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归根到底是人的和谐社会,是为人服务的,它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人而言具有巨大的价值,这是和谐社会得以成立的根基。忽略了和谐社会的价值,就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和谐社会的本质蕴涵。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及特征出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归根到底是人的和谐社会,是为人服务的,它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人而言具有巨大的价值,这是和谐社会得以成立的根基。忽略了和谐社会的价值,就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和谐社会的本质蕴涵。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及特征出发,结合价值哲学,辩证地运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从和谐社会的价值及内容方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实现社会和谐,构建美好社会,始终为人类所追求。从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老子的“小国寡民”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再到洪秀全提出的“太平天国”以及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表现了我国社会文化中一直以来的对和谐社会的憧憬与追求。在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各种和谐社会构想,则表现了西方文明对和谐社会的不同见解与观点。但无论如何,东西方文化中对和谐的追求与不懈努力是相通的,都表现了对和谐社会理想的无限向往。
  近现代,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这表明了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但是,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无视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使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割裂和阻断,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鉴于此,中国xxxx审时度势,在XXX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可以断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是我国成功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我国抓住新世纪发展机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伟大构想,必须进行积极地构建并付诸于实践,社会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的、社会的、自然的和谐社会,它有利于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本身和其他存在的和谐,对人而言具有巨大的价值。因此,深刻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蕴涵并对它进行积极地价值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相关理论和概念介绍

  由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提法,目前学术理论界尚未对其涵义形成共识。有些学者是从和谐的涵义出发来注解和谐社会的;有些学者是从社会结构的层面界定和谐社会的;还有的学者是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具备特征和状态来认识和谐社会的。
  xxxx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xxxx同志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通过对社会中的各种存在之间关系的进行深入思考和考察,将和谐作为最高目标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5]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出发,从理论上对和谐社会进行分析,去试论证和谐社会提出的必要性以及重大意义,最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做的以及构建后的意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及意义

  (一)为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价值自发到价值自觉的过程。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解都处于价值自发状态。虽然xxxx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正确主张和讲话,取得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果。
  但由于缺乏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片面强调发展速度或阶级斗争,使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一些曲折,导致了大跃进与xxxx的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拨乱反正,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从而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xxxx同志通过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断,也使我国对社会主义及其规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进入到了价值自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自发转为自觉的结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xxxx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探索,是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进入到自觉阶段的必然选择。但它同时是对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一个崭新课题,是在实践中的新发展。虽然通过积极地实践,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的实践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遇到新的挑战,使我们处于新的价值自发状态。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构建,就是要加深对它的理解,不断克服其自发性,通过价值实践获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认识,并指导和谐社会建设,使之产生认识上的飞跃,进入到价值自觉阶段,实现社会的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和谐社会是人类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和追求[6~8]。在思想上,人类憧憬着和谐社会,在实践中,努力构建着和谐社会。但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内涵、价值及标准。在社会主义之前的各种阶级社会中,和谐社会大多是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稳定、缓和的社会。但是,这种和谐是短暂而脆弱的,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也就是说这种和谐社会是不彻底的、低层次的和谐社会。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消除了阶级对立和剥削,人民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存在根本的冲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法律制度的逐渐健全以及人民素质的提高,和谐社会将真正成为可能。对于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首先,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欲实现其本质,和和谐社会是分不开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空谈实现社会主义是没有意义的。而和谐社会里的人际关系和客观环境等方面有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
  其次,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一致性。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自身的存在,要体现出自身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就必须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消灭了剥削、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呈现出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体现出与和谐社会一致的内容。真正完善的和谐社会还必须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联系,这样才能为社会的和谐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低生产力水平的和谐社会从历史上看来是难以持久的。因此,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是有机统一的。[9]
  再次,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旨在于和谐,使社会各方面稳定运行,避免动荡和不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xxxx同志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相互适应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和谐发展的,这就从根本上为实现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那些对和谐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诸如剥削现象、两极分化等都被消除或最终将要被消灭,这也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0]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以xxxx为xxxx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6]: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理想,是一个价值目标。社会的发展,就是人们通过奋斗消除不和谐、走向和谐的过程。作为社会理想的“和谐社会”是广义的“和谐社会”,它是指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自身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进入和谐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社会。它既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XXX道路上,中国xxxx领导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们生活相对富裕、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证明,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虽然富裕社会不一定和谐,但贫穷却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只有经济发展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才有物质保证,才有条件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疾病和消除社会裂痕,才能实现社会的健康与和谐。