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音乐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想象力,加强幼儿的审美与认知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的颁发,幼儿园音乐教育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以广州市C幼儿园为例,主要采取观察法、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如: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频率低;各种类型音乐教育活动开展频率不均衡;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认识片面;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不高;幼儿园音乐设备的使用率低。因此,本研究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策略,为C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提升该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改善策略
一、前言
(一)研究缘起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五大领域之一,同时也是作为幼儿园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音乐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而且对幼儿语言词汇的积累、认知能力的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颁发后,幼儿园音乐教育得到社会各界更广泛的重视。但是仍有部分幼儿园没有真正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存在音乐设施配备不齐全、教师过分注重幼儿的音乐技能,忽略其情感教育等问题,致使限制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影响幼儿园音乐教育审美作用的发挥,影响幼儿美育的发展。
因此,本课题在大量研究分析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广州市C幼儿园实地观察、旁听、参与音乐教育活动,探究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改善策略,提升该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幼儿以后的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音乐教育属于艺术领域,即属于五大领域之一,而且幼儿园音乐教育具有启蒙性,能够让幼儿在音乐学习中认识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促进幼儿的身体、语言、认识、情感、个性、社会性以及学习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作为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必须引起教师们的重视。本研究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进一步改善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丰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2、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分析广州市C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几点改善策略,如:增加音乐教育活动开展频率、均衡开展各种类型的音乐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师重新认识音乐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教育水平、充分利用音乐教育资源设备等。这不仅可以更新该幼儿园对音乐教育的认识,还可以提升幼儿园教师的音乐教育水平,让幼儿园教师更有深度与效度地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同时也为提升C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提供一些有利的参考,这对我们探索适合幼儿成长发展并符合该幼儿园的幼儿音乐教育新规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1、音乐
广义的音乐是人类利用声音现象进行的一种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狭义的音乐是一种由声音和寂静组织起来的艺术表现形式。这里所说的音乐不只是传统的音乐歌唱教育,还包括器乐、律动、音乐创作等等。也就是说,音乐是一种可以为幼儿创设情景,从而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调节幼儿的情绪、表达幼儿的内心想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集体教育方式。
2、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是把音乐作为教育手段,即通过为幼儿提供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实践活动来进行启发式的教育。但是,幼儿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掌握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而是让幼儿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得到审美教育,陶冶幼儿的情操,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我国研究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期刊文献并不多。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时,出现的相关期刊和文献不到20篇。在这十几篇文章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阐述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有的学者从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师资、设备等方面阐述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有的学者通过比较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情况揭示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有的学者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实施进行研究,还有的学者专门研究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1、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研究
