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选题背景
1.1.1社会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建设步伐的稳步迈进,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银行业的持续繁荣发展,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信贷工具走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随着日常消费习惯的转变,成为了国内人民在日常购物中的重要支付方法。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中国首张信用卡在中行的珠海分行发行以来,我国的信用卡业务便开始了跨越式的发展,我国信用卡发卡量也持续呈上升趋势:截至2010年12月信用卡发卡量为2.3亿张,截至2017年信用卡发卡量为5.52亿张。人均信用卡持卡量从2008年的0.17张增加到 2017年的0.36张,整体增长一倍多。2002年至 2017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复合增速为23.77%。随着信用卡持有者的持续增加,信用卡必然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风险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首先,信用卡坏账数量不断提升。随着信用卡越来越被广泛应用,提前消费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有些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刷卡无节制,不能按自身经济水平理性消费,导致信用卡的坏账数量也在提升,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的信贷总额662.71亿元,损失率为1.36%。
其次,信用卡诈骗犯罪与日俱增。据2017年度最高法发布《信用卡诈骗罪》大数据专题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数量较2015年上升3.8%。从2015、2016年审结的案件来看,近半数案件的犯罪金额集中在1-5万之间,其次为5-1万元、10-20万元,在诈骗方式中,恶意透支信用卡的占比为81.1%,其次为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占比为16.8%,排名第三的是使用伪卡,占比为1.2%。近些年频繁发生的信用卡犯罪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信用卡风险监管迫在眉睫。
最后国内信用卡业务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秩序依旧较大程度上需要XX部门发挥金融监管职能,尤其是在信用卡。无论是信用卡市场,还是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健全,因此,信用卡的风险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发卡银行的风险管控措施,更需要我国XX部门发挥金融监管的职能,我国信用卡的风险管理中XX监管将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1.2政策背景
对于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卡风险管理进行规范,移动支付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责任等仍然任重道远。对于信息泄露、信用卡盗刷、套现等违规问题的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速逐渐下降,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提速能力降低,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秩序的稳定就更加需要XX部门加强金融监管。以信用卡为例,当前信用卡的管理模式主要基于两种不同的社会体系管理:第一种是英美等国其社会信用体系中对于客户的信用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评估等属于商业行为,按照市场交易的方式进行,显然其运行模式追求利益最大化,而XX监管职能主要涉及对交易模式的规范、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对于市场主体的监管;第二种以中法德等国为主,其社会信用体系中对于客户信用等信息的搜集处理评估等是归属于中央银行的职权范围,属于XX行为,其次中央银行还需要负责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然而我国的XX监管职能仅处于初级阶段,两种不同的社会信用体系下,均强调了XX监管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而信用卡的风险管理的根源则在于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以及信息不对称等根本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信用卡的逐利态势将促进其竞争的白热化,对于信用卡的“灰色地带”的缺乏监管,信用卡风险管理将面临更大威胁,例如:X的信用卡危机,X的信用卡危机以及韩国的信用卡危机。
1.2研究意义
2017年,消费金融市场大爆发,信用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强监管时代即将来临,研究本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来说:
1.2.1理论意义
本文针对在信用卡风险监管中XX的监管进行研究,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信用脆弱理论等分析,将XX监管职能作为主要出发点,分析其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意义。基于信用卡的风险来说,XX监管职能一直作为外层监管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采取的XX监管模式仍属于初步阶段,需要持续优化和创新。本文研究XX通过自身职能对信用卡进行监管和引导,深化信用卡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和推动力,完善国内信用经济市场,并为信用风险的防范搭建稳固、健全的信用卡体系和制度,以促使信用卡的良性发展。
1.2.2现实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得以快速发展。信用卡能使消费者在消费时消费更加方便和安全,所以信用卡的普及对于改变国人的支付方式、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例如:信用卡业务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人们的信用观念淡薄,特约商户普及率不高,个人信用征信制度不完善。对商业银行而言,信用卡业务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利润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危机甚至引发整个行业的危机。因此,我们必须结合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现状,加强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范,提高信用卡安全性能,促进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
1.2.3实践意义
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采取SWOT分析法研究XX监管在处理信用卡风险管理中的优势以及劣势,能够为当前我国经济常态下的XX金融监管构建提供较强的参考与借鉴;通过比较分析法,分析了目前我国信用卡风险XX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借鉴X、韩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信用卡风险监管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先进的信用卡风险监管理念,提出完善我国信用卡风险XX监管的建议,推动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
