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旅游在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旅游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就业,推动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扶贫;旅游脱贫;解决措施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旅游扶贫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等方法,旨在重点解决广西壮族自治区如何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引领村民脱贫致富。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当地村民旅游扶贫现状,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方向和旅游扶贫的切入点以及发展路径。一是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启示。广西地理位置优越,很多贫困乡村地区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宜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同时,脱贫攻坚已成为各级XX最为关注的问题,旅游扶贫是一种有效减少贫困的发展方式。二是从政策层面分析,旅游扶贫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脱贫方式,更是一种可持续的脱贫方式。通过旅游扶贫,既能保持生态环境优美,又能减少XX资金投入,提高扶贫效率、降低返贫率。三是为XX完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扶贫政策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XX近年来越来越关注,通过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来脱贫致富,走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脱贫路径。因为,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存在差异,没有适应所有地方的旅游扶贫模式,只有“对症下药”,靶向扶贫才能取得最佳的扶贫效率。
2.研究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和农村社会文明创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使农民通过乡村旅游,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生活质量。按照现阶段国家的旅游扶贫政策,乡村旅游不仅消灭了贫苦、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让农民更加懂得在脱贫之后如何实现自我致富,自我发展,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缩小城乡的贫富差距,增加幸福指数。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学者认为乡村旅游脱贫是指农民为了脱离贫困,获得经济利益,而提倡的一种脱贫方式。
乡村旅游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已经有了将近二百年的历史。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乡村旅游的定义大部分都是从乡村特性来考虑的。对乡村旅游的综合作用,也是从乡村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环境、民间组织或协会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的。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级XX中,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各地区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被各地区视为实现乡村社会经济增长、农民致富和提供创业、就业机会的动力和源泉。乡村旅游作为各地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改变和塑造乡村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已从最开始的被动发展到现在的主动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开展对乡村旅游研究也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1]
国外学者一直致力于挖掘探索乡村旅游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潜力,他们侧重于乡村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研究、部分贫困乡村参与扶贫研究、乡村旅游扶贫经济效应研究,尽管“乡村旅游扶贫”词汇在国外并不适用,他们更倾向于称之为“有利于乡村贫困人口的旅游”。经过多年的研究,国外学者在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中已经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他们普遍认识到了乡村旅游对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对乡村旅游经济运作和旅游扶贫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强调XX在乡村旅游脱贫中的主导地位等方面。[2]
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但因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市化水平不高,乡村旅游起步慢。在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各级XX才开始在落后的民族地区实施旅游扶贫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从目前国内乡村旅游的脱贫文献来看,乡村旅游脱贫研究主要体现在乡村旅游脱贫的可行性分析、乡村旅游脱贫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脱贫的效应和乡村旅游脱贫开发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等方面。[3]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城市化社会出现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人们对观光休闲需求的发展,使得包括观光休闲农业在内的乡村旅游得以迅速兴起和发展,并出现了如休闲农庄、休闲牧场、休闲渔场、观光果园、森林旅游、休闲茶园、观光休闲苑园、教育农园、民俗文化村等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形式。[4]由于乡村旅游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有利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已引起我国XX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虽然国内的乡村旅游脱贫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许多成功被国家和省级等地方XX采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理论界的研究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紧、针对性还不够强等现象。如部分学者对乡村旅游脱贫模式的认识上,就存有强烈的复制移植倾向,部分学者在乡村旅游脱贫和乡村旅游开发等方面上概念界定还不清晰,在研究方法也缺少实例分析和对比研究,导致我国对乡村旅游脱贫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权威论文和经典著作不多。
二、广西乡村旅游脱贫发展状况分析
(一)广西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分析
1.自然旅游资源
