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本次课题是以中华传统龙文化为题材的二维动画设计。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本次设计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龙文化的同时,结合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通过二维动画的艺术形式表达,直观地展现了龙如何拯救村民、无私奉献的故事,传达出一种仁爱、友善的文化思想,为龙文化注入时代活力,展现龙文化的精神内涵和魅力,为中华传统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接力。
【关键词】龙文化;二维动画;角色设计;仁爱
一、引言
提到龙,多数人会联想到历史上叶公好龙的故事,或者是画龙点睛的典故,亦或是十二生肖里的龙生肖,总之都会在脑海中觅得许多记忆。这是因为中国的龙文化起源久远,早已深深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但是龙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传播问题在当代以来并没有受到人们太大的关注。因此,龙文化如何在当今互联网媒体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快、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更好地传播,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动画片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艺术表现形式,无疑更适合现代环境下龙文化的传播发展。它可以让讲述的故事变得生动、有趣,让龙的形象得到有视化的直观展现,使龙文化更贴合现代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龙文化。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精神创造,是中国人文化血脉中的一种信仰与情结。中华数千年的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龙文化也已发展和积淀,如今成为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目前对于新时期龙文化的定位的观点紧架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民族团结的象征”、民族凝聚的纽带等方面。当代以来,我们是龙的传人的观念渐渐流传开来,龙又重新成为了国民的精神图腾。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自豪,它的身上,沉淀了国人的智慧与信仰。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一天一天地强盛起来,人们很希望重塑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的自豪感。因此,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研究领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因此,中华龙文化在当今的时代背景更需得到发展传承。然而,中国的龙文化如何进行继承和发展,以及如何更符合现代化的社会环境进行传播,却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二)创作意义
本次课题展现中国龙宽忍和善、神通广大的艺术形象;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龙文化的同时,结合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传达出一种仁爱、友善的文化思想,为其注入时代精神。本次课题将以《聊斋志异》中的龙创作动画故事,弘扬中华龙文化的宽容,仁爱、友善的精神内涵。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龙文化的研究贡献一份力量。并且在此次动画角色设计过程中,将对中国动画角色在造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让中华龙文化更好的应用于动画角色的创作中,促进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继承发展创新,也促进了中国龙文化的继承发展与传播,同时也是动画角色的时代沉淀性与前进性的展现。
三、国内外研究和现状
