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基于人的全面理论的视角

  摘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为了培养建设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方针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提出的。高等教育为了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就要求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创立与发展,先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渊源说起来,然后概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最后讲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本文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就要研究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主要是搜集相关的数据,分析出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解决问题。

  关键词:综合素质、提升、人的全面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立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之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想渊源

1、古希腊时期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也说到了他对人的发展的看法,人需要有强健的体魄,美好的心灵,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这些培养要求虽然是针对理想国中的统治者提出的,但是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都是很有价值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具有三种灵魂,,而为此就对应了三种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和智育,他认为教育应该包括了音乐、算数、绘画、哲学、美学等[1]。

2、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许多关于培养人的思想,比如说,开设百科全书式课程、尊重儿童的天性,提倡自由教育,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儿童的德行。[2]这些教育思想都体现着对人性的尊重,在后来的人的培养中都一直有这些思想指导。

3、启蒙运动时期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卢梭在《爱弥儿》这一书提倡自然教育原则,就是儿童的发展要顺应人性,根据儿童的发展规律进行人的培养,最后人就会发展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发达,感情丰富的人,卢梭的教育理念也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教育思想在现在看来都是很有价值的[4]。

4、空想社会主义时期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圣西门认为,劳动可以发展人的各种才能,教育对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只有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发展,这是傅里叶的观点;欧文则认为,人的发展受到限制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度造成的,他主张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在新的环境中,人们可以调换工作,从事科学,艺术各方面的活动,这样就能极大的发挥出人的天赋和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6]。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借鉴吸收了前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马克思又在这个基础丰富和发展这些思想才形成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异化劳动与私有制之间的关系,只有消灭私有制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资本论》中说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能力分为自然力和社会能力、潜力和体力。在未来社会中:任何人的责任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第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着必要条件。第三,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是每个人有其个体差异性,另一方面,人还有自主性,可以能动的选择决定。

(3)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的发展

1、xxxx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

xxxx青年时期在《体育之研究》中说到了,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思想,意识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基于生产与劳动的教育现状又提出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想结合的思想。

2、xxxx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

在新时期,xxxx提出四有新人的思想,教育全国人民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里面的“有文化、有道德”就体现出来德智这两方面要同时发展的思想。

3、xxxx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

xxxx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了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素质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的,素质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人才的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4、xxxx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

xxxx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的全面发展。当前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作为目标。人要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1、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可以比较直观的显示出当代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这几个阶段素质提升的百分比情况,以此来对现今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进行参考。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这四方面的能力都不高,但是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各方面能力都很提高,说明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那用。很容易在这里边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相对于政治素养和法律素养提升没有那么快,并且这两者之间都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2、科学文化素质的现状调查

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科学文化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但是我们也有针对性的对文科生和理科生进行了调查,因为我国在高中阶段会有文理科之分。就调查显示,文科生的科学能力与科学知识比较弱,而理科生的文学素养与文字功底的能力比较差。

理科生他们在大学之前就具备了比较好的科学能力,大学只能更是在这方面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科学方面的素养从总体上来说大一到大四都获得了较快的提升,而文学方面的素养相对科学素养而言就没有快。而文科生的情况正好相反,他们也是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获得的进步更多。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大三到大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升不大,这是因为大四学生基本结束了课业,并且还面临就业的压力无法安心的学习,所以学生在这个时间段里面各方面的素质提升不大。

3、身心素质的现状调查

我们分别调查了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情况、身体素质、性格品质,心理素质,上表主要显示了,大一和大四学生,男生和女生在这几个方面的情况。

据上表可以看出,一开始还保持着高中那种较为规律的生活,但是由于大学里面可以支配的空闲时间比较多,主要的精力也不再是学业了,男生大多数把实践放在了打游戏上面,熬夜打游戏使得身体素质下降。大四的时候面临就业和毕业等许多事情,大学生身体也会属于锻炼有所下降。在性格品质方面大四学生比大一学生稍好,在大学里面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会得到一定的锻炼。心理素质随着大学四年的学习和阅历的增加心理素质都有所提高。

