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真人秀节目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X家,以《老大哥》,《幸存者》等前辈级的作品作为代表,迅速崛起并在全球大范围的蔓延。
本文以网络纪实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为例,来探究国内节目的制作特点。我国纪实类真人秀节目的不同在于是以其综艺的外表来吸引大众,而纪实才是真面目,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为我国的纪实类真人秀节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网络纪实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采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加真人秀的节目形态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节目谈话方式摒弃了传统单一访谈类节目一问一答的形式,运用和创新访谈节目的思维,采用了同嘉宾在路途中谈话的节目方式。
通过节目嘉宾阵容,正能量的节目内容和真人秀节目类型之间的对比。以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纪实类真人秀节目的制作特点。
关键词:网络;纪实;真人秀;制作特点
引言
网络纪实真人秀节目的种类繁多,如湖南卫视的生活服务类纪实真人秀节目《向往的生活》,公益类纪实真人秀节目《我是谁》,户外生活类纪实真人秀节目《野生厨房》,大型观察类纪实真人秀节目《旅行》等。
随着纪实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火热蔓延,一档以探求内心为主题的节目《奇遇人生》诞生了。节目的定位是国内首档网络明星类纪实真人秀,节目的形式是“披着综艺外衣的纪录片”。用纪录片加真人秀深度结合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壁垒,通过嘉宾的个人经历,为嘉宾定制属于他们的奇遇人生。
《奇遇人生》是中国首创明星类纪实真人秀节目,赵琦作为节目总导演,参与嘉宾包括小s,春夏,范晓萱,朴树,赵立新,陈学冬,李诞,毛不易,窦骁,宋佳等,这些明星不是所谓的流量明星,在大众视线里呈现的作品以真实为主。他们给大众的印象,是安静的,豪爽的,个性的,低调的,有想法的。在节目中采用主持人阿雅和嘉宾一起出发旅行的方式开启,例如去非洲寻找大象,追逐龙卷风,爬险峰等。这些普通人都不太可能实现的事情,这档节目实现了。奇遇人生能在豆瓣的第一季有高分的表现,在整个节目组意料之中。
赵琦作为纪录片的导演运用了其本人熟悉的理念和手法来创作,采用纪实类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来进行十期明星类纪实真人秀节目的拍摄,运用一个恰当的机遇,走到了观众心底最真实的地方。
网络纪实类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模式,以一个真人秀的定位横空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纪录片和真人秀的不同在于,真人秀一般都有台本的设定,有矛盾点,嘉宾的冲突等,但这档节目并没有采用邀请流量明星来吸引观众眼球的方式和安排剧本设定,凭借自身团队的实力和正能量的节目导向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1网络纪实真人秀的发展现状
1.1节目形式升级创新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的一系列的纪实类真人秀节目,以《奇遇人生》,《朱丹行》,《心路》,《鲁豫有约一日行》等节目为代表,采用一种崭新的节目形态,运用旅行的节目方式延续谈话的内壳。
节目的形式依旧是延续访谈节目的风格来进行的,对于早期访谈节目《鲁豫有约》,节目采用嘉宾和主持人在一个空间内,通过主持人与嘉宾问答的环节,提问的方式来对嘉宾进行了解[1]。嘉宾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故事,让观众更加了解明星生活中的真实模样。在演播间里访谈形势枯燥单一,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与传统主流媒体的访谈节目相比,网络纪实真人秀“摆脱了”演播室的束缚,采用旅行的方式进行主持人与嘉宾的问答环节。《鲁豫有约》的节目形式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并不具有吸引力,现在访谈节目的趋势面临瓶颈。其受众停留在一部分固定的年龄段人群但访谈节目依旧存在原始受众人群,网络纪实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的诞生,是访谈节目的另一种形式,为其注入新的能量。(如图1.1所示)
图1.1奇遇人生片头宣传图
