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2022年12月7日xxx重磅发布十条防疫政策,宣告我国三年疫情开始全面放开,迎来了后疫情时代。与疫情防控时相比,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状态逐渐脱离了克制和戒备的状态,社会各行各业的运作也步入正轨。其中,餐饮行业的恢复和发展,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餐饮消费选择。
本文立足于后疫情时代,利用问卷星系统设计问卷,通过和对江门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搜集到的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消费者的餐饮支出变化、就餐方式变化、餐饮偏好变化以及影响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的因素。
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如下:疫情前后,消费者餐饮消费特征变化显著,后疫情时代下,消费者的人文需求、社会文化感知、安全意识和餐厅外观及服务评价均有对餐饮消费意愿起促进作用的因素,但人口学统计变量性别、年龄段、学历为、婚姻状况和个人平均月(生活费)都不会对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产生影响。
最后,在得出相关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拓宽餐饮经营模式,完善外卖点餐渠道;二是保证餐饮菜式品质,不断创新餐饮新菜式;三是强化餐饮营销策略;四是加强餐饮卫生安全管理。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餐饮消费意愿;江门市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民以食为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国老百姓也逐步实现了从“吃饭难”到“吃好饭”的转变。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对餐饮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他们普遍开始追求健康美食、营养美食、特色美食及便捷美食等。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餐饮消费市场庞大,近年来,我国餐饮业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市场规模持续壮大,2011年突破2万亿,2015年突破3万亿,2018年更是突破4万亿,达到4.27万亿,占国民经济产值的4.7%。2019年餐饮行业收入为4.7万亿,同比增长9.4%。
但随着疫情的爆发,我国餐饮行业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显示,相比去年春节,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经过三年国家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可观的控制,各地XX也陆续出台复工的相关政策,对餐饮业实施了减免税费、租金等措施,使餐饮业得以开业。但整整三年的疫情,对于一个行业的影响,是长久而复杂的。
据中国饭店协会与新华网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总体而言,2021年全国餐饮行业发展得到一定恢复;但受到疫情反复与多点暴发的影响,全年餐饮收入增速放缓,尚未完全回到疫情前水平。2022年12月7日,xxx重磅发布10条防疫政策,宣告我国三年的疫情严格防控,开始全面放开,迎来宽松的后疫情时代。但当前仍有许多问题待我们去解答,例如:疫情过后,国民的餐饮消费意愿是否发生了变化?影响国民餐饮消费意愿的因素有哪些?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等。因此,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主要针对疫情后消费者的餐饮消费状况进行调查,进一步探讨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把握好消费者餐饮消费偏好,这对促进我国餐饮消费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扩宽了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文献研究都集中在疫情防控前和疫情防控下这两个时间段,而关于后疫情时代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的研究还比较少。另外,通过阅读大部分国内文献研究得知,国内学者的研究对象更多集中在大城市和一线城市,对三四线城市的关注度还不够多。因此,本文主要关注后疫情时代下,三四线城市的餐饮消费者,在经历了漫长的三年疫情后,餐饮消费意愿会发生哪些的变化,对后疫情时代影响餐饮消费意愿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推动餐饮业往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补充完善相关研究。
2.扩宽了对餐饮消费的研究视角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文献研究,把疫情下消费者消费状况的变化更多归结为消费渠道的变化,忽略了探讨消费者餐饮偏好的食物类型、饮食口味特点等更加微观方面的变化。因此,本文从餐饮消费者出发,着眼于探讨对比疫情前后消费者餐饮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疫情放开后消费者餐饮消费状况的改变,丰富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相关理论研究。
1.2.2实践意义
1.使餐饮经营者更好地了解餐饮消费者的偏好,推动餐饮行业的发展
对新冠疫情下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使餐饮经营者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状况的发生时,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各种不同的餐饮需求以及餐饮消费偏好,促使餐饮经营者在餐饮经营上不断转变营销策略,迎合不同社会环境下餐饮消费市场的需求,使餐饮行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2.为以后在公共突发事件下餐饮业正常、有序经营提供借鉴
通过阅读文献,可以发现,疫情期间,餐饮消费者的消费模式由以往线下消费为主转变为以线上消费为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消费显然成为日后居民消费的一个大趋向,餐饮消费也不会例外。所以,在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时,如何完善餐饮线上、线下经营模式,更好的把握餐饮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保障餐饮业正常、有序经营提供借鉴。