4、专业创新素质的调查

由上表可见,大学生专业素养学习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都在大学四年里面逐步提高,这些与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专业素养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慢慢培养所形成的,随着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越来越加深,自己的专业素养会随着学习逐步的提高。当代的学生都具备很高的信息素养,起点会比较高,他们能够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提升自己的能力。创新素质是我国大学生比较弱势的一项能力,起点比较低,但是在大学比较宽松的氛围里面,大学生的创新素养都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理科学生在这方面会更加的明显。

  (二)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上面的数据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分析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价值观扭曲,道德缺失;科学与人文素养断裂;身体素质下降,心理脆弱;创新能力不足。

1、大学生价值观扭曲,道德缺失

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调查情况,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发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价值观错位;道德缺失。这两者之间其实是因果关系。大学生价值观的错位导致了许多问题,里面比较突出的就是道德缺失。首先,我们来分析大学生价值观错位的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价值观流入我国。比如说,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会选择一个以后会比较赚钱的专业,没有把大学当做学做人做事的地方,而是当做职业培训所。做事的第一准则利益,对自己人生的价值缺乏清楚地认识。道德缺失的根本原因是价值观错位。比如,去年女大学生裸贷的事情也把大学生素质推上了风口浪尖。女大学生爱慕虚荣,为了买到名牌的衣服、包包,自己有不愿意出去挣钱,就去贷款,最后闹出事儿来。这件事情充分的说明了当代一部分大学生道德严重缺失。市场经济之下,我们的物质比之前充裕了很多,但是我们之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美好的信念也被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冲击得所剩不多了。

2、大学生科学与人文素质断裂

根据调查情况显示,大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出现了断裂状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发展经济是当前我国的首要任务,而发展经济就需要一些专业的技术人才,专业的技术人才大多都是出自理工科,他们对科学的认识是不完整的,他们所理解的科学是不对的,科学及包括科学知识又包括科学的思维,既包括科学的技能有包括科学的态度,着里面既有科学的东西又有人文的东西。在上大学之前,学生就已经被分成了文科生和理科生,这是当前应试教育之下的产物,而文科生在大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他们在进入大学后根据所学专业学起人文知识更显得得心应手,这样就造成了他们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断裂,理科生当然也是这个道理。

3、身体素质下降与心理脆弱

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息息相关的,互联网对他们的思想关联和行为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互联网就是主要的原因,因为互联网给人提供一个虚拟的世界,并且在这里面还可以获取许多的信息,加上网络游戏的出现,使得现在一部分大学生都很“宅”,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这些都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还有许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合格是因为过度肥胖,这也是时代病,我们这一代生在物质条件不较好的时代,吃的太好了,营养过剩所以导致了身体素质下降。

心理素质方面主要表现为当代大学生习惯一自我为中心,内心脆弱,不能承受挫折。分析其原因就是一下几个方面:首先,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父母都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就使得他们从小都会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别人打交道,或者再跟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会造成人机关系紧张。心理本来就是个需要深入了解的东西,一些高校智能在心理知识方面给学生普及,而不能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所以大学生在大学里面心理的素质提升是很缓慢的。

4、创新能力不足

根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的的创新素养并不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跟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系,“中庸”作为我国传统思想里面的一个重要理论,所以大多数的中国家庭都是收到传统文化影响的,大多比较“尚同”,不会成为异类;第二,我国当下教育制度的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扼杀,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生平时的学习都是为了应对考试,一切都是为了锻炼考试的能力,这样就固化了其思维,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第三,高校里面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首先,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只要以灌输为主,学生智慧机械的学习,也不会与实际之间相互联系;其次,就是大学没有提供良好的创新条件,主要指的是资金方面的欠缺,如果有相对充裕的资金,学生可以“随便玩”、“敞开了玩”,创新能力肯定会提高。

  三、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1、当代大学生是未来改革顺利渡过深水区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从乡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西方用几十年完成的事业,中国只用了几十年,几百年所产生的矛盾也要用几十年来处理。当前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义务和责任去继续完成前辈的改革任务,使得当前的改革事业顺利渡过深水区。“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当代大学生想要顺利的完成与上一代人的交接,并且成功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更高潮,就得努力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的需要

