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染料的提取及在扎染的应用

摘要

天然染料是一种由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的产物,其中,植物靛蓝染料是天然染料中最受欢迎的种类之一。它具有色泽艳丽,色牢度高且抗菌,抗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纺织品甚至是食品,药品当中。靛蓝染色在扎染工艺领域也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研究靛蓝扎染这种工艺,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到这种传统非遗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采用植物靛蓝作为染料,结合传统的扎染工艺,通过对染色过程中不同条件的控制和不同的扎染技法的实践,研究了植物靛蓝在扎染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测试配色仪对棉织物样品的K/S值进行测定,通过洗涤和摩擦的标准化方法,测定其色牢度。实验结果表明,植物靛蓝多次染色后的纺织品可达到较高的和K/S值色牢度,且扎染后的织物具有独特的纹理和色彩效果。这种染色方式不仅符合现代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的需求,而且能够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展现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植物靛蓝扎染K/S值色牢度

第一章前言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在我国织物印染领域,使用草木等天然植物提取出的染料染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染色方式,天然植物染色具有环保价值、药用价值[1]以及独特的美学及文化价值[2],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染色方法之一。然而,由于染色的重现性效果差,经济所带来效益也欠佳等问题,在各类合成染料的出现后,天然植物染色逐渐被淘汰。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艺术文化需求的提升和国家对传统文化及工艺的重视,以及当今社会对环保、健康、文化传承等问题的关注的种种背景之下,传统的植物染色与其染色工艺开始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3]。

植物靛蓝和扎染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染色方法和防染工艺,是我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植物靛蓝染料是通过对自然界中的蓝草进行发酵提取制得,生物降解性优良、对环境友好没有污染,并且染色后面料对人体没有危害且具有良好的抗菌保健的功效[4]。染色后所形成的绿色纺织品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环境相容性,而且其色泽柔和、自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靛蓝扎染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对植物靛蓝扎染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推动文化保护和传承。本文通过设计与实践的方法,积极探索传统植物蓝染通过扎染所可以表达的艺术造型特征和可实现的工艺手段并结合各类传统扎染图案元素加以设计创新,把传统工艺与民族文化融入到现代的纺织品设计中,赋予传统植物蓝染以崭新的生命力。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工艺,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而且还满足人们对绿色环保生态织物的消费需求,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1.2靛蓝扎染的历史与应用

  1.2.1靛蓝染色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5],人们就开始使用各种天然植物染料来给织物上色。这种方法被称为“草木染”,据史载,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发现许多植物的根、茎、叶都可以用温水浸泡来提取色素,用于染色织物。周代的植物染色技术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之后历代王朝都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管理染料生产和质量控制,各种植物染料的使用也变得更加广泛。其中,提取植物靛蓝染色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植物染色材料之一。

靛蓝染色即是用“蓝”染色,这里所描述得“蓝”,指的是能够制取出植物靛蓝的植物的总称,在秦汉时期,人们便将其称为“蓝”或“蓝草”,比较常见的蓝草有蓼科蓼蓝、爵床科马蓝、菘蓝、木蓝、板蓝[6]等等。蓝草具有价格低廉、健康环保且上色效果优良的特点,因此在中国传统草木染色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尚青”的文化底蕴。古籍记载显示,蓝草(这里指的是其中的蓼蓝)早在夏朝《大戴礼记·夏小正》中就被提及,蓼蓝每一处都有其药用价值,如其根可制成中药板蓝根,所结的果可成为中药蓝实,制取靛蓝时还会产生中药青黛[7]。

