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水彩画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中国,前后也经历了萌芽,成长,壮大和繁荣的不同时期。水彩画传入我国的早期阶段,其技法形态只能是也应该是模仿期,在认真学习西方水彩画的技法上,我国水彩界的先驱们曾下过艰苦的功夫。水彩画在我国不断发展,酝酿求变的思潮也日渐明显。特别是在建国后的西画民族化提议倡导下,我国的水彩画家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许多有益的东西,包括写意精神,形式布局及水色用用等,使外来的水彩画在技法形态上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创作空气真正自由的良好气氛中,我国的水彩画家们思维空前活跃,探索热忱格外高涨,各显身手,大展聪明才智,在及发行史上开创了百花齐放的空前繁荣局面。
一、表现水彩画的方法
我们将水彩画分离成水、颜料和画纸三种元素,其实另外还有画笔,这里就一带而过。水与颜料之间实质上就是一层深浅的关系,颜料与画纸实质上是一层薄厚的关系,而水与画纸之间则是一种浓淡的关系。这三组重要关系都是由为最终目的服务而形成的,也就是艺术创作。比方说水和颜料在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加入更多的水进行融合,进而稀释了颜色,那么颜色必然变浅;又或者我们使用容易吸水的画纸,这样能够更好的铺开水彩的颜色,使光晕更加的完整。由此可以看出,水彩画在深浅关系上的表现技法主要就体现在水的添加上与颜料的调配上。我们再从水彩艺术的薄厚关系来看其表现技法是通过框架中的内容,我们能够合理的进行处理在薄厚关系中的颜料与画纸,若采用的画纸材料面较为光洁,而且不易吸收水分,这就需要我们将水与颜料的比例调匀,在着色的过程中采用更为重要的稀释过程,采用干笔技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水彩画表现技法的厚重性。接下来我将和大家交流水彩画的两大基本技法。
两大基本技法:干画法和湿画法。
(一)干画法
是指第一遍色干透后,再上第二遍、第三遍。使用干画法,由于层层重叠,会产生丰富的层次效果,使表现对象明确、真实、深入。
平涂画法:在干纸上,涂一层水彩色,干后再覆盖一层色,或者分几次重叠多层颜色。例如一层黄色干后,再涂一层蓝色,从而产生绿色,而不是直接调好绿色涂上去。多次的覆盖和重叠可产生丰富、微妙的色彩效果。一般先画浅色,逐步加重,也可以覆盖透明的主调色。
平涂颜色步骤
1.先用大笔沾清水,把要涂色的部位润湿一遍。
2.在调色盘中调配颜色的量要比需要使用的多一些。因为如果涂色过程中间出现颜色不够用的情况时,要再调配同样的颜色是很困难的。
3.画笔沾满颜色往纸上涂色。画板要稍微倾斜以利于先后涂布颜色间的融合。
4.再沾满颜色,紧接前面的颜色涂布。一旦颜色已经涂好就不要再触动,不然难以修补。直到色层干透,才能再往上面涂色。
(二)、湿画法
指作画过程中纸上始终潮湿,如果部分地方干了,可以打湿了再画。湿画法是在湿底上着色的方法,趁纸面水、色未干进行连续着色,湿时连接由于水分的渗透使画面上的颜色自然衔接、过渡、融合,造成一种水色交融,气度酣畅的效果,要求纸张质地坚硬。
(三)、水彩画水分的掌握
水分的运用和掌握是水彩技法的要点之一。水分在画面上有渗化、流动、蒸发的特性,画水彩要熟悉“水性”。充分发挥水的作用,是画好水彩画的重要因素。
掌握水分应注意时间、空气的干湿度和画纸的吸水程度。
时间问题:进行湿画时间要掌握得恰如其分,叠色太早太湿易失去应有的形体,太晚底色将干,水色不易渗化,衔接生硬。一般在重叠颜色时,笔头含水宜少,含色要多,便于把握形体,以可使之渗化。如果重叠之色较淡时,要等底色稍干再画。
空气的干湿度:画几张水彩就能体会到,在室内水分干得较慢,在室外潮湿的雨雾天气作画,水分蒸发更慢。在这种情况下,作画用水宜少;在干燥的气候情况下水分蒸发快,必须多用水,同时加快调色的作画的速度。
画纸的吸水程度:要根据纸的吸水快慢相应掌握用水的多少,吸水慢时用水可少,纸质松软吸水较快,用水需增加。另外,大面积渲染晕色用水宜多,如色块较大的天空、地面和静物、人物的背景,用水饱满为宜;描写局部和细节用水适当减少。
(四)、水彩画“留空”的方法
与油画、水粉画的技法相比,水彩技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留空”的方法。一些浅亮色、白色部分,需在画深一些的色彩时“留空”出来。水彩颜料的透明特性决定了这一作画技法,浅色不能覆盖深色,不象水粉和油画那样可以覆盖,依靠淡色和白粉提亮。在欣赏水彩作品时留意一下,会发现几乎每一幅都运用了“留空”的技法。
恰当而准确地空白或宛浅亮色,会加强画面的生动性与表现力;相反,不适当地乱留空,易造成画面琐碎花乱现象。凡对比色邻接,要空出对方,分别着色,以保持各自的鲜明度。