我们父辈们年轻的时候物质匮乏,而我们这一代看起来在衣食无忧中长大其实压力一点不比他们年轻的时候小。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近年来大学生的待就业人数也是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分析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毕业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竞争对手就越来越多,所以就业的机会就越来越小;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岗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门槛高了,进门的机会也就少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满足岗位的要求。

3.大学生应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一个完整的人不仅是指身体健康,四肢健全,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完整,内在的完整,自身能力的协调发展。当前中国的学生当中存在一种“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在学校有着优异的成绩,在平时的生活中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这样的人能算是全面发展的人吗?当然不算了。作为一个公民在不同的社会中,职能可能会不一样,但是作为一个人来说,不管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当前这个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当代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道德缺失,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进行正确的引导。

发挥社会的积极引导作用。要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弘扬社会主旋律,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大众传媒要积极的宣传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及我XXX艰苦奋斗、敢于现身、敢于奉献的革命精神。“路人扶起摔倒老人被额”这种报道如果出现太多,社会就会形成老人摔地没人扶的现象,所以媒体在传播一些社会事件的时候要带着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事情,社会的主流永远是光明的一面,阴暗的事件不应该成为媒体报道的主流;要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减少不良的思想在网络上的传播,误导人民。同样的网络的快速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就拿现在比较火的网络直播来说吧,有直播炫富的,有直播一些色情的内容,还有利用网络炒作自己的,炒作使自己变“红”,进而就可以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得当下成为了一个人人都玩直播,人人都想成为网红的时代。这种风气是很危险的,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督。

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第各大高校都开设有政治理论课程,但是其作用与效果都不太理论课程的学习,但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但是日常的行为往往是与这些价值观背道而驰的。大学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了解了社会主义理想这就要用这些东西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要让大学做到“知行合一”,因此高校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色,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的课程。要让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不仅仅只是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大学生的做人认识的方法论。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做到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东西对自己是有用的,这样他们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运用。

2、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举

大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想脱离,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学校的人文氛围主要通过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细节处应该处处体现着人文情怀,人文氛围主要又包括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校园从布局再到每一个建筑物都应该体现着美感和人文关怀。学校的教学楼既要作为一个教学的场所,又要让学学生能够在其中感受到教学楼是有感情的,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比如教学楼的外形设计不要跟所有高校都一样,千篇一律,这样就失去了美感。教学楼外形设计应该是整个校园的的一部分,而整个校园的设计有应该符合自己学校的定位和气质。第二,高校应该弥漫着人文气息,人处在当中的学生时刻都可以嗅到这种气息。就大学生的现状来说,大学生主动去读与专业无关的名著的情况很少。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代大学生只读与专业相关的书或者只读教材,这其中理科生更甚。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读书,读文学作品是分不开的。所以,学校应该积极推进与读书有关的社团的成立,并且关注社团的成长,吸引更多的学生去读书。

文科生里面有很多人连最基本的科学常识都不了解,因此学校要多开科学知识普及的讲座,还要开设与科学知识相关的的选修课,开展科学知识竞赛,给学生更多的接触科学的机会,随着学生科学知识的增加,学生就可以这个过程中训练科学的思维,建立科学的精神。我国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的。但是我国在落实素质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会有文理分科,这是人为的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还有就是应试教育只注重对知识的培养,而没有注重学生实践以及学生内在精神的塑造。具体来讲,首先国家要给予制度保证以及制定相应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其次,学校要积极贯彻和落实XX制定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不能只把学生当成应试的工具;最后,相关部门要监督国家所制定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

