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在X迅速发展。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现金流相对稳定的资产,汇集形成资产池,再通过结构性重组,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有价证券的行为,其实质是对未来现金流收益权的转让。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以及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资产风险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资产证券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回顾了目前为止该问题的研究背景,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指出了主要方法和内容,以及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是研究文献综述,阐述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国外和国内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以及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第三章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分析。第四章主要分析X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第五章为结论,本文认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如果运用不当则会酿成诸如X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终会影响一国乃至全球经济,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风险防范和风险监管,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防范与监管。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金融衍生品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1997年7月在泰国爆发,然后蔓延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其他亚洲国家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国际投资者对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从此,亚洲的借款人开始效仿X重组信托公司实施资产证券化来解决银行信贷资产,以寻求新的融资方式来消减金融危机带给亚洲经济的后遗症。其中,日本、韩国等国还相继进行了资产证券化的专门立法,用法律来规范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大大促进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虽然我国未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遇难,但邻邦的遭遇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2008年X爆发的金融危机,由X次级贷款抵押产品开始,逐渐发展到非抵押产品行业,且逐渐进入到世界金融行业,导致该国新世纪金融企业、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企司、住宅抵押贷款投资企业、房利美公司、房地美公司、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等华尔街巨头先后纷纷破产倒下,X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XXX出面接管了AIG,布什XX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同时美联储宣布把仅剩的最终两家银行,也就是高盛企业与摩根士丹利,都全面的转变成以得到高额经济效益为主的商业银行,因此上述企业就可以依靠吸收存款来处理现在的问题。该国金融危机的出现,不只让该国包含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众多规模庞大的企业实体经济遭受迅猛的打击,与之相关的产业也都遭遇了巨大的风险,而且后来演变成为一场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资产证券化本来是一项可以分散风险的金融创新,可是对该项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最终引爆了X2008年的次贷危机,乃至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全世界。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银行的信贷资产是金融危机的潜在风险因素之一,数额巨大的信贷资产不仅妨碍银行的盈利能力,使银行声誉下降,还会进而带来流动性风险,最终导致银行破产。如果一个国家的银行系统中普遍存在大量信贷资产,那么一定会使该国的金融系统变得异常脆弱,在受到外部力量的冲击时将变得不堪设想。长期以来,由于国家体制、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的银行系统也积聚了惊人的信贷资产,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更是数额巨大。由此,解决银行的信贷资产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为了使商业银行尽早脱离信贷资产的损害,信贷资产的处置方式方法开始越来越创新。随着金融市场的日趋完善与成熟,处置方式也可是增多。因此,资产证券化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我国银行人士和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关注,银行体系的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尝试通过资产证券化解决现有信贷资产。同时,监管部门也在关注资产证券化问题并努力探讨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建设与法律环境问题。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政策是随着资产证券化试点的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市场创新和监管创新二者相互推进不断演变。第一时期,2005年-到2008年,当时就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最初试验时期。2004年10月,证监会就随之公开《关于证券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4月,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共同公开的与之相关的文件,其中文件就清楚的表明了国内资产证券化试点全面开展,这个阶段的政策出台数量多,内容较为简单,实操性更强,例如针对会计核算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针对税务处理的《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基于信息公开问题的《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等。在试点阶段,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产品,除了遵循监管部门出台的针对性规章制度,同时也要符合行业普遍规则,例如针对增信措施的《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针对信用评级的《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等。这一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主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共发行17单,证监会主管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共发行9单,在有关监管方针政策的健全部分,上述组织就简单的公开了比较单一的规划性的部分文件,相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监管更加粗放。第二阶段,2011年-2014年,此类业务逐渐进入到比较正常的发展时期。2011年,上述机构逐渐开启对公司此类业务的全面严格审查,2012年5月,我国有关银行、银监会以及财务组织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意味着在经历了X次贷危机之后,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重新启动,进入第二轮试点阶段,试点额度500亿。2012年8月,银行业相关协会发布有关资产支持票据指引,至此我国三种主要资产证券化产品类型全部推出。2013年8月,银监会开启了第三轮试点工作,试点额度达到4000亿元,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正式进入常态化发展时期。在此阶段,监管政策进一步注重风险管理和防范,2013年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风险自留行为的公告》明确发起机构自留不低于一定比例(5%)的基础资产信用风险,我国有关组织就在2013年、2014年接连公开了《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等众多详细的文件,其中就清楚的指出专项资产管理规划被当做SPV独立于发起者、管理者以及投资人员的正当地位,全面延伸了发展此类服务的业务主体以及主要资产范围,对企业项业务的持续进步准备了条件。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体制创建和主要设备创建都得到了显著的成果,与之相关的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持续提升。2017年就是贯彻“十三五”计划的关键时期,在金融市场开创部分,把实体经济需要当做本质着手点,达到其各个阶层、各个种类、各个规模、各个阶段的需要,将全面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趋完善与成熟,使得许多在过去无法运用的国际先进金融工具有了用武之地。同时,在利用国际先进创新手段解决我国实际问题时,国内金融行业也始终在探究个人的创新商品以及方式。国内各商业银行也逐渐变成自主运作、各自承担风险的金融组织,他们的风险观念持续强化,贷款投向被全面的监管起来,并且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总而言之,在宏、微观角度上,国内银行发展证券化的机遇逐渐来到。
