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绘画材料与绘画技法可以说是一种绘画语言,不同的绘画材料加上技法的表现能在画面中表现出独特美感。创造性地运用材料与技法能为画面增添丰富的情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绘画是现代艺术的重要门类,而绘画材料和技法是实现绘画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对绘画材料与技法的分析,简述绘画材料与技法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三个部分来阐述绘画材料与技法在创作中的重要性。第一部分绪论,简单介绍绘画材料与技法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第二部分为本论,1.深入探究中西方绘画材料与技法的对比.2.中西方绘画材料技法之间的冲突与融合.3.绘画材料与技法在创作中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结论,利用中西方绘画材料的对比阐述绘画材料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其中涉及大艺术方向,文化的碰撞是否能迸发出绘画新鲜的血液在于中西方艺术家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绘画材料,技法
一绪论
(一)简单介绍绘画材料与技法的发展历程(中西方)
绘画材料代表着人类最初进行绘画艺术的前提。艺术家只有通过绘画材料,才有可能将自己想表达的艺术理念和艺术想法传达出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绘画创作中也掌握了多样的绘画技法,通过绘画材料与技法的结合得以让绘画有了很好的发展。不管是西方绘画还是中国画,都有其自成一体的绘画模式,而在这其中不可不提的就是绘画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以及绘画的技法。
中国画在全球范围之中的艺术价值极高,其风格突出,别具一格,且具有上千年的悠远历史。中国画的类型有很多种,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题材包括山水画、花鸟画等等,技法包括工笔画、写意画等等,传统工具材料有毛笔、墨、宣纸、绢、矿物质颜料等等。
西方的主要绘画形式为油画,距离现在已发展了五百多年。在此之前,欧洲的绘画形式也经过了复杂且漫长的演变,根据结合剂的改进,逐渐产生了古代胶彩画、蜡彩画、坦培拉绘画等等。从十六世纪开始,具有现代特征的油画才慢慢形成,并得到发展和流传,且成为现如今西方绘画的主要形式。换个角度来看,油画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绘画材料以及技法的变迁。
对于西方传统的绘画形式来说,开展绘画活动的前提就是合适的绘画材料,其作用不可替代,因为它需要承担底色和油彩层的重要作用。在绘画发展的初期,艺术家们通常采用木板作为依托材料,这一形式一直沿用到十五世纪。而慢慢地,在科技和经济的提升、以及绘画技法水平的普遍提高情况下,布料基于其轻柔、平展的优势而慢慢替代了木板,直到现在,艺术家们还是会选择布料来作为依托材料,具体来说,他们更加青睐于棉麻布料,亦或是白卡纸或者五夹板。各种依托材料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艺术家会根据不一样的材料而选择不一样的绘画技法。
二本论
(一)深入探究中西方绘画材料与技法的对比
通常来说,绘画的依托材料会随着绘画的进步而贯穿始终,中国画的材料也毫无例外地与中国画的发展历程紧紧相连。中国画,也常常被成为国画,它由是中华民族艺术创作的结晶,已经发展了两千多年,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独具一格的特色以及魅力。中国画的绘画材料,通常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而颜料则选择水墨,在宣纸或者绢布上完成绘画创作。从技法上来说,中国画包括工笔画和写意画,主要的方式就是笔触、墨水、着色等等。从题材上来说,中国画包括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国画往往不以“形似”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而最看重神似,要求做创作出来的画作要展现出绘画对象的内在含义,往往不看重明暗、光影、尺寸等等。中国画的造型通常呈现夸张的样子,追求“似与不似”的中间状态。
中国画在绘画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依托材料,它直接关系着作品最终的呈现。因此,绘画前必须要需要了解材料的属性、功能等,才能将材料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展现艺术家想要表达的创作理念。每种材料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所带来的的独特的美都应当被欣赏和尊重。这样独特的美应当由其专有材料进行呈现,并物尽其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中国画自发展之初就重视水墨和重彩两种技法,而该二者随着绘画的发展逐渐吸收各自的优势,发展出新的特色,也带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进步。中国画的颜料类型包括土质、金属质、天然矿物质、植物等四种,依托材料则包括宣纸、绢布两种。中国画希望通过依托材料传达出创作者的“文人气质”,故而在选用材料时会更看重颜料的水溶性。而另一种技法——重彩,则将上述四种材料均进行使用,但通常是天然矿物颜料为辅,土质、金属质、植物颜料为辅。而正是因为重彩的应用手法更为丰富,故而能够产生更多样的绘画效果,也更加被绘画界所青睐和研究。