(五)、水彩画的笔法
笔法即用笔的方法。用笔与用水、用色是紧密相关的,作画时每一笔均含水与色,或水多色少,或色多水少,或水色适中。笔在纸上运动会出现笔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笔触”从笔触可以看出作画时的笔法。画纸的粗细,画笔的硬软,运笔的快慢,根据物体的结构,笔法变化多端,有点有线,刚柔渴润,从表现物象的形与色出发,恰当地用笔增强塑造性和画面生动性。
二.研究水彩画教学的必要性
水彩画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水彩画本身具有十分迷人的魅力,它清爽神俊浓淡相宜,既具备潇洒风雅的格调,又具备神情逸致的风采,它颜色的透明性、重色彩的技法性、干湿的运用性,使画面水乳交融,风韵特殊、清风爽朗、令人陶醉。它既有西方绘画光色表现及形体塑造的长处,又有东方绘画笔墨神韵的巧妙;既可向工笔淡彩等画风靠拢,也可朝五彩缤纷的装饰风格发挥,就是水印木刻的洗练高雅也可以体现……从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各种风格流派,到新潮的现代艺术,都可使用水彩的工具材料作为载体。可以说,水彩画是极具灵活性和多样化的画种,而且在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效果上,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它在表现西洋画的长处之时,融入了中国画的气韵、精神、意境等特色,在西方和东方两个不同的绘画体系中取得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水彩艺术世界。水彩画比其他外来画种在欣赏习惯上更易于让我国普通大众所接。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成立水彩画会,从全国美展到国内外大大小小的画展,水彩画均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水彩画发展迅猛,影响深远。
水彩画由于工具简单轻便、易于普及所以一直是普及的课程内容。喜欢绘画、表现心中的世界是少年儿童的天性,特别是五颜六色的水彩画可以让孩子们获得表现情感的愉悦,即使是涂鸦式的“色彩游戏”都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对于学生来讲,水彩写生或创作可使他们掌握初步的绘画技能,获得更深刻的审美体验。然而,如果我们简单认为水彩画课就是教学生如何去画水彩画,把作品的完成当作教学追求的目标,意识不到水彩画教学开启智能、健全人格的作用,只重视学生画成结果,而忽略了作画的过程,就会导致美术教育目标的偏离。
三、水彩画技法教学
水彩画技法语言随着水彩画发展的历史不断演进,从最初的原始形态到今日世界范围的丰富多彩,前后历经了五个多世纪。水彩画技法语言非常丰富,这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在技法语言上可能相互影响,水彩画本身是技法性很强的画种,它有一定的作画程序性。但也有因人而异及因表现需要而异的灵活性:它有一定的可控规律性,但也有意在笔后的偶然性,它神秘难以驾驭而引发水彩画家门去积极探索发现,水彩画借鉴其他画种有甚为广阔的空间,可谓左右逢源。水是水彩画不可缺少的媒介材料和调和剂,可以说传统的水彩画技法是以水为核心的技法,即如何控制和运用水占据了水彩画技法的中心地位,水的技法表现之一:稀释调和颜色达到表现所需要效果,包括色的明度与纯度。水的技法表现之二:运用水量的多少及纸底干湿差异来表现远近不同的空间层次,造成近实远虚的空间效果。水的技法表现之三:运用纸底含水量的多少及干湿笔触表现引擎雨雾等不同的天气镜像。水的技法表现之四:利用干实湿虚的规律控制画面的整体效果,营造画面边缘与视觉中心,主次的对比同意关系。水的技法表现要掌握好水与时间的关系。水与时间一直被人们视为水彩画的两个要素,其实就是指水的技法表现一是要控制水量的多少,二是要掌握干湿程度的时间火候。这是水彩画技法表现的局限,也是水彩画技法表现的难度体现,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地域,不同天气及不同温度的环境里,水的技法表现都有不同。
四、水彩实习案例
水彩画是一种轻便、使用广泛,艺术性很强的画种,同时又是研究色彩较为理想的画种之一。因此,常被列为美术专业的色彩基础课。通过色彩景物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色彩的基础知识和水彩画的基础技法,而且训练学生以色彩塑造形体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水彩画的特征和技法掌握“水”的运用,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等方法来进行授课。