主持人作为引导者采用客观访谈方式进行沟通,语言和情感是在此情此景状态下的第一表现。通过主持人的提问呈现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表达,表达出受众最期待的真实想法。相比单一的访谈类节目,网络纪实真人秀通过嘉宾与环境的相融合,以此激发嘉宾在当时情境下的真情实感。
1.2与综艺真人秀的对比
一档节目的呈现,有不同的形式,真人秀的类型层出不穷。早期的真人秀节目以浙江卫视出品的《奔跑吧兄弟》为代表,其成员邓超、陈赫、李晨等七人以奔跑为主题向观众传递欢乐为目的[2]。节目中游戏的设定贯穿始终,节目设定的新颖度备受观众的喜爱,节目播出曾一度占据热搜榜首,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收视率和热度让人乐此不疲。流量为王的时代,通过流量明星做游戏的形式以此博得受众眼球也是节目的卖点所在,在荧幕上成员用“表演式”来传递快乐。其目的是运用搞笑的语言和滑稽的表演来“赚取”观众的笑声和注意力。但这样的节目具有双面性,一味地追求流量而不注重内心不利于社会发展。首先抛开节目本身带给我们的意义(我们不带有任何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节目本身带给我们的意义,)这样以搞笑为主无任何养分的娱乐节目“扎堆”出现的时,我国的真人秀方向是否需要转型。明星效应固然可以吸引很多观众,但这样的娱乐节目自身的浮躁气息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如图1.2所示)
图1.2真人秀节目发展现状
2018年在腾讯播出的网络纪实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阿雅作为制作人的身份回归,该节目突破了以往明星在媒介前为维护公众形象,而呈现一系列的具有表演化的展示[4]。节目主题是用探索世界的方式探索自己。其整个制作团队是融为一体的,目的是做一档注重真实情感并能与受众产生共鸣的节目。第一季采用嘉宾体验目的地的生活,从而迸撞出的关于人生观的思考。第二季的方式是素人和明星的双线故事阐述,要表达的是人文情感中的共鸣。节目的目的就是通过不一样的镜头方式去展现明星与大众相同的一面,展现艺人最真实放松的状态来给观众一些真实的启发。透过这样真实的情感去表达节目本身所要传达的内容。
综艺真人秀正在面临着同质化的局面,内容类型不够多元化,包括明星出场费的暴增,广告市场的疯狂投入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我国真人秀的发展,但在2018年出现的明星纪实类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所谓是真人秀界的一股的清流。在《奇遇人生》中,其突破以往明星在媒介前台为维护公众形象,而呈现一系列的具有表演化的展示。[6](如图1.3所示)
图1.3真人秀栏目播出趋势分析图
1.3节目模式的设定
赵琦导演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有自己的独特理念和想法,在旅途中发生的未知的事件是亮点,嘉宾的真实是最难能可贵的。在节目中激发嘉宾内心最真实的自我,放下设定的压力和人设是《奇遇人生》这档节目的主旨和关键点[7]。节目是一档治愈系旅行节目,旅行类节目其目的就是让观众体验到另一种人生,奇遇人生也不例外,虽然节目中体验的生活是我们无法实现,但节目中的画面、声音都为其观众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从而拉近了观众和嘉宾之间的距离。
现象级的真人秀,赢在纪实感,它是对人物命运的发酵。通过现象级的综艺,让观众了解当今的中国每个个体都拥有被激发和创造的可能,每一档节目都会成为时代的标杆。因为人在镜头面前会表现得不真实,每当有镜头存在,人们就会拿出特定的模式来进行表演。所以观看真人秀节目,看的是剧本背后的突发事件和偶然忘记有镜头存在那一瞬间的真实表现。而大部分节目更多是展现明星以往的形象,表现观众最常看见的一面,而奇遇人生则是毫无保留的真实展现出明星对生活思考的另一面,这是导演赵琦不同的地方。(如图1.4所示)
因此,节目以其真实性来传达给观众明星生活中的另一面,旅行中充满未知,如未知的故事情节和未知的人文特点,是导演赵琦一种独特的节目设定。
图1.4春夏在镜头下摄影图
2网络纪实真人秀节目的制作特点
2.1节目嘉宾选择
《奇遇人生》的嘉宾阵容,由X知名主持人小s,金马影后春夏,创作型歌手毛不易,再到拥有个人色彩的演员宋佳,窦骁等十人组成。在嘉宾的选择上,涵盖了歌手界,演员界,主持人界[9]。每期节目是由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嘉宾组成。按常理,节目的嘉宾选择是节目收视率高低的重要因素。节目并没有邀请顶级的流量明星参加,而是选择了小众的明星。这些嘉宾有其固定的受众群体,嘉宾本身的性格色彩和价值呈现是节目成功的关键一步。
在网络纪实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的第一期节目中,第一期邀请的嘉宾是小s,她在荧屏上是疯疯癫癫,大大咧咧的形象。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是其大胆浮夸的表演方式和一针见血的对话形式。这样一位娱乐节目主持人来上一档探索人生的真人秀,让受众看见的是她的哪一面,这正是节目的特点也是观众所好奇之处[10]。(如图2.1所示)
