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公司股权的逐渐分化和更加复杂的管理方式变化,各大企业为了追求企业绩效能够获得有效提升,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致力于将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但由于两者之间目标并不一致,出现了所有者由于管理者的短视行为而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为了缓解委托代理出现的问题,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X开始推行股权激励机制,并被其他国家企业所效仿采用。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相关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稳步发展的资本主义市场,为股权激励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在日趋成熟的市场环境下,股权激励的作用在日益凸显,上市公司认识到实行该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作为上市公司中的标志性代表,股权激励的实施比较典型,能够对其他上市公司提供较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以中国宝安集团的股权激励方案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其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在对企业财务指标状况和非财务指标状况的两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人员结构和研发费用变动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M企业股权激励方案的研究,分析实施股权激励对于企业产生的作用,存在有效之处和失效之处,在此基础上对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以及实施进行探讨,继而发现股权激励方案成功实施的因素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寻求完善股权激励方案的对策,为未来上市公司设计和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希望对相关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及实施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二)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X高科技企业为了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将股权激励作为企业在管理活动中一种长期薪酬激励制度应用于企业,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初见成效后逐渐被世界各国企业逐步认可和接受。在资本市场起步较早的欧X家,股权激励已成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报酬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期权收入已经成为比年度薪酬占比更多的公司回报,成为激励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最重要手段。自此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实施情况的探究日益增多,且主要集中在公司绩效以及影响股权激励的因素方面,从这两方面可以明显的看出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情况,故而从这两点出发,查阅相应资料,得到具备代表性的研究。。
1.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方面
(1)正相关
Berle(2011)指出,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时,管理层在通过公司获取利益时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是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相连结,减少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Jeff(2011)从奖励制度和股票收益的角度出发,运用多元数据假设检验方法分析认为股票期权激励大幅度增加公司股票的回报率。在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效果方面,HenriAkono(2018)研究发现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将管理层的风险行为与股东利益结合成为共同体,使委托代理问题得到解决,有效提高公司绩效。JanetH等(2010)调查了经理人与普通员工的股票期权价格重置之后的公司业绩水平,认为公司业绩的改善归功于恢复期权的激励机制,并且这种激励作用在行政级别上的效果不同,对于经理人,这种激励效果更佳。Burns(2012)等人通过研究欧洲薪酬制度对高管层与投资者的影响,发现股权激励机制能够降低代理成本,提到企业发展能力。JoanneOxley(2016)通过实证方法检验行业监管和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风险影响,结果显示行业监管力度加大会增加上市公司风险性,而股权激励则能减弱风险性,不可否认股权激励的积极作用。
在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性方面,李春玲(2018)利用整体回归分析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持股比例越高,公司业绩则能够得到提升。宋海峰(2018)考虑到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目标,对高管层的股权激励与福利类型的激励方式相比对企业业绩更加具有积极影响。代宗昆(2018)对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为案例分析,发现企业代理成本随着对高管层的激励而减少,企业业绩随之提升。戴璐(2018)对我国上市公司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整体归纳后发现,企业绩效随着股权激励机制的实行逐步提高。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相反的是,范晓旭(2018)对在上交所上市的房地产企业进行整理,回归分析了三年期间管理层持股比例,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长使公司绩效呈下降趋势,股权越集中公司业绩水平越低。魏静(2018)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起到促进作用,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南金伟(2018)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情况进行整理,发现股权激励实施虽然对企业绩效有效但效果有限。
(2)负相关
在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方面,国外少数学者持有这种观点,Fame(2012)研究认为高管持股减少公司流动性股票的数量,削弱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同时高管持股也会由于减少了投资者投资机会的分散化和多样化而提高公司的资本成本,投资者在此期间需要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因此为了减少由于投资风险产生的利益损失,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回报,进而股本的增加是资本成本也随之增加,最终会导致公司绩效下滑。Vincent(2018)在研究中同样认为股权激励机制可能会降低股东利益,导致公司绩效无法得到提升甚至降低。另有少数学者认为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存在并不显著或不具有线性关系的影响。
