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普遍受关注。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多向城市流失,劳动力短缺成为问题。2012年XX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此来解决所面临的的问题。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综合水平,增强我国的农业竞争力,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文章以职业农民培训的基础理论为依据,从职业农民的概念、培训体系、培训资金、培训规模、参与培训人员的素质等方面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其成因进一步探究并给出了应对之策。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训;现状;问题;对策

1引言

农民是现代农村农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着重提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对农民加强培训的相关政策建议,农民成为重点关注的群体,职业农民培训已经作为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存在于农业与农村之中。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已进入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而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力,特别是拥有专业技术能力的职业农民。在我国一些地方,拥有专门的农业技术的人才很少,而且很少有人受过专门的训练,这对粮食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1]。各个省份通过不断培训农民,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虽然取得不少成就,但仍存在些许问题。

在小农生产的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下,社会进步与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需求成为了当前急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时代背景。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既“谁来种地”的根本方法,又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任务。同时,在落实“三农”政策方面,要“倾斜”到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身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参与农业、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三农”政策的落实和成效。

2职业农民培训基本理论概述

  2.1农民与职业农民的内涵

  2.1.1农民

对于农民,农业专家朱启臻进行了解释,农民是指居住于农村,并以土地和畜牧等进行劳动的人群。其以必须拥有生产性耕地,从事农业劳动为主要的工作内容为特征[2]。自古以来,从事农业、以农事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是社会地位的标志。在此,排除了以农村为基础的农民身份,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拥有农村户口的劳动者不一定在农村长期从事农业活动,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成为农民工,是在城市打工的群体。相反,在农村以承包和入股等方式取得一定的土地资源或土地使用权,并长期从事农业劳动,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也称为农民。

 2.1.2职业农民

职业农民是指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并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农民。职业农民培训是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与服务的农村劳动力为主要目标,使其成为有文化、有技术、有经营能力的职业农民,是一种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在经济上,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人口红利萎缩、劳动力资源供给下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它更加尊重人们的个人意愿和选择,更能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

 2.2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联系与区别

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同属于“农民”,职业农民的范围比“农民”要小,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性质。职业农民这一概念的出现,就意味着“农民”已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而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

0b9fee1b753fa66fa9a37bbecbcdc04e

传统农民和职业农民的联系:

1)无论是传统农民还是职业农民,由于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因此两者被局限于其所需生产经营的总体环境。

2)两者的收入来源皆以农作物和农牧为主要部分。

3)社会对二者有着必需性,价值皆体现于对社会的服务属性。

传统农民与职业农民的区别:

身份与职业属性。职业农民作为一种新式农民,他们以农业生产与经营为主要工作内容并以此作为职业,具有职业性质。而传统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知识,固守传统技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及效益较低,不以收益为主要劳动目的,仅满足自给自足的生活。新型职业农民掌握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技术水平,实现机械化生产和产业化、多元化生产,打破小农经济,有效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收入水平。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规模大,职业农民依靠网络等信息平台销售农产品,从而形成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收益高。传统农民生产水平受到限限制,收益低下,没有保障,易受环境与社会影响。

社会地位与群体组成。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收益的低下,导致传统农民受到轻视与社会的偏见;拥有较高农业技术的职业农民从事大规模生产,减少了成本、提高收益,作为一种职业象征有国家制定有关政策的扶持,除了农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之外,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返乡流动人口和大学生等都纷纷加入职业农民行列,其群体结构更为广泛,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2.3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目前,我国职业农民的培训方式有XX主导型、政企合作型和市场运作型三种。XX主导型是指通过农业院校、项目推广、文化活动、创业扶持、远程教育等方式来引导新型职业农民。政企合作是指由国家和农业企业通过农业推广部门、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等途径,在国家财政支持下,所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市场化经营是指按照市场的标准,把农民委托给农业公司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新型专业农民。这三种培训方式可按照不同的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等分类,见2.3