图2.1主持人小s主持《康熙来了》剧照
嘉宾同以往的荧幕形象产生不同的反差,是节目邀请嘉宾阵容的一大亮点。因此,《奇遇人生》的嘉宾阵容是其特色的地方。小s与节目组一同去非洲赞比亚拜访大象,在路途中得知两只大象中途失踪,节目组取消了原本计划的行程,开始寻找和等待小象回家。作为母亲的小s讲述不敢相信自己的孩子走丢时的心情,顿时潸然泪下。在寻找的过程中看见了被砍掉的象头,这种画面观众不敢想象,这是对人心最真切的触动。节目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共情,在此体现与观众达成情感共鸣。(如图2.2所示)
图2.2非洲大象图
通过展现朋友之间的依赖、默契和爱,让受众可以更快的走进节目,融入其中。小s作为阿雅的挚友在第一期出现,带给观众的是熟悉和亲切,曾经走过二十年时光的姐妹淘经过十年岁月的变化以带给观众的荧幕呈现。正如这期节目的主题,大象代表的是家庭,使其受众更能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在节目录制期间,嘉宾与动物的密切相处培养了深厚的感情。也使观众感同身受的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褪去明星光环,形成个体对明星身份新的认知[11]。当观众和荧屏的形象产生认同时,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节目导向正在被确认,嘉宾作为载体来传递给观众节目的主题。(如图2.3所示)
图2.3主持人与嘉宾小s
节目根据每个嘉宾的特点与个人喜好去选择“奇遇”的内容。在第六期节目中,嘉宾朴树与主持人阿雅一同前往号称“享乐之地”的古巴,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国家。当节目组到达古巴,哈瓦那的东道主在和大家聊庄园的事情时,朴树表现出丝毫不感兴趣。这是一个纪录片导演能捕捉到的细微镜头和在镜头前毫无保留的纪实感使其作品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嘉宾朴树和阿雅说自己后悔参加这档节目,他的真实想法和个体个性在节目中显露无疑,这正是作为嘉宾一种独特的属性的存在方式[12]。然而这场嘉宾“不期待”的旅行他们会有怎样地体验,节目组能让一个内向的音乐人放下对综艺的恐惧和镜头的包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奇遇人生》节目组做到了。
因此,嘉宾小s以一个母亲的身份要传递给孩子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生命的意义,每个生命人类一定要善待。朴树坦言道“我好像到了可以出来走走的时候了”这是节目对嘉宾的治愈力,可以治愈观众的同时也治愈了自己,遇见世界的同时遇见自己。在非冲突的情节设定中找寻正自我的人文价值导向是节目的一大特点。(如图2.4所示)
图2.4嘉宾朴树竖起大拇指表示路途愉快
2.2节目拍摄特点
任何一部作品,最直接可见的就是画面的丰满度,一个优秀的拍摄团队对于作品的完成度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奇遇人生》是由导演赵琦和摄像指导孙少光两位顶级人物合作完成的,两个人作为合作的老搭档,对节目有着较高的要求,默契的配合使得节目有其更好的呈现。总导演赵琦,是我国第一位同时斩获了多项大奖的纪录片导演。其摄像指导孙少光也是获得了多个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的荣誉称号。(如图2.5所示)
图2.5《奇遇人生》创作团队人员表
摄像指导孙少光讲述,纪录片式拍摄不是在拍素材,而是在记录一个连续的故事,运用镜头讲故事[13]。(如图2.7所示)
图2.6摄像团队险峰拍摄1
图2.7摄像团队险峰拍摄2
导演以公路和旅行作为载体,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公路电影更多展现的是主人公在到达目的地途中的所见所闻,大多都有一种在自由之路上的那种叛逆的精神,承载着勇气、坚定和探索、自然和人文的融合[14]。运用公路电影的拍摄手法,整期节目的嘉宾都在旅途中,比如春夏在X追龙卷的公路上,小s在非洲看望小象的公路上,窦骁在前往查亚峰的路上,朴树在前往古巴的路上。(如图2.8所示)因此,奇遇人生正是借鉴这一点透过旅行反映嘉宾与主持人内心情感,达到了中心的一致。
图2.8嘉宾朴树公路电影式拍摄
图2.9窦骁前往查亚峰公路
每一期节目的主题和背景设定都是在旅途中,摄像团队跟车进行拍摄,沿途的风景尽收眼底,仿佛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也一同与嘉宾进行旅行。公路电影更多是反应主人公内心情感,