1.3研究目的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整个餐饮业的发展都举步维艰。而我国餐饮业的行业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餐饮消费市场庞大,对于提高我国消费增长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是疫情复工复产相关政策予以倾斜的重要产业。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江门市餐饮消费人群为主体,对后疫情时代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餐饮行业经营者如何把握好餐饮消费者消费意愿,从而更好地转变营销策略,推动餐饮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4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指出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餐饮行业的发展状况。接着,在此背景下,提出问题:影响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的因素是什么。最后,围绕所提出的研究问题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构建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餐饮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及疫情下餐厅消费变化的状况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以及评述,为本文研究开展夯实理论基础,找到研究方向。在本章中,对有关餐饮消费意愿、餐饮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等理论的回顾综述。并对学者们的研究结果进行述评,指出早前学者们在餐饮消费者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及疫情下消费者餐饮消费状况变化的研究已经取得的成绩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第三章问卷基本情况。首先确定好本文问卷的研究对象、样本量;然后从消费者餐饮消费在疫情前后变化状况和后疫情时代消费者餐饮消费影响因素这两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结构;最后将整理回收的问卷录入数据,并进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第四章本文的主体内容——后疫情时代餐饮消费意愿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所收集数据,先总结疫情前后,餐消费者餐饮消费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对疫情下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第五章是对本研究的总结。给出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而提出针对本研究的对策建议。
其研究构想和思路如下:
图1.1研究构想与思路
1.5研究方法
1.5.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意在分析在新冠疫情下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江门市居民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首先探究疫情下消费者餐饮消费现状的变化,其次分析新冠疫情对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
1.5.2数理统计分析法
数理统计分析法是将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后,运用SPSS或Excel软件,将要分析的数据用图或者表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更直观地反映后疫情时代消费者餐饮意愿影响因素的概况。
第2章文献综述
2.1消费意愿的概念
Nguyen等(2023)用购买意图来描述消费意愿,他们认为购买意图的概念起源于行为理论如计划行为(TPB)理论中的“意图”概念。因此,意图被视为个人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意愿或能力。在市场营销中,购买意图被用作长期预测购买行为的一个概念,因为它与潜在客户的购买意愿有关;[1]蒋睿(2020)指出,消费意愿是指在一定的收入水平、物价、利率等环境下,消费者倾向于消费的程度,它与消费支出、预期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即消费意愿越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也就越多;[2]而郑建(2022)则认为,消费意愿是指消费者愿意采取特定购买行为几率的高低,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的客观基础是“自身的需要”。
2.2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Lustono等(2021)对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分析技术,对加内加拉的民族餐厅的消费人群进行研究,发现品牌意识和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积极而显著的影响;[4]Black Box Intelligence(2021)通过客户智能追踪超过190个品牌的客户满意度,指出餐厅消费者对洁净、安全的关注程度仍然很高;[5]Trinanda Okki等(2021)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假设检验对帕当餐厅消费者满意度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餐饮服务对帕当餐厅消费者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的结论;[6]Hwang Jooyoung等(2021)采用主题分析法,表明智能手机上社交媒体的采用与消费者的满意度呈正相关;[7]Oswald Mhlanga等(2016)发放调查问卷在伊丽莎白港选定的正式全套服务餐厅,并采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良好的服务、菜品的质量、他人的推荐和良好的氛围对正式全服务型餐厅的选择影响最大;[8]周丽(2016)以常州中华恐龙园的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游客的人口特征对餐饮消费偏好的影响,最终发现说明游客在园区进行餐饮消费时,对卫生安全的要求较高,同时追求美味实惠,而对主题公园餐饮文化的需求考虑不多;[9]蒋睿(2020)基于前景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对大学生外卖餐饮进行研究,指出在线评论与消费者购买意愿存在正向效应;[2]胡志海和徐义敏(2020)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网络口碑对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指出餐饮业网络口碑总分及各个维度与消费意愿存在显著正相关,并对其有正向预测作用;[10]吴丽云和陈方英基于内容分析法,以大众点评网为例,对餐饮消费者的网络评论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餐饮消费者最关注的前五位要素是:食物、环境、服务、价格和便利性。[11]
