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侍妾形象——以晴雯为例

  摘要

《红楼梦》是曹雪芹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巅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红楼梦》中的晴雯,作为作品中的一个小人物,一个丫鬟形象,无论是对她性格的正面描写如伶俐、率真、有骨气等,还是鲁莽、任性、迷茫等反面性格的叙述,都展现了人物的独特个性。尽管晴雯在《红楼梦》中的出场次数不算多,但关于她的样貌、语言、性格都值得人去探究。本文主要从晴雯的性格来红楼梦当中的侍妾形象,并且根据晴雯之死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来揭示为何晴雯的命运是悲剧的。

  关键词《红楼梦》;晴雯;性格;悲剧命运

  一引言

清朝作家曹雪芹创作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这部著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作者曹雪芹在作品中大大小小刻画了几百个人物,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晴雯,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第一位,判词也用美好的词语来描述她,赞她纯洁美好,品行高尚,她的祭文《芙蓉女儿诔》不但是作品所有诗文词赋中最长的一篇,作者更是将真挚的感情注入其中来叙述她的形象,可见她在《红楼梦》中的地位是不一般的,作为《红楼梦》中的小人物,她无疑是作者塑造的一个极其成功的艺术形象。

为什么晴雯可以被人时常谈起,又为什么那么多人对晴雯这个人物形象有着极大的研究兴趣?晴雯是《红楼梦》众多丫鬟中性格非常鲜明的一个,在作者笔下她有血有肉。喜晴雯的人爱她的聪明美丽、嫉恶如仇、光明磊落、率真正气、宁折不弯等等,恶晴雯的人厌她的出言狠辣,做事鲁莽不计后果,不顾他人情面,不本分做一个奴婢等等。晴雯是一个出色的角色,作品不仅赞叹了她的可贵之处,也展现了她的人物缺点。在晴雯身上,她的人物形象并不是单一的,作者将好的、坏的都添加在了这一个形象上面,让读者对她又爱又恨。然而这样一个人物竟然很快夭折最终走向悲剧,结束了短短的一生,这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值得人去探究其中的原因。本文正是通过晴雯的正反面性格来剖析她的全面形象,让她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地得以展现,以及试着分析晴雯之死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来揭示一个女子的命运。

《红楼梦》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作为最引人注目之一的角色,晴雯历来是人们喜爱研究的对象。有歌颂晴雯反抗精神的,有研究晴雯悲剧命运的,有论述晴雯真实纯洁的等等。本文从正面和反面的性格来研究晴雯,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又有不足之处,并且把晴雯和黛玉、袭人、小红等人做比较来突出她的性格特点,同时正是因为她的自身特点和社会因素使她走向悲剧。

  二正面性格

  (一)机灵

作品虽然没有对晴雯样貌的直接描写,但旁人的言语却刻画了她的俏丽形象,说她神似林黛玉,体态优美,她的样貌生来就如此美丽,大观园的丫头们都无法超越,这样的描述侧面勾勒了晴雯的灵气。

晴雯生得一双巧手,“晚唐诗人秦韬玉《贫女》一诗中的诗句‘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正是她的真实写照。”[1]229女红是古代女子需掌握的针线活技艺,针线活的好坏可以初步衡量一名女子,可见其重要性。论卓越的针线身手,大观园中的女子都有各自的女红绝活。作品里作者描述了晴雯出类拔萃的针线活来表现她的聪明伶俐。主要体现在第五十二回中,晴雯病重却尽力帮宝玉解决麻烦。贾母把一件宝贵的雀金裘赐给了宝玉,这件珍品是俄罗斯国的成衣,是拿孔雀毛拈了线织成的。没料到宝玉失慎将它烧了个指顶大的烧眼。由于裘衣过分宝贵,连能干的成衣绣匠都不认得不敢揽活。而当时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的晴雯强忍病痛熬夜织补,作品中细致详尽地写道:“晴雯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的一个竹弓钉牢在背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得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底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2]573这样的织补需要完美的功力,这样灵巧的技艺也的确无人能及。晴雯织补的过程复杂细微,耗时耗力,她具备一种与生俱来的灵巧的女红天赋。作者将晴雯称为“勇晴雯”,“勇”字除了体现她的勇敢,还有果敢决断的意思,她能坚持不懈、毫不动摇地完成一件事,在紧急时刻,即使体弱神需,都能通过自己的智慧随机应变,敏锐地做出判断,只有机灵的晴雯才能把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解决,令人佩服。