2文献综述
2.1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信用卡最早出现于上世纪40年代的X,相对来说,国外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较为成熟,当前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信用卡业务借贷关系、盈利能力影响因素以及从XX监管下的交易规则制定层面进行研究(谭红梅,2010)。
2.1.1关于信用卡风险成因的研究
ElizabethLangwith(2005)认为还贷利率过高是产生信用风险的主要成因,通过对大量持卡人进行走访调查后,指出如果要降低信用卡风险,发卡银Altman是较早开始定量研究应用风险的学者,他提出了Z分数等一系列方法理论。违约率是[0%,100%]连续区间上的一个百分比,通常通过一套内部映射程序在连续等级和离散级别之间建立关系。大多时候连续等级被评为几个分值段或者直接与内部评级等级对应。但是,只有违约概率和内部评级的时间可比时,这种违约概率和内部评级之间的映射关系才有意义。
BahnsenA,StojanovicA,AouadaD(2014)指出信用卡欺诈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影响到世界各地的持卡人。欺诈检测一直是机器学习中一个有趣的话题。然而,目前的信用卡欺诈检测算法没有将信用卡欺诈的实际成本作为评估算法的一项措施。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比较方法,该方法真实地反映了欺诈检测带来的金钱收益和损失。此外,利用所提出的成本度量,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最小风险的成本敏感方法。
Ansubel(1990)是首位对信用卡市场进行实证研究的人,他在《客户财务调查》中提出违约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收入、信用卡额度以及信用卡张数等。
2.1.2关于信用卡风险安全管理的研究
沙萨(Chassang)和德·瑟维吉尼(DeServigny)(2002)提出一套从财务数据中提炼出来的周期违约信息的方法。他们认为当历史数据的短期违约概率信息非常充足时,依据一套基于违约概率的期望值、方差和偏度定义合适的评级,就可以从短期的违约概率中获得等价的周期评级信息。他所依据的是:周期评级是即期违约信息和一系列随时间变化的轨迹的组合,并且对每一个特定等级来说这些轨迹都是有代表性的。
Shleifer(1985)针对XX监管的角度分析了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现状,从XX制定信用卡的交易规则的角度对信用卡的盈利能力以及风险管控承受能力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完善XX监管对于信用额度管理以及定价措施对于信用卡的风险管理将起到显著的稳定作用。
Laffont(1993)针对信用卡的安全风险管理(SRM)进行研究,其人为安全数据标准PCIDSS能够完善整个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流程优化,尤其是对于信用卡数据泄露导致的欺诈风险。
ShwetaSingh(2013)针对信用卡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论文从客户关系管理的外部风险控制的角度,通过完善信用卡的客户关系风险对于信用卡特约客户进行风险行为预测,进而调整对于客户的信用评价等。
DonatoctAI(1999)通过资料勘探技术来分析持卡人的信用违约风险。[Warmer,JohnT.andSaulPleeterDiscountRate:EvidencefromMilitaryDownsizingPrograms.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1,(1):33-53]
AlyaGuseva,AkosRona-Tas(2001)比较了俄罗斯和X银行评估信用卡持卡人信用的策略。根据奈特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理论,作者认为,任何信贷交易中固有的不确定性,只有在机构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创造稳定性、对事件进行恰当分类、并允许核实和积累信息的情况下,才能被降低为可衡量的风险。
ButaruF,ChenQQ,ClarkB,etal.(2016)使用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六家主要商业银行的账户级信用卡数据,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综合消费者交易线、信贷局和宏观经济变量来预测拖欠。除了提供损失概率和信贷风险的准确度量之外,机器学习技术还可以用来分析和比较风险管理实践和银行拖欠的驱动因素。通过银行有效管理的拖欠账户的百分比来衡量银行风险管理流程的效率,发现不同机构的效率也有很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需要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监管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方法,
Joon-HeeOh(2014)针对信用卡业务的借贷关系对于风险管理的战略定位以及风险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其认为雷曼兄弟的破产加剧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此后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以及承受能力受到质疑,在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大环境下,对于信用卡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重新定位衡量具有较强的应用意义,论文主要从信用卡业务的借贷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对于X信用卡的风险管理以及关系营销的影响,研究得出引入定价分析决策模式作为当前信用卡风险管理的补充评价模型将起到重要作用。
按照国际上划分方法,信用卡风险管理的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发生大范围债务危机,信用卡安全的预防与管理得到了银行的关注,这促进了《巴塞尔协议》的诞生。
上世纪70年代因为前联邦德国HERSTATT银行以及X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的倒闭,让监管机构开始关注银行监管问题,这一阶段经济学家将管制理论运用到银行监管领域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追逐论、社会利益论以及管制新论。管制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常常能掩饰银行资金不足的情况,这就决定了银行的高风险性,而以资产变现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方式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组成了巴塞尔委员会,并且出台了巴塞尔协议,其核心内容主要是为了解决国际性银行监管主体缺位的问题。[BankforInternationalSettkements,2005,StressTestingatMajorFinancialInstitution:SurveyResultsandPractices.BaselSwitzerland: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
第二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大银行进一步意识到风险管理是信用卡管理的关键,并试图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测量信用风险。
