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巴比松画派的艺术观念

摘要

巴比松画派,是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派。巴比松画派新的理念就是在户外写生,描摹大自然。巴比松的画家坚持着自己的绘画理念,坚持真实的描绘大自然,把自己看到的客观物象用自己的情感编织出唯美的画面感,这对现实主义的影响也是有力的,把之前所描绘的内容经过了新的变革。对风景画后来的发展有了新的指示作用。并且巴比松画派在绘画方法上尤其光与色以及大气的表现方法上,给了印象派借鉴的经验,让之后的印象派画家效仿了之前的方法,因此引领了印象派的发展。这些成就无不说明巴比松画派在美术史地位的重要性。

关键词:巴比松画派;写生;风景画;印象派

前言

巴比松画派在绘画艺术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关于巴比松画派的艺术观念大部分的只是单方面的论述巴比松画派的影响以及特点,要么就是单方面分析巴比松画派的代表画家及作品分析,而没有综合起来去阐述巴比松画派的艺术观念。本文主要探究巴比松画派的艺术观念,整个综合起来讲述巴比松画派的艺术观念。本文主要分五个章节来具体阐述,首先第一章节从它的历史背景而着手,到它的“走出画室,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新思想的论述;第二章节则阐述了代表画家及画家作品的分析;第三章节主要写巴比松画派冲破现实主义风景画的枷锁,突破题材领域;第四章节则具体阐述巴比松画派对印象派的影响;第五章节则通过整篇的框架结构来阐述巴比松画派的历史地位,以及对后世画派的影响。整篇论文紧紧围绕着巴比松画派的各个方面论述,层层推进,去探究出巴比松画派的艺术观念。

一、巴比松画派的诞生

(一)巴比松画派的历史背景

巴比松位于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入口处,画派的命名也是源于巴比松这个村庄的名字而来,在这里集锦了一批进步的法国风景画家。这些画家追求真实,面向自然的绘画创作风格,形成了著名的巴比松画派。19世纪的法国由于经历了一些社会上以及政治经济等变革,让社会变得止步不前,画家为了逃避这个社会的晦暗,他们发现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田园地方,那就是位于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庄,正是画家所追求的世外桃源,这个地方吸引了一批画家留此。他们开始在这个地方用心去追求自己理想的绘画生涯,他们没有像之前的画家一样按照原来的方法绘画,而是经过了新的启示,发现了新的绘画理念,那就是在室外写生,专注于绘画大自然的客观真实面貌,而不是墨守成规,这样的绘画理念是新颖的。

(二)“走出画室,面向自然”的新思想

当时的风景画派没有全部依据看到的现实场景而创作,比如17世纪的荷兰、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初的法国风景画家等,他们都是在户外把形打好,然后在室内凭自己的印象去绘画,而不是依照现实去展现绘画风景。但是巴比松画派却不是如此,巴比松画派,他们亲近自然,用自己看到的客观真实面貌来创作绘画。他们坚持自己的绘画理念,把最真实的自然描摹的真实动人。此外巴比松画家的风格如他们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样丰富,他们赋予景物内心的情感,使城市居民对大自然充满热爱和憧憬。巴比松画家的这种新思想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绘画思想,这样与众不同的绘画形式和以往的绘画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画派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巴比松画派代表的人有很多,主要有热衷于大自然的风景画家柯罗;钟爱画橡树的风景画家卢梭;以农民为主题绘画的风景画家米勒;以及喜欢在船上绘画的风景画家杜比尼;爱画乡村的各个地方的风景画家特罗容。

(一)柯罗《蒙特枫丹的回忆》

柯罗,一位将大自然描摹的诗意化的风景画家。他将自然中的一切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描摹的尽善尽美。柯罗的代表作有《蒙特枫丹的回忆》、《林中仙女之舞》等。其中,他最具代表的作品《蒙特枫丹的回忆》是最好的展示。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整幅画的基调是忧郁的,我们看到大树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一半,还有一棵枯树枝倾斜着,与大树遥想呼应。湖面上倒映着远方山林的绵延起伏,树旁有一个身穿红色衣服的妇女,她的旁边有两个女孩在帮忙采蘑菇。整个画面的氛围是安静和谐的,画面虽然简单,却透露着画家的思想感情,看到那些枯瘦的树枝,可以想到农村的妇女生活的艰苦。柯罗的风景画总是在倾诉着大自然的美好,他并不是死板的按着实际的景象绘画,可是却也没有逃脱真实的描摹,随意的凭空臆造,而是给人一种自然,舒怡的感觉。每幅风景画都有他不同的心情写照,只是不变的是他对自然的热爱,一直流淌在他绘画的艺术长河中。