张佳玮(2018)若考虑模型中结束变量与随机扰动项,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并没有产生明显作用,但反之企业绩效的提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激励环境。刘斌(2018)等基于高管层薪酬结构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对公司股票回报率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而石梦頔(2018)选取上海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薪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对高管进行激励的效果,结果表明对高管层的激励没有有效提高公司绩效,股权激励作用不明显。田国双(2018)采用t检验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分析认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没有通过股权激励的实施而得到提升。张倩倩(2018)考虑到所有者因素,引入“股权激励度”这一新思路,通过分析沪市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发现股权激励度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但未出现线性关系。谢少敏(2018)采用在2008至2018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进行样本分析,认为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呈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且存在一定的区间性。
(3)无相关性
Jensen(2017)通过对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在提高公司业绩方面优于现金薪酬,但股权激励中对经理人的薪酬激励对公司业绩并没有显著影响。Christopher(2013)引入调整成本因素,发现高管层持股的比重加大在不考虑调整成本的情况下能够提升企业绩效,但是一旦规范调整成本时两者就不存在相关性,无法证明管理层持股对企业绩效有影响。CarmenBachmann(2014)等人通过样本分析发现股权激励实施在特定环境下对企业绩效会产生倒U型或负相关等不同的影响。国内基本没有持无关性观点的学者。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整理不难看出,国内外研究中对股权激励的探讨主要围绕在其对公司绩效是否具有相关性或是何种相关性,以及影响股权激励的因素和激励要素模式的分析上。对于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究竟呈现何种关系,学者多持有不同方面的观点,在结合其他公司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后研究成果也出现了多种不同解释。国外多数学者普遍从管理者持股后企业业绩水平变化,管理层与股东成为利益共同体,代理成本降低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而国内学者多通过收集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和回归分析来进行研究,虽然在成果上不尽相同,但多数研究认为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业绩水平。另一部分学者从公司治理结构为出发点,结合企业自身具体情况,探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股东之间出现的利益矛盾,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股权激励要素研究方面
在股权激励要素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研究的对象集中在影响股权激励能否实现企业追求目标的要素上。其中Campbell(2016)认为设计激励要素不科学,会导致激励机制成为一种福利机制,员工轻易获取利益而无法有效提高企业价值。Hall(2017)认为股权激励范围过大,可能会使企业短期行为增加,加剧委托代理问题,反而成为变相福利。Bebchuck(2018)则认为企业在设计股权激励要素时,应该限定股权激励期限,使期权报酬设计实现激励效用最大化。MartinBaumann(2018)等学者将首席营销官(CMO)引入股权激励要素中,认为对高管层尤其是CMO进行激励,加大CMO对股东价值的影响,优化股权激励的作用。
在激励要素方面,张倩倩(2018)认为年龄结构是股权激励中的重要要素,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很难对年龄较大的高管层比如临近退休的管理者产生影响,对于他们来说现金薪酬方式更加符合他们的取向。邹家阳(2018)认为公司设计方案时,首先考虑到XX监督、管理人员年龄构成、股权比例、竞争环境和对人才的需求这五个要素,其次考虑股权激励绩效问题,有利于股权激励的有效发挥。焦晏如(2018)激励对象的选择是股权激励设计的要点,影响其战略目标的达成。
在股权激励影响因素方面,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因素以及对高管特征的研究上,目前大多数学者是从这两个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方向或是一个方向中挑选不同的指标进行研究,但在现实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时,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了不同的实施效果,片面地对其中一个因素或单独的指标进行研究是无法合理分析出对股权激励产生作用的因素的。在关于股权激励要素研究上,多数学者认为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科学合理安排各要素,才能够使股权激励方案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关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成果并不充足,仍然缺乏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股权激励如何有效发挥作用需要继续深入探讨。再者股权激励在我国实施较晚,对股权激励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国外研究集中在理论层面上相比,我国多数是从应用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与激励效果。并且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对象选择上,主要选取了上市公司或规模较大的企业,比较宽泛地将所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目标,忽略了每一个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所处行业的特性,将会对激励效果产生影响。考虑到这一问题,对股权激励的研究上可以从影响股权激励的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企业具体情况及行业特性,对某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进行研究,分析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我国学者应该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及我国市场的特殊性,认识到我国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所面临的困难,设计实施符合我国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的股权激励机制。
(三)主要参考文献
[1]Berle.EvaluatingtheeffectsofequityincentivesusingPSM:EvidencefromChina[J].FrontiersofBusinessResearchinChina,2011,5(2).
