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简牍是二十世纪考古重大发现之一,简牍面世之前,对于汉魏以前的社会以及政治经济,人们只能依据古籍、碑文等进行想象研究。当简牍墨迹清晰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当时社会的各种情况。简牍的出世对当代书法的研究和创作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简牍的出世让我们挣脱了魏晋的禁锢看到了“碑”“帖”以外的书法世界,打开了沉寂已久的秦汉墨迹宝库,带我们领略了未知的秦隶世界。睡虎地秦简字体介于篆隶之间,是研究汉字“隶变”的十分重要的资料。当下书法界对以睡虎地秦简书为代表的秦系墨书书体、书风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关键字:睡虎地秦简;秦隶;隶变影响;当代书风
前言
简牍,是对写在简帛木牍上字的合称。根据目前出土的资料我们能清晰地知道简牍始于战国,止于魏晋。简牍书法,即出土的简牍墨书原迹。自从简牍被发掘以来,对于书法的创新和研究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我们为什么要以睡虎地秦简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呢?是因为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书法价值,它上承篆书下开隶书之先河,是我国最早的隶书,它也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秦简的面貌。从睡虎地秦简中可以看出它虽然和篆书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还有篆书的一些特点。睡虎地秦简在隶变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睡虎地秦简是汉字走向XXX的枢纽,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秦简之所以影响了当代书坛,是因为古往今来书法早已几度春秋,已经被前人写尽很难有新的突破。秦简的出世给书法界棒头当喝,醍醐灌顶般吸引启发着书发家。
一简牍的起源与历程
简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时期主要书写文字的载体,上至战国,风靡秦汉,下至魏晋,保存了我国近千年真实的信息,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国之瑰宝。简牍面世之前,对于汉魏以前的社会以及政治经济,人们只能依据古籍、碑文等进行想象研究,当简牍墨迹清晰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当时社会的各种情况。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年的文化历史。5000年来,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不断地探索、创造和发明着文字。那最早的字体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在原始社会是没有文字的,人们只有靠结绳以记事。《易.系辞下》曾有过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1]。”在《易家九言》中也曾提到过“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2],后来有杰出的人物发明了文字,于是人们不再依靠结绳记事(而是换成了写字。不过很可惜的是那时候没有笔墨纸砚,文字只能用比较尖刻的东西刻在陶器上或是龟甲兽骨上,也就是人们后来所说的甲骨文。由于当时纸还没有发明人们只能将文字写在竹木做成的简牍上或写在丝绸布帛上,由于竹木的不便,于是便有了纸的发明,纸的出现结束了古代简牍书写的历史。在何双全先生《简牍》一书中云:“到了晋代,由于纸的普及,竹木简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们了解到甲骨、简牍,纸张三者构成了我国古代文字的传承”[3]。让我们可以有史可查有据可依。其中简牍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简牍,是对写在简帛木牍上字的合称。根据目前出土的资料我们能清晰地知道简牍始于战国,止于魏晋。简牍作为这期间的主要书写载体,反映了这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习惯等。在书法方面,我们看到了碑帖以外的另一个我们从未接触到的书法世界,在简牍未出世之前,我们并不了解人们是怎么书写隶书的,而且在此之前基本没有人见过秦汉时期的墨迹,人们一直学习的隶书范本是仅有的碑刻文字。二十世纪初,随着简牍的相继出土,河南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发掘,形成了一个新的具有特色的学术构架,书法也迸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也推动了这时期书法的发展,简牍影响下的书风,也带有这个时代的标志,顺势而下简牍学因运而生。
简牍书法,即出土的简牍墨书原迹。自从简牍被发掘以来,对于书法的创新和研究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刘正成先生曾经说过:“随着简牍的出土,尤其是这三十年,在大量简牍考古资料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新的书法风格,至今方兴未艾。[4]。”由此看来简牍对隶书的影响深远。从图1我可以了解到图中的字有一些是字形比较公正,结体严谨,和东汉史晨碑的韵味极其相似;有的则灵巧飘逸,天资绚烂,好像乙瑛碑。