晴雯的机灵不仅体现在高超的技艺上,还表现在她遇事作出的聪明反应中。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眼前进诽语,晴雯受到陷害。王夫人听了谗言后十分生气,接着就传见了晴雯。晴雯知道后,便刻意素面,不修装饰地去见王夫人,因为她知道王夫人向来不喜欢打扮精致艳丽的人,所以并不想表现得出挑。然而即便如此,王夫人见她展露出来另一番惺忪的美,又勾起往事,引起怒火。晴雯一听王夫人对她说的话,就知道是有人暗算了她,意识到是有人在王夫人面前说了她的坏话,晴雯的反应是何等的正确和灵敏,因此,她选择沉默并展开机智应对。首先晴雯在王夫人面前表现出和宝玉的疏远,表明自己不经常和宝玉待在一块。接着,王夫人一听,责骂晴雯不好好伺候宝玉。晴雯心想自己既不能表现得亲近宝玉,又不能表现得远离宝玉,横竖都是错,王夫人是专门来收拾自己的。于是,她不得不搬出贾母来保全自己。她向王夫人表述自己是贾母房里的,不过是被贾母派来陪宝玉的,而且空闲时还要负责贾母的针线活。晴雯的话语含蓄却灵活,一来表明自己不常留心宝玉的事情,二来证明自己在贾母心中的特殊之处。虽然最后王夫人想除掉晴雯的心不减,但王夫人听了晴雯的表述后信以为真,暂且相信她不近宝玉。晴雯的机灵为她自己求得了自保。

  (二)反抗精神

敢说、敢笑、敢怒、敢骂是晴雯的标签,她是大观园中一个极富本性色彩的丫鬟。她的首次出场就令人印象深刻,不同于一般的丫鬟。第八回,宝玉醉酒回到怡红院,走到自己的寝室,瞥见案上的翰墨,接下来晴雯便登场了,她一出场就展现了与其他丫鬟不同的一面,她毫不客气地怪宝玉害她白白地等了一天,并且还向宝玉表明是自己在大冷天亲自去贴了字符,还冻僵了手,像是问朋友索取关心那般。在宝玉面前,晴雯的这般直爽就是真性情,晴雯的这一出场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让人见到了在封建社会主仆之间不一样的相处模式。直言快语的形象使晴雯脱颖而出,作为一个婢女,面对自己的主子,不是附和不是低声下气,而是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晴雯在大观园的身份是弱小的,而在她身上却有着傲骨,她是叛逆和反抗的代表。

一方面,这份反抗精神来自晴雯自身的追求,她追求做人的权利。正如与宝玉的相处之中,都说在众多丫鬟之中,宝玉对晴雯是喜欢,宝玉愿意在与她拌嘴之后让晴雯撕扇来换她一笑。“她所珍惜的只是互相尊重和真诚相待,因此她的自尊心在宝玉面前更不可以受到损伤。在宝玉,从来就不愿以主子自居,以奴才看人,当然就更不以一般丫鬟来看待晴雯。”[3]33宝玉也是一个叛逆者,追求的是个性自由,晴雯敢于顶嘴表达真实的情绪,她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也要求宝玉尊重她的人格。她不是以一个丫鬟的身份,更像是一个知己,甚至要求宝玉做事做到底,不能只由着自己的性子。在主仆关系中,她注重的是平等公正。晴雯不想让宝玉把她当做奴婢看,本身也否决他人的奴性,特别是袭人的奴性。与晴雯撕扇的表现不同,第三十回宝玉误踢了袭人,袭人非但不生气,还忍受下疼痛,不让宝玉知道。晴雯和袭人的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袭人身上,有着明显的奴性,面对事情,她总是选择忍受、服从。袭人忠心地顺从主子,为使自己的奴隶地位得到提升,向封建统治者靠拢。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后,袭人向宝玉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她的话是在规劝宝玉要好好读书,将来做官,不要让老爷、王夫人操心。之后还向王夫人表述宝玉需要得到老爷的教训才能得到改变,可见,袭人希望宝玉在仕途经济上有所作为,希望能把宝玉从反叛封建的道路上拉回来,她用自己的行动表示她是和封建统治者站在一起的。袭人恪守礼教、逢迎巴结,而晴雯呢,与袭人相比,晴雯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她直接蔑视袭人的行为,甚至是讽刺憎恶袭人的野心和封建礼教思想。在晴雯的身上,没有像平常奴婢一样的卑躬屈节,让人看到的倒是顽强的抵挡。

