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摘要

徽州木雕代表了徽州的艺术文化特色,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徽州木雕见证了徽州的发展与创新,刻画出了徽州的辉煌历史,描绘了徽州人的思想与内涵,每一幅雕刻作品都给人以过目不忘的感受。徽州木雕的风格特色在于结合了时代感与创性感,徽州木雕更注重于雕刻的手法和技法,刀法细腻、游刃有余既有美感也有实用感,小小的一件雕刻作品其中的手法多种多样魅力无穷。徽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为徽州木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大大促进了木雕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徽州木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知道,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想继承木雕技法了,所以应该多多宣传木雕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让人喜爱木雕去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他。木雕的艺术感染力无穷无尽,内容丰富无穷,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木雕的技艺手法越发高超,人们的审美价值也逐渐提高。木雕的题材十分民间化,木雕与绘画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关键词:地域特色;徽州文化;木雕艺术;新安画派;黄宾虹;艺术特色

  前言

古徽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艺术文化大师。比如南宋的理学大师朱熹以及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他们都深受徽文化的影响,是在徽文化中培育出来的有内涵的文化巨人。徽墨和歙砚的产生地就在徽州,中国戏剧“京剧”的诞生地也在徽州,因此吸引了很多海内外游客来到徽州,欣赏徽州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除此之外,徽州木雕是徽州地区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徽州地区的一大特色,是徽商经济崛起的见证者。它不断地汲取了徽州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因而从种类繁多的木雕形式中脱颖而出,自成一派,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徽州木雕集实用、美观、艺术、装饰于一身,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具有很强的绘画性和装饰性。安徽的西递和宏村,因为他们独具一格的住宅和住宅上的木雕装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简述徽州木雕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现状

  (一)徽州木雕产生的背景

徽州(今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处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的交界处。徽州木雕的发展历史久远,是古老的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与同样作为徽派文化代表的石雕·砖雕并称“徽州三雕”。徽州木雕最早成型与宋代,在明代得以迅猛发展,到了清朝,发展到鼎盛时期。徽州木雕的迅猛发展,与徽商的崛起关系紧密,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民国,徽商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依照传统儒家思想衣锦还乡,在故乡购置田地、建造宅院,并在内部装修上大花心思,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木雕装饰风格,徽派木雕由此诞生。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崭露头角,使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贸易的兴盛直接带动了地域文化之间的交织、融合。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气息中,徽州木雕不断汲取儒家文化的传统思想和理念,在此基础上徽州木雕成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艺术流派。由于徽州地区地理位置比较独特,山区众多盛产木材,这就促使了当地人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这些木质材料发挥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所以徽州地区的房屋建筑都是砖木结构的,也让一些雕刻大师们在自己的房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雕刻出很多的艺术品。徽派木雕也由此得到长足的发展,遍及城乡。民宅的屏风、雕栏,日常使用的桌、床等均可一睹木雕风采。

  (二)徽州木雕发展的现状

徽州木雕是一项珍贵的民间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他出自徽州民间艺人之手,所以每件雕刻出来的木雕作品都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现当地人们生活的情景以及各个阶层所代表的不同的思想内容。在徽派盆景和根基基础上,根据吉祥动物的题材和礼品木雕创作由早期的简单朴素到现在反反复复的变化和发展,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实现了装饰和收藏的完美结合。木雕对徽州人来说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作为一种艺术品独立存在的。徽州的大多数木雕艺术品都是当地人亲手雕刻和制作把自己别具一格的想法都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所以徽州的每一件艺术品都代表着古徽州不同的特色和内涵。徽州木雕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民间艺术史上也有着自身的地位,从木雕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徽州人淳朴善良的品质和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其文化内涵的深厚。

徽州木雕现在也已经走出国门被很多外国人所熟知和了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徽州木雕的技艺却面临无人传承的境地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想传承这个手艺,但是徽州木雕见证了徽州历史、文化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这些徽州木雕的技艺与精神内涵更好的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去欣赏和了解它的价值以及独特的内涵和历史文化底蕴。

