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科技发展原因探究

摘要:

众多科学成就在宋元时期闪耀出实力的光芒,四大发明作为我国古代科学成就的最高级结晶,不仅代表着宋朝的科技实力,也代表了那一时期人民的聪明智慧。它不仅渗透在本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延展到世界科技进程的发展。当时的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如此蓬勃发展的原因或者说动力又是什么呢?本文主要从对前朝科技的继承、本朝相关制度和经济基础三大方面来论述影响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传承;文教政策;经济

宋代是一个集各种科技成果于一身的朝代。各种科技在这个时期吸收了大量的养分,开出了灿烂的科技之花。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他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指出:“中国科技发展到宋代,已经呈现出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水平。”【1】人们在查找关于科技的文献资料时,宋代是一个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四大科技发明创新引起了世界海平面的波动,大概本朝的统治者都无法预料。对于培育了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得到蓬勃发展的温床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下面我们进行详细的探究。

一、宋元科技发展概况

中国的四大发明向来为世界所誉。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书籍史上的新纪元,宋朝平民毕昇在前人印刷技术的基础上,用胶泥刻成单字烧硬,再拼版印刷。这不仅大大节约了雕版印刷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而且缩短了出书的周期,活字印刷术后来不但直接传播到了亚洲各个国家,而且影响到了整个世界,对世界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是印刷史上又一次的技术革命。活字使用的材料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有泥活字、木活字、金属活字等等,印刷者也在不断地尝试使用各种材料来寻找最适合印刷的原料,目的是为了印出来的字清晰不易模糊,底板使用时间长而磨损较小。后来印刷行业的附加产品也出现了,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架,将使用的字块放在一个可以转动的盘子上,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这大大的节省了印刷者们的找字时间,相对以前缩短了排版的时间,也使排字工人节省了到处找字的体力。王祯在他所著的《农书》中,对于如何写刻字体,修整木活字使它们的大小大致相同,排版上怎样才能规整,以及如何印刷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为当代和后代学者以及印刷技术人员提供了学习的书籍和技术成果展示,也为后来历史学家研究当时的科学技术史提供了可靠而详实的资料。

造纸业在唐、宋两代又有了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造纸水平薄、软、轻、韧、细

质量方面厚薄与粗细

全料和半料

各地纸的特色江浙地区质厚而白

蜀纸质细而重

晥纸多轻薄

建阳地区多是自然色竹纸

特制椒纸坚韧防蛀

(​http:​/​​/​fanyi.youdao.com​/​translate”\o”​)

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造纸行业发展已经成熟,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按照所需用纸的要求,可以购买适合自己用途的纸张。各个地区的纸张也各具特色,并且在建阳书坊出现的用山椒果实熬制出来的椒纸,可以用来书写重要材料而不担心被虫所蛀。

火药据今已有千年历史,在最开始的战争中,火攻所用的原料主要是油脂草艾之类的,在宋元时期火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宋朝时期,有一个名叫唐福石的人在火药方面研制出许多先进的以火药为原料,形状各不相同而且带有一定杀伤力的战争武器,比如长形火箭、圆形的火球、带刺火蒺藜。火药武器的出现以及它巨大的杀伤力也直接推动了火药的研究和大规模生产,后来被朝廷直接用于战争,火药和火器制造开始成为军事手工业一个重要的部门。除炼丹家们,更有许多军事方面的专门家加入了研究者的队伍之中,军事家根据自身的作战经验能够研制出更适合战场作战的军事武器,在宋朝时代出现各种类型的火药武器都大大的丰富了火药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

司南是指南针的雏形,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在他的著作中《韩非子·有度》中说:“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可以证实司南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它可以称为是最早的指南仪器。因为在磨制的过程中受人力以及温度等的影响,司南的指针准确性会遭到一定的破坏,所以在初期,司南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使用和推广。后来随着航海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天气状况不好的环境中,需要一种指向准确性的航海工具,这便刺激了指南针的发明与创造,经过长期的实验与反复的实验,到宋代,人们更好的协调了天然磁石和指针的准确性,南宋时期创制罗盘以后,指南针在航海业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了,它可以不受海面上天气风力的影响,准确的判断出南北,这对于航海者来说莫过于是一大助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说道:“惟凭针盘(罗盘)而行……盖一舟人命所系也”道出了罗盘在航海中的重要性。到元代的时候,不论昼夜阴晴都用指南针来确定方向,并且有了专为海上航行而编制的由针位标示的航线—罗盘针路。航海已经完全依靠罗盘指向引航,这表明了指南针在航海业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也是指南针制作技术的成熟和使用方法的熟练的反映。指南针在航海业中的应用,使人们有了不受天气、时间变化全天的航行能力,航海者可以自由的在海上航行而不怕迷失方向。