另一方面,晴雯反抗压迫,性子倔强,不向黑暗封建势力低头。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中,奴婢的地位低下,他们不仅受到压迫打骂,在精神上也受到束缚,但是有压迫就有反抗。在抄捡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鬟们都是害怕畏缩、俯首帖耳,任人搜查,晴雯却与她们形成鲜明对比,一副嫉恶如仇的样子,把箱子底朝天往地上尽情一倒,让抄捡的恶奴觉得没趣。晴雯作为一个丫鬟,与探春不同,探春身为小姐给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王善保家的不敢对探春怎么样,只能无可奈何,而晴雯就大不同了,晴雯是要为她的反抗行为付出代价的,以她没有地位的身份定会受到封建制度的惩罚,尽管如此,晴雯还是宁折不弯、绝不受辱。在抄捡大观园之前,晴雯还受到了王夫人的厌恶,王夫人觉得晴雯作为一个奴婢太过于高调,不仅长相出众博人眼球,甚至样貌还让人嫉妒,并且做事还没有分寸,做的事情不像是一个本分的奴婢该做的。但是面对统治者和黑暗势力的压迫,晴雯都不屈不挠、光明磊落。当她被人暗算,被封建统治者王夫人逐出大观园时,也是鼓着勇气出去的,没向任何人求饶。甚至最后至死她都心有不甘,她不理解为何自己生来坦荡,做事磊落,却会被人诬陷,她不理解自己虽长得美丽,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和宝玉之间产生不正当的情谊,可还是被人当成了狐狸精。美丽无罪,晴雯一直以来与宝玉之间保持着纯洁的关系,她性情耿直,面对污蔑虽深感冤屈但内心坦荡,早知道会背负勾引宝玉的罪名,她想倒不如当初真的勾引了宝玉,也不至于最后得到被人冤枉的结局。晴雯临死前和宝玉交换了贴身衣服并把自己的指甲送给了宝玉,就算是被人诬陷她都毫不畏惧,也不怕虚名坐实,一来对宝玉的思念有所寄托,二来表达对污蔑者的憎恨。她这是在向封建统治者发出呐喊,在为作为社会底层的人的人权努力,她想为自己被剥夺的权利作斗争,虽然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下,任何反叛的举动或者思想都会被扼杀,但她依旧对封建制度做出反抗、鞭挞,始终保持倔强、绝不屈服的姿态。晴雯“不仅思想上不能容忍诬蔑和压迫,而且行动上也敢于至死不屈”[4]249这样的晴雯不仅维护了自身的尊严,而且反抗了封建统治阶级对被压迫者的残害。

  三反面性格

  (一)狠辣不饶人

评价晴雯率真不无道理,但有时她的“率真”有些过分,以至不顾及他人感受,放到现代社会来评价就相当于情商不高。

首先,晴雯说话做事太直接,不经思考,为一己私欲。当晴雯和碧痕拌嘴之后,晴雯心中的怒火没有发泄完,就将气移到来拜访的宝钗身上,心生无端的抱怨,然而这并没有结束,黛玉前来叩门,她愈发恼火,既不问是谁也不给开门,还将责任扣在宝玉身上说是二爷不许放人进门。晴雯心中有火,就要宣泄,不分场合不顾是谁,未免有些自私。

再看她与身边人的相处,看到宝玉给麝月梳头,晴雯用了冷冷的口气讽刺他们的亲昵,在宝玉笑着说也要给她梳头时却称自己没有这个福气,这个话听来像是在说反语,让醋味升级,接下来晴雯已经出去了,却又听到他们在谈论她的磨牙又跑了回去,看来晴雯并不是在开玩笑而是把梳头这件事情记在心里。还有,晴雯和宝玉因为跌了扇子拌嘴,袭人上来劝解,把自己和宝玉称之为“我们”,晴雯听了依旧用冷笑的口气回应,因为一个小小的字眼生这般气,不免有些小题大做。晴雯的神情和语气是不屑的,语言是狠辣的,她常常冷笑着与人说话,好像看不惯任何其他人似的。晴雯对宝玉是有情的,若没有这份情,又怎会记着宝玉与他人之间的事,又怎会觉得别人都想和宝玉亲近,这本就不和她相干,想必其中夹杂着内心的不干和嫉妒,才将心里的情绪用不饶人的言语发泄出来。“‘冷笑’之于晴雯,既是她‘爽利’之性情和‘爆炭’般性格的外在表征;又是她内心之不平的发泄和自我之关怀的流露。”[5]181

