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潮汕英歌舞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潮汕人民一代传一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舞蹈风格特点多样,民族文化底蕴浓厚,处处充斥着潮汕人民的民俗民风,十分值得去深入研究和分析。此次选题先是就潮汕英歌舞的舞蹈风格特点与继承进行研究。先是对潮汕英歌舞常用道具英歌棒的棒法的多变运用、演员戴着的脸谱是如何巧妙变幻、不同人数组成的灵活多变的舞蹈阵法以及潮汕当地风格独特的伴奏音乐进行分析,并且就其如何更好的继承创新去更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口味进行论述。研究得出潮汕英歌舞要想在当下得以更好的传承发展,先需要以“情技结合”的创新表演风格,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舞蹈风格形式、然后对传统复杂不易懂的舞蹈结构进行重组创新改良,简化舞蹈的方阵队形、其次是将现代舞元素融合到到传统的英歌舞动作中去进行创新动作之中、最后是将原有的民族风格伴奏音乐进行拓展,加大其的伴奏音乐的感染力。通过以上这四点去继承创新潮汕英歌舞。
关键词:潮汕英歌舞 风格特点 继承创新 感染力拓展
一、引言
潮汕英歌舞是潮汕地区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舞蹈,也是我国重要的民间艺术之一,舞蹈风格独特、群众基础广泛,是潮汕民间艺术中的代表也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英歌舞融合了舞蹈、武术、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体现出了豪放、刚劲的舞蹈特点。风格特点在舞蹈中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它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早期的潮汕英歌舞都是大众自发参与的民间娱乐型舞蹈,舞蹈中的动作幅度较大、最大极限的肢体进行伸展,使得舞者的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所以潮汕英歌舞不仅是潮汕地区重要的艺术文化,而且将体育元素融入其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英歌舞中的某些表演套式必然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我们更应抓住时机,做好英歌舞的文化保护、继承工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潮汕英歌舞的文化底蕴以及潮汕英歌舞的风格特点与继承进行研究,进行论证“英歌舞”的风格特点与继承不仅对民俗舞蹈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拓展舞蹈研究领域,丰富民族舞文化宝库也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从而让更多的现代人去了解与传承。
二、英歌舞的风格特点
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是地区特征强烈,最具特色的民族舞蹈。 英歌舞受欢迎的主要理由是其舞蹈风格非常独特,包涵潮汕地区民宿和特有的舞蹈表演形式。其表演的主要形式是大规模的集体舞蹈多姿多彩的舞蹈方阵。舞者两手拿着英歌棒配合富有人物形象的脸谱,模仿上下左右战斗的场景、动作节奏感强烈,非常具有民族风味。
(一)棒法的多变运用
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深受当地人的欢迎,也是当地民间艺术的体现,棒法的多变运用,是英歌舞风格特征之一。长度通常在1.2英尺至1.8英尺之间。女性使用的英歌槌比男性使用的要短一些,通常为1.2英尺,这是潮汕英歌舞中的重要道具英歌槌。英歌槌配合伴奏鼓点声、吆喝声等相互击打,舞者拿着英歌槌边走边舞蹈。英歌舞的棒法有活槌、半活槌、虎槌、实槌、抡槌等多种方式,多变的棒法使得英歌舞的表演风格也受到影响,让英歌舞的艺术特色更为独特。在多变的棒法中对武术中的招式进行了利用,这让英歌舞的手型与手法等都显得更为苍劲有力,尤其是随着色彩艳丽的服装和锣鼓号角的伴奏之下,通过表演不同的棒法来体现舞蹈的魅力,这样的舞蹈所带来的视觉刺激是极为震撼的。