实施上述转变对于改变国内银行的运作观念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第一,其可以全面提升国内商业银行资产的流通性。第二,实施资产证券化便于激发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全面提升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改变目前的运作情况。第三,推行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改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选择对我国银行信贷资产处置中的资产证券化问题探讨作为论题,其意义在于:国内银行系统出现大量信贷资产,上述信贷资产进一步减少了资产效益性、平稳性以及流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银行在国际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原因之一,和国内《商业银行法》所要求的运作规则并不符合,对目前银行系统的平稳性造成不良影响,隐含明显的危机。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提高金融市场融资效率、提高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及化解银行体系资产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日益受到重视。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一)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的核心方法为理论研究法。本文以实证分析为主,同时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利用规范分析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利用实证分析从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获取进行证券化的影响因素;运用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我国银行资产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我国银行与国外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的不同,从而确定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容易获取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对于国家政策等不易获取的数据只做定性分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和所学专业课本,与导师交流和讨论,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条件,逐步完成毕业论文。
(二)主要内容
本文参考许多中外学者之前对资产证券化问题的研究成果,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现状入手,结合中国特有的市场环境,提出了对我国银行信贷资产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意义、现实可能性,同时也发现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建议。本文参考最新的与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研究理论,包括自2007年至现在的中国商贸、经济研究导刊、财经界(学术版)、经营管理者、金融研究等期刊的学术论文和文章,包括中外两部分,主要内容是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与分析。本文的主要框架结构如下:
四、创新点和不足
本文参考许多中外学者之前对资产证券化相关问题的最终分析结果,从目前银行发展的现实情况着手,根据国内目前的发展情况,指出了对国内银行不良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的现实作用、实际可执行性,此外也得知在具体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合理的发展意见。
由于文章研究方法的需要,本文对国内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对进行了一定对比分析,但由于论文篇幅有限,有些问题无法做出更加深刻的剖析。由于国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资料来源有限,本文对X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的分析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持。
第二章、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资产证券化,表示把缺少流动性、但是预计现金流比较平稳的资产,或由其余资产来确保按期向证券持有者划分效益的资产,聚集产生资产池,再利用结构性组建,转变成在金融行业可以销售以及流通的有价证券的活动,其本质就是此后现金流收益权的转移。依照主要资产的特点,资产证券化可被划分成良性以及不良资产证券化。
X耶鲁大学法博齐教授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贷资产、应收账款、分期付款、以及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成流动性较强的投资证券。
X专家Gardener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就更加广泛:“资产证券化表示储蓄者和借贷者利用金融行业得以部分或所有的匹配过程或者方式。此处开发的市场信用(利用金融行业)替代了由银行或其余相关组织准备的封闭的信用情况”[Gardener.Securitization.1991]。Gardener的定义既包括一级资产证券化也包括二级资产证券化,一级资产证券化就是包括债券和股票在内的实物资产证券化,而二级资产证券化指的就是对金融资产的证券化。
目前经济词典中对资产证券化做出的概念就是“以特定资产和其此后现金收入流为前提以及保障而发放债券、开展融资的模式。比如房屋以及奢侈品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和发放项目债券等”。
二、国外资产证券化研究
其他国家的资产证券化发展时间很长,其对有关观念的分析非常深刻。对于资产证券化的重要观点分析一般包含成本诱导观点、信息不对称观点、风险隔离观点等,详细的分析为:
成本诱导理论由X学者StevenL.Schwarcz于1994年提出,他认为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成本比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即贷款的利率低,即直接融资陈本低于间接融资成本,向银行借款属于间接融资,从资本市场融资属于直接融资。企业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而达到降低的财务成从而实现增加企业利润或者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
信息不对称理论由ClaireA.Hill于1996年就清楚的指出,个人的看法就是资产证券化可很好的处理投融资信息不对称的不足,发起人将主要资产转接到SPV,SPV将其当做前提用于资产扶持证券的发行,对于投资者要评估上述资产支持证券的数据,并不需要非常重视发起人自身的信用危机,所以减少了因为信息不对称也许造成的危机。
风险隔离观点最早是ChristopherW.Frost在1997年指出的,其提出资产证券化的破产隔离制度分割了原始权益人开展破产或重组的危机,发起人把证券化资产全面提供给具备破产隔离功能的独特目标组织(SPV)之后,证券化资产就和发起人自身资产实施隔离,发起人破产并不会对目前的资产造成任何作用,此外上述资产从发起人资产中划分开来,因此其债权人无法对上述资产实施追索。
企业资本优化观点最早是JureSkarabot在2001年指出的,其指出资产证券化主要是使用在投资和风险监管的全新方式,企业利用明确合适的的资本结构提升自身的价值。此外,其利用组建多资产企业模型验证资产证券化是企业开展改善资本结构的最佳方式。
三、国内资产证券化研究
其他国家的资产证券化发展时间很长,其对有关观念的分析非常深刻。但是我国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相对较晚,并且都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学者及其著作:
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何小锋编撰的《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全书》,通过书籍的模式对资产证券化的主要观念开展叙述,对X、欧洲、亚太区域等众多区域开展资产证券化历史经验进行整理,且根据我国实施的现实情况开展深入的探究,最周指出我国资产证券化此后扩展的合理意见:首先是增加主要资产的范畴,其次是对资产证券化的结构性重组模式开展创新,最后是增加资产扶持证券的发行以及买卖模式。
由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葛培健先生主编的《企业资产证券化操作实务》,首次站在企业的角度,以实际参与者的身份对企业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产品开展了全面的分析,整理了公司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执行不足,对公司资产证券化在国内现实发展状况开展探究,对项目操作阶段所遭遇的问题开展整理,最终指出合理的意见。
由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党委XX、主任,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理事长高峦以及刘忠燕编写的书籍《资产证券化研究》,非常全面的叙述了与之相关的观点,整理了相关的运作制度、商品结构、定价制度常识,此外提出目前国内执行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不足,也就是债权转移、设置SPV、资产转让记载等部分缺点。
由知名经济专家巴曙松、牛播坤编撰的《利率市场化与资产证券化兴起:来自X经验的启示》,利用全面阐述X资产证券化的整个发展历程,提出该国利率市场化、信托法律的开创健全、金融商品类型的创新设计等是最为显著的发展原因以及源动力。
由我国专家陈金亮编撰的《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意义、问题与建议》,清楚探究了国内资产证券化的不足,比如规模不大、资产类型不多、发行方式简单等,根据国内信贷产品和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真实案件,此外也指出了发展企业型SPV的意见,且指出完善有关法律条文。
由知名专家张瑞佳编撰的《中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破产风险隔离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全面叙述了我国公司资产证券化破产风险隔离制度,此外也提出目前出现的不足,也就是有关法律条文不完善、信托结构不合理,最终指出与之对照的意见。由知名专家孙向威编撰的《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及在我国的实践应用》,利用对与之相关的观点和对X、欧洲等地区发展经验开展探究,根据国内信贷产品和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真实案件,指出国内此后发展的合理意见。
由知名专家温宏杰编撰的《我国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其分析》,对国内具体的交易流程中出现的的法律问题开展全面的探究钻研,特别是重点叙述了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中有关特殊目标组织(SPV)的法律不足,根据国内信贷产品的真实案件,最终指出单独立法的合理意见。
四、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资产证券化始于X20世纪70年代末的住房抵押证券,以此为基础,信贷资产证券化应运而生。以X银行业和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国外银行业和金融机构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探索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这个过程中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和重要的创新,但是也有失败的案例。