(二)卢梭《枫丹白露之夕》

卢梭,一位专注于绘画橡树的画家。他的风景画比较在意形体,以及光在自然中的变化。他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全部凝聚到自己绘画作品中,尽自己的全力去展现真实的大自然。他的代表作有《枫丹白露之夕》、《荒原中的沼泽》、《橡树林》等。他的代表作《枫丹白露之夕》,画面的整个氛围是静谧且典雅的,整幅画面的设色给人一种复古的意味,金黄色晕染了整个天空,呈现出一种壮观的景象。画面中刻画出几株大树的宏伟粗壮,夕阳的绚烂普照着大地,牛羊成群的懒散,一种田园气息迎面而来。整个画面透露一束强大的光,与整个画面交织在一起,奏出大自然的和谐美。

(三)米勒《拾穗者》

米勒,一位典型的农民风景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中,绘出了农村中大自然真实的面貌,他把劳动者的朴实淳厚描摹的淋漓尽致,他所描绘的乡村景象让世人感动。米勒的绘画作品,一切都在用自己的感受作画,那些辛勤的农民在他的画面里显得伟大。在米勒的风景画中,我们能看到他对农民有一种深深的同情,他能够切身体会到农民生活的困苦,却又被他们朴素的精神折服。因为他自己也过着这样贫苦的生活,所以在他的风景画中总能反映出社会内涵,他能让这样朴素的风景有了一种让人有时感到很沉重却又忧伤的气息,但却又让人不由得敬仰。他的代表作有《拾穗者》、《牧羊少女》、《晚钟》等。《拾穗者》是米勒的代表作,画面中有三位围着衣裙的妇女在田野中拾穗,远处堆着麦垛,以及忙碌的农民和满载粮食的马车。在阳光普照的田野上,三位妇女平静的在拾穗,画面整个构图设计简单明了,可就是从这么普通的妇女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民的朴实与伟大,他们的身躯是那么的结实,虽没有美丽的容颜,但那种由内而发的气质深深地撼动了世人。

(四)杜比尼《奥伯特沃兹的水闸》

杜比尼,他是巴比松画派中一位擅长画水的画家。他的作品主要是描绘真实生动的大自然,他把大自然的朴实用绘画表现出来。他的代表作有《奥伯特沃兹的水闸》、《桤树》等。他的《奥伯特沃兹的水闸》,这幅作品可以看出画面注重自然中的光与色,天空云彩的色调随着光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整个水闸的氛围刻画的宁静祥和,天空与地面运用了整块而具丰富色彩的小笔触,显得具体而生动。

(五)特罗容《风雨将至》

特罗容,一位擅长描绘农村动物的画家。他是巴比松画派中最年轻的画家,他最擅长画一些自然中的牛群。他的代表作有《风雨将至》、《去耕作的牛群》等。他的《风雨将至》这幅绘画作品,画面给人一种恬静安乐的感觉,天空中的云彩受到天气的影响变成乌云,几株高大的树枝似乎离天空很近;给人一种风雨将至前期的感觉;而池塘里的鸭子在嬉戏觅食,池塘边有个牧牛人的马儿在吃着青草,马旁边的小牛犊在嗷嗷叫;整个画面就像是身临田园生活一样,让人心旷神怡。