在潮汕英歌舞的棒法也受到地区特色的影响,普宁地区直槌打法为主,演员身体前后拱动;棉城则是以横槌打法为主,比较有特色的是其中的醉槌。直槌打法是指在竖向以8字运行,横槌则是从横向以8字运行。在潮汕英歌舞中的棒法中主要律动是以横槌打法为主,演员双手稍微松弛来握住棒槌,同时胯部超肩外从上至下进行交替的横向击槌,手腕以连续的外8字进行旋转运动,以此来形成连续翻滚的槌花效果,使得身体自然规律的前后拧动,再配合跳步、跃步等步法来使得冲击感更加强烈。在潮汕英歌舞棒法对打中,以两人为一组或者更多人进行交替穿插对打,动作通常以4-8个8拍作为一组,棒槌对打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头部和胸腹部。以双槌在肩部的正反扭击、腹部的削、点等,这些击打动作的目标清晰、直接,体现出了一定的竞技特点,对战场上短兵相接的一幕进行了比较到位的呈现。击打的动作敦促有力、变化丰富,如同真正看到了古代战场上的战斗场面,十分具有力量感。潮汕英歌舞的棒法多变丰富,结合运动幅度较大的动作,使得力量感十足,充分表现了演员们的豪迈之气,让潮汕英歌舞的艺术特色更为鲜明。
(二)脸谱的巧妙变幻
在潮汕英歌舞中都是以画脸谱的方式对演员进行装扮,主要的人物都是以梁山好汉的英雄为主,所以其脸谱是固定的,其与的角色都是鬼神的脸谱,在画脸谱时也是越凶恶奇怪越好,具有驱邪之寓意。现场观看英歌舞的时候, 很多小孩子会被英歌舞的脸谱吓到,因为实在是真真正正的凶神恶煞,我自己在看的时候也不禁感叹到化妆师是如何将脸谱画得如此凶险。潮汕英歌舞的领舞者通常是鼓上骚时迁,其脸谱以黑白相间的鬼面为主,这与戏曲中的脸谱造型有一定差别。表演时演员按照角色设计进行梁山英雄好汉脸谱的绘画,按照脸谱造型来区分人物以及所处的位置;头槌是红脸的关胜或者秦明,一槌是花脸的鲁智深,二槌是乌脸的李逵,四槌是武生脸的武松;这是潮汕英歌舞数百年所传承下来的脸谱特色,而且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丰富,使得脸谱的巧妙变幻特点更加突出。潮汕英歌舞中的脸谱中色彩搭配较为协调,主要是基于对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理解来进行设计,同时又加入了当地的一些文化特色,使得潮汕英歌舞的脸谱显得浓墨重彩,并且有了更多的创作可能,让观众的欣赏空间更加轻松充足。在我看来,脸谱使英歌舞的故事情节变得丰富多彩,使观众在看英歌舞的时候看着脸谱上的各种人物就像在看一场话剧故事一样,演员们的动作神态也十分传神。就潮汕英歌舞的演员其脸谱而言不仅活灵活现,而且体现了英歌舞在当地群众心中的重要地位,在舞蹈表演中的演员气势十足、姿态大气,展现出了一种正义之感,这也让很多观众将其视作英雄的象征、代表着吉祥与平安。
(三)灵活多变的舞蹈阵法
潮汕英歌舞的舞蹈阵法是灵活多变的,完整的英歌舞表演分为前中后棚三个部分:前棚负责舞蹈表演,这也是英歌舞的核心部分,以24人或者36人的团队表演为主,最多人数可达108人,代表水浒传中的108位英雄好汉。随着英歌舞的发展,各个地方都有自己固定的方阵人数,随着英歌舞演员的流失,已经极少出现人数众多的方阵进行表演,大部分的节假日都是几十人的小方阵,只有市级举办的活动才会出动多人方阵队伍。演员会装扮为梁山好汉的造型进行表演,表演时英歌队伍成二纵队前行,之后变换成各种阵型,有长蛇前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孔雀开屏等多种舞蹈阵法;由此可见英歌舞舞蹈阵法的灵活多变,关键在于其不会受到限制,可以按照需求进行各种舞蹈图形的构造,继而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潮汕英歌舞的阵法变化是该舞蹈的内在表现形式,不同流派在阵法设计上有着自己的特点。上面所提到的二纵队前行方式,其人数相同,队伍在行进中以跃步、走步交替的方式进行表演,这能够让队伍的阵型保持整齐的同时,而且可以让队伍随时按照需求变化为各种各样的阵法。在英歌舞的表演中阵法有散点、直线、弧形、圆形等多种形式,不过简单的理解就是以块状变化为主;舞蹈阵型变化较为丰富、动静相宜、图案各异,每个组成的图案都有着自身特定的含义,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寓意,比如四龙戏珠、飞虎展翅等等;就潮汕英歌舞的阵法而言,其变化简洁但多变、流畅且自然。
(四)风格独特的伴奏音乐