虽然巴塞尔协议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银行业务和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增加,国际金融形势越来越复杂,防范金融风险无法再以银行的资金充足率作为唯一标准,巴林银行的破产便说明了这一点。因此,1996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该规定提出了标准计量法和内部模型计量法,这一阶段更多的是通过数学模型来计量风险,从而改变了从前仅通过对照表内资产来确定风险权重的简单做法。
第三阶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在金融业信用风险出现新的特点,即经济损失不再归咎于单一风险,经济损失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其他风险共同产生的。
在金融危机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综合模型的建立,而这一模型是由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共同组成的,对于操作风险的量化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由此开启了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新篇章。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并对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方法作出了详细阐述,对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计量模型、模型参数和资本金设计提出了建议。[Lee,JinkookandJeanneM.Hograth.RelationshipsamonginformationSearchActicitiesWhenShoppingforaCreditCard;JournalofConsumeAffaies,2003,(2).]新巴塞尔协议提出了相对完整的银行内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了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与市场纪律三大支柱,与包括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资本充足率计算框架并针对信贷风险提出了内部评级法,从而确定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业风险管理未来的方向。[ParkS.Thecreditcardindustry:Profitabilityandefficiency.FederalReserveBank,NewYork,1993.]
后来,VISA、MASTER等信用卡权威国际组织各自建立了自己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对信用卡的风险进行系统研究,并不断采取措施进行信用风险防范。
2.2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当前国内针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信用卡的风险成因分析、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完善策略以及其他国家信用卡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等。
2.2.1关于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中问题的研究
叶川(2008)针对中国信用卡风险管理以及完善措施进行研究,其认为没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及科学合理的盈利机制,信用卡行业的发展便难以高效可持续进行,论文引用了韩国、X以及X的信用卡风险危机进行实例分析,在对于信用卡的风险管理相关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目前在信用卡风控环节的现状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其认为境外在信用卡的风险管理环节与我国具有较大不同,例如信用卡的风险管理模式以及信用卡的发卡机构等,然而以X来说,其具有相对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市场负责机制下的个人征信体系有利于对于个体以及企业的个人信用进行全方位动态的掌握,XX机构只需要制定市场化运作的交易规则,其次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例如X施行的一事一结的法律制度,另外X对于个人信用模型的构建较为前言,由此论文在借鉴境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发展这中国特色的征信体系以及风险管理策略,从构建个人征信系统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构建信用评分模型以及运用法律手段完善整个信用风险以及信用卡的消费。
窦振飞(2010)以中行吉林省分行为例,针对信用卡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其认为当前我国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宽松的管理政策、落后的管理模式、风险防范手段不足以及对于信用坏账的催收力度不足等问题,笔者从宏观以及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中宏观原因主要包括国家经济形势、法律体系构建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执行力缺乏等,微观原因主要涉及到信息不对称以及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滞后以及对于信用信息的处理以及统计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等,论文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策略,其中主要包括在银行内部完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其次与XX部门相互结合,促进和谐的信用卡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风险监控以及信用卡风险文化分析等环节,对当前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措施完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方匡南(2010)针对信息不对称下的信用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其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的主要弊端,由此在信息不对称条件的对于个人以及企业用户的信用体系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通过建立信用评价模型,利用数据统计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对信用卡用户的风险行为进行预测具有较强的现实实践意义,论文针对性的选取了职业、年龄、月收入、家庭人数以及学历等对于整个客户的信用卡风险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婚姻以及性别并无显著性关联。
2.2.2关于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