晴雯在日常生活中,不免给身边的人留下了尖刻的印象。晴雯的性格是与黛玉有几分相似的,但她们之间又存在不同之处。黛玉不像晴雯那样直白、急于宣泄。第八回,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宝钗,宝钗因平时没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此机会欣赏了一番,巧的是,玉上刻的八个字和宝钗锁上的八个字正好凑成了一对儿,于是宝玉要了锁看。这时,黛玉也来到院里探望宝钗,看到眼前这一幕心中不悦。薛姨妈留他们吃饭,席间,宝玉听从宝钗的话不喝冷酒,使得黛玉更加心酸。但是黛玉只是磕着瓜子,抿嘴笑。正巧,黛玉的丫鬟雪雁走来给黛玉送手炉,黛玉问雪雁是谁叫她来送的,雪雁回答是紫鹃,于是黛玉借着说雪雁只听紫鹃的话来奚落宝玉,黛玉这样侧面的冷嘲热讽使得宝玉说不出话回复,只能讪笑,宝钗听了沉默。黛玉不会因为心中不快就直接不顾情面地讽刺,而是从侧面表达内心的想法,不只是简单地宣泄情绪。黛玉说话尖酸不饶人,但更多的是针对宝玉这个她在乎的人,除宝玉外,黛玉比晴雯多了一份洒脱,她寄人篱下,但对于贾府里的其他人,她是懒得去计较的,也不屑与谁争。再看晴雯的尖刻,第三十七回,宝玉的丫鬟秋纹得到了王夫人所赏的两件衣服,遭到了晴雯的讽刺,晴雯挖苦秋纹说这是被别人挑剩下的东西,直说秋纹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丫鬟。表面上晴雯是在嘲讽秋纹,实质上是想敲打袭人,王夫人先把好的衣服赏给袭人,又给袭人涨了月钱,晴雯心里受不住气,便把袭人和秋纹都数落了一通。虽说晴雯内心看不惯丫鬟们对封建统治者顺从的行为,但是这般心直口快,尖刻嘲讽,使她看起来不那么理智。晴雯和黛玉相比较,黛玉心境沉稳,而晴雯容易情绪激动。晴雯正是这样喜怒无常、倔强泼辣、对人尖刻。

  (二)不彻底的自我意识

何为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即人对自己的认知。为什么说晴雯的自我意识不够彻底呢?

首先,她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也没有将自己的地位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晴雯的身世无从考究,十岁时被赖大家的用银子买了,本是奴才家的奴才,后常跟赖嬷嬷进贾府,贾母见了喜欢,便被孝敬给了贾母。十一岁时被贾母分配到了宝玉房中。中国古代社会讲究的是礼法,礼法强调人的等级。在贾府上下,身份等级森严,主子、奴才都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拿宝玉的婢女来说,袭人原在贾母房中,月例是一两,王夫人开恩给她加为二两,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每月一吊,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月五百,这就明显地分为三等了,袭人当然成为宝玉婢女的总头目。”[6]283在晴雯处理坠儿偷镯那一回中,宋嬷嬷告知平儿是坠儿偷了她的镯子,平儿将这件事情告诉了麝月,她们决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解决这件事情,不料被宝玉听见后告诉了晴雯,晴雯的爆炭脾气听了后用一丈青处罚了坠儿还将她撵了出去。不得不肯定晴雯的正直,偷窃在当时是一件严重的错误,她痛恨这种偷窃的行为并且认为这样的行为需要受到惩罚。但平儿觉得等袭人回来再商议这件事情的处理方法,宝玉也不想辜负平儿的好意不深究这件事情,宋嬷嬷认为应该等袭人回来了知道后再处置坠儿。晴雯却急着性子认为自己有权利处理这事,便冲了上去,处理的方式有些狠辣,也不免有些鲁莽,做事逾越了自己的位置。“说到底,她还是一个没有清醒意识到自己奴隶地位的奴隶。”[7]129

