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河南新乡高校为例

摘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以其高智能性、个性化、便利性、即时连通性等特性,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使用并极为受青睐。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造成了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以其高智能性、个性化、便利性、即时连通性等特性,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使用并极为受青睐。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造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旅游市场的一个庞大而又重要的旅游群体,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年轻用户,他们大多能够熟练使用移动互联网,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也较深。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旅游行为特征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细分和开发,还可以为对于其他旅游群体的旅游行为特征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选取新乡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学生进行个人访谈,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总结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旅游者的出行方式、旅游时空行为、旅游信息搜寻行为、旅游产品在线预订行为和游后信息分享行为方面的特征,并根据所得结论对旅游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旅游行为;旅游信息;新乡高校
  前言
  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的优势整合而成的“升级版本”。移动互联网以其高智能性、个性化、便利性、即时连通性等优势实现爆炸式的发展。根据互联网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的在网活跃移动智能设备的数量为8.99亿[1]。而截至2016年12月份,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规模达到了13.7亿台,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约人均一台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中国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2]。移动互联网的工具属性,媒体属性以及社交属性日渐突出,初步形成了生态系统,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新空间[3]。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旅游业中移动互联网也被广泛应用。由于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持续扩招,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旅游市场也随之不断扩张壮大。研究大学生旅游的行为特征能够为当前旅游行业在大学生旅游市场及其他细分市场的开发提供依据,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的旅游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一)移动互联网相关概念及特性

  1.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简称MI),由于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同时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对于移动互联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从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协议接入互联网;从狭义上说,移动互联网则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访问WAP的网站[4]。或者说是指依靠手机作为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浏览互联网站和手机网站,获取多媒体、定制信息等其他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5]。
  2.移动互联网的特性
  移动互联网不仅具有移动通信随时随地、便携的优势,又具有互联网的共享、开放、互动的优点,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的优势整合而成的“升级版本”,因此能够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与传统的通信网络或传统互联网相比较而言,移动互联网具有以下这些显著的特点[6-7]:
  (1)移动性,即在移动的状态下移动终端用户能够接入并使用互联网服务,用户可以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移动互联网终端。
  (2)多样性,即终端多样化,移动互联网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移动终端的多种多样;多个应用可以在同一移动终端同时运行;还表现在它能够通过多种无线接入手段接入和使用网络。除此之外,各种应用的种类繁多也是其多样性特点的表现之一。
  (3)高便携性,移动互联网终端用户可以在任何零碎或完整的时间使用。除了睡眠时间之外,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通常远远超过PC的使用时间。这个特点也决定了和PC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4)智能性,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可以通过GPS定位、基站定位或者混合定位来获取使用者的地理位置,采集周边环境的信息;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还能够感知声音,温度、触碰感等,因此,具有智能的特点。
  (5)个性化,即私人化主要表现在:在移动终端方面,与个人消费绑定;在网络方面,接入网络后能够为用户的各种需求提供服务;在应用方面,各种应用服务采用新兴个人网络化技术[8]。
  (6)隐私性,相对于PC端,移动互联网设备更具有私密性的特点。每个移动终端,即手机,都归属到一个个人,移动终端的应用,手机号码,基本上都是移动终端用户私人使用的。此外,在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被使用时,其提供给用户的相关的服务和内容时需要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

  (二)旅游行为的定义

  1.旅游行为的定义
  旅游行为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旅游行为主要是指旅游者在目的地以内的具体的游乐活动,即同旅游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行为内容。从广义上讲,旅游行为则是指在一次完整的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游乐活动,空间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行为,包括旅游者旅游前、旅游中及旅游后这些过程,涵盖了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再回到客源地这期间的饮食,住宿,购物等行为[9]。
  2.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发展现状
  由于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持续扩招,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成为一支越来越庞大的队伍。同时,也成为了我国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中的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为促进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国大学生数量的最新数据,2017年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82.3万人[10],庞大的数量背后蕴藏着无比巨大的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8至24岁之间,他们大多对生活充满热情与期待,对所有的美好的事物都抱着十分好奇与喜爱的态度,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他们的精神追求相对较高,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群体中,外出旅游已成为非常流行的一种活动。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的各个方面也都在经历着不断地革新。与此同时,人们的旅游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相关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移动互联网能够日益灵活地使用,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倾向于通过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来获取旅游相关信息,对旅游产品的支付方式也从传统的当面现金支付更多地向线上支付方式转变。旅游者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分享旅游的经历,感受,分享照片等行为也越来越普遍。在移动智能终端用户群体中,最经常并最擅长于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一部分人当属较为年轻一代。根据有关数据,截止2016年12月,在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中,35岁及以下用户的比例高达71.5%[2]。由此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体仍然是年轻用户。而当代大学生正是这些年轻用户中占据相当大比例的一部分,他们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一个群体,是最为活跃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群体,他们大多热衷于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另一方面,大学生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可以外出旅游,旅游行为也也因不同个性等原因多种多样。因此,研究大学生群体的旅游行为能够帮助更好地了解移动互联网对于旅游者的影响。