徐丹阳(2007)针对信用卡的风险管理以及XX监管进行研究,其认为信用卡已然成为了最为重要的非现金支付方式,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信用卡的监管运行模式,信用卡的风险监管固然离不开信用卡中心系统内部的风险管理,然而外部的XX职能金融监管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等;论文从信用风险、作业风险欺诈风险以及作业周期风险的角度分析了信用卡的风险成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历史时期的信用卡风险危机以及启示,论文最后在借鉴外国的XX监管措施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XX监管下对于信用卡风险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构建全方位的征信体系联网征信、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对于个人以及企业信用卡风险行为的数据挖掘技术的研发等,为当前我国新经济常态下的信用卡风险管理发挥高效的XX监管职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宋俊芳(2010)针对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其认为随着金融领域的逐渐开放以及信用卡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作为高风险以及高收益的信用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论文通过引入金融理论,基于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的体系以及历程,从框架依赖、锚定陷阱、羊群效应以及损失厌恶的角度对当前的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行为金融学解释,然后在对于X、韩国以及日本其信用卡风险危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前的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论文最后从个人征信体系、信用评价模型、信用卡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四个角度提出了完善策略,其中就评价模型来说,其主要包括申请评分模型(ASCORE)、行为评分模型(BSCORE)、催收评分模型(CSCORE)等。
杨磊(2011)在对国际信用产业监管进行比较分析之后,指出对于信用卡产业的监管,大多数国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交换费的制定,并在结合我国信用卡产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信用卡卡产业监管的措施。
李永华(2013)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论文基于《巴塞尔Ⅲ》和《资本管理办法》的遵从动机的要求,将建立全面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其认为当前的信用卡其风险控制在内部进行优化改革的同时需要加强对于外部监管的完善,为此需要遵循垂直化、专业化、联动制衡以及权责利匹配的风险管理原则,在基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论文最后提出了健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善风险管理内部环境,建立适合的风险管理流程、考评机制、风险管理计量方法,以及强化数据库及TT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建设性策略。
徐悦(2013)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的成因以及完善策略进行分析,其认为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已然将信用卡业务定位为银行战略性发展的基础,基于此分析了信用卡风险的成因主要为对于持卡人以及特约商户的管理缺陷、不法分子的欺诈,以及经济法律征信体系的制约等宏观原因,论文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于银行内部风险的管理控制,例如完善风险控制规章制度、进行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实行权责分离等,其次加强对于信用卡业务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与分析,加强对于信用征信体系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以及从XX的角度提出了加强与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合作等。
蒋苏淮(2015)针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监管机制进行研究,论文选取股份制银行以及国有企业银行作为比较研究对象,从信用审核、信用卡的营销、信用卡的用卡消费监督、坏账处理以及收单业务等作为比较指标,其研究认为基于信用卡业务在当前的经济模式下处于高收益的零售产品以及信用卡业务的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由此直接造成了信用卡业务的高风险发展;论文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措施,主要包括完善信用卡风险防范体系、逐步推进信用卡市场的开饭以及构建和谐的社会金融伦理环境等。
当前国内针对信用卡风险管理中的XX职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完善信用卡风险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针对性的提出管理措施,然而并没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措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3现有文献评述
综合看来由于我国信用卡业务开展较晚、市场不成熟、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作用没有发挥等原因使得我国对于信用卡风险的研究和国外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国外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成熟,主要是以定量研究为主,运用数学模型、数学计量方法进行分析。国外信用卡管理体系相对完善,并且建立了各类风险管理模型,使用更加现代且便捷的方式进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其信用卡风险管理也愈发完善;国外基于理论研究的层面已然构筑了较为完善的信用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当前的互联网经济应用相互结合,对于信用卡风险模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国内在信用卡风险监管方面主要是定性研究为主,大多数研究还局限于定性地识别相应风险并主要从制度、政策、规范上来提出信用卡风险防范策略。由于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缺少数据和样本,所以定量研究较少,影响了研究结果的拓展和应用。此外,我国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大多研究仍然是停留在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监管的层面上。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XX掌握着信用卡行业管理的主动权,针对XX层面的信用卡风险监管的研究较少,而对于XX职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完善信用卡风险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针对性的提出管理措施,然而并没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措施。
3研究目标、研究大纲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研究目标
