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一日活动中传统文明 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下,教育被国家和大多数家庭所重视,因此,幼儿的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智育及能力的培养,鲜少有家长注重幼儿的礼仪教育。幼儿的行为受各方面因素所影响,幼儿的礼仪教育不能缺失,学校的礼仪教育更不能忽视,教师对幼儿正确引导尤为重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要培养幼儿的行为礼仪习惯。

论文讨论了影响幼儿传统礼仪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幼儿一日活动中传统礼仪行为培养的策略,从而培养幼儿的传统文明礼仪习惯,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一日活动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背景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之称,而中国的礼仪文明需被传承和弘扬。幼儿时期的传统文明礼仪的教育,奠定幼儿传统文明礼仪的基础,甚至影响幼儿一生的行为习惯。优秀的文明礼仪举止将影响到个人的基本素质及个人修养。因此,幼儿的传统文明礼仪行为的培养迫在眉睫。

 2.意义

幼儿传统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对幼儿自身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并且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幼儿进行传统文明礼仪教育,将对幼儿人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幼儿时期具有可塑性,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二)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目地是研究大班幼儿传统礼仪行为习惯的现状,大班幼儿的性格特征对幼儿传统礼仪行为习惯造成的影响,环境对幼儿传统礼仪行为习惯造成的影响以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应用在大班幼儿一日活动中,以使得幼儿更好的接受和学习传统礼仪行为习惯,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研究大班幼儿的性格特征,环境对幼儿影响,家长教师对幼儿的影响,通过搜集查阅相关文献,针对大班幼儿性格特征,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影响展开调查;通过问卷调查,针对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传统文明礼仪习惯的影响展开调查,分析影响幼儿传统文明礼仪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一日活动中,使幼儿更好的接受传统文明礼仪的培养和教育。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期刊等文献检索工具,查找有关幼儿传统文明礼仪、幼儿性格对其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相关文献,归纳总结知识,为本文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2.个案调查法

在本文为了更加准确的了解幼儿园及教师对幼儿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影响,从而调查了合阳县幼儿园的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情况,主要调查教师在学校中中是否对幼儿进行传统文明礼仪教育、是否有约束幼儿的礼仪行为、是否有做到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出良好的示范等方面。

3.观察法

本文观察了合阳县幼儿园大五班幼儿在传统文明礼仪习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文明礼仪行为,以助于本文的调查研究。

 二、我国大班幼儿传统文明礼仪的现状

  (一)幼儿园里幼儿传统文明礼仪的现状

幼儿园里,幼儿的性格已经逐步可以分为腼腆的幼儿、活泼的幼儿以及在老师面前很文静但实际好动的幼儿。大多数幼儿可以初步认识到传统文明礼仪的行为在生活中如何体现,表现出在入园时能做到向老师问好,向家长说再见,但有个别幼儿没有认识到传统文明礼仪在自身行为上如何体现,仍要家长或老师提醒;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大多数幼儿也能做到上卫生间或喝水跟老师打声招呼,仍有个别幼儿做不到这一程度,有的幼儿在保育员给其打饭时会说谢谢,有的幼儿会在弄脏了小朋友衣服的时候会说对不起。

李聪在《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海城市为例》的学位论文中指出:“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的礼仪行为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性,幼儿在学校里的文明礼仪行为均高于在家庭中的文明礼仪行为,其中包括礼貌用语和文明礼仪行为。

(二)家庭中幼儿传统文明礼仪的现状

在家庭中,幼儿有更明显的差异,在重视幼儿礼仪教育的家庭中,幼儿可以认识到传统文明礼仪的行为体现,大多时候可以做到礼貌待人,如见到长辈先问好以及对家长也具有初步的尊重的意识;一般家庭的幼儿,家长没有过多重视幼儿礼仪的教育,因此,幼儿对传统文明礼仪行为的认识表现出了不稳定性,有时可以做到礼貌待人尊重家长,但有时会完全忽视礼仪的行为;但在完全溺爱幼儿的家庭中,幼儿没有认识到传统文明礼仪的行为体现,他们没有礼仪行为的意识,不开心了便摔东西和大喊大叫来以示自己内心的不满,这样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

 (三)大班幼儿传统文明礼仪的现状调研

合阳县幼儿园大五班32名同学文明行为统计次数如下:在入园时,有23名同学做到与老师问好与家长再见;在与同伴交流时,18名同学对同伴使用礼貌用语;有8名同学出现打同伴的行为发生;有11名同学出现不文明的话语;有5名同学出现不理睬教师的行为。