  二、问卷设计与样本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回收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首先制作出初步设计的问卷,选取身边适宜对象试填写并听取意见建议,然后对问卷进行反复的修改并最终确定正式调查问卷。本问卷是在问卷星网站中设计的网络问卷,问卷星系统限制一位受调查者的IP地址只能填写一次,因此能够提高问卷回收的质量。此外,问卷星网站具有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优势,较为科学有效。为了避免问卷发放及回收后期受调查者对问卷问题的疏漏,同时为了提高问卷回收的有效性,问卷中所有问题均设置为必选题。在问卷问题的设置上,主要分为基本信息(性别,学历)、与移动互联网的接触时间以及使用情况、旅游时间、方式情况,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旅游信息搜寻的情况、对移动互联网对旅游的影响的态度,以及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网上预订旅游产品及旅游后网上分享等行为的信息,以期了解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旅游的行为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是以新乡市高校为例,选取的调查对象为新乡市本科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本研究工作于2017年2月份在网络上对河南新乡三所高校的部分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回收问卷342份,有效问卷33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7.1%。此次问卷调查是网上发布与回收,因此回收得到的问卷数据较为完整。

  (二)问卷统计与分析

  在将回收的有效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后,得到了以下信息: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有效被调查对象中,从性别的结构上看,女性受访者为204人,占61.45%,男性受访者为128人,占38.55%,被调查者中女性偏多。从被调查的大学生的年级分布上看,大一的受访者为72人,占21.69%;大二78人,占23.49%;大三64人,占19.28%;大四118人,占35.54%。在对接触移动互联网的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接触移动互联网时间七年以上的占23.49%,5年以上7年以下的也占23.49%,接触3年至5年的占30.72%,而接触时间在一年以下的仅占1.81%,接触移动互联网时间达3年以上的受访学生占了总受访人数的98.19%,接触时间达5年以上的总占据46.98%,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受访者接触移动互联网的时间长达5年以上。这些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在校大学生有长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丰富经验,对于移动互联网使用的掌握程度较高。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河南新乡高校为例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

  (一)大学生旅游的时空行为特征

  旅游持续时间指的是旅游者从离开常住地到回到常住地的这一段时间。从本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的结果,得到了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旅游持续时间状况图,如图(2)。旅游持续时间选择一天以内的占20.48%,选择2-3天的占比例最大,为62.65%,旅游持续时间为4-7天和一周以上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2.65%,4.22%。可见,在校大学生大多较为倾向于选择2-3天的短途旅游。通过对选取的一些大学生进行日常访谈,总结概括为以下:一天以内,即需当日返回的旅游时间太短,较为急促,很难使人从中获得足够的休闲和愉悦;4-7天的旅游时间通常需要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在校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虽相对较多,但较为零碎,往往只有五一和十一这类的小长假可以选择出游4-7天。而旅游持续时间为一周以上则有更多的限制,不仅需要有足够的自由时间,还需要有较多的资金支持,较高的旅游花费也是重要的阻碍因素。2-3天的旅游持续时间恰好有效避免了过短和过长的旅游持续时间的弊端,在空闲时间和旅游费用上均较为适合在校大学生。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河南新乡高校为例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者能够通过使用移动互联网实时进行搜索获取旅游信息,对旅游信息可以高度自由把握。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可以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并能为其提供定位功能等。这些都为为大学生出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降低了大学生旅游者的感知风险,因此能够使得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距离感大大降低,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其旅游持续时间的增加[11]。

