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商乐舞的艺术特征

  摘要

作为一种流传已久的舞蹈形式,清商乐舞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鲜明的代表性。它是我国舞蹈发展史上一段耀眼的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清商乐舞在魏晋南北朝统治阶层的提倡与和专业舞蹈艺人的不断改进下,使清商乐舞更具观赏性与艺术表现力,使清商乐舞的从民间舞蹈逐渐成为宫廷艺术。对本论文以魏晋南北朝清商乐舞为研究对象,以清商乐舞的历史发展历程为脉络,以清商乐舞的发展状况、审美特征、文化价值为研究主线,探索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呈现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清商乐舞;发展;艺术

  前言

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各民族交流融洽,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文化形态抑或是艺术形态都得到了快速的融合与发展。其中,各族各地的民间舞蹈也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作为当时最为典型的舞蹈之一——清商乐舞也正是在这个特定的时代,经过长期的流传、战乱的散佚、重新的融合和加工改进,形成了风格独特的音乐舞蹈形式。这种清商乐舞的关注和喜爱是从上到下的各个阶层的,而且还受到了主流社会的推崇,是极具时代性与文人文化价值的舞蹈形式,换而言之,清商乐舞可谓中国乐舞发展的标杆,它为之后乐舞的发展和提高影响力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一、清商乐舞社会背景及发展状况

清商乐,在发展初期并非一种舞蹈,它是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所有舞蹈的泛指,是广义上的统称。但不可否认的是,该舞种在曹魏时期得了较大的发展与完善,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音乐舞蹈艺术。就这一历史阶段来说,清商乐舞所展现出来的魅力与风采,是其在以后任何历史阶段所无法比拟的存在。作为发展的起始阶段,它完整得建立出属于自己的一套乐舞体系,将歌曲、舞蹈、声乐完美得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影响力。

  (一)清商乐舞概述

作为当时魏晋时期舞曲的代名词,清商乐并非自称一派,而是在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各种音乐与舞蹈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沉淀、升华形成的新的艺术形式。清商乐从汉魏六朝时期开始兴起发展,直至唐代初年到达鼎盛时期。然而虽然当时在位的皇帝并称其为“华夏正声”,但人们在对于清商乐的来源说法却各不不尽相同。有一种说法分析其实夏商周时期的艺术形式,具体来源亦不可考证,应该是从清商乐的“商”字分析而来;也有一种说法分析说其源于汉代,大多数考证者比较偏向于汉代的《相和歌》,但不管众说纷纭,都不得不否认的一点是,清商乐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是以中原大地为根基并向外拓展的艺术形式。[1]

曹魏时期,三曹父子在遵循清商舞的基础上也为其编写了许多适合的诗歌并用做于歌曲与舞蹈的配合。当时三曹父子因为非常喜爱清商舞,单独为其设立了“清商署”以方便其管理。这让清商舞的内容得到了丰富,清商舞逐渐成为主流的舞蹈。

三曹时期的“清商署”得以保存,并得到皇帝的重视发展是在西晋时期,因晋武帝喜好清商舞,找到著名的乐工宋识、陈左、列和等人对其完善与修改。清商舞在后期被称为西凉乐。西凉乐的形成是由清商舞和龟兹乐融合的产物,在永嘉之战的战乱中流散的乐工为其融合做出了贡献。战争导致人口迁徙,人口大量流散也带动了艺术形式的扩散与辐射。在战乱中,西凉乐逐渐扩散至江南地区,这种艺术形式在这里得到了蜕变,变为现在人们广为熟知的乐曲吴歌,吴侬软语也可以从这里找到存在的影子。

到了隋文帝时期,这位皇帝不仅十分欣赏清商乐而且十分重视,不仅设立七部乐的同时,还将其做了全面的整理,将清商乐发展成为非常重要的舞蹈内容。到了唐高祖武德初年间,他对隋文帝时期的七部乐做了改进,变七为九,重视重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另一方面,唐代时期的丝绸之路更加的增强了与西域民族国家的文化交流与经济碰撞,而清商乐舞又慢慢与西域的民族舞蹈音乐相融汇,也就是后期唐朝燕乐舞蹈的成型。