潮汕英歌舞的伴奏音乐同样具有独特的风格,因为该舞蹈的主要目的是塑造英雄人物,表演的是梁山好汉的英雄故事,所以也是对英雄的赞美之歌。英歌舞起源时,人们最初是在下地干活结束后对自己一天的辛苦劳作表达释放所唱出的的歌曲,潮汕话英歌舞的谐音为“秧歌”,到后来唱词逐渐失传到现在人们以另一种方式去表达英歌舞,现在的英歌舞主要是以敲锣打鼓为伴奏音乐。其锣鼓节奏对英歌舞表演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是对舞蹈表演的领导者;英歌舞表演中通过锣鼓节奏来进行阵法的变化、舞蹈动作的改变,这也是伴奏音乐中最主要的一点。再就潮汕英歌舞伴奏音乐使用的乐器而言,主要是以潮汕地区的民族乐器大锣鼓为主,锣鼓的配套有着大鼓、中鼓、大钹、小钹、月锣等等,在实际的伴奏中依据节奏速度的不同选择对应的乐器即可。潮汕英歌舞的舞蹈节奏有中快慢三个档位之分,其中慢板英歌舞的动作以稳健风格、缓慢朴实风格为主,主要是对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内心情感进行展现,具有宫廷戏剧的特点;中板英歌舞的风格刚劲、大方矫健,通过力量与气势的表现来体现出英雄的洒脱;快板英歌舞的节奏十分迅速,其勇猛气势十足、舞蹈气氛热烈、战斗感十分强烈。潮汕英歌舞通过这三种不同的节奏来展现自身的风格特色,在音乐伴奏中也是及时给予回应,使得该舞蹈的风格更加显著、刚劲勇猛之风无处不在。
三、英歌舞的继承创新
英歌舞发展至今已形成多种流派,当下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传统的民族舞蹈进行创新改良使其得以更好的创新发展并为当代人所动容。通过所收集的资料以及民间的访问调查,得出如何更好得继承英歌舞可以使用几下四种方法进行创新改良。在舞蹈的情感上、方阵结构上、动作以及音乐上都进行了创新研究,使其更好得继承下去。
(一)“情技结合”的创新表演风格
潮汕英歌舞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从最初的驱魔辟邪活动发展至如今的民间舞蹈艺术,演员也从男性发展到男女混合,从民间场合走上了专业舞台,以多样的棒法、勇猛的动作、奇幻的脸谱等来将潮汕人的豪迈大气性格得以展现出来,进而实现情技结合,让潮汕英歌舞的表演风格得以创新发展。就潮汕英歌舞的发展而言,需要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与鲜明的特色,才能够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进而在新时期得以更好的发展继承。对于潮汕英歌舞而言其艺术生命力的保持在于持续创新,要对以往舞蹈中的精华进行保留、缺点进行改良,从脸谱、棒法、阵法、音乐等方面进行改进,在舞蹈表演中不论是单一动作还是对打场面,要以情技结合的思想来进行舞蹈风格的创新,让舞蹈展现出英勇洒脱的力量美感,进而以更为丰富的情感内涵来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事实上潮汕英歌舞的情感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其通过舞蹈中的动作、角色造型等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英雄的敬佩与歌颂等情感,这是对民族个性的展现与宣扬,本身就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再以潮汕英歌舞的技术为例,其追求人体伸展动作的极致性,通过各种具有难度的肢体动作来对演员的身体各部分进行锻炼,而每个动作的设计都是结合人物的情感进行设计的,并且具有各自的特色。舞蹈演员可以巧妙地利用面部表情和眼神来表现英歌舞的动作,同时也能鲜明地发挥舞蹈角色内心的感情。可以统一的将英歌舞的舞蹈技巧和面部表情融合起来。如人是幸福地、愤怒地、悲伤地都可以在面部表情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面部表情是对这种感情的最高表现。对于潮汕英歌舞的继承创新而言,情技结合是颇为有效的方式,其能够让演员对英歌舞的情感理解更加深入、技术的掌握和使用更为熟练,进而提升英歌舞的表演质量,让英歌舞在新时期得以焕发出新的风采。其实真正的情技结合不仅能够使得演员的舞蹈表演质量得以提升,而且能够让观众对于舞蹈所传递的情感思想有更为深刻的感知,以潮汕英歌舞为例其情感内涵十分深刻,展现了潮汕人的勇敢与豪迈,更是对英雄人物的赞扬,这种情感如果能够通过舞蹈技巧的演绎被观众充分感知,那么潮汕英歌舞的影响力自然会大大提升。
(二)舞蹈结构的重组创新改良