其次,晴雯依赖宝玉依赖大观园这个大环境,没有明确的人生追求。这里不得不提到小红的形象与晴雯作比较。小红——在怡红院被晴雯嘲讽“攀高枝”的三等小丫头,小红的确善攀附,但是她对自己的人生有清醒的认识和目标,她知道自己在宝玉的房中再伶俐也逃不过秋纹、碧痕的嘲弄,更不用说晴雯、袭人,甚至有“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样难得的觉悟。说她攀附凤姐,她也是用她自身的能言善辩、聪明利落和心里慎密、办事老练的才干主动为自己争取了表现的机会,从而赢得了凤姐的赏识。且不说小红出身于荣国府世代的旧仆家中,是大管家林之孝的女儿,更何况她自身十分熟知贾府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甚至连李纨都说不清的四五档子事,她也能一口气办完,有着很强的办事能力。再看凤姐交给她差事时小红的反应,她立马就能去办,并且展现出足够的自信让凤姐信任,这样的自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她灵敏的反应和口才令人称奇,做起事来有条有理,不同于其他的三等小丫头,她大方不扭捏。而晴雯呢,出身卑微,在大观园中没有任何依仗,凭借的只有贾母和宝玉的喜爱,而她平时做事只凭自己内心的冲动,不计后果,甚至得罪了不少人,与小红比起来,她缺少了一份理智。她更加缺少了一份清醒的认识,小红有自己的志向不甘被埋没而积极向上,而晴雯却只把怡红院当家,只想留在宝玉身边。晴雯对宝玉是有情的,她看不惯袭人企图升妾的野心,和宝玉保持着一种纯洁单纯的知己关系,他们思想契合,但最终晴雯却落得悲剧下场。再看小红,她大胆追求爱情,与贾芸自由恋爱,两人有一样的志气,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小红和晴雯的结局完全不一样,这和明确人生目标有着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晴雯是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的,她以一个卑微的身份呼吁得到做人的权利,她不满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不满黑暗现实的尊卑,但是在生活中,她时常以一个二等大丫鬟的身份训斥小丫鬟,在教训小丫鬟时总是用“骂”的自傲姿态,不免过于厉害。“她曾大声疾呼:‘同是这屋子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可是,另一方面,她自己在具体的言论和行动中,又不得不受她所反对的等级观念的支配。实际上她认为自己比那些做粗活的小丫头们就是要‘高贵些’。她所反对的,正是她所奉行的;想摘掉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却给别人套上了同样的枷锁。”[8]1因此她的言行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当时的人们所被灌输的思想,她的确有她的反抗有她的准则,但是在大环境之下,显得不那么成熟甚至有些迷茫。

  四悲剧命运

  (一)直接原因

晴雯在碧玉年华时就短命夭折,以悲剧结束了短暂的一生。直接原因之一是遭到了小人的诽谤。晴雯的判词中也提到她的悲剧命运和他人的诽谤有关,这个诽谤之人正是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以王善保家为首的婆子、媳妇们趁“绣春囊事件”前后打击报复晴雯,王善保家的向王夫人点出晴雯的样貌,在她们的眼里,晴雯就像是一个会勾引人的妖精,这就是晴雯的致命伤,王善保家的做出步步紧逼的姿态,要把晴雯拉到王夫人面前,更是一再指出晴雯的不是。王善保家的为什么要告倒晴雯呢?首先是想靠打击那些丫鬟们的气势来助长自己的威风和权势。其次是谗言宝玉身边的丫鬟不成体统来挑拨离间,破坏二房的名声和宝玉与王夫人之间的关系,来完成邢夫人给自己的任务。接着便是王善保家的和晴雯之间的恩怨,一来晴雯平常对没什么权势的王善保家是不屑一顾的,素来冷眼相看更谈不上奉承讨好,王善保家的自然也看不惯晴雯平时的任性张扬。二来王善保家的孙女司棋因晴雯受辱,司棋是迎春的丫头,因主子不得宠而没有地位,她派小丫头去厨房要碗鸡蛋没要到还要受到主厨刘嫂子的嘲笑,而晴雯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与司棋形成鲜明对比,柳嫂子靠着芳官、晴雯依仗宝玉,司棋的婶娘秦显家的想谋夺主厨职位结果是损失惨重。因此王善保家的抓着晴雯不放而诽谤陷害晴雯。