0145bd1af421866d15c2d98f96f5e629

3e0fbda0e26070ee8458f3859bf23255

3职业农民培训现状

  3.1职业农民培训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农民培训已逐渐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并已成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XX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十分重视,充分认识到培养有技术、高文化素养、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是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农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是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农业建设的重要保证[5]。

 3.1.1XX对职业农民培训的举措

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转变传统农民的“多劳多得”的吃苦观念,教会他们使用现代化设备,更加高效的进行务农工作,提高他们的农业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通过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公司等多种形式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通过报名、接受培训、认定与后续跟踪调查等环节,把培训对象纳入到培训队伍中。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现代青年农场主和村委干部等各类职业农民培训对象不断增加,培训范围不断扩大。

  3.1.2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的状况

到2020年中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已超过2000万人。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需要逐步完善短期培训、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相互衔接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新格局,不断健全农民培育制度。不过,相比K12、职业类、考研类教育培训有讲学大纲作参考,职业农民教育此前一片空白,多个环节缺乏标准体系,对天天学农而言是个大挑战,需要不断摸索提升。

 3.1.3国外职业农民培训的状况

Brinia调查发现Kirrady当地的多数青年农民对参与农业培训较为热情,他认为培训内容应侧重于当地农业需求,而不是仅根据政策的指导方针开展培训。青年农民参加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收入,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培训。另一项研究调查了部分坦桑尼亚农民中的女性。对于开展农业培训困难的问题进行探究,发现较难拥有耕地与耕地面积少是主要的原因,并且被当地农民协会所排斥也是原因之一。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农民培训的参与概率与同龄人之间认同感成反比的可能性更高。

 3.2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从提出到实施,效果明显,愿意接受培训的农民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起步较晚,缺乏足够的培训经验,虽然发展迅速,但有些政策还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培训政策执行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在XX、培训体系和参训人员的素质三个方面。

3.2.1XX的支持力度不够

在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时,必须按照有关部门制定的培训政策执行,若有问题,将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一些培训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实施计划逐渐偏离培训政策的现象,因此,在政策不明确的情况下,很难为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而影响到职业农民培训的成效。

当前,我国职业农民的培训经费主要来自于XX的资助,由于财政资金有限,职业农民培训教学设施较陈旧落后,缺少实训基地。当前太原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扶持,培训经费来源单一,XX财政压力大且资金扶持力度不足,培训工作多在市级单位进行,在县级培训较少,尚未实现在乡镇进行培训,未形成大规模培训。

 3.2.2培训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妥

培训时间短。本文以太原市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情况为例:太原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班的形式进行的,以山西农业大学2021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例,分别对来自太原市阳曲县、清徐县、晋源区、娄烦县、万柏林区和尖草坪区五个县(区)的学员的上课时间安排做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2

45c3690e04a8072266651e41a9fdc3cc

(注②:无效培训时间指学员报到、返程和测试的时间;有效学习时间是课堂学习时间)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场所大多在教学楼内,教学设施不完善,只能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政策的和理论的讲解,而有些实操性的道具,如秧苗、土壤等是很难在教室里展示的。另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关键是要把技术传授给农民,但由于缺少实习基地,有些有针对性的、需要实际操作的培训就难以开展,农民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没有太多实践经验,很难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3培训地点距离农村较远

培训地点大多选在远离乡村的城市,忽略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意愿。另外,农民到距离远的市中参训,整个过程均由XX资助,培训费用昂贵,增加了XX的财政负担。

 3.2.4参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效果不明显

进行培训的讲师入职门槛低,文化专业不对口,没有实践经验,只是口头进行讲解授课,没有实践操作指导;受训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脱离教室上课状态已久,学习状态不佳,接受学习的能力低下。讲师只需讲授完自己分内的理论知识就算完成工作,学员上够足够的课时即可毕业。