本文针对在信用卡风险监管中XX的监管职能进行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信用卡风险XX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借鉴外国在信用卡风险监管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先进的信用卡风险监管理念,提出完善我国信用卡风险XX监管的建议,推动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
3.2研究的理论基础
(1)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三位X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XX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2)公共利益论。弗朗西斯亚当斯也是公共利益论的代表学者,其认为市场是脆弱的,容易造成分配不公和效率低下,需要XX的干预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合理分配。XX强化银行监管是从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价值导向而制定的规则,是对行业垄断行为损害公共利益的抵抗。该理论有一个前提假定,即XX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对市场行为进行评估与适度调节。银行监管被视为公共产品,可以有效的消除市场失灵的消极影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该理论指出,在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之下,银行配置效率会显著降低,从进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无效损失。
(3)XX职能理论。XX职能也称为行政职能,指的是国家管理执法机关作为行政主体,依法管理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公共等事务时所具备的功能。其主要内容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及运行职能等。有效的XX必须是可以治理且擅长治理的一个XX。在市场经济条件下,XX职能包含纠正市场失灵与超越市场这两方面,通常情况下,市场经济在自身运用过程中较为完善的,XX则不需要进行干预,在XX职能理论下,XX主要作用就是纠正市场中固有的缺陷,因为市场中有着其自身难以克服的一些弱点与缺陷,为了有效弥补市场的弱点与缺陷,需要XX承担起一定的经济职能,最大限度减少市场出现不良经济情况。另外,因XX所具有的主要作用为引导市场与超越市场,XX在市场干预当中就不单单是为纠正市场的缺陷而存在,而是为了超越市场而存在,而超越市场又要求XX可站在市场的角度上,对市场总体运行的情况加以控制,避免市场的自发发展带来不必要的危害,从而减少XX的干预,提高工作效率。
3.3研究大纲
3.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针对在信用卡风险监管中XX的监管职能进行研究,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信用卡风险XX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借鉴外国在信用卡风险监管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先进的信用卡风险监管理念,提出完善我国信用卡风险XX监管的建议,推动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
3.5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XX的角度研究如何进行信用卡风险监管,目前大多数的学术论文主要是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研究该如何进行信用卡的风险防范和监管,本文着重关注XX部门在信用卡风险监管中的职能和作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研究方法上结合外国在信用卡风险XX监管中的教训,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在这方面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完善我国信用卡风险XX监管的建议,推动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采用SWOT分析法针对XX监管职能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XX金融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并制定有效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和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依据。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4.1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笔者检索了大量的学术期刊文章、博硕士论文,查阅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综合、分析,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国内外的经验和做法,为论文写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2)理论分析法:运用公共管理学等理论,对XX在商业银行监管中的现状、问题等进行研究;并以此为理论框架,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分析总结得出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监管的相关对策和实践措施。
(3)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法,将国外成熟市场的信用卡已经发生的问题,与国内进行比较和转换,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在信用卡风险管理方面表现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风险监管的先进经验,将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引用到国内信用卡中来,提早制定应对方法,避免重蹈覆辙。
(4)SWOT分析法: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是一种能较为客观并且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当下现实情况的方法。本文的SWOT分析法对我国XX的监管机构进行剖析,了解监管机构自身的优劣势,并针对目前国内信用卡的具体发展状况,提出监管机构在信用卡中的发展机会。
4.2技术路线
本研究的具体技术路线如下图:
4.3可行性分析
本人可熟练运用本研究所应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查阅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综合、分析,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国内外的经验和做法,为论文写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在研究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及时跟导师沟通交流,利用学校和图书馆资料,查阅文献,完成论文写作。
5计划进度
6主要参考文献
[1]Warmer,JohnT.andSaulPleeterDiscountRate:EvidencefromMilitaryDownsizingPrograms.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1,(1):33-53
[2]Greenspan,RemarksattheFinancialMarketsConferenceoftheFederalReserveBankofAtlanta,BoardofGovernorsoftheFederalReserveSystem,Washington,D.C.Alan,1996.