整体而言,清商乐的发展过程虽然缓慢,但并不复杂,而是非常清晰的一条线索,初始于汉魏,融合于东晋南北朝,乐曲大融合时期也是此次时期,而到了隋唐时期,清商乐在人们视野消失,也就到了清商乐的衰退时期。[2]

  (二)清商乐舞兴盛的根源

1、统治者权威性的促进作用

清商乐舞在魏晋时期是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也是乐舞流变过程中最为兴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清商乐舞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处于统治阶层的乐舞爱好者—“曹操”。[3]作为一个统治者,同时也是建安文坛的一代文学巨匠,曹操的身份和影响力都不同凡响,而且其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与艺术审美,所以说,这个人物对清商乐舞的贡献不容小觑,甚至可以毫不夸大的说,正是他的重视,为清商乐舞的历史发展描上了璀璨的一笔。通过历史剧和历史资料可以看出来,曹操喜欢饮酒赋诗,登上高台,大宴群臣,每每畅快淋漓之时,台下总是歌舞相伴。这些歌舞,其实就是清商乐舞。为了管理乐舞专门开设了“清商署”这一XX部门,用来管理乐舞。[4]并设立“清商令”这一职位,主要用于对乐舞的加工,改进,新曲创造,从社会上搜罗大量的优秀乐舞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并建造铜雀台为乐舞表演提供场地。甚至曹操在去世之前,留下遗令,要求他的姬妾与乐舞表演的女乐每逢初一十五朝向自己的陵地表演乐舞,如同他能看见一样,可见曹操对清商乐舞的喜爱程度。曹操作为统治者是极具权威性的,他对清商乐舞的推崇是任何社会阶层都无法比拟的。也正是在当权者的推崇下,可谓各级权贵都争相附和,以求得到上一阶层的权贵的喜爱,这也是古代文化得以传承、沿袭的方式之一,也可以说,统治者的喜爱对艺术的促进是巨大的。[5]

2、艺术形态切合当时社会文化心理

以“悲”为美,是魏晋人对艺术形式的审美观。因魏晋人在《汉书.艺文志》这本书中提到了“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并且当时人们重视悲伤地情感,而就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由此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文人比较注重人情冷暖,比较注重礼仪制度。个人情感表达多是从汉乐府的诗歌中加以表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在“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一古诗词中有很强烈的表现。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人们从宗教,儒学的思想中释放出来,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诉求是更多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个人意识。而清商乐哀婉,婉转悠扬的乐曲风格,对离情,男女之情细腻的表达方式,清商乐舞特有的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感召力,这种人性的本真与时代的文化心态极其吻合,同时乐曲与诗词的结合更能传达诗人悲凉的情感,为其诗词增加表现力。

  二、清商乐舞的文化价值探析

  (一)清商乐舞的文人文化价值体现

在历史上,每逢天下大乱之世,也正是文化大融合和大迸发的时期。政治的变革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与环境,这在春秋战国时期有所体现,在魏晋时期也有所体现。魏晋时期的文化融合与扩散,带动了文人的活跃,一大批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家、诗人开始大量登上历史舞蹈。他们成为整个时代文化和艺术的风向标,对清商乐舞这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与创新,起到了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6]

魏晋六朝时期,精神的自由开放所对应的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它是一个很痛苦的时代,正是这样的一个时代,也是当时最有创造与智慧的时期,它赋予了人们极高的艺术精神,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下,稀罕的成为了当时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风格,也是在中国历史上才有了“魏晋风骨”的说法,最为代表性的就属道家思想的玄幻学风思潮比较流行,其中嵇康,阮籍为重要代表的“竹林七贤”更加体现了文人墨客清淡成风的文坛特征。清商乐舞的调性,恰恰迎合了这种开放的风气,与当时文人的气质不谋而合。乐舞风格的改变是有文人大夫的积极参与改进,改变后的舞蹈呈现清秀、雅致、婉约的特点,外观上也有了极大的变化,舞动起来不仅起伏得当贯通,而且舞蹈者的身形也相当轻盈雅观。当时最为流行的《拂舞》之所以被文人雅士做推崇,就是具备了这一审美特征,代表当时文人文化的价值体现。

