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共和政治研究

摘要

从十二世纪开始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衰落,佛罗伦萨作为典型的共和国在意大利有着重要的地位,早期商业资本的出现,充满人文主义气息的文化,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套完整的共和政体使得佛罗伦萨从托斯卡纳半岛的非主导转变成为欧洲大陆的领导者。尤其是相对于同时期的意大利城市和共和国,佛罗伦萨因其完整的共和体制,广泛的政治基础而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共和”的共和国,在今天政治民主研究中仍有很大的意义。本文通过从佛罗伦萨经济入手,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法,历史分析法对佛罗伦萨共和政治的演变进行论述。

关键词:共和政治;正义法规;美第奇家族

导言

十二世纪取得独立的佛罗伦萨,创造了一个新的并且富有活力的社会,成为意大利最杰出最悠久的城市共和国之一。该城较早发展了商业资本并将其延伸至文艺复兴时期整个欧洲。经济的繁荣发展保障了佛罗伦萨共和国的独立,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佛罗伦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可以很好的接触古罗马古希腊文明,加之佛罗伦萨完整的共和政体,让该城市民作为一个整体。其公民渴望吸收关于国家,社会和道德的古典观念,因为他们发现自身与古雅典和罗马公民生活在同一个模式之中。

我国学者主要针对共和政治的研究是在古希腊和现代时段,而对文艺复兴时期共和政治研究并不多,同时对于文艺复兴偏重于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领域研究。如郑振铎著《文学大纲·文艺复兴卷》,朱龙华著《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企业》,王谢燕著《文艺复兴美术:意大利的辉煌》,吴泽义著《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周春生著《文艺复兴史研究入门》,张椿年的《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等等,这些作品涵盖领域广,但对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政体研究较少,而专门对政体研究的文章期刊也是不多。其中朱孝远的《权力的集中:城市显贵控制佛罗伦萨的政治方式》与贺梦娴的《试论14-15世纪佛罗伦萨的贵族政治》都是由其共和XX的结构入手,对城市显贵进行集权进行论述,最终说明城市显贵对共和制衰落有极大的影响。还有几篇期刊文章在此不做列举,它们都将作为本文的文献基础,但从整体来看,对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共和政治完整的考究比较缺乏。

而国外学者较早接触这一领域,并且有诸多权威性著作。比如乔瓦尼·维拉尼(GiovanniVillani)著《编年史》(又称《佛罗伦萨编年史》),该著作以时间为线索,详细的记录了佛罗伦萨是如何从托斯卡纳半岛的非主导地位转变成为欧洲大陆经济的领导者,同时涉及了佛罗伦萨的方方面面,有具体数据,内容真实可靠,是研究佛罗伦萨的权威文献。坚尼·布鲁克尔(GeneBrooker)著《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一书所载的时间段是十三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前期佛罗伦萨的发展历史。这本著作也囊括了佛罗伦萨的方方面面,特定问题作为论述的重要内容。例如,城市经济(毛织业,银行业)、政治(显贵家族)和社会中的些许特殊问题加以具体阐释。马基雅维利(NiccoloMachiavelli)所著《佛罗伦萨史》一书所载的时间段是四世纪到十五世纪末期佛罗伦萨的发展历史,着重力求发现佛罗伦萨没落的根源,根究国家强大的道路。该书涵盖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内容。该书把城市和历史看成整体加以研究,并且渗透人文主义色彩。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佛罗伦萨的共和政治研究取得颇丰的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权威的珍贵的资料。但各有疏漏,理论总结与客观事实不能很好的处理,对部分内容记载的不完善(如布鲁克尔著作中鲜少提及农村经济)。没有完整的论述佛罗伦萨共和政治的演变,故此需要在国内外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出共和政治完整的演变。

一、共和政治的背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社会经济

文艺复兴之所以从佛罗伦萨发源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并且文艺复兴不单是文化复兴这么简单,更是一种新的时代特质的显现,是一种资本主义道路的闪光,而这一切要回到佛罗伦萨来探索。经济是基础,而佛罗伦萨在13世纪以前是混乱的状态,更别谈发展经济,然而在13世纪后的佛罗伦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一跃成为当时意大利五大城市之一。

