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马面关战役研究

摘要: 本文以《陆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九八师滇西作战战闻纪实》等相关史料对滇西反攻战中桥头马面关战役进行研究,还原战役经过,探究战役对滇西反攻战的影响。 关键词: 滇西反攻;桥头马面关战役;国民革命军一九八师;国民革命军预备第二师 前言 1943年10月

  摘要:本文以《陆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九八师滇西作战战闻纪实》等相关史料对滇西反攻战中桥头—马面关战役进行研究,还原战役经过,探究战役对滇西反攻战的影响。
  关键词:滇西反攻;桥头马面关战役;国民革命军一九八师;国民革命军预备第二师
桥头马面关战役研究

  前言

  1943年10月,史迪威率领10万中国远征军驻印部队向缅甸境内日军发起反攻,为配合史迪威的行动,1944年5月6日,由卫立煌将军统率第20集团军、第11集团军对控制滇西的日军发起进攻。夺取桥头马面关地区是滇西大反攻中远征军非常大胆的一个决策,桥头马面关战役的胜利开创了滇西战场的全面反攻的契机,本文通过对桥头马面关战役的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滇西抗日战争的相关研究。

  一、战前局势及部署

  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入缅作战失败,然而这在军事战略上对中国来说是绝对不利的,因为占领缅甸的日军随即切断了国民XX获得盟国援华抗战物资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尽管了解到情况的盟国——X随即开辟了需要冒险飞越喜马拉雅山峰的驼峰航运,但此线路的物资运输并不能够满足当时国内抗战的基本需求,尤其是根本无法供给最急需的重炮、战车、卡车等重型装备。与此同时,在缅的日军更是进一步地从缅甸北部一直攻打到了滇西,侵占了畹町、陇川、龙陵、腾冲在内的3.8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中日两军仅隔怒江对峙。在此基础之下,在缅日军更是与中国东部的日军达成战略牵连,就此对华东、华北、华南地区的抗日军队形成东西夹击威逼之势,给当时的国民XX造成了极大地军事和生存双重压力。
  1942年10月,在中方提出的《中美英联合反攻缅甸大纲》为基础之下,经过中美双方的反复争论以及多次调和,最终形成了代号为“安纳吉姆”的作战方案。由于英方的极力阻拦,原定于1943年3月就该发动的攻势却不得不作废。1943年5月和8月,盟国又分别召开了“三又戟会议”和“魁北克会议”,再次商定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
  1944年4月,中国驻印军队反攻缅甸才取得了重大进展。4月5日,在攻克了户拱河谷之后,这才正式展开了对孟拱河谷的攻势。正是基于此形势之下,中美联合突击队开始绕到向密支那实行远程突击。面对缅北战场的局势,日军为挽回颜面于3月8日凭借三个师团的兵力发动了英帕尔战役,立志于共计中美英联年的印缅战场后方基地,希望以此来扭转它在缅北战场的颓败之势。4月上旬,攻占了科希马的日军彻底的包围了英帕尔,驻扎于此的英俊主力第14军团陷入被动的困境,整个印缅战场的形势立马倾向了日军。为了巩固盟军在缅北战场的胜绩,3月17日X总统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要求中方尽快增加印度方面的兵力,以便发动滇西反攻。
  蒋介石通过已有的航空线路将第50师和第14师送达印度东北部,以此来增加缅北战场的中国兵力,但其仍然拒绝从滇西发动全面反攻。蒋于3月27日给罗斯福的复电中解释称,他担心因大量抽调大陆兵力导致国内革命和“赤化”等政治危险,故而在中国战场得到加强之前,不能自云南发动攻势。4月5日,罗斯福再次致电蒋介石,指出:X之所以花费大力气来装备云南的远征军,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反攻缅甸,如果不能实施,那么将毫无意义。滇缅战场的形势日益严峻,4月10日,X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正式提出,如果中国再不发动进攻,那么X将会停止一切援助。至此,在美方的不断施压之下,蒋介石下令何应钦下达向已被攻占的腾冲、龙陵、腊猛、松山等地进攻的命令。
  滇西远征军为配合策应驻印军缅北之攻势,发起了滇西反攻战役。参战部队有11、20两个集团军,共16万人,卫立煌为远征军司令长官,以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为右翼,率53军、54军、预备第2师及36师向腾冲推进;以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为左翼,率第2军、第6军、第8军、第71军、新28师向龙陵推进。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从怒江上游高黎贡山方向率先发起反攻。
  “远征军(司令官:卫立煌将军)指挥十一、二十两个集朝军,二十集军(总司令:霍揆彰)指挥五三军(军长:周福成)下辖一一六师、130师;五十四军(军长:方天,原辖之一四师、五O师于战前四月间均先后奉调空运印缅,军为充质该两师战力,曾将军直属部队大部予以拨补)下辖一九八师(师长:叶佩高),三六师(师长:李志鹏),预二师(师长顾葆裕,于五月二十六日后归军指挥,十月下,归还原第六军建制),并配属重迫击炮第一脚(网个管),第六军山炮营(欠一连)为右集团,任攻击军;攻略目标是怒江以西高黎贡山之南,北斋公房及腾冲方面之敌。以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辖第二、第六、第七一等三个军(计计共辖八个师),任率制军,在左翼方面。总预备队为第八军(军长:何绍周,辖三个师)和第二OO师。右异攻击军)于五月十一日成功强渡怒江,攻击高黎山各据点的同时,任牵制任务之左翼第十一集团军,亦随状况之发展,乘势于六月一日,全面渡江开始进攻,以收协同一致之效”[曹英哲,《桥头马面关战役回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553页]。