X著名学者Gardener认为,资产证券化是连接借款者和储蓄者的一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工具。[Gardener.证券化.1991]他认为,资产证券化是把银行贷款转化为证券的过程,金融机构通过把比较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转变为在二级市场可以交易的证券从而达到金融机构出售其该资产的过程。同样,学者Steinher也把证券化看做是把作是将一种资产转化为证券的过程,被转化的资产是金融机构相对缺乏流动性的,但是转变成证券之后流通性显著提升,其中产生的的费用比其余基础资产转移的费用低。[SteinherrK.Mortgagebackedsecurities:developmentandtrendsinthesecondary]
在中国,由著名专家唐俊涛编撰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及应用举例》,就是将信贷证券化当做主要的分析主体,且开展现实操作对具体的产品设计进行分析,全面指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需要改进的地方。[唐俊涛.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研究及应用举例[D].暨南大学.2012]
这些年来,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来,包括专家学者、金融机构自身、监管部门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些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管理,防范信贷资产证券化所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措施,例如规定原信贷资产持有者在对贷款资产证券化后应该持有一定比例的留存风险,并且对自留风险的资本占用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又如不再鼓励、不再提倡对证券化资产进行多层级的再证券化。本文主根据ChristopherW.Frost于1997年提出的风险隔离理论,以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提出了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理领域的意义,同时也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和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
第三章、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分析
一、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质量状况
(一)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
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为232.3万亿元(包括银行业所有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这里面,规模庞大的商业银行资产总数是86.6万亿元,占据比值是37.3%,股份制类型的资金总数是43.5万亿元,占据比值是18.7%。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5.8%,规模庞大的商业银行资产总数同比涨幅是10.8%,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数,同比增长17.5%。我国银行业负债总额为214.8万亿元(包括银行业所有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这里面,规模庞大的商业银行负债总数是79.9万亿元,占据比值是37.2%,股份制类型的负债总数是40.8万亿元,占据比值是19%。我国银行业负债总额同比增长16%,规模庞大的商业银行负债总数同比涨幅是11%,股份制类型的负债总数同比涨幅是17.7%。[统计数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国内银行产业金融组织资产和负债规模都在平稳增长,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也都匹配稳步增长。
(二)信贷资产质量平稳向好
一直到现在2016年12月31日,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大概是1.5万亿元,和2016年9月30相比增多了183亿元;其中不良贷款率大概是1.74%,和2016年9月30日相比降低了大概0.02%。2016年12月31日,正常贷款余额大概是85.2万亿元,正常类贷款余额大概是81.8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大概是3.4万亿元。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大概是2.7万亿元,和之前季度末相比增多455亿元;拨备覆盖率大概是176.4%,和之前季度相比提高0.88个%;贷款拨备率是3.08%,和之前季度末相比降低0.01%。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大概是10.75%,和之前季度末相比降低0.08%;加权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是11.25%,和之前季度末相比降低0.05%;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是13.28%,和之前季度末相比降低0.03%。[同上]所以我们局可以知道,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之前相比增量降低,信贷资产品质综合发展比较稳定,基于风险计提的减值准备非常完善,危机抵补水平提升。
(三)流动性水平稳增强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约为1.6万亿元,同比增长大概3.54%,增速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2016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大概是0.98%,和之前相比降低0.12%;平均资本利润率大概是13.38%,同比大概下降1.6个百分点。截止到年底,国内此类银行流动性比值大概是47.55%,和三季度末相比提高0.62%;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是2.33%,和之前三季度末相比提高0.58%;存贷款比值大概是67.61%,和之前季末相比提高0.34[统计数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所以我们从资料中就能知道,国内此类银行盈利水平持续提高,利润效率平稳提高,流动性也得到了强化。
二、我国银行信贷资产处置采用的方式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问题就是当代金融业发展中比较关键的难题,在国内此类银行的发展流程中,信贷业务起初并未像现在一般开放,为响应国家政策而支持某些特定行业放出的贷款往往缺乏风险管理和控制,逐步积累的不良贷款越来越制约着商业银行的发展脚步,尤其是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以后,随着外资银行不断进入,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受到了严峻考验。怎样全面的处理国有银行的信贷资产,就变成提升我国银行业综合实力的重点。为处理此类信贷资产问题,国内逐渐使用了财政注资、资产分离重组、打包出售和拍卖等模式来减少信贷资产。
(一)财政注资
2003年12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向中国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总共注资大概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主要目标就是剥离不良贷款为目前规模庞大的银行上市奠定基础。时隔12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再度向银行注资,即2015年4月,经xxxx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注资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金额分别为32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但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就得到了财政机构“返税”式投资,最初确定的方案就是将逐年返还有关银行上交的税收,为该行增加注册资金本金,注资量与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大致相等,大概是15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注资这一措施结合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这一措施,国家既达到了财政支持特定行业与项目的目的,又巧妙的避开大幅度的调整准备金率和利率,从而稳定了金融市场。在稳增负担提高、一带一路需要资金扶持、万亿债券置换会导致金融组织资金不足等众多问题面前,中国人民银行最终从资产负债表里面的资产端发力(降息降准就是从负债端发力),这也变成货币方针的全新走向。因此,财政注资属于政策性很强的一种降低信贷资产风险的方式,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对银行采取这种措施很审慎。
(二)资产剥离
2003年,当时正在加速股改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半年的时间里不良资产率大幅下降,中国银行从16%左右下降到5%左右,中国建设银行从9%左右下降到3%左右,两家银行不良资产率的快速下降主要得益于国家参与实施的两大行2787亿元不良资产的剥离和此前两大行积极从事的不良资产拍卖。据有关统计资料,当年国内包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资产管理企业等部分需要处理的不良资产总共大概是3.5万亿元,上述资料不包含其余非银行和外资金融组织牵连的不良资产。
(三)资产重组
对于不良资产处置来说,债务重组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处置方式。但在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主动借鉴投资银行的思路,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多、对企业经营状况熟悉等其他方面的优势,通过引入并购方、变更出资人等方式进行兼并重组,从而达到优化银行自身的股权结构,盘活存量信贷资产,降低不良债权风险。例如,近三年来中国农业银行通过债务重组方式,重组了不良债权2806亿元,覆盖钢铁、水泥等十余个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有效激活了金融资源和产业资源。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还可以在监管部门的政策指导下,通过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等创新方式,进一步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从而提升处置能力。
(四)打包出售及拍卖
1999年,为了进行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国内组建了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中国信达资产监管企业,负责接收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信贷资产,从而降低该几家大型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为后来的上市铺平道路。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于1999年4月成立,其他三家于1999年10月分别成立。我国各家银行在贷款资产分类化为不良以后进行打包转让,以上资产管理公司参与收购。
(五)债转股