(一)城市经济

这座坐落于托斯卡纳地区的小城由亚诺河穿过,他给城市居民带来相当大的便利,佛罗伦萨城从未有过水源的短缺。而佛罗伦萨城的较高位置及其远离亚诺河下游沼泽地的优点使得其居民免受沼泽地疾病的侵扰,并且毛呢布匹的洗刷漂染都需要充足的水源[1]。

在其他共和城市以转运贸易作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手段时,佛罗伦萨却专注于制造业的发展,使得毛织业和呢绒加工其以高超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成为佛罗伦萨支柱性产业,在乔瓦尼·维拉尼(GiovanniVillani)在他的《编年史》一书中记录了毛织业和呢绒业繁荣的盛况:毛纺织工业行会有超过200多家工厂,他们可以出产70000至80000匹布,价值12000000金佛罗林。在没有计算所有者利润的情况下,约1/3的总数留在本地作为劳动酬劳。约莫有30000人以此为生。佛罗伦萨境外约300余人前来此经商,还有其他诸多行业如石工行业和木工行业。[2]

佛罗伦萨的工业已有“国际化”的趋势,毛呢原料来自欧洲各个地方,而成品的消费市场也不仅局限于佛罗伦萨,而是远销欧洲各大陆,甚至是占有了一些东方市场。

佛罗伦萨经济的发展快于其他共和制城市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其建立共和国之后工业推动其商业的发展,早期商业资本主义的出现,尤其是在国际商业银行业务中独占鳌头——创新了一系列商业技术——汇票,复式簿记,合同,商业法庭。佛罗伦萨的工业经济是尤其依赖先进的资本主义商业技术,他们建立这种商业贸易网络并将这些关系正式化成为市场,特别是家庭和邻居为佛罗伦萨的信贷业务提供了传统而强大的基础。而共和主义之下通过其选举的市议会提供了政治支持——他们允许信贷业网络建立在个人社会网络,拓展经济的流动性和增长,而不是关闭内部政治成为派系和腐败的温床。在1427年的税收人口普查全面的数据记录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公司在各行业和市场对信贷业依赖的程度。

佛罗伦萨商人对每种货币都非常注重其精确价值,其于1252年铸造的“佛罗林”金币的稳定性十分好。当时各个国家甚至是各个地区都有自身的铸币,铸币大小,价值,纯度都不一样,因此各地区在货币交换中会出现诸多不便,而稳定的佛罗林为欧洲各国所接受,佛罗伦萨每年铸币达350000-400000佛罗林。[3]

货币兑换和信贷业的发展,使得佛罗伦萨商人迅速积累了经济实力。依照维拉尼(Villani)的记录:“(14世纪前半期,佛罗伦萨)银钱兑换商的银行约有80家……”[4]1300年,“佛罗伦萨有2000000枚佛罗林财产。”[5]在那时的整个欧洲市场上流通的价值大约在9亿左右,而就意大利一国就占高达5亿的份额。

在银行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佛罗伦萨从托斯卡纳半岛的次要经济体转变成为欧洲大陆经济的领导者。

(二)农村经济

到1300年,佛罗伦萨XX扩大了对乡村的影响力,扩大司法管辖区。对乡村的沼泽,树林以实物和货币形式进行征税。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封建经济逐步瓦解。严重的瘟疫,庄稼歉收,繁重的财政压迫,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在佛罗伦萨的北部,农村人口由1224年的37598人下降到1404年的8969人。农民逃到城市寻求工作,希图在城市中的扎根。而拥有土地的农民也不是过去的状况了,业主将土地按固定期限租给农村的“中间商”,然后他们再租出农场进行分配给农民,农民将收获物品的1/3或2/3以实物或货币的形式交给业主。这样的方式称为分成制,其包含着资本主义因素,大大改变了农村经济。

加之,佛罗伦萨的地理位置——中世纪的农业技术是不可能在陡坡和贫瘠的土壤中发展传统农业。周围诸如比萨,那不勒斯作为佛罗伦萨粮食供应地使得佛罗伦萨更好的去发展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在这样的状况下经济迅速发展。

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经济有了巨大的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使得政治、文化也要随之相适应。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下,佛罗伦萨的上层建筑发生了变化,共和政治一步步确立,发展。

二、佛罗伦萨共和政治的萌芽

佛罗伦萨的政治发展让布克哈特(Burkhardt)留下名言:“最高尚的政治思想和人类变化最多的发展形式在佛罗伦萨的历史上结合在一起了,而在这个意义上,它称得起是世界上第一个近代……意大利的,而且确实也属于近代欧洲精神的最重要的发源地”[6]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政治处于共和时期。共和政治萌芽的过程亦然是佛罗伦萨的独立过程,第一步是城市公社的创建,再随后过渡到城市共和国。