广西山清水秀,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可分为八大类:崇山峻岭、岩溶地貌、海晏河清、山泉瀑布、海滩海岛、森林植被、珍稀动植物、亚热带气候。旅游景点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说广西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称号名贯古今中外,它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而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远不止桂林一处。比如,凤山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地质景观-喀斯特地貌。[5]凤山是河池的一个县,号称世界地质公园,岩溶冠绝天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挥的淋漓尽致。
2.人文旅游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有11个少数民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服饰、建筑物、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喜庆节日、民间艺术,工艺特产、烹调技术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为民族风情观光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广西有许多少数民族节日,如壮族的陀螺节、苗族的四月八、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冬节等,都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尤其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百色都会举办布洛陀祭祀大典,布洛陀是壮族人民的祖始,是一位无所不知的老人,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文化,也是壮族的民间节日,百色同时也是刘三姐的故乡,当地人人都能朗朗上口几句刘三姐的歌谣。正是因为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习俗在一起碰撞交融,所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除此之外,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名胜古迹也异常丰富,如贵港南山寺,贺州黄姚古镇,恭城文庙等。
(二)广西乡村旅游资源脱贫发展现状
1.乡村旅游游客数量
在全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这一新的旅游形式引起了越来越多游客青睐。[6]目前,乡村旅游规模正在一步步的扩大,乡村旅游游客数量也在逐年攀升。调查数据显示,2012-2018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从2012年的7.2亿人次增至2017年的28亿人次,年均综合增长率高达31.2%,增长十分迅速。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乡村旅游成为游客休闲、游玩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成为旅游产业的新亮点。
如今,乡村旅游业正在发展成为广西旅游产业的一大支柱、旅游消费的一大热点和助力乡村脱贫的有力抓手。2018年,广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08亿人次,同比增长约31%,约占广西旅游接待游客量的45.1%;乡村旅游消费约2064.17亿元,同比增长约37%,约占广西旅游总消费的27.1%,广西民众获得了越来越多旅游快速发展的红利。
2.从事乡村旅游人数
乡村旅游业规模逐年增大,在带动贫困农户就业、促进乡村发展、增加经济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乡村旅游脱贫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7年,全区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消费分别为512.44万人次、239563.08万美元,全区旅游总人数达5.2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80.36亿元。全区旅游业综合增加值3029.9亿元,对GDP综合贡献率为14.9%,旅游就业人数达357.7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为12.5%,从事乡村旅游人数在逐年增加。
3.乡村旅游收入在脱贫中的功效
广西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打响乡村旅游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广西拥有星级饭店435家,旅行社企业730家,4A级景区179家、5A级景区5家,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11个。根据旅游统计抽样调查综合测算,2017年,广西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2.19亿人次,同比增长约24%;乡村旅游消费约1405.8亿元,同比增长约29%。根据广西14个设区市旅游主管部门直报,2017年广西乡村旅游扶贫辐射带动142个旅游扶贫村脱贫摘帽,带动脱贫约33724户14.71万人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广西先后举办桂林山水旅游节、花炮节、禁风节等节庆活动,用节日吸引游客数量带动产业发展,这些景点变成了国家5A级游览区,实现了农民脱贫致富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目的。这些游览区年吸引游客250多万人次,2018年旅游收入近9800万元,解决了30000多人就业,帮助了7600余户实现乡村旅游脱贫。
三、广西乡村旅游脱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游客接待能力不足
近年来,伴随着来广西游玩的旅客数量大幅度跃升,旅游相关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游客接待能力不足。如表1,2018年5月份到8月份期间来境游客最多时高达57.76万,而现有接待能力根本不能接待如此庞大的游客数量。[7]旅游线路单一;接待点条件太差;当地导游较少;特色食品供应较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也急需解决。也反映出当地XX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完备不够重视。[8]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导致游客的大量流失,当地乡村旅游产业也将会受到沉重打击,乡村经济又会变得萎靡不振。

(二)缺乏乡村旅游的专业人才
乡村旅游产业也面临着旅游人才短缺的问题。如图1,乡村旅游产业从事人员专业人才占全部乡村旅游从业人数的9%,极度显现了乡村旅游专业人员的缺乏。[9]虽然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大、功效好,但是乡村旅游富民不富财政,各级XX重视不够、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缺乏专业人才。现阶段乡村旅游行业的人员中,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旅游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专业的的指导,旅游管理部门对这些从业人员进行了简单的基础培训(如安全知识教育等),高端的旅游产业规划和管理人才严重匮乏;行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比如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职业保障水平较低,导游等从业人员的薪酬偏低、子女教育择校问题等等,使从事旅游业的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国内乡村旅游脱贫发展经验借鉴及启示
随着乡村旅游脱贫在我国的快速兴起,部分开展较早的地区已经积累了成功经验。总结有四点:一是XX统一规划和政策扶持;二是产品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三是采用因地制宜的供给模式;四是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因此要想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来带动乡村脱贫,首先XX要完善相关的发展政策,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扶持力度。[10]其次是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然后制定相符合的供给模式,制定迎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