但如果将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将经济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只讲经济发展,盲目、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长期滞后,那么经济发展本身会产生诸多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会导致社会不和谐。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法治的重要功能则是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使整个社会的运转服从于法制的权威,通过法治来保障“人人平等”和人民的民主权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处理人们的政治关系方面,就是要坚持XXX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改革发展稳定从政治上、法律上提供保障,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而民主的重要功能就是它能通过设置合理的各项制度为公民的利益诉求提供充足的表达渠道,为解决利益冲突提供足够可信任的机制,使社会矛盾通过正常渠道得到舒缓和排解。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尺度,是评价一种制度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和共同理想,也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一个社会只有做到公平正义,才能极大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我们讲公平正义,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从而使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社会流动畅通的社会。所谓“结构合理”,是说社会的各个子系统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社会结构合理,社会矛盾就会减小,进行社会管理、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的难度比较小,成本比较低,和谐社会容易建成。社会结构合理与否是影响乃至决定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社会结构合理是社会和谐的前提。要建立和谐社会,还必须有社会流动畅通的机制。社会流动的重要功能在于,可以为社会位置较低的弱势群体成员处境的改善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又可以为优秀者脱颖而出提供有效的途径,使社会成员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前进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从较低阶层上升为较高阶层的愿望,形成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宽容合作、多赢互利、诚信和睦的新型人际关系。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和谐社会不仅是指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层面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有着共同的价值信仰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社会。从根本上说,价值信仰是物质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共同的价值信仰是共同的物质利益的反映。它一旦形成之后,就会成为强大的精神支柱,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它对于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团结社会具有重要的功能。实践证明,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诚信,没有相互的合作,人们之间缺乏相互关爱,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团结,就不能形成普遍的认同,也就没有社会的安宁和谐。建设诚信友爱的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力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本身等各个方面。经济上,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政治上,要努力营造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意志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文化上要努力建设XXX文化,使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能被广大社会成员所认同,进而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产生凝聚作用;对具体人而言,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人与群体和社会相融洽相和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最大的社会问题,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标志性特征。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是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xxxx反复强调“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原因。和谐社会是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等。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但发展生产力,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前提。只有建立社会与自然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确保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建立和谐的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化、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当指出,以上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社会体系。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11]

  1.时代性
  xxxx和谐社会思想并不是凭空构建起来的,而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通过深入分析我们所面对的各种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为了满足人民建设和谐家园的要求和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而提出的时代理论产物。xxxx和谐社会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建立在对时代特点、世界发展态势和中国国情科学判断的基础之上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格。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集中表现为两个统一的过程,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XXX建设的生动实践相统一,XXX的发展与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相统一,体现了与实践相依存、与时代同呼吸的特点。
  2.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xxxx和谐社会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因此,xxxx和谐社会思想也就必然具有马克思主义所具备的科学性特征。和谐社会思想紧扣现实主题,立足于国内实践,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XXX事业发展方向的认识越来越全面、系统;我们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稳健。这都表明,xxxx和谐社会思想具有科学性的特征。
  3.独创性
  xxxx和谐社会思想虽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但它不是简单的运用和机械的照搬照抄,而是创造性的继承、运用和发展,它在政治、经济、文化、XXX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更适用于具有特色的中国国情。创造性是xxxx和谐社会思想的生命源泉。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这个创造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xxxx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4.开放性
  xxxx和谐社会思想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对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开放,而且对中国古代文明成果开放,尤其是对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开放。这个开放的系统直接决定着xxxx和谐社会思想的其他特征的状态。“和为贵、兼相爱”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使中华文化富有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对内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对外具有极大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形成过程中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史上的各种先进成果,不仅显示了理论魅力,而且展现出兼收并蓄、批判扬弃的理论风范。和谐社会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其形成也遵循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风范,表现出宽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根基。
  总之,xxxx和谐社会思想是一个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体系,不仅与具体的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相联系,而且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完整的、准确的理解和掌握xxxx和谐社会思想的科学体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人,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了实现人与他物及自身的和谐而存在。同时,人又是自然的一部份,与自然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概括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自身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相统一的社会。[12]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用对象

  1.人自身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首先体现在使人自身的和谐,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自由和谐地发展兴趣爱好,促进及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的发展应以人自身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而社会的和谐也要基于人自身和谐的实现,把人的和谐发展当作目的。人自身的和谐包括三个方面,即人的身体和谐、思想和谐及行为和谐。
  人自身的和谐是人全面发展的条件,也是人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它将人的身体、思想、行为有机统一了起来,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最高的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争取自我完善,进而获得完全解放的理性选择。