佛罗伦萨公社是由城镇人民不断同封建和教会领主作斗争来争取自治的过程中建立的。“随着业务的拓展,公民民兵和教区集会开始联合在中一起议事,民兵领袖主持会议。……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出现执政团称谓作为意大利城市公社正式建立的标志。佛罗伦萨执政团见诸文献记载的第一年是1138年。”[7]

在公社的早期,有两个基本机构:代表城市选民的立法会和负责行政的执行委员会。[8]但由于相关史料的缺乏,对佛罗伦萨城市公社的早期情况不是十分清楚。12世纪初期的执政团一般而言是12个人组成,任期短暂。名义上最高的权利机关是公民大会,实际上最高权力掌握在一个由贵族和富商组成的机构。但贵族之中派系对立,冲突频繁,在这样的状况下出现了督政官。在十三世纪初期,督政官制度已然非常广泛了。[9]尽管如此贵族势力依然强大,碉楼就是体现之一,其是贵族打击对手的建筑,“佛罗伦萨最高的碉楼为75米……1180年,佛罗伦萨有100多座碉楼。”[10]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是愈来愈多的人驻入城市,普通市民也面临着新的境遇,他们不愿被排挤在政治之外,同时基于保护自己的原则,平民们按照行业组成行会。行会组织中有武装民团(以街区为基础的民团)民团的首领称为人民队长,他们依靠武装捍卫自身利益。重要的政治决策机构是人民会议和长老会议。1250年,佛罗伦萨的平民集团以暴力推翻了执政团和督政官XX,组成新的城市XXX。[11]史学界将其称为“平民制”,其打破了贵族政治垄断,平民参政人数增加,贵族和教会的免税特权被废。“佛罗伦萨人在民政、军政等方面做出这些安排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想象不到的伟大力量和极高威望。它不只成为托斯卡纳地区的首领,并且成为全意大利第一流大都会之一。”[12]1282年,佛罗伦萨建立了由行会首长取代长老会议的新XX。

三、佛罗伦萨共和政治的发展

在1282年时,佛罗伦萨共和政治的框架就已基本确立,后在市民不断的斗争的过程中共和政治体制不断发展。佛罗伦萨的共和政体是建立在《执政官法令》、《人民首长法令》和《正义法规》这三个法令之上的。[13]该套政治框架沿用直至共和国覆没。在这个过程中行会的作用十分明显——《正义法规》的颁布,梳毛工人起义。而佛罗伦萨人对政治热忱的这种文化更是被布克哈特(Burkhardt)称为“佛罗伦萨精神”。全国政治事宜是“全体国民所勤勉钻研的问题。”[14]在人民以极大热忱参与下,佛罗伦萨政体从城市公社时期到共和国的繁荣发展,共和政治的结构不断在完善,使之成为佛罗伦萨的特色之一。

(一)行会与共和制XX

⒈《正义法规》

1282年由七大行会控制的新XX虽然让市民的政治权利得以扩大,但贵族并没有失去政治话语权,新XX也没有特别民主。为了解决贵族在政治上的反动作为,新XX于1293年颁布了《正义法规》,有了专门的法规来处理此类事件。

《正义法规》由吉亚诺·代拉·贝位领导立法团进行法规和法律的修订。“他们在许多方面加重了普通用于一般案件的惩罚措施,对贵族严加管制。法规要求每一贵族必须交出一些家庭成员作为人质并替家内的其他成员担保,若有犯罪则拿他是问,并要他协助将犯人捉拿归案。贵族侵犯害人民暴行之罪只要有两名声望良好的人作证即可成立,有关的审判程序和司法档案亦按此作了修改。”[15]这就大大限制了贵族不守法,随意践踏市民的政治经济利益。为了使法规得以有效实施,城市除了有首长外还设有正义旗手。

在《正义法规》颁布后城市最高的行政机构是首长会议(包括正义旗手以及下设两个顾问团:十二贤人团与旗手团)。这些职位的任职原则是短期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在佛罗伦萨明确榜上有名的大族是不允许担任首长和正义旗手这两个职位的。除此之外最高立法机构则为人民大会和公社大会。