2017年2月起,中国XX将允许我国商业银行债转股,由xxxx特批以突破商业银行法规限制,允许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的时候实施债转股,从而达到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债转股主要也是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即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利用购买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把之前银行和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成资产管理企业和公司之间的控股关系,之前的还本付息就转变成按股分红,在企业状况好转后,通过上市、转让或企业回购形式再回收这笔贷款资金。
三、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状况
(一)发行规模情况
2016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出快速扩容、稳健运行、创新迭出的良好发展态势。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增长迅速,企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不断提高,基础资产种类多种多样,多种金融创新商品持续出现,市场存量数值持续增加,流动性显著提高,包含不良资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绿色资产在内的多种资产证券化发展快速,在激活国内商业银行存量资产特别是信贷资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已经带来了成效,但资产证券化引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时间比较晚,当国际上已经可以对此操作熟练时,我国市场的证券化却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及需要完善的地方。下图分别是2005年到2016年资产证券化市场存量和发行的情况:
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约达到8420.51亿元,同比增长37.32%;年底市场存量约为11977.68亿元,同比增长52.66%。其中,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量约为3868.73亿元,同比下降4.63%,占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量的45.94%;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存量约为6173.67亿元,同比增长14.74%,占市场总量的51.54%。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量约为4385.21亿元,同比增长114.90%,占发行总量的52.08%;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存量约为5506.04亿元,同比增长138.72%,占市场总量的45.97%;资产支持票据发行量约为166.57亿元,同比增长375.91%,占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量的1.98%;资产支持票据存量297.97亿元,同比增长87.52%,占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总量的2.49%。
从全年情况看,资产证券化市场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以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一直占据较大比重;2016年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大幅跃升,较2015年翻番,取代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品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中,2016年公司信贷类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422.24亿元,同比减少53.82%,占比36.78%;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发行1381.76亿元,同比增长逾3倍,占比35.73%;个人汽车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发行580.96亿元,同比增长84.38%,占比15.02%;租赁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29.48亿元,同比增长111.39%,占比3.35%;消费性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和信用卡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分别发行91.60亿元和106.59亿元,占比分别为2.37%和2.76%;此类贷款资产扶持证券再次开启,2016年综合发行156.10亿元,具体的比值是3.99%。[同上]随着基础资产类型增加和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2016年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不再呈现公司信贷类资产支持证券一支独大的现象,各类产品发行规模趋于均衡化,标志着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开始走向成熟。
(二)产品创新情况
1.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发行
2016年二季度,中国银行“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和招商银行“和萃2016年第一期、第二期不良资产扶持证券”逐渐发行,清楚的表明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再次开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化处置方式进一步拓宽。2016年,我国总共有6家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机构共同发行14只证券化产品,规模约达到156.10亿元,新发型产品规模达到试点总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基础资产类型快速创新,例如招商银行推出以零售类不良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的“和萃一期”、以小微企业不良信贷为基础资产的“和萃二期”,而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以不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建鑫2016年第二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2.资产支持证券境外发行实现突破
2016年,中国银行开始在境外发行了第一批以境内地方XX债为主要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该资产支持证券以境内人民币债券作为担保品,境内担保品监控人和执行代理人是中央结算公司。该笔资产支持证券是我国首单境内资产境外发行资产证券化,同时也是首单以中国地方XX债为基础资产进行发行的证券化产品,更是公司跨境担保品服务支持境外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本次资产支持证券境外发行开拓了境外投资机构进入我国商业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新渠道,对于吸引境外资金投资我国商业银行间市场债券、盘活我国商业银行持有的大量债券资产、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加强证券产品创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3.绿色资产证券化创新加速
随着我国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和政策,资产证券化业务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非上市公司、中证机构等加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在绿色领域也不断创新。2016年1月5日,兴业银行发行首单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发行金额约为26.46亿元,获得超2.5倍认购,上述产品基础资产池都是绿色金融类贷款,激活资金会投入节能环保行业。
多年以来,除了工商贷款、住房、汽车贷款这些较为稳定的信贷资产在做证券化试点外,以信用卡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也在不断创新。平安银行发型了一种典型的以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该应收账款支持证券的主要参与者为发起人、服务商、原始债务人、发行人、财务顾问和投资者,发起人即应收账款出售方平安银行,服务商也是平安银行,原始债务人是持卡人,发行人是中建投信托产品,财务顾问是陆家嘴金融资产交易所。发起人、服务商、原始债务人、发行人、财务顾问和投资者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中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需要十分注意的是,SPV是信托机构建立的信托产品,进行专一的业务:即购买需要证券化的应收账款,重新整合应收账款的债权债务权益,并以该应收账款作为担保而发行证券。SPV在法律权利义务上与原债权人独立,完全不受发起人破产的影响,它的收入证券的发行业务。同时,信托机构通过特设托收账户对证券化的应收账款进行综合管理,并根据证券化过程中的委托协议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需要指出的是,证券化资产如果收益率太低便不会得到投资者追捧,平安银行的这款应收账款支持证券产品起售金额为100万,收益率约7%左右,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信托公司共发行了28款产品,平均期限为23.89个月,环比延长2.29个月。其中,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的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分别为8.96%、9.79%、10.20%。平安银行给出的收益率很难有吸引力。
除上述产品之外,今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创新还包括以下方面: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发行资产担保证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权资产证券;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获准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券资产证券。
(三)法律法规情况
