大多数的宋代词坛上,李清照女性的身份及其作品的女性视角和话语,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对真实的展现女性生命体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特殊的人生经历,独具特色的艺术气息,极为敏感的审美体验以及超凡脱俗的文学才华使得李清照在一众作家中别具一格,她在后世史书中铭刻了女性心歌。以她独有的手法、独特的经历和瑰丽的语言,构成了特有韵味的“易安体”。李清照这种特有的女性特征,使她成为唯一堪与众多男性作家媲美的女性词人,也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婉约词宗的地立。
二、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一)、思夫愁绪,情真意切
她是如何表现她对他浓烈的爱与爱情的?《醉花阴》一词可见一斑。此词的角度是重九时怀念亲人。用此词寄给他,自然表达其感情。此词用了非常含蓄的手法表达其含义。比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运用了检视自我的手法,写了那萧瑟的西风轻轻的吹动那薄薄帘子,最终却少妇容颜出现,她比那菊花更显憔悴,用意境表现这苦涩的相思,意境就好像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等。但是她并不过分追求浓丽,而是用了菊花比喻自己。它是一种直接的观察,也是一种作者独特的力量。例如“薄雾云愁永昼”中的“永昼”在古代诗词中一般用来说明夏天。但是在此词写作的时候,深秋已到,这只不过是一种在心理上的时间错觉。借此机会,笔者点明独守空房的感想。”瑞脑消金兽”,写的是坐在香炉旁,慢慢看着香炉里的辛香缓缓消失,作者的孤寂可见一斑。“半夜凉初透”,明显暗示着她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凉”字面上指温度,实则描写心理,写着情感的忧郁和内心的凄苦,以及思念他的愁绪,却又莫名的委屈,隐晦。李清照以其素雅平淡的文字,将她凭借敏锐捕捉到的一抹转瞬即逝的真情表达以及形而上的和难以描述的大脑皮层中的感情表现出来,让它能够为平明大众所看见和把握。其对现实生活的寄托和对情感的虚幻表露均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的魅力强烈的一般人也能看出。另外,他和她一对璧人郎情妾意,有着一样的诗词书画情感,还有如收藏古董的共同事业。在这样的封建时代,在恋爱没有自由,只有靠媒人言语的时代,真是天作之合。但当这对活着的璧人之间产生隔阂,便滋生了读者对的“愁”的极为深层次的体验。
(二)、春愁秋思,绵绵难释
而李清照的词,能用理解的语言写出细腻感人之情,独具特色的意境她只需要用一般的语言即可创造,并且极具感染力。《如梦令》一词可见一斑。其中“绿肥红瘦”四个字用来描写海棠的叶子比花朵要多很多,实际上非常凄美,却又非常的含蓄。一直被词评家称道,词作的背景是发生在春天晚上的一场风吹雨打,词人料想园中一定是绿叶多、花多少。“绿”和“红”是截然不同、泾渭分明的两种颜色。“肥”和“瘦”是两种情况。这儿的”绿”和”红”是用来比喻叶和花的。使用“肥”和“瘦”来表现叶子繁茂,花朵凋零。独特,生动,意象,本为寻常之词,但是李清照一用便十分生气勃勃,味美耐嚼。并以绿叶的繁盛,红花的缺乏,暗示春的消逝,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于春的消逝的悲叹。很明显,作者在抒发忧愁的同时,不忘字句精审,而且很有创意。无论在文字的精炼上,还是运用所谓的修辞手法上,这个句子都很有创意。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读者可以看到李清照细腻而深沉的思绪,从而可以更多地体验到她增加的多种愁思。比如,这首诗描写了她在第二天清晨,急切地向其他人打听外面的变化,粗心大意的“卷帘人”却答道仍是海棠。对于这一点,词人不能不用两个连用的词语和一个“应是”来改正他的疏忽和错误,恰巧表现出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和认真的推理。如此一位细致入微,却又敏感的女人,怎能逃脱世间的各种愁情?很明显,她的词句可以通过一个极其平凡的小细节,表现其性格特征和丰富的内心,所用的词语平淡而浅显,意境却委婉而深刻。在话中另有他话。同时引发我们对作者“愁”的认可和忧虑。再看《一剪梅》这首词。这是一个被李清照用来抒发其离别之情的小词。结婚后的李清照,两人情投意合。曾经得离别,即使只是短暂的分开,也会给向来敏感的李清照创造一个独处闺房、孤单无聊的忧伤。“红藕香残玉簟秋”这一句,用“红藕香残”来表现荷花残落不堪,可以说是点睛之笔:那是一朵已经飘零而又尚未凋谢完全的荷花,色泽和芳香的气味还有残留。但已经伴随秋风萧瑟,逐渐消退。竹席间颇有清凉之意,暗示了作者此时孤单寂寞,写了主观上作者对于这萧瑟的季节的感受。“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描绘的是出去游玩的情景。