在上文中提到的刘正成,从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简牍对当代书法影响的重要性,在他提出的《中国当代书法的主流形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简牍书法正是这个时代的主流。而作为主要代表的秦系墨迹文字的睡虎地秦简,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和艺术价值[5]。其错落参差的结体、浑厚朴茂的笔画、工整秀丽的字形、浓厚的古意,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5]。
二睡虎地秦简
(一)睡虎地秦简在隶变中起到的作用
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睡虎地秦简的出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区别于篆书的新字体,虽然还保存着某些篆书的形态,但整体上已经趋向了隶书。为后来的汉隶提供了指向性的目标,它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当今我们看到了如此之多的睡虎地秦简,从书写字迹我们也可以区分它不是一个人书写的应该是很多人书写的,使睡虎地秦简文字书法呈现了多元化的艺术风貌。在大量出土的秦简中,睡虎地秦简是最早发现的,这也是人们首次窥见秦隶的面貌。这对书法学和古文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及其深刻的意义。我们在仔细观察睡虎地秦简时,会发现存在着很多篆型结构的字体。由此可以看出睡虎地处于篆、隶之间一种过渡性的字体。
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在不同的地域显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大体有三种趋势:一、文字由大篆向小篆方向演进;二、一些地区出现了文字装饰化倾向,即“美化大篆”现象;三、文字不断出现简化趋势,形成“隶变”。(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由于隶书在这一转变中最显成熟,故名。)我们在卫恒《四体书势》中了解到“隶书者,篆之捷也”[6]。了解到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它是篆书的简写。从一个字体演变成一个新的字体过程不是一蹴即至的,而是要经历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在整个漫长的隶变的过程中如果不是书写简化的支撑,隶变的过程不可能这么顺利地进行。从《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中我们了解到:“篆隶的区别何在?一般说,篆书是笔画圆滑,而隶书则是用笔方折,但这也不是最根本的不同,根本的区别在于字体结构的变化”[7]。正是隶书的简写快写才能成为当时社会书写的主流形态。
对于1975年出土的湖北睡虎地云梦秦简,写于战国时晚期及秦始皇时期,是保全比较完整的墨迹简牍,使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真正秦隶的面貌。秦隶的出现不但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睡虎地秦简的出土让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的亲见了秦隶的艺术特征。它虽然破坏了篆书的面貌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字体——隶书。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篆书来讲,睡虎地秦简减少了线条的屈伸和摇摆取而代之的是蚕头燕尾。古人曾说:“篆之捷隶也”,也是很有道理的。在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中我们了解到:“秦简上的文字不但数量多,而且是直接用毛笔书写的,由此可以看到当时日常使用的文字的真正面貌[8] 。”篆书的快写,才是这个时期隶书成为书写主流的根本原因。由于当时全国刚刚统一,事务繁多,需要大量的书写。我们从上述中曾了解到隶书作为一种便捷的字体,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起来。虽然字形以方正为主,但是长方为多。笔画粗细均匀虽然它保存了篆书明显的特征——圆转,但同时也已出现了方折用笔,圆转处比较厚实,起笔重,收笔轻。尤其是个别横画已经具有了隶书的明显特征——蚕头燕尾。(见下图2-1效律)如下图的“夫”字的横画。法律顾问已经有了明显的隶变特征,隶变最大的特征是变弧线为直线,而下图中的直折用笔已经非常明显,说明秦隶已经逐渐成熟了。相比较图效律,法律顾问的字距比较紧凑,字形以方扁为主,大小也整齐均匀,整体往右上倾斜,笔画横细竖粗笔画转折处已经有了明显断开的痕迹,相比起其他的睡虎地秦简来说法律顾问的字迹比较清晰,墨色比较黝黑。虽然历经了几千年,保存的还比较完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云梦睡虎地秦简它是“隶变”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云梦睡虎地秦简文字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经过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大家都知道隶书分为今隶和古隶,在简牍没出土之前,隶书之前是篆书,所以说睡虎地秦简文字和古隶书都是由篆书孕育出来的,它们都是篆书演变而来,而且都保留篆书的一些基本特征。隶变初现形态时,不少字还是和小篆的字体比较接近,或篆隶书写混同的现象同时并存,见上图2-1,这种情况一直到隶变的中期才发生明显的改变。我们从睡虎地秦简的铭文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隶书已经入侵了小篆领域,或与小篆并存。上述我们已经提到过秦统一六国之后,由于需要大量的书写,必须要快写,而隶书就是最好的选择,在秦国中下阶层隶书已经普遍流行,从而再一次证实了“隶变”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二)睡虎地秦简字体风格的特征
1、形态美