西方绘画的主要形式是油画,它通常包括湿壁画和蛋彩画两种类型,也就是更为人熟知的“坦培拉”技法。这种技法在油画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它是油画的基础。在十六世纪,油画技法得到了改变,其风格由薄涂改变为更加厚实的直接画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威尼斯画派的缇香。而到了十七、十八世纪,油画的流派、风格等等则产生了更大的改变,绘画材料和技法也发展成为直接画法与间接画法的兼用形式。到了十九世纪,广为流行的则是印象画派。但此时的社会背景为工业大爆发时期,因此创作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绘画的形式,而没有注重绘画材料的属性,因此这个阶段关于绘画材料与技法的探讨少之又少。到了二十世纪,人们更加关注新艺术的类型和风格,因此诸多人则重新将重点放于绘画材料。一直到现在,关于绘画材料与技法依旧是创作者最关注的重点之一。对于现代绘画来说,绘画材料能够给作品带来锦上添花的作用,可以将原来没有动态和生气的画面“动起来”,从而使绘画的内在含义呼之欲出。创作者会根据想表达的精神内核而选择不一样的绘画材料,这样也可以使绘画进步的同时材料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从前,创作者仅仅用画笔蘸颜料即可作画,但西班牙画家达比埃斯则进行了创新,他通过使用最原始的材料作画,例如稻草、黏土等,直接将这些材料成为绘画的一部分,从而体现出绘画的亦一样。就比如他的《小提琴与铁门》,他就直接将一把小提琴放于画中一个铁门之中。铁门象征着寒冷、威严,而小提琴象征着优美、单纯,二者差别巨大、对比强烈,却被放置于同一画框,就会使人感受到当时时期社会体制的极大冲突。从这个例子能够看出,绘画材料能够极大地作用于绘画效果,而这也是创作者创作理念的体现。如果说每种材料能够代表一种风格,那么多种材料的共同使用和搭配则会呈现出多种风格,产生1+1>2的效果。现阶段,大部分创作者的灵感都来源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但是各个创作者看待世界的方式和结果不用,因此其选用的绘画材料也各有不同。通常为了使绘画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创作者会选择更加创新式的手法来运用绘画材料和技法,从而让绘画效果更为人印象深刻。在选用绘画材料和技法的过程中,创作者会将其价值理念灌注其中,而创作的来源就是丰富的情感,因此,情感赋予了整个画作的灵魂。“情”意为情怀,“感”意为感受。将想要表达的感受用情怀来展现就需要通过极好的材料和技法来展现,从而让绘画更具有艺术价值。绘画材料专家塔皮埃斯主张,创作过程应当充分展现人的内在活动,要反映出当时、当地的状况。绘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展示其蕴含的思想内涵,要对其生活、环境、社会等作出相应的回应。因此,材料是表达思想、展示内涵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极强地影响着绘画的效果。
(二)中西方绘画材料技法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中西方绘画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历经漫长的发展,有着独具特色的精彩,都属于人类的瑰宝。而这两种绘画形式的内在差别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随着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和深入,两种绘画形式也有了更多的互补和借鉴。
中国画通常利用我国独产的毛笔、墨水、纸张来进行绘画创作,再利用钩、勒、点、皴等绘画手法,让中国画能够突出其独特的笔法和线条特色,并且仅用墨水代替颜色,就使墨色的渐变作用更加重要,从而让观赏者通过细微的颜色差异来感受绘画者的画技高超,感叹“墨分五彩”的魅力所在。
西方的油画则通常是选用油质颜料,在布料或者纸板上绘画而成,它的最大优势在于颜色多样、层次感强,可以全方位体现所画对象的之感,从而更加有真实的感觉,艺术感染力更强。
中国画与西方油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也在各自的道路上不断发展,而随着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和深入,两种绘画形式也有了更多的互补和借鉴。西方创作者开始判断对所画对象的单一呈现是不是艺术的必选之路。而对所画对象的呈现,内在富有哲学内涵,说明绘画艺术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描绘和临摹,而更倾向于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血有肉,富有情感。越来越多的绘画作品形态不是单一的状态,中西方绘画也慢慢找到了共通之处,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创作者一方面不断学习着西方的艺术理论,学习如何用艺术语言来呈现艺术,一方面继续发扬光大传统的绘画艺术。