《奇遇人生》运用大量的长镜头,空镜头,航拍镜头,跟拍镜头等。就拍摄方式而言,拍摄方式分为两种,一取用景别优先的方法,二是采用不同的摄像分别盯不同的景别。这两种拍摄方式在奇遇人生登山一期中,是对摄像团队的耐心和体力极大地挑战。用镜头说话从而记录和表达真实想法。从拍摄的主题和画面等角度来分析本片的意图,感受创作者通过镜头想要传递的想法,在第四期节目中歌手毛不易去老人院探望老人时,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不断的拉伸与延长,更能增加节目的真实性和拉近距离感。在第九期的冰岛之旅,节目团队运用大量的空镜头来拉伸冰岛的场景,一望无际白雪皑皑,不免让人萌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在第一期的非洲之旅,航拍镜头由远及近的由天空,田野,再近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时,更能有力的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感染力。(如图2.10所示)
图2.10冰岛空镜头拍摄图
在第二期的查亚峰之旅,24小时的跟踪拍摄,能在第一时间内捕捉到嘉宾的真实状态。(如图2.11所示)在第四期毛不易前往老人院探望老人,镜头由远及近的通过不断的拉伸和延长,增加了节目的真实性,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感。(如图2.13所示)
图2.12空镜摄影图
图2.14航拍摄影图
2.3节目的主题表达
《奇遇人生》备注关注的原因是因为它有走入内心的主题,镜头和画面所赋予的高级感,并且运用着大量的纪实手法呈现一部全新匠人精神的真人秀节目[16]。(如图2.15所示)
主题的表达,使观众在每一个故事中看见了平凡的遇见和感动。导演希望借助慢综艺使得观众在其中找到共鸣进而引发思考,从公益角度呈现出更具正能量价值导向的作品[18]。如第二季中谭维维去水乡找回儿时童谣时的温暖回忆的感动;大鹏看望留守儿童时的带给小朋友的温暖;周迅探访日本的失忆症老人时流露的坚强;苏有朋在海岛呼吁的保护环境等。节目的主题大到民族力量和动物保护,小到对留守儿童和弱势群体的关怀。(如图2.16所示)
但部分节目的主题在网络上也曾饱受争议,例如在《奇遇人生》第二季邀请的是第一位流量明星杨颖。她与阿雅还有72岁的徐玉坤老人完成穿越X和加拿大的单车环球骑行计划。杨颖在路途中长时间的耐力运动让她找了很多“理所当然”的理由放弃,嘉宾一直在强调自己尽力了,可能是相比往届的嘉宾,观众对杨颖过于苛刻,可能在她眼里只不过是一个综艺而已,用不到自己用全力去参与,只是节目的强度和真实是作为嘉宾没有想象到的。为了增强节目效果只能强行加入一贯的心灵鸡汤,这样的对比下骑行的素人徐玉坤老人有了更高的关注度,他的毅力和坚持是我们无法想象,徐玉坤老师说人生总是从一座山爬到另一座山,你会看见路上的彩虹那是给你的惊喜。素人嘉宾徐玉坤老人年过半百开始了骑行计划,是什么样的勇气让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重新出发。反观杨颖,一个流量明星,15岁出道靠炒作走到了今天,在娱乐圈的摸爬滚打和努力是不可否认的,但她还能被大众记住多久,这是未知的。这对于嘉宾杨颖来说是一段有冲突和碰撞一个全新开始的路程。有了这样的反差,观众看到了明星真实的状态,节目组并没有故意的放大节目效果,只是用纪实的手法告诉观众,结果究竟会如何,留给观众和时间独自思考[19]。(如图2.17所示)
节目导演坦言争议是意料之中的,坦言道不希望这个节目的定位是文青的旅行节目,则更希望它更贴近生活,更具有包容度的,而不是针对一小部分的特殊艺人可以来参加。不论是第一季的明星和当地带领人的探索,还是第二季的明星和素人之间的相处,在这些人的带领下都是在向观众讲述着生活中的真实。因为那些有想法和人生深度的嘉宾在节目里会有提供金句的能力,这是受众比较喜欢的也是他们最想呈现给大众的样子[20]。第二季的嘉宾选择不是特定属性的人才能来参加,而是任何一个明星,任何一个素人都可以拥有奇遇的人生。彼此建立叙事,找到一个能发生碰撞的“素人”,把明星的光环压缩到最小,放大普通人的奇遇人生。正是因为节目的包容度,让粉丝看见明星作为普通人的真实一面。
因此,《奇遇人生》在节目内容上,是关于人文情怀的主题,正能量的内容导向和真实生活的呈现。作为网络综艺,一播出便抢占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无论是从节目的内容形式,运营模式再到与观众的交流,都一定程度上的达成了共识,作为纪实主题风格的真人秀做到了完美呈现,它是成功的。这档节目让我们放下喧嚣和浮躁,在新的旅行中遇见新的人和全新的生活。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在此节目中要做到的是观察和记录嘉宾的真实状态,在一切设定的包袱都消失时,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感受自然的温暖和爱。“奇遇”这个概念发生在一切的偶然之中,思想的相遇,人的相遇,相遇就会有故事发生。纪录片的表达形式通过综艺的话题呈现给观众,纪实与综艺的结合体,这本是一场奇遇。