  二、徽州木雕的工艺特色及地域特色

  (一)徽州木雕的工艺特点

1、徽州木雕的材质特点

古代有一句谚语这样形容徽州:“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这一段话充分说明了徽州一带地理位置优越,到处都是山,田地比较少,正因为有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徽州地区的房屋建造。这一带的房屋都是木头建筑的所以聪明的当地人就在自己的房屋上花费了大量精力把自己想表现出的想法内容,运用雕刻的形式刻在房屋的各个地方。木雕对材质的使用都是有要求的,需要不易变形、细密、质地坚硬的树种,例如:金丝楠木、紫檀木、百年柏木、香樟木、沉香木等不易损坏的木质材料。但是徽州木雕却与众不同,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拘小节”徽州木雕对材质并没什么过多的要求,这也是徽州木雕的一个很大的特点。之所以徽州木雕不注重材质,那是因为徽州木雕有自己的一套雕刻手法。徽州木雕的材料不分高低贵贱,任何木料材质都能被徽州人刻画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艺术作品。在人物造型上都是比较大胆和夸张并且十分独特,但是对于每个雕刻出来的作品都能代表不同的寓意和内容。

2、徽州木雕的色彩和工具特点

在徽州一些民间大师非常善于运用原材料本身的颜色和纹理,大多不会刷漆或改变原材料的颜色,为的是突出作品自然天成的效果。一些木雕作品也会刷底色但刷的底色也是简单的红色、黑色和金色,颜色之所以很纯粹,是因为要体现出木雕中的大气和内涵。比如这幅雕刻作品(图2-1-2)整个作品中没有出现任何人为的颜色,都是木料材质原有的底色,显得大气、自然、朴素,将徽州人的那种朴素、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人文内涵表现的很到位。

但是他们对于雕刻的工具是十分讲究的,因为一把好的刻刀能雕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俗话说:“人巧莫如家什妙”·“三分手艺七分家什”。看一个人的手艺如何,只须观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晓。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对于刀法的运用十分讲究,追求精益求精必须将各种刀法以及手法都结合运用。

3、徽州木雕的造型特点

徽州木雕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不论是人物造型还是场景构图都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徽州木雕是以人物为表现主体,里面的人物造型在合理的基础上适当的变形夸张,它不同于西方的雕刻作品,塑造的比较精确、比例科学精准。在构图方面也与中国画异曲同工,疏密得当,采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如图(2-1-3)里面的人物造型与马的造型和国画里的如出一辙,(图2-1-3)动态生动形象,两个人物不同的表情表现的入木三分,胡须飘逸,将两个武将在马上打斗的场景表现的恰到好处,动作夸张而又不显浮夸之意。两匹马儿嘶鸣奔腾,将战场上的恢弘和气势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徽州木雕的内容与题材

徽州木雕一开始是徽州民间艺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审美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工艺美术,他的题材和内容比较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仕女、历史人物等,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儒商经济的崛起,木雕所体现的主题内容在保留当地特色的同时又加入了传统儒家思想的理念与内涵。雕刻内容主要是以人物为主,辅以山水、动物、花草树木等素材,更多的表现儒家的传统文化和观念。如(图2-2)这些木雕作品都寄托了雕刻者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用作品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右图木雕作品叙事性强,内容丰富多彩,情感表达充分,从这木雕作品中也能发现徽州人平时的生活,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一些事物所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会为他们雕刻带来借鉴作用,提供创作源泉,所以徽州木雕的题材和内容都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徽州的民间艺术大师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自己平时所生活的内容把自己见到的奇闻乐事刻画出来,因此作品都极具真实性和创造性。

木雕的题材十分广泛:大到民屋、祠堂、寺庙一些建筑装饰,小到日常生活用具以及文房四宝雕刻范围极其广泛。以人物为主的题材有名人轶事、文学故事、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及社会生活等。以禽鸟走兽类的吉祥动物有鸳鸯、鱼、龙凤、十二生肖、喜鹊等等以这些为主展现。以山水风景为主的就是徽州当地的山水,例如黄山为素材。