2.3新冠疫情下消费者餐饮消费状况变化研究
Jiang yanmei等(2022)对中国621家餐厅消费者进行了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分析时,指出,面对COVID疫情,消费者可能对用餐行为有不同的反应,例如,在印度,食客可能会寻找餐馆的食品质量、价格和卫生习惯,在韩国,他们外出就餐的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鼓励他们去餐馆,但心理风险阻碍了他们;[12]Hamid Mahmood等(2022)基于情景的调查问卷(327名餐饮受访者和354名在线调查者)从马来西亚丁加奴的681家餐馆消费者收集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脆弱性、利他主义恐惧和对COVID-19的预期后悔增加了消费者从自助外卖转向在线外卖的倾向;[13]李晶(2020)在研究新冠疫情下消费习惯变迁与餐饮业营销策略时,指出受宅家限制,消费者餐饮消费由堂食转为居家饮食,与之相适应,新的需要相应产生;[14]黄铄等(2023)以百胜中国企为例,利用SPSS计量软件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企业净利润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新冠疫情暴发后,人们外出就餐的意愿明显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家中自行做饭以及外卖配送;[15]董帅和闫海莹(2022)基于对后疫情时代下餐饮业的应对方略与未来面向的研究,指出疫情暴发后外出就餐堂食的需求骤减,促使餐饮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线上餐饮外卖市场增速明显。[16]
2.4国内外研究总结
2.4.1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总结
国内外学者近几年对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趋向成熟,他们调查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及线上评论,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SPSS软件分析及计划行为理论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影响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点:一是餐饮的品牌意识和品牌形象;二是餐饮环境的洁净度以及卫生安全度;三是餐饮业的网络口碑;四是餐饮业的人均价格及餐饮种类。但是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消费者餐饮消费偏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外学者专注于对餐饮消费者满意度的研究,而国内学者主要针对网络评论对消费者影响进行研究,两者都缺乏对餐饮消费意愿微观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的饮食文化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从微观角度去研究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是有重大意义的。
2.4.2新冠疫情下消费者餐饮消费状况变化研究总结
国内外学者对新冠疫情下消费者状况的研究,存在着不同角度下的辨析,但结论几乎趋于一致。国外学者基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而国内学者更专注于探讨餐饮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他们都指出:疫情爆发后,消费者餐饮消费渠道更多由线下供应转变为线上供应。但疫情下,餐饮消费者消费状况的转变,远不只是消费渠道的转变,还存在着更多餐饮消费状况的转变,例如消费者餐饮消费食物类型的转变、饮食口味的转变等。对于这些更加细微的转变,更要必要深入研究。
第3章问卷基本情况
3.1问卷结构
本调查问卷将江门市作为调查单位,调研对象是18-60岁的人群。问卷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最后一道题为主观填空题。本调查问卷大概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先收集被调查者的基本状况信息,如性别、年龄、学历等等;然后,第二部分是通过收集被调查者疫情前后餐饮消费的状况,如就餐方式、就餐口味等等,了解被调查者餐饮消费在疫情前后的变化状况,具体见表3.1;最后,第三部分是收集被调查者餐饮消费意愿分别在不同情况假设下的认可程度,分析影响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的各种因素,具体见表3.2。
3.2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本问卷调查以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的方式相结合。线上调查主要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分享问卷链接的方式来实现,而线下调查则主要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走访身边亲戚朋友和随机选取社区中心、公园等进行调查。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量为420份,共收回344份问卷,剔除非调查范围内IP、填写时间小于120秒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261份。本问卷的回收率约为81.9%,一般认为,问卷回收率在70%以上才能支持课题研究,故本问卷支持本次的论文研究。
3.3问卷信效度分析
3.3.1信度分析
从表3.3可知:因子1信度系数值为0.797。针对“项已删除的α系数”,项删除后的信度系数都小于总体的0.797,针对“CITC值”,分析项的CITC值均大于0.4,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信度水平良好。综上所述,研究数据信度系数值为0.797,综合说明数据信度质量较好。
从表3.4可知:因子2信度系数值为0.723。针对“项已删除的α系数”,项删除后的信度系数都小于总体的0.723,针对“CITC值”,分析项的CITC值均大于0.4,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信度水平良好。综上所述,研究数据信度系数值为0.723,综合说明数据信度质量较好。
