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爱》看勃朗特的婚恋观

  摘要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最具经典代表性的一部作品。简·爱独立自主,叛逆坚忍,对爱情婚姻坚持着自尊自主、自立平等的原则,在现实困境中依旧守望并执着于爱情。当现实环境对她所向往的爱情产生羁绊时,她敢于挑战世俗观念,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表现出一种反抗权威的叛逆精神。但是,在她的反抗过程中,她并没有完全的摆脱男权至上对她的影响,并渐渐地依附于男权为主的爱情和婚姻,简·爱妥协的一面也正表现出女性爱情

婚姻观仍然受到社会环境的约束。大多数人以为《简·爱》是夏洛带·勃朗特按照自身的生活经验创作的作品,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简·爱》中人物

所表现出的婚恋观,同时也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所憧憬的婚恋观,本文将结合小说中简·爱的成长故事和夏洛带·勃朗特的生平经历,以期能够抓住夏洛蒂·勃朗特的爱情婚姻观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简·爱;勃朗特;爱情;独立;婚恋观

  一、勃朗特与《简·爱》

“简·爱全新的爱情观使《简·爱》这部小说大放异彩,这也是《简·爱》重要的魅力源泉【1】。”“夏洛蒂·勃朗特是个激情充滋的作家【2】。”夏洛蒂·勃朗特通过描写一个孤女简·爱坎坷曲折的成长经历,给读者展现了一个不向现实低头、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追求幸福、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女性形象。《简·爱》反映了一个小人物渴望进入上流社会成为大人物的憧憬,在今天看来,简·爱就像是一个现代版的灰姑娘,作品中虽然没有太多新颖独特的地方,但是,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学界讨论和研究的话题。作品主要描写小人物在社会现实的摧残下,不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枪恋不满,呼吁底层人民对社会现状的反抗意识。

19世纪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思想的转变,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已经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并取得重要成就的便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也正是这个期间一批优异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现在英国的文坛上,他们提出要以人道主义主,主张揭露社会现实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压迫,并对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表示同情,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笔来改良社会现实并以求解决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的严重社会问题。

在夏洛蒂·勃朗特生活的英国时期,社会现状是以男权为主,上流人士骄傲自满,使得当时的文学作品题材大多是以描写绅士淑女的浪漫爱情和贵族富豪的奢靡生活为主。勃朗特以敏锐的眼光关注社会现实,刻画了一个了一个没钱没长相的小女人形象,在美女绅士云集的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敢于挑战宗教事业,嘲笑社会风气,藐视地位财力,宣扬主张男女平等的婚恋观,感情真挚,耐人寻味。

  二、简·爱的爱情婚恋观

简·爱所表现出的抗争、独立、自由、平等的婚恋观和她童年时期所处的成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小时候的简·爱受尽侮辱、压迫的悲惨生活和求学期间在洛伍德学校受到的艰苦与冷漠使她意识到要通过自己的反抗来打破这种不平等对自己的约束,也正是这段求学期间海伦带给她的友情和老师对她生活的关爱使她对待爱情有了理性的考以及与人相处所体现的善良品德。

  (一)逆境中的抗争

1.经济基础是爱情的前提

简·爱出生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的父母就因为感染疾病双双去世了。她在舅舅家里的生活得并不如意,尤其是唯一疼爱她的舅舅去世后,她就总是遭到舅舅家的孩子尤其是表哥约翰的欺负和打骂,也总是受到舅妈的不公正的嘲讽和斥责。舅妈和表兄妹并没有给予她亲人般该有的的关爱和庇护,而是非常反感和排挤她,常常虐待她,就连佣人们也因此而瞧不起她,而且他们常常提及一些关于金钱的话题。试看以下几段话:

约翰侮辱简·爱时曾说:“你没资格动我们家的书,我妈说了,你是个靠别人养活的人,你没钱,你爸一分钱也没给你留下,你该去讨饭,今天,我要好好教训教训你,你竟敢乱翻我的书架这些书全是我的,滚!站到门口去,别挨着镜子和窗子【3】。”