历史上,植物靛蓝染色的方法主要是从蓝草中提取蓝色染料,然后进行染色。在古代文献如北魏末年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详细的记载。贾思勰在他所编撰的《齐民要术·种蓝》中详细描述了靛蓝染色的工艺流程,“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许束,作麦稈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蓝倒竖於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荄,内汁於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千,急手抨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蓝淀成矣。”[8]即在在一个适宜的时间环境,例如七月中旬,挖一土坑并将蓝草捆成百余束投入其中,然后将其压实至五寸深,并用草席覆盖四周。接着,将蓝草倒入坑中,倒入水,并用木头和石头压住,让其沉淀。在炎热的天气中静置一晚,冷天则需再静置一晚,最后过滤草渣并将蓝汁倒入十个石缸中,每个石缸内加入石灰一斗五千,迅速搅拌,一餐的时间即可。蓝汁沉淀后,将上面的水倒掉,将蓝淀放入小坑中储存。需要使用时,将其取出放入石缸中,加水搅拌,直至成为浓稠的蓝靛即可进行染色。

 1.2.2扎染的历史

宋朝《资治通鉴音注》中记载“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扎染在古代人们称作为扎缬,亦称作绞缬,是我国民间源远流长[9]的一种独特染色工艺,起源于秦汉时期,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10],距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扎染工艺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唐代[11]等历史时期的发展和繁荣。传统扎染图案构图主要以方形或圆形的图案为主,色彩多为单色系,其中最传统的是”蓝底白花”的形式。扎染技艺是由多道工序构成的,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扎花和浸染,扎染工艺的关键在于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12]。绞扎手法需要熟练的技巧和经验,以实现织物表面的不同花纹和图案。染色技艺则需要掌握染料的配方和使用方法,以保证染色效果的均匀和持久。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扎染技艺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通过现代设计构图方法和调整扎绑方式与颜色等方式,可以实现传统扎染图案的创新和多元化,形成独特的扎染作品。同时,也可以利用扎染的形式再现人物形象或文字及涂鸦等图案,实现传统图案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扎染技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扎染不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情风俗和审美情趣。在现代社会,扎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现代设计和服饰品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1.2.3靛蓝扎染的应用

扎染工艺是靛蓝染色是中非常经典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将布料通过捆扎法,叠扎法,夹扎法[13]等方法扎成不同的图案,然后使用靛蓝染料染色后形成独特的深蓝色纹样和图案,最终的颜色效果古朴典雅。靛蓝扎染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

服装设计:靛蓝扎染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服装设计,如裙子、衬衫、裤子等。扎染的图案可以通过不同的扎法和染色方式来实现,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纹样和图案,非常美观。

家居用品:靛蓝扎染可以应用于家居用品的设计,如窗帘、桌布、地毯、靠垫等。这些家居用品可以使用不同的扎染图案,为家居空间增添独特的风格

艺术品:靛蓝扎染可以应用于艺术品的设计,如绘画、手工艺品、装饰品等。扎染的图案可以创造出独特的纹样和图案,为艺术品增添独有的个性。

传统文化产品:靛蓝扎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应用于传统文化产品的设计,如传统服饰、手工艺品、文化礼品等。这些产品可以通过靛蓝扎染的设计,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3实验原理

  1.3.1植物靛蓝的提取及染色机理

提取靛蓝染料的过程中,蓝草中的3-羟基吲哚和葡萄糖分子会缩合生成靛甙,靛甙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中溶解。但是靛甙并不稳定,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变化,甙键断裂时,靛甙就会水解成游离态的3-羟基吲哚。这种吲哚会发生酮式互变异构现象,从而转化为吲哚酮。在加入生石灰后,溶液会呈现碱性,促使3-羟基吲哚转变为吲哚酮。在碱性和氧化条件下,两分子吲哚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靛蓝。但是靛蓝的水溶性较差,不易着色。

在植物靛蓝染色过程中,为了增加靛蓝的水溶性以便于着色,需要将其还原成盐。在碱性条件下使用还原剂将其还原成隐色体钠盐,对纤维有了亲和力后吸附到纤维上,加入连二亚硫酸钠等还原剂后,靛蓝被还原为可溶性靛白(一种隐色体钠盐,呈黄色)。接下来需加入NaOH,靛白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靛白钠盐。靛白钠盐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靛白,经空气氧化后会转化成为原来的不溶性染料靛蓝固着在纤维上达到着色的目的[14],最终染色完成。