 三、各种因素对幼儿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影响

  (一)5-6岁幼儿特征对其行为习惯的影响

大班幼儿语言能力增强,知识经验逐步丰富,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并且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因此,大班幼儿对接受传统礼仪行为的培养有一定的优势,在教师或家长培养其传统文明礼仪行为时,幼儿可以理解其含义并且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大班幼儿的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逐步增强,在家长或教师培养其传统文明礼仪行为时引导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幼儿可通过对教师或家长的情感,来树立积极的态度培养自身的传统文明礼仪行为;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长,责任感也在加强,因此大班幼儿对于教师或家长交给的任务大都能乐意并较好的完成,愿意承担一些事务并为之感到自豪,因此,在培养幼儿传统文明礼仪行为时,教师或家长可以采取鼓励幼儿的方法;大班幼儿求知欲强,对周围的一切都非常关注,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培养其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时,可以使用引起幼儿的兴趣的方法,积极的引导幼儿。

温赫柏在《幼儿学习品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的学位论文中指:“大班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维度、沟通与合作维度、反思与合作维度以及专注于坚持维度都是幼儿阶段中最高的,因此,大班幼儿的各方面发展若能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幼儿的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将会有显著的效果。”[]

(二)教师对幼儿的影响

大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已经发展,因此教师对幼儿传统礼仪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幼儿在园内的行为习惯及各方面的培养,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意义深远。

高纬在《幼儿教师的课堂行为特征对幼儿课堂行为的影响》中指出:“幼儿教师在课堂中若对幼儿没有尊重和引导的行为,再对幼儿批评警告责骂等行为都无济于事,因而,要对幼儿有一个内化的教育,让幼儿通过自身去感知和践行,将会有更明显的效果;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言语也将影响幼儿的行为,以表扬和鼓励的幼儿教师与责骂批评的幼儿教师相比,表扬教师的班级幼儿更显得文明与乖巧,而责骂的幼儿教师的班级没有表扬老师班级的幼儿行为习惯优良。”

(三)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1.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家长是幼儿接触最为密切的人,家庭环境对幼儿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家庭中,幼儿会更依赖于家长,因此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起到引导作用。

李聪在《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海城市为例》中指出:“家长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礼仪修养的表现情况,这说明,文化水平高的家长对幼儿的礼仪教育越是重视,幼儿的文明修养将会表现得越好,而不重视幼儿礼仪教育的家长,幼儿的礼仪修养表现越差,因此,家长的对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重视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礼仪文明修养。”[]

大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已经在发展,幼儿会模仿家长与教师的行为,因此,家长自身礼仪行为修养的提高,将会对幼儿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并且,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家长在平时若注重自身的文明礼仪修养,会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家长对幼儿的宠爱程度对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现如今的家长对幼儿都很宠爱,但并不排除家长在对幼儿宠爱的前提下,对幼儿的教育依然重视,但有的家长并不注重幼儿的教育情况,因此才会出现幼儿的礼仪教育层次化严重的现状。在注重幼儿礼仪教育的家庭中,我们会看到家长在生活中时不时的对幼儿礼仪的教导,不可以乱丢垃圾,要说谢谢对不起等场景,但在溺爱幼儿的家庭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幼儿直呼长辈名字,大吵大闹等情况,在学校中,老师也经常会听到“孩子在家里被惯的很了,老师多担待一些”这样的言论,因此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更重视溺爱幼儿而不是教育及培养幼儿。

 2.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将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状况,而幼儿园环境是一大因素,因此幼儿园是否重视培养幼儿的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将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文明修养情况。

一个班级的教师对幼儿的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情况,也将影响家长对幼儿的培养重视情况,而家长对幼儿的礼仪修养的培养将直接影响一个班级学生的文明修养状况。幼儿园、教师、家长对幼儿的文明修养状况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因此,学幼儿园幼儿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认识程度,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幼儿园幼儿的文明修养的程度。

四、幼儿一日活动中传统礼仪行为培养的策略

(一)传统礼仪应用到幼儿课堂的培养策略

  1.每周开设一堂礼仪课

大班幼儿已经有基础的学习能力,开设常规课程让幼儿首先可以认识到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作用,例如,可以开展《弟子规》、《三字经》的课程,以动画或故事情节为幼儿解释内容,以及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幼儿可以充分了解到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的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开设行为分析的课程

行为分析课程将生活中的现实行为给予幼儿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给与幼儿动画或故事,让幼儿分析其行为是否正确,树立幼儿的正确的行为规范;