  (二)清商乐舞的审美价值

魏晋时期文化发生了大融合与扩散,这种历史契机形成了一种文化井喷的现象。作为当时的舞蹈,也都开始觉醒,并逐渐形成着有着自己特有的风格。文人是文化的载体,文人的审美取向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审美,在这种文化的引导下,大量的舞蹈形成了柔婉、绮丽、潇洒的文人化审美格调,给清商乐舞的审美价值更进一步升华提供了环境与契机。整体来说,清商乐舞具有以下几种审美价值:

1、体现女性舞者的柔美

清商乐舞是为“女乐”舞蹈表演者均是女性,乐舞在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舞者的神态,形态、情态均体现出不同于以上的美学风格。它的舞姿更加优雅、舒缓,眼神缥缈而流离,含情脉脉。同时在舞蹈中不仅加入了明月,清风、流云、花鸟的元素增加舞蹈的意境,还用“翔、转、旋、飞”等舞蹈动作来体现舞者的轻盈之美。其中虽然描写的不是舞蹈者,但其中内容多是以清瘦为美,并有沈约的《少年新婚为之咏》中写道“腰肢既柔软,衣服亦华楚”足以可见当时的乐舞已经引领了一种审美潮流。

2、舞蹈中对感情的表达

舞与诗的艺术表达价值是表达舞者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在魏晋时期,社会的不稳定让诗人有了以悲为美的文学审美价值,乐舞的内容也多为悲怨之作。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的抒发主要是情感的表达,它在艺术表现中是很重要的特点,舞蹈的表达是给观众一种赋予情绪状态的一种视觉表现,它可以说是时光机器中感情的投影。艺术最高境界是在于情感本质的洞察与理解,把情感寄托于优美的舞蹈中,也是直接体现当时艺术的主情倾向。“佳期不待岁欲阑,念此迟暮独无欢,鸣弦流管增长叹”,最为著名的《白纻舞》就有慨叹人生短促的歌诗——“时光荏苒,近桑榆,但时饮酒求欢娱。衰老死去,还有多久,常怀心思担忧”。尤其是“人的一生像闪电一样快,快乐的时间少而苦日子比较多”的感发,颇有魏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情怀。当时的人们有着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所以舞蹈元素在当时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中描述最多,将舞蹈与诗词的结合这也是诗词的一大特点与变化。

3、诗与舞的交融

大批的文人墨客大多结合自己的审美感受与体验,结合自己的艺术手法将舞蹈中的形象变化为诗歌形象,给人呈现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历史上著名的清商曲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让我们对其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在《舞赋》中有“若俯若仰,若翔若行,若竦若倾,气若浮云志若秋霜,体如游龙,袖如素霓”等成功的舞姿比拟。[7]舞姿的楚楚动人也吸引了许多文人为其吟诗赋词,《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子夜四时歌》等优秀的清商曲目是当时时期最为著名的代表。

  三、清商乐舞的艺术特征探究

  (一)舞蹈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中国北部由于民族众多,战乱在此时经常发生,而在西晋以后,汉族的XXX又迁转到江南地区,北部自然就是各民族争夺权力的战场。由于北方民族本身就喜欢乐舞,他们在统一北中国之后就将自己民族的舞蹈带入中原内陆,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要在取长补短的优势下才能够流传千古的,所以统治者将自己民族舞蹈与其他民族融合交流,在模仿汉晋的礼乐制度下,民族融合与社会的动荡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态势,才将中国乐舞发展的多种多样。[8]

  (二)南北方形成的舞蹈形式

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六朝清商乐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不断的完善,并成为了当时较为繁荣的舞蹈形式。发展变化中不断地吸收其他乐种的精髓,也正因如此,它才能发展成为南北方独具特色且富有代表性的乐种。对于六朝清商乐而言,其传播的过程不仅仅是由北向南的发展,更经历了由南向北的传递,每一次传播都赋予了六朝清商乐崭新的血液,使其融汇南北方经典,造就其双重的舞蹈属性。[9]