宋元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研究数学创新新理论的数学家。秦九昭的《数学九章》、贾宪的《皇帝九章算法细草》、南宋李治的“天元术”以及元代朱世杰在《四元玉鉴》中创“四元术”,提出了与现代基本一致的消元解法,朱世杰把计算近似值的招差数运用于高等数,计算的高次招差数则比英国牛顿等人的研究早近400年。前面几个人在各自的著作中都提出了自己研究的重点和成果,而且相较于西方数学学者研究成果,中国古代宋朝的数学家们则都领先于他们好几百年。杰出的数学研究者秦九昭、李冶、杨辉、朱世杰被称为“宋元四大数学家”。

历法是上古时期十天干、十二地支互相搭配的计日方法的不断演进的结果,在古代封建王朝中,人们对于自然界有些现象还不能进行合理的解释,古代天子也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性,展示自己是天之骄子,代表天的意志行使权力,研究星宿便成为他们能够预言灾祸的最好途径。历史上曾有过5次大规模的恒星位置观测工作,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等人对恒星位置进行了大规模的测量工作,测量精度得到了提高,除了对传统的恒星测量外,郭守敬对许多以前天文学家们没有过度关注的恒星也进行了测量,恒星的运行也为历法的修订提供了可靠依据。简仪,高表等新仪器的发明和改制主要是用来精确历法的修订。《授时历》融合吸收了历法的全部精华,是当时历法界的领头羊,这些都丰富了天文历法方面的知识和成果。

除了上面所述的这几个方面,关于医学,农学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比如关于中医理论的探究,药物学的发展是宋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宋元以后在技术上形成了许多流派,主要的有“宋元四大家”,他们对于疾病的辩证论治和见解,丰富了我国的医学内容,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在地学方面,宋辽金元时代的农业理论和著述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宋陈旉的《农书》对南方水田农业技术作了详细而系统的总结,中国的传统农业技术体系在此时也已经形成。元代王祯《农书》则总结了自《齐名要术》以来黄河流域旱田和江南水田的耕作技术,具有很高的科学技术价值。

二、宋元科技发展的探析

(一)在传承中创新

自春秋战国至汉唐以来,我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宋代科学技术的繁荣也正是在汲取了前代丰富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创新。比如在印刷术方面,学者们认为是受在石头上面刻字的技术和玉玺印章原理的启发,晋人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了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和花纹拓在纸上的技术,隋朝时期又在晋人基础上发明了真正的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唐朝时期由于佛道的盛行,人们对宗教经典和宗教画像的大量需求,手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雕版印刷术的优势在唐朝各个阶层中发挥了出来,它节省时间、节约了人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大的提高了效率,于是在宋朝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最终的完善,它的成就是建立在前朝积累的成果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制作出更为经济实用的科技生产工具。除此之外,在宋朝之前的唐朝是一个胸怀开阔的时代,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与其他国家也是相互交流、来往贸易。前代积累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经验为本朝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总结,也为新的创作提供了好点子。

唐朝的农业设施发明的水转筒车是以水为动力,它适用于有水的江南,水作为永恒的动力,可以昼夜不间断的汲水灌溉农田,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进步的耕种工具,促使当时的农业经济十分发达。当时谷子和麦子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精耕细作下的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唐朝时期的水利事业以及农田基本建设事业,为宋朝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宋代因为在北方有辽、西夏、金等其他少数民族强敌不断的骚扰入侵,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统治上的需要,战争中火器重要性促使它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了专门制作各种火器的“兵工厂”,当时开封建立的“广备攻城作”工厂中分设十一个部门,“火药窑子作”就是专门制造火药火器的一个部门。据《宋史·兵志》记载:北宋初年兵部令史冯继昇向朝廷进献火箭法,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研究制作的火毬、火蒺藜,还有冀州团练使石普为代表制造的火毬、火箭。火药的种类之多显示了当时火药武器的大量使用,同时火药部门的兴起也推动了火药的研究和配方的改进。除练丹家外,许多军事方面的专门家也加入到了研究者的行例。宋仁宗时的《武经总要》中有三种制造火药的配方,后来经过不断的改制,南宋时期又发明了爆炸性的铁火炮、突火枪等管形火器,丰富了火器制造种类,同时进一步促进了火药技术的发展。

