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和亲,也称为“和戎”“和番”,主要是指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将公主或者其他宗族女子嫁到外族或者外国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政治性联姻。自古以来,各朝各代都不乏和亲的历史。西汉时期,统治者也实行了和亲政策,对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以和为贵,包容互信的观念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启迪作用。本文主要对西汉时期的和亲政策的历史概况以及实施的意义进行简单的梳理概括。
【关键词】西汉和亲政策社会稳定
引言
古代的和亲的一般是指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将公主或者其他宗族女子嫁到外族或者外国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政治性联姻。西汉是我国最早进行和亲的朝代,《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和亲政策最早是由刘敬提出的,汉高祖经历了屈辱的白登山之围后,对刘敬的建议的“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的“和亲政策”表示认同,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并赠送一些美酒,缓和与匈奴之间的关系。这样做不仅改善了和匈奴之间紧张的关系,避免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促进了西汉社会的长期稳定,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亲政策也成为了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一种重要举措,成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典范。本文意在综合运用整理各类文献史料,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西汉进行和亲的历史及其历史意义进行研究。
一、西汉和亲政策的历史概述及相关史实
(一)西汉早期进行和亲的历史背景
西汉进行和亲是王朝统治者在特定历史时期做出的选择,有其必然性。西汉xxx建立之初,百废待兴,汉高祖刘邦在打败项羽之后建立把长安作为都城建立了汉朝,经过几年的战争,百姓生活困苦潦倒。所以汉朝初期采取黄老的无为而治思想,废除了秦朝的一些暴政,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但是在这时,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匈奴逐渐强大起来,多次进犯骚扰,对西汉xxx产生了巨大的威胁。汉高祖刘邦和亲自率领大军出击匈奴于白登山上,但是却不小心上了匈奴人的当,让他们的三万多人马都被围困在白登山了整整一个星期。和亲具体原因如下。
1. 西汉初期国力衰微,这里分成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四个点来谈,
汉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问题,导致西汉初期国力衰微。
第一,是对于经济上来说,西汉建立初期,经过了和秦的一系列战争,面临秦朝的各种暴政以及各国诸侯纷纷争夺天下的局面,社会经济发展困难,百姓生活困苦潦倒,没有工作养活自己,大闹饥荒,甚至发生人吃人的现象。
在政治方面,西汉承袭了秦朝的制度,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非刘氏不王并大封异性王,导致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削弱,以致后面出现的七王之乱。汉朝综合国力处于弱势的一个情况下,和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军事上,西汉经济内部发展困难,一片荒凉。因此导致西汉在军事方面发展也举步维艰,导致西汉王朝无力抵抗匈奴入侵,在这个原因的基础上,西汉不得不提出和亲政策维护边疆稳定,缓解双方的关系。匈奴本为蒙古高原的一个游牧民族,秦末汉初,匈奴便不断强大起来。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极擅长骑射,战斗力十分强悍,军事实力强悍与当时的汉王朝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到了公园前209年,冒顿成为匈奴的单于之后,匈奴迎来了全方面的大发展,合并了很多的其他民族,拥有很强的实力,所以就和汉王朝开始倒戈相向。由于北方气候恶劣,不便他们进行游牧,面临困境,渴望得到南方肥沃的土壤,所以开始南侵。汉朝基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便提出和亲。
2.刘邦被围白登山
公元前202年,匈奴率军进攻马邑,韩王信(刘邦所封七大异性王之一,当时戍守马邑)没有办法抵挡,便倒戈向了匈奴人,而且在大同那这次发动兵变,配合匈奴人进攻太原地区。刘邦收到这个消息后,立马派遣了32万大军和匈奴人打响了声势浩大的战斗,并且发布军令状拿住韩王信。汉军进入太原后大胜韩王信,并取得了第一战的胜利,便产生了战无不胜的思想,轻敌冒进,乘胜追击。在严寒的天气下,刘邦不管探军刘敬的劝阻,匆忙向前推进,汉军大部并未完全到达,刘邦就率军到了平成地区。而匈奴人早早的就在白登山上面弄好了埋伏,当汉高祖率领众部下上山以后,冒顿即可派兵遣将,团团的围攻汉高祖。当汉高祖反应过来这是对方的计谋之后,已经于事无补了。直到整整一个星期后才被陈平的计策援救。
这次的战争让匈奴人尝到了甜头,后来数次违反双方的规定,派兵攻打汉朝的边境。考虑到战争对边境人民大的伤害,汉高祖最后采纳了刘敬的方法,与民休息并与匈奴和亲。挑选皇室里尊贵的女子来当作公主,许给冒顿单于作妻子。在这以后,双方答应把长城作为边界,不得进犯。两个国家的关系又开始交好。
白登山战役可以说是拉开了“和亲”的序幕。当然这种“和亲”政策并不只是使汉朝公主嫁给匈奴,还包括大量的布匹、酒食等物资。在此之后匈奴与汉朝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这种“和亲”政策不仅有利于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同时它也为汉朝聚兵攻打匈奴提供了十分必要的机会。
(二)汉武帝以来的和亲政策
1.刘彻执政时和亲政策的转变