  二、桥头马面关地理位置

  腾冲地处高黎贡山及其支脉的环抱之中,东有高黎贡山可以依托,西部及北部与细甸接壤,国境线长达五十多公里,南部居高临下,俯视着德宏州与缅甸相连的块块平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明万历二十年设八关九隘,清道光三年増设七十七卡,都以腾冲县城为总关。
  界头乡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居住,迄今已有四千多年。汉代时为永昌府辖地,是西南丝绸古道的交通要塞,界头位于高黎贡山西麓,唐代有城堡“罗哥城”、“罗妹城”,元设瓦甸长官司治此,地有界头、界尾之说,相沿旧称而得名后为凤瑞乡、宝华乡。明设马面关,清设立界头练,民国改凤瑞乡。东与保山市隆阳区接壤,南与本县曲石乡相接,西与明光、固东两乡互为屏障,北面与怒江州泸水县相邻。沿高黎贡山西麓走向,距缅甸密支那板瓦镇约40公里。当时腾冲县XX驻地设在界头乡界头老街子刘姓宅院内。
  1943年8月份左右,日军占领界头以后,就在桥头这个地方设了一个据点,在江苴设了一个据点。江苴的据点控制的是腾冲翻越高黎贡山到保山的一条古道古道,这条古道称为南斋公房道。界头的一条道叫北斋公房道,这条道上的给养、弹药的输送全靠这个据点输送。日军在高黎贡山的山脊构筑了很多阵地,从北斋公房到南斋公房再到今天腾冲的芒棒乡。在高黎贡山以东,怒江上有座桥梁叫惠人桥,惠人桥有一条路叫做禾木树道,从禾木树道一直到北斋公房,是一条古代马帮道。这有三条马帮道,分别是禾木树道、南斋公房道和北斋公房道。高黎贡山东属于怒江,怒江这有桥梁,南斋公房这有座桥梁叫双虹桥。从界头翻越高黎贡山,到了今天怒江的一个渡口叫栗柴坝渡口,这里没桥,靠船渡。从保山至腾冲穿越高黎贡山的古道有许多条,但能通行马帮的道路仅此三条。
  高黎贡山要隘北斋公房山路崎岖难行,日军在各隘口都设有据点,守备严密,如沿着通往北斋公房的古驿道前行就会发现这个特点。夺取北斋公房侧后的桥头、马面关,不仅可以包围北斋公房守敌,还可迅速进入腾北。
  界头乡桥头村在1942年5月到1944年5月间,曾驻有日军148联队的第一大队。约有300人左右,最多时曾有1000多人。主要负责桥头和北斋公房的防务,大队长为永渊少佐。

