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中旬邑库淑兰剪纸艺术

  摘要

中国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剪纸是民间比较典型的手工装饰艺术,它植根于我国丰厚的文化土壤,与我国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切切相关,真实地反映了民间老百姓的生活和心愿。陕西省旬邑县的老人库淑兰是剪纸领域的领袖人物,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她用她困苦不堪的一生,创造出举世无双的剪纸艺术。她的作品突破了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为民间剪纸注入了新生命,为我国剪纸艺术领域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

本文主要通过现有的库淑兰的大量剪纸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对库淑兰剪纸艺术的题材、造型种类、艺术特征等方面对库淑兰与众不同的剪纸艺术进行归纳总结。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对于以后我们学习分析传统民间艺术有所帮助。

  关键词:剪纸;库淑兰;剪花娘子;艺术特色

  一、陕西关中旬邑库淑兰

库淑兰,生于1920年农历10月12日,陕西咸阳旬邑县人,库淑兰从小的性格就活泼开朗,所以人们叫她“猴桃儿”,父母在她4岁的就给她定了娃娃亲,7岁跟随母亲学习剪纸和女红,9岁承受缠脚之痛,11岁前后念过几年书。

库淑兰15岁就没有再进过学堂,跟随着母亲在家给自己准备嫁妆。儿时的库淑兰本来就喜欢剪纸和绣花,经过母亲的教导,她很快学会了剪花绣叶,两年后便嫁给了丈夫孙保印。婚后的库淑兰过得并不幸福,经常受到婆婆的虐待和丈夫的毒打,陪伴了她一生的只有贫穷和丈夫的拳打脚踢。库淑兰一共为丈夫生下了十三个孩子,她们那个年代贫穷、医药缺乏,前后十个孩子都病死了,最后养大成人的只有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生活的困苦、婚姻的不幸、孩子的去世等这些坎坷的经历日复一日地摧残着库淑兰的身心,也正是这悲惨的命运引导库淑兰寻找感情宣泄的方式,从而剪纸成为了她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精神寄托。

“在1985年初春的一个晚上,库淑兰跌进了家门口一个三米多深的土崖,等到家人发现她时,她已经昏迷不醒,这一昏迷就是四十多天,而就在老伴和儿女都开始为她准备后事时,她奇迹般醒过来了,她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剪纸,还自称是“剪花娘子”,之后便进入了剪纸创作的高峰期。”[1]作品不再被以前那些固定的形式所束缚,构图上更加丰富饱满,她大胆地创造了彩色拼贴的方法,色彩上更加绚丽统一,“剪花娘子”这一造型跃然纸上,这一时期的作品也代表了库淑兰一生剪纸艺术的最高水平。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旬邑县文化馆民间剪纸普查中发现了库淑兰的剪纸才能,并多次引荐她去县城剪纸班创作。后来西安美院杨雪芹教授对库淑兰剪纸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向社会。

“1992年,库淑兰带着她的作品在第二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民间美术大展中获得特别奖;1994年荣获“中国民间美术一绝”金奖;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的称号;1997年X《汉声》杂志社也专门为库淑兰出版了个人剪纸专集;”[2]2007年郭庆丰在《环球人物——剪花娘子库淑兰》中称库淑兰为“能与毕加索、马蒂斯相媲美的人”。

  二、库淑兰剪纸的题材选取

  (一)乡土生活的写照

库淑兰的剪纸大部分都是反映关中农村生活和向往儿时欢乐。尤其是库淑兰这样困苦一生的老人,童年时期自由自在的生活成为了库淑兰一辈子里最幸福的回忆,婚后生活的各种困苦磨难令她对生活更加觉得失望无奈,而正是这样戏剧性的大转变,让库淑兰对于童年的美好回忆更加珍惜留恋。这种回忆使得她在剪纸艺术作品上表现出来的是生动富有情趣的乡村景色。