从上表3.5可知:因子3信度系数值为0.752。针对“项已删除的α系数”,项删除后的信度系数都小于总体的0.752,针对“CITC值”,分析项的CITC值均大于0.4,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信度水平良好。综上所述,研究数据信度系数值为0.752,综合说明数据信度质量较好。
从表3.6可知,根据总体的信度系数可以看出,经过标准化后的信度系数为0.832,说明问卷总体的可信度极好。
3.3.2效度分析
使用KMO和Bartlett检验进行效度验证,KMO检验的系数结果为0.848,Bartlett检验卡方值为888.840(Sig.=0.000<0.01),说明问卷总体的效度极好。
表3.8针对因子提取情况,以及因子提取信息量情况进行分析,从上表可知:因子分析一共提取出3个因子,特征根值均大于1,此3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分别是21.170%,19.351%,18.268%。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8.789%。
本研究数据使用最大方差旋转方法(varimax)进行旋转,以便找出因子和研究项的对应关系。表3-9展示因子对于研究项的信息提取情况,以及因子和研究项对应关系,从表3-9可知: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意味着研究项和因子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因子可以有效的提取出信息。确保因子可以提取出研究项大部分的信息量之后,接着分析因子和研究项的对应关系情况(因子载荷系数绝对值大于0.4时即说明该项和因子有对应关系)。
第4章后疫情时代餐饮消费意愿分析
4.1调研对象基本信息
由表4.1可知,在调研人群的性别方面,男性人数为132,占比50.575%,女性人数为129,占比49.425%,男性占比略高于女性;
在调研人群的年龄方面,41-50岁与51-60岁占比较为接近,分别为15.326%和13.793%。而18-25岁、26-30岁和31-40岁的群体占比分别为23.372%、29.885%、17.625%。从数据可以看出,青壮年群体的占比较大,超过了总数的一半,而老年群体的占比较少。
在调研人群的学历方面,大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而高中及职业高中和初中及以下的学历占比分别为14.176%和10.728%。占比最少的,是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仅为5.364%。
在调研人群的婚姻状况方面,可以看出调研人群中,大多数为已婚人士,占比为60.92%。结合调查人群的年龄占比情况来看,有理由推断这部分人群,分别是由少部分的26-30岁的人群以及大多数的31-60岁的人群组成。
在调研人群的平均月生活费方面,大多数被调查者平均月生活费集中在3000元以上这个区间上,为32.184%。平均月生活费2501-3000的人群,占比也有21.073%。大体上符合当今三线城市的一般消费水平。
4.2疫情前后餐饮消费变化描述性统计分析
4.2.1后疫情时代餐饮消费支出变化分析
图4,1餐饮消费支出变化图
如图4,1所示,疫情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变化大多集中在稍有增加和增加这两个范围内,总体可推断出,在后疫情时代下,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需求有着显著的增长。
4.2.2.疫情前后餐饮就餐方式变化分析
图4,2疫情防控就餐方式的柱形图
图4.3疫情放开后就餐方式的柱形图
由图4.2和4.3可知,疫情防控时,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就餐方式为外卖和在家(食堂)就餐。而在后疫情时代,被调查者就餐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外卖、打包和在家(食堂)就餐的占比均为下降趋势,其中在家(食堂)就餐的下降幅度最大。而堂食的占比上升幅度较大,其他就餐方式的占比也有略微上升。
图4-4疫情前后外出就餐频率变化图
图4-5疫情前后点外卖的频率变化图
由图4-4和4-5可知,后疫情时代下,餐饮消费者外出就餐频率“增加”占比最大,“稍有增加”的占比也比较多,说明疫情对餐饮消费者外出就餐的消费倾向具有一定的影响;后疫情时代餐饮消费者点外卖的频率也是“增加”占比最大,“稍有增加”的占比也较大。总体来说,疫情对餐饮消费者的就餐方式有一定的影响,疫情防控时,餐饮消费者更注重选择比较安全可靠的就餐方式,而后疫情时代,疫情应对相对平稳有序,餐饮消费者餐饮消费的需求增加,就餐的方式也逐步回归多元化。
4.2.3疫情前后餐饮消费偏好变化分析
1.餐饮饮食口味偏好变化分析
图4-6疫情防控饮食口味的柱形图
图4-7疫情放开后饮食口味的柱形图
由图4-6和4-7可知,疫情防控下,清淡食物占比最高,麻辣食物占比也不少,略低于清淡食物。而疫情放开后,麻辣食物和咸味食物的占比有一定的上升,麻辣食物占比最高,而清淡食物的占比下降幅度较大。总结得出,在疫情前后,餐饮消费者还是更加偏好于重口味的食物,但在疫情防控时,餐饮消费者会出于防疫的考虑,而增加了清淡食物的需求,而在后疫情时代下,重口味饮食则是进一步得到了餐饮消费者的青睐。
2.餐饮食物类型偏好变化分析
图4-8疫情防控食物类型偏好的柱形图
图4-9疫情放开后食物类型偏好的柱形图
由图4-8和4-9可知,在疫情防控时,食物类型占比最高的是蔬菜水果类,且与其它食物类型的占比差距明显。而在后疫情时代下,肉禽类食物和海鲜类的食物占比上升幅度较大,菌藻类食物和其他类型食物占比也有略微的上升,其中肉禽类占比最高。而蔬菜水果类占比有了一定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算大。由此可见,疫情对餐饮消费者食物类型的偏好有一定的影响。在疫情防控时,出于身体健康角度的考虑,餐饮消费者更青睐于维生素含量较多的蔬菜水果。而在后疫情时代下,疫情的影响削弱,餐饮消费者去餐饮场所消费时,餐饮食物类型偏好也渐渐趋于多元化,其中肉禽类食物和海鲜类食物是他们较为喜爱的。
3.餐饮品类偏好变化分析
图4-10疫情防控餐饮品类偏好的柱形图
图4-11疫情放开后餐饮品类偏好的柱形图
由图4-10和4-11可知,疫情防控时,餐饮品类占比较高的前3位分别是地方特色菜、烧烤以及中式快餐。而在后疫情时代,餐饮品类占比较高的前3位分别是地方特色菜、火锅和烧烤。与疫情防控时相比,在后疫情时代下,占比最高的仍是地方特色菜,且其占比也进一步提升。火锅和街边小吃的占比也上升明显。可以看出,在疫情前后,餐饮消费者倾向的餐饮品类多以中式的烹调为主,而后疫情时代,餐饮消费者倾向的餐饮品类也逐渐丰富,街边小吃的占比在疫情两阶段的变化,从侧面可以反映出,餐饮消费者在疫情的影响下,还是比较注重食物烹调的安全性问题。
4.3后疫情时代餐饮影响消费意愿因素分析
该部分分析主要根据问卷的题目,把它们细分为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状况、人文需求、社会文化感知、安全意识和餐厅外观及服务评价这五个方面,将其分别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问卷第28题)作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这五个方面里的各种情况对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情况。
4.3.1从被调查者个人基本状况分析对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