  2.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马克思谈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时曾说:“代替那存在着各种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既然“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那么,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定是和谐的。同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到共产主义时,将其描述成:“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由此可见,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14~16]
  3.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与人关系的更进一步发展,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扩大到社会的结果。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是人们共同生活在其中并且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场所。这说明人是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必然与一定的社会关系发生作用。个人的发展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也就是说,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对应的空间和舞台,人只有在这个舞台上才能获得实现其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人的本质才能得到确证,不能脱离社会关系来谈人的发展。实际上个人的发展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的本质不断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马克思说:“这些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17]这就是说,个人发展与社会关系是一致的,社会关系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关系中的个人也就最终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另一方面,马克思同时也指出社会对人的依赖,他说:“正象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在马克思那里,社会不是离开了人的抽象物,不是人与人的简单相加,而是人通过实践和劳动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的构成。这就是说,社会也依赖于人,也依赖于人与人的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推动了社会发展。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必须为人的发展服务。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什么也做不成。同时,社会稳定又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最高利益之所在,关系着每个人的安全与幸福。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缓解非对抗性矛盾,使社会中的各种利益、矛盾都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控制,使人们安居乐业,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社会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进人们的幸福。[18]
  4.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和存在的保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人类的生存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如果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人类就会出现生存危机。自然环境同时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源。这些生活资料和资源可以是太阳能、热能、水,也可以是森林、湖泊、草原,还包括不可再生的煤、铁、石油、天然气等。自然环境就像人类的母体一样,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从自然环境中吸取营养,人类须臾离不开自然环境。马克思指出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价值并且认为人就是自然界的一部份。他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对促进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和谐具有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使自然界最大可能地按照自己的运行规律运动,保持自然界的真与美。能陶冶人的性情,唤发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促进身心和谐。同时,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作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当人与自然关系和谐顺畅时,良好的自然环境会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外部环境和资源,推动社会进步,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向前发展;人与自然不和谐甚至恶化时,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必定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引发灾难,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与失衡。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原则是做某件事或解决某个问题在某个领域里不能离开或违背的禁止性规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要遵循正确的原则。为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XXX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这一条作为首要原则,是XXX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体现。XXX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民利益,就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也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一定是如此。为此,我们必须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了,社会财富增加了,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否则和谐社会就成了“空中楼阁”。但是,在我国经济制约因素不断增多、特别是资源和环境成为瓶颈的情况下,我们再不能延续旧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一句话,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更是硬道理。为此,我们必须要坚持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四个统筹”,努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改革开放功不可没。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改革开放。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努力加快社会领域改革的步伐,大胆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逐步形成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使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够获得坚实的制度支撑。
  四是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基本价值,而坚持民主法治,则是促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障。这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依法治国得到全面落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稳步推进国家管理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够建立在坚实的法治基础之上,用法律制度来促进、实现和保障社会和谐。
  五是必须坚持正确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一个好的客观环境。而要建设一个好的客观环境,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但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妥善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做到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个好的客观环境。
  六是必须坚持在XXX领导下全社会共建。XXX领导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发挥XXX领导作用,不断加强XXX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用XXX建设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同时,和谐社会建设要依靠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领导下的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真正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一个整体,它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了未来15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向和路径、动力和保证以及需要把握的重大关系。我们要在实践中全面把握和贯彻好这些重要原则,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19]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从上述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可以看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必然会涉及构建社会其他领域的和谐结构的任务,主要是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以及和谐的生态结构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1.构建和谐的经济结构
  社会主义的和谐的经济结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构建政治、文化、生态、人际关系等和谐结构的物质条件。马克思主义者历来注重社会经济发展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于1859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序言中表述他的唯物史观:“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构建和谐的经济结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XXX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最主要的是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并逐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构建和谐的经济结构要根据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调整所有制结构,改变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状况,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利益的多元化,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要求,由此产生了不和谐的局面。如果不对这些差距与矛盾进行正确梳理,就有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构建和谐的经济结构,就是要采取措施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把它们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使它们在和谐社会中发挥自身优势,以平等的身份、同样的机会和相同的起点参与竞争,达到二者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20]
