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同音字的作用

摘要

我们大多数的语言交流是没有障碍、顺利进行的,但是总有一些言语会让听话的人误会,我们平常管这种情况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汉语是汉民族通用的语言,是汉民族悠久文化的承载者。汉语中的同音词就是让人误会的原因,同音词指语音形式相同、意义毫无联系的一组词。

同音词的存在必然会给人们的交际带来不便之处,对其好的方面当然也是无可厚非。无论怎样,我们都应正确看待同音词,合理运用。

关键词:同音词;谐音;双关;混淆

前言

申小龙在《汉语与中国文化》中说道:“体现和维系人与世界的多方位关系的语言,因并非纯粹的符号系统和工具。[1]”我们都知道动物有高低之分,那么动物是从何而分高级与低级呢?答案便是有无意识,低级动物有所作为只是因为习惯而为,而人类是有意识而为。既有不同就会有相同,动物都是由自己的语言的。那么,人类的语言到底是什么呢?兰宾汉、邢向东在《现代汉语》中为其定义:“一方面,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类的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2]”世界上的语言有很多种,我们的语言是汉语。汉语又称“华语”、“中国语”、“中文”等。汉语是分析语,有声调,属于汉藏体系。中国的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其中,汉语的文化也是相当丰富。汉语是汉民族通用的语言,是汉民族悠久文化的承载者[2]。”兰宾汉和邢向东表示现代汉语通常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2]。

现代汉语的内容充实且丰富,光在“词”这一方面它就有很多种现象,包括“単义词与多义词”、“同义词与反义词”、“同音词与异读词”及“同形词与异形词”。其中我重点要说的是“同音词”。所谓同音词兰宾汉、邢向东在《现代汉语》中将其定义为:“同音词是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没有联系的一组词。”[2]例如“宝重与保重”,这两个词的读音即语音形式完全相同,但意义并没有任何联系。“宝重”指的是像对待“宝”一样那么看重,意思是珍惜、重视。而“保重”用于敬辞,是表示希望对方爱护身体、注重健康的意思。

一、同音词的概念及分类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已经掌握了同音词的概念,对它已经有了逐步的了解。声母、韵母、声调都相同,唯独意义没有联系的一组词叫同音词。兰宾汉、邢向东在《现代汉语》中将同音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同形同音词,一类是异形同音词。并为其下定义为“语音形式、书写形式都相同的同音词叫同形同音词。而语音形式相同但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便是异形同音词。[2]”例如表示“用强力压制使驯服”的“制服”(在警察的奋力追击中,歹徒终于被他们制服了)与表示“军人、机关工作者、学生等穿戴的有规定式样的服装”的“制服”(小刚同学穿了一身新制服);表示“功能与效力”的“功力”(这种药物有没有杀灭这种病菌的效力)与表示“本领、技能”的“功力”(功力深厚、老到)都是同形同音词。再例如“可供观赏的植物”的“花”与表示“耗费”的“花钱”的“花”,在读音形式与书写形式上相同,但细究其意义并没有任何联系。同行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同行同音词是由多义词转化而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多义词有不同的义项,而这些义项又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地,多义词的不同义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原来的意义越来越远,久而久之,这些义项之间的联系便会越来越淡,直至没有了关系,于是就成了同音词。其实,说简单点那就是少数的同音词它是从多义词里演变出来的。例如“复”有不同的含义:可以表示“重复”(复写),可以表示“转来或转去”(往复),可以表示“恢复”(复婚),可以表示“再、又”(复发)等。这些众多的词义之间的引申关系已经让人很难感觉到了,所以《现代汉语词典》将以上几个“复”看做同形同音词。相比而言,异性同音词就简单得多了。同样的,异形同音词可以从读音和外形去看,因为两个或三个词的读音相同,可是,这种相同的读音承担了不同的意义,我们一般管这种情况看作是同音词,可是另一方面,它们的书写方式又是大不同,所以就被人们自然而然的归到了异形同音词里面。例如“销售——消瘦”、“市场——试场”、“廉洁——联结”、“智力——智利”、“机制——机智”、“但——淡——蛋”、“协调——谐调”、“正式——正事——正视”、“相应——相映”“悲痛——悲恸”、“凡是——凡事”、“情——晴”、“期中——期终”、“越剧——粤剧”、“调治——调制”“婷婷——亭亭”、“徜徉——倘佯”、“纽扣——钮扣”、“题词——题辞”等词组都是异形同音词。