靛蓝染料的染色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5],如染料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还原剂和碱性物质的种类和浓度等,而且由于染料隐色体钠盐与棉纤维间的亲和力低,染料上染率低,所以需要大量染料或重复多次染色才能染成深色。植物靛蓝的提取和染色机理[16-17]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化学反应和相互作用,但是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获得美丽的靛蓝色,这种颜色具有很强的耐水洗性和不易掉色的特点。

靛蓝染料分子结构见图2-1。

52d3694202e91ebbff2ca4bd0448f927  图2-1靛蓝分子结构式

靛蓝提取及染色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0326fb71067d8cb2a90f2b09d3cad91c  图2-2靛蓝反应方程式

1.3.1靛蓝染色工艺的改进历程

在靛蓝染色配方工艺中,最常见也是最广泛的还原体系主要为烧碱-保险粉体系。在该体系中,保险粉作为还原剂,氢氧化钠为染料的还原提供碱性环境,将靛蓝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然而,保险粉的危险性不容忽视,其自燃性、爆炸性、毒害性、易燃性等性质决定了其火灾危险性是巨大的[18]。

为了解决保险粉的环境及稳定性问题,国内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其他的还原体系,最初的时候烧碱-二氧化硫脲体系被用来替代烧碱-保险粉体系[19]。尽管二氧化硫脲还原高效且稳定,但其对环境依然具有潜在危害。

为了进一步提高还原体系的环境友好性,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其他类型的还原体系,如葡萄糖体系[20]、电化学体系[21]和生物还原体系等。其中,葡萄糖体系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还原体系,可以用作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剂。陈文(2017)[22]等学者研究了以葡萄糖为还原剂还原植物靛蓝的还原工艺,并对棉织物进行染色。电化学体系是另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还原体系。该体系利用电化学方法将靛蓝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然而,电化学体系的还原效率较低,需要较长的时间和高昂的成本。生物还原体系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还原体系。该体系利用微生物或酶作为还原剂,将靛蓝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生物还原体系具有高效、环保、可再生等优点,但其还原剂的稳定性和成本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在染色配方工艺中,不同类型的还原体系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还原体系需要考虑染料的种类、还原效率、环境友好性、成本等因素。因此,在进行染色实验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设计。

 1.3.2扎染工艺机理

扎染工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防染工艺,其技法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扎染技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23],将织物表面部分区域封闭,以阻止染料渗透,从而形成独特的图案和纹样。不同的扎染技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捆扎法可以制作出点状、条状、斑状等不同形态的图案,折叠扎法则可以制作出对称的单独图案纹样和连续图案纹样。

在扎染过程中,染料分子会渗透到织物纤维中,并与其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结合。染料的选择和配比、染色时间和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染色效果和持久度。为了保证染色效果的均匀和饱和,需要控制染料浓度和均匀分布,同时还需要根据织物的材质和特性,调整染色条件和方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扎染技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现代年轻人对扎染技法的创新和发展,使得扎染图案更加多样化和符合现代审美,同时也为扎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局部染色与渐变扎染[24]图案开始兴盛。

第二章实验部分

  2.1实验试剂材料及仪器

  2.1.1实验试剂与材料

8b27b7b7d661e43a1bf727c9cb6b9768

  2.1.2实验仪器

1e4f58519425863222d340e0af3e7b80

 2.2实验方法

  2.2.1植物靛蓝的提取

实验步骤:

(1)将采集到的蓝草叶片剪碎,并放入研钵中研磨,将研磨好的蓝草液放入250ml规格的烧杯中备用.