三、突破现实主义风景画的枷锁

(一)开拓了题材的领域

在19世纪初的法国,风景画的题材基本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抒情”类的风景画,另一种是“历史”类的风景画。那时候的风景画都存在一种普遍的特点,就是“学院派”的气息,这类风景画的描绘主题要么是神话故事,再者就是为纪念有意义的历史场景的风景画。直到巴比松画派因为其他国家的风景画风格的转变因素而自省到自身的绘画特点。可是这些国家的风景画画家是回到画室根据自己的记忆,再添加自己的情感而加工完成绘画的;19世纪英国风景画注重内心的感受,而不是自然的真实描绘。以往的画派都不重视风景,而是更喜于描摹人物,自然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这时,巴比松画派发现了新的绘画方式,那就是在户外绘画,走进真实的大自然,用自己看到的客观现实来创作风景画。不再是凭空臆造画面,而是在户外依据看到的现实生活场景而描绘。巴比松画派风景画的创作缘由,是完全依赖于现实生活的真实的事物去绘画的。作者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全部融入到画中,赋予了绘画真挚的情感,让画面给人一种神秘的视觉情愫。巴比松画派在现实主义风景画中开拓了绘画的题材领域,与其他风景画与众不同。如卢梭的作品《橡树林》,这幅风景画的取景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色;还有柯罗的作品《运草》,描绘的是夏天暴雨过后的田园,画中的一切散漫着大自然的气息。还有杜普列的作品《贝里农场室内景》,这幅作品真实的刻画了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二)情感与画面的融合

巴比松画派画家的创作思想不仅是依据现实环境来描绘风景,而是在风景绘画中融入自己内心的情感。将绘画风景艺术与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让绘画反映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以及画家情感的寄托。例如米勒,他的绘画作品多是农村农民题材,表达的都是对农民的同情以及赞美,他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强烈的,让人看后,内心会产生与作者一样的共鸣;还有卢梭,他有好多风景绘画是描绘橡树的,他笔下的橡树坚忍不拔的特性来反映出大自然生命力的旺盛,他所描绘的橡树更是赋予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柯罗,他的绘画作品完全是依据于现实生活而描绘,他的绘画作品反映出自己生活的态度,那种安逸桃源般的生活意境,只有在他的绘画风景中展示出来。柯罗的作品给人舒适的安逸感,让人体会到大自然的魔力,可以将一切不快抹去,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巴比松画派的画家都在用自己的情感去展示自己绘画,让画面与内心情感融合出最美的艺术。

四、引领了印象派之潮

(一)注重画面自然外光作用

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们坚持自己的绘画理念,坚持在外绘画,依据现实而创作;他们研究大自然光与色的规律,以及找到了表现画面大气的空气透视法,为印象派指明了全新的道路。19世纪以前,风景画的光线,多都是由手电筒式的光柱;光柱总会聚到画面的主要物体上,而其他的地方显得灰暗。而巴比松派画家则运用了太阳的光束,丢弃画面的灰暗色调,让画面没有之前的灰暗色调的反射,使画面显示出被光照的感觉。原来那些单调的风景画都被颜色明亮的色彩而替代,并且研究出物体的背光面由之前的黑色转换为一些带有丰富变化的色彩,这让画面的视觉感比之前突出了许多。他们认真观察光线的变化,寻找最接近自然的真实色彩,这对后期的印象派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而印象派就是依据巴比松画派的经验稍微做了改变。例如柯罗,他的绘画作品重视光的描绘,他让自己的绘画作品有了真实的生命感。他写生的作品《南尼大桥》是一幅最能体现光线变化的范例,画面中绵延起伏的山谷朦朦胧胧,河流在浑浊中透露着蓝紫色,整幅画面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出现丰富的色调,远景与近景的色彩形成冷暖对比,拉大了空间的距离。他的《傍晚》、《黄昏》、《晨曦》、《早晨》等作品里,他利用光在时间中的变化,捕捉到不同的季节在光的变化中表现出来的细致。还有杜普列,他的作品《大橡树》中,他运用自己的作画习惯将光的变化,把暴雨用色彩画的丰富至极,在树叶的暗部加上受光的色调,让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还有杜比尼,他的作品《春天》中,把画面中光的景色变化描绘的更加生动。还有卢梭,如他的作品《橡树》,以几棵硕大的橡树为题,利用光的变化表现出绚丽的色彩变化,他把大自然中的一种内在生命力表现出来,卢梭的作品给人真实而富有蓬勃生命力的感受,他对巴比松画派的做出的一些关于光的研究也是值得肯定的