  三、桥头—马面关战斗经过

  根据原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第54军第198师特务连连长曹英哲回忆:“我们师指挥所于5月12日移向怒江对岸那晚,突然在河滩的一个帐篷里,师长和师部里的少数重要干部,正和刚从山那边桥头方面归来的预2师谍报队队长在秘谈。”随即叶佩高决意令五九三团团长廖定藩以预2师谍报队队长石大用为向导奇袭桥头:“1、着五九三团廖团长即率该团(欠一营)附无电一班以预二师便衣队石队长为向导,本(十三)日出发由西牙街经辛酉山取小道超越高黎贡山向敌后之桥头马面关攻击攻占后即固守对西及南两方严密警戒搜索敌情。2、弹药应尽量携带尔后由师追送粮以就地采购为主。3、派有力之一部先行轻装出发急袭桥头马面关之敌。4、将敌情及该团行动随时电报。
  1944年5月13日,198师593团(欠第1营)奉命由辛酉山、苦竹山越过高黎贡山,迂回敌后,攻击桥头、马面关之敌。当晚即以预2师便衣队石队长为向导,乘夜秘密前进,山道险峻异常,严寒之下骡马无法通行,严寒之下,官兵攀藤扶葛,计行十二日(此处应为二日),始越大山,于15日到达桥头东端山麓冉家寨。当日即行敌情地形之侦察,积极地准备次日拂晓向攻击桥头。该团第3营副营长李茂容及第5连连长张硕昌,化装民夫,替敌人搬运??木材至桥头敌堡垒阵地内,将敌工事位置侦悉。廖团长是夜即将兵力部署完毕:以第2营攻击桥头,以第9连向北袭取马面关。当地民众久遭敌军蹂躏,痛苦不堪,一旦得?国军到来,莫不欢欣鼓舞,无分老幼均箪食壶浆以迎廖团,壮者自愿为该团之向导进攻敌人。16日拂晓前,第2营营长张程甫率所部于月色朦胧万籁俱寂之际,向敌堡垒阵地包围前进,潜入敌之鹿砦铁丝网后,敌始发觉,以猛烈之机枪火扫射。时张营长身先士卒,以一声喊杀,率部冲入敌阵与敌肉搏,并以手榴弹向敌堡垒内投掷。敌寇仓皇失措。大多丧命于我忠勇官兵之刺刀下,残余鼠窜逃生,该堡垒完全占领并继向另一堡垒攻击。第5连连长张硕昌首先冒死冲上敌堡垒顶上,发冲锋口令,并以手榴弹向枪孔投入,士卒则乘势蜂拥而上,激烈之肉搏战又复展开;敌不支,除少数漏网者外均就戮桥头阵地。
  马面关方面第9连连长马梦臣率队前往袭击。敌在梦中警醒,仓皇抵抗,伤亡甚众,马面关亦被我方占领。是日,计毙敌松光丰大尉、酒井国太郎大尉、太平中尉等官兵共300余民,夺获迫击炮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步枪4枝,钢盔10余顶,骡马37匹,其余旗帜文件甚多。我第2营张程甫营长,于喊杀声中,身先士卒冲至敌堡前,大呼活捉鬼子,不幸被敌弹击中要害,忠勇阵亡。第4连连长杨凯元,只身追捕敌1军官,两人相扑时,被敌兵以手榴弹炸中。第5连副连长唐得发在同敌肉搏中阵亡。第6连连长项育仁与敌血刃格斗时身负重伤,排长姚斌亦负伤,士兵伤亡60余名。
  17日,清扫战场,修整加固桥头、马面关附近工事,并得知情报如下:(1)桥头对岸(龙川江西岸)有敌数十名,内有校官一员。(2)界头敌一百余名向桥头增援,余家寨有敌二百余名,并有仓库数座。廖团长即决心攻击桥头西岸和余家寨之敌。18日晨,第5连连长张(硕昌)见敌30余名,正集合训话,连长即分遣数小组从各方奇袭该敌,计毙敌20余人,我无伤亡,于敌尸体中发现一被击毙之日军官,系148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吉原少佐。同时,敌60余人,窜至冉家寨廖团团部附近,经特务排迎击,击毙敌20余名后余敌不支退守李家寨。是日午间,第3营及第2营一部,由第3营营长吴耀垣率领,攻击余家寨之敌,经过激战,敌不支而退,敌仓库悉数被焚,火光冲天,燃烧四昼夜,弹药爆炸声,不绝于耳,计毙敌军数十人。我第8连连长汪振中,奋勇当先,不幸阵亡,士兵伤亡10余人。19日,第6连及特务排围攻李家寨,敌据村落顽抗。20日,廖定藩团长亲率第6连和特务排继续围攻李家寨,敌据点中弹起火,我突击队乘势冲入敌阵,击毙敌官兵20余人,残敌溃散,当缴获步枪4枝,钢盔6顶。第6连副连长肖俊德受伤,排长钟先耀、郭胜其阵亡,士兵伤亡7人。