通过上节的描述我们知道了睡虎地秦简虽然仍保留着篆书的一些特征,但整体已经趋向隶书化。睡虎地秦简隶书结字紧凑,整体字形偏方,线条直白简捷,体现了其含蓄内敛的雅致。睡虎地秦简具有自己独有的结体特色和风韵是其他秦简无法比拟的,在运笔上变圆为方,变弧线为直线,表现出自己独有的艺术美。而睡虎地秦简的出土,让世人第一次窥见了秦隶的真实面貌。
睡虎地秦简的出土,不仅震撼了中国而且震撼了全世界。它的出土不仅是书法艺术中一个里程碑,而且对古文字学和考古学同样有着深刻的意义,它开启了中国笔画的XXX,使人们更直接接触到秦国的政治、经济、民俗习惯等。裘锡圭先生曾说到:“秦简上的文字不但数量多,而且是直接用毛笔书写的”[9]。正是因为睡虎地秦简是由毛笔书写的,所以秦简文字的笔画形态才姿态万种,因为是墨迹书写,所以给人呈现出墨迹浓淡不一,或润或枯,更能体现出睡虎地秦简文字的灵动之美。在上述中我们提到的《效律》简书它的整体排列纵横错落,大小参差,整体有序。笔势的改变不仅是加快了文字书写的速度,并且衍生出了许多以前所没有的书写技巧——翻折、提按等。当我们在观赏一副书法作品时,第一时间注意到的是文字的线条,通过线条的结构来欣赏作品的形态美。令鉴赏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提高个人的文化道德修养。
2、节奏美
中国文字的发展是从象形符号开始的接下来是甲骨文再到小篆随后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的秦隶,随着文字的演变,线条的改变,我们书写的速度越来越快,再加上毛笔的出现,书法文字空间的发展越来越大。清朝康有为著的《广艺舟双楫》一书中曾形象地说道:“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坚,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逆,可谓美矣”[10]。众所周知人类结构的基本构成是“筋”“骨”“血”“肉”,由此看来书法也是,秦隶跳脱出了小篆单一的线条,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在书法和艺术美学上都有重大的跳越。我们通过欣赏秦简隶书从而体会到秦隶通过点线的提按顿挫而产生的节奏美,亦通过墨色的浓淡枯湿交替,来体现出秦隶美的节奏[11]。通过以往的书写经验告诉我们,写字不能按部就班,照搬照抄,这样书法就失去了灵活、灵巧之态。而秦简隶书充分利用了毛笔的弹性,使得睡虎地秦简隶书的笔画轻重变化得当,在书体的摆布上能够俯仰敬侧、曲中求直,从而体现出了睡虎地秦简的节奏美。从图5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上述中所说的节奏美。
三对当代书风的影响
(一)对当代书法审美意识的影响
自二十世纪初随着简牍的出土,震撼了书法界,更加震动了考古界和古文字学,一个新的学科出现了——简牍学。简牍书风也在这段时间内形成了一种流行。就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书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晋尚韵,不是光讲究韵味,不在意法度,只是当时晋代是个政治黑暗的时代,文人们对当时的社会没有希望,所以将自己的情感书法在书法上,只是韵味在当时占了主流,唐、宋亦是如此,它们不过都是时代的特征。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上承篆书下开隶书之先河,是我国最早的隶书,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秦简的面貌。从睡虎地秦简中可以看出它虽然和篆书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还有篆书的一些特点。从上述中我们了解到,睡虎地秦简在隶变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睡虎地秦简之所以对当代书法产生深刻影响,除了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在于它的推陈出新[12]。睡虎地秦简是汉字走向XXX的枢纽,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秦简之所以影响了当代书坛,是因为古往今来书法早已几经春秋,已经被前人写尽很难有新的突破。秦简的出世给书法界棒头当喝,醍醐灌顶般吸引启发着书家学者。
秦简产生于一个字体演变的敏感时期,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跌,造纸术的发明,简牍因为使用的不便而逐渐淘汰。作为文物,它是古的,是曾经历史的见证,可是在书法界,它又是新的,等着人们去发现去探索。当南北之争趋向白热化,帖学和碑学以两大鳌头各据一方时,它在万人瞩目的情况下用最惊艳最骄傲的姿态再次现世了,它让人们首次看到了秦隶的面貌,一个区别于碑帖的一种字体。它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自成一体。正是因为睡虎地秦简是近现代出土的,还没有被许多人争相竟写,还有很大的书法创作空间(如图6和图7)许雄志作品和睡虎地秦简的对比,虽然他把字放大了写,但还是不免看出他是比较忠实地继承了睡虎地秦简的写法。睡虎地秦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不像碑学在清朝已经发展到了极致,而贴学从唐朝一直兴盛到清朝前期,到现在两者已经逐渐衰退,很难再有创新。睡虎地秦简的出土让当代的书法界焕然一新,它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对一切都是茫然的,不受现在书学规范的影响,它就像一股清流注入到了这个逐渐干涸的书法领域。它丰富多变的笔画线条,它流变之形态,使得任何一种书体的写者都能从中汲取养分[13]。并且它给人们提供了早期草书研究的资料,给了书法家创作的灵感,也给了书家打破常规的勇气。