由“轻解”二字,无精打采、茫然的忧郁神情从作者身上传递给我们。本来是借游玩来打发时间和思夫之情的,可依然难消。“独上兰舟”其中有一个字,“独”字隐含了作者孤独出游的难受。她在孤独和思夫之情中陷入死循环。“云中谁寄锦书来”应是作者想像出来的词,作者想像夫君也应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就是作者对自己问题的回应:雁来了,信也要送到我这一片月光下的西楼!这幅景象,收到雁送来的书信,该是诗意弥漫,却又是多么凄苦!这一句确实是含蓄而曲折婉转的。下阙“花自飘零水自流”是由退而求其次的回归现实。“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愁绪被眼见着飘零的落花,潺潺的流水触动。流下眼泪却又触动了作者别离之情。闲愁是相思的产物。但是,尽管思念之情相同,却又不能彼此倾诉,只有各自孤独地忧伤。将“一”与“二”在词中对偶,再与上一句相连,就会产生连贯、矛盾的效果。此情无计可消,只是皱眉,却已经上了心头,表达作者深深的思夫之情。
三、婉约词抒情的艺术手法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白描这一种传统的方法。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上,是指不用过多的渲染,不用华丽的辞藻修饰,更不用曲笔陪衬,是以朴实的文字准确地描写出生动的文学形象。李清照作为一位以白描著称的词人,在她的词作中,她直抒胸臆,感情直接细膩,语言朴素流畅,音律优美和谐,毫无造作之态,有自然之美。读者的内心,就被李清照那词语中深刻的思想震撼了。
《如梦令》表现了她在她的少女时代的热情,诗歌大意如下: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首先作者用通俗浅白的话语描写了女主人整夜就在为这场风雨所带来的影响而担忧,在这一夜的辗转中,她有着太多的梦想,因此,她–早起来,便迫不及待的向卷帘女发问,“问”的内容并未出现在词中,词人也早已知道事情的答案,但却却更能反映出了她心中的焦虑与迫切。李清照并未对这种急切的心情直接描述否则会冲淡心灵活动的浓度,降低词的情感意味。这首词,女词人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早上起床后对昨夜的追忆这一普通的生活股。从昨夜的风雨大作,女词人与侍的问答,朴实的文字却准确的描绘出女词人惜春但不伤看的形象。在这首李清照对爱情追求的词作《浣溪沙》,诗歌大意如下:贴花如绣的脸庞莞尔一笑,就像盛开的荷花。头上斜插的鸭形发饰就像真的要飞一样,衬托的脸颊更加美丽、更加生动。眼波流转,一下就让人猜到应是在思念着谁。这首词.特写的是少女恋情中的状态过程,通过了人物在特定坏镜中的几个特别的动作,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将少女恋情的心情状态。姑娘们眉目传情,姑娘们敢于打破封建约束,与情郎约定出游等等。
少女用于恋爱的精神被具体的表现了。特别是这句“眼波才动被人猜”心理描写十分生动细致,姿态百出,情感曲折,将少女勇敢胆地追求美好爱情表现得生动形象。这首词抓住了恋爱中的少女的性格特点进行描写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又如李清照晚年所作的《咏遇乐》,诗词大意如下:“落日的余晖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如今这一个劫后余生的人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烟雾渐渐地浓郁,笛子还吹奏着《梅花落》的怨曲哀声,究竟谁能知道还有多少春意?正当元宵佳节日暖风和天气,转眼间难道不会有骤降风雨?有人来邀请我参加这般宴会、驾起宝马香车来接,被我谢绝。
难以忘怀在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闺门中的妇女多有闲暇游戏,记得特别偏爱正月十五那天,头上戴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还有用美丽的金线撵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到如今形象容貌十分憔悴,乱发像风吹雾散也懒得梳理,也懒得夜间出去看灯了。倒不如偷偷地守在帘儿底下,听听外面别人家的欢声笑语。”元宵佳节,词人杭州城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歌舞升平的景象,油然而生的是思念故国之情大经的元宵盛况立刻浮现在眼前,丈夫去世,孤苦无依,国破家亡的痛苦一涌而上。
通过古今对比,借景抒情,以乐景写悲情表现了词人并不是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在品位元宵佳节,而是在独自咀嚼国破家亡的悲凉与苦闷。
四、李清照婉约词的语言艺术