作品《杀牛》(见图2.1)就是库淑兰1981年通过表现农村屠夫杀牛的场景而创作。这幅《杀牛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个高大并排而站的汉子,图中的主体是一头即将被宰杀的牛,牛在农村象征着淳朴、勤恳,即使牛伤残了或者是老了病了,牛的主人也不会狠下心将它杀死或者是吃掉。那个年代在农村杀牛的人,会被人们称之为“杀牛贼”,这幅图剪出的这三个汉子就是库淑兰心里的“杀牛贼”的形象,三个人均身着灰暗的服饰,头发都是倒立着的、横眉竖眼的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库淑兰的这幅作品与以往的作品略微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大量的采用具有装饰性的小圆点,所以多了些许“寂静凄凉”的感觉。画面上简单的一个电灯泡表达出这三个人是在夜里偷偷的杀牛,灯泡下还画了一个蝙蝠,蝙蝠是夜行之物,更加表达出夜晚的昏暗之感。那头即将被屠杀的牛在画面中的高度还不足汉子的一四分之一,整个牛的所占面积和上面的蝙蝠差不多大,牛回头看着它前面的三个手里拿着刀的男人,那困倦无力的眼神好像在求助,面对屠刀有气无力。恰恰这般的表现形式,将这头即将被宰的壮牛更加显得可怜无助。这幅作品在颜色上多数运用黑色、蓝色、玫红色,用黄色点缀,表现出黑夜的静谧感,以达到压抑、沉重的效果,出神入化的表达出库淑兰在创作时候的心境感情。

  (二)田园风光的赞美

库淑兰对于大自然花草树木的喜爱,和她这一生与四季景色带给她的亲身感受是密切相关的,春华秋实,花开花落,她有着不同于常人的领悟与感受。在她的剪纸作品中反映出的便是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忆。

库淑兰1990年创作的剪纸作品《十二月花》(见图2.2)由十二幅小品组成,它们分别代表了一年十二个月里不同的田园风光,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峥嵘的和谐景象以及四季交替的田园风光。

库淑兰一边剪纸一边唱着歌谣道:“正月里冻冰立春消,二月里鱼子水上漂,三月里桃花红似火,四月里杨柳罩青垄,五月里仙桃你先吃,六月里梅子满树黄,七月里葡萄打起架,八月里西瓜弯月牙,九月里荞麦成起笼,十月里雪花到关陇,十一月柿子满街红,腊月里年货摆出成,挣下钱银是买卖,挣不下钱银你回来。”[3]有时还会不自由主地手舞足蹈起来,她一边唱着,一边用剪刀在纸上创作着她心中的美好世界。整幅作品逐一地照着歌谣的内容在表现。在作品的图案造型上,库淑兰多数使用了梅花纹、蝶蜂纹等这些民间传统的剪纸样式,使她的剪纸丰富热闹,绚丽多彩,给人们展现的是运用剪刀和纸将声音、人物、动作、线条和色彩以及图案都被整合成一系列生命跃动的秩序,她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表达着内心对于美的感受。

  (三)爱情史话的传递

在库淑兰所生长的地方,爱情是男女青年可望而不可及的梦,特别是对于女孩来说,那个年代的女孩儿时就被“裹足”,婚姻上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靠媒人说媒牵起自己命运的红线,祈祷着所嫁之人可以给予自己一切。不幸的是,库淑兰成为了那个年代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婚后的库淑兰,并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婚姻带给她的是无尽的苦难,在剪纸创作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她更多的是采用女孩的视角,画面内容情真意切,风格独出心裁。

创作于1990年的以爱情为主题的典型作品《江娃拉马梅香骑》(见图2.3)剪纸表现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年男女的婚姻生活,画面中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子便是小媳妇“梅香”,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辫子,被剪成了手持鲜花手舞足蹈的兴奋样子,小丈夫“江娃”穿着黑色的上衣,士林蓝的裤子,头上戴着熨斗帽,左手拉着大红马走在前面,夫妻俩衣服上绘制着色彩缤纷的花纹,上方剪满了桃红色的梅花,还有两只喜鹊在花间相互对唱,表现出的正是“喜上眉梢”的好兆头。

  (四)世俗风情的戏谑

库淑兰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及向往不仅表现在作品中民俗风情的表达,更表现在期望社会现实陋习能够改变。

《禁烟歌》(见图2.4)是世俗风情这一题材的典型作品之一,创作于1990年,画面中夸张的将抽鸦片的男子剪成黑脸,黑脸在库淑兰的家乡一般被人称为“黑鬼”通常指的是毒瘾成性的败家子,遭人人唾弃,并戏剧性的将眉毛与眼睛都剪成了白色,与之前所作作品中的正常男子人物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爱剪花的库淑兰在这幅作品里并没有大力表现罂粟花盛开时的美,而是剪成了收花之后的烟葫芦的样子,在这里表现出一种警醒,可以看出库淑兰在创作时的良苦用心。