当前的这个世纪是多变的,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社会意识也是善变的,人们迫切地想在精神上得到解放[14]。而睡虎地秦简的出土正是一个契机,它让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得复兴和认识重新重视起来,逐渐被当代人作为了审美的对象。睡虎地秦简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历史地位及书法审美本身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给予了当代书法家无穷的创作灵感与广阔的创作天地[15]。而它所展现出来的艺术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它用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这个世界,征服当代人的审美意识。睡虎地秦简中显现出来的恬淡、自然、毫无做作的自然之美正是当今人们所要追求的。
(二)对当代隶书的影响
在上文我们已经清楚的了解到当代的隶书甚至放眼整个书坛已经属于干涸的地步了,随着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当代书法家们看到了曙光,引起了许多书法家的借仿,一直持续至今。有的书法家在隶书创作中掺入了秦简笔意,或尝试纯秦简风格的创作。但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一定要记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代书法家有很多早就开始写简牍了,其中鲍贤伦先生更是一马当先,在简牍的大海中自由的畅游,成为了秦隶探索的领军者。在隶书写我中,我们了解到正是由于简牍墨迹的出土,给隶书的研究空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书坛前辈尽管已经嗅
觉到了这种敏感的气息并开始尝试将它引入隶书创作,但大规模的实践并未真正展开,鲍贤伦正处于这样一个充满隶书福祉的时代[16]。在图3-3中我们可以看到鲍贤伦在创作中,不是机械的照搬隶书的历史惯例,生搬硬套,而是从上古隶书探其根源,在体现隶书书体个性的同时,又表达了自己书法的个性。鲍贤伦他善于用书法视角审视简牍
[17]。所以说鲍贤伦先生的隶书,看似从碑刻又重新回到了案头,庙堂气逐渐被书卷气所替代,但从另一方面说,在书写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忽略它的原生态,而是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又重新探得了古隶书的惊艳之美。他的实践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演绎书写性可以赢得隶书的创新空间、实现隶书新的审美价值。
鲍贤伦的隶书是对睡虎地秦简的继承,是比较忠实的直接取法,(如上图)“人”和“有”的比较。但他还是有自己的创新,他打破了秦简单一性的书写方式,广泛取法,他在创作时将字体放大书写,并且把碑刻的用笔运用到了秦简当中。鲍先生的创作,通过对于秦隶的追溯,不仅完成了自我隶书的风格塑造,同时对当代隶书创作也有启示之功。鲍贤伦的创作主要以书写性和笔墨表达为基本点在很大程度上回避了对汉碑的取法,而是取法早于汉碑的秦隶,如睡虎地秦简等[18]。和有的比较,他并不是一味的继承和仿写,而是以碑化简,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了碑刻的影子,但总体来说他是睡虎地秦简比较忠实的继承。睡虎地秦简因鲍贤伦在当今书坛又重新获得了它应有的尊重,重新拿回了它应有的艺术魅力。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了,睡虎地秦简作为隶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国书法史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当代的书法界产生了深刻影响。睡虎地秦简书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不仅是书法界的瑰宝也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是汉字走向XXX的枢纽,是古今文字的分界点。它的历史地位和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也对当代的书法家产生了深刻影响,给当代的书法家开拓了广阔的创作天地,启发了他们无限的创作灵感。
参考文献
[1]小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J].科技智囊,2014,(09):78-79
[2]高其才.瑶族的契约探析[A].中国法律史学会.理性与智慧:中国法律传统再探讨——中国法律史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中国法律史学会:2007:10
[3]黎泉.《简牍书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
[4]陈谷栋方楚勤《云梦睡虎地秦简隶书的艺术特征与美学价值》[J]2011
[5]马先醒.《简牍论集》.台北:简牍学社,1977
[6]梁遗鹏《从睡虎地秦简墨书看当代书法的审美取向》美术教育研究[J]2015
[7]于明诠刘正成与当代书坛天津美术学院学报[J]2012
[8]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68)
[9]陈谷栋方楚勤《云梦睡虎地秦简隶书的艺术特征与美学价值》[J]2011年1期
[10]郑培亮.两汉书法艺术审美特征刍议[N].书法导报,
2006—06—07(1).
[11]梁培先.中国书法[J].2009(3):40.
[12]宗白华.艺境·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M].北京大学
出版社,1986:2
[13]孙鹤.秦简牍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14]王晓光.秦简牍书法研究.荣宝齐出版社2010年
[15]刘正成.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回顾.中国书法,1999
[16]马先醒.《简牍论集》.北京.简牍学社.1977
[17] 何应辉《我襟怀古-鲍贤伦书法展研讨会纪要》[J]2014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