从表4-1可知,将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段、学历、婚姻状况和个人平均月(生活费)分别为作为自变量,而将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2.649-0.062*性别:+0.024*年龄段-0.095*学历+0.067*婚姻状况-0.055*个人平均月(生活费),模型R方值为0.019,意味着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段,学历、婚姻状况和个人平均月(生活费)为可以解释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的1.9%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并没有通过F检验(F=0.368,p=0.869>0.05),也即说明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段、学历为、婚姻状况和个人平均月(生活费)都不会对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影响关系,因而不能具体分析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影响关系。
*p<0.05**p<0.01
4.3.2从被调查者的人文需求分析对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
从表4-2可知,将生活方便、调节日常生活气氛和居家隔离作为自变量,而将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表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1.300+0.172*生活方便-0.048*调节日常生活气氛+0.241*居家隔离,模型R方值为0.118,意味着疫情放开后,生活方便、调节日常生活气氛和居家隔离可以解释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的11.8%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4.283,p=0.007<0.05),也即说明疫情放开后,生活方便、调节日常生活气氛和居家隔离这三个要素中,至少一项会对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影响关系,另外,针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发现,模型中VIF值全部均小于5,意味着不存在着共线性问题;并且D-W值在数字2附近,因而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样本数据之间并没有关联关系,模型较好。最终具体分析可知:
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为了生活方便(不想做饭/没有时间做饭)而餐饮消费的回归系数值为0.172(t=2.080,p=0.040<0.05),意味着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会为了生活方便(不想做饭/没有时间做饭)而对他们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为了调节日常生活气氛(如偶尔想换个饮食口味)而餐饮消费的回归系数值为-0.048(t=-0.500,p=0.618>0.05),意味着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会为了调节日常生活气氛(如偶尔想换个饮食口味)并不会对他们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影响关系。
居家隔离增大了被调查者对餐饮消费的渴望的回归系数值为0.241(t=2.559,p=0.012<0.05),意味着居家隔离对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4.3.3从被调查者的社会文化感知分析对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
1.从家庭工作聚会的角度分析
从表可知,将朋友、家庭、工作等聚餐作为自变量,而将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表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1.541+0.261*朋友、家庭、工作等聚餐会模型R方值为0.078,意味着朋友、家庭、工作等聚餐可以解释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的7.8%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8.265,p=0.005<0.05),也即说明朋友、家庭、工作等聚餐会对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影响关系,最终具体分析可知:
疫情放开后,朋友、家庭、工作等聚餐会促使被调查者餐饮消费的回归系数值为0.261(t=2.875,p=0.005<0.01),意味着疫情放开后,朋友、家庭、工作等聚餐会对被调查者餐饮消费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2.从网络宣传的角度分析
从表4-4可知,将网络平台博主“打卡”当地特色美食作为自变量,而将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表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1.737+0.204*网络平台博主“打卡”当地特色美食,模型R方值为0.041,意味着网络平台博主“打卡”当地特色美食可以解释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的4.1%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4.218,p=0.043<0.05),也即说明网络平台博主“打卡”当地特色美食会对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影响关系,最终具体分析可知:
疫情放开后,网络平台博主“打卡”当地特色美食会促使被调查者餐饮消费的回归系数值为0.204(t=2.054,p=0.043<0.05),意味着疫情放开后,网络平台博主“打卡”当地特色美食会对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3.从餐厅优惠活动的角度分析
从表4-5可知,将餐饮场所推出的优惠活动作为自变量,而将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1.743+0.189*餐饮场所推出的优惠活动,模型R方值为0.045,意味着餐饮场所推出的优惠活动可以解释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的4.5%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4.614,p=0.034<0.05),也即说明餐饮场所推出的优惠活动一定会对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影响关系,最终具体分析可知:
疫情放开后,餐饮场所推出的优惠活动会促使被调查者餐饮消费的回归系数值为0.189(t=2.148,p=0.034<0.05),意味着疫情放开后,餐饮场所推出的优惠活动会对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4.3.4从被调查者的安全卫生意识分析对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
1.从餐饮消毒措施角度分析
从表4-6可知,将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饮消毒措施(如餐具消毒等)作为自变量,而将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表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1.413+0.354*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饮消毒措施(如餐具消毒等),模型R方值为0.139,意味着重视餐饮消毒措施(如餐具消毒等)可以解释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的13.9%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15.830,p=0.000<0.05),也即说明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饮消毒措施(如餐具消毒等)一定会对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影响关系,最终具体分析可知:
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会更加重视餐饮消毒措施(如餐具消毒等)的回归系数值为0.354(t=3.979,p=0.000<0.01),意味着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重视餐饮消毒措施(如餐具消毒等)会对其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表4-6餐饮消毒措施线性回归分析图
2.从食材卫生角度分析
从表4-7可知,将被调查者重视食材卫生作为自变量,而将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1.640+0.261*被调查者重视食材卫生,模型R方值为0.086,意味着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食材卫生可以解释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的8.6%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9.206,p=0.003<0.05),也即说明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食材卫生一定会对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影响关系,最终具体分析可知:
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会更加重视食材卫生的回归系数值为0.261(t=3.034,p=0.003<0.01),意味着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食材卫生会对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3.从餐厅环境卫生整洁角度分析
从表4-8可知,将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厅环境舒适卫生整洁作为自变量,而将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表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1.700+0.227*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厅环境舒适卫生整洁,模型R方值为0.049,意味着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厅环境舒适卫生整洁可以解释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的4.9%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5.088,p=0.026<0.05),也即说明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厅环境舒适卫生整洁一定会对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影响关系,最终具体分析可知:
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厅环境舒适卫生整洁的回归系数值为0.227(t=2.256,p=0.026<0.05),意味着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厅环境舒适卫生整洁会对其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表4-8餐厅环境线性回归分析图
4.3.5从餐厅外观及服务评价分析对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
1.从餐厅场所外观角度分析
从表4-9可知,将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厅场所的外观(如装修风格等)作为自变量,而将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表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2.088+0.055*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厅场所的外观(如装修风格等),模型R方值为0.003,意味着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厅场所的外观(如装修风格等)可以解释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的0.3%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并没有通过F检验(F=0.307,p=0.581>0.05),也即说明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厅场所的外观(如装修风格等)并不会对其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影响关系。
3.从餐厅员工服务角度分析