  (五)宗教神化的虔诚

1.神秘的宗教情感

最能表现库淑兰宗教信仰的作品是她在1986年创作的《灶爷灶婆穿哩青》(见图2.5),民间老百姓把灶神供奉为一家之主,家中大事小事都由他来打理,并且观察着人们的善恶。

库淑兰剪刀下表现的灶爷和灶婆盘膝而坐,头顶五彩凤冠,身穿黑色棉衣,库淑兰还用排比贴的手法给灶爷灶婆剪出霞披,用白色的梅花点缀袖口处,圆脸细眉配上大而明亮的双眼,加上粉色的腮红,使得灶爷灶婆庄重威严却又不失和蔼可亲。整个画面色彩丰富和谐。库淑兰对于大自然花草树木的喜爱,和她这一生与四季景色带给她的亲身感受是密切相关的,春华秋实,花开花落,她有着不同于常人的领悟与感受。在她的剪纸作品中反映出的便是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忆。

2.精神层面的神化

库淑兰的剪纸艺术创作在1985年之后就进入了成熟期创作。库淑兰早期的剪纸创作简洁明了,颜色鲜艳而又庄重,主题表现的是农村生活场景。在1985年经历了一场变故后,她的作品便出现了“剪花娘子”这一神秘形象。

《剪花娘子》(见图2.6)作品中的剪花娘子是库淑兰所创造的一位人神合一的精神偶像,画面中的女子雍容华贵,仪态万千。这一形象排解了她一生经历的苦难,浓缩了她一生的信仰与追求,实现了自己艺术上的突破。正如她在歌谣中唱道的“人家剪的琴棋书画、八宝如意,我剪花娘子铰的是红纸绿圈圈。”[4]她剪刀下人物线条柔顺圆润唯美,色彩鲜艳亮丽。

  三、库淑兰剪纸的艺术造型

  (一)人物造型

通过库淑兰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不难发现不论是画面构图还是在题材上的选取,她都会在画面中剪些人物,由此可见人物造型在库淑兰的剪纸创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她的作品中因为人物身份的不同,所以人物造型也各不相同,并且在人物姿态、形象、装饰、服装上也会呈现出库淑兰所独一无二的造型。

1.女性人物造型(见图3.1)

库淑兰剪纸作品里的女性形象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审美特征,人物在坐姿上主要有站姿、坐姿、正面、侧面等,有着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小嘴和弯弯的柳叶眉,脸上还有粉嫩的腮红,耳朵在美丽的发饰里藏着。即便人像是侧脸,她的眼睛和嘴巴也是正面的,完整地表达了人物的自身构造。服装上基本都是传统保守的长衫长裤,库淑兰别出心裁地给肩上剪贴上霞披类的装饰,还用锯齿,花瓣样式的线条点缀上衣的下摆处,用花枝纹样装饰服装,所以,库淑兰剪纸的人物形象极具创造性、独特性和装饰性,却又不失传统性。

2.男性人物造型(见图3.2)

在库淑兰的剪纸人物造型中,男人的比女人的形象更加具有明显的特征,除了头饰、五官等比较典型的男性特征之外,在衣着上也有巨大的差异,男性服饰上大多数穿着的是一身长跑,衣服上的花纹颜色明亮丰富,多以黄色、绿色点缀,但是底色通常选择蓝色或黑色等暗淡的颜色。

3.神像人物造型(见图3.3)

在库淑兰早期的剪纸作品中,神像人物造型比较常见,和多样的女性人物姿态相比较来说,神像人物的造型就比较单一了,姿态基本上都是端坐着的,服饰上以高贵、华美、庄重为主要格调,给人一种威严感。

4.剪花娘子造型(见图3.4)

剪花娘子是库淑兰剪纸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她以自己为原型进行创作的艺术形象,将她看作是完美的化身。剪花娘子的坐姿与神像人物的坐姿颇有相似之处,主要有站姿、盘腿坐姿。“人物头戴凤冠,身披霞衣,色彩艳丽、华美缤纷,极具圣洁、崇高之感。”[5]