 3.开设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具有趣味性,可以提高幼儿对于培养文明礼仪习惯的注意力,例如“文明比拼”,给幼儿一个场景,让幼儿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需要有一定的文明礼仪行为,设定一定的分数,幼儿分组进行,以幼儿的好胜心理来引导幼儿的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

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性格特点,相对应不同的角色,因材施教。

 4.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游戏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对幼儿更容易掌握又增加了趣味性,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有,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文明的场景,用正面积极的事引导幼儿对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

 5.开展儿歌创编活动

开设幼儿喜欢的儿歌创编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度,让幼儿在儿歌创编时参与其中,把优秀的文明行为创编于儿歌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传统礼仪应用到幼儿生活的培养策略

  1.传统礼仪应用到教室布置的培养

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室布置中,家园栏中设计与传统礼仪相关的内容,以达到对家长与幼儿的宣传作用;图书区可以增加礼仪图书,在幼儿阅读中培养幼儿的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美工区的布置可以张贴幼儿有关礼仪的优秀作品;主题墙设计为传统文明礼仪的主题,让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学习和培养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2.传统礼仪应用到幼儿就餐时的培养

用餐文明在传统文明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是培养幼儿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必要环节,以下是幼儿就餐时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1.餐前引导幼儿唱读有关就餐传统文明礼仪的儿歌,以给幼儿积极的启示,在之后用餐时培养良好的习惯;

2.在保育员发放餐具和饭菜时,引导幼儿对保育员说谢谢,培养幼儿拥有感激感恩的心;

3.在就餐时,提示幼儿尽量不掉餐,不挑食,不剩饭菜,不说话;

4.用餐后,引导幼儿将饭菜放于收纳碗筷的篮子中,并将汤汁或剩菜饭倒于垃圾桶中;

3.传统礼仪应用到幼儿同伴相处时的培养

幼儿在幼儿园里,相处最多的便是同伴,因此,在幼儿与同伴相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将会事半功倍,以下是幼儿与同伴之间会发生的矛盾以及解决的策略:

1.在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引导双方幼儿思考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并互相道歉,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反思能力,在道歉后引导幼儿互相拥抱,原谅彼此,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礼仪;

2.在幼儿争抢玩具时,引导幼儿先来先玩,以教导幼儿有顺序性的排队意识和行为习惯;

3.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教导幼儿理解他人,不能只想着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以培养幼儿仁爱之心;

4.在幼儿发生打闹事件时,要严肃处理,教导幼儿不论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对同伴产生暴力行为,培养幼儿基本的素质和基本的礼仪行为;

5.在与同伴相处时,幼儿承诺的事情,教导幼儿要做到,培养其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

 (三)针对大班幼儿性格特点培养幼儿传统礼仪的策略

  1.针对大班幼儿好问好学特点对传统礼仪的培养

大班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所发生的事大多有数不清的疑问,幼儿的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因此思维较为活跃,喜欢学习和探索新的东西,并且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而是要刨根问底,因此针对幼儿此特点,有以下培养策略:

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的教导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以播放有关传统文明礼仪的动画片、故事引导、情境再现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幼儿先产生兴趣,再引导幼儿培养文明修养;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可以更加注重文明礼仪的行为,引起幼儿对教师行为的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对文明修养行为的培养;

 2.针对大班幼儿模仿性强特点对传统礼仪的培养

大班幼儿的表现与表达方式多样化,并且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能生动的表现和描述事物,因此针对幼儿此特点,有以下培养策略;

1.为人师表的教师行为对幼儿具有引导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注意自身的行为礼仪习惯,给幼儿做良好的示范,幼儿在教师潜移默化的行为影响下,会开始模仿教师的行为;

2.教师需要在班级里形成注重文明修养的班风,因为班级里幼儿开始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后,幼儿有不同的表现与表达方式,班级里的幼儿会互相模仿同伴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循环。

3.针对大班幼儿不同性格特点对传统礼仪的培养

大班幼儿个性初具形成,幼儿的的性格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有以下解决策略:

1.对于自尊心强的幼儿,针对他们的特点,可以采取私下教导的方法引导幼儿培养其行为习惯,例如,“我们xxx小朋友哪一方面都很棒,我们xxx的礼仪行为更不会差了,是不是呀,那么我们下次就要xxx。”,采用尊重、引导的方法,积极引导幼儿,反之会产生消极的作用。

2.对于胆小内敛的幼儿,我们可以对其采取鼓励的方法,鼓励幼儿做一件文明礼仪行为的事情后,积极鼓励,并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意志力;