[3]BankforInternationalSettkements,2005,StressTestingatMajorFinancialInstitution:SurveyResultsandPractices.BaselSwitzerland: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
[4]Lee,JinkookandJeanneM.Hograth.RelationshipsamonginformationSearchActicitiesWhenShoppingforaCreditCard;JournalofConsumeAffaies,2003,(2).
[5]ParkS.Thecreditcardindustry:Profitabilityandefficiency.FederalReserveBank,NewYork,1993.
[6]GusevaA,Rona-TasA.Uncertainty,Risk,andTrust:RussianandAmericanCreditCardMarketsCompared[J].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2001,66(5):623-646.
[7]ButaruF,ChenQ,ClarkB,etal.RiskandRiskManagementintheCreditCardIndustry☆[J].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16,72:págs.218-239.
[8]BahnsenA,StojanovicA,AouadaD,etal.Costsensitivecreditcardfrauddetectionusingbayesminimumrisk[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chineLearning&Applications.IEEE,2014.
[9]林功实.信用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1
[10]陈建著.现代信用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1-01
[11]虞月君.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1
[12]上海银监局.后危机时代银行业监管治理探索[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8-16
[13]祁敬宇,祁绍斌.全球化下的金融监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11-26
[14]丁筱.大数据与信用卡风险.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15]刘晓凤.内蒙古信用卡产业发展研究——基于XX监管视角.2013.
[16]张飞龙.X信用卡产业监管机制、改革动向及启示阴.时代金誕.2011(23)
[17]彭以明.X信用卡市场的立法监管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经济视角(下).2011(12)
[18]巴曙松,(新版神圣公约)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及风险监管新进展,国际贸易.2003(6):52-55
[19]李涛:《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模式及影响》,载《经济研究》2003年第12期。
[20]刘现伟:《加强XX监管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宏观经济管理》2016年第2期
[21]佟健:《XX监管、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一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检验》,《对外经贸》2015年第3期
[22]赵航:《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监管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吉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年
[23]秦瑞:《完善我国XX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对策研究》(硕士论文),江西财经大学行政管理学院,2014年
[24]许立成,范从来.中国银行业中的XX监管:演进与逻辑[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6(3):40-45.
[25]杨大瀚,魏淑艳.中国XX监管失效的因素模型构建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
[26]吕江林,黄光三位一体”监管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研究[J].当代财经,2014(4):42-52.
[27]李少明.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与风险防范体系完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28]乔时张杨.外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研究Q].武汉金融,2013,(8)
[29]马子辰.银行信贷风险调控手段分析[J].管理观察,2014,(7)
[30]林建生.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及其XX监管探讨[J].财经纵览,2010,(5)
[31]赵雅丽.加强我国XX监管的重要性及对策[D].沙河:沙河电大,2012.
[32]姚惠.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的XX监管问题研究巧].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3]张宇.证券市场的XX监管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2.
[34]陆静.巴塞尔Ⅲ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
[35]李冉,欧阳仁根.试论巴塞尔协议下银行业的法律监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32-34+39
[36]张宇婧.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01):67-72.
[37]张培珍.征信体系建设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关联性[J].河北金融,2014,(10):27-29.
[38]刘明康.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制度创新[J].中国金融,2010(19-20):18-21.
[39]林建生.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及其XX监管探讨[J].商,2012,(18):119-120.
[40]邓艺敏.我国商业银行XX监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