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基础性的产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与和谐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生产及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在生态农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经济模式逐渐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如:生态破环、资源短缺、农业技术落后、产业化水平低和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农业发展开始由传统农业向循环、高效、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方向看齐。怎样在解决农业、资源及环境问题的同时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成为河南省农业发展的首要课题。论文在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生态农业进行了简单概述,分别从概念、特征、原则进行了介绍;其次,深入探索和研究了河南省生态农业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及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优势及存在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绪论
随着建设中原经济区号角的吹响,河南省对农业的发展更为关注,生态农业建设逐渐成为河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类对利益的追求,传统农业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弊端,生态农业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已经备受人们的关注。如何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生态以及环境的基础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效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每个人必须重视和思考的使命。
河南省作为中原重要的农业大省及我国的粮食生产大省,受到党和中央的关注,同时河南省也是我国人口较大省,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势必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和改革的先行者。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际民生问题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相对重要的战略地位。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发展生态农业不但可以减少化肥、农药以及大气的污染,而且能够更好的保护森林植被,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工业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水资源污染,生态环境污染,农田及耕地的污染,粮食污染等,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传统农业“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显然不再可行,而生态农业的兴起打破了这一僵局。生态农业的实施有利于现代化农业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食品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生态农业的基本理论
1.1生态农业的定义
对于生态农业的定义,各国专家对生态农业称呼不同,定义也不同,我国专家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定义。
我国的生态农业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遵循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及高科技技术成果,在吸取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把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农业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无论是在发展的理念上都突出强调其循环、高效、可持续的特征。因地制宜的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将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最终实现生态农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1.2生态农业的特点
1.2.1整体性
现代化生态农业强调尽可能的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着重发展大农业,以“整体、循环、再生”为基本原则,使农产品结构得到全面优化和调整,促进农、林、牧、副、渔多个产业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使整个农业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做到对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统筹考虑,比如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风能、太阳能与生物能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资金、人力、市场、交通、政策等社会因素的合理利用,从而协调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与能源的再生,以达到整个农业产业共同发展。
1.2.2高效性
生态农业高效性突出强调多种可再生能源的相互转化,大幅度地提高了风能,太阳能与生物能的转化率与利用率,可再生能源的大幅度增加,不但节约了资源,更好的控制了环境污染,提高了效益,从而降低了农业成本,实现了经济增值。
随着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社会效益也不断显现出来,生态农业一方面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健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建设与生态农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必然会创造许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从而使农民对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高效性的生态农业也有利于保护生态植被,美化自然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人民健康,既有经济意义,又有科学价值。
1.2.3多样性
生态农业是一个多学科的农业生产综合体,根据河南省各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河南省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出了不少适合河南省农业特点的生态农业新模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系统工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精更细作,培肥地力,间套轮值,农牧结合等方式,使各地区充分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结合本地区的资源环境状况进行生态农业建设,使各个产业都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协调发展。
1.2.4持续性
在持续性方面,生态农业通过其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来保证农产品高质量和高安全性,使得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更好的提高民众身体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使得农业的发展由简单的农业生产更好的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使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一致发展,提高生态农业的持续性。
1.3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
1.3.1科学原则