  五月二十三日,据密报:瓦甸敌为欲消灭廖团,灭其心腹之患,前(并)图雪前桥头、马面关惨败之耻,乃决派兵一大队,附炮、工兵各一部北上,以攻桥头。二十四日,果即发现敌有四百余进抵回子寨附近。廖团[即五九三团,下同]乃集结兵力,加强工事,严阵以待。并于二十五日改以第九连南下,以迟滞敌军北上,遂于界头附近与敌遭遇,发生战斗,因众寡悬殊,奋力逐次抵抗得固守冉家寨。前此,军部于接到廖团攻占马面关后,即派该团孤军深入,危险甚虞。且因本军已无控制部队,曾呈报上峰请求增援,以扩张该团战果;并饬一九八师将原控置该团之第一营速归该团建制。二十六日,军部接到到以预二师归军指挥之命令,旋令一九八师即将原配属该师之预备第二师第五团开抵蛮云街附近,等候候预备第二师渡过怒江后归还该师之建制。
  27日,700多名敌军以及多门大炮,从界头迅速抵达桥头附近,在拂晓时分开始猛烈攻击我团第五连在狮子山的阵地,黄福荫副团长亲自率领第六连前往战场夹击敌军,然而在中途遭遇敌军200多人正在向廖团本部进发,双方立即展开激战,歼灭敌军50余人,马8匹,剩余的敌军已经撤退。我军士兵也伤亡10余人。与此同时,敌军另外一股兵力已经迂回至团部的左侧方刘家寨,廖团长亲自率领第九连和特务排的士兵前往狙击,双方在战场冲突良久,死伤惨重,敌军不敌撤退。右方狮子山第五连已经被敌军主力包围,张硕昌连长指挥他的部队沉着应战敌军,敌军在炮火的掩盖之下,向我方发起冲锋七次,甚至几度进入我方的阵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我方士兵勇猛非常,几次将敌军打回,最后因为战事日久,而且损失惨重,伤亡不计,在我方的兵力远不及敌方的情况下,不得不在夜晚撤出狮子山。张连长异常勇猛,曾经数次同已经冲入我方阵地的敌军格斗,先后打倒敌方军官以及士兵6人;第五连士兵刘志麽战斗直到最后一人,仍然坚守不退回,在5名敌人冲到面前的时候,他引爆手榴弹与敌军同归于尽;该连的排长董桂生率领整个排全部坚守我方阵地,与敌军激战,歼灭敌军十余人。
  28日,敌军再次大举进攻我方桥头东面的余家寨阵地,我团第3营的营长吴耀垣指挥自己的部队顽强抵抗,拼死作战,余家寨阵地的工事几乎全部被炮火所摧毁殆尽,我方的士兵仍然以血肉之躯与敌军搏斗冲杀,战场的情况极其惨烈,第3营的士兵死伤过半,该营的营长吴耀垣被敌军子弹打中数次,却仍然不停止奋战,最后死于阵地。随后该营的副营长李茂容也身负重伤,第2营的副营长韦特立幸阵亡与交战之中,而机枪连的连长彭飞虎亦负伤,排长李迪责、喻洪钧、陈绍灿、尹七生、钱连生、张绍修等均先后在交战中受伤,当天晚上余家寨阵地便已失守,被敌军攻占。
  第1营的李营长率领部下从西牙街日夜兼程赶到战场,但是因为部队在攻击灰破的战斗中已经死伤过半,在这次翻越高黎贡山的时候,因为天气恶劣,气温低下,沿途中又冻死了30余名士兵,部队的士兵们已经非常疲惫。廖团长看到这样的情况,当即下达命令令部队占领冉家寨,用作在前线部队的收容之地。另外下令第9连再一次占领马面关阵地。29日,桥头阵地已经被敌军所占领,五九三团仍然据守在三元宫、冉家寨和马面关等重要地区。以阻挡正面敌军的增援部队向北斋公房前进。五月二十九日下午,预二师先头部队赶赴三元宫附近并与593团取得联系。等到三十日黄昏前,预备第二师除第五团(欠第一营)因被盘踞白峰坡的敌军阻拦没有赶到,其他部队均抵达三元宫、冉家寨地区。三十一日,军部命令五九三团暂归预备第二师师长顾葆裕指挥。