  (三)徽州木雕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皖南地区大多依山附水,地域的自然美景为徽州雕刻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自然素材,雕刻手法也越来越追求精细和品质的刻画。徽州人对木雕都有一种情感上的寄托,因此会用自己的双手刻画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对生活的渴望与期盼,每一个木雕作品都能代表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目标以及追求。从我看到的一些徽州木雕中我发现他们雕刻的每一个作品都能代表一个主题,木雕上雕刻的各式各样的花纹也有着很多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内涵。比如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一些象征吉祥如意的主题,还有一些木雕是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增添喜气。比如这幅雕刻作品(图2-3),画面中雕刻了一只麒麟,脚踩厚土,昂首阔步,让人感觉气势不俗;麒麟后面的古树上面站着一只神鸟,似为朱雀。麒麟是中国神话故事里的神兽,象征吉祥、太平。例如“麒麟送子”就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整个作品以麒麟为画面的中心点,配合以神鸟,上面点缀着几朵祥云,让人感觉大气、富贵。不止这一幅作品,几乎所有的徽州木雕都体现了“忠孝仁义”的传统儒家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徽州木雕作品中的创作方法

  (一)徽州木雕作品中的创作手法

徽州木雕的创作技法可分为:圆雕·镂(透)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李友生先生曾在自己的书中这样说道:“所谓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徽派木雕在明末时期已初具规模,风格淳朴粗犷、手法以平面的淡浮雕为主。在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不断发展,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的夸耀意识更为浓厚,对于建筑的精美要求是对木雕艺术的愈发精细,主流技法也从浮于表面的雕刻向多层透雕逐渐转变。徽派木雕在技法风格上不断丰富,有大刀阔斧的的豪迈,也有匠心独具的精巧。有学者将徽派木雕的艺术风格归纳为:羡慕的汉风唐韵、完整的构思设计、大胆的构图布局、巧妙的光影造型、优美的装饰效果,多元的雕刻工艺,不拘一格的材质。

仅从创作手法上便可看出,徽派木雕在漫长历史文化中的沉淀积累,从最初的平面展现到形式多样化、题材多元化、技法独特化。

  (二)实用·美观·装饰性强的创作样式

观赏性木雕和实用性木雕都是装饰木雕。从徽州的各个地方都可以看见木雕的影子,房屋装饰、家具装饰等无处不在,木雕刻在房屋上不仅实用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徽州木雕兼具两个特性。

每家每户都运用以木雕的形式在自己的房屋、门、柱子、屋顶、窗户等都雕刻出精美的图案构造出一幅幅大气磅礴的绘画作品,实用又美观。。从徽州房屋的建造上来看,所有木雕的装饰都与各个建筑部件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不仅造型优美又丰富了整体的形象他的布局严谨,细节生动。徽州名居基本可以代表整个徽州木雕装饰的一大特色。

  四、当代中国画对徽州木雕艺术的借鉴作用

  (一)新安画派与徽州木雕的关联

绘画艺术中徽州文化艺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而徽州画派最具代表的就是“新安画派”,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之际,生活在徽州区域的画家群和当时旅居外地的徽州籍画家他们的创作题材就是以黄山和徽州山水为创作构思,借景抒情,善用笔墨,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他们将黄山作为蓝本,将中国山水画中无尽的乐趣·高尚的品格·别具一格的想法生动形象的表现在自己的笔下,开创了“秀逸清雅”的画风,在十七世纪的画坛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大放光彩。这群画家把改朝换代的痛苦以笔墨的形式来表现在自己的画中,他们也经常在一起探讨笔墨技法切磋画技,渐渐的大家在一起找到了很多共性。他们师法黄公望“元四家”等一些绘画大师,主张从大自然中吸取天然营养,显现出黄山独特的地域美景和魅力。他们大多数的作品都能体现出当地独特的美感和艺术风格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感染力让人享受其中,作品中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从作品中也能发现徽州的地域特色。他们不仅给中国山水画带来影响还直接影响了徽州木雕,对徽州木雕带来很多创作灵感与题材,因此刻画出了很多优秀有意义的木雕作品供人赏析。