大部分学者在研究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时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包括幼儿园音乐教育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配备情况、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幼儿园教师师资情况、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孙超慧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大连市某公立幼儿园为例》中揭示了大连市某间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包括幼儿园音乐教育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配备短缺、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认识片面、教师师资水平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传统等问题,并提出要加大幼儿园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重新认识、提高该园教师的音乐水平、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教育活动等改善对策。
但有部分学者还调查研究幼儿家长对音乐教育的看法。认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不仅受到幼儿与教师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家长主观因素的影响。孔祥花在《幼儿音乐教育现存问题研究》中指出,家长对幼儿音乐教育存在误区,在教育观念上存在教育目的功利化,在教育方法上实施打骂的教育方式,并提出家长要了解音乐教育的内涵,坚持统一的教学方法,加强音乐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
2、关于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比研究
张静在《吕梁市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中针对吕梁市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公立幼儿园的硬件设备比私立幼儿园齐全、公立幼儿园的教师学历水平比私立幼儿园的高、私立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不规范,私立幼儿园在音乐教育上采取“小学化”模式,强调让幼儿掌握知识技能。但是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都缺乏专门的音乐教材,导致音乐教育缺乏系统性。
3、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实施的研究
巩舒畅在文献《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实施的个案研究——以长沙市A幼儿园为例》中指出A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目标与依据不符、活动内容单一、活动材料准备不充分、活动中师幼互动以教师为主、活动评价的主体单一、评价的内容片面等问题。同时从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和幼儿园外部这3个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教师要提升自身音乐教学活动实施水平、幼儿园要满足音乐教学活动的需求、幼儿园外部力量要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等建议。
4、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李林曦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以K市幼儿园教师为例》中针对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发现K市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以自身为中心、课堂导入欠缺音乐氛围的铺垫、教学引导流于形式、没有因材施教、注重结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等问题并提出要重视幼儿教师的教育与培训、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交流与反思、完善幼儿园的评价体系等改善策略。
综上所述,这十几篇期刊文献均从不同角度阐述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同时能够提出合适的建议。但是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例如,只针对吕梁市幼儿园或者大连市某公立幼儿园等。不同地区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异,不能以偏概全。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广州市C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以适应幼儿园层出不穷的发展需求,本文将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进一步做出探讨与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采用文献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借助中国知网等权威学术知识搜索系统,查找国内探究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相关文献、期刊、硕博论文等资料;二是利用校园图书馆、广州图书馆馆藏与电子书库,查阅与研究内容相关的书籍等资料。两个途径相结合,以便于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内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形成文献综述,也为论文写作提供理论知识基础。
2、观察法
在C幼儿园实习期间,通过听课观察记录,对该幼儿园音乐教育设施使用情况、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观察,以此分析该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并在实践过程中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3、问卷调查法
实习期间,通过对实习所在的广州市C幼儿园处于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发放调查问卷(见附录),调查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频率、教师的音乐素质、音乐活动室的使用率及钢琴在音乐教学上的使用率等内容,接着用excel文件处理数据并形成图表,从而探究该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频率低