我国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也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2001年4月份第九届XXXX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2005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2005年5月份财政部公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2013年3月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2013年4月份深圳交易所公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众多组织共同印制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重点内容整理成,持续健全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而提升其对第二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房屋以及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全面探究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试验。进一步促进应收账款证券化等服务质量的提升,激活工业企公司存量资产。xxxx公开《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指出会将把合理实施公司资产证券化当做激发公司存量资产、减少公司杠杆率的关键方式,根据“真实出售、破产隔离”要求,自主实施以公司应收账款、租赁债权等自身权利以及主要设备、商业物业等各种权益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服务。人民银行等众多组织印制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清楚的指出利用持续扩充参与组织范畴,强化绿色信贷主要资产挑选,探究合理、低费用抵质押权变更记载模式,提高此类资产证券化的效率,强化有关信息公开监管等方式,促进此类资产证券化服务的全面发展。《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等文件资料全面规范了与之相关的证券化服务的信息公开,有利于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已经带来了成效,但资产证券化引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时间比较晚,当国际上已经可以对此操作熟练时,我国市场的证券化却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及需要完善的地方。具体来说,发展我国银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存在以下问题。
1.证券市场的不发达影响了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程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资金容量有限,尤其是二级交易市场。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如X、英国、日本,在国内二级交易过程中,可以参加多种证券投资的组织投资者人数并不多,此外组织投资者可以全面使用到投资资产扶持证券的数目也很少;但是个人投资者由于自身素养不高也缺少大量的资金,因此就不能变成资产扶持证券的关键投资主体。如此就导致可以进入此类二级市场的资金数值就非常少,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2.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
资产证券化的是对无法马上兑现但是具备平稳以及可预测的此后收益的资产开展再次组合,把其转变成可发行证券的流程。使用在证券化的资产需要展现出下面的特点:具备非常平稳的未来现金流入;具备非常明确的现金流入时间以及资格;具备特定的信用质量要求等。所以对一些资产进行证券化主要是为了盘活资产,增加投资机会。而在我国,许多人、机构都将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划分为处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调节国有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这明显违反了最初的目的。
3.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还不够到位
资产证券化就是非常繁杂的资产运作和重组流程,在证券化的时候需要有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价组织以及资信评价组织等各种有关组织的参加。在历经长时间的发展之后,国内投资银行与会计师事务所大致明确了非常完善的标准以及规则,但是资产评估组织与资信评级组织依旧是国内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二)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
1.基础资产风险
基础资产表示上述目前相对缺少流动性,但是在此后具备平稳现金流的资产,在商业银行比如十年期贷款。投资人员的本金以及利息收入来自基础资产,所以假如上述资产发生问题,那他们的收益就会降低。然而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一般是安全级别不高的资产会挑选证券化,但是安全等级高的资产通常不用如此,所以因为借贷两者的信息不对称。
2.真实出售风险
将基础资产与发起人的其他资产进行有效的分开,使得该资产不受到发起人的其他影响,这个过程问题复杂,而风险就存在于无法界定中。
3.提前支付风险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中,借款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能力而提前支付贷款,因此会中断原本的现金流,贷款人由此承担的风险便是提前支付风险。
4.利率与汇率风险
利率风险表示证券价格遭受利率波动出现逆向变化而发生的风险。对规划持有到到期的投资者来讲,到期之前的债券价格利率的变动不是最关键的,但是对于到期日前要出售证券的投资人员来讲,在买入之后利率的提高就表示损失。利率变动走势利用作用于抵押利率水平进而影响提早支付活动,之后会伴随抵押利率的变动对投资人员的再融资举动造成影响。
5.经济周期风险
经济周期就是经济运作持续往复的情况。经济周期包含衰退、危机、复苏以及繁荣等时期。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会遭受经济运作周期性的作用,在复苏时期,国家方针政策为了激发经济发展,就会减少利率,增加贷款,证券化基础资产会持续增加,证券化举动会增多,与之对照的风险也会提升,但是经济萧条的时候,多种危机机会发生。
6.法律和政策风险
各个国家法律也许在证券期限内出现不能预估的变动,其造成的亏损也不能被评估,这就是非系统性风险。此外,法律自身边界也非常含糊,因此而带来风险。
第四章、国外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国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在二十世纪中期,资产证券化在X得到了明显且快速的进步。1970年,XXX抵押协会发行的抵押担保证券开创了资产证券化产品公开交易的先河。进入80年代后,除了住房抵押证券化产品得到大力发展外,其他资产担保的证券也陆续出现。1985年X首次发行了涉及租赁的资产证券,从此结束了住房抵押贷款一统天下的局面。1986年,X的两家银行又发行了汽车担保证券。同年,另一家银行发行了信用卡应收账款担保证券,以后陆续出现学生贷款、预制房贷款等证券化产品。依靠证券化而产生的证券品种也越来越多,数目越来越大。目前,在X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已发展成为超过股票而仅次于联邦XX债券的第二大证券市场。难怪X知名学者这样总结:二十一世纪经济最明细的三大特点就是“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业务最早起源于英国,后来德国也积极发展相关业务,因此英国和德国的证券化是欧洲资产证券化的典范,业务范围从一开始的住房抵押贷款开始扩张蔓延到其他资产领域,如个人贷款、设备租赁、贸易应收款也被成功证券化。亚洲的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全面转变了亚洲的金融局面。危机之后,公司的融资水平明显降低,传统的银团贷款和债券规模大幅萎缩,资金短缺困扰着企业和银行。在这种情况下,资产证券化才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运用。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迅速建立相关法律体系,同时为了满足国际清算银行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商业银行纷纷将自己对企业的贷款证券化,随后其他类型的证券化如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也在日本发展起来。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香港、X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调整现行法律框架,为资产证券化铺平道路,并都已进行有益的尝试,其中,韩国的资产证券化走在亚洲的前列。
到2004年,全球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已超过2兆亿美元。在X它是仅次于国债的第二大固定收益产品。根据X债券市场组织的数据,到2005年9月末,资产支持证券余额占据该国债券市场所有债券余额的31%,当时发行额占据债券综合发行数值的54%。在我国的香港,第一个上市交易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领汇基金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于2005年11月成功上市,在二级市场上受到普通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大力追捧。
二、2008年X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操作
(一)商业银行放出次级贷款
2008年X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第一步是X商业银行放出次级贷款。2008年左右,该国有关银行进行的贷款最初只提供给信用等级高的人购买房屋,之后高质量的顾客逐渐减少,业绩逐渐降低,因此银行就境降低了标准,让信用等级不高的人也可以购买房屋,将款贷出去就可以得到经济效益。然而此类银行的要求依旧存在,因此只能制造虚假的信息。如果得到贷款人的认可,即便信用不好,有关银行依旧可把他们的等级修改成优良,如此就可以顺利的进行抵押活动。但是此类银行贷给高质量顾客的利率是5%,然而给信用等级不高的人,就提升到10%。上述差距可以明显的提升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此类银行给无法购买房屋的人来说,花三十万美元购买房子,交三万美元的首付就可顺利购买。一段时间之后假如房价提高到50万美元,就可将上述房屋出售,归还银行本利三十万,自己就可以得到二十万美元的效益。假无法支付30%的首付,就可以20%,或者10%,最后甚至还可以零首付。假如没有收收入或很低,无法归还月供,三年之后可以继续归还,但是利息会更高。上述无法购买房屋的人就可以顺利购买,购房人员就逐渐增多,房价也就随之提高。买房人也得到了实惠,不仅可以住到房子里面,还可得到房产的增值效益。买房人并不存在风险,因为银行通过贷款替买房人支付。
(二)商业银行出售次级贷款
2008年X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第二步是商业银行将次级债出售给有关银行。在房屋买卖双方都高兴的时候商业银行独自担负着所有风险,但是假如价格降低,购房者无法及时归还资金,房子就不值钱,银行就需要承担大量的亏损。如此银行就将全部的房贷汇集起来,产生了按揭证券(MBS),一般利率是5%,次贷利率是10%,就可依照6%利率出售给投资银行,可取得剩下的4%。如此次级贷的风险就完成了在银行内部的转移。
(三)投资银行二次出售次级贷款
2008年X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第三步是投资银行买入上述按揭证券之后,逐渐研发各种衍生商品,上述流程,变成次级债券—-债务抵押债券(CDO),具体的存款利率是1%,要求次级债的利率是10%,出售给有关顾客。如此,次级债就出售到更大的范围。
(四)投资银行转移次级贷款风险
2008年X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第四步是投资银行为次级债上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为了去除投资者买入投资银行次级债券的疑虑,银行专门设定了全新的产品—-信用违约掉期(CDS),如此购买次级债的投资人员假如害怕风险的话,就可购买上述产品,让保险企业担负一定的风险。比如投资者购买五十万美元的次级债券,其到保险企业去购买违约掉期,上交3%的保险费之后,假如出现问题,保险企业就需要担负责任。