艺术的推进要不断进行创新,但这一过程不能仅靠想象,而是要以传统艺术为基础,进行学习和提炼,进而在精神内核以及艺术价值方面进行进一步优化。绘画自然也应当这样,在对国外先进艺术文化、同时期其他艺术门里都要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更新落后、老旧的绘画理念,将新绘画思想注入其中。在中西方绘画发展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卓越的绘画作品,而它们所蕴含的绘画材料和技法都应当被深入地研究。对于中国画的创作,很多艺术家对创作理念进行的更新,将中西方绘画特色进行了有机融合,创造出全新的综合性作品,达到了艺术的高度创新。因此,在当前绘画艺术环境如此优越的时代,应当更加重视绘画材料和技法的运用,加强中西方绘画的相互沟通和借鉴,多多注重创新水平,从而为社会、大众留下更多优秀的绘画作品。而对于创作者来说,想要做到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结合,则应当对中西方绘画艺术均有所研究,并达到较高的造诣,此时再讲传统与现代、中方与西方进行结合,就能够使绘画技法更具有丰富性和艺术性。就比如说,将中国画独有的墨色层次应用到西方绘画技法之中,就会让画面显得愈发具有活力,大大提升内在的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在现如今的绘画创作过程中,要想达到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有机融合,首当其冲要做到的就是突破传统、落后的绘画理念,加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相互沟通和学习。但应当承认的是,中西方绘画艺术由于文化背景、绘画习惯、社会状况等的不同,想要达到真正有机融合还存在着很高的难度,因此应当将全面性的绘画创作形式当做前提,在中西方绘画技法的探索中,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作品的艺术性。
(三)绘画材料与技法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绘画属于一个不可或缺的艺术门类,蕴含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在展现绘画作品中的艺术特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流露出审美的特点,这也表示着绘画材料和技法在展现绘画特色时作用非凡。在进行绘画创作时,绘画材料的应用应当格外受到创作者的重视,因为这是进行绘画创作的第一步,也为整个作品的呈现打基础,为其整个审美风格奠定基调。因此,绘画材料在创作过程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绘画材料的一大价值在于可以展示作品多样的审美风格,具体来说,一方面,原材料的使用可以使作品整体的美感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绘画材料相搭配使用,可以让各个绘画风格在碰撞的同时达到某一临界点的统一和和谐。因此,在选用绘画材料时应当提前想好如何与整个画作的风格相匹配,选用适当则能够使作品锦上添花,展现创作者的内在想法,还能给观赏者以美的体验。在创作时,绘画材料类也类型多多,应当根据其形态、颜色、性质等等分别进行搭配,从而凸显不一样的艺术风格。创作者通过绘画材料来与社会、观赏者进行对话,让整个作品的精神内核和创作理念呼之欲出。
在创作绘画作品时,绘画作品属于构成要素,而它又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基底材料,一个是承载材料,如何有机运用这两者需要花费很大的心思。而近现代绘画艺术在持续前行,绘画材料和技法也随之得到了优化,现阶段,创作者常常使用颜料、干燥剂、催干剂等等材料来辅助作品的完成。而在所有类型中,丙烯画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而深入分析这种画作的属性,则更能帮助理解现代绘画的构成。而中国画的绘画材料则来源于动植物、矿物、人工合成等等。根据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选择相应的绘画材料,从而展现不一样的绘画风格。而绘画材料的特性也不同,有一些内含有毒物质,可能会对绘画本身以及创作者产生上海,因此应当重点关注组这些物质的属性和破坏形式,从而进行慎重地选择和处理。绘画技法则包括直接画法、间接画法、油画肌理和笔触等。其中,最为常见和使用的是间接画法、油画肌理这两种类型,他们的表现力更为丰富。综上所述,绘画材料和技法的发展呈现着多样化的特点,非常具有艺术意义。而更加丰富的绘画材料能够增加整个作品的美感和丰富性,他一方面为完成画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创作者的灵感源泉之一,因此,对于绘画材料和技法的研究将会继续进行下去,并持续推动者绘画领域的前进。绘画材料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其作用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