 4职业农民培训问题的成因

  4.1XX工作执行不到位

  4.1.1相关部门落实职业农民培训政策的不到位

对于我国来说,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较为新颖,相关部门的培训政策还不完善,导致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实际的实施进度和一开始制定的实施计划不同。

 4.1.2农民对于职业农民培训的政策不了解

农民受教育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尽管他们有强烈的参训意愿,但是由于不熟悉职业农民培训的政策,不知道该怎么参加,最后未能达到参训的目的。

 4.1.3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XX对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资金投入不够支撑大范围、大规模的职业农民培训。职业农民培训的收入资金与经费不能达到均衡,其投入远大于收益,加剧了职业农民培训经费短缺的状况。其次,由于资金的匮乏,职业农民培训的场地和设施较落后陈旧,请到的培训讲师文化水平有限,专业能力较低。

 4.2培训体系不完善

在制定培训体系过程中,各个机构并未紧密联系在一起,均自行拟定培训方案,导致培训方案与培训目标不统一,影响培训工作的有效衔接。例如,培训的时间和内容的安排、培训规模的大小、对参训人员的挑选、培训的考评机制这些都将影响到职业农民培训的效果。

 4.2.1未对参训人员进行素质需求分析

在进行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时,其培训水平高低和参训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职业农民的培训效果。在挑选受训农民时,往往只注意人数忽略了质量,把学习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参训态度不端正的人也纳入到职业农民培训行列里来。

培训的师资来源主要是培训机构自己指定的在职教师,而这些教师并不具备足够的农业经验,只是讲授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而培训机构常常为了完成培训任务,会把一些素质和教学质量不高的教师纳入到培训教学中。职业农民培训是针对广大农民开展的,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农业理论知识和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长期处于脱离课堂的状态,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资深的的教师加进行引导。

 4.2.2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场地的选取欠妥

由于没有制定良好的培训计划导致培训时间较短,内容单一枯燥,没有实际操作的培训。资金的匮乏导致培训地点只能选在市中某些学校内,而一般学校缺少职业农民培训所需要的工具和场地。

 4.2.3未建立职业农民培训考评机制

职业农民培训课大多采取“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上课模式,老师传授完该讲的知识之后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没有后续的巩固和考核,“一遍过”的培训模式效果低微。由于培训计划安排的不妥当,对于培训教师缺乏考评,教师队伍力量薄弱,竞争机制难以形成,教学热情低下,培训效果差等诸多因素导致很多参训农民对培训结果不满意。

5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5.1XX加强对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视度

  5.1.1XX强化职业农民培训政策的扶持

首先,XX相关农业主管部门要担起重任,将职业农民培训扩展到每个镇村,邀请专家对职业农民培训进行就地、就近培训。其次,对农民技能的培训应该更加宽泛,从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到生产、从制度到营销均需要专业化的培训,要使职业农民培训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和个体农民接受培训的目标和需求。此外,为了激发农民对于培训的内生动力,让农业生产后继有人,应对经过培训后技能水平较高的农民给予优先得到规模土地经营的机会;对于种植大户,应得到财政支持、农业保险、银行贷款与税收减免等各种农业扶持政策。

 5.1.2做好培训政策宣传工作

XX要加大对职业农民培训政策的扩散力度。利用网络、电视、村委宣传喇叭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职业农民培训政策的宣传,改变过去农业政策上传下达的情况,让农民能自己就能接收到第一手的有关职业农民培训政策的消息。太原市已有较为完善的互联网媒体,可通过互联网广泛地对农民进行碎片化宣传和讲解。另外,XX和有关单位还可以制作农业政策小册子,将其分发给农民。还可以制作挂历、水杯、水盆等小型礼品或日用品,将相关的培训政策和资料印在上面,既能有效地利用培训政策宣传资源,又能保证产品的实用性,满足农民日常需要的同时又能起到长远宣传的作用。