公元前141年,刘彻登基为汉武帝。接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让汉朝无论是在经济、军事还是政治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百姓们都在享受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是当时很好的写照,人民生活富足,生活安定。同时汉武帝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专制集权,加强了军事实力,重用卫青,霍去病等大将与匈奴抗衡,在他即位初期,一边和匈奴保持和亲关系,一面准备战争,企图减弱匈奴的势力。公园前133年,刘彻一次性调遣了三十多万士兵,想要在马邑打匈奴人个措手不及。但是冒顿收到情报后知道了刘彻的计谋,刘彻也就只能就此作罢,而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却宣布直接破裂,匈奴又重新开始了对汉边境的烧杀抢掠。汉武帝也多次发动战争,穷追猛讨。匈奴也因长期蒙受汉军征伐,屡遭重创,,想与西汉重新和亲,停止战争,汉武帝虽不反对和亲,但他希望的和亲则是要匈奴臣属于汉,双方地位完全颠倒。双方为此僵持了数十年,故而使双方进入一个和平安定阶段。
汉武帝时期,除了与匈奴的和亲政策之外,与乌孙国也保持着和亲关系。乌孙是西域大国,地广物博。乌孙本臣属于匈奴,后实力不断强大后,与匈奴关系破裂。汉朝为了争取西域各国的支持,积极与乌孙联络,缔结友好关系。乌孙在看到西汉的实力后,也同意与其进行和亲。公元前158年,汉武帝刘彻最后答应将罪臣之女刘细君许配给乌孙猎骄靡。
汉武帝对乌孙使用的和亲政策,一方面能联合其力量来制约匈奴,一方面也与乌孙保持了友好关系,促进民族交流。
2.西汉后期匈奴主动求亲及昭君出塞
经过汉武帝对匈奴的几次战争,匈奴退居漠北,匈奴经过连年的军事打击,社会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开始寻求与汉朝改善关系,主动请求和亲。
汉武帝死后,汉朝基本没有主动出击匈奴。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内乱,匈奴由于“五单于争立”的内斗,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势力不断削弱。五凤四年,郅支和呼韩邪的战斗中取得全面胜利,占把在沙漠北边的宫殿全部都霸占了。于是就逃到南边来向汉朝请求援助。汉朝慷慨的伸出了援手,慢慢地呼韩邪单于也变得像从前一样强大,而且在汉元帝登基的前几年就重新回到了北庭,夺回家长。汉宣帝在位期间,匈奴发生政变,把匈奴分成了两个执政团体,呼韩邪单于主动臣服于汉,郅支单于不答应,陈汤出使西域之时,便击杀郅支单于,呼韩邪单于又惊讶又开心,对汉朝的力量感到惊讶,也很高兴他的老敌人死亡,遂彻底称臣。为了避免汉朝的攻打,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做他的汉婿。汉元帝最终决定派出宫女出身的王昭君给呼韩邪单于做妻子,呼韩邪给她的封号是“宁胡阏氏”,以上就是有名的昭君出塞典故。
昭君过去和亲这些年,边境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稳定状态。在昭君出塞的50余年间,边界和平,人民免于战祸,这促进了汉匈友好关系的发展,也促进了汉匈经济文化的融合。
二、西汉和亲政策的历史意义
和亲政策自古以来就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对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汉进行和亲之初本意是减少边境动乱,维护边疆稳定,减少武装冲突,后来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交流,也为后代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借鉴,成为后世的范例。
(一)西汉和亲政策对当时产生的影响
1.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西汉和亲政策虽然是当时汉王朝的无奈之举,但在当时无疑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举措。
西汉在和亲以后,就几乎不再侵犯汉朝的国土,双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比较交好的状态,暂且调和了双方的矛盾。同时匈奴对中原地区的向往和侵略也减少了。匈奴生活在草原中,过着游牧的生活,一旦气候恶劣,损失也会很大,牲畜死亡,缺少钱财食物,这样就需要通过掠夺去维持生计。但在与西汉和亲以后,西汉不仅嫁过去公主,还会带去大量的丝绸,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满族匈奴人的基本生活开销,这样一来就不需要进行掠夺,两国之间也减少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维护了汉王朝的统治。后来各朝代与边境发生冲突时,也采取和亲的方式来减少武装冲突,就是劣势的一方向优势的一方和亲消除冲突。西汉后期匈奴的主动和亲也是为了减少战争的冲突,增加双方的和平与信任,保持边境的长期稳定。
和亲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稳定,加对统治者实行专制也有很大的作用,进而保证了中国古代王朝的统一。其一是,核心能够拉进和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以确保他们不会进犯我国的边境地区,从而让双方打到兵戎相见的局面;第二是,和亲也是一种让边疆的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顶礼膜拜,俯首称臣的一个很有效方式,让,他们内部政变的概率变少。和亲政策就这样减少了战争,维护了了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
2.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西汉和亲以后促进了与少数民族的经济往来,丰富了两当人民的生活,同时和亲也为双方争取了和平的局面,这样一来就为国内恢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在文景时期正是因为和亲为双方争取的和平,国内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恢复。