近年来的动画作品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开始逐渐被挖掘,中国龙的形象也开始在荧幕上活跃起来。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龙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龙纹的演变与应用、古代书籍的龙文化、多种民族的龙文化,以及龙的词汇、符号和形象、龙文化的发展、龙文化的继承发展、XXX龙文化的继承以及龙文的保护等方面。使用动画形式发展传播龙文化精神内涵的却是少之又少。在中国电影或动画中的龙形象、龙代表的含义和表达与外国电影中的龙则是完全不一样。中国龙的形象是“九似”合一,带有各种动物的身体特征,是虚拟而来的,它的身体姿态修长,能够翱翔于天空且不需像西方龙那样借助翅膀,中国的龙是神秘、神圣的,拥有庞大的身躯和无穷的力量,在它的身上聚集着多重的魅力,同时也承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如果说要选出一个全世界都承认的中国的民族图腾,那一定是龙图腾。在中国的动画或电影中,这些都会有较为直接的展现:例如《哪吒传奇》里东海龙王呼风唤雨的雄风;例如《大闹天宫》中玉皇大帝变身为真龙,修长的身姿迅捷且雄武有力,飘动的龙须轻逸潇洒,乘着云驾着雾,翱翔于九天之上,充满着神秘感和威严;再比如《小鲤鱼历险记》中神通广大的真龙;《中华小子》中神龙们集结的辉宏画面等等。
相比东方,西方的龙主要展示的是西方的思维,他们多以考古研究和进化史为基础,在还原角色的同时还加入了基督教和古希腊神话的元素,从而完成了他们对于“龙”的理解和角色定义。西方的龙大多数都是杀戮,邪恶、阴谋的代表,也是来自地域的使者和撒旦的化身。它们长期潜伏在某阴暗处,或首位宝物,或寻衅挑事,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大翅膀喷火或者是某些有毒的气味,让人望而生畏,在塑造中,完全没有东方龙的神韵和正义。在成人为主的动画电影中,龙的形象更加的阴郁和黑暗,它们黑色的身影,尖锐的爪牙,魑魅魍魉般的掠过人们的心头;而在以孩童为主的动画中,龙的形象要兼顾儿童的感受,所以塑造的相对明快和可爱,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个负面人物,比如《睡美人》中喷火的飞龙,比如《霍比特人2》中的大反派龙史矛戈。
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龙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这一定程度上给龙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形成了很大的障碍。在对中国龙形象的认知上,西方电影也经常强调其负面的认知。例如电影《木乃伊》第3部中的三头龙,便是秦始皇的化身。它有着大大的肚皮、长着西方龙典型的蝙蝠翅膀、而且还能喷火。与传统中国龙的形象大相径庭,却与西方龙邪恶的形象相融合。在电影《阿凡达》里面,“入侵者”的飞机上就喷绘了中国龙的图案,而且恰恰出现在纳威人家园被人类的军团强行拆除之时,可以很显然地看出其中的负面隐喻。
四、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研究
(一)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历史
与人们想象的不同,中国的动画历史起源其实非常早,一般认为,20世纪60年代上半叶开始,一直到发展到80年代中期,中国动画处于一个辉煌的阶段,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都是万氏四兄弟的作品,不过,这些动画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1956年,我国制作的又一木偶片《神笔》,获得了中国动画片在国际上的第一次奖项,也就是国际儿童娱乐片一等奖。首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于1955年问世。我国首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也于1958年出现,中国的美术动画片又添加了一个新种类。在之后的两年后,即1960年,“水墨动画”出现,这种中国特有的动画艺术形式的问世令到全世界为之惊叹。“水墨动画”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特伟制作的《牧笛》,然后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极为著名的一部影片《大闹天宫》,这部影片也显示出了中国动画的一个巅峰。在美术设计方面,人物造型摒弃了万籁鸣等人早期在《铁扇公主》中类似于初期米老鼠形象的孙悟空造型,而是将孙悟空的外形和内在品质合二为一,结合了他所具有的猴、神、人三者统一的特点。在漫画《西行漫记》中的孙悟空基础上再借鉴京剧脸谱、民间版画等传统艺术进行动画化整合,塑造了这个头戴软帽、脸谱为倒置的仙桃、长腿细胳膊、腰围虎皮的孙悟空形象。除了孙悟空之外,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哪吒、土地等人物的造型也是各具民族特色。
如果说动画片有灵魂,那一定是指动画角色。这就好比真人电影中的演员,假如没有了动画角色,那商业动画片存在的意义也就消失了。就像好莱坞,一部大制作、国际的电影大片,绝大多数会由有一定市场号召力、国际上知名的演员出演,也可能会把大量国际电影明星聚集起来,以形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事实上,动画片也是如此。动画明星的市场号召力和持续的吸引力与国际巨星没有什么不同。而且它们通常不会因为什么谣言而产生负面影响,它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受欢迎的X和日本动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动画中的角色形象十分受人喜爱,换言之,美日动画成功地塑造了动画的角色形象,让人们经久不息地热爱和关注。