1、北方的杂舞

根据乐府诗的记录对杂舞有这样的描述:杂舞者,《公莫》《巴渝》《槃舞》《鞞舞》之类是也。始皆出自方俗,后浸陈於殿庭。

民间不同舞蹈的汇总是由不同的风格决定的,其中杂舞最具有民族代表特性,它的风格各式各样,道具也十分丰富。很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巴渝》属于健康舞蹈的一种,其中健康舞蹈多为气势宏伟,多有正义力量,舞姿多事矫健粗犷,所以成为当时乐舞最早的舞蹈形式。[10]因鸟的活泼灵动,也受到了魏晋文人的欣赏与赞许,其中在《鸲鹆舞》中谢尚模拟鸟的舞蹈,他的舞姿优美生动,舞起来屈伸俯仰,公众场合下舞动好像旁边没人一样,十分陶醉其中。由此可见当时文人崇尚清谈,手执尘尾赡桑他们常怀有人生喜怒无常、实时行乐的人生不美观,多为喜爱轻盈超脱、抒情委宛之美。考古学家在西岗出土的鸟兽人物瓷罐,多数是造型色彩斑斓,罐顶良多灾类,而在罐身则由男性舞者,头戴面具,舞姿轻盈,扬起衣服舞袖和吸腿起舞,着实体现了当时水平,从而也影响了从那往后的舞蹈画风。

2、南方的乐舞

东晋时期都城不断地南迁,专业的舞蹈艺术家不断创新,改进,并且向南与南方的吴歌与西曲相互的融汇贯通,从而形成了新的曲目,宫殿曲目的表演水准不断地提高,在一般宫廷的宴会或者是外交礼节上是重要的表演剧目。

其代表性的乐舞有:吴声歌曲、神弦歌、西曲、江南弄、上云乐、雅歌。[11]歌曲主要以歌为主,舞曲较少,代表性的舞蹈是“前溪曲”。“神弦歌”是巫觋祀神歌舞曲;“江南弄”是舞蹈曲;“西曲”以舞蹈为主;“上云乐”是祭祀神明的舞曲;“雅歌”是祭祀宗府庙宇的雅乐。[12]这些新声乐舞均被收录于郭茂倩编纂《乐府诗集》中的“清商曲辞”中。这些从晋至唐在江南地区一直被当时主流社会所赞扬默许的曲目,其曲风细腻灵动,委婉优美,被文人所讴歌。

  (三)文人内涵与宫廷文化的艺术特征

清商乐本是俗乐舞,是来自民间的舞蹈。在汉魏时期,其审美风格更多地倾向于率真、自然、妩媚甚或妖冶,后来因为受到当时的统治者曹操的喜爱,并且又有皇族士人的大量参与,清商舞在具有委婉、含蓄、清丽、曼妙的审美韵味下更赋予清商乐舞文人文化和宫廷文化的特点。[13]因为从晋宋开始,很多舞蹈多为讲究以俗代雅,进而能够以“前代正声的方式”进入庙堂,多为祭祀中的雅乐所用,而至魏晋南朝,由于及至隋朝,被隋文帝指为“华夏正声”。所以,总结清商舞的文人内涵与宫廷文化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宗教性

清商乐舞的宗教性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道德产物,它在宫廷文化中具有隐蔽又重要的特点。在魏晋时期,当时的人们崇尚自由,追求个人的个性,希望从儒家文化中的繁文缛节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主流的宗教多以超凡脱俗的哲学美为当时的社会主流。“以无为本”的价值取向在魏晋名士中成为流行的思想。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当时的很多作品都表现出“无”的思想和状态,比如在舞姿上表现为“轻盈”、“似有似无”、“御风而行”、“云行”,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一种非常令人入景的场景,颇具宗教性。

2、兼容性

清商乐舞其中的兼容性也是在不断地发展与改良下才能够进入宫廷,成为早期民间文化的原型,在士大夫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多姿多彩,兼容并蓄的特点。魏晋时期XX已经设立了“清商署”从民间发现舞蹈人才,与不同的舞蹈元素,例如著名的《前溪》作品就是江南的清商乐与吴歌的结合产物。

3、精粹性

清商乐舞虽然是来自民间的舞蹈,民间舞蹈虽然质朴自然,但是难免有原始,粗俗的弊端,因此清商乐舞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去粗提精,提炼纯化,经过改造,增加了舞蹈的观赏性与艺术表现力,力求更加符合皇室贵族的审美情趣。