舅妈的侍女也向她说过相似的话:“你连佣人都比不上!你不仅白吃白住还不干活,只靠别人来养活你,得啦,坐下,好好想想你那臭脾气【4】。”

阿博特也说过:“你不能因为太太好心把你和小姐们和少主人一起教养起来,你就认为自己和他们是平等的了,他们将来可以有许多钱,而你却一个子儿也不会有,你得学谦恭点,你的地位是要低人一等,努力投合他们的心意,这才是你的本分【5】。”

这些对简·爱说话的人都是和她生活在一起的人,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向简·爱说了内容差不多的话,想要表明的就是:简·爱自己没有钱,是一个要靠他人来养活的人,正是这样她在家中的地位便要低人一等。简·爱的成长过程过早的就被所谓的亲人灌输了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在简·爱心里认为追求精神上的平等是至关重要的,正是童年的教训让她看到了经济的重要性,所以不论是什么时候,她都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样才有自尊。

2.追求平等的萌芽

童年时期,简·爱便一直住在视她为眼中钉的舅妈家,从小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她却不会因此而感到自卑,当她再遭受到表哥约翰的毒打后,弱小的她完全不惧怕比她强壮的表哥。冲着表哥大声喊道:“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奴隶主,你像罗马的皇帝【6】!”反抗现实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她被舅妈关进了红房子,就在简·爱离开舅妈家去洛伍德时,简·爱坦率地表现出她对舅妈的不满和厌恶。

“我很庆幸你不是我亲戚,从今往后我也不会再叫你舅妈了,长大了我也永远不会来看你,要是有人问起我喜欢不喜欢你,你怎样待我,我会说,一想起你就使我讨厌,我会说,你对我冷酷到了可耻的地步【7】。”“别人以为你是个好女人,可是你很坏,你心肠很狠,你自己才骗人呢【8】!”话说完,她心灵就怀着自由感,仿佛是挣脱了一道无形的束缚,来到了梦想的自由之中 。心智不成熟的她用最直白的话揭露出舅妈虚假的嘴脸,并不顾所有地带着一种解脱的心境离开舅妈家。

从这里我看到了简·爱的勇敢。第一次对暴君挥拳,第二次对舅妈挑衅。

简·爱童年时期被迫寄养在舅舅家,饱受所谓亲人的欺负;舅妈的打骂、姐妹的歧视、表兄的残暴、甚至佣人的嘲讽都促使简·爱在心里形成了一种反抗意识和对平等、自由强烈的渴望,这种反抗、斗争精神在后来与罗切斯特的交往中有着具体、强烈的体现。

3.只有反抗才能重获新生

简·爱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洛伍德学校度过的,在那里,她遇到了知己海伦和热心的谭波尔小姐,从而获得了与海伦珍贵的友谊并得到谭波尔小姐无私的帮助。同时,也正是在洛伍德学校学习期间,她认识了像内奥米·勃洛克赫斯特这样道貌岸然、披着宗教外衣的人,也进一步看到了社会不公的阴暗面,也因此加深了她对现实的反抗精神。

也正是身边有着海伦这样理解简·爱、给予简·爱无限帮助和友爱的人,才使得简·爱摆脱了童年的阴霾,相信爱与善良,宽容与美德。在这种温馨条件下生活过的简·爱,在后来与罗切斯特的交往中,展现出的那种乐观向上的理性,使得罗切斯特深深地爱上了简·爱,并为她抛弃了世俗的观念,不顾世俗的嘲讽要和简·爱在一起。

在洛伍德学校的学习期间,简·爱身体经受过恶劣的环境、不公平的诬陷和他人的嘲笑等,正是这些经历让她深刻地体会到了社会的不公和黑暗,同时,海伦的死也让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正是残酷的现实社会使得善良、勤奋的海伦早早地去世,简·爱也因此对社会的不公更加深恶痛绝。