从图1可以看出,广州市C幼儿园有64%的班级是每周开展一次音乐教育活动,27%是两天开展一次,9%是每周开展两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频率比较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但是每周只开展一次音乐活动,并不能充分地为幼儿创造条件去接受音乐熏陶,也不能充分地为幼儿提供机会去表现和创造音乐。所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频率有待提高。
(二)幼儿园各种类型音乐教育活动开展频率不均衡

由图2可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活动、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游戏等,但是C幼儿园的各类音乐活动开展频率参差不齐。在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开展最多的是歌唱活动,占了47%,其次是韵律活动,占了26%,而打击乐演奏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偏低,只占10%,音乐游戏最低,只有7%。由此可见,幼儿园侧重开展歌唱和韵律活动等技能性比较强的音乐活动,而疏于开展强调情感体验的音乐欣赏活动与发挥幼儿创造力的打击乐演奏活动、音乐游戏。
(三)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认识片面
经过三个月的实习观察得知,C幼儿园教师都有在班级里轮流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音乐教育颇有个人见解,但是教师们并没有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对音乐教育存在着片面的认识。有的教师开展音乐活动时没有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制定不符合其年龄阶段的目标,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还有的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一味地追求提高幼儿的音乐技能水平,忽视幼儿的情感教育等。
1、音乐教育目标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的要求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出现活动目标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问题,有的是目标过于浅显致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无聊并削减了探索音乐的兴趣,有的是目标超出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揠苗助长,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例如,大班开展律动活动《歌舞声声庆新年》,其目标是“幼儿感受庆新年的快乐并学会跟着音乐跳秧歌舞”。活动中,教师重点让幼儿学会跟着音乐跳秧歌舞。但是该班教师选取的舞蹈动作复杂,不仅需要幼儿做到左右脚依次前后交叉变位,还需要其手和脚配合协调,做出手臂与脚相反摆动的动作。韵律活动结束时,还有80%的幼儿跟不上秧歌舞的音乐节奏,只在音乐中随意摆动手臂,把左右脚的交叉十字步变成左右平行移动步伐;有的幼儿甚至因为分不清楚左右,不能掌握秧歌舞的交叉十字步而摔倒受伤。由此可见,该大班教师所选择的律动动作不符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可接受的程度,难以让幼儿在音乐和律动中感受秧歌舞的魅力,体验中国的民族风情。
2、注重音乐技能训练,忽视幼儿的情感教育
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性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歌曲的情感、感受乐音的美妙是音乐教育的本质。但是目前C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过度注重幼儿的音乐技能训练,一味追求提高幼儿的技能水平,却忽视了幼儿的情感教育。例如,在大班歌唱活动《国旗红红的哩》中,教师为了让幼儿达到“用跳跃的方法演唱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和“能够唱准休止符”的目标,教师播放2次音乐歌曲《国旗红红的哩》、自己示范唱歌3次、让教师与幼儿接唱2次、幼儿坐着齐唱2次、站着齐唱2次、分组比赛唱2次,幼儿在本次活动中一共唱了8次歌曲。最后由于女孩子歌唱声音比较整齐、能够准确地掌握休止符的唱法,所以女孩子优先离开音乐活动室,而男孩子则需要留下再唱1次歌曲。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幼儿反复练习休止符以及跳跃音的唱法,而没有顾及幼儿的情感,忽视幼儿的音乐体验,导致大部分幼儿在活动后期热情减退,分别出现分神、说话、乱摸乱碰、坐立不安等不良情况。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过于注重幼儿的音乐技能训练,只为达到唱好几首歌、跳好几种舞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层,片面理解幼儿音乐教育,忽视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以及幼儿的情感教育。
3、教学过程模式化,忽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C幼儿园教师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时通常按照“进场→练声→开展音乐活动(导入、教学、表演)→退场”的传统教学流程。导入通常是复习上节课内容或者设置故事情景。教学是教师示范演唱后,教师教一句,幼儿学一句。表演则是幼儿分组展示或者集体表演。此教学过程普遍出现在该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等各个班级的音乐活动中,成为音乐教育活动的常规模式,而且都是教师按照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让幼儿完成一首歌曲或者一种舞蹈的学习,一心只专注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没有抓住机会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例如,在C幼儿园大班歌唱活动《国旗红红的哩》中,教师对于幼儿突然提出的“为什么国旗是红色的”“为什么国旗有5颗星星,而不是6颗”“其他国家的国旗是怎样的”等问题置之不理,继续按照模式化的教学流程,完成音乐教学,没有抓住时机为幼儿增添创编歌唱其他国旗等活动,错失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编能力的机会,忽视了幼儿创造力的激发,不能达到从深层次了解与实施幼儿音乐教育,提升音乐教育活动的效果。
(四)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不高

由图3教师个人认为自己应该提高的音乐素质可以得知,34%的幼儿园教师认为自身的音乐、韵律、游戏等创编能力比较欠缺,最应该得到提高;而在实地观察中得知,C幼儿园教师的创编能力的确不强,歌曲创编、韵律操创编、游戏创编等富有创造力的音乐教育活动很少涉及,大多数教师照搬教材上的教案开展活动,没有自己创新的想法。30%的教师认为自身的即兴伴奏能力还比较弱,需要提高即兴伴奏能力;在观察中发现,C幼儿园教师即兴伴奏方面表现欠佳,有的教师不能在歌曲伴奏中正确使用和弦,整首歌曲只用一种和弦伴奏;甚至有的教师不会钢琴即兴伴奏,只会播放音频让幼儿跟着学唱儿歌。18%的教师则不满足自己现有的乐理知识,认为自身还要加强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通过观察可知,C幼儿园教师的乐理知识并不扎实。在某大班打击乐活动《大中国》中,教师错把“响板”说成“夹板”,把“碰铃”说成“响铃”,向幼儿传达错误的音乐知识,影响幼儿的音乐学习与体验。1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以便于引导幼儿接受更专业和更丰富的音乐知识。而大部分教师对自身的音乐活动组织能力和打击乐器演奏能力比较满意,分别只有3%的教师认为自身需要提高音乐活动组织能力和打击乐器演奏能力。综上所述,C幼儿园教师自身的音乐水平不高,创编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和基本乐理知识等都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提升。