  5.1.3加大资金的投入,扩大培训规模

在聘请职业农民培训讲师上加大资金的投入,吸纳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参与培训,同时在场地的选择和教学设施的购置上也加大投资力度。将职业农民培训扩展到每个村镇。目前职业农民培训地点距离农村较远,若将培训地点选在乡镇开展,即可实现农民参训和务农两不误。

5.2完善培训体系

  5.2.1对参训人员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对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分析,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农民的培训状况,分析他们的学习规律,理解他们的培训接受能力,从而为相关部门制定职业农民培训的实践提供指导,探索职业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

 5.2.2增加培训时间,丰富培训内容

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的长短对培训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培训中,要合理地使用培训资源,加大培训次数,使更多的农民参与培训。首先,在课程安排上,注重实地化,根据农作物的季节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拿春耕来说,就是在春末的专业技术培训中,开设水稻育苗、播种、植保、收获等;其次,在师资方面,每期都要安排农业院校的在职教师到乡镇实习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也要不断充实培训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员参加实习。

 5.2.3完善职业农民培训的考评制度

职业农民培训效果评价是我国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训效果评价对于目前的培训工作没有太大的影响,却会对以后的培训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决定之后的培训质量能否得到提升。科学、合理地评价职业农民培训的效果,对于规范职业农民培训市场,提升职业农民培训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每次培训后,对采用不合格的教师和培训内容的培训机构进行整改。此外,应注重学员对培训满意度的调查,以学员的培训满意度衡量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的成效。XX和有关单位应该不定期地组织监督人员进行走访和问询,并在培训期间安排工作人员到课堂旁听,追踪培训成效。同时,要强化对培训单位的财政监管力度,防止出现不当使用培训资源和滥用培训经费的现象,并督促各培训单位合理调配培训资源,将培训规模和培训经费的使用状况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6结语

职业农民培训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和中国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加强职业农民的培训,是实现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在传统农民与职业农民的比较中,作者认为,传统农民在接受培训后,其自身的技术、思想、观点都得到了提升,其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均高于传统农民,属于较高的职业发展形态。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向城镇的第二三产业转移,我国农业急需一批愿意到农村发展我国农业事业的专业人员,而在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农业发展环境复杂多变,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需更加深入的展开,切实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圣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豫北某县的实地调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5(1):101-103.

[2]朱启臻.农产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06.

[3]李云飞.造就“职业农民”生力军[N].昭通日报,2018-08-04(15).

[4]马东.市场驱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与路径研究[J].河南农业,2019,(01):14.

[5]Naomi K,Izumi Y,Yoshio H.Effects of State-Sponsore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on the Selection of Training Type[J].Discussion papers.2018,(03):17.

[6]Brinia V,Papavasileiou P.Training of Farmers in Island Agric-ultural Areas:The Case of Cyclades Prefecture[J].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Extension.2015,21(3):235-247.

[7]Gwivaha,Aydan F.Factors that impact agricultural extension training programs for smallholder women farmers in Njombe District,Tanzania[J].2015,(06):33-34.

[8]杨明晓.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农机,2021,(06):07.

[9]蔡昉.中国就业格局变化与挑战[J].全球化,2012,(5):11.

[10]夏林艳.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7.

[11]夏冰,刘茂媛.高职扩招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学习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成人教育,2022,(01):14.

[12]康红芹,孔新宇.从规模到需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的失范与规制[J].当代职业教育,2022,(01):10.

[13]王有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1):03.

[14]刘鲁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J].刘鲁娜.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11):14.

[15]张凤霞.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索[J].张凤霞.农业工程技术,2021,(30):11.

 致谢

从论文的开始至今,由衷的感谢我的论文导师,虽然从未见过,但她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从定题到完成,小到标点符号,大到研究思路,她都耐心的引导,她在学术上严谨认真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为我的人生树立了标杆。

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4月8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08720.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4月8日
Next 2024年4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