  构建和谐的经济结构,除了要使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和谐共处、有序竞争外,还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就必须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科学技术,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这样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的经济结构的任务,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构建和谐的政治结构
  社会主义的和谐的政治结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和法律保障,也是其他社会领域和谐结构的政治、法律的前提和条件。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的政治结构,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达到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和谐”是政治文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前提,也是“和谐”的目标与任务。我们国家必须创造和谐的政治氛围,合理化解冲突,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谐的政治结构的构建必须在XXX政治领导下进行,通过制定关于和谐社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转变为XXX主张,并使XXX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法律,成为国家意志,把XXX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在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革除政治体制中与经济体制不协调的方面和环节,主要是那些同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实现形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不相适应的具体的政治制度,如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工作方式等。要按照民主化、法治化、程序化和谐一致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各项具体制度,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安定团结,努力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的政治结构,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其他和谐结构的顺利建成。
  3、构建和谐的文化结构
  社会主义的和谐的精神文化结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也是构建其他社会领域的和谐结构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构建和谐的文化结构,我们要按照xxx关于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决定的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植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XXX经济和政治基本特征并为之服务的文化,建设继承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了外国文化有益成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构建和谐的文化结构,体现文化建设领域的和谐,要处理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我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当代文化与古代文化的关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各种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出一个和谐的繁荣的文化结构与氛围立在坚持正确的方向与方针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有益的文化,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同时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以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提升人们的文化精神素养,使人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
  4、构建和谐的生态结构
  和谐的生态结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前提,也是构建其他社会领域的和谐结构的客观要求。生态环境是人类能够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重要自然条件,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核心的生态结构是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正如马克思在《l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因此,自然界和生态环境是人类得以繁衍发展的自然基础,离开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转,人类发展的步伐就会缓慢,会停止、倒退,甚至毁灭。这就决定了人类必须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和牺牲生态的平衡为代价。关注生态健康,重视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成本,促进人与自然的融洽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5、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社会主义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其他社会领域的和谐结构的关键环节。因为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不断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协作关系,提倡人与人之间团结、信任、互惠、互利。这就需要培养个人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人们在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做到宽容守信、公平民主、互帮互助、真诚相待、和睦相处,人人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大集体中就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生态结构与人际关系,是建成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完成这些任务,不仅需要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结构各自内部的和谐发展,更需要他们相互之间的和谐发展,还需要适当的国际条件。而这几方面的和谐最终要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体现于和谐社会的建成。由此可见,和谐社会及其构建有两个层次,一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而言的:二是指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以人自身和社会关系的和谐为核心的社会有机体系统的整体和谐,包括和谐的人类社会与一个国家、民族的和谐社会。

  结论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的跨越的阶段,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期,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XXX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战略。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出发,从理论上对和谐社会进行分析,去试论证和谐社会提出的必要性以及重大意义,最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做的以及构建后的意义,并得出如下结论: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是顺应时代的体现;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要想实现经济的跨越式逐步发展,必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4)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E.Soja,PostmodernGeographies,London:VersoBooks,1989.
  [3]J.Kristeva,Nationswithoutnationalism,NewYork:Columbia
  UniversityPress,1993.
  [4]王晓明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民主政治建设[J].吉化党校学报,2009(3):53-56
  [5]xxxx.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一话,人民出版社,2003.
  [6]盛显荣.“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价值诉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3-54
  [7]齐欣.试论执政道德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
  [8]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人民出版社,2005.
  [9]张冠军.论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J],实事求是,2006(2):17-19
  [10]肖景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25个热点问题[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1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xxxx、xxxx《全集》《选集》(略)[C].
  [12]张立文.和合哲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3]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泽林出版社,2000.
  [14]J.Habermas,TheStructuralTransformationofthePublicSphere,Cambridge:PolityPress,1989.
  [15]陈转青.墨子思想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J],平原大学学报,2006,23(3):57-59
  [16]张立文.中国和合文化导论[M].xxx党校出版社,2001.
  [17]王仕国,赵兴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J],岭南学刊,2005,(6):10-1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418.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