三、国外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
(一)善用信贷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本来是一项可以分散风险的金融创新,可是对该项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最终引爆了X2008年的次贷危机,乃至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全世界,从2007年4月起至2008年9月,先后申请破产保护的有X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房利美公司、房地美公司、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公司,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最后改为商业银行,2008年10月3日XXX无奈签署了大概是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策划案。该国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包含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汽车企业在内的经济遭受非常大的打击,实体行业受到威胁。
(二)选择符合国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
世界上信贷资产证券化房还是一般包含X方式、德国方式以及澳大利亚方式,也被叫做表外模式、表内模式和准表外模式。第一种,也就是在银行外部设置独特组织(SPV),用来购买银行内部不良资产且对上述资产开展证券化,最后出售基础资产,因为把基础资产的所有权移交到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外,因此也称为表外模式。相对应的是德国模式,即需要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依然存在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只不过证券化过程中在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业务,所以又称表内业务模式。澳大利亚模式,是介于X模式和德国模式之间的一种模式,又称准表外模式,该模式是由发起银行成立子公司,通过将银行需要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出售给该子公司后再进行证券化,上述流程就是子公司担负了对基础资产实施证券化的职责。
表内融资模式主要是处理银行流动性不足,表外融资模式主要是改良银行监管要求。即便在探究时期,国内对这上述方式都进行了尝试,但是官方和大部分专家都指出国内需要使用X方式。从2005年开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到现在,国内一般使用过表外业务的方式,在具体运作程序上也和X基本一样。不同点一般展现在受托组织的内部构造上。受托组织将SPV当做主要形态,可以被划分成SPC以及SPT。SPC是将需要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直接出售,SPT是将需要证券化的资产进行信托,其共同点是都转移了风险和所有权。X资产证券化业务比较发达和成熟,因此对SPC和SPT都有使用,但是在国内由于目前执行的是《公司法》以及会计税收体制,因此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短时期内只能使用SPT方式。
我国的SPT与X一模一样,但是在我国现阶段,资产证券化业务还不太发达,SPT只能用于比较原始简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而对于更加复杂多样化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就要求SPC模式,这也对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相关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了,才能保证SPC的顺利运行。
(三)切实加强风险管控
即便资产证券化对市场和银行具备众多优势,然而其造成的风险也非常明显。资产证券化造成的最明显的危机就是2008年X引发且影响世界的次贷危机。上述金融危机是根据X住房市场产生的,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险的流程是:(1)在2000年,住房贷款商逐渐放宽降低贷款要求,对信用等级不高或者以前并未得到贷款资格的家庭以及个人下放贷款。(2)按揭贷款证券化流程延长,衍生出资产抵押贷款、债务抵押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CDO。(3)在2004年,X逐渐增加利息,2006年房地产售价逐渐停止提高且出现降低(4)次贷危机导致目前证券市场以及相关衍生品的再次定价。在以次贷危机为前提的次级贷证券的市场价值持续降低,市场对综合以抵押物为扶持的证券市场价值表示并不认可,优先级债券价值出现持续降低。X投行雷曼兄弟的破产原因可以总结如下:过于追求盈利,大范围涉足不熟悉业务;资本充足率不高,杠杆率过高;拥有大量的信贷资产;身为住房抵押债券的主要承销公司,雷曼兄弟把大量无法销售的债券都留存到个人的资产负债表上;资金链和交易的双向断裂。
因此,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吸取教训,避免以上引起X次贷危机的种种因素,要考虑资产池风险、证券结构风险、证券流动风险、赎回风险及利率风险。具体说,一是住房贷款无法降低要求,对信用等级不高和以前并未得到相应资格的家庭以及个人不能马上下放贷款。此外缩短贷款证券化链条,尽可能减少资产抵押贷款、债务抵押债券等。二是我国XX要在维持经济稳健发展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稳健而不是激进,每次加息降息都要适度,不能一味地为房地产降温而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剧烈下跌。三是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银行,一定要提高自身资本充足率降低财务杠杆风险,并且不能一味地为追求盈利而涉足不熟悉的业务,要避免资金链的断裂。
第五章、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限制,比如金融市场的不发达阶段、人们对资产证券化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证券化过程中中介服务不到位,使得我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与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所以,国内需要全面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点,详细的根据国内现实状况,进而产生比较高效、完善的操作方式,以解决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品种设计、资产估价、信用增级、效率和效益的关联、业务试点等众多操作部分的不足。在这个时候,我们还需要尽量创建比较完善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系统,让XX组织来修订相关方针以及法律要求,创建系统合理、符合市场需要的系统以及交易要求,全面促进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长久稳定进步。
一、政策层面的建议
根据资产证券的流程,重点在资产转让、SPV设置以及证券发行三部分出现法律限制。资产证券化服务的发展要求众多部分都设置对应的政策扶持,比如税收优惠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我们国家来说,X关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加完善。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不断发展,XXX也逐渐设置了单独的证券化交易载体,全面豁免了SPV等级所得税,除去上述原因,在要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的转入、转出税收研发上也要减少多次征税。对比之后可知,国内有关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税收扶持体制依旧出现明显的问题,不仅是税收豁免和重复征税等具体政策还是相关法律法规,都需要向X学习。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制定专门的资产证券化法律、加强二级市场建设和完善我国信用评级体系三个角度去考虑:
(一)制定专门的资产证券化法律
大部分国家以及区域为了方便证券化服务的进行都修订了符合自身发展的资产证券化要求以及条文。对比直接之后就可以知道,国内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依旧不足,在划分风险隔离以及信息公开要求、促进SPV设置以及证券发行要求、改变信用等级、增级系统和降低投资者要求等有关法律上依旧出现明显的距离。但是在我国现阶段,资产证券化业务还不太发达,SPT只能用于比较原始简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而对于更加复杂多样化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就要求SPC模式,这也对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相关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了,才能保证SPC的顺利运行。国内需要根据目前自身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征且依照国内资产证券化运行的详细标准制定单独的资产证券化条文,例如学习X的《金融资产证券化投资信托法》和《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强化法案》在金融业尤其银行业制定相关的法律以规范和约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房地产市场制定如《证券法房地产投资信托法》的法律规范房地产市场资产证券化业务,制定类似于《证券投资者保护法》的相关法律制度用于保护资产证券化业的投资者,制定类似于《抵押证券税收法案》单独指导资产证券化服务的有关税收情况等,进而为此后进行此类业务准备良好的法律基础。
(二)加强二级市场的建设
由于中国和X的发展历程不同,资产证券化业务在两个国家的发展也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二级市场建设方面。总体来说。X的二级市场比较自由,监管比较宽松,而中国二级市场限制条件较多。中美在发展模式上并没有可对比性,国内需要全面思考国情探究符合的方式。金融全面自由化的粗放方式并不符合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客观需要,我国渐进式的在XX引导下的发展规划在预防以及发展上具备良好的优点。完善的二级市场就是完成证券流动性的基础,还是证券化能否高效发展的主要基础。因为制度以及历史的因素,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在某些特定行业的坏账和不良资产比较集中,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这种状况更加迫切的要求我们早日应该加强二级市场的建设,只有二级市场发达了,才能保证资产证券化业务顺利发展,才能有效盘活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三)完善我国信用评级体系