(二)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存在的问题
如今,中国的动画人物造型设计大多是写实的风格。这些动画角色设计直观、易于理解,并且具有简单的特征,便于观众对场景和形象的识别,一目了然,可以不用经过大脑思考,直截了当地去辨认画面。这种写实风格的动画角色设计同时也具有秩序上的美感、概括的美感和形式上的美感。这种设计风格的特点是艺术的概念化和规范化,其中的素材便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情景和复杂的色彩,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原形。中国的工笔技法和写意的艺术都对中国动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传统的动画卡通角色的画风里,写意的味道几乎贯穿于所有的中国动画之中,同时也都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特征。当前来说,动画人物角色的设计逐渐多样化,随着新方法、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中国动画人物设计呈现出独特性和创新性,如果直接采用传统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就会背离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不得不说的是,由于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成长,中国动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大鱼海棠》《卖猪》等在国内外获奖的中国动画短片,在元素和故事内涵的裁上极具中国特色;但是角色设计更加偏向多元化,也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为国动画锦上添花。《十万个冷笑话》《中国惊奇先生》《超神游戏》《撸时代》《怪名单》等本土动画中一些制作和想法相对比较优秀和新颖的动画连续剧也在网上热播。不管其题材是搞怪还是吐槽,不管其角色设计是否偏向“日式”,这些片的受欢迎程度已经说明,中国动画正在迎合市场,而且正在探索一条崭新的道路。
(三)完善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
动画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形式。成功的动画人物不仅意味着动画的成功,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目前,中国动画的发展处于低谷,随着国外动画的大量引进,动画人物对中国年轻一代的渗透和影响已成为必然的社会现实。在西方和日本动画明星米老鼠、唐老鸭、皮卡丘等国外著名的动画角色压力下,中国的动画角色设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大量的模仿和抄袭泛滥。在动画角色形象中,中国传统艺术的设计元素几乎不见踪影。曾经灿烂多彩的中国动画形象如今早已辉煌不再,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利用动画形象为载体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来的。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应该得到进一步继承与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将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下去创造出本民族特有的动画新形象。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传统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也居于高位。
当今世界,文化大交流,很多人都在借鉴“日式动画”,我想这也是无可厚非。因为艺术没有国界,我们应该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动画风格时积累自己的经验,而后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没有学会走路就先跑步,那样会一直跌既时代在进步,观众的审美也在提升,面对“中国风”的问题,我们要有期的态度,不能一成不变。我们有责任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的意思不是一度不变我们需要发扬的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思想,优秀的礼仪等,而不是关注外在的形式,如《卖猪》《红领巾侠》《大鱼海棠》。所以,从动播文化这块来看,我们或许可以传播中国思想、中国文化、中国情怀、中幅元素,但不是生搬硬套所谓的“中国风”。
五、中国龙文化与动画形象设计之融合