就这样,贵族的势力被大大限制,没有哪个大族可以垄断城市XXX,他们不能逾越法规来肆意行事,其社会地位日趋下降。平民政治生活迎来曙光。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还在自己的书《佛罗伦萨史》上写到:一切最高职位的任职人选排除贵族是平民奋斗的目标……平民成为了赢家,贵族被褫夺了加入当局的一切权利。[16]《正义法规》(OrdinancesofJustice)的订定是市民的胜利,对佛罗伦萨共和政治发展影响深远。

2.小行会对大行会的抗争——梳毛工人起义

在《正义法规》中明确规定大行会和小行会地位平等,“但实际上,在这部法规实施的这200多年里,首长会议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来自大行会。事实上从1295年平民领袖贾诺·德拉·贝拉(JanodelaBella)自我放逐之后,佛罗伦萨的XXX就是在大行会的手中了。”[17]而小行会的人民是无法从由七大行会控制的XX得到自身应有的政治权利。在自身权益无法通过小行会得到应有的维护时,大小行会之间矛盾加深。终于在1378年爆发了由以梳毛工人为主体的起义。

在文章第一部分佛罗伦萨经济的发展中,我们知道毛织业是佛罗伦萨的基础性经济之一,发展异常繁荣。毛织业已有非常精细的分工,从最初的羊毛到最终的成品大约需要26道工序,梳毛工人处在生产的准备阶段——对羊毛进行梳理,上油等工序。这是所有生产环节中最累最脏最没技术的工作。自然,梳毛工人的工资也是极其的低。生活的贫困,政治的无权,使得在梳毛工在社会中被称为庶民。在这个城市中除了有掌权的七大行会,十四个小行会外,还有这些庶民是无法建立行会的,他们只能依附相关行业的行会,但依附的行会往往对庶民自身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不能很好的解决。所以,饱受榨取的梳毛工人在1378年发动起义。“当年7月18日,梳毛工人的政治示威发展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3天后包围首长会议所在的政大厦,起义工人完全控制了城市。他们把原来的XX班子全部撤换,另选毛织业行会的一个小职员米海尔·地·兰多为新的正义旗手,又从工人组成的3个新行会(实即工人的政治组织,包括梳毛工人的行会和印染工,裁缝工的行会)选出4位首长,和其他组成行会选的4位首长组成新一届首长会议,任期仍为2个月”[18],在当年的八月份,当工人要求将首长会议对的权利全部交于工人委员会时随即遭到镇压。此时的佛罗伦萨存在着兰多XX(代表大小行会和工人的XX)和仅代表工人的XX。九月,由于大行会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小行会内部矛盾,梳毛工人的行会被撤销,印染工和裁缝工的行会得以保存,此时在首长会议中小行会拥有五席名额,大行会拥有四席名额。

小行会占优势的XX存在了三年,在这三年中,他们对佛罗伦萨市民宽严相济,一方面进一步打击贵族势力——没收财产,推倒房屋,放逐人员,对社会极端分子处于死刑。另一方面进一步扶持下层民——创造条件让平民参政,同时将有政治才能,品德优良的平民提拔到普通骑士和贵族阶层。对新XX也进行重改——撤销原来的公务,重新安排人员;在原有的行会的基础,另设手工工业行会参与国家的管理。总之XX仍由下层群众掌管,其权利远远大于上层群众。最后新XX对律法进行修改和新制定。下层群众控制XX的三年是激变的三年,贵族的削弱,下层群众的掌权,使得共和XX的机构更加完善。但同时下层群众控制的XX对平民和贵族压制使得社会动荡,1382年,新的两个行会被废,XX重组,由上层市民组成XX,XXX重归贵族。

(二)共和制XX的结构

佛罗伦萨共和政治的结构在从城市公社时期到共和国时期不断地完善。1282年,其基本的政治框架已然确立,之后虽然伴随着人民斗争而有所发展,但基础的共和框架一直保持直至共和国覆没。主要机构囊括了最高行政机构(首长会议,和他的顾问团:“贤人团(buonuomini)”和“旗手团(gonfaloniere)”),最高立法机构(人民议会(CouncilofPeople),公社议会(CouncilofCommune)),其他重要机构(巴利阿(Balia)))。