(2)配置好100ml,浓度75%的乙醇溶液,加入15.0g的蓝草液,浸泡30分钟。

(3)在提取液中加入2.0g氧化钙,即生石灰后,静置半小时。

现象:可以观察到烧杯中提取液变为深绿色,并且有少量的由空气氧化而成的蓝色的浮末呈于液体表面,即提取成功。

 2.2.2植物靛蓝的染色

考虑环境、成本和材料的易获得性等因素,本论文中的实验仍然选择了烧碱-保险粉体系作为靛蓝染料染色的还原体系。

1.染色工艺流程:

制备靛蓝隐色体溶液→在隐色体溶液浸染20min→氧化20min→反复浸轧氧化多次→水洗→皂煮→水洗→烘干。

隐色体靛蓝溶液制备:

采用全浴法制备还原,分别加入靛蓝、NaOH、保险粉,在温度50℃下还原1小时,直到烧杯中溶液呈现澄清透明的黄绿色,即得到隐色体溶液。

皂洗配方和工艺条件:

皂粉2g/L,浴比1比50,95℃,煮5min。

2.染色配方:

染色配方见下表2-3

fc0e1030b830fa69e8f7b30e03999215

3.染色工艺流程曲线:

a6e172e65aa7a10f82e9d46b35ea4615  4.实验步骤

(1)在靛蓝染液中加入7g保险粉、3gNaOH和3gNaCl后搅拌均匀,在50℃下还原,直到溶液呈澄清透明的黄绿色。

(2)将准备好的棉布放入还原好的靛蓝染液中,浸染20min。

(3)将染色后的布样取出,悬挂在空气中,氧化20分钟,可以观察到布料缓慢变成蓝色。

(4)洗去浮色,放入皂煮溶液中,95℃,煮5min,直到染出的布料不易褪色,染色成功。

现象:织物放入染液中,逐渐变为黄绿色,浸泡后取出悬挂在空气中,布料变蓝。

如果想要得到色泽更深的靛蓝布料,只需要重复进行(2)、(3)步骤,将氧化后的布料继续放入原染液中浸染、取出、氧化的操作即可,或加入媒染剂,亦可提高染色深度,流程如下;

配置明矾溶液,1g明矾溶解于1L水中以配制媒染浴,由于明矾在水中难以溶解,可以预先在恒温水浴锅中95℃搅拌溶解,直至溶液中不在存在白色晶体,即完全溶解。

取第一次染色后的布料小样与染浴相同的方式在媒染浴浸泡约15分钟。按照与以上步骤(4),水洗从媒染浴中取出的布。需要注意的是,染色后的水洗和媒染后的水洗要使用不同的容器,水洗后晾干可得媒染后的布样。

 2.3测试方法

  2.3.1 K/S值测试

使用Datacolor 600台式分光测色仪来测定染色织物的K/S值。对于每块面料,在不同位置进行3次测试,并取其平均值。在测试过程中,采用D65光源和10°视角。

 2.3.2染色牢度测试

染色牢度测试包括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两个方面。按照GB/T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和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的标准进行测试。在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中,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将样品与标准布料在一起进行摩擦,然后用灰度卡比较颜色变化程度,以确定其耐摩擦色牢度等级。在耐皂洗色牢度测试中,将样品与标准布料在一起进行洗涤,然后用灰度卡比较颜色变化程度,以确定其耐皂洗色牢度等级。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全面评估染色织物的染色牢度,从而为纺织品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2.4扎染设计

靛蓝扎染工艺大致工艺流程要经过:绘稿→染前处理→扎结→入染→氧化→水洗→脱结→晾晒等。

 2.4.1扎染前准备

进行扎染之前,需要准备一系列的工具和材料。首先,织物是扎染的基础,适合扎染的织物材料包括棉、麻、丝等,其中以平纹织物为佳,织物的厚度也需考虑到,过于厚重的织物不易于着色,薄一点的织物则更易于染色,且效果更佳。其次,针线是用于捆绑织物或扎花纹图案的,起到防染作用。线的粗细应根据所需图案的要求而定,一般要求线材坚韧不易拉断,可使用棉纱线绳、腈纶线绳或橡皮绳等。染料是扎染的关键材料,本实验主要以植物蓝靛染料为主。染色用品主要包括盆具、染框、玻璃棒、手套等。最后,其他辅助材料如木条、弹珠、剪刀、夹子等也是扎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些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扎染要求和实验设计来进行。