二、同音词的作用

在论述同音词的作用之前,我将会通过一些例子去“找”同音词的存在,探索同音词在句中或在作品中或是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效果。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神,那些才华横溢的前辈们为炎黄子孙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精粹,唐诗、宋词、元曲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对古诗词中同音词的分析

1、杜牧《赠别》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赠别》,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15]。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15]。

这首诗的意思是正因为爱得太深,太多情,別筵上凄然相对,倒像是彼此无情。举樽道别,多想强颜欢笑,但内心悲苦,总也笑不成。

“蜡烛有芯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15]”中“芯”与“心”读音相同书写确实大不一样,“替人”二字,机智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前面所说的所表达的那种情感和意思更加的深刻,更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妙处。“到天明”又写出了男女主人告别时间之长,表现出了他们在不容易相见的处境中相见面了以后的复杂心情,那是一种不忍分离时的一种难舍难分之情。杜牧有很多赠别诗,这只是其中的一首,也是他所有赠别诗里面写的最好写的最妙的。利用“芯”与“心”的谐音来写自己心中的不舍这种表达委婉含蓄、妙不可言。

2、李白《赠汪伦》

被称为“诗仙”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有一首很有名的诗《赠汪伦》,这也是一首赠别诗,但风格、诗的氛围与杜牧的《赠别》诗完全不同,完全没有了伤感,完全没有了悲伤的、令人难以言表的分离之痛。虽然不同,但也有相同之处,相同的一点就是都利用了同音词的妙处。李白在诗中写道: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16]。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6]。

李白喜欢游览风景优美之地,往往是游历过后便对景色喜爱至极,他就会通过作诗来表达自己的游离的感受。那么,同样地,这首诗也是他游历一个地方之后的作品。这首诗是李白游历安徽泾县桃花潭后所作的。关于这首诗流传着一个故事,李白因写诗而被人们所知,有一个叫汪伦的年轻人一直很仰慕李白的才华,想得到李白亲手题写的佳作,但又因自己与李白并不相识,更没有任何交情,自知愿望难以实现,于是灵机一动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知道李白有游历的喜好还有饮酒的喜好,汪伦住的村子里刚好有一个姓万的村民开的酒店,村里的人因为他的姓就一直管这家酒店叫“万家酒店”,这是汪伦村子里的一处“景色”,还有一处就是他们村子里十里之外有一处桃花潭,景色优美,人们都爱去那里游玩。汪伦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告诉了李白这些好玩的、有趣的地方,李白因为本身就喜欢游历和饮酒,于是,在看了汪伦的信之后欣然前往了汪伦的家乡。李白到了之后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万家酒店”和“十里桃花”肯定是没有的,但都被聪明的汪伦利用同音词解释给李白了。在这则故事中,汪伦很聪明,利用同音词巧妙地将李白邀请到了自己家乡,同时李白呢也是因为诗中的同音词“哄骗而来”。如果不利用同音词的话,就不会有后面的趣事,可能也就没有《赠汪伦》这部佳作了。

3、刘禹锡《竹枝词》

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写道: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17]。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17]。

“竹枝词”里面所包含的内容一般都是赞美巴渝地区风貌风物还有男女爱情的,不光有情感的描写,而且还富有特别浓郁的人们生活气息。所以,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引起了一些人的爱好并模仿。刘禹锡的这首诗诗意是:生长在江边的杨树和柳树,树叶葱翠,绿意盎然,降水在平缓的流动,有人驾着一叶轻舟在水中行驶,突然听到江中有青年男子在唱歌。她从歌声中听出对方虽然没有明确表明爱慕之意,却似乎是有情意在歌声里面的。相信我们大家对于梅雨时节的天气状况都不陌生,梅雨时节那种出着太阳的同时还下着雨的情况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总是不知道如何定义天气。那在这首诗中女主人公也是一样,对于男子的轻易琢磨不透。