直接原因之二是晴雯自身的模样和性格。王善保家口中的晴雯显然击中了王夫人的内心,王夫人不喜欢黛玉,在她心里,这晴雯就好像是另一个黛玉。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她不喜欢黛玉甚至是讨厌。但是黛玉是由贾母唯一的最疼爱的女儿所生,因此深得贾母喜爱。又因为贾母欣赏黛玉的才情,认为在黛玉身上有种灵性的美,所以贾母十分欣赏黛玉这样的女子。王夫人是没有什么才学的,她当然不理解也不看重黛玉的这些才华,她所喜欢的是薛宝钗这样的类型,稳重大方、亲切温婉,能为家中长辈分担家庭事务,宝钗是王夫人心中最合适的儿媳妇的人选。林黛玉初到贾府,王夫人就希望黛玉不要接近宝玉,可宝玉有那么多姐姐妹妹,偏偏最喜欢和黛玉待在一起。贾母对黛玉的宠爱和黛玉与宝玉之间的情投意合使王夫人感到愤怒,甚至是产生了危机感。但是王夫人又十分无奈,于是就迁怒到了晴雯身上。晴雯就像是黛玉的影子,王夫人看不惯晴雯“病西施”的容貌更看不惯她牙尖嘴利的性格,晴雯在王夫人心里只剩得一副轻狂的样子。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一致的标准,更何况作为一个奴婢,在王夫人看来就应该长相平平,老实本分,默默无闻的,像晴雯这样模样标致,性格张扬的难免会受到猜疑和嫉妒,她的姿色、性格都为她引来了他人的怨恨。

原因之三是晴雯受到宝玉的喜爱。宝玉是王夫人的心头爱,因为贾珠早夭,贾环为赵姨娘所生,所以王夫人把宝玉当做自己唯一的依靠。可作为封建贵公子出身的宝玉,不喜欢读书,不通人情世故,也不达事务,走反叛经济仕途的道路,宝玉一向喜欢和女子待在一起,并且对她们呵护有加,王夫人就疑心她们会诱惑宝玉,特别是那些美丽妖娆的女子。在王夫人眼中,宝玉无疑是一个封建势力的反叛形象,她无法理解宝玉的反叛行为甚至是恐慌的,但是她又没有办法阻止这样的行为,所以就将责任归咎在宝玉所喜欢的丫鬟身上。在被王善保家的进了谗言之后,就生怕宝玉被晴雯勾引坏了。宝玉身为高贵受宠的公子自然受到众多的瞩目,而晴雯喜高调,平时不免依仗宝玉的喜爱而任性说话、做事,不思量后果,经常有婆子在背后议论宝玉和晴雯,婆子们觉得宝玉没有一点男子的刚性反而要受丫鬟的气,甚至说身边的丫鬟狐媚地勾引宝玉,哄得宝玉只听丫鬟的话却不听婆子们的话。晴雯和宝玉情同知己,况且给众人都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王夫人免不了担心忧虑。因此王夫人对于宝玉身边的丫鬟十分警惕,拿王夫人撵走金钏儿的事情来说,王夫人认定了金钏儿教唆宝玉去找贾环和彩云的事情,为了宝玉的名声,更为了宝玉不被带坏,王夫人不惜将在自己身边呆了十几年的贴身丫鬟赶走。由此可见宝玉在王夫人心中的分量之重,也能想到她对宝玉身边却不符合她内心标准的女子的狠心无情,所以更别说晴雯这种情况了。况且,在王夫人心里,袭人才是她的心腹,袭人才是宝玉身边的第一人,宝玉对晴雯的喜爱程度加上晴雯的自身条件自然会引起王夫人的不满。

  (二)间接原因

晴雯是上层社会争权夺利的牺牲品。荣国府大权的操作在王熙凤手中,虽然王熙凤是长房夫人邢夫人的儿媳妇,但是贾琏不是邢夫人所生,王熙凤又是王夫人的内侄女,所以荣国府的内部大权还是掌握在王夫人手里。邢夫人出于不甘和嫉妒,趁机拿“绣春囊事件”发难王夫人,晴雯就成了这个事件中的牺牲品。再者,是贾母和王夫人之间在宝玉之妻的选择上有很大不同的意见,贾母素来疼爱外孙女黛玉,而王夫人则以自己恪守封建礼教的外甥女宝钗为人选,进而巩固王家在贾府的地位。而且晴雯也是贾母所喜爱的,贾母也表露过想让她作宝玉之妾的意思,再加之王夫人眼里,晴雯有黛玉的影子,碍于封建礼教,王夫人既不能违背了贾母的意愿,又不敢对黛玉轻举妄动,便因此趁机驱逐晴雯。“在王夫人与晴雯之间展开的这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中,晴雯终于被迫害致死。”[9]122