3.对于性格孤僻的幼儿,我们需要创造条件,鼓励幼儿多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注重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培养;

4.男生与女生的差别在于女生相比于男生更容易表达和表现出自身的优点,因此,针对男生可以开设有关表达的活动课程,提高男生的表达欲,再培养男生的行为礼仪习惯;女生虽说更喜欢表达自身的情感,但很多女生是沉默内敛型,不喜欢说话不喜欢与同伴交流,在此情况下,可以积极引导这些女生先与同伴交往,在此基础上提高其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修养。

 (四)家庭对大班幼儿的传统礼仪培养策略

在《教育大辞典》中,顾明远教授指出:“家庭教育既是一种互动性的活动,也是一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最基础的教育的活动。”[]因此,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地,家长更应重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引导。

1.家长对幼儿传统礼仪的教育培养

1.家长自身需要提高对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意识,家长自身对幼儿的行为习惯重视后,才会重视幼儿传统文明礼仪行为的培养;

2.家长在生活中,需注意自身的的行为习惯,幼儿的模仿能力已经发展,家长自身行为修养较好,幼儿会模仿家长良好的行为习惯,但若家长自身不重视,则可能会对幼儿起到反作用;

3.家长可以宠爱幼儿但不能溺爱幼儿,幼儿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要及时的制止并且悉心的教导幼儿,绝不能放任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4.家长不能专制地教导幼儿,要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引导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以达到幼儿自发性的学习和培养文明修养。

2.家长对幼儿传统礼仪应用到生活的培养

1.家长首先培养幼儿尊重长辈,孝敬长辈,让幼儿首先学会尊重,尊重家人后才能学会尊重同伴尊重他人;

2.教导幼儿来客时礼貌待客,拜访他人时不乱翻东西,不大吵大闹;

3.公共场所礼仪中,不乱扔垃圾,自觉排队,轻言轻语。

  结语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观察法,提出大班幼儿对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现状,并从幼儿的性格特征、教师教学、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四方面分析总结。通过以上原因分析归纳出幼儿在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例如:学校、教师及家长培养幼儿传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程度、是否针对幼儿特征对幼儿的培养和引导以及教师在教学方面对幼儿的教导等。最后提出大班幼儿培养传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策略建议:教师要将传统礼仪应用到幼儿课堂以对幼儿形成积极的教育教导,教师将传统礼仪应用到教室布置、幼儿就餐及幼儿与同伴相处的培养,针对大幼儿好问好学、模仿性强及不同的性格特点对不同的幼儿进行分析,给予正确的引导方法,家长对幼儿传统礼仪的教育培养以及对幼儿的传统礼仪应用到生活的培养。让幼儿在家长与教师的双层教导下,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由于理论基础有限,论文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选取的样本具有局限性,只选区合阳县幼儿园的为例,并不能代表全部数据;其次,观察大五班幼儿的文明行为不够细致;最后论文中有些语句不够严谨。针对这些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聪.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海城市为例[D].辽宁:渤海大学,2020.

[2]李双双.幼儿家庭礼仪教育研究——以福州市F社区为例[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8.

[3]温赫伯.幼儿学习品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8.

[4]高伟.幼儿教师的课堂行为特征对幼儿课堂行为的影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16.

[5]刘亚飞,李振兴.家庭环境与幼儿分享行为的关系[J].安顺学院学报,2021,(5):70.

[6]蒙素石.幼儿园礼仪养成策略——以宜州市保育院为例[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6.

[7]闫立红.班级内向幼儿性格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4):184.

[8]苏庆芳.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发展之影响[J].北方音乐,2019:214.

[9]张淑珍.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J].学周刊,2021,(23):173.

[10]李亚娟家庭教育对3-6岁幼儿情绪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长春师范大学,2018.

[1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1.

[12]John.Locke.Education[M].Translated by Yang Hanlin.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21.135.

[13]蔡凤林.日本青少年传统道德礼仪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6):121.

[14]颜红芹.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意义及其有效途径[J].学术研究,2021,(8):74.

[15]毛顺芹.文明礼仪教育在幼儿园中的科学渗透[J].江西教育,2022,(27):92.

[16]杨晓宇.幼儿文明礼仪家庭教育新样态[N].语言文字报,2019-9-27(011).

[17]吴雪.昆明市K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的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6.

[18]王雪冰.3-6岁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及解决对策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8.

大班幼儿一日活动中传统文明 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大班幼儿一日活动中传统文明 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3月28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06412.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3月28日
Next 2024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