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

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极大比例,一方面因为对语文科目的学习起到基础作用,另一方面对其他学科以及实践活动具有辅助作用。但是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并不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对阅读完全提不起兴趣,家长只重视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发展,导致我国的小学生整体阅读素质低下。本论文首先查阅借鉴我国已有的语文阅读教学经验,结合自身情况深刻的理解了语文阅读教学具体指什么,接着参考大量的现实报道,分析我国现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希望能提出对我国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有用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一、新课改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新课改的推行对当前的小学生进行阅读提出了相应的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基本完成个人阅读理解现代文,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以自主与合作、探索作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基本方针,寻求学生的个人发展与课改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与此同时,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个人能力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意识[郭海民.浅议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130.]。

新课改强调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自觉性,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培养,学习需要有探索、求知精神。摆脱旧式的死记硬背,要保障学生记忆的高效性,从写作构思、阅读情感方面进行综合理解、记忆。

  二、小学阶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教授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就目前来说,课堂教学仍由老师把控,尽管新课改口号宣扬已久,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效果差强人意,当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输入为主,学生们被动接收老师的教学。不怎么考虑学生的接收能力如何,只是把课堂当成任务来完成。

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方向——个性化阅读。意即教师把学生置于中心地位,给学生提供阅读方向和材料,让学生凭借这些基础在实践活动中获得阅读的体验[姜昊.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7(13):2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个性化阅读的必要性与针对性,完全来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阅读教学。

  (二)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产生抗拒心理

往往受自身教学意识的影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通常忽视选用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很少采用教学策略,导致阅读过程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匹配适宜的阅读培养措施,在多种教学技巧的相互作用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感触,从而进一步达成高效的课堂教学。

当前出现一种局面,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一种畏惧的心态。在老师教学阶段,部分老师没有注重到学生的个人阅读能力培养,往往照本宣科,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备课讲解,缺少与学生们的互动交流,固化的教学模式没有很好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从而造成了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的局面。尽管我国的基础素质教育改革政策出台已久,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影响下,当前的课堂教学环节仍缺乏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安排,老师们也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本、考试内容的讲解,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兴趣培养。

  (三)家长在进行引导时不注重语文阅读的培养

在一个人的终生学习过程中,阅读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引导孩子不断学习成长。但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味注重于如何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不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其实,培养语文阅读兴趣能促进孩子全面性发展;除此之外,阅读也是孩子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对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每二十个人中才有一个人保持着阅读习惯,在这种国民阅读率低下的氛围下,表明国民整体阅读兴趣不高,对阅读重视度不够。长久以来,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成长认知需要家长的参与和引导,很多将带孩子的任务交接给上一辈。

  三、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针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一)丰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教学方法应随着时代变化时刻更新,传统教学已不适合这个网络信息时代,孩子们的注意力大多被手机、电脑等设备占据,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刻不容缓。老师们可以准备一些道路,如糖果、笔、纸片等教学道具,吸引学生将孩子们从网络中解放。对于学生来说,看到相同阅读内容,思考方式不同,理解结果也不大相同。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敬的、是聪敏的,他们走过的路比学生多太多,思考方式、深度更是上了多个台阶。学生是幼稚、单纯的,老师作为指路者,需要做到带头作用,阅读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自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成为阅读先导者。个性阅读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思维敏捷度、全面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培养。

  (二)注意阅读策略的选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注意阅读策略的选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文阅读是比较枯燥的科目,教学生学习此科目时,需要引入一些特殊技巧,如在阅读课堂中随时提问,或是教学结束后布置思考内容,这些技巧可以有效帮助孩子们更快理解作品内容以及创作目的,教师要进行的练习和学生理解文章相对应。

2.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可以利用读物种类的多样性,从感官上吸引学生,可以让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多姿多彩;也要把书籍进行清楚的区别,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以学生主观选择为基础,学生可以发掘自身感兴趣的阅读;也可以添加游戏等趣味性的活动,符合学生游戏的天性。方法很多,多样的方法让学生首先激发阅读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增强阅读的兴趣,在老师和监护者的角度来看,需要不停的发掘孩子的阅读积极性,这样孩子就会主动的阅读,从而喜欢上阅读。

  (三)加强亲子互动,培养阅读习惯

1.增加亲子阅读,让孩子习惯阅读。

经过研究表明,大家所认识到的习惯,基本上都是因为不停连续做同一件事而养成的,和条件反射基本是一样的。习惯的形成对人的未来造成影响,在人身心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大部分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同时也有着高效率的学习,不仅速度快,并且理解能力也强;反之,没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的一些学生,在大部分的阅读的活动中,阅读时间会很长,而且并没有做读懂全文,有可能会不理解文章的主题,因此孩子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是很重要的。

2.家长多带孩子参加阅读类活动。

监护人需要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基础上拿出一部分时间去和孩子待在一起,和孩子一起读书,在放假上时候还可以将孩子带到大型图书馆内参与有关阅读的亲子活动,让孩子理解作者的思维,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孩子的阅读体验,学生就可以在阅读中得到不一样的知识,这样有利于扩宽孩子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等。小学生对很多事物都会有好奇心,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好奇感,因此参与上课之外上活动不但能加强家长和学生的交流,同时还能填补学生的好奇心,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的能力,在学生有了一定兴趣之后监护人就能让学生将兴趣放在阅读上,慢慢的让孩子爱上语文的读物。

  四、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当前在小学阶段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因素,并对此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再结合以往的探究实践、文献借鉴来进行完善补充。但受笔者个人能力与教学研究经验不足的制约,对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分析不够全面、透彻,在对本文材料整合过程中部分依赖于个人主观意识、经验总结,缺少一定的实践分析进行论证,因此本文的研究分析范围有限、研究深度有限,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学习完善、提高自身能力,望各位老师针对于本篇文章中存在的问题不吝指教。

  参考文献

[1]阳梅.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新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08):257-258.

[2]陈前羽.三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与提升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3]丁冬梅.新媒体时代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4]郭海民.浅议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130.

[5]何琴凤.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方法谈[J].中国农村教育,2015(10):61-62.

[6]沈力.低段小学生阅读积累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7]张才周.试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208-209.

[8]姜昊.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7(13):2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2152.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5月1日
Next 2022年5月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