就潮汕英歌舞舞蹈结构的重组创新改良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保持潮汕英歌舞的精华部分,其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结构是不能被轻易改变的,否则潮汕英歌舞必将失去自身的特色。在2008年潮汕英歌舞成为了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8月南山英歌舞团队在北京天安门演出了英歌舞来为奥运会助力,至此潮汕英歌舞开始重新被社会所关注,并且多次在世博会、亚运会等场合中演出。这些潮汕英歌舞的表演中,创作者对英歌舞的舞蹈结构进行了适度的重组创新改良,对英歌舞的伴奏音乐、动作编排、阵法变化等进行了创新,解决了英歌舞长期以来存在的套路重复等问题,采用古今结合的方法来对潮汕英歌舞的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此来提升了英歌舞的艺术表现力,让英歌舞的表演主题和内涵更为深刻。潮汕英歌舞舞蹈结构的重组创新改良,更体现其表演形式的简化上,为了缩短表演前的化妆时间,一些登台表演的潮汕英歌舞将本来需要绘制的梁山好汉脸谱以面具的方式提前制作好,这就使得表演之时演员直接戴上面具都可以登台;将现场伴奏的大锣鼓声音录制为高清音乐,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舞台上的演出更为方便;108人的演员数量缩减至24-25人,这些种种对舞蹈结构的优化举措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潮汕英歌舞的表演形式更加简单直接、将角色的英姿进行更好的展现,再结合当代舞蹈中的舞美设计,所产生的舞蹈震撼力可想而知,这也让潮汕英歌舞的发展空间显得更为广阔。
(三)现代舞元素的融合创新动作
对于潮汕英歌舞与现代舞元素的融合创新动作而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当代观众的审美进行迎合,有助于潮汕英歌舞更好的发展传承。在潮汕英歌舞中的表演时间在半小时,演员需要在手持双槌的情况下完成跳跃、蹲起、跨步、对打等多种武术动作,其运动强度之大是一般演员无法承受的。所以应该将现代舞元素融合创新动作,如在2019亚洲街舞总决赛上,就有人把英歌舞融进了街舞中,直接炸翻全场并荣获亚军,传统英歌与新潮街舞的完美融合在这个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街舞属于现代舞的一种,其节奏动律和英歌舞相似,两者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舞蹈动作使得英歌舞更加锦上添花搬出现在人们面前。其次是对英歌舞中的武术动作技巧难度适当降低,但同时让动作的精致度得以提升,能够让舞蹈动作来舞台上表现出更多的艺术美感,这对于潮汕英歌舞的动作创新而言是比较有效的方式。而言通过现代舞蹈元素来对英歌舞的舞蹈动作进行融合创新之后,舞蹈动作的难度会下降不少,同时可以使得英歌舞的健身作用得以更好的体现,让更多的大众能够学好英歌舞,让英歌舞的发展走上群众道路在,这样才能够真正让英歌舞得以传承和发展,这也是潮汕英歌舞最佳的发展机遇之一。在潮汕英歌舞的动作创新中,以现代舞蹈元素来融合创新动作,是对动作形式、套路和节奏变化的发展,一些比较老的动作形式、套路确实已经让观众审美疲劳,因而结合现代舞蹈元素进行改进很有必要,例如可以将现代舞动作中的肢体与内心感受相呼应理念进行融合,舞蹈演员在肢体动作表现时以内心的感受来自由的抒发情感,这样能够让英歌舞在舞台上的表演效果更佳,让演员的内心情感也能够得以充分释放。在现代舞中舞者的手脚基本没有束缚,可以将生活中的动作直接展现在舞台之上,以此来展现出自身的舞蹈特色,这对于潮汕英歌舞的动作创新而言是一种启示,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演员的动作就不受限制的随意发挥,而是在演员对潮汕英歌舞充分理解和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演员一定的自我发挥空间,让演员结合自身对英歌舞及角色的理解来创造出更为适合舞台表演的动作,这样方式才是创新潮汕英歌舞动作形式的关键举措。再以潮汕英歌舞表演中女性动作设计为例,英歌舞的很多动作幅度过大,例如出场的步伐等,这对于女性演员来说演绎起来十分困难且不美观,所以对英歌舞的舞步进行优化十分重要,可以让将舞步的幅度适度减少、放缓节奏,学习现代舞蹈中的步伐特点,在保持舞步美观性和气势性的同时尽可能的让女性演员的表演过程更为容易。就英歌舞而言其是动态的艺术形式,动作样式在持续变化,舞蹈姿态是重要的语言,只有结合现代舞蹈对其动作进行持续的融合创新,才能够真正推动英歌舞的发展。