绘画技法在作品完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选择不一样的技法可以让画面的风格不同,从而具有更丰富的特色。故而,绘画技法应当得到创者者们的重视和深度学习,从而保障其作品的质量。现阶段艺术创作环境十分宽松、开放,每个人都能够用自己青睐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所感、所想、所思。但是对于绘画来说,万变不离其宗,技法与材料十分重要。本文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在绘画过程中如何对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两者相互配合和补充,作用重大,不可或缺。既不能够单一地看重绘画材料,也不能够只呈现绘画技法。从根本上来说,创作者需要探寻自己最适合的技法,从而展现自己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涵。
绘画材料是体现美术作品灵魂的重要载体,它是作品的血肉,赋予作品生命力,绘画技法是我们在绘画创作中的奠基石,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绘画材料绘画技法在我们的绘画创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三结论
绘画艺术是现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独特的魅力。在绘画创作时,应当精准地选择和运用绘画材料和技法,从而使二者能够最大程度展现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核。最后,绘画创作应当与现阶段社会状况相匹配,应当符合现代绘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并且首先要考虑民族文化蕴含的精髓,将绘画和时代进行紧密结合,使绘画能够与社会、文化等有机衔接。在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相互学习、提升的大背景下,使绘画作品更好地展现于世人面前,使我国的绘画艺术发展更加熠熠生辉。
致谢
四年的生活,收获颇多,大学让我认清了自己,知道了什么是该做的,什么不能做的。从一个自以为是的毛头小孩到一个懂得谦逊忍让的小伙,让我早早的明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态度。庆幸的是它发生在今天,而不是明天,在此我真心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帮助,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只有俯下身去了解了,思考了,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幼稚。
当然我希望我的母校越来越好,老师们工作顺利,同学生活幸福,谢谢大家四年里对我的理解和帮助,感恩之心在此铭记。
参考文献
[1]达琳·奥利维亚·麦克罗伊.《绘画艺术工作室》.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01-01.
[2]《Sargent》.SkiraRizzoli.27Mar.2018.
[3]姚尔畅:《油画材料与技法基础》.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05.
[4]谢柏轲:《中国画之风格媒材技法与形式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05-01.
[5]王馨曼.《丹培拉绘画技法与当代绘画创作》课程研究[J].美术界,2020(12):86-87.
[6]杜雨飞.油画材料技法与绘画风格的关系研究[J].艺术品鉴,2020(33):143-144.
[7]马杰.浅析油画材料和媒介的使用——评马克斯·多奈尔《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J].新闻爱好者,2020(09):117.
[8]何振浩.从油画修复的角度再谈油画技法与材料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36-37.
[9]靳兆心.浅谈综合材料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J].明日风尚,2020(10):64-65.
[10]马千棋.谈传统绘画技法对综合材料绘画形式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20.
[11]史丽敏.综合材料技法在实践中的运用[J].西部皮革,2020,42(06):93.
[12]李晓冬.油画材料与技法在写实绘画中的运用[J].艺海,2020(02):60-61.
[13]郑振龙.浅谈油画技法与绘画风格的发展[J].明日风尚,2020(02):107+109.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3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