六月一日,以一部于黄昏后挺进界头,主力则准六月二日攻击桥头东侧余家大坡及狮子山敌堡垒。一日晚,该师第六团派一部实行威力搜索。至二日拂晓,第五团第一营已袭占界头,击毙敌人数十名,生俘一名,并获步炮弹马匹等战利品颇多。九时许,该师主力亦开始对余家大坡、狮子山攻击。惟以敌堡垒坚固,火力猛烈,进展困难,乃就现态势暂时与敌保持接触。迄六月四日,配属该师之山炮连越山赶到,滞留在北风坡之第五团主力亦已绕道抵达界头附近,乃再积极从事第二次之攻击。六月五日,五九三团攻占了朝阳地;预备第二师主力在黄昏后又对盘踞余家大坡及狮子山展开了一次夜袭,但此次夜袭没有取得太大效果。六月六日,预备第二师决定再次攻击。
  根据据密报:明光有敌东犯,绕径小田河迁回冷水沟;同时,瓦甸的敌军也将往北增援。军乃饬预备第二师暂停对桥头攻击,应即派兵接替擦团朝阳地、马面关防务;并饬廖团即北上堵截,归还一九八师建制。六月七日,预备第二师以第五团(欠第一营)接替五九三团马面关、朝阳地防务,并在老尖山、风头山、梅家山、立玄山、弯山等地修筑工事;第六团主力在冉家寨、石团山、土围山、王家寨一线构筑阵地;第五团第三营仍在界头附近。九日晚上,瓦甸二百余名敌人向北流窜窜,在界头附近被第五团第一营截击,惟该处道路纵横,十日早上,敌人绕道北上,进攻第六团左翼。同日,盘踞桥头的敌人开始对第六团采取进攻。十九时,桥头附近的敌军与瓦甸向北增援的部分敌军会合。大概有三百余人,携带二门大炮,已窜达长坡附近,并续有增无已;入夜,更增逾五百以上。六月十一日七时,敌开始向马面关附近诸高地炮击,后续以步兵向预备第二师第五团阵地猛犯,预备第二师第五团第三营受压迫最劣烈),以伤亡过重,乃向朝阳地以东转移。其余各高地,反复冲杀,得面复失者再。迄十五时,尚在马面关、朝阳地以东地区战斗。其战斗经过如附图第三之四(图略)。同日十七时,军得悉朝阳地、马面关阵地被敌突破,乃以已真(六月十一日)酉忠电饬第三十六师除以必要兵力仍抛守贡山各险路口及寺山塞外,主力应即星夜北上,并限文(十二日)申到达三元宫、沈家寨间地区集结待命。
  六月十二日拂晓,敌我仍续争夺马面关、朝阳地诸高地,竟日激战。迄十六时,第三十六师(欠预备第二师第五团)已先后到达指定地区。六月十三日,第三十六师接替预备第二师对桥头攻击之任务,预备第二师乃以预备第二师第五团及预备第二师第六团一营转向马面关附近推进。惟以时已入暮,未及参战。同日,预备第二师预备第二师第五团三营退至小石桥附近,与一九八师西来堵截敌军之董团一营会合,遂于该地阻敌东进。军综合以上情况,乃以已元(六月十三日)西电饬各师于十四日拂晓分别对当面之敌猛行攻击。十四日晨,预备第二师以预备第二师第五团分向马面关、朝阳地攻击。适该师六团第一营亦奉令由茶山河赶到新桥附近,加入战斗,于攻入老尖山后,续向立玄山攻击。黄昏后,预备第二师第六团亦进逼马面关、朝阳地附近。同时,第三十六师以麦团攻击余家大坡、狮子山之敌,以谷团各一部分别控制于长坡及界头附近,以掩护麦团之攻击。麦团于十时展开,旋即攻击前进。与敌接战,迄晚,对峙于阵地前。一九八师方面,则已攻克北斋公房,并续西进。十五日,预备第二师对当前之敌继续猛烈之攻击。同日午,一九八师主力亦由小石桥方面赶到,遂以陶团攻朝阳地敌之左侧背;廖团更北绕以袭马面关敌之背后。迄十五时左右,朝阳地、马面关附近各高地均相继被我军复行攻占。
  六月五日十七时三十分,军饬预备第二师即将朝阳地、马面关防务仍交一九八师接替该师主力应即南下协助第三十六师之攻击。六月十六日,预备第二师以一部进出兰家山,主力则展开于长坡东南地区,由北向南协同第三十六师攻击余家大坡。因部队移动及炮兵推进费时,迄午始行攻击,激战至十五时,余家大坡、狮子山等据点相继被我攻克,残敌向西向南溃退。随伤预备第二师派兵一部西渡龙川江尾追残敌,主力则集结于桥头、界头间待命。第三十六师于达成攻占桥头任务后,乃饬南下,又转向瓦甸攻击。