  (二)大学生出游方式及同伴选择

  旅游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旅行社跟团旅游、独自出游、驴友结伴行,与同学、朋友或亲人一起等等,本文对大学生的出游方式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其中选择与同学、朋友或亲人一起的比例高达83.73%,选择独自出游的占7.23%,选择旅行社跟团旅游的仅占4.82%,有1.81%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与驴友结伴行,选择其他出游方式的仅占2.4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旅游的方式选择上,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与他人同行,在外出同伴的选择上,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与自己较为熟悉的同学,或关系亲密的朋友,亲人。可以看出,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在旅游中在社交与情感需要方面的旅游动机较为明显。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河南新乡高校为例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想要获得的旅游信息,如旅游景区的介绍,景区门票价格,交通信息,住宿信息,以及相关的旅游攻略等;旅游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酒店,门票等旅游产品进行网上预订,支付;通过使用移动互联网,旅游者还可以实时获得旅游信息,进行定位,导航等,这些都为旅游者的出游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旅游过程中,从行程的安排到交通方式的选择以及门票、酒店的预订,旅游者都可以通过庞大的互联网系统来完成[12]。作为移动互联网使用的年轻且成熟用户群体,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移动互联网为旅游出行带来的优点。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不愿意选择旅行社跟团旅游,而是倾向于选择自由行的旅游方式。

  (三)大学生的旅游信息搜寻行为分析

  旅游信息对于旅游者来说,是指影响其做出旅游决策的关于旅游目的地的各种信息,如景区介绍,住宿,交通等。旅游信息搜寻,即旅游者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获取目的地相关旅游信息的动态过程[13]。本文对大学生的旅游信息搜寻渠道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图(4):通过手机上网查询旅游信息的大学生占比最大,为73.49%,其次为通过亲朋好友推荐了解旅游信息的为60.84%,通过电脑上网查询的占55.42%,通过旅行社或景区宣传、旅游校园代理及其他渠道搜寻旅游信息的大学生分别占26.51%、19.88%、12.05%。从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渠道(电脑及手机上网)和亲朋好友的推荐来获取旅游信息。而传统的信息搜寻渠道如通过旅行社获得旅游信息的方式则不太受大学生欢迎。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河南新乡高校为例
  网络旅游信息搜索渠道具有更加方便、快捷且及时的特点,特别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渠道,旅游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旅游信息搜寻,为旅游者提供极大的方便。在被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选择通过手机上网查询的占了73.49%,超过了电脑上网查询的55.42%,这也反映出在大学生旅游信息搜寻行为中,移动互联网相较于PC互联网具有更为方便的优势。通过网络进行旅游信息搜寻又可以细分为多种渠道,如通过搜索引擎、旅游类APP等,对大学生网络旅游信息搜寻渠道的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77.71%的受访大学生选择通过综合搜索引擎(如百度),选择景区或旅游局官方网站搜寻信息的占43.98%,选择通过去哪儿网之类的专业旅游网站的大学生占36.14%,选择通过手机旅游类APP和社交类网站(微信、论坛微博等)搜寻旅游信息的分别占38.55%,33.13%。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河南新乡高校为例
  网络旅游信息搜寻内容最能够直接反映旅游者的信息需求,是对旅游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在调查问卷中对大学生旅游信息搜寻内容偏好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设计,对出游前和旅游过程中大学生的旅游信息搜寻内容偏好分别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如图(6)所示,大学生在出游前的搜寻信息内容中,比例最高的为住宿、交通,为88.55%,其次为景点介绍、价格信息,均占72.89%,次之为特色饮食占62.65%,旅游攻略占55.42%,天气状况占53,61%,其他游客的评价占44.58%。由于在出游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缺乏了解,因此最为关注的是信息内容是住宿,交通以及景区的介绍和价格方面。如图(7)所示,在旅途中大学生对旅游信息的关注情况为:景点介绍占比最高,为79.52%,其次为价格信息,住宿,交通,特色饮食,分别占比78.92%、76.51%、66.87%、64.46%,对天气状况,旅游攻略的关注度也较高,分别占56.63%、47.59%,对风土人情和购物信息的关注度也不低,分别为35.54%、27.71%。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交通、住宿、景点介绍、价格信息及特色饮食,旅游攻略等信息一直是最受关注的方面。这些信息正是旅游活动的核心要素:行、宿、食、游、购、娱,是旅游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些信息均对于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行为有重要影响。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河南新乡高校为例