(一)情感鲜明的色彩美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古往今来,诗歌通过使用被各种颜色进行描写并且塑造的意象表现其情感的传统。李清照深刻地意识到色彩在抒情意境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她从不孤立地使用色彩,而是使用色彩对比的手法,亦将自己的感受与入目色彩有机融合起来,画面十分绚丽,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同时使情感表现的十分热烈,使读者也把自己的意识融入在她的意境之中,增强了词的意境感染力。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宁静幸福的,李清照在少女时代受家庭环境影响,性格活泼开朗,不拘于深闺绣楼之内,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充满了欢乐。李清照在少女时代喜爱到郊外游玩,她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的美景之中。对于这种生活,李清照常常采用明朗、清新色彩的词语,来表现美好欢快的情景,展现出少女的蓬勃朝气与欢乐心情如《如梦令》:长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由于作者心情开朗愉悦,对往事的回忆采用多种鲜明、格调轻快的色彩组合的方法,给词带来浓郁的画意。彩色的晚霞,蓝蓝的湖水,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洁白的鸥鹭等这一系列彩色意象,点缀的错落有致,向读者展现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少女荷间嬉戏图。诗情画意之中绘出了词人舒展开阔欢乐的心境,将少女那种纵情山水的动人情态生动自然地描绘了出来,显示了词人追求自由,追求美好事物的青春,唤起读者美好的联想和体验。随着时间的逝去,天真娇憨的女,也难免开始有了淡淡的忧烦。比如《浣溪沙》中的一句,句子大意如下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来,花钿已掉落在枕边床上。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雨疏湿秋千。这种淡淡的烦忧通过景物的特定色彩得以体现。在这首词中,景物的色彩都是淡淡的并不鲜明,比如袅袅的残烟、黄昏的雨,这使整个画面朦朦胧胧、隐隐约约。李清照利用色彩的明度来渲染气氛,反映出情绪的消极、沉闷,表现出天真无邪的少女自此走向多愁善感的盛年。
婚后的李清照无疑是幸福的,但与丈夫的分别后的愁绪思念却为李清照的创作带来了大量的素材,例如在“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中词人一开始便展示出有浓郁色彩的一-系列的景物有,例如凋残的红藕漂流在水面二兰舟,鸿雁,酒满银色月光的西楼,创造了一种淡淡忧伤的氛围,为下片词人对与的忧愁烦恼、寂寞无聊、以及相思之情进行了铺垫。浓郁的色彩使用使画面丰富充实、缤纷绚丽,涵盖了词人对丈夫绵绵情思,使深沉真挚的感情跃然纸上。
接着,仔细分析其对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内在美的具体的认识。大家都很欣赏李清照,在她的作品中更注重“神骏”,这正是李清照内在得文学才华、风格内敛的体现。在《渔家傲》中有一句,此句子大意为“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这一句与另一句广为人知、脍炙人口的句子有着相同的妙处。另一句就是李白所写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梅花韵胜,格调更加高洁,不屑与这些“群花”相提并论,作者把梅花人格化。至于其言外之意,其实就是写作者自身的贞洁、自强、以及“冒雪报春”的坚韧气派和无与伦比的独特品性。同时,作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她那过人的才情,高洁的风雅品格。还有《玉楼春》一句,句子大意如下:不知红梅蕴含了多少芳菲,只觉包藏着无限情意。在此作者认为其知己之一是梅花,赋予其人格和独特的个性,风雅的梅花灵魂与其与众不同的情操被作者的马良妙笔融汇。由此,我们自然而然地体会了作者的人格品质。上述就是关于李清照的对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内在美的认识的分析,其实,外在美和内在美是不可分割的,两者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李清照对自身生活的与众不同的价值,以审美价值表现的最为明显。当我们谈及李清照对其社会价值和生活的本质的分析时,很容易就会看到她是用一种所谓的“物化”的表现情感的方式来抒发的。