童年的简·爱经历了孤苦无依、生死离别、爱恨严苛,但这些对她来说同样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她未来面对爱情、面对社会的压力时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追求属于自身的幸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爱情来敲门

简·爱敢于挑战权威和渴望平等的精神,使她具有了和那个时代截然相反的理性和价值观。简·爱积极、善良的精神品质也让这个地位低下、不漂亮的下层人却俘获了上流贵族的心,并使得这个上流社会的绅士重新认识她,用自己的真诚换来了属于自己的平等爱情,打消了两个人之间身份、地位的悬殊。从简·爱和罗切斯特的交往过程当中,可以总结出简·爱对侍爱情的见解:

1.相爱的前提:经济和人格的独立

简·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故事在她心里产生了一种价值观,她认为任何人都有追求幸福和被爱的权利。在幸福来临时要勇敢追求,不要因为自己的软弱而让幸福和自己擦肩而过,她对幸福有自己的定义:只有经济独立的婚姻才能带给女人真正的幸福。

虽然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的交往过程中对他产生了强烈的爱慕,后来也接受了罗切斯特的求婚,但她仍然追求经济上的独立,坚定地拒绝罗切斯特对她的馈赠。她说:“我要求自己心安理得,先生,不被数不清的恩惠弄得不知怎样才好…我将继续作为阿黛尔的家庭教师,我要凭这挣得我的食宿,你什么也不用给我,除了你的敬重【9】。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简·爱就是这样一位充满魅力的女性,她不奢求别人的恩惠能让自己过上上流人的生活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

简·爱对罗切斯特说:“我的灵魂和你的一样,我的心也和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面前时是平等的【10】。”也许在我们眼中简·爱是一个身份卑微、矮小、不够漂亮、没有地位的小女人,她没有罗切斯特身边其他女人的身份和美貌,她就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对罗切斯特只能是远远的欣赏,只能把她幸福婚姻的憧憬藏在心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是简·爱并没有选择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爱情,她选择了追求,主动去敲开幸福的大门。

2.爱情的基调:平等和尊重的相爱

简·爱认为真正的爱情不会掺杂权利、地位、金钱等外在因素,是两个人心灵上的契合、沟通,是两颗心最真挚的交流,两个没有恋爱的人为了生存走在一起,不仅是痛苦的,也是悲哀的。

简·爱是很普通的女孩,在做家教时结识了有钱、潇洒的庄园主罗切斯特,两人彼此欣赏却不向对方表露自己内心的情感,当简·爱发现自己爱上罗切斯特之后,在身份差距巨大的条件下,她却勇于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因为,她深信在爱情面前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有区别,或许生来身份。地位上会有差距,但在爱情面青一切都将不复存在。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下,一个家庭女教师大胆的爱上一个贵族,就是对当时社会的挑衅。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也只有像简·爱这种追求自由、平等,不把权力、地位放在心上,敢于承受社会的质疑和人们嘲笑的XXX女性,才能有这个勇气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罗切斯特感受到了简·爱的热情时,所以对简·爱做了一个小小的测试,但简·爱却对他说:“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吗?

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

你不是想错了吗?

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11】!”

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简·爱所追求的爱情是自由、平等、独立、两情相悦的,她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婚姻,喊出了恋爱中男女平等的宣言,发出XXX女性所向往的爱情誓言,真正的爱情是两个人心灵上的寄托,不需要彼此附和、不需要相互吹捧、不需要同情对方。