教学中我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结合实例进行讲授
第二阶段:结合写生对象进行具体方法步骤的讲授,并示范。边画边讲解。
第三阶段: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第四阶段:作业讲评,总结出学生作业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
(一)讲述水彩画的发展概况
(二)水彩画的特点及绘画语言特质
1)水彩画特点极其明显。它是用水作为媒介来调色,通过“水”和“色”的相互作用,是花面具有透明、轻快、滋润、流畅等特点获得特殊韵味的效果。
水彩画三要素:水分、时间、颜色。
水彩画的艺术特点:透明清秀、流畅洒脱、滋润空灵。
2)水彩画的绘画语言特质:了解水彩画要体现出水色淋漓、滋润流畅的独特的艺术语言。要从水味,彩味,笔味,韵味,透明味等诸方面俩具体表现。
水味:
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调和透明的水性颜料来作画,水与色的相互融合,产生清新、明快、空灵、滋润的迷人视觉效果。“水味”是水彩画的灵魂。水的作用:“水哦”不仅起调节“浓淡”的作用,还起着湿润、衔接、冲化、洗涤等功能。

彩味:
水彩画的色彩着眼点是注重大的色彩关系,色调特点,色彩感受,分析构成画面的只要色彩倾向,讲究概括提炼,使其呈现出单纯又不失丰富的颜色效果。要画出彩的隽永亮丽,绚丽多姿之感受。
笔味:
水彩画的作画过程中用笔的好味,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用笔,要针对物象的质感和体面关系顺势而成,以表现对象的感受为出发点,概括、简介、有力、灵活。做到流畅中见沉着,沉着中有流畅。用笔要:快有飘逸、活泼的感觉;
慢有厚实、凝重的效果。
用笔的规则是:柔笔要提。硬笔要按;
暗部笔触要稳,亮部笔触要显;形体的塑造宜方不宜圆;
线以中锋为佳,面以侧锋为宜;强调“写”,忌拖泥带水,举笔不定。用笔的特点是:“稳、准、狠”一笔下去应做到“行准”“色对”、“干湿”适宜。
同时要注意笔力与水、色相柔,相得益彰。
韵味:
水与色的流动,使其产生活泼的音韵之律动。渗化使空间与实物联成一片波流,使色彩的冷与暖、明与暗也形成一片波光。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韵味,犹如没有歌词的轻音乐。
透明味:
透明,构成水彩画的“有意味的形式”,也是色彩画的最大特点。水彩画保持透明感应把握三点:
1、尽可能选用有名性较强的色彩作画,如:洋红、柠檬黄、普蓝等。
2、颜色以薄不宜厚,落笔后应以透出前色为宜。
3、忌反复多次涤抹,应保持简洁概括的笔触痕迹,尤其是“深、浓色”最好一次到位,并尽量用深颜色调大量水分表现浅色调,以达到透亮的效果,真正使水彩有如“冬潭积水”的视觉感染力。
(三)水彩画的工具材料
水彩颜料、水彩纸、水彩笔、调色盒、盛水器、画夹、画凳、海绵等。
(四)水彩画的方法步骤
水彩画的创作,即不宜急于求成,也不能慢条斯理。因水彩画落笔后较难修改,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起稿阶段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画稿准确详细才能为着色创造良好的条件。水彩画写生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构图、着色、调整充实4个阶段。
1.准备阶段
首先包括工具材料的准备、画纸的装裱、再就是包括对描绘对象的精神准备。认真的观察对象,考虑如何表象、表现什么、突出什么、减弱什么等。通过认真观察、分析、酝酿,判定表现方法。我国古代画家十分抢点“立意”或“意在笔先’.要做到胸有成竹”。
2.构图起稿阶段
构图亦叫“章法”。用水彩画的透明度的特性,起形应准而轻。铅笔应用B2B即可,尽量不要用橡皮去擦画面,以免伤到纸。
3.着色阶段
水彩画的着色程度一般为:先浅后深,先湿后感,就干湿运用而言,一般是远湿近干,暗湿明干,虚湿实干,先深后浅,先浓后淡,多用于湿画法。
4.调整充实阶段
深入细节处理,对画面整体调整,签字落款,裁剪画面然后装裱。
(五)出示水彩画中常出现的错误
(六)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类欣赏水彩画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加感性认识。