(一)中国龙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精神创造,是中国人文化血脉中的一种信仰与情结。中华数千年的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龙文化也已发展和积淀,如今成为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中国历史上的神话传说、服饰器皿、壁画装饰,无不存在龙的身影。它曾经作为氏族图腾,也曾经作为皇权象征,又与神祇一样为中国民众熟悉。龙的形象几乎出现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所走过的每一步。各种神话传说、服饰衣饰、壁画衣饰、典章古籍,皆有所在。龙,作为一种想象中的神物,它的身上,沉淀了国人的智慧与信仰。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然而,龙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传播演变,却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中华龙文化发展,起源神秘、发展多元,有着强大的融合性,仿佛是整个中华文化发展的缩影。从龙文化的自身发展中,既可以看到华夏文明的神秘起源,也可以了解中华文化复杂的发展演变历程。追溯到前文明时代,可以看到非常丰富多元化的“龙”文化印记。夏商时期,“龙”纹也存在于各种器物上,除了同样修长、或盘或曲的躯体外,头部和其他部分往往各不相同,在龙山文化的发掘中,人们曾经发现过猪首、牛首、鸟兽的龙形。有些学者称之为“原龙纹”这些原龙纹虽然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但具有相同的文化含义,都具有“沟通天地的媒介与传递人神之间信息的使者”的作用。今天意义上的“龙”形象是否在商代归集而成、或是在更早的时代就已经形成、只是在商代或更早的某个时候被成为华夏文化的主要标志。都还没有定论。但是,夏商对中原地区的政治统一、文化融合在龙纹成为主导性的文化标志物的过程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龙这个文化符号形成早期的多元化来源是无法否认的。而这种多元化的产生,形成了早期文字记载中多样化的龙形象。如在商周的青铜器上,也同样丰富,仅常见的龙角就有且形角、尖状角、螺旋形角、鹿角、花冠形角等等。“龙”的一本多态的观念也深入人心。
而当时的人们一方面接受了一些传统而原始的龙文化观念,一方面也不断地对这些观念通过自己的记载不断进行着梳理与重塑。史籍中的这些记载,实际上是我们这个民族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对龙这个起源久远的文化遗存、对自己的文化记忆的重新梳理和表述。从新石器时代代表天象、四灵的蚌龙到夏商之际,时间已经过去了漫长的4000年。实际上,先秦到魏晋中对龙形象的“历史”记载,很多也只是龙的想象的记录而已。可以说,从秦汉到魏晋时代,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中国“龙”文化真正的起源时代。比如为今人所熟知的关于何者为龙、龙的形态、习性、种类、属性、特征等定义都产生于这个时代,并基本为后人所广泛接受。
(二)中国龙文化在动画形象创作中应用
1.龙的定义
关于龙的定义,影响最为广泛的是许慎在刘向对龙的描述基础上概括而成的说法,可以说是关于龙的定义。龙为鳞虫之类,变化万状,可升天入水,成为神龙形象的标准写照。
神龙能为高,能为下,能为大,能为小,能为幽,能为明,能为短,能为长。昭乎其高也,渊乎其下也,薄乎天光也,高乎其著也。一有一亡,忽微哉,斐然成章。虚无则精以和,动作则灵以化。於戲。允哉!君子辟神也。(刘向《说苑·辨物》)
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风而登天,秋风而入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龙》)
龙的种类:
有鳞日蛟,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龙。(三国魏张揖《广雅》)有自然之龙,有蛇燭化成之龙。(《抱朴子》)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至于龙吾不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这里的记载,可以说是为龙的多态化、多元演化的开始。如龙蛇一体、鱼和龙、龙和马之间的转化、龙生九子等。
龙的习性与功用:
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蚓,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管子·水地》)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川枯则龙鱼去之。(《荀万子·致士篇》)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所注当决者,因而治之也。(《天问》王逸注)
“龙生于水”、“川枯则龙鱼去之”等描述,使得龙与水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协助大禹治水、河伯化龙等记载则成为龙向河海水神演化的想象传播的开始。