四、规范广西乡村旅游脱贫发展对策建议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乡村旅游脱贫方面政策还不完善,发展投入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贫困地区交通不发达,通达率差。很多偏远山区因交通闭塞,大部分乡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有些较贫困乡村甚至没有条水泥公路,乡村信息化建设较慢,星级宾馆少(在乡镇只有条件简陋的招待所),服务不规范水平低,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广西乡村旅游脱贫的效果。为此,XX要加快贫困乡村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备乡村旅游产业服务,加快贫困地区的道路建设,对已有的较窄道路进行加宽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加快贫困乡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推进贫困乡村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改善宾馆、招待所的物质条件,提升其服务档次和能力。
(二)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由于一些乡村地理位置偏僻、与外界联系较少,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旅客数量较少,使乡村旅游产业因游客缺乏,简单再生产难以维系。为了打破困境,各级XX要加大宣传力度,设立乡村旅游宣传专项基金,借助网络平台和新闻媒体,对当地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进行推介,通过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程度,提振当地的旅游产业。此外,各个地方可以精诚合作,联合起来,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三)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一些阻碍旅游业发展不可控的因素也随之增加,这些因素会对乡村旅游产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从而使乡村旅游脱贫计划进展速度缓慢。为了使乡村旅游产业更好的带动贫困地区脱贫,XX必须加大对相关旅游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同时,也需要从宏观层面对乡村旅游产业市场进行监控,规范旅游产业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主体的行为,提供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带动当地乡村村民脱贫致富。
(四)组合乡村旅游产品
旅游支柱产业能把餐饮和观光、度假、探险等旅游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培育乡村旅游支柱产业,一是要充分发挥出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势,设计出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精品旅游;二是要大力加快开发游客喜欢、竞争力强、有乡村特色、质优价廉的乡村旅游产品、纪念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11]当地XX要科学管理,不断完善乡村旅游运营机制,同时对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相关乡村旅游产业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发挥XX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加大相关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策划举办旅游节、行业研讨交流会等活动,全力支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打造精品乡村旅游
特色,顾名思义应是与众不同的,发展当地乡村旅游,应该从自身的优势出发,精准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才能打造出不同风格的特色鲜明的精品乡村旅游产品。[12]根据广西的自然风光,在打造精品乡村旅游上,应以田园风光为背景,挖掘乡村田园文化内涵,开发打造不同系列的精品乡村旅游产业,形成品牌,打造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文化景点,依托当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贫困人口参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鼓励民族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链;同时坚持创意开发,推出具有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的旅游商业纪念品。[13]通过带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开展手工旅游产品制作活动,从而使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得到满足,推动扶贫攻坚活动的进展。
五、结论
1.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旅游经济规模普遍较小,妨碍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顺利进展。因此需要提升乡村旅游经济规模,如XX部门增设旅游经济鼓励政策,扩大招商引资,银行相关部门提供乡村旅游产业小额信贷等方法,来提升乡村旅游经济规模。
2.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旅游产业进行更高一步的发展。XX需要加快道路建设、信息化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等。通过对乡村发展旅游产业的支持,来引领脱贫。
3.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旅游产业现阶段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低下,缺乏高级人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XX需要加大引进外来高级人才的力度,当地从业人员也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旅游扶贫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彭灵芝.湖南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2]黄华芝,廖茂,吴信值.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04):5-8.
[3]林辉,金颖若,何玲玲.国内外乡村旅游对比的启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04):356-358.
[4]PeterMacNulty,RuraltourisminEurope:ExperiencencesDevelopmentandPerspectives[J].2015(10):106-107.
[5]朱琳.哈尔滨市阿城区乡村旅游规划研究[M].东北农业大学.2013(06):35-37.
[6]刘栩.恩施州旅游扶贫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7]刘向安,刘洋.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长白山景区为例[J].吉林大学.2014(03):22-24.
[8]理婷.焦作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9]生延超.湖南旅游人才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04):61-64.
[10]袁爱琴.淄博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11]周江洪,黄卉.高铁时代发展乡村休闲游的对策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02):22-23.
[12]沈宏.徽文化视野下的黄山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
[13]xxxx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J].南风窗,2016(26):1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