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思想,是最受群众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一般结合音乐,通过肢体表达舞蹈所要呈现的中心思想。舞蹈的本质是表达“情”,是一门抒情艺术。让舞蹈与舞者本身相结合,流露出舞蹈本身最真实的情感,不仅是对作品的尊重更是对欣赏者的尊重,所以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是心灵的沟通,是作为一个舞者的灵魂。
本文通过对于舞蹈表演中关于情感表达重要性的探讨,得出了舞蹈表演中良好的情感表达,不仅可以使观众得到视觉上的享受,更是舞蹈演员对自身专业水平的一种表现。她决定着舞蹈表演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舞蹈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检验着舞蹈表演者的综合素养。所以,做好情感表达与传递,对于现阶段正在学习舞蹈的学员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舞蹈表演;情感表达

引言
舞蹈是用人体动作表现美感、传递感情的艺术。情感表达是舞蹈生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舞蹈的艺术魅力所在。舞蹈演员不仅是舞蹈蕴含情感的直接传递者,而且在表演的过程中有着二度创作的重要作用。舞蹈演员的表情达意能力关系着舞蹈者自身艺术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决定舞蹈表演的成败。舞蹈者通过准确到位的动作、恰如其分的表情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情绪,将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和自己舞蹈艺术的理解传递给观众,然后引起观众共鸣,进而实现舞蹈的教化功能、娱乐功能等等。在肢体语言、音乐艺术以及舞台背景灯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情感在舞蹈者和观众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引领她们在领略舞蹈艺术的美感中实现对人生价值、生活意义的体验和思考。
一、浅谈舞蹈表演中的情感
(一)舞蹈是情感的艺术
毋庸置疑,舞蹈只用来表达情感的。这从《毛诗•大序》描述中可以得知“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当然,舞蹈的表演需要技巧,但是高超的技巧需要情感的支撑才是有价值的,否则,仅仅是一种肢体动作,不能称得上真正的舞蹈艺术。只有舞蹈者通过动作技巧将情感表现出来,才能使舞蹈表演实现情节的推进和情感的演进,最后实现动作与情感的高度融合与完美体现。可以说,舞蹈的情感首先要能够打动舞蹈者,才能够通过舞蹈者的表演打动观众。舞台上,舞蹈者的每一个呼吸、每一个面部表情、每一个肢体动作都是情感表达的需要。
舞蹈的情感不是个人的私人情感,而是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价值情感。包括人类、民族的普遍情感追求。例如民族舞蹈,因为各民族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社会风俗习惯、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情感的方式和情感取向以及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在表演民族舞蹈过程中充分而又恰当的予以表现,实现风格多样化、表达情感准确化。
(二)舞蹈表演要能够树立情感饱满的艺术形象
舞蹈表演不仅仅是一种动作语言和视觉表现。舞蹈者通过舞蹈艺术形象将内在的情感表达出来,赋予艺术形象以鲜活的气息。舞蹈演员将舞蹈所蕴含的情感由浅入深表现的过程,就是观众对于情感由里到外逐步深入的过程。越是立体、复杂的舞蹈艺术形象,越需要舞蹈者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在更多的时候不是舞蹈动作传递情感,而是情感驱动、动作表现。表演者的神态表情、动作表现都是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不是动作表现的需要。不同的舞蹈艺术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舞蹈表现形式各有不同。舞蹈艺术形象因为情感的饱满而感人。舞蹈表演者只有把握了这种不同,才能够将舞蹈的精神内涵挖掘、表现出来。
舞蹈《丝路花雨》成功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神笔张、英娘、伊努斯、窦虎。这些艺术形象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感动着无数观众。丝绸之路上演绎的悲欢离合牵动着观众的心。曲折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随着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表达而被观众体会到。观众随着他们的悲欢离合的命运和患难与共的情谊而感动、悲伤和欢喜。看到父女诀别、父女重逢等情节,很多观众潸然泪下,台上台下涌动的是情感的感知和共鸣。
(三)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现方式
一是营造氛围、借助外力。对于舞蹈艺术来说,要提高舞蹈的情感表现力,可以借助舞台背景、音乐烘托以及道具展现等方式进行。例如在舞蹈《胭脂扣》中,音乐由明朗、欢快到低沉、悲伤,到短促充满力度再到凄凉哀怨,表现了舞蹈艺术形象由享受浪漫爱情的甜蜜到生死相隔到奋起抗争再到美好的爱情被世俗淹没、痴情化作流水的情感变化,音乐对于舞蹈表现力的重要作用随着情感的表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又如道具,恰当的使用可以为舞蹈表演增色。《黄土黄》中胸鼓就是豪迈的感情的有效载体。扇子、水袖等则是舞蹈常见的道具,在不同的舞蹈中有着不同的使命,但是它们都为表达情感服务。