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模仿了民歌的手法来表达爱情的诗意,在诗的首联,作者描写了在平缓流动的江水边,微风拂面,杨柳青翠,树条随风摇曳的美好春景。颔联写一位姑娘正在欣赏美好的景色却突然听到青年男子的带有爱慕之情的歌声,这歌声犹如一块石头落进了平静的湖水里一样“砸”入了姑娘的心房,让她的内心一时之间波澜起伏,平静不再。颈联、尾联描写的是女子听到青年男子突然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这位姑娘心里对这个男子是有好感的,但她不知对方是何用意,说是无意,对方对着她唱歌求爱,说是有意,对方却没有明确告诉她。于是,这种猜测这种不确定让她心里很是疑惑和迷茫。在尾联中,看似作者是在写天气的晴雨与否,实则是在利用“晴”“情”谐音来表达男女爱情,谐音双关的手法让作者巧妙的将天晴与爱情看似无关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委婉含蓄地将女子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表达了出来。

4、李商隐《无题》

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道: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8]。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18]。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8]。

在唐代时,人们崇尚道教,所以李商隐在十几岁的时候,便被家人送往一个道观学习道,在学道期间,他与一个女子相识相恋,他们很相爱,但是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让家人知道他们的关系。作为李商隐来讲,毫无疑问,内心是很痛苦的,但他又无可奈何,苦闷之际,他只能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这首诗为什么叫无题?正是因为作者李商隐和自己深爱的人的恋情不能让大家知道,所以在他的诗作中肯定是不能直白的去表达他和爱人的感情的,所以他采用“无题”来做诗的题目。“两个人相爱很甜蜜美好,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相见,所以作者在诗中说他们两个相见是不容易的、很困难的,好不容易相见了却又要分离,在他看来,这样的分离是比相见更痛苦的事情。女子在清晨梳妆打扮后照镜子时总是担心自己美丽的长发会改变颜色,青春年华会消逝不再,男子晚上长吟不能入睡,等到夜深之时应该会感到寒冷吧。心中思念的人的住处并不是很远,但是却没有通往他那里的路,多么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信使真诚地替我去看望看望他”。这是对《无题》的翻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与爱人情路之坎坷,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无奈与酸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8]”这两句中“丝”是“思”的谐音,作者的意思是在他和女子的爱情中,他对女子的思念会一直到死才停止,作者运用“春蚕吐丝”、“蜡烛燃烧”这两件事表明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前面也有说到作者当时的处境是不允许将恋情“公之于众”的,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是对喜欢之人的思念之情,但文中对思念只字未提,这便是同音词的神奇之处,作者正是利用同音词的谐音双关才将自己隐晦难懂的思念“藏在诗中”,巧妙的表达出来。

(二)对歇后语中同音词的分析

以上是同音词在古诗、民歌中表达效果的体现,除此之外,人们也经常将其运用在歇后语中,例如:

骑自行车下坡——不踩(不睬),从字面看这则歇后语说的是骑自行车走下坡路时可以不踩踏板,不用蹬自行车,实则是指对待不想理会的人时用不理睬的态度即可。

老虎拉车——谁赶(谁敢),我们都知道,老虎是山中大王,没有动物敢轻易惹它,这则歇后语中用没有人敢赶老虎拉的车来比喻生活中那些难以完成的事情没有人敢去完成,没有人能完成。

像这种利用谐音双关来做修辞的歇后语还有很多,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盐(言)在先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看(堪)