  (四)旅游产品在线预订购买行为分析

  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状况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迅速,对人们的消费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在网上选购各种产品并进行在线预定和支付。表现在旅游产业中最明显的是门票,住宿产品,交通产品,特色餐饮等旅游产品的在线预订和购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如图(8):90.96%的被调查者使用移动互联网购买过火车票、汽车票、机票等交通产品,53.61%使用移动互联网购买过住宿产品,使用移动互联网购买过景点门票和餐饮产品的分别占50.6%,47.59%。可见,在线预订和购买旅游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大学生较容易接受旅游产品网上支付的方式。据调查了解到,大学生选择在线预订与购买的原因在于:一、在线支付较为方便快捷;二、网上预订和购买旅游产品常常会有优惠,更省钱;三、网购环境的安全性相对提高,减少消费者的顾虑。旅游者对网络环境的信任促使了其产生在线预订和购买的行为。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河南新乡高校为例

  (五)游后信息分享行为分析

  在日本的电通株式会社于2005年提出的AISAS模型中,将消费者行为分为五个步骤:引起关注,产生兴趣,信息检索,购买产品,评价分享。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消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14]。由此可以得知,信息分享是消费者行为的一种重要体现。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旅游信息分享的行为十分普遍。由图(9)可以看出,71.08%的大学生表示会在网上分享旅游照片,52.41%的大学生会向他人推荐旅游景点,商家等,会在网上分享旅游感受,旅游攻略等的占51.2%,25.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推荐某项活动或消费。仅有3.61%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不会有以上这些旅游信息分享行为。本文对大学生进行旅游信息分享的渠道进行了调查,如图(10):选择通过微信和QQ分享旅游信息的比例最高,占91.57%;表示会向亲友描述的占53.61%;会在微博上分享旅游信息的占38.55%;会在相关旅游网站上分享旅游信息的占10.84%。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愿意向他人分享旅游信息,且较热衷于互联网分享的形式,尤其以微信,QQ最为流行。通过对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进一步得知:大学生进行旅游信息网络分享行为的原因包括:社交的心理需求,通过分享引起同学、朋友的关注,评论,增加相互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表示,分享旅游信息是一种分享自己生活,分享快乐的方式,也是一种保留美好回忆的途径。也有大学生表示,网络上同学,好友等分享旅游信息的行为会刺激自己的旅游消费心理。这也表明,旅游信息分享行为有利于拉动旅游消费。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河南新乡高校为例

  四、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根据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的调查和以上的数据及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并根据这些结论对旅游行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在旅游的时空行为特征方面,大学生倾向于旅游持续时间2-3天的中短途旅游,因为这样的选择比较能够平衡大学生的旅游目的和旅游花费。二、在出游方式和同伴选择方面,大学生通常选择和朋友,同学一起自助游,一方面是与和自己年龄相仿,圈子相同的同伴旅游会更有共同语言,更轻松愉快;另一方面是自助游行程安排等更为自由,同时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可以使大学生旅游者随时掌握旅游信息。三、在旅游信息搜寻行为方面,大学生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旅游信息的搜寻,特别是具有随时随地,个性化服务特点的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旅游者最为关注的旅游信息主要是交通、住宿,景点介绍,价格信息,饮食等信息,即旅游活动的几大核心要素。四、在旅游产品在线预订购买行为方面,大学生较普遍地接受网上预订和购买旅游产品的方式,主要因为在线预订购买的方便快捷及互联网环境安全性提高以及网购的价格一般较为优惠。五、游后信息分享行为方面,大学生热衷于通过移动互联网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旅游照片等,最为受欢迎的网上分享平台是QQ和微信。旅游信息分享行为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大学生旅游者的社交心理需要,性格开朗的人对旅游信息分享的意愿更为强烈。