五、水彩在美术教育技法的重要性研究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技法实践部分
水彩画是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表现力,同时又是难以掌控驾驭且独具自身魅力的画种。而掌握和提高技艺是创作出好的水彩画作品的前提,绘画的技艺是所有画种的起终点也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素,而学生对水彩画技艺的掌握程度更是体现在画面的表现性方面。美术教育中的水彩教学来说,配套的理论课程要增大教学程度,材料技法课程要增加课时和训练时间。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得到提升,为将来学习水彩打下基础。
(二)发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加强学生创作意识
人的创造能力是一种潜能,发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美术首要的教育。美术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独特的灵活性,不必要遵循固定的标准和模式,提倡标新立异,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了达到美术教育目的。想象力的培养和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动力,正是因为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他们画出来的作品才会令人耳目一新。要出一副优秀的作品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这是基本技能。
(三)技与艺的结合才是美术教育体现教学成果
学生们对水彩的创作材料技法的掌握,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积累才能达到,经过量的积累,对水分的掌握运用才能在脑海中形成记忆。
结语
深刻地认识到在校水彩教学过程当中一方面是教学传导,而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水彩艺术的创造。需要留有余地、促人思考。留有余地意在对画法的阐明不把问题说的过死,对尚无准确结论的问题可以给学生留有余地,预示着多种可能性,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造。列表归类、诱人动脑。对水彩画法列表归类,就使繁杂而又丰富的中外水彩画法变得简明、清晰、一目了然。学生看了分类表以后,就必然会引起联想和思考。归类列法可将学生头脑引入类推思考的领域,如学生在分类表中看到换底质画法可采用布底、绢底、板底、胶底、粉底等等,就必然会类推还可采用的其他方法,这就能起到举一反三、诱人动脑、创造新法的作用。推理设想、催人创造。在教学当中对画法进行适当推理,在学生了解了画法以后,对画法加以综合推理和预见其可能的发展情景。如介绍转印法时,在列举了木板、胶合板、纤维板、玻璃板、石板、纸板、报刊等转印方法后,还谈论是否采用其他的方法来转印。又如在谈并置法时,还谈到并置法的发展前景:“近代绘画趋向简练、对比、分割、平面化,并置法会有更大发展,为更多画家采用”。这样画法推理和前景设想的教学方式就会催人思考,学生会进一步去实验、创造。
致谢
光阴似箭,大学的生活一晃而过,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完成了这篇论文。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徐志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徐志老师的精心指导。其次,我要感谢在完成本次论文中给予我帮助的同学与朋友,感谢与我共同度过五年学习生活的诸多老师和同学!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是我坚实的后盾。我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此,衷心地感谢那些关心和帮助过本人的所有人,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罗中立:父亲(1980)
[2]文森特·樊高:唐吉老爹(1887-188)
[3]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伏尔加纤夫(1870-187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