3.婚姻的保障:真诚和专一的爱情

简·爱在与罗切斯特交往过程中分体现出她对待爱情的态度:真诚、专一。当简·爱从桑菲尔德庄园出走后,她遇见了传教士圣约翰,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圣约翰作为一名传教士他的理想就是传教,他一心只是想让简·爱和他一起去印度传教,因为他觉得简·爱可以为自己的传教事业做出贡献。所以,他向简·爱求婚,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却被简·爱拒绝了,因为他无法体会罗切斯特在简·爱心中的地位,即使他对简·爱再好,简·爱也不会忘记罗切斯特,也不会为了他而放弃自己真正追求的爱情,两个本不该在一起的人是不会有交集的。在简·爱心里不论以后如何她都不会从心理上抛弃罗切斯特,即便罗切斯特破产,身体上的残疾也不会对他弃之不顾,因为这是一份两颗心之间的爱恋。

简·爱的一举一动在一定层面上都是在爱情的推动下促成的:无论是向罗切斯特的真情告白,还是毅然拒绝圣约翰的求婚回到桑非尔德,这些都是简·爱在爱情的力量下完成的事件,是跟随简·爱心灵的。正像她没有因为门当户对而接受圣约翰的求婚,也没有因为罗切斯特破产身体残废而抛弃他一样,她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真诚、专一的,她要的是精神上的的爱情,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契合,并不是世俗的婚恋。

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不会因为时间、距离而变化,即使生活中有再大诱惑她也不会放弃自己心中那份真诚的爱,也不会因为外在因素而抛弃自己追求的爱情,在她心里只有一个人,一个能让自己幸福,能让自己真正感受到平等自由的人,就是罗切斯特,一份真诚、专一的爱情。

  三、勃朗特的爱情婚恋观

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有着非常相似的童年经历,她们的童年生活都是不幸的。从小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在生活中受各种人的嘲笑、讽刺,犹豫家庭条件的限制,两人也都有过一段求学经历,而且惊人的相似,由于学校环境恶劣,夏洛蒂的姐姐染上了一种疾病,因为当时声粗条件太差,没过几天姐姐就去世了,这件事对勃朗特打击特别大。她将对姐姐的思念带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以此来怀念自己的姐姐,小说中简·爱求学期间的好朋友海伦的形象,就是以她的姐姐玛丽亚为原型的。

卢玉玲曾经说过:“在勃朗特的一生中,对她的思想作品起真正影响的几乎都是男性,而她的比利时老师埃热先生,更是对她的一生起到转折作用的人【12】。”两个人彼此欣赏,但却由于现实原因不能在一起,所以,勃朗特将自己所向往的这份爱情写入了小说中,以此来寻求心灵的安慰。“这在作品《简·爱》中表现为初恋的简对罗切斯特的猜疑【13】。”对埃热的单相思为勃朗特后来塑造罗切斯特打下了基础。

  (一)感情经历

童年的经历让勃朗特变得比同龄人更加的成熟,她认为:爱就是爱没有任何道理可讲,如果同情一个人就和他过一生这是对感情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对对方的不尊重。

在勃朗特青年时期,曾经有两位牧师向她求过婚,其中有一位便是勃朗特的好朋友埃伦的哥哥亨利,对于他的求婚,勃朗特非常委婉坦白的写信拒绝了他,她在信中说,“我们之间没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缺乏感情基础,结婚后你我都会痛苦的【14】。”因为亨利在勃朗特心中只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而而已,朋友之间的友情是不能作为衡量爱情的标准,在她眼里,友情不是爱情,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是幸福的。有时她自己也怀疑这种爱情是否真正存在,即使有这种几乎完美的爱情,又怎么会如此幸运地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但勃朗特还是不止一次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到如果不是自己期待的爱情,她宁愿永远不结婚,但是这种观点在旁人眼中看来只不过是一个对爱情期待太高的完美主义者对现实不自信的借口罢了。

在当时的英国,妇女到了一定年纪还不出嫁也是要遭人口舌的,但是勃朗特宁愿被人说三道四,也不愿违背自己的原则走进一桩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之中。她的坚持没有白费,最后她终于在38岁的时候遇到了她的另一半,走进了符合她的原则的婚姻的殿堂。