第一.徽州木雕的很多雕刻素材都是根据“新安画派”的一些素材来进行创作和雕刻,首他们先要绘制小稿在再此基础上进行雕刻与制作。第二,雕刻的线条十分强劲有力,因为他们吸收了一些绘画大师的绘画技法与表现手法,所以木雕的技法之流畅也与新安画派绘画的技法与表现手法如出一辙,木雕的格调也与“新安画派”的格调相一致体现了对艺术的追求与讲究。第三,木雕学习了绘画的技巧和方法,雕刻的构图与整体布局也是借鉴的大自然独特的美景徽派艺术家都崇尚自然之美,所以很多徽州地区的风景画面都直接成为雕刻师手下的艺术作品,因此雕刻的绘画性和真实性很强。第四,一些画家也从事对木雕的刻画和创作不仅是绘画大师也是雕刻大师,把自己很多优秀作品的题材和技巧放入自己的木雕中,无疑也对木雕的艺术水平大大提升了,徽州木雕与徽州绘画大体不分家,所以木雕不仅仅是民间手工艺品也是一种绘画作品供人们欣赏和赞美。

  (二)黄宾虹与徽州木雕的因缘

黄宾虹,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人,是近现代极具代表性的国画大师级人物。黄宾虹认为徽州雕刻“多奇杰异能之士”,并且“一技一能,具有偏长者莫不争为第一流人”。黄宾虹也是“新安画派”的引领者,他不拘一格的画风,给从清中后期一直处于的低迷状态的“新安画派”带来了发展的新局面。他搜集了一系列关于“新安画派”的书籍与文献,例如《黄山画家源流考》一书,无论是在绘画艺术上,还是学术研究上都丰富发展了“黄山画派”。对“新安画派”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对“新安画派”的各个代表人物的画作都进行了有力的分析和大量的研究。黄宾虹认为新安画的核心内容是师法自然作画,就是将自己所见所观所感表现出来。他潜心研究名家真迹,写出了《画法宗旨》一书,悟出了“点染技法”。因此黄宾虹后期的创作风格逐渐由早期的秀丽变成苍劲有力,并多了很多的乐趣,正是因为他研究了大量前人的画作。因此黄宾虹的作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大气磅礴的也有玲珑剔透的等。他的绘画语言的不断创新也是将“新安画派”的技法不断发扬光大,也奠定了“新安画派”在中国画界的地位,而他也成为“新安画坛”的一代宗师。黄宾虹对“新安画派”的贡献也为后来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结语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儒学思想为徽州带来了众所周知的徽文化,所以徽州木雕更多的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要表现内容。而徽商经济的崛起促进了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促进了徽州木雕的壮大。徽州木雕不像其他木雕类型需用珍贵的木材,对用材并无特殊要求,这更能体现出徽州人的聪明才干,对朴素无华的生活的追求,徽州木雕更注重雕刻本身和雕刻工艺的精美细腻,追求的是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品位。我们看到的徽州木雕几乎都是对“忠孝仁义”的传统儒家文化的体现,徽商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徽商是徽州木雕发展的经济基础,所以儒家文化才会与徽州木雕相融合,让徽州木雕艺术成为儒学精神的民间范本。

徽州木雕作为一种兼具装饰与实用的艺术表现形式,得以使它流传至今,并不断得到发展。时至今日徽州木雕已经不单单是徽商荣归故里的象征,也不是单纯的美术作品,它已经成为徽州一种有力的文化内涵表现形式,成了徽州艺术的明信片,我们今日也是通过徽州木雕来了解昔日徽商的辉煌,徽文化的灿烂,以及徽州人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因此传承徽州木雕这项艺术形式,也是对徽州人文精神和深厚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木雕制作技法》,李友生,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1-1

【2】.《中国传统木雕艺术鉴赏》,李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徽州木雕艺术的人文化审美》,孙莉群,安徽文学,2006,

【4】.《徽州文化的积淀》,王川进,沧州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6

【5】.《浅论儒家思想对徽州建筑与雕刻艺术的影响》,王原石,时代文学月刊,2010

【6】.《建筑装饰—徽州木雕艺术探索》,许燕敏,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2

【7】.《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潘鲁生,唐家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8】.《徽州木雕艺术中的文化内涵》,安晓燕,美术大观,2009

【9】.《中国徽州木雕》李飞,钱明,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10】.《中国民间木雕技法》,王笃芳,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558.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10日
Next 2022年6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