  (四)桥头—马面关战役后续影响

  桥头—马面关战役,我方不仅截获了敌人在凤瑞乡等地搜刮的物资,并且截断了敌人从高黎贡山撤退的后路,断绝了北斋公房敌人的弹药和粮草,使敌人因为补给缺乏,不得不放弃占领的阵地。国民革命军在5月16日占领桥头和马面关,与敌人形成拉锯战;进一步占领朝阳地,还切断了北斋公房敌人的后方的交通线路。
  桥头—马面关战役的战略性胜利,迫使日军56师团师团长松山佑三将派去救援平戛的原田联合大队和在龙陵作为机动的荻尾大队(113联队3大队)及师团炮兵大队紧急调派到瓦甸148联队,去争夺桥头、马面关,日军的部署被打乱。促使远征军调动居于二线的第53军去替换36师对大塘子、南斋公房的进攻,增强我进攻部队的力量,并运用侧翼迂回战术,终于在6月10日攻克南斋公房,6月20日再克瓦甸和江苴街,前锋到达龙川江。同时由于593团攻占了桥头、马面关,切断了冷水沟、北斋公房方面日军日隈大队的后方补给路线,使198师592团得以攻克灰坡,进而于6月13日攻克北斋公房,摧毁了日军自认为可以坚守3个月以上的高黎贡山中的守备据点。

  五、结语

  滇西大反攻以奇袭夺取桥头而展开,到松山战役全歼日寇结束。桥头—马面关战役战略性的胜利打乱了日军在滇西构建的防御体系,将日军第56师团牵制在桥头、马面关的中间地区,11集团军乘虚而入,几乎全面攻占了龙陵,切断了日军中心的纽带,进而围攻腾冲城,逼使日军不得不狼狈南撤,以缩小战面;对随后的收复腾冲城及全面开展滇西反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英哲:《抗日英雄叶佩高将军附桥头马面关战役评析》,[M]大成美术印刷,中华民国八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2]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
  [3]孙克刚等:中国远征军在缅北》,[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4]《陆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九八师于滇西高黎贡山腾冲各役战斗详报上、下册》[M]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
  [5]中共保山市委党史地方志工作委员会:《滇西抗日战争史集》[M],205年12月第一版
  [6]徐康明:《中缅印战场抗日战争史》,[M],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7-07-01第1版。
  [7]何光文:《试论滇西抗战[J]2007年1月保山师专学报第26卷第1期。
  [8]程利:《滇西抗战与日军进攻中国的第二条战线》,[J],《前沿》,2011(10):160-162
  [9]程利,杨黔云:《云南侵华日军地图与日军滇西战略分析》,[J]《历史教学》,2010(8):47-50
  [10]何玉菲:中国远征军出征及滇西沦陷》,[J],《云南档案》,199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25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12月15日
Next 2019年12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