首长会议,为最高行政机构。其前身是城市公社时期的长老会议,在1267年的时候由12人组成的XX首脑称首长,故此之后称为首长会议,此时首长在职时间为两个月。在1280年时由于城内党派斗争(圭尔夫派和基柏林派)首长会议改为14人,两派各占一半,此时任期一年。1282年确立的由七大行会控制的XX将首长人数降至3人,任期两个月。在任满后增至6人。直到十四世纪确立首长会议成员职位为8名首长和1名正义旗手。首长会议主要的职权是,保护佛罗伦萨的长期稳定,可以拟定政策,任命下级官员,处理城市日常事务,可以向立法机构进行提案,定出对外政策等等。因为权力的巨大,首长会议一般任职两个月。同时在首长会议的人选上有着限制,同一家族一名成员任首长,期满后一年内该家族成员不能继续担任XX职位。再有“公民对于首长的监督也十分严格,法庭记录显示,几乎每一任官员在任期间都曾被指控有违背公社法令的行为。”[19]

“贤人团”和“旗手团”作为首长会议的顾问团而存在。一般称之为“十二贤人团”——成员为十二人,在职三个月;“十六旗手团”——成员十六人(原为二十人,后改为十六人),在职四个月,由佛罗伦萨十六个地区的民团首领组成。起初为首长会议的政策咨询机构,同时也可参与XX选举,后期逐步丧失职能成为名誉机构,只是在形式上遵循向贤人团和旗手团递交提案后再转于最高的立法机构。

创设于1289年的正义旗手,其职位在首长会议中并且由首长会议选举,只能由平民担任,与首长会议两个月的任期相同,主要针对城市贵族的违法乱纪予以处罚,正义旗手拥有武装力量,“通过对1000公民的选择组成武装,按区域分队,队长称旗手,每队50名步卒,披锁子甲,持标有十字的盾牌。这些人随时响应正义旗手的号召,每逢城内有乱就集合起来,然后汇集于XX大厦之前,然后对闹事的贵族执法;此后这些挑选的士兵增至2000人,后又增至4000人”[20]在1293年《正义法规》颁布之后,正义旗手的权利进一步扩大,成为实际上佛罗伦萨的最高行政首脑。

佛罗伦萨的最高立法机构——人民大会(前身是十三世纪的队长会议),公社大会(前身是十三世纪的督政官会议)。其均有首长会议和顾问团选出,初期任职时间为六个月,后变为四个月。两个大会的职责在于审批首长会议提出的议案使之通过成为佛罗伦萨的法律,无主动提案权,在立法上作用较小,但其可以通过自己的权利限制首长会议的权利——首长会议的提案必须在两个大会中得到2/3的同意票,方可成为法律。这两大会议在佛罗伦萨的政治生活中还是表现出了一个虽然消极但是极其重要的作用。

巴利阿在共和国的地位十分特殊,其非常设机构但权力非常大。佛罗伦萨官员的任期制使得官员轮转频繁,这样政治缺乏稳定性,为了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共和国能迅速做出反应,就设立了巴利阿。巴利阿有超越最高行政机构和最高立法机构的权力,可破坏常规的立法程序,单独推行政策和法律。因为设立巴利阿的特定背景使得它的出现“标志着政治革命或政治危机后秩序的重建”。[21]

共和国的法律机构主要是三个法庭——督政官法庭,人民队长法庭,执行官法庭。上述三个法庭主要处理佛罗伦萨城民的民事刑事纠纷。但司法管理有很多部门,当某一城民亵渎了神明则他会受到大主教评议会的传讯,若是城民拖欠了银行家的钱则他会被银行家所在的行会法庭审判,和外国人经济纠纷则由商业法庭处理。[22]除此之外要提的一点是三个刑事法庭是请外国人来管理,任职时间为六个月,同时这些外国人法官是不能与佛罗伦萨城民接触,只能独自居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这些做法都是要保证司法的公正性,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有失偏颇,而首长会议也是可以对司法进行干涉。他们在开庭前给法官送“条子[23]”可以让被审判者获得轻的惩罚甚至不惩罚。

四、美第奇家族与共和制的衰亡

到了十四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共和国出现了贵族政治,逐步趋向于家族集权。出现这样的趋势并非偶然,而是一系列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到15世纪后共和制危机越来越严重,直至在1532年共和国覆灭。