龙司雷雨:云从龙,风从虎(《周易·乾卦·文言》)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庄子·天运篇》)夫龙之登玄云,古今有之,……方今盛夏,雷雨时至,龙多登云。云龙相应,龙乘云雨而行,物类相致,非有为也。”“龙闻雷声则起,起而云至,云至而龙乘之。云雨感龙,龙亦起云而升天。天极雷高,云消复降。(《论衡·龙虚篇》)
龙与雨的密切关系或许是从龙为水中生物的想象衍生出来的。今天,曾经遍布华夏的龙王庙、祈雨仪式,虽然有来自于印度的佛教的影响,但这些记叙无疑是龙神司雨观念的深层基因。
龙游于云天,为神人骑乘,也有祥瑞或灾殃之兆。野出感龙,及蛟龙居上,或尧、高祖受富贵之命,龙为统。吉物,遭加其上,吉祥之瑞,受命之征也。(《论衡·奇怪篇》)唐、虞之时,拳龙御龙,龙常在朝。夏末政衰,龙乃隐伏。(《论衡·感虚篇》)
在汉代文化观念下,原本一龙而五色(“生于水,被五色而游”《管子·水地》),变成了五色五龙。五色五龙与四方观念结合、尚再与海龙王观念融合,形成了后来小说中常见的四海龙王形象。在汉代之后,五色五龙便与五行五德相互对应。在对龙的叙说中,也蕴含了对天道的探索。但总体而言,龙仍然是充满神秘力量的异兽,仍然是高高翱翔于天域的五彩神龙。
2.动画形象塑造背后的龙文化基础
在对本次动画设计中的角色设定中,依据上诉记载及相关资料,进行龙的动画角色设计:
在形象设定上,采用传统的中国龙的形象,头生两角,两须四爪,体态修长;在能力设定上,龙生于水,能驾雨飞行、神通广大,使用法力时会发出金光、身体能变化长短;在角色性格设定上,龙性情直率,充满仁爱精神和正义感,并且宽容友善,以德报怨。塑造一个正面的传统中国龙的角色形象。
在本次动画创作的故事中,龙开始便为村庄挡下了致命的雷击,使村庄避免了一次灾祸,但是村民们却对龙十分的排挤和苛刻,认为龙是灾祸的象征。直到突发洪水,村庄被淹没,龙再次站了出来,吸走决堤的洪水,并用法力修复了村庄,村民们才对龙放下了芥蒂并开始崇拜和敬畏。
(三)龙动画形象创作的素材来源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诞生出了许多有关于龙的传说和故事。特别是龙的传说,它的历史起源比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更加久远。而这些传说故事,渐渐地对文学作品产生了影响,龙的形象开始频频出现在诗歌、小说、戏曲等各类文学作品之中。就古代小说来说,比较早的有《搜神记》、《续玄怪录》、《宣室志》等,其中多有关于龙故事的载记。宋代李防主编的《太平广记》中专门分有“龙类”。至明代,拟话本“三言”中亦多有关于龙故事的描写。在《封神演义》、《西游记》等长篇白话小说中,也活跃着许多神韵盎然的龙形象。本次课题主要根据《聊斋志异》中的龙卷二的一段作为故事来源。原文:北直界有堕龙入村。其行重拙,入某绅家。其户仅可容躯,塞而入。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轰然。龙乃出。门外停贮潦水,浅不盈尺。龙入,转侧其中,身尽泥涂;极力腾跃,尺余辄堕。泥蟠三日,蝇集鳞甲。忽大雨,乃霹雳拏空而去。在龙的角色造型方面,则是参考了一些经典动画作品中的龙的形象,例如《七龙珠》中日漫风格的神龙、《小鲤鱼历险记》里中国传统卡通风格的真龙、《千与千寻》中的白龙等等。素材的收集则是通过互联网进行采集,最后归整到一起。
(四)龙动画形象创作的技术流程与主要工具
关于龙动画角色的创作流程,主要经历了草稿、线稿、上色、调整四个阶段。初期的草稿绘制是相对困难的,因为要在传统的龙形象造型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同时,又要与以往的龙动画角色区分开来。在绘制了六次的初稿后,最终定下了以白描写意风格为主的龙的角色造型。初稿完成后便进行线稿的绘制,对角色的造型进行调整,去掉不必要的线条,力求简约化、特征化。再接下来便是色彩的搭配,传统中的龙身披五彩,以白、青、赤、黑、黄为主色。为了使龙的形象更偏向传统化、表现出古朴的质感,就选择了黄白两色作为主色调,补以点缀的金色,使角色整体看起来更神圣。最后,在细节上进行细微的调整,比如龙的爪子,原本为了方便于动画的制作将龙的五爪改为了四爪,但是在中国的传统中,五爪的龙是神龙,是龙王,也就是所谓的五爪金龙。并且清代时期也开始流传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因此最终还是将龙的四爪改成了五爪。
龙的角色设计过程中主要使用PHOTOSHOP作为绘制工具。由于PHOTOSHOP的出色的绘画功能和良好的调色功能,有许多的插画师往往会将用铅笔绘制的线稿草稿放到PHOTOSHOP上进行填色,以此绘制插画。还有近年来盛行的像素画也是PHOTOSHOP上创作完成的。PHOTOSHOP预设的工具组合也非常巧妙,理论上不通过任何拓展,单纯利用软件自带的笔头、滤镜、图案就能实现你能想到的所有效果。可拓展性强,拥有大量的笔头和滤镜,当有特殊的需求时还可以自己设计工具,拥有良好的二次开发功能。所以,角色的线稿和上色以及后面村民和场景的绘制,都在PHOTOSHOP中进行绘制。
六、《龙》动画设计流程研究
(一)动画前期设计
1.主题确定