在其他方面,唐代王孝通《辑古算经》应用了三次方程,宋元时期的数学家在此基础上找到了三次以上方程式的求解方法,唐朝的一行采用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元代郭守敬作《授时历》,发明了“三次内插法”,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测地工作,在纬度15°-65°地区内共设立了27个观测站,成果可谓丰富。在交通工具方面,唐代虽然已有“轮船”但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到宋代才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兵器中的“车弩”(用绞车拉弦的巨型弩),唐代已经出现,到宋代不断的获得进步,在73年中的发展超过了前此几百年的发展,其他如机械制造和建筑工程等许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地理学方面,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对宋代的地理志相关书籍的影响很大。

医学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断的细化,唐代医学分为四科,到宋代为九科。《洗冤录》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也出现在宋代。唐代的李臬创造的轮浆船为后来车船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交通方面的发展。这些事列说明,宋元时期科学成就的发展是站在前代的积累和基础奠基之上。它在继承中进行创新,总结中不断学习,最终为科学技术的百花园中增添了无限的风光。

(二)“重文轻武”的文教政策

北宋建国之初面临着国力衰弱,经济惨淡的局面,国家人民渴望和平和安定。长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又使人们的思想,文化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力图“用文德致治,因此右文政策成为宋XXX的一项大国策”。【2】一系列尊崇文人的措施相继出台,增加设立的学校,对知识分子的重用和提拔,以及当朝统治者的积极倡导,促使整个社会形成了勤奋好学的风气。大力发展科举制,取才不问家庭出身,限制势家与孤寒竞争,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等措施保证了朝廷选才的纯正性,考试内容主要是经义、诗赋、策论。个人的知识才能,取代了门第传统,“取材唯进士,诸科为最广,名卿巨公,皆右此选”。【3】唐宋时期的阶级关系在取士制度发生了变化,宋代著作《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形象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读书的重视,扩大了科举录取名额,也广开寒门入仕之途。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等人都是通过科举考取的官名。出身平民的学者通过考试考取了功名,他们就会珍惜这个改变自己阶层变化的机会,积极为执政者出谋划策怀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尽心竭力的为执政者维持统治。何忠礼在《科举与宋代社会》中提到:“……这些看法,就总体而论不无道理,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而又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宋代科举制度对当时上层建筑其他部分,尤其是对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4】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大夫政治,士大夫文化层次的高也带动着他周围人积极学习的积极性,统治者对文化的重视也能够促使平民们更全心的投入学习中。而文化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进而提升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和研究,这为科学技术的繁荣昌盛准备了肥沃的土壤。

在宋朝统治者重文政策的各种优惠和鼓励下,全社会盛行读书风气,人人好读书,人人爱读书。文人地位的提高使他们拥有更宽松的创作环境和灵感,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比如金石著作有吕大临的《考古图》、《续考古图》;金石目录有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赵明诚的《金石录》等等。散文家欧阳修、苏家三大才子等;绘画书法上题材多彩缤纷,宋词的发展等等都为宋朝社会增添了独特的魅力。这些都可以看出宋朝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追求,以及文化生活上的充实丰富,人们有了可以向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作,这位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养分。

宋代朝廷对科学技术上有重大贡献的人给予奖励,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其他人们对创新的重视,善于发现与总结,积极创新,促进科技的发展。据史载,冯继昇、项绾、石归宋等人都因为在科技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研究受到朝廷的奖励。此外,朝廷对于医学等专科学校的优等生实行奖学金制度。毫无疑问,XX这种鼓励和奖励政策,大大的激发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于是“吏民献器械法式者甚众”【5】,更多的人们愿意将研究作为自己的工作来进行研究,而那些科举无望的人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收到朝廷的重用和奖励,研究人员和以往的研究人员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不务正业的低下层无业游民了相反却成为术业有专攻的技术人才和对国家有贡献的栋梁之才,这对于鼓励科技创新和科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元世祖忽必烈也很重视科学技术人才,他曾三次召见大数学家李冶,并重用天文历算家刘秉忠及他的学生王恂。与此同时,郭守敬的《授时历》,这是中国封建时期最精确的一部历法,使用时间长达364年。【6】