(二)民族特征的音乐感染力拓展
在潮汕英歌舞的音乐中具有的民族特征是其特色所在,这一点需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尤其在对民族乐器的使用上,以大锣鼓为例,在舞台表演中很难携带这样的乐器登台,但是可以借助影音设备对大锣鼓的声音进行高清录制,再加入一些现代流行的rap元素,之后在舞台表演中直接播放即可,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升英歌舞的表演效率,而且也会让伴奏音乐的质量得以保障,不会因为伴奏音乐不准确导致舞蹈的表演质量受到影响。英歌舞伴奏音乐的民族性特征同样也体现在伴奏节奏之上,可以创作更多与古代战场战斗场面相适应的音乐,来在英歌舞的表演中进行使用,这样能够让英歌舞的气势感更加强烈,也能够激发舞蹈演员的表演情感,让整个舞蹈的表演效果更为突出。在潮汕英歌舞表演中的群体性特点明显,观众与表演者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可以通过互动来增强氛围,整个舞蹈的队形呈现流动性较强的特点,周围的伴奏音乐也都是自古流传至今、演员和观众更是耳熟能详,再加上观众的呐喊与欢呼等,这些其实都是属于音乐的范畴,其目的是让潮汕英歌舞的气势得以充分的展现出来,让观众在观看英歌舞的过程中感受到身心放松与精神满足。
五、结论
综上所述,英歌舞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成为潮汕地区人们凝聚力和认同感的文化符号,是该地区民间艺术的瑰宝,潮汕英歌舞有着鲜明的潮汕地区民族风格特点,其舞蹈舞蹈动作音乐队形上无处不充斥着淳朴的潮汕的民俗风格。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对自身舞蹈结构进行优化,更是要把这种仅仅是潮汕的地方舞蹈宣传到全国更多的地方让大家都熟知。当代的英歌舞无论从结构形式还是文化功能上都发生了改变,但传统的表演形式依然保存完好,这是值得庆幸的。对于潮汕英歌舞未来的发展而言,不仅应该继承,而且需要继承创新,以情技结合的思想将舞蹈所表达的感情更为突出,对其复杂乱无规律的舞蹈方阵队形进行简化整齐,并主动将英歌舞的原有动作与现代舞蹈元素动作相融合,对舞蹈的动作进行创新,保持音乐的原有的民族特性使用的音乐道具并进行拓展改良,最终才能够真正使得英歌舞成为具有潮流元素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和继承英歌舞文化,对英歌舞的表演创作和继承创新产生有利的作用,让更多的现代人去熟知与继承。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徐汶,《潮汕英歌舞的文化特性和发展前景》,广州体育学院出版社,2009年10月。
[2]蚁哲芸,《论英歌舞起源、表演形式、价值及特性》,体育科学研究出版社,2016年5月。
[3]冯卫、姚畅,《论潮汕英歌舞的审美价值》广州体育学院出版社,2019年4月。
[4]隗芾,《论潮汕英歌舞的美学含量》,艺术评鉴出版社,2019年3月。
[5]陈静侬,《潮汕地区英歌舞现状调查及其体育价值探讨》,黄河之声出版社,2016年8月。
[6]方港,《广东民间体育“英歌舞”的创编》,体育世界出版社,2013年9月。
[7]陈惜娜、林友标、廖佩文,《对潮汕英歌舞文化内涵的探析》,黄河之声出版社,2009年2月。
[8]杨莹,《广东“潮阳英歌”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中国艺术研究出版社,2014年7月。
致 谢
从开始的开题阶段,老师就指导我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题目,到后来的大纲和初稿,定稿,终稿,指导老师都以十足的热情和耐心来对我进行指导,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让我的论文得以顺利终稿。在正文阶段老师更是对我给予巨大帮助,让我对课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纠正,并且就此次研究的选题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感谢指导老师的默默付出与尽职尽责,在此,谨向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我的毕业论文就此画上句号,再次感谢老师!愿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