梁山泊军师——吴(无)用

春天的榆树——有榆(余)钱

(三)分析生活中的同音词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同音词的情况。例如,我们在和别人对话交流时说“我喜欢看yue(去声)剧”。如果不加以解释,别人根本不知道“我”所喜欢的“yue剧”是这个“越剧”还是这个“粤剧”。再如,在学校与同学或者老师谈到“qi(阴平)zhong(阴平)考试”时会让人误解,因为有两个“qizhong考试”,“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我们都不陌生,但是如果不多加思考就不知其所云。对于“期终考试”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习惯于称它为期末考。如果不多费口舌给别人加以解释,便会让人听到“qizhong考试”时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还有像“全不来”和“全部来”,可以看出同音词在交际中很容易让人混淆,甚至引起人的误会。

同音词还可以在表达中取得幽默、讽刺的效果。袁世凯常以革命事业去实现自己的野心、抱负,还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所以老百姓对袁世凯是恨之入骨。所以呢,在辛亥革命完了之后,有人就通过一副对联去骂袁世凯,对联是这么写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仪廉”。上联意思是“忘八”,而下联则是“无耻”,即就是骂袁世凯是“王八”、很“无耻”。

(四)文学作品中的同音词

在文学作品中,也不缺少同音词现象。

1、“凡事”与“凡是”

“凡事”是名词,指所有的事情或事件。例如:

(1)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4]”

(2)马先生是凡事退步,只有对妇女,他是主张进取的。[5]

“凡是”是副词,表示总括一定范围的全部。例如:

(3)凡是人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6]

(4)凡是剥削别人的人,都希望别人愚蠢。[7]

2、“调治”与“调制”

“调治”动词,是调养和治疗的意思。例如:

(吉)平到董承府用药调治,旦夕不离;常见董承长吁短叹,不敢动问。[8]

那黛玉虽有贾母、王夫人等怜恤,不过请医调治,只说黛玉常病,哪里知他的心病。[3]

假如这位大夫光会敲钱,而不认真去调治病人,他会毫不留情的给他几个有利的嘴巴的。[9]

“调制”是动词,有两种含义:一是调配制作;二是用于物理学术语。例如:

听说肖是一位调制咖啡的专家,一位乡村牧师便写信请教。[10]

通过补饲适宜的养分,进行营养强化,并采用合理的加工调制技术如复合处理、成型加工技术等,调制或复合草块或颗粒饲料。[11]

数字调制是通信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数字调制技术的改进也是通信系统性能提高的重要途径。[12]

在以上例子中,(4)、(5)例的“调制”时调配制作之意,而(6)例用的是第二种含义。“调治”与“调制”虽都含有一相同语素“调”,但在二词中意义有别。“调治”的“调”是调理、调养;“调制”的“调”是调配。二词中后一语素的意义就更明显,“调治”的“治”是治疗的意思;“调制”的“制”是制作的意思,用于治病的意义写作“调治”;用于制作的意义写作“调制”。

(五)对联中的谐音双关

关于这幅对联有一个故事。传说,明代宰相李贤想给自己的爱女招女婿,他听别人说有一个叫陈敏政的人很有才,于是有意招他为婿,于是在招婿前与陈敏政进行了一次测试应答对,想检验下陈敏政是否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聪慧。宰相李贤略微思考了一番,看着桌子上有水果,灵机一动,于是对着陈敏政说:因何而得藕,聪明的陈敏政一下子就知道宰相的意思了,领会了他的意思之后,不急不躁地接道:有杏不须梅。听闻陈敏政的回答,李贤心中一乐,便将爱女许配与陈敏政。