晴雯之死离不开封建社会的大环境,在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有权势的有钱人可以用钱买下下等人的自由甚至生命,他们可以任意处置这些买来的奴婢,而作为奴婢,只能听命于主人,命运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旦作了奴婢,封建等级制度就是金科玉律,绝对不能随意逾越。像袭人这样恪守封建礼教,能委曲求全的奴婢是讨统治者欢心的代表,而晴雯与袭人相反,她有强烈的自尊心,追求人格的平等,并且她会将自己内心倔强的诉求表达出来。但是,在封建统治者眼里,这是被统治者对封建制度的蔑视和挑战,封建统治者自然不会容忍晴雯“暴碳”般的性格,更不会放过她这样一个没有依靠还走反叛之路的女子。蒋和森在《红楼梦概说》中认为,由于晴雯具有“仇恨封建压迫的反抗性”,“助长贾宝玉不走封建道路”,因而“不能不引起封建统治者的深恶痛绝,自然要对她施以狠狠打击。”[10]64晴雯有一身傲骨,她不向封建势力低头,蔑视权贵与邪恶,在小人物的身上折射出反奴性和反抗性。然而心比天高的她却只能受到残酷镇压,以王夫人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壮大封建势力不遗余力地清扫反抗者,晴雯的愿望得不到共鸣,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她显得单薄无助,只能走向悲剧的命运。“晴雯的实际地位和特殊个性,使她注定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11]93通过对晴雯悲剧命运的分析,在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被推崇的程朱理学思想所扼制,统治者对追求个性解放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特别是对女性的压迫。在古代,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使得女性的地位低下,标榜着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在这样的价值观之下,像晴雯这样刚烈的女子只能落得悲剧的下场。在晴雯的身上,被作者寄托了追求平等、民主的美好愿望,但最终这愿望却被封建制度所扼杀。

  五结论

晴雯是《红楼梦》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作品里有很多丫鬟,她的形象却格外夺目。很多读者都说作者曹雪芹偏爱晴雯这个人物形象,的确,作者虽然没有用很多的篇幅去刻画她,但是在典型场面的描写中,展现了她特有的魅力。晴雯有着令人向往的真性情,她直、傲、勇,她始终都在做自己,可是她同时却不懂收放,这样的性情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晴雯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内涵,正如她饱满的性格。她率真磊落,内心纯洁,但也是一个言辞犀利不饶人的的女子;她长相标致动人,拥有超乎常人的女红技艺,但又少不了性子里的任性和自傲;她是一个有骨气的反抗者,却自我意识不够清醒,不论是值得赞扬的精神还是性格的缺陷,在晴雯身上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出众的外表被看成是勾引人的依据,直言快语、不计后果的言语和举动遭来小人的记恨,多情公子的喜爱引来嫉妒,反抗意识违背了封建传统等等都让这个人物最终走向悲剧的命运。晴雯的悲剧引人深思,她的命运离不开自身原因和社会因素,处于丫鬟地位的她与反叛、尖锐、刚烈的形象格格不入,晴雯身上的性格特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异常鲜明。正是她性格的丰富性耐人寻味,同时晴雯的命运也是当时时代的悲哀,值得人去深思。

  参考文献

[1]谷祥云.晴雯:美在双手[J].红楼梦学刊,2015(4):227~232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4]陶建基.出水芙蓉不染泥[J].红楼梦学刊,1984(2):235~249

[5]冯文楼.晴雯:一个悲剧性的存在[J].红楼梦学刊,1994(2):177~193

[6]尹伊君.红楼梦的法律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7]石易.分析《红楼梦》中的晴雯和袭人[J].文学教育,2011(5):128~130

[8]刘梦溪.《红楼梦》人物谈:晴雯和小丫头.2008.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8-10-9/139365.html

[9]陈永宏,陈默.晴雯悲剧作为社会悲剧思考时的多层次文化意蕴——晴雯悲剧成因组论之一[J].红楼梦学刊,1994(3):117~126

[10]蒋和森.红楼梦概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1]勇慧.心比天高身为下贱[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90~9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0693.html,

Like (1)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4月19日
Next 2022年4月2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