(一)共和制衰亡的背景

首先,佛罗伦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关系通过土地和家庭关系这个网络得到了加强,尽管其作为国际商业中心而兴起,但佛罗伦萨的经济命运仍然无疑被农业利益所束缚。使得佛罗伦萨一直存在着旧的封建势力,同时由于缺乏强大的利益反对集团,使得中世纪晚期佛罗伦萨人侵入农村地区。此时佛罗伦萨的工商业出现衰退现象,十五世纪更甚。城中的企业拥有者把资产投入农村,扩大地产。当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执掌XXX后,更是大量经营地产。佛罗伦萨城在1470s时周围已有超过30000块地产。到十五世纪末,地产税额已成为佛罗伦萨共和国不动产的基础税收。[24]资本主义企业的进一步衰落,而以其为经济基础的共和政治也日趋衰落。

其次,共和制衰亡的另一个原因是佛罗伦萨城内部的派系斗争而延伸出的家族集权。其中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集权政治的影响可谓是重中之重。在1382年庶民XX被撤销而成立新XX后,佛罗伦萨上层城民就明白对峙使得社会不安定并且他们自身也无政治权,因此分裂是不被允许的,超越分裂的政治强人是共和国的出路。所以起初政治强人都是作为机构的最高领袖而出现,如督政官,正义旗手,首长会议等要职。“精英家庭的成员拥有绝大多数XX职位,占据最有利可图的外交总督和军事长官……精英阶层的最高家庭成员在国家税收获得了很多好处。”[25]在这当中美第奇家族就日益将公权私化,直至将共和国覆灭。

最后,在十四和十五世纪,整个意大利都出现了由政治强人控制国家XXX,同样在一直是共和制的佛罗伦萨也出现了短暂的“领主制”(十九世纪国外学者将其称之为“君主制”或“暴君制”)。1313年由罗伯特(那不勒斯国王)拥有5年的独裁权;1328年由查理(出生于卡拉布里亚(Calabria))任事城市军事长官和总督,任事期限为10年;在1342年共和国XX首长由雅典公爵沃尔特担当,他改变了首席执政官的任期(由一年任期变为终身独裁)。[26]

(二)美第奇家族的寡头政治

在1378年的梳毛工人起义事件中,因为萨尔韦斯特罗·德·美第奇(SalvastrodeMedici)将起义者放出监狱,因此在庶民XX成立后他担任了正义旗手这个职位,在1382年新XX成立萨尔韦斯特罗也随即遭到流放,此时的共和势力还比较大。但当科西莫·德·美第奇出现时情况出现了变化,他是美第奇家族政治王朝的开创者。

1418年,科西莫获得佛罗伦萨的统治权,他善于利用美第奇家族庞大的经济基础为其政治开路,而当1434年流放回来的科西莫更加确定美第奇家族需要的是集权统治。首先是针对XX官员选举政策的集权:1382年新XX确立了抽签选举的方式,这样选出来的官员不可能全为某一显贵的支持者。而科西莫为增大家族统治的稳定性,在资格审查委员会对候选人表态的秘密和公开投票改为全部公开投票,并对委员会进行监视。其次将中枢委员会的权利扩大,该委员会是在资格审查完毕之后安排候选人职位。中枢委员会彻底控制首长会议。在科西莫统治时代,他还成立了“百人会议”,削弱了人民大会和公社大会的立法权。XX权利逐渐集中在以科西莫为首的美第奇家族中。

洛伦佐时代的佛罗伦萨,权力更加集中于美第奇家族,1480年推行政治改革,成立了“七十人会议”,取代“百人会议”成为最高的立法机构。起初七十人会议任职时间为五年,之后被延长同时其成员也是长期任职不更换。传统的人民大会和公社大会立法权进一步被削弱,立法和决策权更加集中。洛伦佐时代的佛罗伦萨只是表面的共和,寡头政治业已达到高潮。

(三)在寡头政治与共和政治的博弈中衰亡

十五世纪的寡头政治也并不是一直稳固的,佛罗伦萨悠长的共和传统根植于人民心中,政治内部的反个人专制势力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集权家族成员被流放。之后的时间双方一直处于相互博弈的状态,直至共和国灭亡。