2.4.2扎染技法实践

1.团扎法——云染

团扎法出来的图案叫做云纹又称大理石花纹。技法步骤是将织物做任意皱折后捆紧,浸入靛蓝染料进行染色后,拆开后氧化晾晒。为了层次效果更丰富,可再捆扎一次再染色,做由浅至深的多次捆扎染色,即可产生似云纹般的效果。

a48977262d6e234e0763b49caf065f38  2.抽扎法——鱼鳞纹

扎染鱼鳞纹只需要两根棉绳,技法步骤首先用绳子将布料两端卷起来,从两端将卷好的布都抽紧在一起,越紧越好,将绳子打结系牢,就可以染色了,靛蓝染色后,将绳子拆开,慢慢展开,氧化晾晒。

0ae7aea381aa1134cf40b259243e50be

3.夹扎法——雏菊纹

雏菊纹扎染技法,将待染布料铺平,根据设计选取几点作为中心点,从中心点开始等分折叠四次,先用木夹子夹紧,再用橡皮筋将夹子再次固定,根据设想的图案,重复以上步骤,扎染多个纹样图案,染色后取下夹子,氧化晾晒。

1f82f9e8aafb885732494e695e65d76c

4.折叠扎法——海浪纹

海浪纹扎法首先是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想经过扇形折叠处理后,顺成长条,宽度依据布料大小,宽度一致约两厘米,用棉线进行捆扎。之后进行靛蓝染色,氧化,清洗晾晒。

4f6f7fc7ed03c6ca81f30714243649ad

 2.4.3扎染在服饰品中的应用实践

本实验主要将团扎,夹扎,抽扎,折叠扎等多种技巧综合应用,不同的组合设计可得到丰富多彩的效果。将织物多次染色,使其呈现出独特的花样效果的效果。主要采用的实验操作有局部染色法,将成衣局部,领口、袖口、下摆等部位进行扎结染色,其余部位为原底色,所染衣物别具一格,色泽图案古朴典雅。两次全染法将扎好的织物先染上一遍颜色,解扎后重新捆绑想要的效果,再染深,可得到深浅不一渐变的叠纹。若将扎好先染一种颜色的织物完全解扎或部分解扎后,在适当部位重新扎花再染色,可得到多种花纹效应。在实验中通过这种局部染色及渐变染色的方式再加上一些手工改造,在服装,饰品,工艺品等方面设计了一系列的成品。

2.4.4新型扎染方式——冰染

冰染是一种基于传统扎染技术的变化的染色方式,可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设计。与传统的扎染技术不同,冰染使用的是冰块和粉末状织物染料,而不是液体染料和挤压瓶。冰染师傅可以将粉末染料撒在一堆冰块上,制作出神奇的图案。在某些方面,冰染甚至比传统的扎染更容易,因为不必担心复杂的折叠,冰会完成所有的工作,其染色结果千变万化,会带给每个人不同的惊喜,是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染色体验。

冰染实验步骤如下:

(1)预处理织物。使用天然面料,如棉、麻、羊毛和丝绸。织物首先清洗并保持潮湿。天然织物应该纯碱进行预处理。

(2)堆积织物。将湿润的织物拧干后堆积在架子上,镂空的架子可以滴落水和染料,下面可以放置水池或盆等容器。织物堆积的越皱褶,出来的效果越独特。

(3)准备冰块。将水倒入冰盒中,放入冰箱冷冻,等待冰块完全冻结。

(4)覆盖冰块。将冻好的冰块覆盖在织物上,使其均匀地分布在织物表面。

(5)撒上染料。将各种颜色染料随意或按喜好配色撒在冰块上只需要撒上少量的粉末染料。太多的粉末会占据织物,使其变暗,产生斑点。

(6)等待染料渗透。等待染料随着冰块慢慢融化,浸渍织物。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时间长短取决于冰块的大小和染料的种类。