  (二)动物造型

在库淑兰剪纸作品中,动物的造型有日常生活中的猫狗、鸡、牛、猪和马等,还有狮子、老虎再到“五毒”,她剪的全是生活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以及在她心里具有一定特殊意义的。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五毒”(见图3.5)指的便是:蛤蟆、蝎子、壁虎、蜈蚣还有蛇,剪纸《五毒》画面中心绘制了一个较大的蛤蟆,蛇、蝎子、蜘蛛和壁虎都围绕在其周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给人的感觉少了几分恐惧,多了几分美丽、可爱与友好。”[6]作品寓意着以毒攻毒、驱邪纳福之意。

  (三)植物造型

库淑兰的生活与植物是紧密相连着的,不管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还是作为装饰物出现在画面的边边角角用来衬托,植物造型(见图3.6)几乎出现在她的每幅剪纸作品中,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因素。创作时库淑兰将自己平日里的观察与心中的想象相结合,创造出千奇百怪有趣的植物造型,例如:梨花、梅花、桃花、荷花、菊花、牡丹花、石榴花、水海棠花等。

  四、库淑兰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技法和选材

在技法上,民间传统剪纸主要是一味的模仿毫无创新,而库淑兰恰恰打破了这单纯的模仿,她创造性地发明出“彩贴剪纸”。“民间传统剪纸主要以红色的纸主进行单色镂空,在色彩上基本上不超过两种,而库淑兰却别具一格的用十几种不同颜色的彩纸拼贴,在传统的剪纸上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剪出了独一无二的剪纸作品。”[7]

库淑兰剪纸创作技法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作品《剪花娘子》中,有剪、贴、衬、拼接这四种剪纸技法,

剪又分为三种,其一单剪是对于动物、植物藤茎等不对称图形的一次性造型,其二对叠剪是将人物的正脸、蝴蝶、灯笼、梅花等这些对称的图案对叠然后再剪,其三复叠剪是指剪出一些像狗牙纹、钱串子纹之类连贯统一图案。

贴分三种,第一套色贴,就是把不同的图案一层一层的粘贴在一起;第二排比贴,是将不同的元素有规律的组合粘贴成一排或是一列;第三点缀贴,是在大的图案上贴上一些小图案的装饰物。

衬主要是针对有镂空处理的地方,一层一层的粘贴,使下层的颜色出现在上层有镂空的地方,这样一来,作品便具有层次感。拼接就是把多个作品组合成一个新的作品。

在选材上,“从“剪花娘子”作品的原材料来看,她选用的是一种“蜡光纸”,这种纸是上海特有的有光纸,普通剪纸的彩纸只有常见的黑白红蓝绿等几种颜色,而这种纸的颜色种类丰富多达十几种。”[8]

库淑兰的剪贴作品并没有用胶水粘合,而是选用面粉兑水熬成的浆糊,所以这对纸的硬度要求也比较高,这样在拼贴的时候才不会掉色或是褶皱。

  (二)色彩和元素

库淑兰虽是农村妇女,可她对色彩的驾驭有着天才般的能力,她在剪纸作品中,色彩对比十分强烈,从五行色到对比色再到临近色,尤其是在白色的背景中进行色彩的变幻,使得她的作品颜色鲜艳丰富、饱满和谐、色彩既有对比又不失和谐。

首先,库淑兰剪纸的色彩搭配主要以五行色为主体,即青、赤、黄、白、黑。青色是生活与生命的象征,红色在中国民间中是喜庆的象征。黄色在五色中最为醒目,白色代表着纯洁,库淑兰常用在人脸上。而黑色代表朴素,是五色中最沉重的颜色,一般用来打底。

其次就是对比色的运用,对比色就是互补色,库淑兰经常运用红绿、黄紫、蓝绿或是蓝桔等对比强烈的颜色,库淑兰常说“红花好,还要绿叶扶簇哩好”,[9]她对于红绿色的搭配主要用在女性人物上衣和下裤和衣服上的花纹样式以及白牡丹和石榴花的叶子和花朵之间的色彩关系。在蓝绿色的搭配最典型的剪纸《五毒》中,“她不以红色为主,而是用绿色陪衬蓝色,象征生殖繁衍的青蛙用绿色,属性阳物的蝎子用蓝色。”[10]一方面说明男女相合,另一方面反映了原始生殖繁衍的观念,表现出库淑兰的色彩审美是与她那个年代的民俗民风息息相关,正是这些极端的颜色反差的巧妙运用,才使得她的作品如彩色琉璃般鲜明亮丽。

