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电视栏目剧,是带有中国本土鲜明文化特点一种电视节目形态。当前我国电视节目呈现出形态交叉、角色多元、受众为本的发展态势,电视栏目剧经过十几年的闯荡,在各类真人秀栏目竞相上演的电视荧屏上,火爆程度已远不如前。事物发展都离不开产生、发展、高潮、衰退几个阶段,电视栏目剧当然也逃脱不了这种规律。纵观其产生、积累、爆发继而走向滑坡的发展历程,都有着广阔的社会背景。这些研究是对电视传播、电视栏目形态的本体要求,是对观众收视兴趣的思考,也是对本土化栏目可持续发展的反省。中国电视界主要是以电视内容和形式的外延式增长为主要手段,突出表现是对海外电视节目的直接克隆。而电视栏目剧形态的出现,则意味着国内电视人开始立足自我的文化土壤和收视群体,尝试创造出具有本土风格和文化因子的新型节目形态。在当下媒介竞争愈演愈烈,创新节目形态成为媒介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走群众路线,继承传统艺术形式和成功节目形态的特点,走组合式创新之路是一条具有现实性的可行路径。
电视栏目剧已经成为各大卫视和城市电视台不容忽视的独特风景。自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取得优异的收视成绩后,各地栏目剧纷纷涌现。央视《普法栏目剧》、陕西台《都市碎戏》、湖北台《经视故事会》、浙江台《本塘第一剧》、湖南卫视《真情》和《爱情魔方》等其他电视栏目剧也都取得不错效益。电视栏目剧往往就地取材,改变自近期形成热点关注的新闻事件,或现实生活可能发生的真实“小事”,用普通市民来演绎家长里短。无论在题材、台词还是演员方面,都有着传统电视剧所没有的心理接近性。从成本考虑,电视栏目剧没有明星,就地取材,成本相对较低,较之制作经费动辄几万元一集的电视剧,每家电视台都有策划制作的能力。而面对市场需求,好的电视栏目剧自然会成为抢手货。在电视栏目剧成为荧屏新宠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栏目剧因其成本低、生产周期快,存在着制作粗糙等多种问题。在这样一个讲究品牌效应的传媒时代,电视栏目剧尚缺乏成为精品的气魄和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电视栏目剧进行一个整体的认知和相对客观的理论梳理,包括其兴起演变、特征分析、运营和制作过程、存在危机及发展趋势,将会为电视栏目剧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 研究现状
电视栏目剧是一种新兴的节目形态,因曾获得普遍的高收视率而被关注。但目前,国内对电视栏目剧的研究还仅局限于业界的关注和从业者经验总结。
2006 年 5 月中旬,首届全国性电视栏目剧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中央电视台研究处主任王甫对会议做了最后总结,他认为会议取得了五大成果:通过对栏目剧的总结和探讨体现了电视行业与时俱进的活力;栏目剧得到观众不断增长的收视需求;栏目剧电视栏目表现的一个崭新形态;栏目剧突出了本土化频道个性化;栏目剧为电视产业的市场开发带来了新思路。
虽然这次研讨会集中了业内人士和有关专家对栏目剧生存和发展的观点,但是目前学术界发表的有关电视栏目剧的研究文章局限于宏观层面。原四川电视台《经济麻辣烫》栏目制片人韩鸿博士在《中国电视栏目剧形态研究》中,对电视栏目剧的概念、类型、总体特征、文化语境进行了全面概括和总结。作者认为,电视栏目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节目形态从 90 年代的对国外的全面克隆发展到引进与自主创新并重的新的历史阶段。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牛鸿英和西安电视台研究室高震的《电视栏目剧美学形态研究》试图从美学角度对栏目剧这一全新的节目形式做出形态的描述与理论的归纳。在 2006 年第 6 期的《现代传播》上,张步中的《会诊中国电视栏目剧》探讨了电视栏目剧目前遇到的四个问题,对如日中天的电视栏目剧热提出了自己的冷思考。
三 研究方法
1、内容分析法
在对栏目剧的叙事研究中,将重点采用内容分析法,在大量收看各台自办的栏目剧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分析。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同一电视栏目剧的不同节目和不同电视栏目剧的异同,探究栏目剧的创作潮流,思考栏目剧采用何种叙事方式更容易吸引观众兴趣。
3、个案研究法
本文将对多档电视栏目剧的形式、内容、结构方式和叙事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电视栏目剧形态的核心传播价值。
四 研究创新点
1、按照创作思维,制作方式,受众人群的不同可以把当前的电视栏目剧分为两大类或两种潮流:即市井民生剧与细致创作剧。市井民生剧是偏重于真实色彩,细致创作剧偏重于虚拟色彩。这两种潮流存在差别,但没有高下之分。
2、我们不要过多强调栏目剧形式的整齐划一。在栏目剧创作的最初阶段,力求“约会意识”,以栏目的符号培养对本土市场收视人群的固定吸引。偏于本土化、新闻感的栏目剧突出栏目属性,偏于全国市场高端人群突出剧的属性。这里,各档栏目剧之间要有自己的诉求点,即追求收视效果的最大化。这是一种纯粹化的生存,而不是复合化的承载。
3、栏目剧的传播价值在于把当前社会思潮和真实生活还原给百姓,突出受众本位意识。这种节目形态认同和张扬打破了真实与虚拟界线,将传播题材和传播本身分开,重视用更有效的方法实现最有效的传播。同时,栏目剧模式化的运作彰显了电视产业的竞争理念,把电视还原给了市场,把节目交给了产业本身。
4、从一定意义上说,电视栏目剧是为了赢得收视率,为了绕开电视剧竞争的高门坎。这种“半自觉”的产生过程,也就注定了栏目剧在发展过程中还会遭遇一些比较尴尬的问题。尽管栏目剧的容量有限,尽管它是百姓戏、小戏、碎戏,但还是要讲求质量、品位,做到戏碎神不碎、形碎质不碎。这才是它的生命之本、长生之道。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