(7)清洗织物。等待一段时间,冰块将全部消融,各色染料浸染了整个织物。清洗织物,将多余的染料清洗掉,漂洗干净。晾晒干后作品完成。

在冰染实验中,可以使用不同种类和颜色的染料,以获得不同的染色效果。同时,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染料浓度等因素也会影响染色效果。因此,在进行冰染实验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设计,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重复的实验效果。冰染实验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染色体验,可以为人们带来乐趣和美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以下图片为冰染实验过程中所摄:

9b65d44e52f97f6daab30b75da2aebd9

6ae845e986ca9ba6cafdfa1318caef78-10e612aa3b1e59d5c16e63a7d7e80e25a

  第三章实验成果

  3.1扎染技法对应效果

扎染效果展示:

e3a11dfa52ce26998823756f1c95590cfe9841744f4963ed0850f39f67e7fec7

a84df382716099ccbbe5749ffbe4ef65

639a1dba8582374f5b84fc3e5d7e62bb2fa194d51c87b3b819afd246c23e8589  3.2染色K/S值测试结果

染色次数及其效果如图3-6所示。

染色一次染色两次染色三次染色四次染色五次染色六次

1ad09a764b5222f67b6b71761d3c4a70

5f31d9035ea01594772135a96106ef5b

f13ca94cc26ff92f8187f5422960f892

K/S值测试结果指出,在棉织物靛蓝染色过程中,经过媒染剂明矾处理后的棉织物染色K/S值有显著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明矾处理后的棉织物染色K/S值从19.79提高到均值26.25,其中预媒法的染色效果最佳,这表明明矾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棉织物靛蓝染色的染色效果。但与多次染和氧化的棉织物相比,媒染剂明矾处理后的棉织物染色效果相差不大。在棉织物浸染和氧化5次染色和媒染剂明矾处理后的棉织物浸染和氧化1次染色的实验中,两者的染色深度相当。

综上所述,媒染剂明矾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棉织物靛蓝染色的染色效果,但多次浸染和氧化的方法,也能够达到理想的色彩效果,考虑到明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我们建议在染色过程中优先选择多次浸染氧化的方法来达到所需的色泽。此外,还可以选择其他危害更小甚至有益的媒染剂,以提高染色效率和保护人体健康。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实现理想的染色效果,还可以降低染色过程中的危害和风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3.3染色牢度测试结果

染色牢度测试结果则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测试,包括耐皂洗色牢度、干摩擦牢度和湿摩擦牢度等。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染色的棉织物,耐皂洗色牢度达到2级,干摩擦牢度达到3级,湿摩擦牢度达到2级,经过明矾预媒处理后的棉织物染色,各项色牢度均表现良好,耐皂洗色牢度达到4级以上,干摩擦牢度达到4级,湿摩擦牢度达到3级。明矾同媒媒处理的棉织物,耐皂洗色牢度达到3级,干摩擦牢度达到3级,湿摩擦牢度达到3级,而明矾后媒媒处理的棉织物,皂洗色牢度达到4级,干摩擦牢度达到3级,湿摩擦牢度达到3级。四种染色方法中,预媒染色和后媒染色织物的综合色牢度较高,直接染色织物的色牢度仅为2级左右。使用媒染剂后,染色织物的耐洗牢度、干湿摩擦牢度都有一定的提高。

