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户县农民画的审美情趣及所带来的艺术影响。户县农民画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夸张而大胆展现方式表达出了农民画家们由生活中体会到的独特体验,透露出他们对农作生活的热爱之情。作为解放后文化艺术走向民间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我国艺术繁华和艺术大众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民画;陕西户县;审美情趣;艺术影响
引言
一、户县农民画的艺术特征
(一)题材和构图特点
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户县农民画在改革开放之前大都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有的是反映又红又专的革命精神,有的是表现人民公社中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后,户县农民画在选题上更是出现了多元化的选择,其中主要用的是农村当地的生活现状,有的描绘农民在农田劳作的场景,有的则是描绘农村婚嫁,以及农村纯净的大自然风景。新时期的农民画,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丰收理想,民风民俗、农村新貌都成为了作者所创作的题材。农民画家在画中寄予自己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期盼,像丰收为主题的丁济堂的《丰年》,李林海的《晚霞》等作品都是用农民丰收的场景和当地农民生活的场景来表现当地农民的快乐和当地农民的生活情趣。
户县农民画在构图的时候始终遵从追求的是构图饱满,不留空白,农民画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把画面想象成土地,农民是不会浪费每一寸土地的,正是因为他们珍惜每一寸土地,在一副农民画的创作中农民画家在心中先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场景,然后用多元化的技法表现出来,他们喜欢将画面画的非常饱满,从追求这种构图方式上也能看出户县农民渴望圆满的美好寓意。
(二)造型特点
在造型上农民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放弃原有的客观描绘,用夸张和抽象的形态概括,在六七十年代,大多数农民画家没受过严谨的训练,所以作品并不对造型的精确有所追求,画面中画出的人很多都是人的头部较为大,身体又贴别的小,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时代下非常常见,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在某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当时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而影响。到了新时期,农民画形式多元化,大多数农民画家依旧遵从前辈浮夸的造型方式,在创作上比如王秀云和张乃卫等农民画家的作品,画面中的农作物都比较夸张,人物和农作物相比之下仿佛是大象和蚂蚁的样子,但是这种夸张的造型手法和内容表现还是反映出农民画家对于这一年农作物的丰收期待和渴望的心情状态,同时也能从中表现出农民画的充实美。依据着长期处于民族,民间艺术活动中所培养城的审美理念,大胆并无所顾忌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他们以写意的手法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并不追求形似而只是神似,就在这种相似和不相似之间,形成了一种独有的装饰美和形式美,既刻画了生活中的具体物象,也充分反映了作者心中的美丽世界与美好生活,表现了他们的观念和愿望。
(三)色彩特点
户县农民画有一个简单的口诀,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在色彩应用上,户县农民画的物象虽然都是和客观物象不相符的,但是用色确是按照客观物象的色彩作为基础,再加以修饰抽象,可以说农民画作者完全抛开了客观物象的色彩规律,他们用自己的感悟和感觉进行描绘,大胆明快,随意赋色,用他们的激情和热情把抽象的色彩转换成视觉语言,表达出他们的酸甜苦辣,凭着天性,将生活中美好的瞬间凝聚笔端。比如户县农民画的画诀,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白要白的干净,绿要绿得娇,红要红的鲜,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这使得户县农民画在色彩搭配上和谐醒目,红和蓝可以形成强烈的补色对比,使得画面更为单纯简练,但是不乏五彩绚烂,绚丽多姿。同时户县农民画也受地域性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作品都是以,黄,红,绿色为主要色,在颜色的处理上,讲究的是随意赋色,在色彩的对比上达到统一和谐的效果,夸张的造型特征和强烈的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出农民对生活的澎湃之心和热血激情的绽放。
二、户县农民画的审美情趣
(一)户县农民画的地方独特性