对联看似是对“荷”、“藕”、“杏”、“梅”蔬果花卉的描写,实则是通过它们的谐音大谈人事姻缘。作为宰相,陈敏政如果不答应或者无意做他女婿,直接拒绝,那么宰相在众人面前会没面子;作为陈敏政来说,对其女儿钟意还好,若无意的话,碍于宰相又不好拒绝,左右为难。所以,这样的巧妙的对对联,避免彼此间可能会出现的尴尬,反之,则有趣,可谓巧之极、妙至极。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中酸”,传说有一个县的县令上任后,不为百姓办事,反倒是鞭打百姓、克扣粮食,当地的百姓对他都很愤怒、恨之入骨,但大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后来金圣叹和一百多个士人借悼念顺治帝仙逝,而到孔庙聚集,发泄激愤,但因官官相护等各种原因,金圣叹他们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被抓入狱,并被斩首示众。临死前,金圣叹想到自己的事情连累到了自己的家人,让他们也跟着遭罪,于是脱口而出:莲子心中苦,梨儿腹中酸。对联表面是写莲子的心的味道是苦的,梨子核的味道是酸的,实则是用“莲”谐音“连”和“怜”,意思是“连累”、“可怜”,“梨”谐音“离”意思是“离别”,通过食物的味道的描写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诸如此类的对联还有很多,例如:“昨夜敲棋寻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栗绽缝黄见,藕断露丝飞”、“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等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将同音词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同音词可以在修辞中达到一语双关的作用。其次可以构成歇后语中的谐音。还可以让人在说话中取得幽默、讽刺的效果。以上三点是同音词的积极作用。最后,同音词因为本身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毫无联系的特殊情况容易让人混淆意义,甚至造成误解,这便是其消极的一面了。

三、结语

为什么会存在同音词呢?王苹在《汉语修辞与文化》中将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总结的是以下的观点:古代声调与现代声调的不同,声母、韵母发生了变化:浊音声母清化,入声韵尾消失。导致同音词大量增加;另外,由于汉语的词汇又以“单音成义”为最大特点,所以汉语中同音词就多了。[14]”

同形同音词是同音词的一种,同形同音词呢就是书写形式是相同的,但读音却仍然相同的一组词。多义词是现代汉语众多词语现象的一种,多义词换种说法就是,一个词有多种意思。在生活和学习中同形同音词与一次多义有时候让人不好区别。然而,他们相似让人难以区分,却不代表它们哪哪都一样。多义词是一个读音形式和书写形式它们之间表示的意义是相关联的。而同形同音词是几个词读音相同,书写也相同,唯独意义上没有任何关联。兰宾汉、邢向东在《现代汉语》中说道“多义词是一词多义,表现为同一个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承担了多个互有关联的意义;同音词则是多个词同音同形,表达为多个互无关联的意义由同一个语音形式、书写形式来表示。[2]”在平时,当我们遇到异形同音词与多义词区分不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从词语的意义去判断这个词到底是异形同音词还是一词多义了,经过比较相同的读音还有一样的书写形式并且意义相关联的、有关系的就是多义词;与此相反的词语之间意义没有关系的则是同音词了。

有时候,同音词的异形同音词与异形词也容易混淆,异形词是指意义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2]声母、韵母、声调全部都相同,书写形式不同,并且意义没有任何关联的一组词就是我们所说的异形同音词[2]。

庄洪江在《易混同(近)音词辨析手册》共收录现代汉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常用词589组,其中同音词424组,可见同音词所占比例之大。[13]那么我们如何对待同音词呢?对其积极的一面我认为要更好地去利用,可以利用其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交际中让同音词帮助自己成为一个诙谐、幽默的人,或是在交际中让自己说话变得更加委婉、含蓄;对于同音词的消极作用,在使用时要小心、谨慎,不能乱取、滥用,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当然,现实生活中都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尽管同音词有时候会让人混淆意义,但将其放在特定的语境里,我相信让对方误解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

参考文献

[1]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0-121

[2]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456

[4]吴敬梓.儒林外史[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20

[5]舒济、舒乙编.老舍小说全集2卷[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63

[6]《大自然的语言》七年级语文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3

[7]高瑛.艾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28

[8]罗贯中.三国演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2001:110

[9]舒济、舒乙编.老舍小说全集6卷[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232

[10]《光明时报》1993年4月26日第6版

[11]中国畜牧兽医报[J]2008年9月11日

[12]刨文网2009年10月6日

[13]庄洪江.易混同(近)音词辨析手册[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1

[14]王苹.汉语修辞与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1:2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9748.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16日
Next 2022年6月1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