从表4-10可知,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饮服务人员的人文服务作为自变量,而将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1.518+0.319*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饮服务人员的人文服务,模型R方值为0.112,意味着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饮服务人员的人文服务可以解释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的11.2%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12.372,p=0.001<0.05),也即说明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饮服务人员的人文服务一定会对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的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影响关系,最终具体分析可知:
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饮服务人员的人文服务的回归系数值为0.319(t=3.517,p=0.001<0.01),意味着疫情放开后,被调查者更加重视餐饮服务人员的人文服务会对其餐饮消费意愿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针对后疫情时代对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先从疫情前后消费者餐饮消费支出的变化、就餐方式变化及餐饮消费偏好变化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后疫情时代可能会影响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细分,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对消费者主要关注的因素作描述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1.疫情前后,消费者餐饮消费特征变化显著
对比疫情防控时,在后疫情时代下,消费者在餐饮支出上,有着明显的增加趋势;就餐方式方面,外出就餐和外卖的比例也在上升;餐饮消费偏好方面,中式烹调仍是消费者较为青睐的,而且在疫情更加明朗化后,他们更倾向于消费重口味食物、荤类食物。总体而言,疫情对消费者的餐饮模式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后疫情时代下,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有着显著的增强,餐饮消费偏好也趋于多元化。
2.人文需求、社会文化感知、安全意识和服务评价对餐饮消费意愿起促进作用。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可以发现,在后疫情时代下,在人文需求方面,生活方便和居家隔离对消费者餐饮消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社会文化感知方面,家庭工作聚会、网络宣传和餐厅优惠活动都对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消费者的安全卫生意识和餐厅的人文服务也会对消费者的餐饮意愿有着正向的影响。
3.后疫情时代下,消费者的个人基本情况不会对餐饮消费意愿产生影响
在线性回归分析下显示,不论是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和月平均生活费,均不会对他们的餐饮消费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在现代社会,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和餐饮文化的不断丰富,导致消费者的餐饮消费考虑的因素也逐渐增多,消费者的个人基本状况不再是主导他们餐饮消费的主要因素。
5.2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得出的结果,在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餐饮行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意义。
第一,拓宽餐饮经营模式,完善外卖点餐渠道
针对后疫情时代下不断增长的餐饮消费需求,餐饮从业者可以打破传统的单店经营模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拓其他餐饮经营模式,例如摆摊经营、团餐档口经营、纯外卖店经营等。另外,在后疫情时代下,消费者点外卖的频率也在不断上升。所以,餐饮从业者必须完善自家餐饮品牌的外卖点餐渠道,除了入驻美团和饿了么这两大平台外,餐饮从业者也可以在其他网络平台提供外卖点餐渠道,如在微信上创建属于自己品牌的小程序,在抖音的宣传视频上加上外卖点餐渠道的链接等等。
第二,保证餐饮菜式品质,不断创新餐饮新菜式
餐饮的菜式品质,一直是餐饮消费者所看重的。好的餐饮菜式品质,必须是健康而美味的。另外,虽然传统的中餐仍然是餐饮消费的主旋律,但消费者餐饮消费偏好多元化的趋势,使餐饮菜式的创新成为必然。餐饮行业需要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创新新菜式更能促进消费者餐饮需求。例如可以参考国内外不同地方的餐饮文化,把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烹调方式相结合。某网络平台上的一位餐饮博主的创新就很巧妙,他创造出了“广式烧味四拼寿司”,即把日式料理和广府传统美食相结合,这样的菜式兼具中日两地餐饮文化,使不少食评者纷纷点赞。
第三,强化餐饮营销策略
网络宣传、优惠活动、团建活动等对消费者餐饮消费意愿影响显著。因此,餐饮从业者要着眼于上述几个关键点,强化自身的营销策略。首先,一定要对于自己的餐饮产品精益求精,不能马虎应对,这样才能巩固自身餐饮品牌的网络口碑;其次,餐饮从业者要搞好自身餐饮品牌的宣传。现在,雇佣网红,拍摄美食vlog,打卡餐饮消费点是一个可观的宣传方式。另外,餐饮从业者也可以从自身出发,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宣传群、抖音账号等方式,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自身的餐饮品牌。最后,要适当根据不同情况,推出优惠活动。如可以抓住法定节假日、每周周末这些餐饮人流密集的时段,推出餐饮消费优惠活动,从而达到薄利多销。
第四加强餐饮卫生安全管理
进入后疫情时代,餐饮卫生安全依旧是餐饮消费者重点关注的一大因素。故餐饮从业者要加强自身餐饮品牌的餐饮卫生安全管理。首先,在餐饮经营经营场所方面,要做到整洁干净,每天营业前都要确保经营场所环境卫生打扫干净,必要时进行定期的消毒;其次,在餐具上,也要保持清洁,每天都要检查餐具上有无污渍或洗洁精残留;最后,在食材方面,要保持新鲜,如蔬菜水果类食材检查有没有腐烂,海鲜类食材定期换氧,检查有没有死亡的,熟食类的肉禽确保不要隔夜再供应,冷藏类的食材确保在保质期内使用等等。
参考文献
[1]Nguyen Ngoc Ha,Kien Dao Trung,Duong Thanh Thuy,et al.Role of consumer ethnocentrism on purchase intention toward foreign products:Evidence from data of Vietnamese consumers with Chinese products[J].Heliyon,2023,9(2).