  (二)平等至上的爱情观

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是纯洁的,在爱情面前他们不在乎身份的悬殊,不在乎年龄的差距,也不在乎社会现实带来的阻碍和质疑,是自己向往的真正意义上平等的爱情。这也正是勃朗特所向往的婚姻,她将自己对婚姻的期望寄托到了简·爱身上。

“真正的爱情是平等的、互敬互爱和坚贞不渝的,有爱情的婚姻是幸福的【15】。”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勃朗特是很强调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在生活中勃朗特也是一直遵从这中完美爱情的原则来对待自己的爱情的,她认为:婚姻的前提必须要以一定的感情作为基础,否则她是不会轻易结婚的。“虽然罗切斯特破产残废,但只要心中的热情,平等的思想还在,就依然富足,够简享用一生【16】。”这也正是勃朗特所追求的崇高的爱情境界。

勃朗特虽然极力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但是当时时代大背景下的勃朗特又不得不遵从时代的要求,男权为主的观念还是没能从勃朗特的意识中彻底消除。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是被动的,无论意识还是事实都是如此。大家都知道简·爱最终是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两个人开始了一段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但是,如果简·爱没有继承叔叔留给她的遗产,罗切斯特的庄园也没有因为疯妻的纵火而变成一片废墟,,那么简·爱还会回到罗切斯特身边吗?也正是这些现实原因才让她俩最终走到了一起。因此,有评论者指出,“财产的均衡平等才导致了简与罗切斯特的最终结合,他们先前那种建立在双方人格平等基础上的爱惰只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17】。”

同时,简·爱最后和罗切斯特在一起也体现出了当时女性对男性的依赖和对社会现实的妥协。小说结尾,简·爱也说除了她内心的想法。她“自己觉得无比幸福【18】”虽然她追求婚姻的自由、男女的平等,但骨子里还是摆脱不了家庭观念的约束,妥协了当时以男权文化为主的时代要求,这也正是勃朗特内心矛盾的地方,追求爱情的同时,她不能完全不顾现实条件的束缚。

  (三)理性独立的爱情观

“做一个不依赖丈夫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自己为之献身的事业和志趣,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不仅对独身或贫穷的妇女是必要的,对已婚的或优越的妇女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妇女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而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也会提高她在家中的地位,赢得丈夫儿女的敬爱【19】。”这是简·爱对待爱情的观点,同时也是勃朗特一直遵循的原则。

朱先潜先生说:“莎士比亚失恋于非东女士,于是创通出阿菲利娅一个角色;屠格涅夫迷恋一个很平凡的歌女,于是在小说中创造出许多爱恋革命家的有理想、有热情的女子,这都是以幻想来弥补砚实的缺陷,都是一种升华作用【20】。”勃朗特的生活和她创作的《简·爱》也不例外。有研究者指出,“作品中的罗切斯特是以作者暗恋过的埃热先生为原型塑造的,女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未能得到理想的婚恋,却在她用心熔铸的作品中实现了,她的痴情在现实中遇到了冷落,却通过艺术作品而得以燃烧和升华【21】。”

在勃朗特的一生中也出现过很多爱慕她的男性,但最终都没有走到一起,在勃朗特心中婚姻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将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爱情独特的看法,即使自己被社会误解、被嘲笑她也不会放弃自己心中一直追求的准则,因为这是她对待爱情的准则,两情相悦的爱情是可以战胜一切阻碍的,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应该被打破,相濡以沫的爱情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一切都是人性最本质的结合,即使两个人之间差距再大,但是在爱情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令人羡慕的婚姻必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也正是作者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憧憬。

  (四)爱情是婚姻的基础

夏洛蒂认为,“真正的婚姻基础不能是别的,只能是爱情,而真正的爱情不取决于任何外在条件的考虑,利害的权衡,只能建筑在双方互相的了解、尊重和吸引上而【22】。”如果对彼此没有深厚的感情,男女双方至少要相互尊重,否则在一起也是不会幸福的。 因为勃朗特赞成这种观点,她的简·爱也就承袭了这种观点。