[2]JeffP.Boone,InderK.Khurana,K.K.Raman.InvestorpricingofCEOequityincentives[J].ReviewofQuantitativeFinanceandAccounting,2011,36(3).
[3]HenriAkono.Managerialequityincentivesandanti-dilutiveconvertibledebtdecisions[J].ReviewofAccountingandFinance,2018,17(3).
[4]JanetH.Marler,ChristopheFaugère.ShareholderActivismandMiddleManagementEquityIncentives[J].CorporateGovernance:AnInternationalReview,2010,18(4).
[5]Burns.Equity‐BasedIncentivesandSupplyChainBuy‐BackContracts*[J].DecisionSciences,2012,43(4).
[6]JoanneOxley,GurupdeshPandher.Equity‐basedincentivesandcollaborationinthemodernmultibusinessfirm[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6,37(7).
[7]李春玲,聂敬思.股权激励范围、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产业要素密集度视角[J].会计之友,2018(02):87-94.
[8]宋海峰.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3):132-133.
[9]代宗昆,刘书荷.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理论研究[J].时代金融,2018(06):310+312.
[10]戴璐,宋迪.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业绩目标的强制设计对公司管理绩效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8(04):117-136.
[11]范晓旭.高管股权激励、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J].商业会计,2018(05):33-37.
[12]魏静,李红晓,单婷婷.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2):79-85.
[13]南金伟.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研究[J].纳税,2018(16):198.
[14]FameManagerialpersonaldiversificationandportfolioequityincentives[J].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012,18(1).
[15]VincentO’Connell,Jong-HoLee,DonO’Sullivan.TheinfluenceofCEOequityincentivesonlicensing[J].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2018,36(2).
[16]张佳玮.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现代商业,2018(15):167-168.
[17]刘斌,彭庆莉.股权激励度、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以江苏省上市公司为例[J].经贸实践,2018(11):45-47.
[18]石梦頔.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J].河北企业,2018(07):21-22.
[19]田国双,齐英南.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真的有影响吗——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J].会计之友,2018(17):44-50.
[20]张倩倩,李小健.高管股权激励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两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J].财会通讯,2018(29):20-23.
[21]谢少敏.保利地产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
[22]Jensen.Theimpactofequityincentiveplansonanalysts’earningsforecastsandstockrecommendationsforChineselistedfirms:Anempiricalstudy[J].JournalofInternationalAccounting,AuditingandTaxation,2017,29.
[23]ChristopherS.Armstrong,DavidF.Larcker,GaizkaOrmazabal,DanielJ.Taylor.Therelationbetweenequityincentivesandmisreporting:Theroleofrisk-takingincentive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13,109(2).
[24]CarmenBachmann.Analysisoftheequitypreferenceinfluenceincustomerparticipationincentives[J].EconomicModelling,2014,41.
[25]Campbell.ThedeterminantsofIPO-relatedshareholderlitigation:TheroleofCEOequityincentivesandcorporategovernance[J].JournalofFinancialMarkets,2016,31.
[26]Hall.CEOequityincentivesandtheremediationofmaterialweaknessesininternalcontrol[J].JournalofBusinessFinance&Accounting,2017,44(9-10).
[27]Bebchuck.Theempiricaltestoninvestmentefficiencyandinfluenceofequityincentiveinsupply‐sidestructuralreform:Basedonthetwo‐tierstochasticfrontierapproach[J].AppliedStochasticModelsinBusinessandIndustry,2018,34(5).
[28]MartinBaumann,KonradRichter.Theeffectsoninvestmentincentivesofanallowanceforcorporateequitytaxsystem:theBelgiancaseasanexample[J].ReviewofQuantitativeFinanceandAccounting,2018,51(4).
[29]张倩倩.高管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与公司绩效[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30]邹家阳.股权激励对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
[31]焦晏如.股权激励方式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扬州大学,201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