[2]蒋睿.在线评论对大学生外卖餐饮消费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11):15-18.
[3]郑建.第三方点评对旅游者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D].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22
[4]Lustono,Hanggoro Susanto,Nur Wening.Strategies to Increase Consumer Purchase of Ethnic Restaurants Through Perception of Brand Loyalty Authenticity,Brand Awareness and Brand Image[J].Journal of Global Economy,Business and Finance,2021,3(4).
[5]Black Box Intelligence.Restaurant consumers remain hyper-focused on cleanliness,safety in January as data shows little change in guest sentiment[J].Nation’s Restaurant News,2021.
[6]Trinanda Okki,Sari Astri Yuza.Managing Padang Restaurant’s Consumers Trust:The role of Halalness,Food Service and Satisfaction[J].Sixth Pada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s Education,Economics,Business and Management,Accounting and Entrepreneurship(piceeba 2020),2021.
[7]Hwang Jooyoung,Eves Anita,Stienmetz Jason L..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Use on Consumers’Restaurant Consumption Experiences:A Qualitative Study[J].Sustainability,2021,13(12).
[8]Oswald Mhlanga,Dr.Tembi Maloney Tichaawa.What are the current 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 selection criteria in formal full service restaurants in Port Elizabeth,South Africa?[J].Afric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Tourism and Leisure,2016,5(2).
[9]周丽.基于人口特征的主题公园游客餐饮消费偏好分析——以常州中华恐龙园为例[J].美食研究,2016,33(4):32-37.
[10]胡志海,徐义敏.网络口碑对餐饮消费意愿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3):44-49.
[11]吴丽云,陈方英.基于网络评论内容分析的餐饮消费者行为研究[J].人文地理,2015,30(5):147-152.
[12]Jiang Yanmei,Lau Antonio K.W..Effect of restaurant consumers’anticipated emotions on perceived value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in the COVID-19 context [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2.
[13]Mahmood Hamid,Rehman Asad Ur,Sabir Irfan,et al.Restaurant Diners’Switching Behavior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2,13.
[14]李晶.新冠疫情下消费习惯变迁与餐饮业营销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4):62-63.
[15]黄铄,孙恒宇,季劲驰,等.新冠疫情下餐饮业的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23,(1):19-22.
[16]董帅,闫海莹.后疫情时代下餐饮业的应对方略与未来面向[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2,(4):21-25.
致谢
论文即将完成之际,也意味着我四年的本科生生涯已渐入尾声。在这里,我想衷心感谢在这四年里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每一个人。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导师在整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老师悉心指导,从选题到定稿,老师都会给我详细的指导意见。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每一次的修改稿中,老师都会在稿上细心标注,给出恰当的修改意见。当我在论文写作上遇到问题时,老师也会在线下耐心地教导。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渊博的学术修养,使我受益匪浅。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工商管理系的各位老师们,这四年里,你们在专业知识方面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引领着我在学业道路上的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的教诲表示真诚谢意。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你们的帮助和激励,一直是我在学业上保持前进的动力。在此次的论文写作中,更有部分同学和朋友为我提供信息支持,甚至还教导我一些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至此之际,向你们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毕业论文的撰写完毕,并不意味着结束。前路漫漫,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一定会更加严格要求自我,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0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