二是以情感人、主体表现。舞蹈情感的表现主体是舞蹈者。舞蹈者通过自己对于舞蹈的把握,通过动作的刚柔相剂、快慢结合、动静结合以及呼吸起伏之间表现舞蹈所要展现的情感内容和文化内涵。舞蹈者要做到准确地传递情感,首先离不开个人良好的生活积累。这种积累可以是直接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是借助想象的力量予以填充的生活空白。其次,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舞蹈与音乐、诗歌等艺术门类并驾齐驱。一个优秀的舞蹈表演者不仅需要学习舞蹈知识,还要有历史、地理以及美学等多方面知识学习。第三,要对生活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第四,良好的舞蹈功底,尤其是要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感。第五,符合作品表现需要的外在形象,可以塑造出符合情感表达需要的造型、面部表情以及姿态。可以说,以上几点缺一不可。就拿对于生活的敏锐感知能力来所,只有情感丰富的人,才能够通过想象塑造出与自己生活方式迥异、生活年代不同的人物形象。用自己的内心感受使虚拟的舞台艺术形象真实、可信,在打动观众之前先打动自己。
二、舞蹈表演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一)舞蹈表演的过程就是情感表达的过程
舞蹈表演者要在表演的过程中对于舞蹈的内涵有一个诠释、展示的过程。首先,舞蹈者要具有对于舞蹈情感的把握和创作能力。舞蹈是善于抒情的,尤其是善于表现人类较为复杂的深层次感情。舞蹈表演者通过每一个舞步、每一个眼神表现舞蹈的情感寄托,舞蹈表演的过程就是情感表达的过程,就是每一个舞蹈表演者表现自己对于舞蹈情感理解情况的过程。个性化是舞蹈者艺术生命力所在,是决定着一个舞蹈者在专业领域能够取得成绩的关键所在。而个性化的能力往往不仅仅是舞蹈的技巧决定,而是通过艺术理解力、感染力和表现力综合形成。其次,舞蹈者要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要经过专业化的训练,实现身体的各个部位的高度协调。扎实的基本功不仅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还源自舞蹈者先天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包含着于舞蹈细节的雕琢意识和不懈追求。小到手指的屈伸以及肢体的转向程度都是不允许忽视的,因为这些细节对于情感的传递至关重要。
(二)舞蹈表演是内在情感的外显
首先,舞蹈表演承载着编导者的内在情感。编导如同所有的艺术创作者一样,通过编排舞蹈传递自身的情感、艺术追求以及时代责任。每一个舞蹈动作的设置都体现着编舞人员的艺术追求。编导的编排思想是舞蹈要表达思想的源泉。舞蹈者是在编导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因此,编导和舞蹈表演者二者之间的情感认同、表达共识非常重要。双方交流的过程既是舞蹈形象不断丰满的过程,也是其中蕴含的舞蹈情感更加生动、深刻。编导将自己的人生阅历、经验以及体会转化为舞蹈语言,不仅对舞蹈本身的情感蕴含负有责任,而且对于指导舞蹈表演者准确认识艺术形象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体会编导的编排思想。只有编者与舞者对于情感达到共识,然后双方在各自的创作阶段和创作空间里尽情解放思想、释放自我,达到艺术追求与自我内心的完全融合,才能为情感的表现奠定基础。编导将自己的艺术追求凝结在舞蹈中,通过舞台形象释放自己的内在情感,为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提供了最初始的源泉。
其次,舞蹈表演承载着舞蹈表演者的二度创作情感。舞蹈表演者在参与每一个舞蹈排练的时候,都要与编导进行充分沟通,以便了解编导的编排思想,并对作品的背景以及表现方式进行思考,争取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内涵。在表演过程中,对于情绪的把握更是直接展示着一名舞蹈表演者的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只有通过情真意切的舞蹈表演和有内流畅的动作,和观众完成情感交流,才能创造出具有艺术生命力的好作品。在舞蹈《问君何时归》中,一个女子的相思之情通过舞蹈者优美的动作,传神的表情表现出来,哀伤、相思的氛围自始至终弥漫着舞台。思念、追问、想象等等情愫随着舞蹈表演的层层深入,使观众看到了一个正处于美好年华的少妇难以遣怀的孤寂。相思的主题是一个长久不衰的主题,表演者只有对作品进行深切的思考,并进行多方面的背景想象、理解才能够真切的表现作品主题,使自己的舞蹈从众多的艺术作品中凸现出来,留给观众独特的感受和审美体验。二度创作的价值也就由此得到提升。
(三)观众观看舞蹈表演就是希望能够从中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和共鸣
舞蹈表演的情感表达是舞蹈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一方面,舞蹈表演者的目的就是通过舞蹈表演传递情感,另一方面,观众之所以选择观看舞蹈,就是希望通过观看舞蹈引起情感共鸣,找到情绪的共振点,以此派遣和表达自己对于生活、人生的感悟、感受。因此,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也是观众期待所在。