XXXxxxx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xxxxxxxx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10月18日,xxxx同志在xxxx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XXXxxxx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本次课题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龙文化的同时,结合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传达出一种仁爱、友善的文化主题,注入时代精神。故事讲述了一条天龙坠入村庄,虚弱的它被人们驱赶和厌恶,龙一直默默承受,最后在灾难来临时帮助人们度过了危险,腾空而去。主要表达的是龙以德报怨,宽容人们对它的种种对待,并在危难时刻挺身救济人们的仁爱友善精神。与村民们苛刻冷漠对比,更烘托出龙宽容仁爱的伟大形象,展现中华传统龙文化的思想内涵。
2.风格选择
本次动画采用线条造型,结合写意类的动画风格进行创作,因为写意类动画形式感很强,有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角色的设计主要依托于整影片的风格,抛弃了很多繁琐的元素,比较注重形式感和设计感。在动画的角色和场景设计上会进行强化的夸张处理。另外,线条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也是构成中国画民族风格的一个要素。它是一种运用线条的各种不同笔法来表现物线条造型是运用线的轻重、浓淡、粗细、方圆、转折、顿挫、虚实、长短、干湿、刚柔、疾徐等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物象的体积、形态、质感、量感和运动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好处是线一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另一方面是线非常方便动画片的制作。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的动画造型,画面简洁单纯,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
3.剧本创作
故事讲述了一条天龙坠入村庄,虚弱的它被人们驱赶和厌恶,龙一直默默承受,最后在灾难来临时帮助人们度过了危险,腾空而去。主要表达的是龙以德报怨,宽容人们对它的种种对待,并在危难时刻挺身救济人们的仁爱精神。与村民们苛刻冷漠对比,更烘托出龙宽容仁爱的伟大形象,展现中华传统龙文化的思想内涵。
天上阴云密布,雷声阵阵,一只龙穿梭其中,忽然,一道雷向一个村庄劈去。龙见状,飞身上前挡下了那道雷,一阵耀眼的光芒过后,雷散了,龙也整个往下掉。一户人家里,母亲端着一盘饺子向餐桌走去,儿女在开心的玩耍。忽然一声巨响,母亲的盘子掉到了地上,儿女吓得躲到了父母怀中。门外的雷一阵阵地劈到龙的身上,龙的尾巴在外面乱甩,龙一点点往门内挤。一家人尖叫着冲上二楼,男人拿出了一把枪,对着龙的脑袋开了几枪,龙吃痛,退出了门。雷消了,这家人门口有一个水库,里面的水干涸,只剩些淤泥。龙翻滚着进了水库,整个身子缩了进去沾了满身泥,翻滚了几下也只飞了一尺多高,很快摔了下来。泥被溅起来,溅到了围观村民的身上。人们开始愤怒,向它扔石头,还有几个男人走了下去,他们拿着刀,在龙鳞上刺了几下,想割点龙肉,却发现刀刺不进去,最后晦气的扔掉刀,不高兴的走了。龙一直呆在淤泥里,村民过路都躲得远远的,过了几天,苍蝇都在那里盘旋。
第二天,天降暴雨,洪水冲垮了堤,淹没了好多家房子。人们尖叫着朝山上跑,一些孩子落在原地哭,还有人被踩到在地。龙被洪水一冲,瞬间恢复了法力。发出神光,立刻恢复了伤疤龙腾跃而起,一下子吸干了决堤的洪水,露出了一片废墟。顺带用法力修复了村民的房子,废墟重建,比以前更漂亮(特写房子),最后飞走了。龙走后,山上的人们纷纷跪拜磕头。连忙修了几座寺庙,在寺庙后面挖了一个大大的水坑,寺庙了立上了龙的雕像,人人都来祭拜。天上,龙盘旋了几圈,飞远了。
(二)动画中期设计
1.村民角色设计
龙的角色确定后,还有村庄村民的角色造型设计。整部动画采用线条造型作为影片风格,所以村民的造型设计也不例外,统一采用线条造型,人物简约化、卡通化、扁平化,在形体上进行适当的夸张处理,使其跟龙的角色风格保持一致性。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偏远的小村庄里,因此村民的服装选用了典型的民国服饰,男子着长袍马褂或中山装。女子服饰则穿旗袍或学生装,整体上体现一种朴素的气息。
村民们一共是12位角色,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村民一家四口,包括一对中年夫妻两人与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另一部分则是其余村民,包括村长、乡绅、男青年、女青年、女妇人、老妇人、婴儿。
龙作为主要角色,村民们为次要角色,村民们在性格上有的冲动、有的暴躁、有的胆小、有的刻薄。例如在龙把泥溅到了围观村民的身上后,人们开始愤怒,有向它扔石头的,还有几个男人走了下去,他们拿着刀,拿着叉,在龙身上上刺了几下,却发现刀刺不进去,最后晦气的扔掉刀,不高兴的走了。在这里的几个男村民便是暴躁的个性。
2.场景设计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一个偏远村庄里,村庄位于一个巨大的陨石坑的地形上,村民的房子位于中央,环绕成一个圆形。这里村庄的造型也进行了夸张的处理,房子用简单的线条概括,从远处望去村庄宛如一个巨大的坑。一是为了暗示接下来龙所钻进的那个水坑,二是让这座村庄更具有特点,加强辨识度。村庄的布局主要分为三部分,村民房子、水库和山坡。房子集中于陨石坑的中心低地,东面为一个天然水库,南面为山坡高地,为故事后面的发展作铺垫。场景的设计风格上依然是采用简单的线条造型,并通过排线塑造场景的细节,使整个画面丰富起来。云的场景结合了祥云的文化元素。祥云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龙的能力中有腾云驾雾的本领,在中国传统龙的绘画作品中,所绘云彩大都为祥云,因此,在云的场景设计中便引入了祥云的元素,使其更具传统的意味。而水的场景则采用中国传统水波纹样式,使画面更富有装饰性的色彩。