在佛罗伦萨对卢卡战争中,佛罗伦萨出现经济政治的疲软,并且战争屡屡失败。当政的阿尔比齐派内部出现分裂而科西莫的势力慢慢渗透进来,1433年科西莫遭到流放,翌年,八位首长都支持科西莫,科西莫随即回到佛罗伦萨并掌握权力,将阿尔比齐家族赶出佛罗伦萨。拥护共和的人民也在反对着科西莫,1466年卢卡·皮蒂发起了“保卫共和制度”的签名运动。大约有400名公民签名,当中有37人是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32名曾任正义旗手,也有许多大族成员曾任巴利阿成员。[27]在洛伦佐时代寡头政治达到高潮,但同时共和国捍卫者用了暗杀的手段希望阻止XXX归于一人的趋势。在暗杀中洛伦佐的弟弟身亡,洛伦佐幸存。随后建立七十人会议,集权极盛。但随后要求延长七十人会议的法令在审议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

此后的佛罗伦萨政局动荡,尤其是在1494至1530年这段时间。佛罗伦萨洛伦佐的继任者皮埃罗继续采用其家族集权专制思想统治佛罗伦萨,而XX内部政治弊病与战争的发生使得家族集权政治统治动摇。随后建立的共和XX又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双方仍相互博弈。1494年,美第奇家族被驱逐出去,多我明会的修士萨沃纳罗拉建立新的共和国,但其对XX的改革没有成效内部斗争不断,在外部事务的处理中使佛罗伦萨孤立无援。1512年,共和国失败,洛伦佐的儿子,以后的利奥十世回归佛罗伦萨,教皇一直在罗马统治着佛罗伦萨。1527年罗马的陷落,美第奇家族再次垮台,新共和XX成立。1532年,美第奇家族再次回归佛罗伦萨,由亚历山大德罗·德·美第奇出任“佛罗伦萨公国”首脑。佛罗伦萨确立君主制,共和制最终覆没。

五、共和政治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在1138年确立城市公社到1434年科西莫时代之前,由于共和政治,民众们广泛参与政治生活,使得文艺复兴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人们对于文化,社会公共事业报以极大的热情,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其公民渴望吸收关于国家,社会和道德的古典观念,因为他们发现自身与古雅典和罗马公民生活在同一个模式之中。但丁的作品也以城市公社下热络的人际交往,激烈的政治争论为基础。佛罗伦萨共和政治的繁荣使得诗人和画家出现新思想。1382年新XX成立后,人们对自身城市的共和政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之而来的是在对政治传统和道德原则产生的积极影响下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在1434年后,在美第奇家族外表是共和政治实则为寡头政治的体制下,文艺复兴的发展由广泛群众的创造力到由寡头推动支持文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出现了私有化和功利化,文化艺术更像是美第奇家族的统治工具,而城民也丧失了对文化的热忱。到最终共和制在佛罗伦萨覆没,文艺复兴开始迅速衰落,米开朗其罗和达芬奇都离开了曾经文化开放,政治开明的佛罗伦萨。就像布鲁克尔(Brooker)所说“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是一个自由和独立的社会群体的产物。”[28]

结语

佛罗伦萨自十二世纪取得独立后,就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并且富有活力的社会,成为意大利最杰出最悠久的城市共和国之一。在完善共和制政治结构的过程中,正义法规和梳毛工人起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共和制的基础进一步扩大。共和制主要的机构囊括最高行政机构(首长会议,和他的顾问团:”贤人团(buonuomini)”和”旗手团(gonfaloniere)”),最高立法机构(人民议会(CouncilofPeople),公社议会(CouncilofCommune)),其他重要机构(巴利阿(Balia)))。在十四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出现贵族政治,共和政治出现危机,到十五世纪共和制急剧衰微,其中美第奇家族的集权是直接导致共和制衰亡的重要原因,美第奇家族的君主专制最终确立,共和制也终极覆没。本文通过对佛罗伦萨共和政治演变的梳理,使得我们对佛罗伦萨共和政治有一个更加准确清晰的判断,对于探究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政治状况和历史地位也有突出作用。

致谢

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毕业的日子就要来临了,在此衷心感谢我学习生涯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尤其是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张燕军老师,从论文的选题到最终论文的完成,张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始终伴随着我左右,我们每一次对话交流,张老师都以其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作风,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虽论文完成,但由于自身知识有限,史料收集有限,使得文章有遗漏和不足,恳请老师和专家斧正。

注释

[1][美]坚尼·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M],朱龙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第5页。

[2]S.U.Brucker,&A.Sailber(eds.),imagesofQuattrocentoFlorence,SelectedWritingsinLiterature,History,and,Art,YaleUniversityPress,2000,P45-46