河南省地域虽广,但各地区差异性很大,由于地形地貌特征的不同,使许多地方不具备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无法使生态农业在此地区扎根。对此情况,我们应当遵循科学原则,保持客观的态度,结合各地区实际,因地制宜,避免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盲从的局面。在发展生态农业之前,应对本地区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因素进行考量,同时,也应对本地区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农业生产现状及可以带来的预期效益等社会因素进行考量。根据农业发展的多层次、多样化和不平衡性,积极探索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式,这将在极大程度上避免资源浪费,减少了投资者投资的风险。
1.3.2生态原则
在长期的农业发展中,小农经济占据了农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农业发展模式粗放,加上人类掠夺性的汲取,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能源资源短缺以及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各种危机,我们不得不做出正确的发展策略,而生态原则是我们当前应坚持的重要原则。生态农业顺应自然规律,坚持生态学原理科学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机制,通过对资源开发利用和转化的有效管理,使生态系统得到渐进性的恢复和发展,缓和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合理规划,使农业生态与社会统筹发展。
1.3.3合理开发利用原则
随着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严重短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已经制约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面对有限的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及节约利用一直是个严峻的问题。河南省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而且河南省的资源开发利用也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要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寻找新能源代替,而这里的关键是要靠科技创新,以科技为引领,注重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增加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循环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使生态农业更好地造福社会。
2河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与优势
2.1河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2.1.1有利于恢复和保护河南省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前,河南省的很多农业种植区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都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不合理的开发及农业资源的滥用,废水废气的肆意排放,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致使土壤有机质减少,微生物生存活力下降,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农产品也受到严重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更好的的循环使用资源,如农业废弃物中的作物秸秆代替化肥使用,人畜粪便的综合利用,不但给农业生产提供了养分,又能使农村废弃物得到充分和持续的利用,更减轻了农村废弃物和农药化肥的使用所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和提升。
2.1.2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十分重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协调发展,更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需要。生态农业延续了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发展生态农业的科学技术,使农作物的各个生产环节符合安全标准,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无污染化,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体系,使各地区土地得到充分规划和合理利用,把农业的发展限制在环境所能承载的能力范围之内,同时利用生态技术与生物技术双效结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1.3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作为农业大省,发展生态农业,帮助农民增收,让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更好更快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长久稳定的发展,生态农业强调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全面发展,拉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例如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都需要投诉较多的劳动力,随着生态农业多样化的发展,河南省的生态产品包括粮食、水果、蔬菜、蛋类、奶制品、水产品等,都实现了高产、高效优势的发展,利用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为河南省农民创收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更好的促进了农民增收,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保护共同发展。
2.1.4有利于维护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维护人类生命与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追求健康与高质量生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潮流。过去,由于农药、化肥、各种添加剂、催熟剂的大量使用,使许多有害物质残留在农产品中,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与人体健康,尤其是受到毒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的影响后,消费者对传统食品更是敬而远之,甚至产生了畏惧心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备受人们的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迎合了消费者追求健康的心理,人们对无污染、无公害、自然、绿色的生态产品更加喜爱,河南省将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运用到农业实际生产当中去,不但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了生态环境,更有利于维护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2.2河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
2.2.1地理位置优势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黄河中下游位置,东与山东、安徽接壤,南临湖北,西连陕西,北部与河北、山西相连,平原面积广阔,呈通南达北,承东启西之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外而天下之枢。黄河主河道经过河南的中北部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天然河滩区,是优质的农业地带,历史上,河南都是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路,如今河南境内交通更是发达,铁路、公路、国道干线、航空运输等,四通八达,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更加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优质的河滩区吸引了许多企业在这里投资,2005年X华陆集团在河南省沿黄河区域建立了高达400多万亩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在濮阳、范县、清丰县和南乐县同时进行投资,资金高达6200万美元,同濮阳签订了160万亩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在兰考等地建立120多万亩的生态粮食基地,总投资达7200万美元。此外,河南省作为中原农业大省,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也可以更好的发挥河南省的地理位置优势。