3.动画分镜头设计
动画的分镜头画面台本是设置动画片各道工序的工作蓝本。在原画的绘制工作开始前,首先便是要绘制出分镜头画面台本,确定影片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镜头处理等总体构思。对每一场戏、每一个角色的创作意图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对每一场戏或一组镜头进行认真思考,构思一个较为完整的创作设想。
4.动画原画与补帧
原画创作都是逐个镜头进行设计绘制的。因此,根据分镜头画面台本规定的要求,每个镜头都有一套画面设计稿,包括人物和背景,画面设计稿是原画、绘景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工作的主要依据。原画制作者必须认真掌握,严格按照画面设计稿上的要求进行工作。
(三)动画后期设计
1.动画上色
动画线稿绘制完后,开始进行动画的上色处理。因为线稿都于PHOTOSHOP里制作,所以上色也于PHOTOSHOP里完成。首先影片的上色风格主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灰冷的色调,以营造出村民们对龙的刻薄和龙受伤后的处境氛围;后半部分为亮暖的色调,暗示人们对龙感激崇拜的心境转化,烘托一种温馨的氛围。云、山、水这些部分的色彩选择上,采用了偏向于中国传统色彩的颜色。例如水的青花蓝,古代的蓝色是由蓝草和黄藥的提取物合成的,往往带点深绿色。蓝草在周代已开始人工种植,春秋战国时较为普遍。《荀子·劝学》中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许慎的《说文》中也有:“蓝,染青草也”。人们习惯把蓝色统称为“青”色,古代先人们则用青色代表着东方方位。
2.特效制作
在这之前,还需要进行特效的制作。比如雨的绘制:在动画片中经常出现下雨的镜头。下雨时,往往有一片比较广阔的雨区,为了表现远近透视的纵深感,可以分前层、中层和后层三层来绘制。前层雨用比较粗的直线来绘制,中间夹杂一些水点。前层雨速度要很快,每张动画的间距要大。一般一个水点或一条短线从上面进入,穿过画面中间到全部出画面只需要3张左右的动画即可。中层雨用粗细适中、较长的直线来绘制,线条相对可以密一些。中层雨是中等速度的运动,雨从进入画面到落出画面,全过程需要6张左右动画。后层用于表现离视线较远的雨,采用细而较密的直线组成片状。后层雨速较慢,一片雨线从进画到出画,需要画9张左右的动画。每一层雨均可反复循环使用,在合成时,将前、中、后三层画面合在一起,拍出来的效果就产生了远近层次,雨的特效制作就完成了。除了雨的特效,还有雷击、闪电、发光等特效制作。其中,发光特效也可用PHOTOSHOP自带的图层样式进行制作。在图层样式中选择外发光效果,设置混合模式和透明度,调整像素扩展和大小,以达到想要的效果。而通过设置各帧的透明度的变化,更符合二维逐帧动画的整体风格。特效部分制作完成后,正式开始合成。
3.动画合成剪辑
动画上色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动画的合成与剪辑。动画的合成主要通过AE制作完成。AdobeAfterEffects简称“AE”,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图形视频处理软件,适用于从事设计和视频特技的机构,包括电视台、动画制作公司、个人后期制作工作室以及多媒体工作室。属于层类型后期软件。AdobeAfterEffects软件可以高效且精确地创建无数种引人注目的动态图形和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AE在以往优秀软件的优点基础上,整合创新,成为了一款专业的视频特效合成软件,拥有高端的视频特效处理系统,将视频特效合成技术的水准提高了更高的档次。AE采用了PHOTOSHOP里层的观点,即使在较多图层的合成图像中也能很好的进行控制,让视频的合成效果达到近乎完美的地步;另外还有动画关键帧、路径等新观点的引进,让AE也能对二维动画的处理达到专业动画软件的水平;AE的视频处理系统的效率也有很高的水准,因此导出的视频质量也会非常的高。AE还可以跟其他AODBE图形图像处理的软件完美进行配合,在PHOTOSHOP里的层文件能够直接拖入AE里面,非常地方便省事;PHOTOSHOP的项目文件在这里也能通用。首先将PHOTOSHOP里的文件以序列文件导出后,再逐个镜头导入AE项目库。把所有镜头合成为一个视频后,添加上制作好的特效。还要考虑镜头之间的切换是否需要过渡效果,完成后再将视频导出。
AE可以为视频制作特效,不过用于视频的剪辑就有很多有不方便的地方,因此动画的视频剪辑工作我选择了在PR中进行。将导出的视频转到PR里进行剪辑,对动画的画面作最后的调整。比如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快速度,哪些地方需要放慢,去掉不需要的画面部分,使影片整体结构清晰,播放流畅。这样,动画视频画面的制作至此就大功告成了。
4.配音配乐