信用评级组织就是金融行业非常关键的服务性组织,其主要是由单独的经济、法律、财务专家构成的、对证券发行人以及信用开展等级评估的机构。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一批资质水平高、运作规范的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公信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评级增值服务缺失是国内信用评级系统出现的明显问题,所以可思考让XX出面设定专业开展证券化信用评级服务的组织,比如穆迪以及标准普尔类似的规模庞大的世界评级组织。在审查多种证券化中的运作流程,进而评价出上述资产的价值和证券发行情况,利用设定信托组织的运营,得到比较全面、公平以及合理的评级结论。
二、银行层面的建议
(一)品种设计多样化
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处理的目标就是促进信贷资产变现,提升使用效率,进而全面的提升其在市场发展中的整体竞争力[辛成.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资产证券化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3.143-145.]。在目前的资产证券化的品种研发中需要增加种类,此外也要格外关注资产组合,把近期变现、中期变现、长期变现的资产依照特定的比值组合,从而对于不同投资偏好的投资者在利率水平、利率方式及期限等方面做到最大满足。
2017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在金融业、非金融业、离岸、在岸的产品类型创新领域进行积极创新,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和PPP的资产证券化,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响应国家政策在一带一路项目推进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等美元资产证券化产品,从而在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推进绿色金融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推进发展绿色资产证券化,通过不断完善和激励约束机制,从而达到优化绿色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目的;通过逐步积累经验和创新操作,提高绿色资产证券化可持续发展的效果;通过不断丰富基础资产类型的方式,引导发行更全面的以低碳经济和生态环保领域产业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如汽车新能源、大气污染防治类和保护水资源累项目等基础资产。
PPP即公私合营模式,是新时期稳投资的关键,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流行。资产证券化在PPP项目融资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对于进一步推动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有以下建议:第一,加强PPP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信用评级、增信担保、风险对冲等配套机制管理;第二,结合PPP项目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推出的PPP资产支持证券尽量由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第三,对于PPP项目特许经营权难以转让给SPV的局限性,以及服务权和收益权难以分离等问题,通过分析研究英国WBS(全业务证券化业务)的真实控制模式,为破产隔离创新出一种新的思路。
在人民币汇率波动不断加大汇率风险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全面思考推出与美元挂钩的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新时期要抓住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贷款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支持证券为切入点,前期考虑以政策性银行发行的一带一路美元贷款为基础资产,在上海自贸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资产支持证券,之后可将基础资产逐步扩大至其他外币贷款或企业发行的外币债券。该方案既可为发行人盘活基础资产、拓宽资金来源,又可使投资人通过自贸区平台实现全球资产配置,同时也能把境外资产引入国内市场,有助监管层把握定价权。
(二)采用更加高效的信用增级措施
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信用增级。为了弥补信贷资产刚开始搭配的时候信用等级以及投资者提出的信用等级两者的距离,提升对投资人员的吸引力,所以在资产证券化的时候需要关注信用增级。信用增级通常被分类成内部以及外部增级,前者表示利用资产折让以及担保、划分结构证券等模式。后者一般表示第三方信用担保,根据国内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真实状况,通常状况下由国有商业银行以及XX设置的担保企业准备相应的服务。
三、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关键目标就是划分风险,银行分离高质量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活动无法延续,对高风险以及信贷资产的处理就是银行发展的基础。最近一段时间,国内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证券以及以企业贷款为重点的其余资产支持证券逐渐发生,不良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平台贷款、涉农贷款等全新种类都在试验时期;资产证券化的指引、规范性文件和对照的税收、会计等相关政策也逐渐修订公开。市场配套上,我国依旧和X相比依旧存在明显的差距。X数据指出,从MBS的发生到完善经历了十七年,从资产支持证券的萌生到完善期间时长是7年;我国资产支持证券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时间是12年(含3年暂停期),此外市场参与度与相关体制依旧不如X,此后我国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验依旧暂停在继续试点时期。一般包含:资产池的增加、参加度的提升,体制安排的合理。经过长期的分析研究,资产证券化步入完善时期,为全面合理的制度安排产生,繁杂化的产品以及运作模式的出现奠定了根基。
(一)合理估价信贷资产
要对国内商业银行销售给SPV也就是特别设定信托组织的信贷资产开展全面高效的估价。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估价是对其出售和证券化的基础,而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错综复杂和金融市场本身的千变万化,估价的难度日益增加。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要分析这些需要证券化资产的回收率和回收时间,由于都已经是安全系数比较低的不良资产,因而很难从定量的角度来股价,所以从模型的角度来测算准确回收率和回收时间更加科学合理。针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情况,可以尝试协调定价的估价方式,也就是让商业银行和特设信托组织依照贷款的真实市场价值调节明确,避免高估或低估,做到尽可能公允的慎重评估其价值,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公开拍卖方式等。
(二)有序增加试点机构
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等六家银行得到了参加不良资产证券化试验的资格,总额度大概是500亿元。在促进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平稳发展的时候,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去杠杆”的宏观背景下,更要有序增加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机构,逐步放宽对商业银行属性和规模方面的限制,鼓励和引导其早日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尝试,对商业银行一方面遏制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全面分析银行业金融组织回收审查不良资产的潜能,此外全面激发商业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大量市场化处理不良资产的兴趣,提高地区银行与资产管理企业高效参加不良资产处理的实力。增加试点组织的不良资产池范畴,主要纳入现金流相对较稳定的待证券化资产。为确保入池资产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发行主体应选择具有良好基本面和发展前景的企业贷款,但是矛盾的是具有良好基本面和发展前景的企业贷款往往安全系数比较高而不会需要证券化。同时,要保证资产池的基础资产数量足够丰富,这样便具有一定分散性。对于试点机构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要持续不断是地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对于试点机构培育多层次的合格投资人,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银行机构投资者和非银行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方面,放宽对券商、保险、基金投资范围的限制,引导更多的非银行机构投资者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推动流通市场建设,激发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人气和活力。
(三)逐步完善机制设计
在我国未来经济走势相当一段时间“L”型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比之前不良资产处理具备更高的难度,有范围大、难度高、时间长等突出特点,所以需要对不良资产处置体制开展全面的健全。完善一系列机制设计,盘活二级市场,增强一二级市场联动,推动资产证券化真正走向成熟。
首先,监管部门加强协调,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不良资产处置的顶层设计,成立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提高市场效率。重视不良资产转让的市场建设,提高证券化资产的流动性,相比较而言,我国资本市场一级市场持续大幅扩大容量,而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却明显不足,因此建议尝试推出针对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标准券质押式回购交易机制,对于投资者而言,标准券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更小。其次是进一步推广做市商机制。只有制定出和完善做市商具体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才能提高交易的效率和流动性,从而有效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最后要不断鼓励投资者的多元化,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方面有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包括养老金和社保基金在内的各类基金,个人投资者应该灵活打破对原有某些行业公职人员的限制。
(四)努力加强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是机会与挑战并存,随着资产证券化迅速增长,商业银行的资产可以进一步盘活的同时,与之对应的风险也不断积累。因此,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资产证券化的风控水平成为重中之重。