(五)幼儿园音乐设备的使用率不高
1、音乐活动室使用率低
图4教师到音乐活动室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频率
调查表明,园内设有与教学规模相匹配的一间幼儿音乐活动室,活动室内有相关的音乐器材,如钢琴、音响设备、铃鼓、碰铃、串铃、双响筒、沙锤、木鱼、响板、三角铁等。但是教师在设备如此齐全的音乐活动室开展音乐活动的频率并不高。由图4明显得知,82%的教师选择每周一次到音乐活动室开展音乐教育活动,18%的教师两周一次到音乐活动室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按照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每次音乐活动持续25-40分钟。由此可知,虽然该园配备了音乐活动室,但是由于音乐活动室使用频率不高,导致幼儿参与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仅仅只有每周的25-40分钟,影响其接受丰富的音乐熏陶,也限制其用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钢琴在音乐教学上使用率低

观察记录显示,C幼儿园每班配有一台电脑、一台钢琴、一台电视机、一套音响设备,音乐教学硬件设备齐全。但是钢琴设备在音乐教学上的使用率并不乐观。根据图5数据显示,55%的教师每一周仅仅只有1次是在音乐教学上使用钢琴,有27%的教师每周2-3次是在音乐教学上使用钢琴,18%的教师是每周4-5次在音乐教学上使用钢琴伴奏,教师在音乐教学上的使用率低。
通过实地观察发现,该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主要运用音频进行音乐教育,较少使用钢琴。例如,某中班幼儿学唱儿歌《小雨沙沙沙》时,教师全程共播放歌曲音频5次,但只在幼儿集体大合唱时使用了钢琴进行伴奏。另外,有的教师没有将钢琴运用到音乐教学上,而是盲目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扭曲了钢琴原本的教育价值,导致幼儿在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时产生偏差。例如,某大班教师通过弹奏儿歌《小熊和洋娃娃跳舞》提醒幼儿马上收拾玩具、拿出毛巾并准备进行自主体育游戏活动。此时的钢琴声演变成催促幼儿的一种活动信号,不仅没有发挥钢琴的音乐教学作用,提高钢琴在教学上的使用率,反而影响了幼儿对音乐歌曲的正确感知与认识。由此可见,C幼儿园教师没有在音乐教学上发挥钢琴的真正作用,在音乐教学上使用钢琴的频率低。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善策略
(一)增加音乐教育活动开展频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通过增加音乐教育活动开展频率,从每周一次增至每周至少两次,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渗透音乐教育活动,在五大领域中渗透音乐教育活动,从而增加幼儿在音乐领域自由表达与创造的机会,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与审美情趣。
(二)均衡开展各种类型的音乐教育活动
《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音乐教育活动的类型丰富多样,倘若要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则需要各类型的音乐教育活动均衡开展、齐头并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增加音乐欣赏活动、打击乐演奏活动和音乐游戏活动,或者在音乐活动中互相渗透各类型音乐活动,增加音乐欣赏、打击乐演奏和音乐游戏这3类活动的开展频率,从而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
(三)重新认识音乐教育
1、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目标
教师对待幼儿音乐教育的态度,是保证幼儿园音乐教育高质量开展的前提。教师只有意识到音乐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重视幼儿音乐教育,才能激发个人探索幼儿音乐教育的热情,从而正确认识幼儿音乐教育,进一步制定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音乐教育目标,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身心协同发展。因而教师应该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与时俱进,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目标,既重视幼儿的音乐技能学习,也增加幼儿的情感体验与自我表达的机会,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音乐活动,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音乐教育活动。
2、丰富音乐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教学方法上要适时更新,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营造音乐氛围。借助故事扮演、音乐短片等可视化手段将抽象的音乐音符转变成具体可操作可观察的音乐情景,让具有具象性思维的3-6岁幼儿身临其境,充分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也可以通过综合教育,将音乐教育与科学、社会、健康、语言领域的教育结合起来,融合性教育,改变固有的模式化音乐活动流程。例如,可以将大班歌唱活动《国旗红红的哩》与社会活动《世界各国国旗》、美术绘画活动《五星红旗》结合起来,充分丰富幼儿对祖国国旗的认知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师幼之间有效的互动,避免师幼间一问一答的机械互动,要设计以幼儿为主体音乐教学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与观察者,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探索音乐的热情,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教育水平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准备一桶水。”教师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其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自身的音乐教学能力与音乐审美能力,并深刻影响着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体验与收获。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教育水平的这一举措显得尤为重要。