民间艺术的本身就是民间农民生活过程中创造的艺术形式,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沉淀,民间艺术就能直接的反映出每一个阶段民间农民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状况,户县农民画就能直接的反映出关中这个区域的民俗民风文化特点。农民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特殊意识能够影响着民间美术农民画的创作,农民们的生活理想和他们的向往成就了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所以说意识的存在影响的绘画的方式。
农民画具有强烈的地域风格,受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影响,农民画家描绘手法,通常表现为观物取象,通过敏锐的视觉捕捉能力和熟练的手法和技巧所创造,农民画家同对生活的真挚情感和感悟去描绘现实生活,他们早已对对象有了很充分的了解,借鉴当地的社火,灯会展中的神话人物,进行描绘。就这样一种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出现在了画面上,观者看到的是正在忙活的农村妇女有七八只手在同时劳作,在吃草的牲畜有三四个脑袋,民间艺术家们用天真质朴的想象力使观者进入其中享受其中的热闹景象,身临其境的体验农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户县农民画的审美内涵
户县农民画的美表现在充实美和稚拙美,首先说他的充实美,户县农民画受到民间美术的影响,在农民画的创作中形成了一种理想化的审美心理,即追求圆满及完整。不论农民画是怎样的抽象或者写实表现手法,都是用丰满而圆润的人物,粗壮且可爱的动物等圆满的造型使画面形成了充实之美,而这种充实的造型依据并非是眼前真实的映像,而是作者心目中,理念直觉的表现,将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表现在画面上,则形成了丰满的布局及充实的艺术造型。在农村,农民想的都是生活的美满,劳作丰收,家畜兴旺,阖家团圆,所以农民画家在创作的时候,注重的是表现家畜的饱满,肥壮,注重的是农忙时的丰收,描绘的往往都是农民最积极的向往场景,他们追求的和农民所追求的都是一样的,追求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的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走上致富之路,过上理想中的生活。 其次是稚拙美,在《美术辞林》里说:“在原古时期,艺术可以给予人们一种没的感受,它具有稚拙的特点,其稚拙能将人们真挚与纯真的情感唤起。”在我看来,稚拙美作为一种美的形式,幼稚而又笨拙,但却能表现出人类原始而纯真的情感,在户县农民画诞生的初期,农民作者的造型能力还不够熟练,用笔粗放笨拙,作品大都具有浓郁的稚拙美。画面表达出夸张的造型,夸张的用色,都是一种稚拙美,稚拙美强调的是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趣味,稚拙美在一幅画中并不是注重在客观物象的刻画,也不是注重物象的详细刻画,用概括等多元化的手法表现出的是农民一种美好的向往之情,欣赏一副农民画就像是读一篇文章,读到的是农民积极向上的热情,读到的是农民的辛勤,读到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世间的美,有直观上看去很美的,也有美是要看到画中的意义,看到作者的感悟,才能去发现它的美。闭上眼,置身于画面中,仿佛能听到农民丰收时喜悦的笑声,这是一种特殊的美,户县农民画的稚拙美。
李琰君编著的《户县农民画史略》中写到“稚拙感是农民画的初始状态,不能将此看作为衡量农民画的唯一标准”。新时期的农民画家,慢慢从原始的稚拙感加以衍变,不断的创新,但是还是保存着那份稚拙美,构图变得精美了,稚拙美依然存在,户县农民画本来就是一种地域文化气息比较浓厚的画作,少了这种稚拙美,没了这种浓郁的乡土特色,它也就不会叫户县农民画了,所以说稚拙美和充实美是户县农民画特有的一种审美内涵。
三、户县农民画的艺术影响
(一)户县农民画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在户县,每年的寒暑假农民画个人画室针对农村孩子相对单调的寒暑假生活,本着为孩子们创造精彩假期的宗旨,举办“农家娃学农民画”的辅导活动,绘画内容以孩子们在农村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劳作活动为主,突出乡土气息,孩子们学习农民画的意义在于理解画作中所表现的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花骨朵,如果在年纪小的时候孩子们就能学习到农民画中农民的对工作的热情和勤劳,对生活,对待所有事物都有着美好憧憬和向往,那么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
户县的民俗活动,灯会,庙会,踩高跷,社火等一些民俗习惯,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已经变得极为少见,随着户县农民画的发展,为户县带来了大量的旅游资源,户县渐渐走入了全国人民的眼里,原本将要荒废的民俗民风活动习俗,都开始日渐恢复,这些东西都是中华民族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不能随着社会的变迁所消逝,现在的户县作为农民画典型代表之一,户县已经从一个小小的乡镇不断变化着,所有居民家墙上都画着各种各样的农民画,被来自各个区域的人所了解,宣传。在我看来,户县农民画并不是之影响着户县的文化,还带动了户县的发展,在建设新农村的发展上起来很好作用。
(二)户县农民画对传统绘画艺术发展的影响