2.2.2资源条件优势
河南省地域面积辽阔,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物种资源更是多样,为发展生态农业垫定了良好的基础。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雨雪较少,春季干燥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量丰沛,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全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全面无霜期约185—240天,全省的年均日照时间在2000小时左右,充足的光热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河南省水资源总量约为413亿立方米,依托从河南省境内穿过的黄河、淮河、海河、长江等水系全省有效的农业灌溉面积在480万公顷左右,为河南省农业灌溉提供了比较有利的条件。
2.2.3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河南省农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我国的农耕文明也是从河南开始出现,谈到中原文化,就想到了“农耕”二字,自古以来的农业生产都居于领先地位。在随后的不断创新中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的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产出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都居于全国首位,大量的农副产品如:蛋类、肉类、奶制品、瓜果、蔬菜等也源源不断的走向全国各地。而现阶段,随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孕育而生,将会继续为河南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2.2.4市场需求优势
河南省不仅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人口大省,目前人口排名居全国首位,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旺盛的消费需求为河南省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变化,健康、绿色、无污染的生态产品更符合城乡居民今后的消费特点。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优先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还可以营造消费热点,推动和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加上河南省本身就是农业大省,农产品种类丰富,价格合理,即使有高质量的外来产品,因其较高的价格,也无法对河南省的生态农产品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因此,河南省发展生态农业在市场需求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4年全国人口总数较大省份排名中河南省人口总数9613万人,居全国首位,农产品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人口优势为农业市场提供了非常大的潜力,随着人们消费日水平的提高,生态农产品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3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河南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3.1.1生态农业典型模式得到广泛发展
河南省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养殖业大省,早在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的农牧业及各级环保部门在全省多个县、市展开了各种形式的生态农业试点,也取得了较大的生态效益。
河南省仅农作物秸秆量每年就有7000多万吨,牧畜粪便量达到4000多万吨,全省各地都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利用牲畜粪便作为天然有机肥料,促进农业内部再循环。河南省在多个地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推广沼气技术,利用农业废气秸秆及人畜粪便制造沼气,通过“沃土计划”的实施,使废气秸秆的综合使用率大大提高,秸秆还田比率超过80%,沼气池的建设使用粪便率达到35%,有机肥料生成率达到70%,最终达到废气秸秆直接腐解或过腹还田的目的。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特别是以沼气为枢纽所带动的猪—沼—大棚蔬菜”,“猪—沼气池—鱼(果)”,“秸秆—沼气池—燃料—厨房”等生态模式,大大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3.1.2农业标准化模式初见生效
20多年来,经过各个试点和理论研究,河南省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态农业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颁布了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使河南省的传统农业更好的向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基本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在郑州、开封、洛阳、内乡,罗山、新乡、焦作等地安排了一批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试点,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河南省内乡县和洛阳的孟津市。
河南省内乡县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原则,先后进行了消荒造林、建设果园、开发农村新能源、工业治污、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形成了“低山缓坡梯田化、中山陡坡林草化、沿河川滩园林化、沟坝阳湾果园化、工业治污清洁化、废物再生资源化、城乡结合一体化”的建设成果,形成了国家重点生态农业示范区。
河南省孟津市依托洛阳生生乳业有限公司这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造了乳制品加工厂、奶牛养殖基地和新型农作物生产基地,目前拥有6条现代化乳制品生产加工流水线,一天可加工鲜奶量约160吨,每年为该地农户创造高达4000多万元的收入,该企业获得河南省优秀质量管理单位称号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模范单位。
3.1.3龙头企业大幅度增加
河南省是全国粮食大省,目前也是农产品及肉制品加工大省,利用粮食资源优势一大批龙头企业蓬勃发展。三全、思念、科迪等面制品牌不仅在河南省名气很响,在全国的影响力也相当大,双汇集团也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肉制品最大加工基地,在肉制品行业进入世界三强,在亚洲地区排第一,莲花牌味精的产业国内第一,世界第二。
除了利用粮食资源发展起来的面制品企业,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名优产品也小有名气,而这些产区也都出现了规模不等的实业公司,如郑州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信阳豫峰有机茶叶有限公司、南召朴真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内乡牧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些龙头企业的出现也为当地农业经济带来了出路。在最近一次2010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省龙头企业数据公布中,河南省的重点龙头企业已由2007年的343家上升到了562家,近两年又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考察年,重点龙头企业的数量必然会再度提高。
3.2河南省生态农业存在问题
3.2.1生态农业市场体系不完善
河南省农业市场结构体系很不完善,虽然生态农业的生产资料市场已经建立,但也存在着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充足,市场中的管理型人才短缺,农村的管理制度和市场准则还不完善。在农业农业市场技术推广方面也没有建立起很好的服务体系,缺乏市场准确定位,在农产品的检测方面技术落后,设备不齐全,致使许多农副产品检测质量得不到准确的保证。在农村市场体系中,由于生态产品价格比较高,供给市场往往是在大型超市,普通百姓们很难买的到生态食品,再者,由于价格原因,生态产品是普通农产品的好几倍,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是价格是很难接受的,人们更多的还是偏向于消费传统农产品。所以,对于销售渠道单一且价格昂贵的生态产品在农村市场体系中的优势并不是很大,产品绿色通道也不是很通畅。不但如此,由于市场监管体系不到位,致使市场上出现许多假冒的原生态食品,使消费者对生态食品缺乏信心,也使生态食品的发展受到影响。所以,市场体系不健全,很难使生态产品得到稳定且长期的发展。