接下来要为动画添加配音配乐,这是可以为整部影片画龙点睛的一个重要步骤。在配音部分,虽然动画里没有对话的内容,但是村民的声音仍然要表现出来,所以需要进行素材收集和声音处理。动画声音处理所用到的软件为AU。AdobeAudition(简称Au,原名CoolEditPro),这是一款专业的音频处理的软件,可以对音频进行混合编辑,由Adobe公司开发制作,对音频的音量,声调,延迟,混响,压缩,EQ,降噪,以及对音频修剪配音等参数效果调整,达到美化,润色,音频的目的,多用于广播剧,有声小说,配音等方面,AU也可挂载VST和VST3插件,进行更多效果设置,相对于其他宿主软件AU操作相对简单,入门快的特点。村民声音素材在AU里进行降噪和润色处理后,又特意加快了速度,以贴近动画的风格。另外还有龙叫声的制作,龙本身就是虚无缥缈的传说之物,它的叫声更是无法得知。不过龙的叫声在古代时常被叫做“吟”。又因为古代文献里有龙声如牛的说法。在1934年发生的一次离奇的事件,也就是著名的“营川坠龙事件”中,也说龙的叫声似牛。因此,在这里就使用牛的叫声作为原素材,通过AU加工,让声音更贴近人们想象中的龙的叫声。之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要贴合影片的整体风格,突出传统文化的韵味。最后将配音和配音导入PR进行合成,动画的正片部分就正式制作完成了。
5.片头片尾制作
之后,便是本次动画创作流程中的最后一环,也就是片头片尾的制作。片头的设计构想为在龙第一次出现后,伴随雷电的一声霹雳,《龙》的标题渐出在画面中央,随后渐隐去。片尾在龙飞远后出现,通过展示绘制的龙文化的物件,结束。
(四)动画效果展示
1.作品效果图
2.作品细节
七、结语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龙》二维动画的制作。这次的动画毕业设计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的项目。因此从一开始论文的选题到动画的制作,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走过的每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在这段时间里,我从对龙文化只是饶有兴趣,一知半解的状态,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考察,查看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学到了很多龙文化的知识也有很多感受,头脑中对“龙”模糊的概念也逐渐清晰。
虽然我的动画作品不是很成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这里面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帧画面都蕴含着我的劳动。当看着自己制作的动画,自己创作的动画角色展示在面前,真是莫大的幸福和欣慰。我相信,此次动画毕设的酸甜苦辣最终都会化为甜美的甘泉。
这次写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王树强.中国龙文化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蔡易安.龙凤图典[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12.
3.田秉锷.龙图腾:中华龙文化的源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熊涛.动画剧本创作[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
5.李维红.色彩原理及动画运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6.索晓玲.动画的运动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二)学位论文类
7.索晓玲.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性特征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2020.
8.晏律.中国经典动画形象翻修的可行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致谢
本次毕业设计在潘理安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选题、故事脚本到动画分镜和效果调试,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此向潘理安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万丈高楼平地起,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要归功于各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这次动画设计中得以展现。正是有了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广西师范大学,动画系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0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