4、人文内涵特性

中国的历代帝王成长于深宫,从小接受的教育来自于国家一流的名士,所以很多帝王文学修养颇高,精通经史富有才学,在对音乐舞蹈的审美情趣上也往往带有文人学者的色彩,追求高雅,婉约、含蓄的。文人艺术的表达是以情感作为宗旨的,清商乐舞的委婉,清丽,曼妙的特征是人文内涵的体现。[14]

  (四)典型的中国土文化特质

舞蹈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但这种复杂并没有让其显得没有章法。作为一个有机整合体,舞蹈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段故事,它所融汇的是一种全民化的、涵盖非常广的艺术形式。作为舞蹈的一种,清商乐舞是源于民族文化是我国最早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15]清商乐舞的中国土文化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富有宗教色彩:我国人们在远古时期对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都归为神灵的魔力,认为人都活在神灵的庇护之下,所以清商乐舞中有很多是用来敬拜神灵,取悦神灵的内容;其二是向往逍遥的人生观:在清商乐舞中体现魏晋时期的名士向往逍遥,寻求个性的解放,寻求飘逸的人生态度,寻求道法自然、自由的思想境界;其三是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体现:清商乐舞从民间杂舞中经过不断的蜕变与提炼,逐渐从民间的山林文化,走入庙堂呈现出雅文化的特征。从描述人们劳作,体现乡土风情,到“从容雅缓,犹有士君子之风,它乐则莫与之为比”,均体现了中国土文化的特质。

  结论

清商乐在作为我国民间舞蹈的代表舞种下,也作为宫廷舞蹈的代表进入历史的大舞台,清商舞的发展进程中体现了朝代的更迭交替,更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心里变化与审美艺术价值。作为魏晋时期直至隋朝时期的主流舞蹈形式,清商乐舞已成为我国古代最早将“歌、舞、乐”结合完善的舞蹈形式,人们的观念想法有了很大变化是从人们对于舞蹈道德的独特表现力开始,不仅改变舞蹈有娱乐性质,在改变原有舞蹈的“礼乐”性质上的观念想法也有了很大改变,并在改变审美情趣上产生很大变化影响。

这种思想的转变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引导成为社会对舞蹈艺术的主流认知,为我国舞蹈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对我国舞蹈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石建宇. 清商乐——汉族俗乐发展的一次高潮[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2]王扬扬. 简梳汉魏六朝相和歌到清商乐的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9(13)

[3]于珊珊. 曹操与清商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3)

[4]王健红. 魏晋南北朝乐舞赋兴盛原因探析[J].山花:下半月.2010(03)

[5]柏互玖. 试论曹操对清商乐发展所做的贡献[J].音乐创作.2006(06)

[6]赵丽敏. 古代“女乐”舞蹈及其审美特征[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02)

[7]田彩仙. 六朝白纻舞歌辞的发展及审美价值[J].文艺研究.2006(04)

[8]于浴贤. 六朝乐舞赋评述[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02)

[9]吴冰. 六朝清商乐的传承特征[J].艺术教育.2013(03)

[10]侯璐璐. “清商乐”发展考略[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Z1)

[11]韩雨笑. 清商曲辞的辞乐关系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3(07)

[12]刘怀荣. 清商曲辞艺术特点的形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13]杨帆. “清商乐”的艺术特点[J].作家.2014(08)

[14]袁禾.中国宫廷舞蹈的文化性质[J].文艺研究.2001(02)

[15]云茜. 我国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在文化艺术本质上的统一[J].大舞台.2011(08)

  谢辞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几年的历程,我的大学生活过的丰富而充实,作为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最后总结,本次论文撰写工作的完成将为其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在本次论文的撰写中,我得到了老师的精心指导,不管是从开始定方向还是在查资料准备的过程中,一直都耐心地给予我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创造性的建议,使我在总结学业及撰写论文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还有他对我的论文修改的肯定及鼓励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老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同时也显示了老师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在此,我对陈浩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以及真心的祝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也对这四年来给与我诸多知识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于他们四年来辛勤的栽培和无私的付出表达我真诚的敬意,因为正是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和悉心帮助,我才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论文写作中得以体现。老师们严谨的治学,优良的作风和敬业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师表的典范。在此,我对学校所有的老师表示感谢,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1049.html,

Like (1)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3月25日
Next 2022年5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