3、大力加强大学生身心素质培养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这就告诉我们身为大学生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向上的精神面貌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堪忧,心理素质也存在一些不足,对此,给出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要拥有健康的身体,首先要做到加强体育锻炼。学校要保证体育课的质量和数量,就自己学校来说只有大一和大二才有,并且每周只有一节,学生的锻炼目标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建议增加体育课程的安排。大学生的体育课大多数时候学生都是在自己活动,高校体育课的课堂质量堪忧,因此学校应该监督体育课的质量,课程的目标是非完成,每节课老师考核学生,学校有考核老师。学校还要增加体育相关的社团建设,经常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等活动;其次,国家应该把身体素质纳入到人才评价的标准中,并要放在一个比较突出的位置,如果设置一个和英语四六级那样的标准,学生的身体素质肯定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最后,就之前调查结果显示的学生作息不规律,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这一问题,学校必须有意识的去管理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体育不光是体育技能的学习,还应该学习体育的精神,还有就是平时的保健意识。体育精神的精髓在于突破自己的极限,保健意识在于主义平时对自己身体的保养。

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这里面包括了课堂环境、宿舍环境等,老师在课堂上营造出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与此同时,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培养起学生对于心理素质的重视,更多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等环节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完善。在管理过程中,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矛盾及时化解,有漏洞及时完善,在问题发现的第一时间及时解决,及时化解,避免使矛盾冲突扩大,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营造出温馨、和谐、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推动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断增强。最后,需要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定期的举行心理讲座、研讨会等,并且充分运用新媒体、新形式等手段,宣传心理问题的主要性以及化解心理矛盾的方法方式,使大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学生与他人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积极的给于心理指导,避免一些极端行为的发生[15]。

4、努力提升大学生专业创新素质

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勇气。我们生活的世界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尊重权威的,所以大学生要做出创新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着需要斗志和勇气。同时创新的过程也是艰难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年轻人容易半途而废,在想要放弃的时候就需要有勇气,这样才能继续前行。当然光有勇气也是不行的,对于一些想要创新,敢于创新的年轻人应该建立起相应的鼓励机制,在他们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帮助其解决困难。

大学生自己应该努力夯实基础知识。创新不是自己的突发奇想,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所以大学生要提升创新素质就要努力的学习基础知识。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通识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直接决定创新的方向,而通识知识决定创新的高度。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上只能学到理论知识,但是要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必须要结合实践。就我们学校来说,可以在个别学校、幼儿园建立校外综合活动基地和大学生见习基地,整合高校、社区、工厂等资源,为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活动基地。加大投入力度。高校在创新方面要给予财力、物力上的支持,给学校的师生提供一个好的物质环境,高校的资金应该往这上面倾斜,加强创新平台的建设。特别对于一些操作性强的专业,一定要加大投入。创新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当所以高校应该增加与国外高校交流对话,让更多的大学生可以看到国外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当中去,可以每学期都给各个班级相应的出国交流的名额,并且要对每一个出国交流的学生回校后进行专业相关的考核,用以督促他们在国外积极的学习。

  结论

本文是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角出发,研究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借鉴吸收了他之前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是一个逐渐形成过程,对其基本内容也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问题,所以,先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现状,然后分析综合素质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原因以下四个方面:价值观扭曲,道德缺失;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断裂;身体素质下降,心理脆弱;创新能力不足。分别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吴文新.近代西方主流思潮的人学考察[J],2000,(5).

[2]宋增伟.制度公正与人的全面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07(1).

[3]隋从容.论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性[J],东岳论丛,2002,(12).

[4]叶山土.论发展人才主体生产力[J].生产力研究,2005(9):68-70.

[5]付洪.浅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条件的理论[J].南开学报

[6]陈夏新.唯物史观与人的发展理论[J]哲学研究,2004,(2).

[7]吴向东.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1):31-39.

[8]宋萌荣.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社会主义研究,2006,(2).

[9]衣俊卿.马克思思想:人之存在的文化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2001,(3).

[10]徐春.对马克思人的现实生存理论的当代反思[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1).

[11]杜金亮.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0,(4)

[12]刘汉超.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

[13]金邦秋.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当代蕴含[J].思想理论教育,2009(9)

[14]姜建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依归[J].社会科学战线,2009(2)

[15]白立强.人的全面发展:经典阐释与现实历程(J).河北大学学报,2009(3).

[16]王明霞、方文、朱瑜.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J]学理论}2009(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4727.html,

Like (1)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5月18日
Next 2022年5月1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