3.4扎染成品展示

1.扎染连衣裙

25bd6040ff61c98c329a864214a5fca0  2.扎染衬衫

f3424288a089359ac4b7e7b0fa790129

3.扎染茶服、背心、半裙

3203de8919b4fa5f84981521b9980848

4.扎染围巾

def2b5d07ada397e1f2c5e41227ed468

5.扎染拼贴包袋

b25c9360c6290fc4385ea4c6cb148f02

6.扎染饰品—玫瑰耳环

77a7eba532b49881092efba0bbbf2cbd

7.扎染工艺品—书灯

7a0122df3f0ca9a8612e00461b92df10

8.冰染围巾、长裙

1ef0ad338da8f4b9eea113ab8a419b61

cbfd9d15b48a4fc5369c81a26073ef14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靛蓝染料属于还原染料类别,其染色上染效果相对较差。传统的靛蓝染色技术需要多次浸染和氧化才能达到理想的色彩效果,染料与还原剂的利用率也不如现代蓝染技术。因此,有必要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来优化染色过程,解决原料难以获取、染色流程复杂、耗时耗力等问题。现代蓝染技术的创新主要可以通过设备升级和染色方法的不断更新,其中,染色方法的更新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采用更环保高效的现代还原技术处理植物靛蓝,其次可以通过改变织物特性或开发新型纤维面料,以使植物靛蓝染色上染效率更高,亦或者探索增强合成靛蓝的环保性和可降解性的途径。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染料和还原剂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通过设计实践方法对靛蓝扎染技术进行探究,重点通过靛蓝扎染工艺实践,研究扎染纹饰造型的创作。可以把传统纹饰设计理念和现代服饰设计理念相结合,赋予现代服饰更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同时满足人们追求自然、绿色环保、健康的需求。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代蓝染工序的主要核心是工艺的传承和感受,缺乏创新。蓝染产品在市场上种类并不丰富,较为单一,很难满足消费者目前的需求。因此,蓝染技术要想发展,就要将传统工艺设计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既保留民族艺术特色,又具有现代感,让传统靛蓝染色在当代重新发扬光大。

由于时间的限制,在实践过程中,本研究仅从靛蓝扎染工艺呈现的纹饰方面进行再创作,并未系统的深入研究传统靛蓝在染色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在未来的研究创作中,可以将靛蓝染色和其他工艺相结合进行创作。此外,还可以尝试采用立体构成的形式,将蓝染布料进行拼接或编织后应用到设计工作中,制作出更优质的蓝染产品,实现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

 4.2展望

传统草木植物染色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草木染色艺术,尤其是靛蓝染色的深入研究,具有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探索传统与当代艺术创新结合方式的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未来将有更多基于中国传统技艺的、展现中国传统美学资源的优秀当代艺术创作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关注和认可。靛蓝染色艺术的研究不仅可以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实验和创作方面借鉴的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将传统蓝染艺术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传统植物染色艺术的美学价值,还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艺术价值,植物染色艺术还具有医疗保健的功能。天然植物染料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例如蓝草染料具有抗菌、抗炎、活血化瘀等功效。现代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其中皮肤和心血管问题尤为常见。由于服装是人们日常穿戴的必需品,是人类的“第二肌肤”,因此利用天然植物染料制作的纺织品,不仅解决了化学污染的问题,还可以维护人们的健康。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舒适。

目前,天然植物染料也可以通过人工大棚种植,这样就解决了原材料因季节或者低于获取困难的问题。例如,云南大理周围地区开始产业化种植蓝草。天然植物染料的研究在不断进步,利用这种染料研发护肤,抗菌等功效的产品在市场上有广阔的前景。在当今越来越强调自然、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理念下,这种趋势将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追捧。

 参考文献

[1]叶清珠.天然植物染料在纺织面料中的染色性能及抗菌性能应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02):197-200.

[2]蒿亚楠.中国传统草木染色艺术美学研究——蓝染[J].西部皮革,2022,44(06):16-19.

[3]曾嵘.浅议天然植物染料现状及发展方向[J].生物技术世界,2014,No.85(12):234-235.