[3]赵立行.:佛罗伦萨理性商业的兴起及特点[J].历史教学,2004年第2期.第19页

[4]乔凡尼·维兰尼:《年代记》第11卷,94章.转引自王峰升.佛罗伦萨共和宪政的兴衰(12-16世纪)[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第6页

[5]郑如霖.:略论佛罗伦萨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道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1期.第119页

[6]朱龙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94页转引自柳艳华:12-16世纪佛罗伦萨共和的行会[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第10页

[7]霍文利: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衰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28页

[8][美]坚尼·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M],朱龙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第174页

[9]D.Waley,and,T.Dean,the,Italian,City-Republics,London,Longman,Press,2010,P43

[10]L.Martines,Powerandimagination:City-StatesinRenaissanceItaly,America,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1988,P33,P35-36

[11]霍文利: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衰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48页

[12][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M],李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60页

[13]尚洁: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共和制政治[J].学习月刊,2010年第3期,第30页

[14][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72页

[15]乔凡尼·维兰尼:《年代记》第8卷,11章.转引自朱龙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M],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04页

[16][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M],李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22页

[17]霍文利: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衰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86页

[18]朱龙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11页

[19]霍文利: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衰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60页

[20]乔凡尼·维兰尼:《年代记》第8卷,11章.转引自朱龙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M],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04页

[21]霍文利: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衰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66页

[22][美]坚尼·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M],朱龙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第199页

[23][美]坚尼·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M],朱龙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第203页

[24]王峰升:佛罗伦萨共和宪政的兴衰(12-16世纪),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第31页

[25]NicolaiRubinstein.TheGovernmentofFlorenceUndertheMedici,1434-1494Oxford:TheClarendonPress,1966.P38,P71

[26]王峰升:佛罗伦萨共和宪政的兴衰(12-16世纪),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第31页

[27]霍文利: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衰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35页

[28][美]坚尼·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M],朱龙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第384页

参考文献

[美]坚尼·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M],朱龙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M],李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朱龙华:意大利文艺复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

朱龙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朱龙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霍文利: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衰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比]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M],陈国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英]丹尼斯·哈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M],李玉成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

[荷]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M],刘军等译,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

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文艺复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年

[美]詹姆斯·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M],徐家玲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尚洁: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共和制政治[J].学习月刊,2010年第3期

顾銮斋:1378年佛罗伦萨梳毛工人起义性质简论[J].齐鲁学刊,1986年第4期

刘景华:中世纪意大利城市衰落的经济结构因素分析[J].世界历史,1996年第1期

尚祖琦:十四世纪佛罗伦萨社会结构中的封建成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第3期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J].世界历史,2006年第1期

张屛: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社会性质辨析[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赵立行:佛罗伦萨理性商业的兴起及特点[J].历史教学,2004年第2期

朱龙华: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企业[J].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朱孝远、霍文利:权力的集中:城市显贵控制佛罗伦萨政治的方式[J].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霍文利:城市显贵与权力的转换——论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衰亡[D].北京:北京大学,2007.

王瑞睿:论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城的美第奇家族[D],兰州:兰州大学,2009年

王峰升:佛罗伦萨共和宪政的兴衰(12-16世纪)[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G. Tabacco.The best works of reference on this are Jones,Italian City-State; Egemonie sociali e strutturedel potere nel medioevo italiano (Turin: G. Einaudi, 1979).

NicolaiRubinstein.TheGovernmentofFlorenceUndertheMedici,1434-1494.Oxford:TheClarendonPress,1966.

JohnStephens.TheFallofFlorentineRepublic.NewYork:ClarendonPress,1983

BruckerGene.TheSocietyofRenaissanceFlorence.NewYork:HarperRowPress,1971.

Hankins,james,HistoryoftheFlorentinePeopleVolimⅠ,Boston(​http:​/​​/​dict.youdao.com​/​w​/​Boston​/​”\l”keyfrom=E2Ctranslation​):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1

Hey,DenysandLaw,John,ItalyintheageoftheRenaissance1380-1530,London(​http:​/​​/​dict.youdao.com​/​w​/​London​/​”\l”keyfrom=E2Ctranslation​):LongmanPress1989

See R. Emigh, ‘The Mystery of the Missing Middle-Tenants,the“Negative”Case.of Fixed-Term Leasinand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in Fifteenth-Century Tuscany’, Theory and Society Journal 27(199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9048.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14日
Next 2022年6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