我国古代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科技专科学校。朝廷格外重视科学技术教育,招揽和培育各类技术人才,学校设置的课程主要有医学,算学和武学。宋代时期,范仲淹主持“庆历兴学”在京师及诸道设置医学,教育培养学生。算学专科学校,宋代则始建于北宋第三次兴学即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武学专科学校,和其他朝代相比较,宋代的科技专科学校是最发达的。对于专科学校的优等生,不仅有奖学金的奖励,而且统治者都将他们和民间有一技之长的艺人,官员中的科技人才给予提拔和重用,出现了“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7】的景象,这些都刺激了宋朝科学技术的发展。

同时,宋代统治者很重视书籍的管理。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宋太祖下诏求亡书,对于主动献书的人给予奖励,规定:“献书人送学士院试问吏理,堪任职官,具以名闻”【8】。此后的太宗,真宗及仁宗在朝期间也都多次下诏,鼓励民间献书。朝廷在广泛的收集图书的同时,还逐步的建立了专门的图书管理和研究的官方机构,即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史称“三馆”,XX将收集来的图书进行了整理和分类,由于收集的这些图书题材广泛,进行整理和归纳之后朝廷将有现实意义的图书进行了刊印发行,为本朝的知识的积累,传播及科学技术教育和科技人才的培养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下,无论是鼓励重用科技人才还是兴建科学技术专科学校。收集刊发科技书籍,这些都为宋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经济基础为科技培养温床

宋朝刚建立的时候,由于长期的动乱,农业经济遭到了破坏,封建的土地国有制进一步削弱,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买卖和转移增加了流动性。而在地主阶级方面,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门阀被称为“客户”和“乡户”的地主所取代,他们因为不能直接控制劳动者,也不能牢固地保持其经济,政治地位,因而他们必须过问生产,关心国事,这样他们才能维持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与门阀士族相比较,宋朝的农民阶级相对部曲、佃客而言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所以他们也就拥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在农业生产用具上,除草用弯锄,碎土松地用铁耙,灌田用的龙骨翻车等等,我们可以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各个工业所使用的工具都各不相同,也就是农民耕地开始精细化了,在北宋完成统一南北方之外,宋太宗曾通过政策的干预来促进南北方农业技术的交流。除此之外,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相对的缓和了。自耕农还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并且受封建王朝的保护。各阶级都以新面貌站在了历史舞台上,统治的相对的松动给予了农民相对宽松的环境,这刺激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两宋时期经济得到大发展。

宋朝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空前得到了发展,随之新盛的宋代的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繁荣,城镇数目增加,城市商业活动更加广泛,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南宋海外贸易更盛,市舶岁收两百万贯,超过北宋两倍多,占政全年岁收的五分之一,纸币日益盛行。【9】在南北各地的农村里,已经出现了定期的集市—草市,家里所需要的各种物品比如米、谷、麦、丝、布、猪、羊等等都可以在坊场里买卖,苏轼的诗云:“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于市”。可见,市集已经很普遍了。在北宋首都开封城内的街巷即,随处都有商铺和酒楼饭馆。夜市也早已在开封出现,营业时间的延长代表着这一时期经济的繁荣。而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城内,黄昏后是禁止贸易交流和通行的。

而北宋的各大城市中,已经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也打破了白天和夜晚的界限。不仅如此,北宋时期的对外贸易,比较唐朝时期还要繁荣一些。当时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和中国有贸易关系,北宋XX因此在贸易频繁集中的城市都设立了市舶司。专门管理对于进出口船舶的检查和抽税,征收的税款和实物也是北宋XX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而财政的收入使XX有更多的财力去建设,完善更多的社会公共设施,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受益匪浅。