[4]Baliarsingh S,Panda A K,Jena J,et al.Exploring sustainable technique on natural dye extraction from native plants for textile:identification of colourants,colourimetric analysis of dyed yarns and their antimicrobial evaluatio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2,37:257-264.

[5]张志伯.我国古代植物靛蓝染色的探讨[J].上海纺织工学院学报,1979(04):91-95.

[6]张俪斌,王趁,李姗等.我国蓝草的传统植物学知识研究[J].广西植物,2019,39(03):386-393.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37.

[8]郑鹏辉,瞿丽文,杨俊.扎染的发展与现代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2):99-101.

[9]宋玉凤,刘群.传统蓝染技艺的溯源和创新[J].中国艺术,2019,No.109(02):96-101.

[10]张琴.中国蓝夹缬[M].学苑出版社,2006.

[11]Sun Y,Liu M.An Inductive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ie-dye in Tang Dynasty[C].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Design and Contemporary Education(ICADCE2021),2021:5.DOI:10.26914.

[12]华君伟.扎染艺术与手工制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13]朱海云.扎染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研究[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09):128-129.

[14]闫丽君.靛蓝染料染色影响因素分析[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0.

[15]Sanda B,Liliana I.Natural dye extraction and dyeing of different fibers:A review[J].Innovativ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2021:113-135.

[16]杨璧玲.染整技术,2008,30(3),13.

[17]王志鹏.大学化学,2016,31(4),83.

[18]Meksi N,Ticha M B,Kechida M,et al.Using of ecofriendlyα-hydroxycarbonyls as reducing agents to replace sodium dithionite in indigo dyeing process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2,24:149-158.

[19]宋泽荣,刘娟,朱若英.保险粉和TD为还原剂的靛蓝染色工艺研究[J].江苏纺织,2012(05):57-60.

[20]刘祥霞,卢嘉杰.棉织物的植物靛蓝染料-葡萄糖染色[J].印染,2011,37(05):1-5

[21]汪康康,李晓燕,姚继明.靛蓝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性能研究[J].印染助剂,2019,36(07):48-51.

[22]陈文,何明娟.纯棉织物的植物靛蓝葡萄糖还原染色工艺探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1):8-12.

[23]Su-qiong L,Wei-dong G,Wei X,et al.Tie-dye technique and pattern features[J].Indian Journal of Fibre&Textile Research(IJFTR),2016,41(2):180-187.

[24]黄李澜.渐变扎染图案的设计探讨[J].辽宁丝绸,2022,(04):3-81.

 致谢

毕业季总是让人感慨万千,依稀还记得初到校园时的欣喜,回忆起在校园里的点点滴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怀念。在学校的日子里,每天翻山越岭去上课,锻炼了我的身体,走累了还有校车载一程。漫步在校园中,可以摘桑葚,枇杷,樱桃,有时还能在路边遇到许多的动物学长。纵使有万般不舍,如今也要离开美丽的校园了。在这里,我要向许多人表达我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她在我的论文写作和实验研究中给予了我非常宝贵的指导和帮助。她不仅教给我了专业知识,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学生和研究者,她的认真负责和敬业精神一直鼓励着我。

同时我也要感谢所有的老师们,每堂课的认真授业,让我们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他们的耕耘付出,我就不可能在学业上取得优秀的成绩。他们还教会了我们学习的方法,思想,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在毕业季,老师们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信息和机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还有我要感谢我的同学朋友们,他们在我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在校园里,我们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共同创造了一个充满温馨和友爱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友谊将会伴随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支持着我,鼓励我,帮助我克服困难和挑战,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他们不仅在物质上给予了我最好的条件和保障,还在精神上给予了我最坚定的支持和鼓励。他们一直是我的榜样和引路人,让我在生活中变得如此坚强和自信。我会一直铭记在心,不断努力,争取更多的荣誉和成就,让他们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此,我要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人表示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毕业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天然染料的提取及在扎染的应用

天然染料的提取及在扎染的应用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3月29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06603.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3月29日
Next 2024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