中国古典舞剧目《挂帅》便是一个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编排剧目的典范。该舞蹈取材于著名历史小说《杨家将》。剧目始终紧扣穆桂英的情绪展开。从大幕拉开一身孝服的穆桂英背身退步亮相,展示给观众一个悲愤交加而又坚强不屈形象,悲壮之情、悲痛之情瞬间感染了观众。随即,在舒展的舞蹈中,回忆与现实交映、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交融,穆桂英战胜了沉痛和哀伤,化悲痛为力量,用自己柔弱的身躯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穆桂英的舞台形象就是通过心理变化、情感变化树立起来的,音乐、灯光甚至是舞蹈者的动作都仅仅是情感的载体和媒介。在舞蹈者情感的交流中,一个刚柔相济、有着牺牲精神和大局意识的英雄形象深深留在了观众心中。
三.情感表达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性
(一)情感表达决定着舞蹈表演的成败
情感表达是舞蹈者综合素质的表现。舞蹈表演过程中需要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再现情景等完成情感的抒发,因此,情感表达决定着舞蹈表演的成败人、没有情感支撑和情感传递的舞蹈是失败的舞蹈。观众看不到编剧最原始的创作冲动,也无从了解舞蹈者对于舞蹈的理解描述,但是他们可以从舞蹈表演中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所在。与情感相比,舞蹈技巧退于其次。很多人都认为杨丽萍的舞蹈是无技巧的舞蹈。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杨丽萍善于将技巧提高到艺术化的层次,使情感和感悟牵引肢体,完成艺术表现。如她在《雀之灵》的表演中,将她对于人生的感悟、理解和思考融入到一个梦幻般的境界中,通过对孔雀高洁和灵气的深情展现,表达了对于高贵生命的礼赞和自然和谐的向往。情感表达不仅对于舞蹈表演者来说是艺术的需要,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次艺术享受和通过艺术完成自我情感省、升化的需要。离开了情感表达的舞蹈表演,有可能就是体操、武术或者仅仅是一些肢体动作的连接。
(二)情感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舞蹈艺术感染力表现
舞蹈的感染力是舞蹈的审美特征之一。舞蹈的艺术感染力绝不是来自于技巧的应用。舞蹈者将舞蹈内在的情感表现主来,如果能够在观众中产生强烈的震撼和感染,那么一定是因为其中寄托着丰富的情感内容,或悲或喜,或恨或怨,或绝望或希望,无论是哪一种感情,都是人类情感的一部分,舞蹈表演者通过表演让观众从中获得了满足,得到了回应,就会达到艺术交流的目的。舞蹈者要能够带着情感表演,通过自己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完成舞蹈形象生动塑造。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题材表现中,舞蹈的情感表现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用力与美展示劳动,用奋起与抗争表现战争等等。舞蹈是现实生活的中内在生命力的直接表现,它具有的感染力正是源自舞蹈通过美的塑造和表现传递出的复杂而又真实,具体而又抽象的情感。
(三)情感表达能力检验着舞蹈表演者的综合素养
闻一多关于舞蹈的论述直接揭示了情感表达对于舞蹈艺术的重要性——“舞蹈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宝贵、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实的表现。”这就告诉我们,作为美的艺术和以抒情见长的艺术,舞蹈不仅表现的是一种内在情感,也是一种灵魂和心灵的律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为了使舞蹈艺术具备丰富的情感内涵并充分得到表达,参与舞蹈创作尤其是舞蹈表演者所具有的艺术积累十分重要。不仅需要有一定的音乐、文学以及绘画等艺术支撑,还需要有历史、自然、人文等方面知识的储备。舞蹈表演者如果文化底蕴深厚,又能够对生活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在潜移默化中通过舞蹈表演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表现出来。由于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人生体验和知识学习,因此舞蹈表演者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十分重要。例如,如果一个未婚女子要表演好与丈夫离别相思的情感,一个还没有做母亲的女子要表演母爱的舞蹈,就需要她们能够用良好的创造力来弥补经历、阅历的不足,实现情感表达的完美体现。
结论
综上所述,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不仅对于舞蹈表演者而言是艺术生命力的体现,对于舞蹈背后的创作团队来说,也是萌发艺术创作的初衷所在,也是观众进行艺术审美体验的期待所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与其说观众看的是舞蹈动作,不如说观众体验的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审美的愉悦。因此,舞蹈表演要通过肢体语言完成情感表达的使命,通过情感表达为舞蹈赋予灵魂。
参考文献
[1]赵小萌著.《浅析舞蹈表演中感情表现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2年03期出版.
[2]隆荫培,徐尔充著.《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06月出版.
[3]李杨.舞蹈表演中情绪情感的表现[J].世界家苑,2011,(11):225.
[4]李泽华.情于衷,动其容——舞蹈表演中的动作与情感[J].文教资料,2008,(35):61-62.
[5]刘小雷,冯燕,吕倩倩等.舞蹈表演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表现[J].文教资料,2008,(21):61-6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