也有评论者认为,“在《简·爱》,中,作者表明婚姻的基础只能是爱情,而真正的爱情不取决于任何外在条件的考虑,不受任何利害的支配,相反,它能冲破门第、财产、资力的种种障碍,达到男女双方精神的契合和心灵的沟通【23】。”

简·爱心中对婚姻的态度是平等的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爱情婚姻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爱慕的前提下的,在恋爱婚姻中,如果一方因为自身条件的不足,就在对方面前毕恭毕敬,丧失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样的爱情是不会长久的,恋爱中的双方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一份真挚的爱情是彼此欣赏,将对方作为自己心灵的寄托。

  四、对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简·爱》的诞生不仅对19世纪的英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的震动,时至今日仍有很多读者去探索、挖掘这部小说深远的价值。小说中的主人公一直活在人们心中,作者想要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为自己地位、身份的低下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我们也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去艰苦奋斗,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可以突破重重阻碍,达到自己的目的。简·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她却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正是通过简·爱的经历来反对社会现实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进一步宣扬XXX女性对平等自由的追求,女性这种自尊自强的精神也是值得社会深思的,批判现实的程度不言而喻。

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有很多人觉得自己生活在社会底层,总以为自己没有优越社会地位、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所以对爱情、婚姻失去信心,没有勇气去寻求那一段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们都缺乏简·爱对待爱情时的那份勇气,那种无所畏惧的魄力,当爱情来临时只能选择退缩,不敢勇敢的去面对,把对幸福的憧憬深藏于内心深处,从而失去真正幸福的机会,让本该属于自己的爱情任时间流逝而随风远去。爱情是美好的,是每个人所向往的,但是当爱情真正来临时,又有多少人可以为了爱情像简·爱那样放弃一切、承担社会的舆论和嘲讽呢?在简·爱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她的那种洒脱、那种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敢于放弃一切的勇气。

现实生活中我们被物质、金钱蒙蔽了双眼,往往会与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擦肩而过,在爱情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用自己最真诚的态度去看待爱情,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丘比特的青睐,爱情的春天就会来到。爱情不是一味的索取、付出,而是彼此欣赏、彼此珍惜,在爱情里没有对错没有值不值得,只有你愿不愿意。将简·爱作为自己面对生活、爱情的准则,我们都可以生活的潇洒、自由,都可以沿着生活给予的线索找到打开自己幸福大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赵静.论简·爱全新的爱情观[J].大家,2012.8.

[2]周天虹.《简·爱》:聚焦主人公内心激情的范本[J].广西: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杜会科学版),2012.2.

[3][4][5][6][19]夏洛蒂·勃朗特,宋兆霖译.《简·爱》[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7][8][9][10][11]夏洛蒂·勃朗特,黄源深译.《简·爱》[M].江苏:译林出版社,1994.

[12]卢玉玲.略论《简·爱》妇女观的局限性及其根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70-73.

[13]魏芳萱.夏洛蒂·勃朗特生平对其《简·爱》的影响[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83-85.

[14][英]盖斯凯尔夫人.夏洛蒂·勃朗特传[M].祝庆英,祝文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49.

[15]范岳、吴明明.《勃朗特姐妹》[J],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8.

[16]夏郁芹.浅谈《简·爱》中的简·爱形象[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8-130.

[17]闫艳.人格平等与财产均衡—从《简·爱》看勃朗特的女诠主义立场[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5-48.

[18]夏洛蒂·勃朗特,吴均燮译.《简·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0]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1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427

[21]王文惠,张秀丹.《简·爱》男主人公罗切斯特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社,2004.86-88.

[22]杨静远.《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中的爱情主题》,见《文学评论》,1980.112.

[23]丁芸.《简·爱》女性意识的跨世纪效应[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社,2001.17-1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7491.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2日
Next 2022年6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