元朝统一后,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经济慢慢渗透着少数民族落后的游牧经济蒙古统治者不得不开始重视农业,进行了一些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宗大德年间,黄道婆带来先进的棉纺技术和工具,东北地区以棉织业为副业的已有一千多家,所织棉布已成为非常出名的商品。元朝的大都、杭州、泉州都是闻名于世的商业都市。大都城内经常流通的商品有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在各个不同地方的商品交流的同时,也附带着文化层面的交流,多个国家可以分享本国最先进的手艺,并且进行相互学习。同时海运漕运中XX收取的税款等,朝廷有了更多的资金,便有能力来发展国家的科技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教育。商品交流也带动了文化间的交流以及科技间的交流。比如在数学方面,阿拉伯数字以及阿拉伯通用的“土算盘法”就是因为经济的相互交流,为了便于计算统计,更方便快捷的计算方式被我国古代人民所接受学习。传教士的到来还带来了一批阿拉伯的天文仪器,以及中外商船商人们等,他们互相往来于两国之间,促使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交流有更广的途径。宋元时期的经济继续得到了发展,它在世界之中仍处于领先地位,商业的交流为中国学习外来民族的先进科学技术提供了实物支持和方法经验的总结和交流。经济的繁荣,不仅为北宋时期的城市生活提供的便捷的发展渠道,同时也为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宋元科学技术发展原因之我见

宋元时期科学技术能够一枝独秀的原因在于宋朝时期的局部统一,虽然在宋朝仍有战争的发生,但是大体上来说还是相对稳定的。宋朝与辽的和议以及元的大一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于现今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采取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措施就是为了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相互协助,共同进步。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此外,前代优秀科学技术经验、成果、总结是不能随意丢弃的,它是前朝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可以打破时空的隔离,在前辈们留下的科学技术和成果上进行技术的交流和学习,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民的想象力,也离不开先祖们创造,我们可以通过资料,实物的学习进行创新更适合人类发展的科学技术。它使整个社会犹如站立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看的更高、更远;誉满天下的莫过于宋元时期的四大发明,它的发明由于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中国传到世界以后,对世界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我们也吸收了外来优秀科学技术的熏陶,丰富了本国的科学技术的知识。对此,英国人李约瑟博士指出:“中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以前更是如此”,“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10】

中国科技取得的成果也离不开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借鉴,由于经济的发展,贸易交流的频繁,各个地区的文化和科技交流也就变得频繁。宋元时期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相互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融合地域优势,发展适合本区域的科学技术。此外,民族大一统无论在那个时代都不会过时,它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温床,只有民族稳定团结,才能更好的实现文化和经济交流,这对于现今的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坚守一个国家至上理念,各个民族相互帮助,相互进步,共同营造出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科学技术的进步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帮助,金朝在海陵王天德三年(1166年)设立了国子监,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年)又增设了太学,南宋统治区域内的设学数量更是金朝统治区域所无法比拟的,而先后存在的书院估计超过五百所。【11】我国古代统治者如此重视教育的发展,对于现今社会来说,我们应该仍然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增加人民的受教育机会,提升文化和道德品质,为科技事业做贡献。对科学技术人才的鼓励和培育应该仍作为重点,坚持科教强国战略,设立完善关于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提高科学技术人员的工作价值感和成就感,同时也应该加强中小学科学技术课程的安排,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以及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这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的大一统提供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各民族的融合和交流以及国际之间的商业贸易往来和文化、宗教等的交流与传播;经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宋朝统治者采取了“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和对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和鼓励。当然,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前代人民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以及当代人民智慧的创造,科学技术不会消失,它只会随着社会的需要进行不断的自我改造和创新。

谢辞

2017年的春季是个充满希望和紧张的季节,大学即将毕业,论文作为大学学习中最后一份作业,在完成的过程中充满了酸甜苦辣,有幸遇到专研于古代史的胡鸣焕老师,我的导师。她的行动充满着活力,影响着我,遇事绝不找借口,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在此,我对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感谢大学四年认识的所有学科老师,他们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使我们在快乐中得到了知识。我身边所有的舍友同学们,有幸和你们一起指点江山,激昂文字。饭堂、操场都留下了我们一起学习,讨论,玩耍的快乐时光,再次感谢!

学生时代的生活要结束了,但是学习状态不会永远停止,我会一直保持好奇的心态,积极接受新知识,希望自己在下一阶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潘吉星.李约瑟文集【M】.沈阳.辽宁出版社.1992.

【2】脱脱,阿鲁图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脱脱,阿鲁图等.宋史·选举制【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何忠礼.科举与宋代社会【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脱脱,阿鲁图等.宋史·兵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梁宗巨,王青建,孙宏安.世界数学通史:下册【M】.沈阳:辽宁出版社,2001.

【7】脱脱,阿鲁图等.宋史·选举制【M】.北京.中华书局.1977.

【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9】杜石然.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10】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11】吴宣德.中国区域教育发展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855.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12日
Next 2022年6月1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