1、增加教师的音乐技能培训活动
俗话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为了推动整个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作为伯乐的幼儿园管理者更应该发挥某些教师音乐方面的特长,例如,一、让毕业于音乐专业的教师在园内积极开展音乐教育培训活动,夯实其他教师基本的音乐乐理与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基础的音乐技能水平。二、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园内或园外的音乐竞赛活动,通过比赛,鼓励教师增强音乐技能训练,培养有良好音乐素养的教师。三、不定期地进行教师音乐技能测查,测试教师的即兴伴奏能力、创编能力等。
2、增加教师的音乐教育交流、反思与教研活动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对于教师提升个人教育水平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积极开展与音乐主题相关的教研活动、增加教师的音乐教育交流与反思,有利于为教师创造良好的音乐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思考音乐教育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值得探讨的音乐教育问题。
(五)充分利用音乐教育资源设备
C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硬件设备比较齐全,但是在音乐教学上的使用率不高,特别是钢琴在音乐教学的使用率低。懂得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才能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值。
1、合理安排音乐活动室,提高音乐活动室的使用率
幼儿园可以通过制定《音乐活动室使用与管理》制度,合理地安排每个班级每周到音乐活动室开展音乐活动的具体时间与次数,尽量让每个班级每周至少有2次机会到音乐活动室开展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活动室的使用率,促使每个幼儿充分得到音乐的熏陶与情感的培养。
2、增加钢琴在音乐教学上的使用率
幼儿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方式表现音乐,而钢琴在音乐教学上的使用即是其中一种方式。教师要正视钢琴的使用用途,正确发挥钢琴的教学作用,增加钢琴在音乐教学上的投入使用,利用钢琴为幼儿歌唱伴奏、练声、练耳等。同时钢琴也可以与多媒体设备结合使用,让幼儿从多角度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有利于音乐活动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
结语
幼儿园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协调、肌肉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幼儿园应该重视幼儿的音乐教育,增加音乐活动的开展频率,均衡组织各种类型的音乐教育活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幼儿为主体,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与自我表达,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使幼儿得到更好的音乐熏陶,从而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超慧.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
[2]李建平.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61-63.
[3]段晓华.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1,(8):218-219.
[4]周歌.豫西南城区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7.
[5]张静.吕梁市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D].山西:山西大学,2010.
[6]孔祥花.幼儿音乐教育现存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1.
[7]高淞.浅谈呼兰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8]孙文云.广州市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115-120.
[9]蒋晨晓.幼儿园音乐课程实施个案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A幼儿园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2.
[10]巩舒畅.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实施的个案研究——以长沙市A幼儿园为例[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
[11]邬凌霄.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研究——以长沙市某幼儿园为例[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5.
[12]李林曦.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以K市幼儿园教师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3.
[13]王璞.儿童音乐教育在少儿成长中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4,(10):163.
[14]孙丹青.试论素质教育下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甘肃高师学报,2013,18(5):121.
[15]王晨.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探究[J].艺术评鉴,2016,(19):114.
[16]汤才虎.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探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111-112.
[17]广东省人民XX教育督导室.广东省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Z].广东:广东省人民XX教育督导室,2008.
[18]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教育部,201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北京:国家教育委员会,2001.
[20]徐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11页、第264-265页、第304-305页、第335页.
[21]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7页.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