阿雅带着对人生的思考:赵琦带着对纪录片的热爱;他们在某个阶段都开始了自己的奇遇之旅。比如在第一季中导演的设计,非洲的大象之旅代表的是新生;春夏的勇敢追逐龙卷风代表的是年轻的勇气;窦骁攀登查亚峰代表的是正在努力拼搏的青年;阿雅则是在一定年纪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中年;毛不易去老人院探望则代表了暮年。一个连在一起的时间轴让我们看见了不同年龄段的力量和勇气。
随着网络节目的层出不穷,网络节目的形式也各种各样,比如在评论区讨论,在弹幕区评论,同样可以观看节目为自己喜欢的嘉宾打卡。节目创新访谈节目的方式采用旅行式对话的方式,使观众进一步体悟到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与综艺真人秀节目相比,纪实真人秀更加走入观众内心,让观众体会到我国慢综艺的发展和进步。
网络纪实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涵盖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访谈的内核,真人秀的形式,公路电影的质感。感谢观众能遇见奇遇人生,感谢制作人阿雅和赵琦导演给观众带来的十场不同的奇遇人生,堪称洗涤心灵的视觉盛宴。期待各类网络平台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真人秀作品,为我国的观众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
参考文献
[1]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2]朱景和.纪录片创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王辉.纪录片:想法与做法[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4]李宇宁.微电影拉片实录与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5]何苏六.纪录片的责任与影响力[J].现代传播,2005(01):88-91
[6]李洋,王曼晴.纪录片娱乐性价值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6):185-186.
[7]陈虹.论真人秀的选手建构[J].新闻界,2007(03):70-71
[8]袁立本.真人秀的狂欢文化性[J].当代传播,2007(06):42-43
[9]董河东.纪实摄影[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10]许小平.光影摄影与拍摄技巧[M].吉林摄影出版社,2000
[11]张国涛.电视综艺的观念演变[J].现代传播,2005(06):71-74
[12]朱芮.经营体验真人秀叙事学策略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4)
[13]倪慧慧.浅析养成类真人秀的创新——以湖南卫视《嘿!好样的》为例[J].新闻传播,2019(09)
[14]薛翔.《奇遇人生》:网络纪实真人秀的故事表达与情感呈现[J].当代电视,2019(11)
[15]半方.明星真人秀不能成为“资本秀场”[J].电视指南,2015(09)
[16]董晓萌,张婵.真人秀的本质与美学内涵:以《奇遇人生》为例[J].声屏世界,2019(05)
[17]张奇.从“人”“文”“情”论《奇遇人生》的建构特色[J].视听,2019(06)
[18]徐莹莹.探究纪录片式节目的创作模式——以《奇遇人生》纪录片+综艺纪实真人秀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36)
[19]陈若钰.从慢综艺的火热反思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路线[J].视听,2019(1):18-19.
[20]陈刚.人类学纪录片与其本体——“人类学”和“纪录片”[J].现代传播,2002(03):52-54
致谢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首先要感谢指导老师对本篇论文的悉心指导,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信心,为人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着我,敬佩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严谨的教学态度。
再次感谢大学四年指导和教导过我的各位老师,每学期的任务和教学让我逐渐走进和了解传媒行业。言传身教,厚德载物,这句话送给每位教过我的老师,你们辛苦了,我会在自己的领域逐渐了解和进步,永远不会忘记教育我的恩师。
其次感谢在论文和大学期间给我提供帮助的同学,他们耐心的指导和帮助,给了我强有力的支撑和温暖,感恩有你们。最后感谢大学一起合作走过四年学生时代的团队,每一次作品的完成都倾注了我们全部的心血,希望我们都可以再接再厉,云端相遇,感恩遇见。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2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