3.2.2XX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河南省的生态农业正处于初级探索、总结经验的起步阶段,总体的发展水平不是很高,科技、财力、政策等各个方面都需要XX的大力扶持。生态农业在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也要靠XX或企业来投入资金,而许多地方XX的财力也是有限的,XX的财力补贴不到位,致使一些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够全面的展开,甚至只停留在规划阶段,已投入的资金因为基础设施的停滞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回报,降低了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近年来,河南省对农业的支出在总体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一直程下降的趋势,从1990年的10.9%下降到2011的7.1%,农户对生态农业的生产投入也逐年下降,仅2011年就比2010年下降7.6%。此外,交通运输各个方面也很难吸引企业的目光,因此,交通也需要迫切的投入资金,如果没有XX财力和政策的扶持,生态农业极有可能被扼杀在萌芽阶段。
3.2.3生态农业技术支持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在农业及其发展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现代化新型生态农业带有明显的技术特征。当前,河南省对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还不够重视,农业科研人员短缺,生态农业科技服务与开发、推广人才较少,限制了生态科技工作的进程。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不丰富,加上生态农业建设涉及的领域较广,科技人员的知识及应变能力不足以全面系统的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财力不足,很少聘请专门农业技术专家来传播农业知识,很多从事农业技术的员工也很少有机会受到专业化的培训。河南省平均每万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技术人员33.85人,比全国平均人员少7.05人。再者,农民文化水平低,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及科学意识缺乏,很难理解和接受新技术,受传统观念及自身利益的驱使,很多农民只注重获得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回报,想让他们从长远的角度来接受和理解生态农业还存在很大的困难,也制约着生态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3.2.4产业化水平低,品牌意识薄弱
现阶段虽然河南省的生态农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仍处于较低的起步阶段,发展方式仍然主要靠建立生态农业产业园和示范区,规模化产业化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并没有形成,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化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河南省虽然是农业生产大省,耕地面积广阔,但是绝大部分农业生产还是传统的生产方式,普通农业占95%,甚至更多,而生态农业产业比重少之又少,产业化相当滞后。而且河南省涉及到农业的企业较少,并且发展缓慢,农业管理方面还很落后,农产品创新性较少,满足不了新兴市场的要求,知名企业比重小,企业竞争力不高,具有生态食品商标的农产品更是屈指可数。生态农业品牌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生态产品还很单一,从根本上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更不必谈品牌经营,目前河南省虽然已有双汇、华英、三全、思念、信阳红等数百个农产品品牌,但是其中的生态农业品牌并不多,随着农业市场多样化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品牌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认知和欲望。因此,品牌经营作为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要把自己的品牌和市场所需的各项因素进一步综合,才能取得最优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河南省的生态农业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4发展对策及建议
4.1健全生态市场体系
生态农业作为新型现代化农业,市场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健全生态农业市场体系,建立市场营销机制是河南省生态农业走向市场的必然趋势。
生态农产品想要在市场上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保证质量,只有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生态产品的安全,才能够更好的增加生态产品在农业市场体系中的竞争力,推进生态产品标准化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农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实施生态产品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其次,要加强农产品的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生态产品,实施生态产品商标认证工作,使消费者及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最后,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机制,改变传统经营理念,发展网络销售、定点销售、代理配送等多样化的营销模式。同时,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确保生态农产品与市场顺利接轨,把生态产品的销售作为促进生态农业市场化的关键,组建多种形式的农产品销售合作模式,形成生态农产品营销强军。
4.2发挥XX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生态农业建设中,XX对各项事业的扶持与引导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需要XX的帮助,同时,XX又是财政的管理者,应当尽力解决生态农业中遇到的各项问题。一、是要制定有利于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立法,从法律方面给予生态农业一定的扶持力度,在审核方面防止资源浪费,同时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各项资金都能够落实到实处,让资源发挥最大化效益,尽快落实政策,让农民从政策上看到生态农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切实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进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二、XX要加大技术层面的支持,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根据河南省各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典型案例加大推广,同样施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撑,让非试点地区的生态农业也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传播生态农业知识,三、XX要放宽对农业项目的管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生态农业技术及生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在融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使生态农业项目可以通过银行来发行股票、基金或债券形式吸收闲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3以科技为支撑,推动生态农业技术创新