一是加强整个流程的风险识别与管控。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分门别类地加强风险管控,以进一步将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之内。对基础资产的源头风险进行严格把控,加强对基础资产、交易主体和原始权益人的选择和管理,对基础资产的现金流进行系统化详细分析。健全内外部增加信用机制并推动应用,提高信息披露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电脑可读程度,满足第三方估值机构的查询分析需求,努力加强改善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控制,切实落实保障条款,始终将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强对评级机构、受托机构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培育和扶持,加强对中介机构尽职履责的有效监督。引导投资者不断提高投资风险意识,培育更加成熟的市场环境。
二是努力坚持公开透明的操作原则。我国资产证券化特别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保证其健康发展和风险的有效可控性,证券化产品结构设计不应该过于复杂而是简单已操作,以识别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和实现最终风险收益共赢。同时,资产证券化不能盲目发展和大跃进,基础资产的构成应该有严格清晰的界限,从而有效防止因资基础资产定义不明确而引发市场风险。
三是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创新。例如,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阶段应该尝试基于量化参数的压力测试,来预测资产池的损失分布,模拟各类风险爆发下的极端情景,检验现金流对产品本息的覆盖情况。进一步研究和丰富风险对冲工具,不断完善市场风险指标和风险预测模型,加强信用风险识别和动态度量等。
(五)不断提高发行积极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发行动力不足,建议我国管理层从制度层面,灵活监督管理,营造积极的市场氛围。
一是调整次级档风险权重。指出全面健全风险资本计提系统,进一步减少一些银行持有证券化产品次级部分的风险权重,然后提高资产证券化服务的自主性。根据民众住房的价值平稳性高、流动性好,和证券化产品相比风险容易管控的特点,可思考对高品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进行一定的风险自留豁免,等到体制健全或者时机来临的时候逐渐增加到其余种类产品。
二是制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针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税负比较高,因而使得发起机构和投资者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态度不太积极,因此建议我国相关管理层分析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相关税收减免制度,降低发起机构和投资人的税收负担。
结论
国内商业银行系统自身出现大量信贷资产,上述大量信贷资产明显减少了银行资产的经济效益以及安全性,和国内《商业银行法》所要求的运作规则不相符合,对银行系统的平稳发展造成影响,隐含了一定的金融风险,对中国的银行、金融及经济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商业银行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努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银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对于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很多措施,金融创新就是其中之一。资产证券化的运用就是一种有效的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增强我商业国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有利于盘活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改善其经营状况,有利于改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证券化是高效处置银行信贷资产问题的新方法之一。对银行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处置,国外在这方面的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和完善,而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和探索阶段。对于在我国推行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我国应该在政策层面和实践操作中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完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统计数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2017.
[2]杭承善.从会计证的角度看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J],时代金融旬刊,2016.
[3]李媛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研究,中国市场,2015,(3):137-138.
[4]郑雅梦,张雨薇,徐畅,盛静仪,李昕原.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SWOT分析[J],现代商业,2015(8).
[5]李淑琼.我国金融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6]康凯.ZX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7]曾令刚.信贷资产证券化在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作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4.
[8]陈凌白.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9]李翔.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
[10]陈国炳.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研究[D],山东大学2013.
[11]聂广礼.利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组合管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基于2005-2008试点阶段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3(5).
[12]陈凌白.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4.
[13]谷亚.我国上市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效果研究[D],东华大学,2013.
[14]曾敏仪.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基于J银行与K银行的案例[D],华南理工大学,2013.
[15]姚禄仕,王璇,宁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X银行业的面板数据[J],中国金融研究,2012(9).
[16]李阳东.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
[17]毛伟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8).
[18]吕亚慧,苗祥涛.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5(7).
[19]耿军会,尹继志.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的意义及相关问题[J],企业经济,2013(7).
[20]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M],商务印书馆,2011.
[2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22]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M],2011.
[23]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24]宋鸿兵.货币战争[M],中信出版社出版,2011.
[25]Ho-MouWu,Astudyonriskretentionregulationinassetsecuritizationprocess[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014.
[26]BabuG.Baradwaj,MichaelDewily,YingyingShao,DoesSecuritizationSupportEntrepreneurialActivity?,JournalofFinancialServicesResearch,2015,Vol.47(1),pp.1-25.
[27]StevenGolbeck,VadimLinetsky,Assetfinancingwithcreditrisk,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013,Vol.37(1).
[28]VazquezDanielArias.[TheeffectsofBrazilianFederalregulationonhealthfinancing].[J].CadernosdeSaudePublica,2011,27(6).
[29]KarlanDean,ZinmanJonathan.Microcreditintheoryandpractice:usingrandomizedcreditscoringforimpactevaluation.[J].Science,2011,332(6035).
[30]ZhengChang. Financingnewmetros—TheBeijingmetrofinancingsustainabilitystudy[J]. TransportPolicy,2014,32. [31]FuChuanming. DecisionSupportforLocalGovernmentsChoosingOptimalFinancingApproach:theEfficiencyEvaluationbasedonEntropymethod[J]. EnergyProcedia,2011,13. [32]ZengMing,LiuXimei,LiYulongetal. ReviewofrenewableenergyinvestmentandfinancinginChina:Status,mode,issuesandcountermeasures[J]. 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Reviews,2014,31.
[33]JoelLexchin. Modelsforfinancingtheregulationofpharmaceuticalpromotion[J]. GlobalizationandHealth,2012,8(1).
[34]MarcelProkopczuk, JanB.Siewert, VolkerVonhoff,Creditriskincoveredbonds,JournalofEmpiricalFinance,2012.
[35]ChristianBluhm, ChristophWagner,ValuationandRiskManagementof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sandRelatedSecurities,AnnualReviewofFinancialEconomics,2011,Vol.3,pp.193-22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