和亲促进了经济往来,特别是中原地区对少数民族的补给,比如作为嫁妆的大量财产宝物、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西域没有的农作物等,都对西域的经济发展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促进了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促进少数民族的生活由游牧向定居转变,促进西域地区经济发展。就像,西域也是在中原地区学会养蚕技术的。同样的中原也有自西域传过来的像胡椒、胡萝卜等等的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像胡琴和箜篌等这样的乐器,也是自西域而来的,还有中原地区的人也像西域人虚心求教该怎样养马,在西域人的帮助下,中原人养马的技术与日俱增,这也让中原的军事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从侧面加强了中原的实力。边疆不被骚扰对内地的进步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他直接的促进了汉王朝的农业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也为以后完全攻破匈奴做了前期准备。
(二)西汉和亲政策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自汉朝被使用的和亲政策并没有随着汉朝的终结而被遗忘,在后世的许多朝代中的帝王都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来巩固边疆的稳定。和亲这一政策不仅仅对西汉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后来朝代也是起到一个指导作用,直至后来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促进民族的发展与融合。
1. 为后世进行和亲提供了借鉴
在西汉进行和亲之后,与匈奴之间建立友好的往来,维护了边疆的稳定,争取了和平,缓和了矛盾,促进了两个民族间的交流与发展。汉朝的和亲政策为后世进行和亲提供了范例,为后代王朝解决民族矛盾,维护边境稳定树立了一个典范。
西汉之后大多王朝都进行了和亲。例如民族大融合时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额采用了和亲政策缓和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还有唐朝的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明朝是唯一一个没有进行和亲的一个王朝。相比之前的和亲政策,清朝时期的满蒙联姻,是最成功的一次和亲了,与之前和亲不同的地方在于双方是互嫁公主,相互支持,共同得到利益。满族与蒙古族保持了近三个世纪的联姻,据不完全统计达到300多次,不仅巩固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减少了武装冲突,也促进了双方之间的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
2.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西汉进行和亲政策以来,加强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往来,建立了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关系,实现了民族团结。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的互市往来,加强了和亲双方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亲过程不仅仅是对两个政治领导人家族的姻亲关系的结合,是不是也会导致两个民族之间建立起家庭关系,从而也造成了两个民族之间也能有血浓于水的亲情。
而且通过和亲政策还能实现两个民族之间互相的文化交流与学习,对创造一个统一的文化局面有着非常积极的发展条件。就像是在和亲政策发展的时候,中原地区和边境少数民族在服饰上就实现了交流共通,这也是一种文化欣欣向荣的表现。
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看,如果是少数民族对王朝主动的提起和亲要求,那么一般都是因为他们对中原王朝的高度发展的存在的崇拜意识,就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彰显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进步与发展的正确方向。
结论
西汉的和亲政策是当时统治者在特定历史时期时期做出的正确决定。虽然最开始的和亲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和亲政策不仅仅是,对边疆地区长期的和平做出了贡献,而且还起到了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等作用,民族文化的交流,而且成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的典范,为后世所学习。和亲政策作为不同xxx之间的联姻,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建立关系的方式,历朝历代的和亲都有一个曲折的发展历史,但都是为了减少战争而进行,所以我们对待和亲政策的功过是非应该客观理解,理性看待。
参考文献
[1]左丘明.杨伯峻注.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崔明德.汉唐和亲研究[M].青岛.青岛海洋出版社,1990
[7]严明恕.中国古代和亲史[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8]崔明德.西汉与匈奴、乌孙的和亲[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9]曹国宁.西汉和亲政策述论[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10]李聪.西汉和亲政策浅议[J].知识经济,2011.
[11]廖健太.略论西汉对匈奴的“和亲”政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2]刘梦讳.西汉时期和亲政策及其对当代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13]张嘉敏.浅谈西汉和亲问题[J].文学教育(下),2019.
[14]吴元坤.于淑英.西汉与匈奴和亲政策述评[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
[15]朱桂香.西汉初期与匈奴和亲政策评述[J].商,2015.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