中国,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累积,我们所拥有的传统绘画艺术,多之又多,每一项民间传统绘画艺术都有着他们独特的美,但是现在很多传统绘画艺术虽然保存并传承下来了,却很少为人知,这些具有这浓郁地域特色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应该随着时间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户县农民画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刺激了这些传统艺术,大部分传统艺术家不再墨守成规,他们不断的改变,不断的创新,创新的传统绘画艺术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传统的艺术绘画,更是蒸蒸日上。户县农民画让户县有了”中国第一农民画乡”这称谓,户县当地每家每户墙上基本都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农民画,这仿佛表现出每家每户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户县农民画XXX后,农民画作家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吸收,做到了生活融入画作,从此开始走上了XXX民间艺术的道路。农村建设是建立在所有建设的基础上,户县农民画的发展为户县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为所有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来很好的带头作用。
户县农民画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在造型和用色上都有着一些影响,户县农民画造型所讲的夸张造型所描绘的是农民的期盼,虽然在客观的物象上很多传统绘画艺术都遵从的是观物取象,但是在意义上多数画作学习户县农民画的的意义,所表现的都是,积极向上,激情的生活理想,并不照搬,只是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借鉴融合。色彩是绘画最重要的一点,每个颜色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户县农民画富有节奏的色彩,是一种寓意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它表达的是老百姓心中所想的,作为一种原生态的创作手法,用理想色彩赋予户县农民画一种特殊的生命,农民画作者反映的是内心的想法,红色代表着喜庆,黄色代表着丰收,红绿表达的是吉利,高纯度的用色是更是极大程度的表现了这种理想的状态,使得观看者感受到豁达明快的风格。在户县农民画的影响下,传统绘画艺术中过的色彩都充分的体现这强烈的民俗情感,从而创造了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烈喜庆气氛。色彩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它最能拨动人类情感的交融,让人们在心里的体验和理解上得带异曲同工的效果。
(三)户县农民画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性的启示
现代绘画艺术展现的是时代的特征,画家们通过画面展示的都是现实社会的真实性,通过人民的生活和人民的审美表现出现代的人精神生活状态,现代绘画艺术在创作上更多是贴近人类的真实环境,在思想上和情感上都顺应着时代的潮流,用客观的现象来如实展现。户县农民画注重的却是从意象,理想的精神层次领悟,强调的是其中的精神层次内涵,想象力是主要的特质与现代艺术强调的真实性刚好相反,作为传统绘画艺术的户县农民画所具有的美术概念,和它的表现艺术都与现代绘画艺术截然不同,户县农民画画面不受空间的约束,大胆明快,随意赋色,追求精神层次的表达。现代绘画艺术目前正处于一个多种艺术并存的时代,应该和户县农民画互相借鉴,融入生活情趣,这样更能呈现出全新的格局,让现代绘画艺术和户县农民画的时代精神融合在一起,既表现出社会写实现状,同时表达出某种期盼向往的特质,使传统丶现代艺术不断的进步和创新。
结语
户县农民画是陕西户县历史上绚丽的一笔,代表着农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研究户县农民画的艺术特色和影响,在未来大学毕业时的毕业创作中引用借鉴,可以使我自己在艺术的理解和造诣上更上一层楼。
谢辞
参考文献
[1]邓林.浅谈户县农民画的艺术特点[J].昌吉学院报,2007(05):85-86.
[2]董君妮.浅谈理想感情在现代民间绘画艺术中的表现一一从户县农民画谈起[J].新西部,2010,15(3):115.
[3]段景礼.户县农民画研究[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16
[4]李棣.陕西户县农民画的色彩特征[J].大舞台,2010(06):143
[5]王西平,高从宜.户县农民画研究大观[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2010.
[6]雒志俭,王文吉,孙立新.陕西户县农民画的现状与发展[R].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09.
[7]王秋煌.陕西民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以户县农民画为例[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班艳琴.户县农民画艺术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2:36,35.
[9]郎绍君.论中国农民画[J].中国户县农民画大观,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217-230.
[10]李琰君,王西平.中国户县农民画史略[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11]段景礼.户县农民画沉浮录[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