加大生态农业科技投入,以科技为支撑,全面坚持科技兴农方针,是推动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想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优化体系,不仅要吸收传统农业的合理经验,还要与现代先进的农业技术相结合,利用技术创新来解决生态农业发展遇到的技术瓶颈。在实践过程中,除了总结传统经验外,还要采用优化组合的方式来提高技术效益,通过示范、交流经验和培训的方式传播生态农业相关的知识和技术。目前,河南省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很多技术都有待创新和突破,例如,农业废弃资源的再生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农业节能节水技术、生物养地技术、无污染施肥技术、农林间生物共生技术、再生能源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及储藏技术等都需要创新。科技创新就需要发挥人才的带头作用,通过科技创新等平台,加强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农教结合的方式,搞好生态农业和各项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以适应河南省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走进基层,把科技人才与农民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技术转化为现实动力,用现代化农业科技推动生态农业快速发展。
4.4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重视品牌发展
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小农经济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农业产业化生产已经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要想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要改变传统农业的单一化结构,逐渐向农、林、牧、副、渔全面生产结构发展,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多层次、多样性的经济结构转变,引导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农民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构建农业、加工业、养殖业、服务业的有效结合,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产业化发展还要注重生态农产品质量意识,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保证农产品绿色化和生态性。另外,品牌化是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品牌的建立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关注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由于生态农业的生产理念鲜为人知,品牌效应不足,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开拓市场,树立良好形象,就必须重视品牌路线的发展。
结论
生态农业作为环保、高效、无污染的现代化新型农业,是今后大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近年来,河南省在生态农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在农业发展得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阻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本文对河南省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了近年来河南省生态农业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在论文准备阶段大量查阅相关资料,以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为起点,进而探究了影响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因素,比如,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短缺,技术及XX支持力度不足,产业化水平低,品牌意识薄弱等,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措施,但对于生态农业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张武.河南省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分析[J].商业经济,2013(17):20-21.
[2]杜玲.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26):150-151.
[3]张青山.河南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际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8):115-116.
[3]拜婷.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管理学家,2011(6):10-11.
[4]拜婷.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建设,2010(9):66-70.
[5]骆世明.生态农业的景观规划、循环设计及生物关系重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4):805-809.
[6]骆世明.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生态农业[J].地理研究,2007,03:609-615.
[7]张家恩.骆世明.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时间和理论问题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5,24(11):365-370.
[8]张壬午.高怀友.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2):23-25.
[9]吴涛.龚海涛.发展生态农业现实农业循环经济[J].污染防治技术,2003,16(2):71-72.
[10]何龙斌.日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3(11).
[11]宋明芳.德国.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13(7):96-98.
[12]李雅兰.河南省生态足迹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13]赵宏博.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3.
[14]王丹凤.河南省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与实践[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3.
[15]郑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其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14.
[16]卫丹.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17]牛超.河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4.
[18]吴昊.河南省绿色循环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4.
[19]李峰.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20]拜婷.河南省生态农业建设综合效益评价[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21]李鹏.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绩效评价及产业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22]侯胜鹏.中部地区现在农业的发展模式及运行机里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23]魏玮.河南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模式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
[24]鲁丰先.河南省综合生态承载力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25]郜国玉.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
[26]赵黎明.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形成机制与模式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4.
[27]刘翔.河南生态枣业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2.
[28]王兵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河南生态农业建设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2.
[29]武启祥.河南省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30]王荣红.入世与中国农业发展对策[D].武汉:武汉大学,200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