最后是同类色的运用,同类色就是渐变色,同类色也是库淑兰创新的一种色彩搭配技法,例如其作品《剪花娘子》中的披肩采用的就是渐变色,使用了暖色调中的红色,她通过深红色至朱红色、大红色至粉红色最后到白色这样一个同类色由深到浅的变换,营造了色彩的层次感和立体空间感。

另外,“库淑兰的剪纸作品并没有一种明确的色彩主基调,也没有任何的色彩倾向,所有色彩的对比调和是以强调变化而组合的和谐色彩。”[11]绚丽奔放的各种颜色在类似的明度和类似的纯度中和谐地展现着;库淑兰通常在白色的背景上进行剪贴,或是用黑色作底色,用来减弱主体物的纯度,使色彩的纯度达到了极致,画面绚丽多彩又十分和谐。

库淑兰剪纸中那些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小圆点的设计以及一朵朵娇艳盛开各具形态的花朵,不仅丰富了画面图案中点、线、面的相互呼应,更是为作品增加了一层神秘性与厚重感。她作品中的这些各具形态的小圆点都是她亲手剪出贴上的。库淑兰在色彩的运用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库淑兰剪纸艺术。

  (三)剪纸外的歌谣

“库淑兰在创作剪纸作品时总是会哼唱着当地民间的歌谣,她总是一边唱着,一边剪着,先有唱后有剪,剪从唱开始。”[12]她剪纸创作的灵感也是由歌谣衍生,库淑兰的剪纸都是由民间歌谣的形式来表达她所创作品的含义,她的每一幅作品都能找到与作品匹配的民谣,库淑兰的歌谣成就了她的作品,也用她的歌谣创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剪纸天地。

可以说歌谣是对库淑兰剪纸作品的一种诠释,也是她这悲惨一生的写照,她将自己一生的记忆都保留在歌谣之中,随后又寄托于剪纸中上。剪纸《空空树》是她对儿时美好生活的记忆,《江娃拉马梅香骑》是她对幸福美满婚姻的期盼,而最典型的便是她后期的代表作《剪花娘子》,这剪花娘子是库淑兰经历奇特遭遇之后创造出的一个虚拟的艺术人物形象,这些歌谣、剪纸陆续为我们勾勒出库淑兰饱经沧桑的一生。

  结论

综上所述,库淑兰剪纸的题材主要表现的是民间生活与故事,在这黄土高坡上,将自己贫苦一生的经历和超凡的想象力,形成了她独一无二的剪纸艺术。库淑兰的剪纸作品的人物、动植物造型独特简练,并且具有质朴的乡村气息,构图饱满、和谐,在色彩上不仅运用了传统的单色、彩色、还大量地运用了对比色、临近色,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库淑兰发明了彩色拼贴剪纸,使剪纸作品颜色绚丽缤纷,为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作品所创造出来的是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美好的精神世界,所体现出来的对于生命的热爱、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值得我们永远崇敬的。

参考文献

[1]魏娜.魂牵梦系剪花娘子—浅析库淑兰剪纸的艺术特点[J].美与时代,2012-09

[2]董溪梦.库淑兰新剪纸图形视觉语言特征的探析与启示[D].中国美术学院,2014-05

[3]杨生博.李健.库淑兰剪纸研究[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4]张洁.田龙过.库淑兰剪纸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转译[J].名作欣赏,2015年06期

[5]吕芳艳.浅议库淑兰剪纸中的生命力[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6]薛春阳.浅析库淑兰剪纸的艺术特色[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

[7]杨婷婷.库淑兰剪纸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J].中国包装工业,2013年08期

[8]李喆.浅析库淑兰的剪花娘子作品[J].品牌,2014年09期

[9]马丽.浅析库淑兰剪纸艺术的装饰性特色.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韩靖.“剪花娘子”——库淑兰.上海工艺美术[J],2005年06期

[11]魏娜.魂牵梦系剪花娘子—浅析库淑兰剪纸的艺术特点[J].美与时代,2012-09

[12]张磊.浅议歌谣在库淑兰剪纸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5年09期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509.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5月29日
Next 2022年6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