  (二)相关建议

  1.定制适合大学生的中短途旅游线路
  要将大学生的旅游持续时间集中在3天以下的旅游时间特点和倾向于省内及周边省市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空间特征相结合,设计适合大学生的旅游行程,切实满足大学生旅游的需要。
  2.增加移动端社交地图功能,提高旅游信息质量
  在调查中,大学生常选择和自己的同学,亲友一同出行,且在旅游信息的获得方面,他们比较相信亲友的介绍。因此,移动端软件增加社交功能能够使游客更好地分享旅游信息,同时使旅游者能够搜到更高质量的旅游信息。又由于旅游者在搜寻信息的内容方面主要集中在交通,住宿,景点信息等方面,如果能够将移动终端旅游软件中将地图和景点充分结合,将景点信息和其他旅游信息嵌入地图,就能够更好地推广旅游产品,也为旅游者搜寻到更有效的旅游信息提供了便利[9]。
  3.同时开发移动终端和PC端,方便旅游者搜寻信息
  通过PC端和移动智能终端搜寻旅游信息各有优缺点,对于旅游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搜寻渠道。通过PC端搜寻一些网页信息往往比移动端可搜集到的信息更为全面,且界面清晰大气,查看起来更为清楚;而移动端可以满足旅游者随时,随地进行旅游信息搜寻。因此要同时开发移动端和PC端。同时,要提升网络上旅游信息的质量,提高旅游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便于旅游者高效搜寻旅游信息。
  4.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提供更多旅游优惠信息
  由于调查表明,大学生较为普遍接受旅游产品网上预订购买的方式,其原因包括在线购买的方便快捷和相比线下购买更优惠的价格。因此,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更多旅游产品优惠信息,能够在提高旅游者体验的同时减少旅游者的花费,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刺激旅游消费。
  5.发动较为活跃群体进行旅游信息分享,优化网络信息分享平台
  在对大学生旅游者的游后信息分享行为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性格开朗者更对旅游信息分享的意愿更强,通过旅游信息的分享也能够刺激他人的旅游消费心理。在旅游信息分享的网络平台中,大学生较倾向于在微信,QQ,微博平台上分享。因此发动较为活跃群体分享旅游信息和优化QQ,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分享功能可以更有效促进旅游产品的推广。

  五、不足与展望

  论文的不足之处:本文的研究角度是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角度之后确定的,在参考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内容与方法,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尽量以较为规范、科学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搜集与分析。但是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时间,条件等限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调查样本方面,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大学生,由于时间,精力等因素的限制,选取新乡市地区四所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所研究的样本量不够大,调查的范围不够广,因此样本的代表性不够典型。二是在分析方面,由于问卷内容设计不够全面,因此搜集的数据和统计分析的结果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局限性,在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旅游的行为特征的说明上不够全面。三是在相关建议方面,由于个人学术水平有限,所提出的建议不够成熟。
  研究展望:在本文的研究角度方面,今后的相关研究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一是可以拓展研究对象,选取不同的细分市场,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等要素的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特征进行调查。二是可以对旅游者行为特征进一步细化分析,从旅游意愿,动机,旅游消费行为等方面深入分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者行为特征。三是在相关建议方面,希望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新浪科技.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DB/OL].新浪网,2016.
  [2]TalkingData.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199IT,2017-02-21.
  [3]陈俊松.xxx办公厅、xxxx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新华社,2017-01-15.
  [4]兰祝刚,黎颖欣.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该怎么“说”[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5]潘立新,朱章军,刘晓莉.校园“移动互联网+旅行社”运营实践研究[J],旅游纵览,2017,01(2),53-54.
  [6]庾志成.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移动通信,2008,01(09):22-24.
  [7]陈霞.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及关键技术探讨[J],科技广场,2013,1(04):82-86.
  [8]文军,张思峰,李涛柱.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综述[J],通信技术,2014,47(9),978-979.
  [9]吕伟成.中国旅游地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7.
  [10]热点资讯.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量–中国有多少在校大学生
  [11]刘海燕.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D],湖北:湖北大学,2014,26.
  [12]王莹莹.基于智慧旅游时代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旅行社发展应对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5,21.
  [13]FodnessD,MurrayB.Tourisminformationsearch[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7,24(03):503一523.
  [14]陶洋,裴广信.基于AISAS理论的网络营销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19):21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480.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1月4日
Next 2020年1月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