这一表述有着它独特的艺术的魅力,但我们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这一种表达有些含蓄,并没有现代的某些女性诗人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李清照是一位雄心壮志的女子,她的确有一种极为豪壮的气势,与她同代人相比,她与众不同、难得一见的奇特女人。尽管朱淑真被称为才女,但是我们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却没有发现豪迈气概之作,正好相反,发现了所谓的类似于“小女人”一样的作品。这当然不是在贬低朱淑真。毕竟“女子无才是德”的压迫女性的封建遗毒被李清照打破了,而朱淑又是怎么认为自身的文学创作?朱淑真一边填词,一边自责,还说了一句“但是舞文弄墨这类事情,不是我这样的妇女应该做的啊”。可以说朱淑真的想法与另一个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薛宝钗是一样的。二人都被封建压迫的很深。而李清照则恰恰相反,不但吟诗作对,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向世人发出振聋发聩的巨响。可以看出,李清照确实是与众不同的奇女人,她是有着自己对生命的见解。此时此刻,应当说李清照震古烁今的光芒是可以被我们感受到了,她闪耀的光环是独具对生命的价值的。李清照一生追求卓越,自我崇高,其人格品质是非常的清高而又独特和与众不同的。这才是她文学艺术创作中对自我生命见解的独特体现。
结论
总之,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不但热爱生活,追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热爱并沉醉于大自然,而且又敢于摆脱封建枷锁,藐视传统的封建观念,更有着关心社会,忧时伤世的高尚情操。其作品具有永垂不朽的的艺术感染力,词曲创作中所表现的人物的形象多姿多彩。而且她思想上的一些特点在今天仍然很突出和仍然可以适用。纵观李清照的的一生和其所有的艺术创作,发现他的生活是明显的受到了但是的社会的极为强烈的影响的。这不可回避的现实已出现在她的许多文学艺术创作中。两宋时期,是那忧郁、忧国忧民、悲秋思夫之情的伤痛背后的极为具有深度的强烈的社会影响因素,使得其创作的更为含蓄,在含蓄中又有着选材的深刻和极为厚重的思想以及深邃幽远的思想感情。这些都使得其艺术水平被推向高峰。李清照受到这些种种因素的影响后,在中国历史上挥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用她永垂不朽的生命价值,对后世学者留下振聋发聩的千古遗风。
参考文献
[1]杨慎.词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郑振铎.文学大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史仲文.中国全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4]胡云翼.宋词研究[M].湖南:岳麓书$社,2010.
[5]荣宪宾.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5.
[6]王幡.李清照研究从稿D].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
[7]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枣大学出版社一2002.
[8]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中国书店,2003.
[9]济南市社科研究所.李清照研究论文集[M].中华书局,1984.
[10]于瑞恒.谁解李清照“愁”滋味[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
[11]王学初校注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79.
[1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3]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1
[14]刘熙载.词概[M]《词话丛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
[15]张潮.幽梦影[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16]路开源.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赏析[].科技信息,2007
[17]鲁渊.近百年李清照研究综述0].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
[18]秦洁.略谈李清照词的意境美0].中学语文,2008.
[19]黄晓娟.论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