(二)解析画面对大气的影响

柯罗、卢梭、杜比尼都对大气之下的事物进行认真的研究,他们发现物体在大气的影响下会变得模模糊糊,并且色调也会因大气而改变。后来经过实验,最终找到了方法,就是空气透视法。这种表现大气的方法被后来的印象画派画家继承。如杜比尼的作品《奥伯特沃兹的水闸》,画面中的大气感十分强烈,湖面与天空都是淡蓝色,远景与近景的草坪都是绿色,画面的色彩感遥相呼应。在后来的印象派中,也有很多画家运用这种方法来描绘自然景物。卢梭他是最早去留心观察大气变化的一个风景画家,他的作品《郎德的沼泽》,他描绘得整个景色都沐浴在大气中,给人一种舒适感。还有雷诺阿,在巴比松村画画遇到了迪亚兹,迪亚兹鼓励他让他在绘画中运用多彩的颜色,多观察光与色中的自然景物。从此雷诺阿开始了新的作画风格,在绘画中运用了巴比松画派表现光的方法。巴比松与印象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印象派继承了巴比松的一些绘画特色,虽然巴比松画派并没有印象派受欢迎,但是印象派走向新的发展道路也是因为巴比松画派的原因。

五、巴比松画派的历史地位

巴比松画派在美术史论上是重要的。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坚持描摹真实的自然景象,他们作画取景都来源于大自然,他们把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能用画展示出来,真实客观的反映出大自然的美景。并且在风景绘画中融入自己内心的情感,赋予风景情感的共鸣性。这种将情感赋予画面的表现方法,让画面富有灵性。巴比松画派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对现实主义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在室外绘画的作画方法对现实主义绘画有着启示作用,对后世外出写生也是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外出写生的绘画方式是对真实客观景物更进一步的解析。并且为欧洲风景画在绘画的艺术地位作出了新的改革,为西方风景画打开了新的一扇大门。巴比松画派还引领了印象派之潮,尤其在表现光与色,以及大气的空气透视法上,对印象派有了新的指示作用,为印象派的发展有了好的借鉴作用。无论对于现实主义还是印象派,都是证明巴比松画派存在的意义。巴比松画派在法国美术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世的绘画有着巨大的影响,也更加证明了巴比松画派在绘画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美术史上巴比松画派的艺术观念对其他画派以及其他国家的绘画影响力是巨大的。巴比松画派的“走出画室,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新思想对现代绘画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对景写生”的观点可以对今后风景写生借鉴了丰富的作画经验。对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依据客观现实而作画,并且将画家的感受融进绘画中,这是对现实主义的推动作用;绘画题材的转变也是对风景画的发展有了更好的前进方向。而那些表现光与色以及大气的表现方法为印象派指明了道路,对印象派后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并且重视“自然光”的表现方法对于后世在描绘自然景物以及各种场景,有着很好的探究意义。因此,探究巴比松画派的艺术观念是对后世画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巴比松画派的对后世画派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是有目共睹的。

参考文献

[1]张祎.现实主义的风景画:19世纪法国的巴比松画派[J].艺术百家,2006,(03):190-192.

[2]刘国芳.巴比松画派的艺术探索[J].美术大观,2011(3):84-84.

[3]刘晓华.行走在风景中的灵魂——19世纪法国巴比松画派[J].美术大观,2014(4):47-47.

[4]全香春.浅析19世纪法国巴比松画派的艺术成就[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24-125.

[5]王原.写实的菁华——巴比松面派[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2.

[6]郭奕华.从争议到成就——巴比松和印象派之印象[J].上海艺术家,2013,(06):74-75.

[7]李莉.现实主义的先驱——十九世纪法国的巴比松画派[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02):55-56.

[8]迟佳.浅谈巴比松画派与米勒绘画[J].美术教育研究,2013,(01):26.

[9]王彧浓.林中飘来一曲温婉的歌——品评法国巴比松画派隐士之风[J].中国艺术,2015,(02):104-105.

[10]赵柏田.遥想巴比松[J].东方艺术,1997,(02):17-19.

[11]徐令.承前启后的巴比松画派[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01):131-132.

[12]左新民.巴比松画派的流变发展及代表人物[J]《大家》,2011(3):53-53.

[13]赵凤岐.法国风景画对画派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6(10):26-27.

[14]龚浩.现实主义先锋巴比松画派[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108-110.

[15]吴钱宽.也谈巴比松画派的艺术成就《文学教育:下》,2015(10):118-119

[16]李丹.论巴比松画派的艺术特点和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5(2):19-19

[17]李海亭.印象派绘画观念形成的文化渊源探析[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3(1):64-6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897.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13日
Next 2022年6月1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